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市场前景

银行市场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市场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银行市场前景

篇(1)

大萧条时代以来,拉塞尔银行这家芝加哥银行便已历经沧桑,现在,在荷兰银行巨头(荷兰)掀起的全球战中不大可能显现昔日的辉煌。与美国零售银行美洲银行一样,在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发起的战役中,作为芝加哥第二大银行的拉塞尔银行再一次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拉塞尔银行令人垂涎的原因,是这家银行对于竞标者来说,具有进入美国中西部银行市场的潜在优势,对竞标者有很强的战略地位。

但分析人士也认为,拉塞尔银行比较落后,在过去几年市场份额的拓展中业绩不佳。尽管美国中西部零售银行市场前景可观,拉塞尔银行也因此被人们看好,但这家银行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鸡肋”就是独立银行分析家Bert Ely对拉塞尔银行的称呼。

时机成熟

拉塞尔银行被富有野心的大小机构关注。比如,早在2001年,JP摩根就取代了具有80年历史的拉塞尔银行在芝加哥地区零售银行领军地位,自此以后,JP摩根一直雄居榜首。去年6月,JP摩根投入了400亿美元。相比较而言,拉塞尔银行的管理资金为370亿美元,最近几年,机构在芝加哥地区的市场份额在14%左右。

同时,市场第三大机构――蒙特利尔银行的哈里斯机构紧随其后。哈里斯最近在芝加哥地区的零售业务表现突出,据统计,机构在该地区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4.6%增加到去年6月的9.53%,达到249亿美元。

现在,拉塞尔银行仍因银行的发起人和在该地区的保护者的地位而闻名,在未来向中西部地区进军的过程中,拉塞尔银行的赢利前景十分看好。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首席执行官刘易斯(Kenneth Lewis)承诺,美洲银行收购拉塞尔银行后,将改变拉塞尔银行的商标名称,并借机重构美洲银行,增加银行赢利,机构也不会设在芝加哥地区。但如果苏格兰皇家银行胜利,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把拉塞尔银行合并入其子行――国民银行(Citizens)。

拉塞尔银行现在处于荷兰银行收购战役的焦点。荷兰银行前段时间以880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将自己出售给巴克莱银行,然后又将拉塞尔银行以2210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卖给美洲银行,从而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但现在,由苏格兰皇家银行发起的一场联盟决定以986亿美元收购价格颠覆荷兰银行以前的交易。苏格兰皇家银行将保持对拉塞尔银行的兴趣,而该行其他两家合伙机构将瓜分荷兰银行在全球的其他业务。

遭遇阻力

对于荷兰银行CEO Rijkman Groenink置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优惠条件于不顾,执意将拉塞尔银行卖给美洲银行,以及将机构其余资产卖给巴克莱银行的行为,投资者表示出了愤怒。4月26日,在海牙举行的股东大会上,一名愤怒的投资者情绪激昂,被警察请回了座位。这名投资者要求法院阻止交易的继续。Groenink表示,他欢迎皇家银行以规范的方式参与对拉塞尔银行和荷兰银行其他所有银行的收购行动。

无论是谁赢得了这场战役,芝加哥地区金融重组都已成熟。近年来,伊利诺斯州已经废除了妨碍银行扩大分支机构的制度。尽管规则已经修改,但仍遍布整个地区的小银行分支机构还是可能被银行巨头吃掉。这些机构目前在地区的市场份额十分微小。

这可能就是美洲银行 CEO Lewis为什么在4月23日的会议上对收购拉塞尔银行持如此强硬态度的原因所在。“拉塞尔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已经在‘芝加哥地区拥有十分稳固的地位’,” Lewis强调,必须通过在商业和零售业务方面拓展空间,加强平台的实用性对拉塞尔银行的业务加以提高。

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的30年里,拥有拉塞尔银行的荷兰银行已经进行了多项整合行动。在荷兰银行在密歇根和印地安那州增加分支机构的同时,拉塞尔银行在美国已成长为排名前20位的银行之一。事实上,拉塞尔银行在密歇根的机构已经成为了底特律地区的领军银行,据FDIC调查显示,机构在该地区业务量达20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3%。拉塞尔银行自夸地说,去年机构已拥有1130亿美元资产,仅网上交易额就达10亿美元。

但据荷兰银行的Groenink的说法, 拉塞尔银行还需要做很多改进工作。美国银行家报援引他的说法认为,美国的银行业务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恶化”。“对我们来说,现在已经到了考虑出售拉塞尔银行的时候。” Groenink说。

对荷兰来说,拉塞尔银行会成为全球银行战争夺对象。荷兰机构的管理者已经在与巴克莱银行的交易中得到实惠,他们好像在促成与美洲的交易。美洲认为,这笔交易已经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如果不能完成对拉塞尔银行的收购,美洲银行必须损失2.1亿美元的交易费用。而同时,芝加哥人也正在期待可能会给他们沉睡的地方银行带来新机遇的所有者的出现。

作者:Joseph Weber

篇(2)

市场化债转股风险防范措施

一、市场化债转股的提出背景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切实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我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改善供给的角度出发,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调整,进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市场化债转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供给侧改革中降杠杆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被提出来的。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原因及含义

所谓债转股,即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债转股来显著降低其不良贷款率,提高拨备覆盖率,从而降低其经营风险,并提高其未来获得更高投资收益的可能性;负债企业则可以通过债转股来降低其负债水平和财务负担,还可以增加营运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最终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因此,债转股对时下我国那些因负债较高、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继而导致财务压力陡增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一般来说,按照主导对象的不同,债转股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国家允许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非金融企业股权,然后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对企业的不良贷款直接转换为其对企业的股权。二是政府主导下商业银行将其不良资产通过一定程序进行集中处理。

