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09-01
腹部损伤在外科系统是常见的重要疾病,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多伴有脏器损伤及休克症状,其发病率在平时约占各种损伤的0.4%~2.0%,死亡率高达10%[1]。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做到诊断准确、准备工作充分、抢救患者及时、配合手术熟练,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奠定基础。现对92例急诊腹部损伤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9年5月~2010年2月,共收治腹部损伤患者92例,其中,肝破裂6例,脾破裂40例,脾脏包膜下血肿10例,消化道空腔脏器破裂穿孔17例,网膜及肠系膜损伤7例,其他损伤12例。男63例,女2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7岁,90%为中青壮年。
1.2 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
1.2.1.1观察判断、物品准备腹部损伤要求手术人员快速明确诊断,手术抢救及时,护理准确细心,急诊手术患者,医生多以剖腹探查术送至手术室,接诊护士应立即了解病情,根据患者外伤性质、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损伤的脏器,迅速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是否完好,调节好手术间室温22~24℃[2]。
1.2.1.2危重患者术前准备外伤患者多数病情重,失血多,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使用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缩短抗休克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入O2吸予,改善重要脏器的缺氧状态。妥善固定好患者,并协助麻醉师做好全麻插管。
1.2.2术中护理配合
1.2.2.1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医生紧急行剖腹探查止血要求器械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集中精力,注意手术医生的手术进展情况,掌握每个手术阶段所需的器械及物品,准确无误地递给术者,并考虑下一步手术中所需的物品,动作敏捷,对术上的一切用物都必须仔细核对。由于腹部损伤多伴有脏器损伤,抢救手术时间紧迫,出血量多,术中常用的止血棉垫及大纱布,应于术前及关闭体腔时认真清点核对,手术完毕时,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无误方可结束手术。
1.2.2.2巡回护士坚守工作岗位 准备器械及抢救物品,同时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块、止血垫,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手术结束关闭体腔时核对,协助麻醉师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吸引袋内的出血量,随时作好输血,保持静脉通畅。注意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3]。术中抢救用药根据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过的药物空瓶、血袋统一存放,以备核对。同时应观察患者术中导尿引流袋内的尿量及颜色,以便判断休克和肾功能变化的依据,尿量过少,考虑血容量不足或肾功能受损害,及时调整输液的量和速度,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观察腹腔留置引流管的颜色和量。保证准确添加手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器材用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各班护士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医生,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应作出充分估计,做到术上台下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干脆利索,为在第一时间内抢救患者作好充分准备。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核对器械、止血垫及纱布块,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整理患者用物,将患者轻搬至手术推车,并随同麻醉师护送至病房,向值班护士交代患者术中病情变化及出血量,注意各种引流管是否畅通及注意事项,并做好交接记录,对整个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前后连贯[5-6]。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手术配合和治疗措施,仅1例患者因多脏器损伤,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91例经手术抢救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7~12 d。
3 体会
现代创伤是急诊手术护理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全面掌握创伤性专科理论和技能,独到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高超的急救技术和快速敏捷地协作手术医生进行急诊手术,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手术工作做到:准备工作充分,抢救患者及时,配合手术熟练,无菌技术操作严格,业务技术基础扎实,使腹部损伤急诊手术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467.
[2]张建国,李伟建,袁玉坤.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3):198.
[3]李泽洲.腹部闭合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40.
[4]李华.手术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0(4):206.
[5]王敏,刘岩.2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34-237.
