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行政管理的核心

行政管理的核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政管理的核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行政管理的核心

篇(1)

【关键词】企业;精益化;行政管理;应用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为打造市场竞争力,愈来愈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快了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步伐,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管理方面,也体现在行政管理方面。精益化管理中的“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表示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多产出效益,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

精益管理思想的核心实质,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续改善、提升满意度。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以最低的成本、明显的竞争优势,全面、灵活、优质、高效的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把最终成果落实到效益上。

精益管理以识别管理中的浪费并持续地减少浪费为核心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定义管理中的问题,测量浪费,分析浪费产生的时间、区域、过程和原因,进而获得系统的减少浪费的方法,并使改进措施标准化,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精益管理的目标即: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常见的浪费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简言概括为:努力消除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无效劳动以及浪费的流程,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反应,从而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的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更包括社会效益;不只是眼前利益,更包括长远利益。

2 精益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和企业发展的众多压力,因此,需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着想,探索和实践精益管理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链各个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推行精益管理,从“管理结构到流程、再从流程到制度”,从企业文化构建的宏观层次及质置统计控制技术的微观层次加以保障,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地说,行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作用。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各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全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之中。因此,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上,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从协调方面,担负着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重任,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企业平稳和谐发展而工作;从服务方面,要甘当“奴仆”角色,俯下身子为一线服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虽然永远都不会是企业关注的“中心”,但会影响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

企业行政管理的精益化,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切实讲究实效、讲究勤俭节约;必须立足企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一切以企业利益为最高原则;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意识,切实搞好服务上来。总之,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在一些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工作流程不清、职责交叉、办事效率低、执行力差、协调不力、人浮于事、忙闲不均等管理问题;同时在管理成本上存在“五高”,即公务成本高、运行成本高、基础成本高、装备成本高、无形成本高。而精益管理的实质是消除浪费和不断改进,有效降低行政管理中的七种浪费,即等待的浪费、协调不力的浪费、闲置的浪费、无序的浪费、失职的浪费、低效的浪费、管理成本的浪费。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传统的改善着眼于如何把工作做好,而精益管理的改善着眼于持续消除工作中的浪费。

企业的行政管理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一是,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避免人浮于事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树好良好服务形象。二是,有利于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等发展要素的有效配置,减少浪费。三是,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但真正在企业推行好精益管理,还要结合企业特点和面临的形势来寻找着力点,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取得实效。

3 精益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的着力点

精益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价值流动”。价值流动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它也是企业实现精益管理判别“消灭浪费”的标准。统计研究发现,企业生产活动中,增值活动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必要但非增值活动约占60%,其余35%为浪费。

精益运营的核心是以价值流程为导向的管理原则。如何在企业行政管理中推行好精益管理,重点是制定和梳理好相应的价值流程,然后利用精益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论进行工作。流程界定了价值创造活动的职责,表面是保障流程运行的指导规范、方法、措施即制度,实质是企业层级制管理结构下的授权关系。因此,精益行政管理必须从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着手,最终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保证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实施的制度。其中流程优化决定效率,制度规范决定执行力,执行力建设决定效果。

推进企业精益行政管理:一是要建立工作标准。引入现代标准化管理思想,按工作性质设置岗位、按岗位制定工作标准、确定岗位任职资格和条件、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及考核办法。二是从“事小、事多、事杂”的工作特点入手。避免把精益管理工作过于高度化、提升化,而应注重梳理、细化、发现具体问题、整改具体问题。同时,从小事做起,梳理细节,消除浪费。三是要求全员参与。充分发动,让大家从思想上重视,并从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部门抓起。四是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养成持续改进的工作素养,精益管理的推广才能取得实质上的成效。五是精益思想要植入本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理念的竞争,只有将精益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作为一种企业理念去指导企业管理,营造和形成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精益价值观,确立以“零事故”、“零缺陷”、“零差错”作为成本与质量最佳配置、服务与价格最优比的目标追求。通过对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使生产力得以优化,各个环节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提高运作效率和执行力,使企业经营效益能够持续健康增长。

4 企业推行精益行政管理的必备条件

(1)建立健全行政制度是企业推行精益行政管理的基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下转第348页)(上接第277页)制度、工作程序等,实现制度效能的最大化,建立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法治秩序。但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企业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企业领导和各个部门、基层员工服务,决不可本末倒置。

(2)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推行精益行政管理的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牵头万绪、纷繁琐碎。所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全面,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2)

论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的对应措施。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 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 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 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 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 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 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 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 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 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 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4、结论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律,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合理实施岗位分析、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阶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绩效沟通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实施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与绩效问责,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着健康、有序、持续提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著:《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陈中武著:《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亚越著:《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诚钧著:《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三期;