我国在1999年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时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债转股模式,专门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由银行先将不良贷款剥离至资产管理公司,再由资产管理离公司将债权向股权进行转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债转股的实际操作人和持股人。但这一轮政府主导型债转股的实施中,由于具体的机制设置存在问题,虽然在最初成功化解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和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压力,但在整个债转股过程中暴露出债转股贷款质量低下、企业扭亏成果不稳定以及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不理想等诸多不良后果。

正是出于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思索,我国政府在颁发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本轮债转股的总体思路、实施方式和政策措施,强调要遵循法治化原则、按照市场化方式有序开展债转股,建立债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选择、价格市场化定价、资金市场化筹集、股权市场化退出等长效机制,亦即要推行市场化债转股。

三、市场化债转股的实现路径

(1)借助于我国1999年实行第一轮债转股的经验,通过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实现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和企业债权的上市运作。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商业银行与负债企业先确定一个合适的债权和股权的转换比例;然后再由商业银行将股权通过招标这样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向资产管理公司让渡。这样,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将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向股权转化。最后由通过公开招标取得企业股权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通过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实现债转股这一整个过程。而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定价方式将转股后的股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合理之处在于就在于能有效防范商业银行与负债企业通过合谋来抬高企业债权转化为股权后的价格,防止第三方利益受到损害。

(2)直接由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通过其所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业务完成市场化债转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接受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待银监会同意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向证监会报送申请材料,再由证监会依法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已经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为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业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首先,由资产管理公司依托其独具的业务优势对银行持有的企业的不良贷款进行价值评估,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债权转股权的比价;其次,商业银行通过其持有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向特定投资者或合格投资者以受让债转股企业股权为基础发售基金份额;最后由基金管理者行使股东权利参与负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将股权投资收益按照基金购买者的基金份额进行分配。

四、市场化债转股的风险防范措施

(1)要坚持市场化定价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市场化债转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充分利用从市场上募集的外部资金,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转化为投资者对负债企业的股权投资,这就对债转股过程中的定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债转股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本来就导致其贷款偿付能力不足,债务违约几率大幅上升,这一部分债权价值在实质上已经出现贬损的情况下。因此,债转股涉及的贷款债权和企业股权之间的价格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以其为基础开发的金融产品能否得到外部投资者认可,以及债转股的整个环节顺利完成。在合理的市场化定价的基础上,整个债转股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政府才能够免于承担兜底、背书导致的或有财政负担。

(2)建立严格的对象甄别机制,谨防将“僵尸企业”、失信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市场化债转股并不能解决所以企业遇到的困难,对于那些有市场发展前景、仅是短期有流动性问题或因为行业周期暂时陷于困境的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是一个帮助其渡过难关的一个有力措施,但对于那些无望恢复生气,寄希望于获得放贷者支持而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不但并非治病良方,反而会浪费资源。因此,对于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决不能使其通过债转股方式继续生存,要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以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等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再杰.市场化债转股的亮点、重点与难点[J].国际金融,2016(12):71-75.

篇(3)

一、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实行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了个人账户管理的全部职责。在管理模式方面:

李珍(2007)主张建立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集中管理全省市个人账户基金。通过立法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个人账户基金的受托人地位,代表个人账户所有者的利益行使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产权。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资金投资战略,并选择资产管理机构或投资机构,以保证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所有者与基金投资人的角色分离,以保证基金投资环节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韦樟清(2006)主张借鉴智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政府根据法律规范的资格条件确定多家私营机构运营个人账户资金,承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资金投资经营等保值增值业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个人账户所有者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可从中选择一家或几家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作为基金的委托机构,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郭席四、陈伟诚(2005)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分账制下,个人账户资金应交由独立的民营养老基金管理,并实行市场化运作。

苏卫东、邓航、李竟然(2010)从国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国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和投资呈现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管理和投资筛选和吸收、借鉴的经验。其主张个人在投资管理中需扮演更重要角色。

谢和均(2011)认为适度集中模式较适宜我国的具体国情。应该按照“宽投资、严监管”的原则建立适度集中基金管理模式,以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作为本省社会保险基金的受托人,接受本省各统筹地区的委托,在省级层次上,使受托机构、委托机构、监管机构和投资运营机构之间进行有效分权、合理制衡,形成基金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委托—框架;其次,由账户所有人选举代表成立独立基金委员会,代表账户所有人行使各项产权,监督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状况,以防止道德风险。

二、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方式

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方式方面,我国目前限制过死的投资方式使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极其困难,如果不改革,势必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直接动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

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利于个人账户基金进入。

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证券投资,风险过大,不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所以不进为好。根据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年报显示,由于国内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627. 34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93. 72亿元,投资收益率-6. 79%。证券市场投资率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到个人账户所有者权益,甚至降低养老替代率,所以证券投资不能保证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

二是、个人账户基金必须进入资本市场。为了实现个人账户保值增值需要,必须对个人账户进行投资,以提高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张著名,2004)。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货币市场亦不健全,但与其坐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逐渐贬值,不如改进管理,运用其他投资手段进入资本市场。柳清瑞(2005)认为在确保基金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将探索一些增值办法,包括对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适当部分用于资本市场投资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和推进资本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增加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促进金融深化。个人账户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而且丰富了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李长东(2010)认为应探索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多元化分布。应该积极开展投资运营试点,深入研究拓展适合个人账户基金特点的投资渠道,如投资参股市场前景良好,收益持续稳定的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企业,开发金融市场长期稳健型投资产品,实现与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优化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分布,形成一批个人账户优质资产,以规避通胀风险,使广大参保职工都能够从中获得良好收益,分享经济发展结果。

