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从阅读人手。在比较了众多训练方法后,我选择了程汉杰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法。此法是计时量化阅读,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这种阅读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是:训练前创造安静的训练环境,要求师生在阅读期间都不要出声,并明确阅读篇章段落,独立完成;训练中完成指定阅读后举手示意,老师计时,学生接下来完成阅读检测试题或默出记忆中的阅读内容;训练后老师点评阅读内容,分析讲解测试题。 训练全部完成后学生可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其公式为: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用时(字/分钟);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x理解率(字,分钟)。老师收集学生每次的训练数据,可以长期观察学生的训练成效。
二、改变陋习。扎实根基
1 阅读姿势不正确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不正确的阅读姿势。有趴着的。有歪着头的,有托着下巴的,还有把腰扭成S形的……
研究表明这样的姿势会告诉大脑:该睡觉了。所以不难理解。在语文课堂上为什么常有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的学生。想纠正学生的学习陋习,要先从纠正阅读学习的身体姿势开始,正确的阅读姿势应该是:双腿与地板平行,背部直立,眼睛离文字材料的距离至少是50厘米。
2 阅读分神,小动作多
学生常无法从头到尾地保持阅读状态,会在阅读过程中分神,表现为多种状况,如:发呆、摸头发、玩衣服扣子、转笔玩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甚至中断阅读无法继续。要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提醒和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暗示。所以最初训练时集中阅读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文章篇幅要适当,这利于在训练之初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3 出声读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沿用了小学时的出声朗读法,这样他们的阅读速度受到发音速度的束缚,而且由于注意力集中在了发音上,对文章的理解反而少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应是从语言的认知内语言的运用(无声的思考或大声的朗读)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原文读(或者讲)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已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语句和段落,从而把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旧有的出声读的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4 回读
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喜欢回头看那些已经读过的、应该理解的内容。这其实是常见而又不可忽视的毛病,会浪费时间且理解的效果并不好。这种学生往往会找不到自己读到哪儿了。在训练中应要求只能读一遍,不能回头看,否则视为无效训练。
针对以上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老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解释,在每一次训练中作出正确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暗示,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改掉陋习,为下一步的阅读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三、科学方法,有效训练
1 提高视觉技能法
阅读首先是眼睛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和摄取。要提高阅读首先要提高视觉技能。只有视觉技能提高了,眼睛才能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才能反应灵敏、快捷,才能有效大量地摄取文字信息。
在第一节阅读实验课上,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努力注视下图中的中心一点,尽量少眨眼,时间―分钟。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开始计时,全班鸦雀无声,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图片。一分钟后,学生―片长嘘,都说太累了。我解释道:“感到累是正常的,因为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有学生反映;出现眼花、一点变两点甚至三点现象。我笑说:“那是因为你走神了。”
在注视的时候,集中力和注意力若有游移,黑点会出现叠影,即学生看到的多点现象。若重新集中注意力,恢复原来的视觉意识,黑点便呈原状。所以,能维持着清晰看到黑点为佳。
2 节奏阅读法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形如小鸡啄米。这样下来阅读的摄入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增大限时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节奏训练方法,按照每行两拍或三拍的节奏来阅读,对于理解和提速都相当有效。
3 反向阅读法
这个方法在提出时,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质疑。但同时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反向阅读法是反常规模式的,打破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当第一行从左读到右以后第二行接着第一行的末尾从右读到左;第三行再接着第二行的开头从左读到右;以此类推。这个训练方法进行后,一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另一部分喜欢学习有新鲜刺激性的学生则觉得此法有趣。愿意尝试。
所以各种方法因人而异。能结合自身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适时激励。持之以恒
阅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和坚持。我的计划训练时长为两年(2006年9月~2008年6月),坚持每周一课时的专门训练。
面对基础落后的学生群体,训练进行的难度较大。我先从鼓励学生加人和完成训练人手,及时表扬他们在阅读中表现出的耐力、速度和阅读质量。注重在训练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潜质。在讲评阅读结果时,从学生的答问发言中,一方面检查他的阅读成效,一方面也从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激励他、肯定他、欣赏他,他的语文阅读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会喜欢上每―次的阅读训练课,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下―步的训练中。