[8]《我国公立高校在行政化体制下的改革误区及其原因分析》,《高教探索》,2006年第一期;

篇(3)

1.1缺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从内部管理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明显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企业为此设置了与国家政府机关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关,因此,企业受制于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这导致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事务性活动范围内,从而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决策能力。而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围绕着这些具体的事物开展工作,没有创新,从而造成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缺乏。在企业领导体制方面,行政首长没有掌握真正有效的行政管理权,而是以党带政:或者相反,以行政首长的个人意愿代替行政管理的系统工作,缺乏相应的辅助人员或监督机构和手段。

1.2企业对于行政管理的认识错误。行政管理,顾名思义,有管理的功能,但仅仅是只有管理吗?其实行政管理在企业中还要协调、服务两个功能,其中管理就像我们人的躯干,协调就是我们的中枢神经,而服务就是我们大脑。总的来说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而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它只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而不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行政部门应该认真的做好各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带向成功。

1.3企业行政管理大打表面文章。目前中国企业不注重内容和实质,因此增加了不必要的表面文章、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不能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另外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考核流于形式。职工思想僵化,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思进取,缺乏压力和动力,无上进心,无责任感,业务技能水平低下,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

1.4业务盲目多元化依托主业明显。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如能源、商贸、工业、房地产等。但电力多经企业在跨行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随着行业领域越宽泛、彼此关联度越小,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同时由于受电力行业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再加上电网垄断的保护,在产业定位中,摆脱不了对电力内部市场的过分依赖,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服务意识差,销售网络不健全,面临严峻的社会市场经济缺乏抵抗力和竞争力。

1.5行政管理体系不规范化。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包括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业务标准化及考核、激励机制的科学化等。从多经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大部分多经企业没有真正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管理体制落后,传统的行政计划安排仍是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未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体系及配套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缺乏精通经营与管理的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考核流于形式。职工思想僵化,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思进取,缺乏压力和动力,无上进心,无责任感,业务技能水平低下,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

2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新体系随着国家电力公司推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升核心业务、实施主辅分开”的方针,电力多经企业即将摆脱对主业的依附,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直接参与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无疑对多经企业是一个严酷的挑战。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新体系,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才能使其立足于当下的市场经济中。

2.1优化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在于设置合理有效的行管理规章制度和结构体制,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保证行政命令贯彻,达到行政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精简部门,撤销冗余的工作岗位,减员增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其次,增强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职能,增强与上下级的沟通能力,明确岗位职责,深入各业务部门工作,相互协调改善,使各部门各岗位在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2.2形成企业文化。电力多经企业身处在改革前沿,面临良好的市场机遇,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组织文化,发展具有包容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树立人文管理意识。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其贯彻实施在企业中,培养员工团队精神。企业是一个集体,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组织,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而不只是赚钱的地方。鼓励员工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民主、和谐、诚挚的新型人际关系。其次,要转变固有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电力多经企业在经过电力改革后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职工要抛弃“金饭碗”的思想,不能一成不变,要积极进取,树立竞争意识。最后,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2.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人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只有实现了引导、评价、奖励三者的有效结合,加之被管理者积极有效配合,激励机制就会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以准确的缋效评价作为奖励的科学依据,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建立企业薪酬管理方案,为企业重新建立起一套能够体现公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的薪酬系统。员工能够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公平合理,激发员工的忠诚感,从而更负责的工作,提高企业效率。

篇(4)

关键词: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政府管理 创新

1.前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尤其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精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了政府管理创新,强化了政府的管理力度。新时期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战略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管理创新离不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2.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尤其是战略导向力,是社会资源管理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方面。

(1)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的健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离不开完善的科学发展体制,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践行战略指导。

(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资源配置上,呈现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其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同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我国的法制经济建设还不完善,各种市场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规范。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关于经济体制的完善,更是健全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3)坚持改革的稳定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改革的稳定发展,处理好利益关系,以维持改革发展的有序开展。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均衡各群体的利益,解决好社会关注的问题,诸如民生问题,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基于民生问题的解决,是改革稳定进行的基础。

2.2政府管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行政管理创新创造了基础。政府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政策和资源的管理上,是国家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

(1)强化管理力度,尤其是战略管理能力。政府管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其在行政管理中,要基于战略发展规划,实现行政管理,有计划、有执行效力。同时,行政管理的战略价值,在于现社会管理部门合法、公正的处理公共关系事务,引导社会朝着和谐方向发展。尤其是基于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社会体系的有序构建。