甘肃省华池县妇幼保健站 甘肃省华池县 745600
【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进步,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还要面对手术给女性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内容,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和愈后。为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的影响,笔者选用该院妇产科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之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 例,施行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期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明显提高。因此,全面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转归和愈后,并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和疾病给患者心理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围绕整个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辽开始至手术后康复的一段时间),进行科学全面的护理,其护理时间约为术前5-7 天至术后7-12天。随着护理观念的进步,围手术期的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女性患者心思细腻、意志力较薄弱,一些妇科手术会造成女性患者身体的残缺如子宫切除、卵巢切除等,这就使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还要面对手术给女性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内容,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和愈后。为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的影响,选用我院妇产科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之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 例,施行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60 例,年龄在18 岁至56 之间,平均年龄32.5 岁,其中妊娠合并阑尾炎3 例,异位妊娠10 例,剖宫产20 例,子宫切除12 例,卵巢囊肿切除12 例,输卵管囊肿切除3 例。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7 例,合并心血管疾病者12 例,合并贫血者5 例,糖尿病者2 例。患者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不等。改组病例自患者入院至患者康复出院整个过程施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改组病例中无1 例严重术后并发症,轻症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情愉快,病情恢复良好。
2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在护理中常常被忽视,很多患者的护理诊断都是建立在阅读医生病例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护士和医生的分工是不同的,护理诊断的内容是不同于医生的病例诊断的,这就导致患者的很多细节被忽略,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亲力亲为的主动搜集全面的患者资料,并做好术前评估。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受教育的程度、心理状态、性格、精神、营养、末次月经、生命体征等。患者的既往病史是术前评估的关键,如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及时掌握病情,并根据医嘱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前要明确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的目的,了解拟行手术的名称、手术日期和麻醉方式,并检查患者术野皮肤的状况,了解术前相关检查和检查结果。我院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手术前由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术前探视,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20-30 分钟,根据探视结果,作出术前评估,并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由高级护士和护士长审核,确定护理措施的实施。
术前评估是对患者手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意义重大。
3 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手术是一种心理应激,面对手术,病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焦虑和恐慌,尤其是女性患者心思细腻、意志力相对薄弱,对于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也就更为严重,妊娠期的手术如妊娠期阑尾炎、剖宫产,女性患者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在手术前表现出的恐慌和焦虑也就更为突出,轻者影响患者的正常起居和睡眠,严重者影响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前的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至关重要。(2)术前并发症的护理。手术前按医嘱执行术前检查与检验,并对患者的术前并法症做好有效的护理,高血压患者按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务必使患者的血压在手术前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心脏病患者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并给出医疗方案,在手术前使患者的心脏功能趋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防止因血糖过高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贫血患者必要时输血治疗,血小板低于50x109/L 时按医嘱输入血小板;伴发呼吸道感染者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择期手术待感染控制后进行,紧急手术在手术后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睡眠障碍者给予镇静药物。
(3)术前皮肤准备。手术前检查术野皮肤有无瘢痕、破损、感染等,术前1 日主患者洗澡、洗头,做好个人卫生,术前备皮,腹部手术备皮的范围上至剑突,下至上1/3 处,两旁至腋中线,做好脐部清洁。
(4)肠道准备。不涉及到肠道的手术妇科手术,如剖宫产、附件切除等,手术前1 天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手术前晚流质饮食,术前8 小时禁食禁水。涉及到肠道的妇科手术,如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术前3 天开始半流质饮食并口服消炎药,手术前2 天进食流质饮食,并与手术前晚清洁灌肠。
(5)手术当日的护理。手术当日需按照医嘱给患者注射麻醉辅助剂阿托品、苯巴比妥等,并放置导尿管,嘱咐患者做好个人物品的安全处置,进入手术室时进一步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和手术带药等信息。
4 术后护理
(1)术后一般护理。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过床,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全麻患者,放置去枕平卧位,并把头偏向一侧,直至患者清醒为止;硬膜外麻患者去枕平卧6 小时;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去枕平卧12 小时。
患者进入病房后每30 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止。
每日测量体温4 次,发现术后高热,及时查明原因并上报。每日查看敷料是否干燥、清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术后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必然出现的症状,一般在术后4-6 小时出现,当疼痛出现后,教会患者减轻疼痛的技巧,如进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听听轻音乐等,嘱咐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按压合谷、内关等穴位以减轻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疼药物。
(3)引流管道及导尿管的护理。手术后要定时查看引流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色、性质是否正常。放置导尿管的要每日更换导尿袋,每日消毒外阴两次,防止上行感染尿道,拔管前2-3 天,应夹紧尿管,每2 个小时开放一次,拔出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并努力排尿,争取在拔管后的2-4 个小时内恢复正常排尿。
(4)术后腹胀的护理。术后肠胀气是腹部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顽固性肠胀气处理较为麻烦,严重者影响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甚至引发术后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的发生,因此应积极预防。患者术后尽早进食和尽早运动是恢复肠蠕动的关键,没有涉及到肠道的腹部手术在术后8 小时就可以少量多次进食一些除牛奶、豆浆外的流质饮食,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肠胃功能,促进肠道积气的排出。患者术后应尽早运动,患者在术后8 小时就应该在床上做屈腿、翻身运动,术后24 小时督促患者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下床运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进步,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护理工作也不仅仅停留在护理技术的层次上,而是向伦理、心理、人文关怀的深层次发展,而妇产科护理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和较为细腻脆弱的情感,应不断丰富围手术期护理的内容,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蒲莉. 整体干预对急性疼痛治疗的影响[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3,19(10):485.