三、关于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投资的个人思考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其基本性质来看,其具有私有性,属于个人私有的财产,其投资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遵循个人的意愿,可以考虑选举由个人代表组成的省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立法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个人账户基金的受托人地位,代表个人账户所有者的利益行使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产权。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资金投资战略,并选择资产管理机构或投资机构,以保证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所有者与基金投资人的角色分离,以保证基金投资环节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但是,在当前个人账户资金统筹度不高的情况下,一方面应尽快提高资金统筹层次,另外一方面可借鉴辽宁模式,先将做实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管理和投资。

在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方式方面,由于当前个人账户资金大部分交由省级部门自行管理,在投资方面,国家限制其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面对当前低存款利率、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个人账户资金在做实的过程中也在面临者较严重的缩水,因此,当前应以探索有效的保值增值方式为主,首先保障做实资金的含金量。在这一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可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借鉴经验,深入研究拓展适合个人账户基金特点的投资渠道,如投资参股市场前景良好,收益持续稳定的银行、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企业,开发金融市场长期稳健型投资产品,实现与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优化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分布,形成一批个人账户优质资产,以规避通胀风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银行监管

通过IS-LM模型,新古典经济学有机地将商品市场的供求平衡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平衡归结为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经济发展多次印证了这个事实。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信奉的商品和货币市场“双平衡”在我国遇到了产能过剩和银行流动性“双过剩”难题。在当前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的出现无疑加大了银行增加盈利和管理风险的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状况

(一)我国产能和流动性过剩局势分析

1.产能过剩状况分析。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概念,是指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产品总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可以简化为高峰——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循环,产能过剩是经济处于高峰回落阶段时的经济现象。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调控,那么,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出现并扩大,经济运行将出现剧烈波动。

始于2003年的贷款高速增长迅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产能。当产能扩张超出了社会再生产的潜在需求时,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不可避免。截至2005年末,我国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达4.7亿吨,大于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高达1030万吨,其中260万吨生产能力闲置。汽车行业产能过剩200万辆;煤炭行业产能已达23亿吨,过剩5000万吨;电力行业新增火电装机7000万千瓦,违规在建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万千瓦,无序发展潜伏着巨大风险;纺织行业的产能比市场容量过剩一倍以上,尤其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达3倍;电信行业光纤利用率仅约10%,90%的产能过剩,造成上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浪费。

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影响,我国2005年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幅同比下滑近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了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新增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子、机械、电力、冶金这五大行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亏损额的80%。

2.流动性过剩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融资需求,银行至少应保留一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如果持有过多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末报告指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近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存量贷存比降至68%,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二)产能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经济根源

产能、流动性“双过剩”深刻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首先,产能过剩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总量。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并未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升级。长期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主要原因。2003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维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如今逐渐通过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显现出来了。在此过程中,国家虽然针对过度投资问题,采取了控制土地、信贷,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地方利益驱动、行业结构调整的掣肘,一些行业在持续调控下仍然出现过剩局面。

其次,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开展却不能与存款业务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造成各类银行目标客户重叠。在坚持以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面对优质客户数量有限,信贷业务开展乏力。另一方面,在中国银监会贯彻实施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前提下,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责任追究逐渐加大。为此,银行信贷人员贷款业务开展较为保守,市场开发动力不够。存贷差的增大使银行流动性出现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相对应的是,部分市场前景较好、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资金支持,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第三,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具有内在联系。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将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有机联系起来。流动性过剩彰显商业银行目标客户群体的有限性。一旦相关产业或项目出现盈利局面使其符合商业银行“优质”标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商业银行加大对客户或项目的争夺力度。在市场前景良好和融资便利的情况下,银行客户也愿意加大投资力度。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控制,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很快演变为产能过剩。接着,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使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银行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热点”行业或项目,一旦出现机会,新一轮的过度投资又将出现。在国家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以银行为主渠道的社会融资体系改善之前,产能与流动性“双过剩”总能相继出现。

二、“双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媒介,在承担成本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只有将更多的流动性转化为贷款才可能盈利。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盈利受制于企业经营状况。宏观经营运行中出现的产能、流动性“双过剩”,一方面使商业银行正常盈利的经济基础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持有过多流动性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综合起来,“双过剩”加大了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防范风险的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产能过剩使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由于银行贷款的期权本质,发放贷款后,银行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是非对称的。将贷款投资到项目上盈利后,企业获得扣除银行利息后的项目利润,而银行只能获得事先约定好的利息。一旦项目失败,企业违约,银行将面临本金和预期利息损失的结果。所以,在银企关系中,银行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情况下,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行业利润下降和企业亏损。2005年我国水泥全行业利润只有35亿元,比2004年减少68亿元,5148家成规模水泥生产企业有43.5%亏损。2005年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幅11.2%,同比回落52.2%。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86.2%,2006年一季度,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实际亏损面高达近80%。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亏损极有可能诱发企业违约,加大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压力。

同时,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如压缩过剩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将行业风险“转嫁”至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为产能过剩埋单。

)产能过剩使银行面临信贷转向

面对紧随产能过剩之后的宏观调控,各商业银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规避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和贷款集中风险。事实上,对于已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产能过剩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信贷转向以调整信贷结构。以往3年,11个产能过剩行业都曾是盈利大户,吸引了较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当从这些过剩行业退出或压缩贷款规模后,商业银行必须为资金寻找新的出路。但目前国内银行业市场同质化严重,对优质客户的争夺非常激烈,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贷转向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直接挑战。

(三)流动性过剩使银行市场风险更加突出

2005年12月,我国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率达到4.17%,有2万亿元资金转存中央银行,反映出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资金找不到合适的运用渠道。流动性过剩迫使商业银行将过高的流动性投向货币市场,结果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到2005年底,三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跌至2.23%,三个月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跌至1.8%,两年期金融债利率跌至2.09%。截至目前,净利息收入仍是国内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过剩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小的赢利空间。随着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走低,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