(2)提高公共决策效率。政府行政管理的弊端在于公共决策体系不完善,在管理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在相关决策的执行上,领导部门的主观臆断或政绩需求,都会影响决策的执行效率。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创新中,基于行政管理性质,合理的设置量化指标,以提高公共决策效率,进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政绩。

(3)完善社会资源的管理。社会资源的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部分,关于资源的配置、分配、管理,是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在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上,强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即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的优化,各职能部门的体制和结构更加地合理。

(4)健全监督机制。行政管理的开展,需要建立于健全的监督机制,基于社会的监督,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提出批评或建议,以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平台,为社会各阶层行使监督权,创造有利的条件。

3.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新时期下,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是优化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同时,基于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政府管理创造了条件,健全了各管理体制,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3.1基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结构的改革。政府管理职能的行使,需要基于良好公共关系。基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尤其是职能服务意识的转变,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的结构设置,需要基于社会发展需求,以规范社会市场的有序运行。并且,各政府部门,要处理好社会与政府的关系,对于行使的职权,要做到责任到部门。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好管理的职权,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对于市场经济建设,政府部门要避免垄断的干预管理,实现企业的自由决策与规划,这点是市场经济有序竞争的有力保障。

3.2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政府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政府管理在公共事业的发展中,诸如财政税收和投资,都是政府管理中,最敏感的方面,健全相关领域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宏观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政府公共事务的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当前的经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做好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都需要管理体制的改革。

3.3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我社会主义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深化社会管理与政治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管理涉及文化管理、经济管理、国家安全管理,这些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基于良好的政治体制,为社会管理提供执行的力量。因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形成社会管理与政治体制的紧密联系,是政府管理,尤其是国家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并且,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以社会管理为核心的改革,无疑优化了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4.结语

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府管理的创新,尤其是基于社会管理与政治体制的紧密联系,对于社会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行政管理;效率;原因;对策

【 abstract 】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analyzes the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 key words 】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as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内部行政机构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具体事务所进行的综合掌控。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问题俨然已经被提到企业管理日程上来,起着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和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理论

(1)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定义。企业行政效率是指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我们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研究企业行政效率,我们为什么研究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研究影响企业行政管理中众多因素,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2)企业行政效率评估的方法。首先,投入的劳动与产出效果之间的比较。同样多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消耗,完成更多数量或更高质量的行政任务;或者,完成同样数量和质量的行政任务,消耗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就意味着本部门的行政效率提高了。其次,在企业中,有许多已完成的行政任务与预定目标的比较的行政事务无法用数字计算它的效率。因此,能顺利完成企业的行政目标和决策任务,就表明企业行政管理有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完成同一行政任务的现有水平与最高记录之间的比较。在企业中,许多行政事务都有最高记录,凡能达到最高记录者即高效率。第四,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突发性事件,若能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也是效率。

(3)企业行政效率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的管理中如何提高它的灵敏度和管理效率来有效带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协调运转,使企业运行具有神奇的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行政效率是关键。其次,企业行政效率是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我们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努力提高企业的行政效率。我们研究企业的行政领导机构、行政人员管理、行政管理的环节、企业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都是围绕提高企业行政效率这个核心问题来讨论的,离开这个核心,而大谈企业行政管理是毫无意义的。

2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

2.1 缺乏完整的工作计划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实施计划,部分领导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企业资源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一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凸显自身的存在,同企业其他部门勾心斗角,起内讧,甚至利用部门权力所带来的公司资源支配的便利和优势,谋取私利,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企业的正常运行亦受到影响。

2.2 传统思想作怪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当中,通常会受到很强的人身依附、家长制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活力被严重消弱,企业人员积极性大打折扣,亦对企业科学化管理和民主化决策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企业形成管理普遍突出管理而偏离了服务轨道,这种不讲实效脱离实际的工作方式,对于公司效益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

2.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中,人员的素质呈现出明显的高低差异,一些工作人员对企业业务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对自身工作内容未能明确,这就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制度规章难以推行,其能力受到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怀疑。此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缺少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来往,工作接触甚少,越是不了解,其管理工作越脱离实际,故而形成恶性循环。

2.4 规章制度缺乏可行性

企业行政管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工作履行的依据,然而一些企业制度却不尽完善,单纯停留于书面上,缺乏可行性。由于这种规章制度上的欠缺,导致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矛盾纠纷、相互推诿现象频发。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的现实,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3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对策