[2] 吴蓓雯.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2005,19(5):35.
[3] 石敏. 生活护理与病人心理效应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1991,(04).
关键词:剖腹产;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剖腹产腹部切口治疗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性手术,我院据此对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展开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将其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70例患者年龄自20~55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糖尿病患者8例,贫血患者7例,合并肥胖者5例,体质消瘦患者6例;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全面的、人性化的、专业的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术前护理要点 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安全宣讲工作,讲明手术注意事项,对合并症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术前治疗,积极调节她们的血糖水平,纠正贫血现状;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做好肠道、阴道等相关事宜准备。饮食上,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自身状态,提示患者术前少食多餐,坚持遵循低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原则,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并严格执行,供给患者所需的基本营养。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使用电刀时,应该保持相对应的温度和强度,尽可能减少皮肤与电刀的接触次数和时间。缝合之前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选择适应于患者的切口缝合方式和缝合材料,分割还是注意把握力度和松紧度,保证间隙适当、切缘相对齐[1]。
1.2.3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常规低流量吸氧,术后24 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以严密监测,观察电解质平衡状态、尿量等,准确把握换尿管的时间。依据麻醉和手术形式选取,对于全麻患者,不能使用枕头,保证平卧头朝一侧,随后对其进行口腔分泌物引流。可适时采用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15°~30°,给患者双膝下垫上小软枕。
切口护理要点: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的药物,观察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现象,对术中出血量大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和合并症患者要展开重点观察[2]。对合并症患者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伤口,减少脂肪液化可能。一旦发现脂肪液化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对其展开治疗。
饮食:手术后禁止患者进食;术后6 h之后可进食流食,等患者肠气畅通之后,再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营养物质,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精神畅快[3]。
术后,医护人员要适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具体讲解科学起坐、床上大小便的注意事项;介绍腹带的使用方法,建议患者控制好松紧度;引导患者适量运动;引导患者双手按压住切口两侧,向内部用力,进行有效咳嗽,以防切口开裂[4-5]。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不要搬动重物,腹部肌肉的能力锻炼应当有序展开,手术后1~3个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此外,院方还应定期进行术后的宣教,提示患者观察阴道排液的状态,提示患者4 w后进行复诊[6]。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试验所得数据通过软件SPSS 13.0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数据如下:切口开裂患者:对照组8例,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6例,观察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照组10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结论
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小剖腹产手术中腹部切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7]。
参考文献:
[1]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
[2]乔莉生.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
[3]田会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术后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06).
[4]宋孟霞.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
[5]张文艳.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9).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487例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良好,均痊愈出院,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了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 腹部切口
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487例,其中实施子宫肌瘤挖除187例,子宫全切术246例子宫次全切术40例,异位妊娠8例,宫颈癌根治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1~67岁,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人,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2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 h尽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 4 术中护理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预防感染。2.5 术后护理切口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特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床头抬高15~30,放松腹部肌肉;而咳嗽时应采用平卧,陪护双手轻压腹部两侧,减轻切口张力。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2.6 疼痛护理术后的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比值低。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主诉更多。2.7 康复教育术后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有碍切口愈合,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防止肠粘连,还可以采用热敷穴位等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情况,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防止因操作时患者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2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大十字门诊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关键词:外科手术; 手术后护理; 下床活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49-01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术。腹部手术的患者,由于组织的创伤、炎症的刺激、胃肠功能的减弱或消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促使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精神抑郁,对缩短手术恢复期、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在工作中广泛推荐术后早期下床,但是很少从患者角度考虑,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的确很少。这应该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并且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概念