(四)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流动性过剩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日益严格,商业银行对业务规模和质量的要求使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为完成工作任务,银行业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采取以降低贷款条件等违规行为发放贷款,从而使信贷操作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难以完成规定的业绩任务导致收入减少还会诱发业务人员铤而走险从内部作案,使银行发生操作性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银行监管部门应该采取的监管措施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无论产能过剩还是流动性过剩,本质上都是结构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潜在的结构性矛盾。作为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目前正处于制度变革时期,自身的流动性过剩矛盾亟待解决,而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又迫使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宏观调控进行信贷转向,同时还要面临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能力、定价能力、盈利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为防范银行业系统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监督和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统筹安排,共同解决难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宏观引导

首先,银行监管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工作,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产业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宏观经济部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各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区别不同类型的银行情况,督促银行业机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

(二)构建合理的风险监管体系

为防范银行系统风险,巩固改革开放成果,银行监管部门尤其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监管。刚刚投入使用的银监会“1104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严格贯彻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进行了全面反映。所以,监管部门应全面发挥“1104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的监测、预警功能,针对不同的银行的风险态势,实施不同的监管要求,抑制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降低产能过剩信贷风险,切实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行业、经济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按月进行监测分析,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提示。根据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抵补率、不良贷款率及其分类准确的偏差状况,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进行分类监控各行的信贷新增情况,确保把全年贷款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

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分析、预警和提示,通过审慎“窗口”指导,围绕结构调整目标和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一是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从政策层面真正落实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层面,密切跟踪各行在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研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创新,开发以拉动消费为重点的信贷产品业务,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支持扩大消费需求。三是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篇(5)

所谓“私人银行”就是向高净值人士提供顶级的一揽子专业化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本质是一种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服务为特色的高端个性化金融服务。由此也形成了人们对私人银行普遍的一个“门槛高、个性化、私密性和业务批发”的理解。

中国私人银行前景广阔

波士顿咨询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个人金融市场,超过70%的财富掌握在50万美元以上客户手中,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仅占0.08%,却拥有了社会高达41%的财富。

据统计,中国目前达到私人银行客户标准的人数在39.8万-41.5万之间,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拥有的财富规模最近5年以年均20.1%速度增长,预计未来5年仍将以年均14.6%速度成长,远超欧美。也就是说,到2015年,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规模将达100万,拥有金融资产超过8万亿美元。可以说,中国私人银行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中国已有7家中资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但是由于受体制、理念、利益、模式等诸多限制,国内的私人银行服务更多是个人理财服务的高端化,仍然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体制在开展私人银行服务,并不能为高端客户提供真正的私人银行服务。

民生银行于2007年底开始筹建私人银行。经过近2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国外私人银行模式,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私人银行经营理念:在传统银行体制内,与商业银行业务、资源、服务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革新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中国本土银行环境的私人银行管理体制。

“咨询驱动”的运营理念

民生银行对私人银行客户的定义是,在民生银行的金融资产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或家庭,含存款、基金、保险、证券、理财产品、信托、债券等,包括在行内新开公司账户的独资企业家或控股家族。

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民生银行提出了以“咨询驱动模式为主、以投资驱动模式为辅”的私人银行运营理念。原因是:一、目前,国内私人银行还无法突破混业经营、盈利模式、外汇管制等制约,投资驱动模式无法实现;二、可以发挥中资银行对本土客户理解得深刻和全面的自身优势;三、中国高端客户有强烈的自主投资愿望、信心以及自主投资的渠道、条件,缺乏的是金融知识和专业人士建议;四、中资银行几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成的大量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需要,表明侧重于以自我为中心,以量身定制为特征的咨询驱动模式成为未来高端客户的选择。

与投资驱动模式不同,咨询驱动模式要求私人银行通过专业团队的力量,致力于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和解决客户问题,设计各种个性化、本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如个人与家庭风险诊断、资产配置与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子女教育与资产传承解决方案、股权投资与退出解决方案、艺术品投资与管理解决方案、企业战略转型与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设计不仅仅局限在金融与投资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站在满足私人银行客户全方位需求的角度,而投资理财产品则是解决方案设计后的实施工具与手段。

非常“5+1”的服务模式

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民生私人银行上海中心结合分支行的实际情况,率先在业内推出了具有创造性的“非常5+1”咨询驱动服务模式。通过涵盖银行、券商、投行、信托、私募、企管、会计、税务、法律等的综合性平台向高净值客户提供多方位服务,以创建一条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私人银行之路。

所谓“非常5+1”模式,就是以支行客户经理为接口,以私人银行为中心支点,整合民生银行私人银行总部、外部专家团队、其他业务条线与合作联盟的资源共五方支持力量,利用杠杆效应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一体化服务环境,维护良好客户关系,体现私人银行品牌价值。

此举显然有别于国内外同业――产品上,目前的私人银行市场,不少中外资银行更侧重于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高端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则广泛利用渠道优势,更加注重为客户同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及非金融服务;服务模式上,中资银行一般为1个私人银行经理+1个私人银行顾问,即“2+1”或者“3+1”模式,但民生银行通过整合行内外的各方资源,形成“5+1”模式,尽可能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通过民生私人银行上海中心总经理张咏形象的介绍,非常“5+1”服务模式概括起来就是:

一、搭建一个综合平台。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提供涵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私募股权、企业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税务、法律等各个与高净值客户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服务。