3.1 汲取国外经验,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企业应当借鉴外国成功管理经验,引进科学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等办法。将企业管理中讲求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到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唤醒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比外,这种科学口 员的实际工作绩效作出科学的衡量,利于行政业绩的提升。

3.2 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当同企业自身内外特点及组织结构形式相适应,从而保障其迅速贯彻企业相关决策,顺利达到企业行政管理目标。而这应依赖于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十分必要。首先,应依据规范化要求,对企业行政管理郭门作出适当的调整,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来建立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随之,进一步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中的管理职能,将企管口同行政口加以合并。最后,将企业行政管理职能注入到行政管理实践当中,使其管理职能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

3.3 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性选择

作为—名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态、择优决断能力、协调统筹全局 知人善任、临危不乱等。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行政管理人才时,应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估机制,从胜任力的角度,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来对人才综合素质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明确自身的发展路线,以企业发展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不断动力。

3.4 建立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规章法规的建设对于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非常关键。企业应对必要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加以健全,以公章制度和法律的形式不断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建立健全企业执行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规范等,并认真的实施,从而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法治秩序得以建立,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明确了依据,这种带有法律效率的工作信条必将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严谨性、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的提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4 结束语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当中,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日渐突出,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究其效率低下的原因,制定效率提升的有效对策,并积极地去实施,以发挥行政管理应有的管理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规范性运行。

参考文献:

[1]杜建军.试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O9.

[2]杨亚捷.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分析[J].经营管理.2009.

[3]袁涛,丛民.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2010.

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职能正在发生改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行政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其公信力得到提升。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促进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1建设公共行政体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明确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目标,还要突出公众的意识,以便行使公共权力,继而使社会公共需求得到满足。为此,要加快公共行政体制建设,以便建立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该体制的管理下,政府将执行公共意志,并且从事公共事务。通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建设公共行政体制的目标,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打下基础,使政府尽快完成职能转变,继而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2实现民主法治管理

以民主为基础进行公共行政体制建设,需要依靠法律提供保障。所以,民主法治管理的实现将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重点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实现民主才能够使公众形成公共意识。而在民主监督和公民授权之下,政府权力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近年来,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实现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从而为民主法治管理的实现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了落实该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以便人民直接行使民力,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等目标。在此基础上,政府管理才能够转变成民主法治,政府行政的科学性也将得到增强。因此,实现民主法治管理,是确保人民能够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能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打下基础。

3落实合理分权制度

在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分集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权力下放政策,从而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但是,权力下放只是对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权力集中带来的弊端。所以,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实现合理分权,从而实现新的制度设计。从转型国家的体制改革经验来看,权力下放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经阶段。当该项改革内容得到全面推进后,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会得到凸显,从而导致社会管理权力与政治权力不协调。面对这一情况,通过落实合理分权制度,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宪法上体现公民权力,通过将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结合起来实现地方关系与中央关系的调整。在此基础上,遵循民主法治建设要求,理顺各种权力关系,通过完善政府组织,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进而实现法定化的职权划分。

4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除了需要完成政府职能转变,还要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向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方向实现职能转变。但是,实现职能转变只能使各级政府进行自身职能的履行,容易导致其权力运行偏离公共利益。而实现各级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则能够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并为依法行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讲,政府应该明确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其基本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才能够消除彼此的职能重叠,使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履行。具体来讲,就是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宏观管理,以便制定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标准规范,继而使国家法治的统一得到维护。而地方政府需要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并且实现对所属地区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和执法监督。

5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我国实施了精简机构的改革工作。但从历史经验角度来看,并非是规模越小的政府机构的效能就越高。所以,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政府规模,优化政府结构。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能。所以,应注重行政管理结构的优化,通过提升政府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次,还要对政府的层级结构进行优化,从而通过减少政府层级使政府的纵向组织链条得到缩短,使政府的内部责权关系得到理顺。通过优化政府结构,不仅能够减少领导层级和职数,还能避免职责交叉,从而使政府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6结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想要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还要明确改革深化的重点和核心,从而使改革工作得到整体推进。因此,本文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作者:高杰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薄贵利.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J].行政论坛,2012(1).

[2]黄文平.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C]//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第三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文集,2012.