何时为“早期”,何种行为为“下床活动”,各种文献各有其说 。Powers[1]将早期下床活动定为术后第1天从床上坐起、站立、行走和椅子入座。Catt[2]将早期下床活动定为手术当天离床活动,手术后第1天步行走廊;Ramirez[3]将早期下床活动定为术后第1天离床活动,并且至少入座休息6h。而在临床工作中,患者一般术后24―72h才练习下床后的[4]
2 影响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何时的主要因素
2.1 患者因素
2.1.1 切口疼痛: 腹部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时很严重的,尤其是上腹部手术,60--70的患者都在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大多数患者认为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必然产生的现象,术后均使用镇痛药物,对合理控制疼痛没有给予足够认识,使术后疼痛得不到及时缓解。而术后疼痛未能及时缓解会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推迟康复。缓解疼痛并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室促进术后康复的首要条件。
2.1.2 术后疲惫: 术后疲惫是人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手术造成的创伤、心理承受能力及自身身体状况有关。腹部手术前后患者均要禁食,加之胃肠功能通常需要恢复的时间,这可造成术后患者营养程度下降及形成疲惫状态。
2.1.3 站立耐受能力差: 除了缓解患者疼痛可促进早期下床活动,但是站立耐受能力差对患者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患者站立后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恶心、头晕、视力模糊、晕厥及低血压等,则是站立耐受能力差。手术过程中患者丢失的体液和血液从而减少了站立时脑部血容量,会造成术后站立耐受能力差而暂时性无法行走。
2.2 护理因素: 我科护理工作工作环境、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可提供这些护理需求的人员均对患者的功能锻炼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因种种原因不能完全履行职责,造成部分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我科室造成下床活动延长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短缺和有效沟通。对于早期下床活动所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家属协作,而护士人员不足,必须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和一些必须的护理操作后来进行,加之家属并非专业人员,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均造成延时。
2.3 家庭因素: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不仅需要家庭的物质供给,而且也是精神寄托。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果家庭没有给予患者良好的营养及心理支持,会影响患者遵医性,康复锻炼的意识会下降;但如果家属对术后早期下床没有正确的认识,或担心患者身体状况、害怕下床造成不良后果,不给予积极配合,同样也延长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所有积极配合的家庭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
3 护理
3.1 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功能锻炼的意识: 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都有处于压力环境下(比如:手术)行为表现的自我调控,它与自我的行为表现有关,自我调控能力低的患者,对执行术后扩宫锻炼一依从性较差,可以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讲解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以促进患者术后及康复行为,增强其信心,坚强焦虑及恐惧情绪,增强自我调控的方法是对患者实施的手术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术后活动的重要性,消除其顾虑,增强信心,从而增强其自主调控能力,促进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
3.2 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下床活动: 通过对疼痛的健康教育、有效的镇痛和腹部约束带的使用,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促进早日下床活动的目的。有效的解决方法还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共同配合和参与,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功能锻炼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和疼痛控制与功能锻炼的相关性,帮助患者制定控制术后疼痛的目标。术后疼痛>4分的程度明显干扰日常活动,术后疼痛
4 小结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室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但对术后下床活动的最佳时间、强度和活动类型相关资料较少,阻碍术后早期下床的以上也较多及复杂,所以还有待于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护理人员通过对影响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分析及各种护理措施,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减轻不良情绪,增强信心,使其配合临床告知,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Powers JH. Evaluation of early pqstoperative activity [J].Bull N Y Acad Med,1946,22(1):38--51
[2] Gatt M, Anderson AD,Reddy B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ultimodal optimization of surgical ca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colonic resection[J].Br J Surg,2005,92(110:1354--1360
【关键词】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老年患者;护理
切开裂开在外科临床并不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2%,但一旦发生则后果较严重,往往导致死亡[1]。由于老年患者腹部局部组织较薄弱,基础疾病较多、体质较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可能性,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对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相关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降低致死率,提高老年患者术后预后。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7年4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我院共实施腹部手术8450例,术后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15%;13例老年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61~78岁,平均68.4岁;原发疾病中急性阑尾炎3例,急性胆囊炎3例,胃部手术2例,急性胰腺炎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2例,脾脏切除1例。术后切口裂开时间为3~12d,平均6.5d;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缝合和抗感染治疗,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7.7%,其余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 临床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差、慢性疾病较多,在生病期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紧张等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对手术治疗极为不利,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手术治疗可以达到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树立其治疗的信心,围术期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
2.2 术前护理 术前应协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了解有无休克、酸碱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了解并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纠正贫血、控制血糖、改善黄疸、控制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营养状况的评估,因为大多数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但因其表现不明显。血浆白蛋白和三酰甘油的测定虽然不很敏感,反映营养状况不全面,但比较简单、常用。对体质较差、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提高患者承受手术的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因切口裂开导致的死亡率[2]。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术后应帮助患者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呼吸道阻塞;密且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做好适时记录。尤其要注意患者切口疼痛的性质,由于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麻醉作用消失后,切口会开始疼痛,一般24h内即可达到高峰,持续疼痛48~72h[3]。疼痛较剧烈患者常不敢深呼吸和咳嗽,使肺的膨胀受到影响,这样就增加了肺部并发症的机会;同时下腹部切口疼痛较剧烈,可导致排尿困难。正常的手术切口疼痛一般不需要药物止痛,对于患者腹部切口有渗液、红肿等表现时,应考虑到术后感染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
