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统计学的认识

统计学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统计学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统计学的认识

篇(1)

几乎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统计学这样在学科性质界定上面临着如此的分歧与冲突。统计学归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居于边缘科学还是通用方法论科学队列,属于纯粹的社会经济统计还是数理统计范畴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从“大统计学”的思维角度厘清统计学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提出“大统计学”的关键点在于厘清学科归属问题。归属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一直是统计学发展中的障碍性问题。统计学涉及到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方面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涉及到许多自然技术现象中的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这是否可以看作统计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标志,“大统计学”思想的提出,是对统计学研究对象既存在于自然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现象的认识深化,突出了统计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性质,强调统计学的复合性与综合性,提供了从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用方法论层面,界定统计学学科属性的全新视角。提出“大统计学”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认识方法转型。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统计学界围绕“大统计学”学科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极大推动了统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从其提出的初衷分析,“大统计学”主要还是一种思想认识方法,是对长期存在的“小统计”思想的否定与完善。“小统计”思想以社会经济统计为主流,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属于经济学的分支,数理统计学属于数学的分支,实质就是主张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分立。“大统计学”思想强调“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一统计学的共性与规律,认为统计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是研究不同方面、不同应用领域的统计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分割统计学学科的依据。虽然“大统计学”思想还没有将统计信息学或数量信息学纳入到统计学的研究范畴,但在其认识方法上,主张统计学各分支学科互相融通又相对独立发展的思维路径是值得肯定的。提出“大统计学”的落脚点在于弥合发展方向差异。我国统计理论界长期存在以学科发展差异取代学科性质的惯性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社会经济统计学,它是关于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和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另一种是实质性的社会科学,目的是要找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具体数量表现。

二是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它以数学分支学科———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研究随机现象总体数量信息。

三是承袭英美学派的主要观点,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的通用科学。统计学界出现对统计学学科性质定位的混乱,主要是只关注于学科发展的差异,混淆了学科性质与学科发展的问题,将学科性质的普适性与学科发展的差异性等同起来,割裂了学科认识的整体性与学科发展的变动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在统计学学科发展差异的把握上,可以允许把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信息的方法论科学,把数理统计学作为研究随机现象总体数量信息的方法论科学,进而将统计学表述为研究的各种统计方法既能解决自然科学中的问题,也能解决社会经济中的问题,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这也是“大统计学”思想对弥合统计学发展方向差异的功能所在。综上所述,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不从属于经济学,也不从属于数学或生物学。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技术现象等领域。以前,我国曾照搬前苏联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将数理统计学作为数学排除在统计学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照搬西方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欲将国民经济核算等作为经济学排除在统计学之外。

虽然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增加了统计学的学科归属的难度,但是统计学研究内容的广延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问题的复杂性都是建立在“大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的共性基础之上的,统计学的本质是围绕总体数量信息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它是对现有统计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和系统化。

二、我国统计学发展的新任务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统计学学科,是改变我国统计学弱势学科地位的需要,更是统计学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当务之急要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统一、学科体系的综合、研究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加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力度。

一要注重研究对象的统一。注重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统一,既是遵循“大统计学”思想的需要,也是推动统计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统计学在解决经济学、数学相关问题上独特地位的确立,它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也崭露头角,赢得了一席之地。统计学正逐步成为贯穿于各学科范围的一门横断学科。要不断加强对统计学学科发展定位的认识199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院校高级统计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研究》提出,“统计学是以客体对象的数量信息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数量信息获取、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及其规律性的具有方法论特点的综合性科学”。这里所提出的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对象的数量信息”,它为我们整体认识统计学研究对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要从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性入手,从研究对象中呈现的随机性和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展开,无论是数理统计学,还是社会经济统计学,都包括由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样本空间,以及由某次具体观察结果的集合构成的实现总体两个层面,研究对象的总体都是样本空间和实现总体的统一体,这是对“大统计学”具有统一研究对象的理解与深化。

篇(2)

截止到2007年,我国有160所高校设有统计学本科专业,163所培养统计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授予统计学学士学位5300余人,硕士学位1566人,博士学位186人。可以说统计学专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统计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非常艰难、曲折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袁卫教授划分的“三个阶段”基础上,结合目前统计学的发展状况,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统计学传入我国到1949年。20世纪初统计学由日本传入我国,其研究内容和授课内容基本与国外一致,主要是介绍统计学的初步知识,整体水平较低。