第一曲――记时阅读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进行计时速读测试可以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1)训练前,学生先不要看书。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的命令之后,才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阅读的时间。
(3)当某位同学读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4)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学生凭记忆笔答测试题。
(5)答完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判分标准,学生互相评判。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来表示。
(6)每个人计算出自己的速度(所读文章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阅读训练本上,老师将全班训练的数据登记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第二曲――量化阅读
为满足快速高效阅读量化训练的要求,把中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使每个能力点的训练都得到量化处理。这种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量化训练。
由于实现的量化,每次训练都可以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计时阅读)、“答”(笔答测试)、“判”(根据统一标准评判分数)、“算”(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四个步骤,严密而精确地掌握每个参训者的有关数据。参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采取措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第三曲――系统化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提要和概括能力。即归纳段意的能力,提炼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2)划分层次,辨析思路的能力。即分段分层,理解段落篇章结构的能力;(3)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能力;(4)评价和鉴赏能力。即分析鉴赏作品选材、剪裁艺术特色的能力,领会鉴赏作品结构艺术的能力;辨析、体会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体会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理解文章形象特征,体味优美意境,理解作品中的景、事、物的表现作用,以把握作品主题的作用;(5)快速阅读能力。初中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高中要求达到每分钟600字。
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快速高效阅读法为此设计了9项单项训练:
①快速阅读训练;②快速归纳段意训练;③快速提炼中心训练;④快速辨析段落思路训练;⑤快速辨析篇章思路训练;⑥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⑦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⑧快速鉴赏文学作品训练;⑨快速评价文学作品训练。
摘 要 表现力是影响健美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对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影响表现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影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套路编排、音乐配置、运动员自身条件等。表现力通过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舞蹈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等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表现力 影响因素 训练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自身所具备的认知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自信心把动作和音乐的主题思想转化为自身内在情感,借助于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用以吸引和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以主观评分为裁判名次的运动项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体操、武术、体育舞蹈、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表现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在健美操训练中加强对表现力的认知、培养和训练显得无比重要。
影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套路编排、音乐配置、运动员自身条件等。总结和归纳了提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可以从素质训练、舞蹈训练、表情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等方法实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运动员的表现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竞技健美操表现力培养、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等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积累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依据。
2.专家访谈法
通过咨询健美操、舞蹈方面的专家以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3.观察法
通过录像、比赛、表演、视频等,研究和分析表现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观察比赛视频和访谈健美操专家,找出影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套路编排