二、提供两大服务:以民生银行现有服务资源为基础,结合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

三、打造三种载体:通过“财富大讲堂”满足特定群体需求;通过“幸福快递”打造个性化专业解决方案;通过“富仁荟”构建客户互动平台。

四、开拓四条渠道:提供客户发起、客户经理发起、私人银行中心发起及总部发起四种服务流程。

五、整合六方力量:以私人银行中心为支点,结合外部专家顾问团、总部专家、民生各业务条线、合作联盟、私人银行顾问、支行客户经理共六方资源,使之形成有效合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非常“5+1”的效果

民生私人银行上海中心的定位可以用4个词来概括:支持、服务、创新、品牌――“支持”上海分行各支行高端零售业务的发展;“服务”上海分行现有高净值客户及零售业务队伍;在分行总体战略安排下,在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等各方面“创新”;迅速在上海业内塑造优秀的私人银行“品牌”形象。

广泛利用渠道优势,注重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及非金融服务的民生私人银行非常“5+1”模式,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这4个定位,而且赢得了同业的普遍看好。

据民生私人银行上海中心总经理张咏称,民生私人银行期待通过这一“非常模式”给客户带来“非常体验”:不仅为客户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同时还满足其非金融方面的需求,例如民生私人银行将通过开设富人保险讲座,投资策略分析,艺术品收藏讲座等“财富大讲堂”来满足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通过“幸福快递”打造个性化资产配置与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子女教育与资产传承解决方案、股权投资与退出解决方案、企业战略转型与提升综合解决方案等等;通过“富仁荟”的新形式构建客户互动平台,例如建立慈善基金会、举办客户古董收藏沙龙、富人互动聚会等等。“对尊贵的客户努力做到‘富’+‘福’=‘服’。他们‘财’的方面变得更‘富有’了,生活变得更‘幸福’了,对我们来说就达到了一个词‘佩服’,也就是对我们的私人银行服务‘服气’了”。

7月1日,民生银行私人银行事业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由原先的直营模式变为矩阵式管理。此次业务优化的核心在于:完善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全行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与积极性。

篇(6)

关键词:社区金融;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1-0027-05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一般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按一定地域可划分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以街道为主体,以居委会为依托的地缘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主导性,因此,本文研究的社区问题仅立足于城市社区范围之内。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

社区的发展为通辽市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对社区金融有了初步认识。由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盈利空间逐步缩小,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发展稳定、风险小的零售业务越来越重视,建立了零售业务或个人金融业务专营部门,并选取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环境良好、人口比较密集的居民小区设立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在产品服务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社区金融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实施特色经营,实现业务整体推进的重要一步。经过几年发展,通辽市社区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果和社会效益。如建设银行通辽市分行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区附近设立营业网点,有针对性的对民大校区及家属区积极推行特色产品,大力开展代收业务,积极推行通知存款一户通产品,拉动存款有效增长,截止2006年末,该营业网点存款127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中间业务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二是社区金融的合作伙伴逐渐增多。社区金融的服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合作。目前与通辽市银行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部门越来越多,涉及电信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社会保险中心、水电气暖等130多家企业。这为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扩大盈利空间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三是社区金融机构设置以储蓄所为主,网点布局主要集中在繁华地段。调查显示,通过市现有7家金融机构近300个分支行、分理处、储蓄所遍及全市街区,其中有93%为储蓄所。社区居民在此能够得到的最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就是储蓄业务。网点布局上在接近商业中心、地段较繁华的大型社区设置比较集中,其它社区较少。在位置较偏,经济环境较差的社区附近则很少设立服务网点。

四是社区金融服务品种日益多样化,服务手段实现电子化。目前,通辽市的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大致可概括为储蓄、代收代付、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六大类。其中,资产业务品种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小额质押贷款等。2006年5月底,上述几类贷款余额达73,92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08%,成为银行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负债业务新品种有教育储蓄、通知存款等。

(二)社区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对发展社区金融服务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依然对社区金融的市场开发没有充分认识,对社区金融缺乏深入的研究,认为当前的社区建设尚未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居民迁入也有较长的过程,担心在社区开设银行网点成本高、收效慢,因此,对进军社区一直持谨慎态度,愿意到社区落户的银行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抓大企业、大客户,一锤定乾坤时思想,发展社区金融面临观念上的障碍。

二是社区金融产品、服务功能及机构创新意识不足。社区金融需求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应该是金融超市,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称心如意的产品。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够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服务。主要表现在:(1)通辽市的商业银行全部是二级分行或支行,在实行法人制度的条件下,没有产品创新的权力和产品设计人员,社区金融产品开发基本上由总分行负责,而本地区银行只是负责上级行研发出的新产品推销,缺少自我开发金融产品的意识与能力。信用社在现有条件下更是无力开展高层次社区金融服务。(2)缺乏服务创新意识,受人员素质和人员紧张等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社区金融专职营销部门及队伍,只对大宗业务和特殊业务提供上门服务,自助服务设施基本以取款为主,自动存款的设施数量十分有限,客户在营业时间以外办理存款比较困难。(3)社区金融产品的研发品种少,综合性的产品有限,行业合作关系不够普遍。

三是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由于社区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市场调研与拓展、产品开发与营销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尚未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社区金融服务专业人员队伍。

四是社区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介入社区金融服务领域相对较早,网点基本遍及居民区,而这些网点基本上都是储蓄所,服务层次低,投入成本大,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受诸多因素限制,社区网点稀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五是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不对称。一方面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产品特别是新产品宣传方面,主要以柜台宣传为主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使得很多人对银行的产品知之甚少,没能做到广而告之。另一方面社区居民金融知识欠缺,向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咨询的渠道又相对狭小,造成了客户对银行的信息、产品功能不太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需求。