第二阶段:从1949~1978年峨嵋山会议。这一阶段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分裂和衰退时期。1949年,大学教学模式及专业设置完全参照前苏联体制,从此,统计学就被分割成两部分: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被认为是数学的分支,不再称为“统计学”,被置于数学专业之下,仅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综合类大学或科学院系统所等研究机构开设。而另一部分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占据了统计学的主导地位,被称为“统计学”,实际上是政府统计工作的解释,主要讲解各部门统计指标和统计工作制度,更极端时还被赋予了阶级性,被视为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完全扭曲了陈希孺先生强度的“数理统计方法是一个中立性的工具”。这30年的统计学教学和研究是以所谓的“部门统计学”为主线设计的,统计学专业大部分设置在“计划统计系”,与计划经济运行体制高度相关,与国家统计工作保持高度一致,从政府统计工作角度讲解统计学,当时确实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作为一门“科学”却走进了死胡同,研究领域和方法越来越窄,为使其看上去像一门“科学”被迫提出了一些常识性的概念如“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等繁琐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统计学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1978~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一级专业学科。随着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峨嵋上会议以后,统计学界逐渐由过去的僵化、教条的局面出现了讨论和争鸣,大家开始思考统计学是一门还是两门学科,数理统计学到底是不是统计学。上个世纪80年代整个统计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到90年代“大统计”的主张逐渐被大家认可,特别是原“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人士认识到统计学再也不能仅仅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解释,必须回归到“数据”才是唯一的出路。9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国家也不再包大学生分配工作,“计划统计”专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招生没人报,分配没人要,很多院校的计划统计专业为求生存去掉“计划”二字改为“统计学专业”或者彻底抛弃“统计”而改为“投资经济专业”。但面对困难,大部分“统计人”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默默地更新统计学专业知识,逐渐改造统计学课程设置,为迎接统计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期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财经类院校陆续恢复或重建了统计学专业,关于统计学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两门学科的争议也逐渐平息,大家基本都公认“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与艺术”,1992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将统计学专业由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上升为独立的、理学中的一级学科,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中设置了一级专业学科统计学,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经济学和理学两个学科的统计学学位。从此,统计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统计学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上个世纪20年的争论,统计学界对统计学的认识基本取得一致,2003年11月,高等学校统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厦门召开年会,根据不同的学位授予情况分别制定了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规范,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学制及学分安排,极大地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统计学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统计学专业的发展过程,笔者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档案馆搜集了原北京经济学院开设的统计学专业课,并查阅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编制的历年(包括1986年、1987年和1991年)本科课程内容简介,各年课程设置可见表1。

表1清晰地呈现出了统计学专业由部门统计向现代统计发展的历程。

2新形势下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统计学教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由部门统计为主的课程结构转向以统计方法为主的课程结构,逐步与国际接轨。

从表1可以看出,以前的统计学专业主要讲解《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等与政府统计工作相对应的课程,现在主要讲解《抽样技术》、《回归分析》、《随机过程》等与各种统计方法相对应的课程。说明统计学作为方法论科学的学科定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统计学》课程授课内容彻底改造。经过多年的争论,学界对统计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在统计学专业和非统计学专业学科建设中体现明显。

统计学专业不再开设《统计学》课程。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统计学专业不再开设《统计学》这门课程。原《统计学》授课内容与其他专业课如数理统计、抽样技术等重复太多,不再专门开设《统计学》课。对于有些《统计学》课程中有的内容而其他课程中不包括的知识多以《统计思想》、《统计初步》或《描述统计》等课程的形式予以弥补。对于非统计学专业,仍保留了《统计学》课程,但其内容有了很大改变。表2列出了传统统计学(以上世纪80年代广为采用的教材《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为例)与现代统计学(以吴喜之教授编著《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为例)的主要章节结构:

由表2不难发现,现在的《统计学》删去了原课程中很多不能说没有用但肯定是常识性的内容,如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等,大量增加了多元统计、非参数统计等内容,并细化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传统内容。使统计学回归到了关于数据的方法论本质。