一套成功的竞技健美操必须要以成功的动作编排为前提,成套动作的创编又是实现表现力的基础之一。一套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是由若干组合动作、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托举、配合组成。单个动作是由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组成,它包括头部、手部、手臂、躯干和腿部动作,是编操最主要的要素,也是组成成套的基础。而腿部动作要素又是健美操动作设计的核心,是以高低冲击的基本步伐和步伐变化为主要形式,是动作设计首先考虑的要素。所以先设计步伐,后设计上肢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动作设计的一个特点。通过观看视频,发现运动员的操化、难度都大致相似,难分伯仲,但艺术分参差不齐,表现力就占据了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音乐风格、节奏
健美操动作是在不同的音乐伴奏下,通过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的快慢变化,使成套动作错落有致,从而提高健美操的表演效果,增强动作的感染力。完美的动作只有在于动作风格相一致的伴奏下才会使动作更富有生命力,才会使无声的形体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才会使动作本身的内涵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如果所选音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突出、与成套动作风格统一,将会进一步渲染、强调、烘托整套操的动作,并且赋予动作以更全更新的诠释。
(三)运动员自身条件
1.身体素质
在健美操表现力的训练中,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表现力的发挥。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般包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在成套健美操动作的学习中, 要求动作要有力度,因此很大程度上力量素质的好坏会影响整套动作的完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动作节奏与肌肉协调程度的迅速变化上,并善于使身体各个部位跟随音乐节奏及节拍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速度变化,还体现在对成套动作的快速掌握上。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在健美操成套动作的教学中,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动作的幅度、优美性、准确性和完成的质量。
协调性是指学生身体各个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健美操教学中的协调性包括三方面: 一是音乐节奏与动作协调一致;二是动作与空间感觉协调一致;三是肌肉收缩与放松协调一致。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训练和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应当具备稳定与乐观的情感和坚毅果断的意志,这些心理品质是比赛取胜的关键之一。健美操运动员如果具有以上所说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消除自卑心理,建立一种自我信任、敢于挑战的竞技心态。只有在这种心态下,运动员才能有高昂的激情和出色的表现力,才能使成套动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比赛经验
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技、战术之外,心理与意志的较量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关键比赛时,能够正常或是超水平发挥,则往往还需要比赛经验。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和相互暗示的手段,明确比赛成功的标准,确立恰当的期望水平,正确处理输与赢的关系,可以达到降低比赛压力、有效控制情绪体验的目的,最终保证比赛的成功。因此,比赛经验也是影响健美操项目表现力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4.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按传统方法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四种,具有粘液质的运动员稳重、安静、反映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漏、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有较强的忍耐性 ;而多血质的运动员活泼、好动、反映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情感丰富而具有感染力、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动作技能能很快被掌握。由此可见,多血质和粘液质结合型气质类型运动员正与健美操所需要的力度感强、节奏鲜明、活泼、情绪热烈、充满激情而又沉着稳健地将操化动作与难度动作灵活自如地过渡并流畅完成动作的特色相吻合。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一)专项训练法
1.技术动作训练
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可分为基本训练和提高训练两部分;基本训练是指对运动员基本技能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训练中可进行健美操基本步伐训练、徒手体操、健身性健美操、基本难度动作以及成套动作的练习。加强基本训练,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节奏和韵律。提高训练是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高、新、难的动作学习和训练。在此阶段,要加大训练强度、密度、提高训练的熟练性、稳定性、艺术性等方面,从而提高动作的质量、增强技术动作的感染力,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
2.身体素质训练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美表现力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素质训练是对完成竞技健美操动作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平衡等运动能力的训练,以下是主要训练方法:
(1)柔韧素质:练习柔韧素质的目的在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发展柔韧的方法有被动法和主动法两种,可综合采用,练习部位可重点放在肩部、腰部和腿部。
(2)力量素质:通过力量素质练习可增加腿部支撑人体各种协作的能力以及腰、背的力量,使动作更富弹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每个动作之间的间歇一般不超过30秒,每组动作之间的间歇一般不超过3分钟。练习部位可重点放在腰腹部、腰背部、臀部和腿部。
(3)协调素质:协调指人体各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练习过程中,应注意难度由低到高、强度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3.动作力度的训练