六是信用环境欠佳阻碍了社区金融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信用环境对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近些年来部分经济活动主体的信用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对开展社区金融业务产生担心,而且对银行自身而言,由于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刚刚建立,信息涵盖面较窄,功能不十分完善,加之很大一部分居民与银行没有客户管理关系,银行对社区及其居民的信息缺乏了解,信息严重不对称,使社区金融服务内容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二、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一)社区居民金融需求呈个性化、差异化

我们从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及走访社区50户居民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与经济状况的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层次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特点:一是部分居民已实现金融资产多样化。65%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除储蓄存款和现金外,还拥有国库券、股票、基金等其它金融资产;45%的社区居民除储蓄存款外,开始尝试运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这种需求要求银行提供科技含量更高、更新颖、更能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二是社区居民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单一,但满足率较低。中低收入阶层在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有95%的居民选择存款、取款、个人汇款,同时对助学贷款、下岗职工贴息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个人贷款需求较大,占78%,而贷款满足率却不到16%,这表明金融机构对社区居民的贷款服务近似真空。三是居民在社区就业自谋生计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日益广泛。46%的居民有创业想法,其中,有73%的人选择自筹资金,27%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创业项目主要针对社区开办商业服务,如经营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书报亭、干洗店、药店、诊所、修配店、健身中心等服务项目。

(二)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待完善

社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个体企业,且多为服务和贸易行业。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是中小企业需求品种多样。78%的样本企业对信用卡业务、理财服务等金融服务期待较高。69%的样本企业选择银行承兑汇票、开发贷款、票据贴现及短期小额抵押贷款、其他贷款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满意程度60%,对贷款满意度为20%,值得注意的是有60%的企业从没有利用过票据贴现,说明企业的结算方式落后。还有26%的样本企业至今没有发生过银行贷款,说明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二是需要新的融资模式取代单纯的资产抵押贷款。据调查,45.1%企业在资金紧张时选择向亲友借款或民间融资。样本企业自2004年以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满足率仅为18%,且贷款的审批多以企业提供资产抵押特别是不动产抵押为首要条件。未获得贷款原因,63%企业选择没有抵押,46%没有担保。在调查中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因信誉良好或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好而获得贷款。说明现有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来培育客户,而是按规定条款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区服务项目共有6大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很难进行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急需提升金融支持。

三、社区金融发展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通辽市社区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市城镇人口将达到145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以上,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50%以上。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社区居民人口增多,对社区金融需求的趋势将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做好社区金融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的发展也为银行发展业务开辟了更大市场空间,对优化机构网点结构和布局,增强金融机构影响力,塑造金融新品牌,有效地推动金融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按照市场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原则,构建多层次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1.构建社区中介性质的金融服务站,作为社区金融基层组织。社区金融服务站的职责是:首先,对借款人的贷款条件进行初审并向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推荐;社区信用工作办公室将申请材料发到社区信用评审委员会相关部门,经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借款人的有关条件审查合格后,再由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后交经办银行核贷。银行部门对经审查已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只需经过信贷员、个人业务部和审贷委员会三道必要的审查程序便可放贷,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社区金融服务站有义务及时向银行反映客户迁移、生产经营变化、涉及法律纠纷、金融服务需求及提供银行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金融服务障碍。应对社区金融服务站实行奖惩机制,对本社区无拖欠贷款居民户占辖内贷款居民户总数的一定比例,不良贷款占比低于规定比例,发放居民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个人和企业抵押担保贷款户数占全社区常住居民户一定比例以上的给予重奖,以促进社区服务站尽职尽责。

2.建立社区银行,提供专业化的社区金融服务。立足社区,建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应立足现有基础,结合社区金融服务的特点,通过“转型”和“新建”两种途径发展社区银行。“转型”是将现有的小银行机构或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目前,国家已经将社区银行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方向,同时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向确定为在保留利用邮政网络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的金融机构。“新建”即在有条件的部分社区成立小额信贷机构。按股份制的要求,以自然人或企业为发起人成立小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属于只贷不存、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以自有资金来从事贷款业务的商业性盈利机构,以形成竞争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二)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

1.金融机构应积极培养和树立社区金融意识。社区金融正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1)由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理财服务和投资顾问;(2)由持有单一金融资产向持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3)由单一的个人金融需求转向多种经济主体对金融的服务需求。社区经济的发展蕴涵着大量的潜在的金融需求,为拓展金融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各金融机构应接照社区金融“定向性、综合性、差别性、创新性、智能性”的特点,研究制定战略目标与重点,创新业务品种、服务方式和运作模式,以社区为中心,将金融业务面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和人群,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

2.加大社区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力度。一是金融部门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搞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不断拓展服务形式,打破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客户充分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即时金融服务。二是向社区,打造特色“金融超市”。金融机构应面向社区,加强社区金融市场调研,加大社区金融市场及产品开发力度,密切与社区居民、社区经济组织、单位部门(如保险、房地产、物业、电信、水电气暖、公证、担保等)之间的合作,实现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同时还应在市场细化上下功夫,为特殊客户群体设计开发专门的金融产品,以体现社区金融“差别化”服务的特点。三是商业银行应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手段,尽可能地扩大社区金融的宣传效应,以争取更多的客户源;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由客户经理按照一定市场细分结果有差别、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要成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按客户需求主动服务上门。建立会员制,通过会员制形式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为会员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

3.优化营业网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社区金融是今后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和规划时应依靠社区、贴近社区,改造现有营业网点,合理布局,重新组合。社区的选择上应将当地知名度高、社会环境好、物业管理严格的小区作为试点,可在社区金融传统的柜台服务方式基础上增添自助服务方式,弥补柜台服务受营业时间限制的缺陷,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各分支行可建立社区金融中心(如投资理财中心、消费贷款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等),负责市场的调查与产品的研发,下设网点负责做好本社区居民、单位的金融服务与拓展。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储蓄网点优势,将储蓄所改造为综合性营业机构,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来提升服务档次。