第三,统计教学中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统计软件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统计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推广,原先很多手工无法计算的方法变得容易实现,海量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不再是统计发展的障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SPSS、SAS、R语言等统计软件,一般的非统计专业最起码也挖掘了Ex-cel中的统计功能。

第四,强化了统计教学实践,增加了统计调查内容。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判别数据的适用性是科学使用数据的前提。现在统计教学中比较强调统计实践和统计调查,开设了《统计调查》或《市场调查》课程,并增加了调查教学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问卷、访问调查,并录入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据的认识,不再惧怕数据。

第五,教学管理规范化。2003年11月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厦门召开的年会上,各方面统计专家达成一致,分别制定了授予理学学位的统计学、授予经济学学位的统计学教学规范,对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院校在教育部教学评估的要求下对统计学教学工作也作出了规范性要求,制定了关于教学大纲、统计教材、挂牌上课、教考分离等相关措施,在教学环节上强化了统一管理。

3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应该承认统计学经过30年的争论、改革,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统计教育水平的差距。但也应该承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1)统计学专业不开设《统计学》课程,造成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体系和统计方法体系缺乏整体认识

现在,原《统计学》中每一章基本上都单独开设为一门课,如回归分析、抽样技术、非参数统计等,各门课由不同教师在不同学期开设,分别零散地教给学生,学生缺乏对统计学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有些《统计学》中讲授的知识其他课程没有包含,造成一些遗漏,如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各专业课中都没有讲授。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本科统计教学出现了“傻瓜化”教学趋势

统计软件的应用和数据海量化的趋势,使得在平常的统计教学中不再强调统计计算,基本上只讲统计软件操作,结果学生只会利用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离开计算机就不会处理数据。另一方面,一般的统计软件对数据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大部分认可原始数据,而对于组距式的分组数据不能处理,或者如果只给出基本的调查结果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现在的学生大多不会依据现有数据进行统计推断,他们只会看统计软件运行的“P值”,而不知道统计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况且现在很多单位并没有像SPSS等这样的专业统计软件,这种知识结构会给未来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讲可能会更明显。

(3)对统计思想的讲授不够充分,学生对统计结果的理解不够确切

一般来讲,非统计专业学生数理统计不单独开课,而是与概率论合并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一个学期,主要讲概率论,一般只讲到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好一点的讲到相关与回归,很多不讲假设检验。而在《统计学》课程有限的课时中主要侧重讲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由于要讲的统计方法比较多,还要结合统计软件的应用,实际上对统计思想的讲授并不到位。造成象前文所说,学生学完统计学,只知道看“P值”,“P值”小于0.05就是拒绝原假设,大于0.05就不拒绝原假设,但到底什么是P值,为什么P值小于0.05就可以拒绝原假设,甚至连原假设是什么,拒绝原假设说明什么问题都不知道,这样的学生不要说非统计专业,就是统计专业四年级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的统计教育被真正彻底地“傻瓜化”了。

(4)统计学专业新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内容的划分和衔接还有待完善

新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是按照统计方法体系构造的,但也保留了若干统计方法应用的课程,如社会统计、商务统计等,如何处理这类课程与纯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阶段来看,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从社会统计等课程本身看,其内容设置与授课对象有一些冲突,一般来讲,社会统计学课开课对象是社会学专业学生,商务统计学开课对象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讲解一些基本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就可以了,而我们的开课对象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就不能仅讲一些基本统计方法,但讲些什么,应该怎么讲,还没有答案。另一方面是统计方法课,如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等课程,更多地是讲一些该课程的基本方法应用,不是详细地讲解该课程的数学原理证明和推导过程,这就会与统计方法应用类课程内容相重复,故从课程名称上看我们的统计学与国际接轨了,但授课内容还有很大差距。

4完善统计教学的建议与措施

(1)开设好《描述统计》或《统计初步》等性质的课。这些课程的出现与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调整有极大的关系,该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删除《统计学》课程的补充。虽然这些课程有其固有的研究内容,但应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尽可能弥补其他课程讲不到的统计方法,如统计指数、综合评价等。

(2)科学界定各课程的讲授内容,做到既要衔接又不重复。组织各门课程负责人介绍本课程讲授的主要知识点和讲授程度及要求,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划定各课程的授课范围,确保各课程讲授自己该讲授的内容,如数理统计学与统计学在参数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内容。