动作力度是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用力大小,用力顺序的准确体会和控制,由肌肉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等一系列感觉所组成。竞技健美操要求动作刚劲有力、积极快速、力度感强,无论上肢、下肢动作都要求有明显地“制动”表现,以充分表现动作力度。因此,在动作力度的训练中,教练员可以用语言刺激、负重与阻力练习等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运动员能有效控制肌肉,形成良好的动作力度控制能力。
(二)舞蹈训练
1.基本姿态训练
健美操的表现力可以通过人体的形态美来表达,良好的舞蹈基本功是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基础。基本姿态首先要通过扶把练习来完成,如进行把杆上前腿、旁腿、后腿的压腿和踢腿来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和爆发力;不同脚位擦地、小踢腿、画圈等练习来增强脚趾关节的感觉。其次是不加上肢动作的走、跑、跳练习,从而体会脚掌与地面的亲和力,增强动作的弹性。
2.表情训练
健美操竞赛规则中明确指出:表现力是运动员能够持续地通过目光、真诚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活力与观众交流的能力,而非叫喊来体现的能力。表现力训练,一是在平常对着镜子训练自己的面部表情,锻炼和控制自己脸部的肌肉,感受哪一种表情是最吸引观众的,是最能够打动裁判的,进行反复训练;另一种就是在比赛中通过对于面部表情的调节,来调整自身竞技状态的方法。
(三)心理训练
1.成功情景表象法
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此方法一般在比赛前后进行,练习时可采用静坐的姿势,在教练员的暗示语的引导下,按程序进行训练。表象数次后,深呼吸数次,放松1―2分钟,并睁开眼睛,慢慢环顾四周,然后进行训练、比赛前的准备。
2.自我积极暗示法
此方法用于比赛前进行,通过积极的言语暗示,如上场前心中默念“镇定,放松,我是最棒的”等积极的暗示语来镇定情绪,提高自信。
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的方法有语言模拟和实景模拟两种。语言模拟法是利用语言形象地描述未来比赛时的情形、对手的行动以及自己的情况。实景模拟法是在训练过程中,创造与比赛相类似的场景,使运动员身临其境,了解这种环境下,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因此,在心理训练时应采用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采取针对性练习。
(四)乐感训练
培养乐感,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考。第一,多听。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运动员通过多听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起到培养乐感的目的。第二,多看。是指观看,可以经常观摩高质量的音乐VCD,也可看他人的比赛视频,从中欣赏音乐与动作的完美配合。第三,多思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忘多听、多看、多记录自己的感受。
四、结论
(一)表现力在健美操训练、比赛、表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有套路编排、音乐配置、运动员自身条件等。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可通过素质训练、舞蹈训练、表情训练、心理训练及乐感训练等方法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洪.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张振峰.竞技健美操的美学特征[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1).
关键词:间歇训练法;800米跑;耐力素质;速度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300-02
一、文献综述
1. 800米运动的项目特点。800米跑是田径运动难度最大的体能类极限最强度项目。800米跑是在高乳酸条件下保持长时间高速度的项目,决定其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其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800米运动的成绩,必须对运动员进行最酸训练、乳酸耐受力训练、运动员自身快速消除乳酸的能力的训练和最大速度储备的训练以及力量耐力的训练以充分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
2. 800米跑供能特点。对中长跑项目来说,运动员体内能量的产生和运动员体内能量输出快而持久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人们从理论上将有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为三种,即磷酸原系统供能、糖酵解系统供能、有氧氧化系统供能。10~15秒极量强度运动项目由磷酸原系统供能;糖酵解系统供能是在缺氧条件下由糖原通过酵解的方式供能;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供能时间最长,但合成能量的速率比乳酸低一半。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800米跑既有以磷酸原―乳酸代谢类型的无氧代谢,又有以乳酸―有氧氧化代谢类型的混氧供能。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海南省海口永丰中学800米专项运动员,男生4名,女生两名。平均年龄14岁。在校一直进行较系统的训练,运动成绩水平一般。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了国内外有关中长跑的文献资料,对目前800米跑训练的方法和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2)实验法。在训练计划实施前,测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成绩等指标作为基本变量。在训练中,为训练计划的实施进行控制,评价训练课负荷的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表
大小、运动员承受能力和恢复状况。在训练实验结束时测量同样的指标,对相关运动指标、生理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实验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以确定训练方法的可靠性效性。(3)对比分析法。在理论上对使用间歇训练法与不使用间歇训练法进行比较,在实践中将两种方法进行应用,将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三、研究意义
1.研究现状。随着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了各项体育运动的成绩。中国在运动的中高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其中在田径运动的投入尤为突出,并有了显著的成果。。