2.3.2 正确放置引流 术后应加强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管理。腹腔内的引流管应避免从原切口引出,以免增加局部感染机会。如需引流,腹腔引物不经原切口,应选择合适部位戳出,常用部位宜在腹直肌外缘。对可能发生感染或切口创面大而积液的切口必要时也可放置皮片或细硅胶管引流,也应避免从原切口引出而另戳口引出。
2.3.3 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尤其筋膜感染坏死是术后切口裂开的重要原因之一[4]。为防止其发生,必须遵循外科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护好手术切口。做到切口止血彻底,防止局部血肿形成。手术操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分离和大块组织结扎所造成日后的组织缺血坏死,正确合理使用电刀,避免过多的电灼而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性、坏死、液化而继发感染。对有污染可能的伤口,术前30~60min可适当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对术后伤口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缝合腹膜后缝合切口前宜更换污染器械及手套并彻底冲洗伤口而减少污染机会。对已污染的切口可用过氧化氢、苯扎溴铵、甲硝唑等清洗切口,用纱布沾干清洗液体,以免造成人为积液。
3 小结
切口裂开可发生在全身各处,但由于局部解剖和病理生理的特点,切口裂开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尤其对于体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更加容易发生术后切口裂开。切口裂开最多发生在手术后1周左右。切口裂开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外科缝合技术缺陷、术后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术后切口感染等。针对切口裂开的原因,尽量采取措施避免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阶段内不利于切口愈合的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崔英,脂肪液化及感染致腹部切口裂开50例临床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 15(22):142―143.
[2] 杨迈,李铁柱,探讨预防临床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0,13(1):235―236.
关键字: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69-01
近年来,妇产科疾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开腹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通常情况下,开腹手术创伤大,操作过程较复杂,术后需要长期卧床静养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治疗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证,改善预后,就需要术后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工作[2]。临床上,术后人性化感性护理对妇产科疾病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显著,广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3]。本研究以我院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例,分析了人性化干预护理的护理体会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20-59岁,平均年龄29岁。患者中伴有糖尿病患者30例,肥胖症27例,伴有合并贫血23;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家庭背景、手术方式以及合并症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干预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包括:
(1)心理护理。组要进行开腹手术的妇产科患者通常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治疗过程中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抑郁的状态。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同患者沟通,抚慰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护理。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压、心率等各项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患者术前饮食主要以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食多餐为主。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深呼吸与进行有效咳嗽等训练指导,防止伤口出现裂开的情况。
(3)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防止术中出现异常状况。术中要严格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手术操作要准确,动作要轻缓,止血要彻底,防止手术创伤太大造成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第二次创伤。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对患者手术伤口进行逐层缝合,严格保护切口,避免出现感染。
(4)术后护理。护理:手术后,患者身体不能大面积移动,躺卧时,要以半卧位的方式为主,将软枕放在患者双膝下,放松腹部肌肉,同时要及时换洗患者的床单,保持病房环境的干燥与清洁,避免伤口感染;切口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有液体渗出,切口的张力是否增加,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换药室,要仔细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现象,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康复护理:由于术后患者不能下床移动,护理人员要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防止加强腹部切口的张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能有效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中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37例,占总数的92.5%;对照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28例,占总数的7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腹部切口外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腹部切口容易发生感染,且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卧床静养,一旦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5]。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有效改善预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人性化干预护理。人性化干预护理通常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妇产科患者通常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疗过程中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抑郁的状态。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急性适当的心理护理,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同患者沟通,抚慰患者的情绪[6]。另外,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切口护理、护理、康复护理等手段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37例,对照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28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珍女,詹荷妹,叶慧玲.125 例妇产科正常分娩产妇围术期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10,17(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