4.建立客户信息库,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由于社区内客户群体年龄、收入、性别、教育、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商业银行要建立客户数据库,根据客户的经济基础、存款情况、消费信贷需求等进行市场细分,制定出能满足各层次客户金融需求的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

5.提高业务水平,加快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应注重人才培养,通过邀请专业学者讲学、系统内外培训交流、聘用优秀管理人员等方式,促进各级机构网点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社区金融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完善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二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三是加快信用环境建设。以社区为依托,以信用企业、信用户(居民)为基础,以打造信用社区为手段,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创造社区金融良好环境。要加强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细则和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树立大局部意识,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应切实担负起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领导责任,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信用再担保机构,健全社区资信认证、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金融部门开展业务保驾护航。四是建立激励补偿机制。针对金融部门在社区所开展一些政策性业务,应考虑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政府应在政策上对政策性金融予必要的激励和补偿。对社区小企业和下岗待业人员贷款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金融机构,应适当减免或降低营业税。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政策性补偿基金,向在社区承担的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支持。运用再贷款、利率等工具,对社区银行的资源配置进行协调和引导,鼓励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五是加强管理和监督。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金融宏观管理和风险监测,重点监测社区金融规模、来源、区域分布、市场利率、流动性状况、信用程度,风险状况等,分析可能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实施宏观调节。六是宣传培训金融知识。加强对中小企业经理、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社区居民金融宣传促进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意识。

课题主持人:王维民

篇(7)

这正好说明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窘境。事实上,外资银行在内地的市场份额一直都很少,新增贷款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三年里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7%跌至-0.5%。

经营不佳

2009年5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将2年期至5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至1%-1.2%,低于1年期的2.25%。与此同时,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被调低至1.00%,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目前为1.10%。

此举打破了传统,标志着在中国的银行首次将零售客户存款利率定在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水平――当时,中国央行的2年期存款利率基准为2.79%,3年期为3.33%,5年期为3.60%――此前,还没有银行将存款利率定在低于央行基准的水平。

两大全球性银行巨头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在中国下调中期人民币存款利率,这一前所未有的削减成本措施反映了外资银行在中国艰难的运营环境――中国政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中资银行的贷款大量增长,而对外资银行的贷款需求正在减少。

尽管中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创造了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并导致2009年前4个月国内银行信贷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增长。但外资银行与这一轮信贷繁荣无缘。最新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在华银行总计发放人民币4.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几乎达到人民币5万亿元的全年政府贷款最低目标。而这一数据掩盖了外资银行同期在华贷款下滑至人民币264亿元的情况。

而且,外资银行并未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获得丝毫的安慰:因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导致它们对贷款兴趣锐减。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08年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资产中占比,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2009年这一比重将会有更明显的下降。他表示,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这些企业目前的经营比较困难,外资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都受到一定影响,存在一定风险。

虽然,外资银行并不像其中资同行那样依赖利息收入,但利息收入仍是其相当大比例的收入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2008年利息收入占外资银行在华收入的半数以上。由于遗留下来的运营成本较高,在华外资银行别无选择,只能在贷款回报萎缩的情况下削减存款利息支出。

总部位于伦敦的汇丰在中国比大多数外资金融公司更为根深蒂固,它是第一批在中国组建分公司的外资银行。汇丰2008年在中国的税前总利润为16.05亿美元,不过其中80%来自持股中国金融机构的分红收入。好在中国大陆是汇丰控股旗下代企业大客户从事本地货币、债券和衍生品交易的业务第四赚钱之地,这些业务2008年在华创造了3.53亿美元税前利润,增幅为137%,足以抵消消费银行业务的亏损。

但其它在华外资银行可就没有那么幸运。

细究原因

长期来看,外资银行总体上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而只要全球市场没有大规模恢复,外资银行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难以成为中资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

导致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外资银行在众多市场遭遇重挫,因而不得不缩减规模,保存资本。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外资银行在2009年初时都认为市场前景还不够明朗,难以保证借贷政策放宽。

大多数外资银行贷款组合的性质与中资银行有很大不同:外资银行更重视中小企业和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它们的贷款客户中鲜有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的身影。而中资银行的贷款增长主要来自于对公贷款――面向大型国企、政府机构的借贷及房地产投资,外资银行开展这方面业务的限制较多或兴趣不大。因此,尽管中国的新增贷款总量有所增长,但大多数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却遭遇新增贷款金额和市场份额的下滑。

金融危机会不会改变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关系?很明显,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关系已经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减缓,有些甚至搁置了发展计划。许多外资银行不仅失去了市场份额,甚至还流失了很多客户。

金融危机之前,这些客户被外资银行提供的高投资回报率所吸引,但危机来临后,他们大多迅速转向中资银行更为安全的投资。除非发生重大的政策调整,大大增加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否则大多数外资银行都会选择只停留在立足中国市场,而不会进行大量投资或推广新产品及服务。

外资银行还将面临在中国银行业资产占比下降、利润增长放缓等挑战,受到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影响,在华外资银行2009年整体业务增长和资产规模增长,与前几年相比有所放缓,不良资产有所增加。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在华外资银行今年(利润增长)将遇到更大挑战。”

而银监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有所抬头:不良贷款率为1.09%,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