2.间歇训练法的概述。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其基本类型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3.研究依据:间歇训练法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训练距离上进行分类:短距离间歇跑能有效发展中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及冲刺能力;中距离的间歇跑对发展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提高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长距离的间歇跑能提高长跑的专项耐力和混氧供能能力;变换距离的间歇跑,根据不同的需要能发展运动员的多项竞技能力。间歇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训练中,间歇时间、间歇方式、练习强度、训练距离、重复的次(组)数等因素都会对训练的效果产生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在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把间歇训练法运用到实际的训练中,通过这次系统训练使永丰中学800米跑队运动员的成绩变化明显(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对象的运动成绩提高表
2.分析。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11月之前是未系统使用间歇训练法,运动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并不明显,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期间通过系统的间歇训练法效果显著。每位运动员成绩都有明显提高,这说明间歇训练法是非有效的。
3.目前800米跑常用训练方法的分析。800米跑项目已经经历了多种训练方法,各种训练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800米跑运动成绩,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训练方法对快速提高800米成绩有一定局限性。(1)持续训练法的局限性:不能用比赛那样的强度训练,因而不能给动员腿部肌肉群大强度的刺激,机体达不到近似比赛的状态,长期使用单一方法,易形成速度障碍,不利于比赛时的加速。(2)法特莱克训练法的局限性:跑的距离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难以正确地执行计划,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各作业的运动量,不能对训练进行很好地控制,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发展不足,尤其对中跑运动员的速度影响更明显。(3)马拉松训练法的局限性:此训练方法是大运动量训练,运动量大,运动强度必然降低,所以对运动员的强度刺激较小。
4.提高800米跑成绩的有效训练方法。(1)有氧能力训练。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氧代谢能力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通过有氧氧化合成ATP的能力,它是800米运动员进行最酸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大强度训练的基础。通常安排在准备期。(2)有氧无氧能力训练。以乳酸供能为主的混氧代谢能力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提高800米运动员供能能力的一种主要训练手段。通常采用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心率达到180~190次/分,运动时间一般控制在3~12分钟为宜。通常安排在准备期的中、后期。(3)乳酸耐受力训练。是发展800米运动员乳酸耐受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一般认为在进行乳酸耐受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持在这一水平,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的适应,来提高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4)最酸训练。是一种发展800米运动员乳酸最大供能能力的训练。血乳酸在12~20mmol/L是糖酵解训练最敏感的范围,在训练中要达到这一乳酸值范围,必须经过多次重复训练,每次的间歇时间又可以获得合理的恢复。(5)消除乳酸能力的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自身消除乳酸能力,对专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通常采用大强度训练使运动员机体的血乳酸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然后接中等强度训练最后再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方法。(6)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储备,发展速度水平的训练。高强度的速度训练或无氧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也是增强肌肉代谢能力最好的方法,还能使运动员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在发展800米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除发展磷酸供能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运动员的磷酸原与乳酸的混合供能能力。(7)力量耐力的训练。对于800米运动员来说,发展无氧代谢能力是第一位的,力量耐力的发展居于第二位。力量耐力训练不仅能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对改进跑的技术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运动员使肌肉的代谢能力增强,防止训练过程中受伤。通常采用循环练习法,以本人最大力量的30%~50%多重复时间长进行练习。
五、结论
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在训练中依据运动员的训练阶段、竞技水平等因素,科学地运用训练学的原理,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不同性质和比例的训练内容,以获得最佳整体效应的训练方法。
2.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得出间歇训练法,是现代中长跑训练发展的趋势。
3.间歇训练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量和强度灵活地调节运动负荷训练方法的优点和功能集中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颖.对800米跑训练特点的研究与构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7-162.
[3]丁月兰,毕红星.间歇法在田径中的的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5,(3):54.
[4]徐连进,贾昌志.间歇训练法的分类及其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2004,(3):44-45.