篇(7)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制度建设;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校连年扩招,民办高校层出不穷,高等教育正在或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加之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知识更新与信息爆炸,社会文化包括教育文化整体上向多元化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学校人员结构的改变,都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在面对这一挑战时,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显得捉襟见肘,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已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甚至可以说高校的行政管理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亟待改变与改革。本文首先论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推进高校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改革之必要

行政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保证高校正常运转,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的正常运行与高校发展具有保障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的行政管理,其本质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高校如同一个“小社会”,人员众多,结构复杂,在运转中时时刻刻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基层的行政管理主要就是处理这些事情。只有行政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解决好各种问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等核心工作才能正常进行。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保障作用。第二,行政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协调作用。高校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才培养,这一价值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来实现的。另外,高校还需承担一定的学术研究工作,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必定涉及到高校内的诸多部门,而各部门又有其自身的系统,分管领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而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处理不同部门、不同人员间的关系,从而对高校内的各种工作做到统筹安排,集中各种力量,团结各个部门,在高校的教学与研究中形成合力。第三,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参谋作用。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快速转变,国际国内形势,包括教育形势及教育观念同样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高校要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掌握新思想、新潮流。而高校的行政管理尤其是基层行政管理能够迅速了解形势变化,掌握和收集各种最新信息,并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为学校的高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并发挥参谋作用。第四,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对高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这就必然起到纠正错误和弥补疏漏的作用,激励校内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高校的运行与发展。第五,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行政管理同样对其具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基层的行政管理其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管理方式与言行举止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志存高远、严于律己,且关怀学生,学生在其影响和感染下也必然能端正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因此,行政管理在高校工作中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普遍不能尽如人意,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多高校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且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可以说,改变行政管理的落后现状,克服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基本可分为高层和基层两部分。高层的行政管理人员即“校领导”,是学校的权力核心,掌握着学校大部分事物的决策权以及资源分配权;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则是“辅导员”“班主任”,其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内容是负责学校日常性事务的处理。无论是高层行政管理系统还是基层行政管理系统,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校高层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政权力泛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高校的核心价值在于教学和科研,学术力量理应成为高校的主导力量,且学术权力最为讲求独立和自主,行政权力应该服务于学术权力。但现实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很多高校的行政权力远大于学术权力,很多教师的业务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其合理建议也很少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使得学术权力日趋萎缩,很多学术活动受限于行政权力而无法开展,学术成果数量减少或质量平平。第二,行政管理“机关化”倾向明显。首先是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一些可以合并或精简的部门没有合并也没有精简。其次是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高层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二)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层行政管理不受重视。长期以来,高校的基层行政管理一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及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在高校常常不受重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待遇较低,从校领导至工作人员本身都对基层行政管理存在着轻视态度。第二,“双肩挑”现象严重。所谓“双肩挑”即同一个人既承担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又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而人的精力、能力和知识必定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全知全能。从这个角色理论看,“双肩挑”人员在不同社会角色相互转换时很容易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不适应,甚至出现“角色冲突”。从实际情况看,不少高校的“双肩挑”人员虽然能够做到教育研究与行政管理两不误,但其结果往往是教育与行政都难有佳绩。第三,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少培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招牌没有明确清晰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至少要求研究生学历,而管理人员多数只有本科学历,且并不是与教育管理相关的专业。不仅如此,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上岗前一般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或培训极为有限,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整日忙于各种“应付”,也没有精力去思考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第四,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强,责任心较差。高校基层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与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不同,现代大学管理更强调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强调学校能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但是,实际上,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其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是“不出事”,至于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则基本不在考虑之列。这样不但有违于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很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工作懈怠。第五,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几乎全凭经验或者就事论事,没有一定的规率可循。首先,职责内容不明确,很多该管的事不管或管得不好,不该管的事却横加干涉,而且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其次,行政管理的奖惩制度不明确。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劣与其待遇无关或关系甚微,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丧失,从而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三、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精简机构,建立行政权力制衡机制。针对高校行政管理“机关化”及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现状,高校应该精简机构,即合并一些机构或裁减一些人员,以求得工作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行政权力的制衡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当分离并制衡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保证。首先,从基层出发,在院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扰;其次,杜绝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意识,使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第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基层行政管理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明晰行政管理的职责及工作方式。高校行政管理尤其是基层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甚至是阻碍高校发展的重点问题。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职责的清晰与否以及工作效率的高低。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建立和完善基层行政管理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水平的提高。第三,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换言之,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的历史,就是各种职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偏低很大程度是由工作人员的非专业造成的,高校理应妥善解决。首先,要谨慎对待“双肩挑”。“双肩挑”现象在我国高校十分普遍,对其不能一概否定,但从总体来说,“双肩挑”弊大于利,因此,要谨慎对待,尽量减少。其次,在聘任时要严格要求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再次,对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第四,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承受者,学生的感受和意见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真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总之,面对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以及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化的发展形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应该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和处理方法,以使高校行政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4):62-64.

[2]管宁.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2008(3):248-249.

[3]林静华.论学校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J].教育评论,2004(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