篇(3)

摘 要: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统计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发展潜力也很大。各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统计学,才能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学一般分为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本文侧重于对经济统计学的讨论,从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统计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在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处理过程等方面都为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统计与网络和计算机的结合,能更好发挥统计的作用,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

篇(4)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

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

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

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

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

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

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

篇(5)

【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篇(6)

关键词:统计学实际生活;应用

一、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

我们最初对统计学的认识是要研究国家的现状的,例如:全国的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及工业的发展情况等,其主要是对一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统计调查研究。后经过多年的形成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并且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类型,现在意义上的统计学就是通过对社会中统计知识的整合精简成的被大众所接受的一门专业的学科。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过的全国人口普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以及政府数据整合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历史发展具体如下:最早在17世纪统计学首次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18世纪中叶统计学实现了和概率论的有效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更加的普及和高校,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发展,使其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更加的普及、更加广泛,大到政府数据、经济发展,小到日常账目整理、填写表格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

二、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企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非常得广泛的,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统计学研究的一个专业领域,其具体应用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其中,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检测系统等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金融业上的贡献,也为管理层对金融市场上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为个人以及机构的投资所实施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高效的应用统计学还可以对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顾客行为偏好、产品市场的走向以及大体的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统计学中数量统计的方法,其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比例和衡量指标,可以更加综合有效的对企业自身的盈利发展能了、偿债清还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在顾客行为分析方面,利用市场调查、资料采矿技术及资料库行销功能,化行销及客服能力,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统计学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量化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利用统计数据,建立消费模型,量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探讨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统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统计学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利用统计学预防犯罪,应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关回归分析法。 选民调查在选举中的预测功能:通过选择民调模式与应用时机,进行民调,对民调结果进行推估预测。 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商品市场的变化趋势及经济环境的研究等。在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时,可使用统计数量方法,提供精确地采取比率与衡量指标,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涛.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广东科技,2013 (22).

篇(7)

【关键词】经济类非统计专业 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活动规律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主要课程或主干学科,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以便为学生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工具。而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挑战。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统计学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十分枯燥,比较难学,并且在实际中没什么用处。本文主要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对目前经济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经不轻, 加上对统计知识的认识不够, 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统计知识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知识学得又不是很好,这就使得他们感到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出现了统计难学的看法,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彻底放弃。 这样,学生在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用处的情况下, 所学又和实际结合不紧密。 容易产生学统计无用的想法,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被迫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教学方式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也越来越多,统计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日新月异。 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有所增加, 但是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嗓子冒烟,学生听得直打瞌睡,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 使得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

(3)教学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 在信息社会,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做出判断和决策,这都需要他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可是不少学校的非统计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 导致教学过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如不少统计学教材上大篇幅介绍统计图表, 并对其进行比较, 可是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出这些图表却没有阐述。 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统计学后只记得一些概念,而具体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做出图表却一无所知, 结果是不少学生得出《统计学》难学也没什么用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1)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具备在随机性事物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整个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步骤进行。其主要内容还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而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 在描述统计部分,着重介绍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在推断统计部分,不仅要介绍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还应该介绍关于统计决策、多元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等现代统计方法。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统计学常用的软件是 Excel 和 SPSS, 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实践课程的加入是必须的。实践课程中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使得统计学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成为可以随时接触的、使用的工具。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手段多样化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应将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次,由于统计学内容的繁多与复杂,适当加入学生的环节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用软件设计问卷, 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最后,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这样,既便于进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也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部分内容采用实践教学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单纯的笔试往往使学生认为考试为大, 别的都是次要的,重点在于考试前死记硬背,而对于是否掌握知识没有兴趣。实践教学一定比例的加入必然要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因此,单纯进行笔试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并且统计学中的一些内容,例如推断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不借助计算机很难在笔试中实现甚至没办法实现,导致的结果是重要内容没办法考,能考的内容有可能反而不重要。 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三、结语

总之,在对经济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仅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紧密联系实际, 还要求教师要全方位的展示统计学的魅力,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其次, 教学手段与方式的选择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案例的讲解,完全可以使统计学成为人人喜欢学习的一门数据处理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来栓.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法探讨,内蒙古统计[J].2013(06).

[2]董瑞.]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设想.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20 l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