[5]马云霞.从生理角度谈间歇训练法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
[6]梅豪龙.间歇训练法在800m跑训练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5):126-128.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不在于学生,普高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欲望,但死板的教材处理方式、死板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逝,最后只剩下看见英语书就头痛的痛苦和为了高考成功而强迫自己去学习的无奈。这时的英语课堂看不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看到的却是与青年学生不相符合的无精打采。
改进措施:活化课堂,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以下是我我在教学法实验中的体会:
1. 活化教材。通过文字内容话语化、教材内容适度生活化,使学生不感兴趣文字内容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 可以改变教材原有的呈现方式。本来是阅读材料,如果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改成听力材料、听写材料,比较难的听力材料则需要首先改成阅读材料。
3. 教学过程适度交际化。教师不要只在讲台上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完全可以让学生把特优秀的课文改编成话剧、小品,在课前2分钟的侯课时间或占用很少的课堂时间表演。这一点恰恰是普高所缺乏的。
4. 多举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英文书法竞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限时快速阅读竞赛、英语限时写作竞赛、英语词汇记忆竞赛、英语课文改编成话剧小品比赛等等,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准备竞赛的那段时间里,你甚至会看到学生在课余交谈都在使用英语。这些教学活动在基础年级完全可以举行,我们可以每个学期循序渐进地举行1~2项,由各级部英语教师自行组织。
二、英文单词的记忆方法指导严重匮乏
单词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首要问题。单词记忆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我们学校的老师也深知这一点,也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记忆,看看老师们的学案就可以看出来,每天铺天盖地的都是单词记忆的填空导学案(特别是预习案),单词记忆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问题!但是据我调查,我们学生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初中的死记硬背水平,丝毫没有方法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单词记不住,学习枯燥。
三、与高考有关的能力训练方法不当
在高考中,听力、阅读、完型与写作占90%,这也是英语能力考察的主要阵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这几个方面普遍存在“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急功近利心理,忽视训练方法的指导与基本微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和逐步提高,忽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 听力训练只注重套题训练。训练中忽视语音语调判断方法的指导,忽视基础听力微技能的训练,忽视题型特点的指导,没有进行循序渐进式的逐层提高训练。实际上,一套套听力训练题的进行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与听力技巧,反而使得学生对听力训练产生了厌烦情绪。
2. 阅读训练没有采用限时训练。训练时没有足够重视指导解题技巧与阅读技能的提高,学生训练后专题补偿训练缺乏,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足,不分重点全文翻译讲评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止步不前。
指导解题技巧方面要引导学生首先判断出文章体裁,确定先文后题还是先题后文(广告类常用),然后明确测试目标:例如考查主旨大意题,就要通过找主题句或通读全篇文章作答。同时,让学生熟悉干扰项的设置:以偏概全、扩大或缩小部分含义、犯绝对化错误、偏移某部分内容的含义、偏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包含部分正确内容影响判断等等。
3. 完型题型解题技巧的指导不足,没有采用分类训练讲评、循序渐进。完型填空能力的提高,关键在平时训练中指导解题技巧,一般情况下首先引导学生突破首、尾句,这样有助于把握大意,理顺思路,而结尾几句则是对文章的总结或作者观点的表明。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按前后顺序对文中空格进行语法分析。所缺的是什么词,起什么作用,同时观察对应备选答案的情况;从句子的意思上去验证该用什么词类、什么形式填空才正确,这时既要掌握全文的核心内容,又要了解本句在全文的位置,捕捉与小题有关的信息点,分析各选答案的各词意义,挑选出本句意思所需要的,又能表现文章核心意思的词语。
一、精读法
朱熹说过,读书要“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熟读而精思”。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精心钻研、寻求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讲究要“慢”、要“细”、要“深”。“慢”就是要放慢读书的速度。“细”是要读准每个字,理解每个词,懂得每句话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要查字典、词典或参考资料,请教别人。最后,再像老牛“反刍”那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是要深入到文章里面去,把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字里行间的意思、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作特点、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都读透。理解文章强调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每读一段,稍稍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一口气往下读往往不能消化,好比囫囵吞枣一个样;停下来想一想就像咀嚼一个样,才能辨出真滋味来。精读要求对文本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思考和深入理解。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直到能完全掌握精读技能,形成熟练的技巧与习惯。
二、速读法
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正确理解率,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很多学生明确表示在快速阅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回读的情况。这是因为,阅读是通过眼球的活动来感知一系列语言符号的过程,眼球的转动与阅读密切相关。所以,读速快的人,他的眼球是迅速地随着文字而转动的。特别是当视线从前一行的末尾移到下一行的开头时,眼球的扫视必须准确熟练。学会控制自己的视线,扩大“视广度”,可使阅读速度成倍提高,大大提高效率。训练“视广度”可以利用视觉指引物来进行,如引导学生利用铅笔、尺子等的渐快移动来指引目光平稳有节奏、快速的移动,集中注意力,减少回视,逐步提高“视广度”。此外,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快速阅读的方法:第一,略读。目的是通过草草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具体说,就是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因为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主题思想以及结论;第二,错序读。它的特点就是,不按正常的页码顺序,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不受作者思路的束缚,对于很多问题可以自己先猜测或推导结果,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三、默读法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这就是所谓的“眼脑直映”,即眼睛注视文字后,视觉信号立即输入大脑而得到反映。默读是不出声的读,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阅读时声带不发出声音是否就是无声默读呢?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时,虽然不发出声音,但我们的唇、舌、颏、喉都不由自主地在进行活动,而这就将影响阅读速度。例如,阅读时把手放在喉咙部位,感觉到轻微、有节奏的颤动,就说明有潜在的发声习惯,这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需要克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前言