出路何在

由于中国政府2008年11月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本地银行已经掌握了诸如利润丰厚的大型国有企业等大部分优质客户。外资银行只能选择那些规模较小,而且通常风险较大的交易,其中包括那些很难获得本地银行贷款的中国私营企业在内。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外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银行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人们印象中外资银行客户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不同的是,其客户基础已经大大拓宽。根据花旗中国的2008年报,企业银行及商业银行客户已经成为其2008年取得亮丽业绩的重要驱动元素,包括服务中小企业、中型企业、本地大型机构和跨国公司在华分支在内的业务部门均大力拓宽客户基础。花旗中国这几年非常重视包括国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客户,2004年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商业银行部。作为对政府呼吁扶持中小企业的回应,花旗中国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融资产品以满足其营运资金需求,缓解传统上需使用固定资产作抵押的负担。

在零售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拓展步伐已明显加快。据悉,从花旗2007年成功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开始,零售业务已成为一条重要的业务线。2008年花旗中国在北京、上海、大连共开设了6个新的零售银行网点,进一步拓展了在已开展业务的国内城市的业务版图。截至2008年底,花旗中国在内地共有26个零售银行网点。

2009年花旗中国继续拓展零售网点,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加强内部培训,以便更好地为零售客户服务。

从外资银行2008年业绩报告中还可以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下乡”蔚然成风:汇丰、渣打已经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花旗在湖北公安县和赤壁县的两家贷款公司也先后开业。

2009年八月份花旗又在大连瓦房店开了第三家贷款公司。自首家贷款公司开业以来,几乎每天都有金额不等的抵押和无抵押贷款发放出去。长远来说,除了有助于满足发展中地区对信贷服务的强烈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外,设立贷款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找到适应当地需求的、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业内专家指出,外资银行“下乡”是2008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显著特征。 2007年12月, 国内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在湖北随州挂牌开业,正式拉开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大幕。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尚未完全开发的中国农村市场,将为汇丰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预计今后会有更多外资银行参与到开发中国农村市场的行列中来,拓展进度会明显加快。

“中国农村薄弱的金融市场服务,为外资银行适时进入农村抢占先机提供了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说。统计显示,2006年底全国各乡镇银行业网点平均不到3个,其中超过3300个乡镇连一个营业网点也没有。即使到了2007年底,获得贷款农户为7742万,占比也不到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60%。此外,有约一半的乡镇企业无法如愿获得贷款。

针对今后国内银行业开放,负责外资银行监管的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漆艰明说:“银监会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向银行业金融服务空白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漆艰明表示,中国正在实施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欢迎更多外资银行到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这些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在已进入国内开疆拓土的外资银行眼中其实是一座“金矿”。一方面,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潜力更是不可限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外资行想在国内加快发展,必须依靠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来破解网点与资源优势欠缺的劣势。

于是,在进入国内之初都是以高端个人客户为主打的外资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开始转变策略,将进攻重点瞄准了中小企业客户。

据统计,在2008年底全国99%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也超过了60%,更吸纳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所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在国内不少金融机构眼中,全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却并非一个庞大的市场――按照世界银行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只有12%的资金来自贷款,甚至低于马来西亚的21%和印度尼西亚的24%。

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服务缺口,而这一点正是外资银行所看重的。因为外资银行在客户资源和网点规模都处于劣势,再加上存款和贷款额度上的政策性限制,中小企业客户无疑是他们发展的一块大蛋糕。

东亚、渣打、汇丰银行的中国业务负责人都认为,金融危机对于外资行来说并不是一个危机,反而带来了更多机遇。因为外资银行拥有强大的全球网络、国际清算系统,除了提供丰富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之外,更能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的中小企业拓展业务,规避风险。

目前,包括渣打、花旗、汇丰在内的外资银行一致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开辟中小企业业务的首选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里的外向型中小企业较为集中。据汇丰2008年1月的调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年销售额在2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企业有约96.2万家。其中,以出口主导的外向型中小型企业占两成以上。外资银行在全球网络上的优势,令他们在开发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业务中更具有优势。

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在8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8500个分支机构。这些在全球范围内庞大的分支网点,能够帮助内地企业评估其海外买家的信用记录。并且,汇丰在全球范围有约300万个工商客户,如果内地出口企业所对应的海外买家正好也是汇丰的客户,那么,收款的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而对于在新兴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渣打银行来说,金融危机令欧美市场萎缩,中国企业对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的贸易量增加,渣打的金融服务平台优势得到凸显。渣打银行在广东市场,不仅致力于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也在利用自身的国际化网络,为它们搭建一个贸易平台。

2007年,渣打银行就邀请了自己集团在马来西亚的客户来到中国,与内地的企业进行贸易对接。2008年底,渣打银行又做了一次中非国际贸易通道活动,把他们在非洲的客户带到中国与企业直接建立 联系。

早在2003年,渣打银行就开始在中国深耕中小企业市场,重点推广“小企业综合理财业务”计划。2006年5月,渣打从海外引入无抵押小额贷款,在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试点,成为首家在内地实施完全凭企业法人信用担保即可放款的外资银行。

2004年,花旗银行也发起了中小企业方案,筹建商业银行部,是外资银行在中国较早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的专门服务部门。

2008年,汇丰全面启动了中小企业业务。这一年,先行者渣打也将其特色产品无抵押小额贷款推广到全国。贷款额度从初期的最高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期限从最长2年提高到3年。

从自身角度来说,外资银行成立时间较长,积累了大量的国际金融经验,在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除了基本的信贷业务和银行理财产品外,外资银行更致力于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解决方案,包括财务规划等全套服务内容,以配合中小企业提升财务效率。

例如,针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收付需求,花旗银行提出供应链融资的解决方案,协助供应商企业增进与核心买家的关系。只需基于买方的付款结算确认信息,银行即可为供应商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帮助企业加速货款回笼,减少账期风险及跨国交易带来的汇率风险。

此外,自从人民币汇改以来,内地企业开始面临全新的货币环境,汇率的升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在这方面,更具外汇运作经验的外资银行则能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以便利的融资方式尽快收回美元货款并结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