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繁s的时代。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代。随着人们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改变,当下的教育事业想要进一步寻求发展,需要基于传统教育背景之上,进一步解决完善教育体系。就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其中的阅读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实际的教育体现往往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况,不正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让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发挥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的并没有充分表现。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基本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下人们对于人才有一个新的定义,传统意义上对于人才的选择大多集中于学历、证书。但是当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进一步的改变之后,对于人才的选择更加的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是经济市场与人才市场当中的一个单方面需求,而是市场的全面需求,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综合素质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当中,是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其成长之后可以更好的融合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1]。
(二)素质教育基本需求
在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之下,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限制了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可以进一步解决现阶段诸多教育问题,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教育者希望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促进我们国家的下一代了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语文教育融合进素质的教育理念,以往功利性的语文教育需要被进一步的改变与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之下,要求学生在接受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学生发展必然需求
立足于教育的基本意义来说,当下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需要进行从新的审视。我们希望我们教育出来的是一个人才,而不是一个考生。但是目前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理念往往不尽人意。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从分实际的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该具有的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其他社会个体与职业,都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需和人打交道,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今后融入社会的一个基本保证,是学生发展的一个必然需求[2]。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
(一)情景体验
所谓的口语交际能力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说话,因此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最终起到的相关教育作用并不明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本位进行思考,只这样才能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对语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之后,对其内部出现的场景与环境进行模仿,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放映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获得“说”的主动性。以此来教育学生进行学习[3]。
(二)互动交流
所谓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其实作用到最后是一个交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则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互动交流就是一个可以作用于两个人或多个人基础之上的方法。实际的互动交流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实际的交流过程当中将会对阅读之后的意见与看法进行交换,教师通过语言引领,让学生可以在交际的过程利用合理的话语对表述阅读中心或是阅读意见。逐渐的学生就可以在互动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语言体系,提升口语交际能力[4]。
(三)反馈点评
反馈点评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反馈点评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而有针对性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的反馈点评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口语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教育是任何时期发展都必将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为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当下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上内容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对阅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以上内容的论述,促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慧.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J].才智,2016,02:116.
[2]徐杰.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