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学管理理论实践

科学管理理论实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学管理理论实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学管理理论实践

篇(1)

关键词: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异同

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同属于古典管理理论,Mullins2007年声称古典管理理论开启了一个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时代,而且其中的管理原理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因此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在管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管理科学理论是泰勒在他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主要包括四个原则:(1)开发一个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工作进行测评,以取代旧的经验方法;(2)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科学原则去办;(4)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应该是相等的。一般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是同一个时代的理论产物。

一、相同的产生时代背景

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和时代背景是相同的,分别是在1911年和1916年提出。Robbins和Coulter在2007年论述了虽然工业革命促使了机械工业的发展,工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批量生产的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很多问题,包括瓶颈期、生产效率低下、协调不力和不恰当的控制。

二、相同的理论目的

根据上述的历史背景不难看出生产效率低下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工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泰勒根据自己在钢铁厂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了科学管理四项基本原则用于改进生产效率。正如Morden2004年提出泰勒思想是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下这一问题的工作方法。一般管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工作专门化和等级的定位促使组织效率优化。在此基础上,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解决组织效率低下以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三、不同的关注点

两种理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泰勒关注的是处于最底层次的管理,只是在车间中将车间内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设计,然后用科学方法来追求完成每项工作的最佳方式并保证工人经过科学培训后可以运用这个最佳方式完成工作。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合理地对工作进行计划,同时监督工人能够完全根据最佳方式来完成任务。

四、理论内容的异同

1.工作分工和位得其人。在工作分工上,两种理论都提出工作应该进行分工才能让组织更有效率。科学管理理论中首先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执行职能工长制,具体是指将管理工作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划分为八种职能,而每一个工长只能承担一种职能。而在一般管理理论当中,法约尔认为工作分工可以帮助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提高工作的产出。而在工人挑选方面,泰勒认为应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而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指适合于其作业而又肯努力的人。同时法约尔提出的“秩序”原则中也阐述了人员和物料都应当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位置上。因此,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工作应该进行分工而且应为其配备合适的人。

2.指挥。在关于指挥方面中,泰勒将管理职责分为计划和执行两大部门,每一个部门有四名工长,而每一个工长只能负责一个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这样,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就得接受每一位工长的指挥。但在一般管理理论中,“统一指挥”作为一个单独的原则被阐述,是指每一个雇员的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领导。因此,在指挥这个方面,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是相矛盾的。然而通过实践得出,一般管理理论中的统一指挥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纳,而令出多头只会是导致员工工作中的混乱。

3.报酬激励。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认为报酬可以作为激励工人努力工作的有效手段。但是否应设置最低工资标准却是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泰勒提出应该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即差别计件工资制。若工人的产量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照较高的工资率(125%)支付工资;若没有达到定额,就按照较低的工资率(80%)支付工资。通过执行这种薪酬制度,工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相应的报酬。高生产率意味着高工资,低生产率意味着低工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一般管理理论也认为对工人所提供的服务应给予公平的工资,但是同时还提到企业应该根据可维持员工的最低生活消费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设置报酬基本出发点。目前很多国家都设置了最低工资标准, 因此在目前经济状态下,在报酬激励方面,多数公司都是运用一般管理理论的。

4.员工参与度。是否允许员工参与管理是这两个理论不同的地方。泰勒认为每个工人的工作都应该被计划部门提前规定,包括书面操作说明,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以及时间等。工人是没有权利对工作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计划完成工作。因此,Pugh and Hicksin(2007) 认为泰勒这种理论是不人道的,他只是把工人当做有效运转的机器。不过,一般管理理论通过“首创精神”这一原则表述了雇员是被允许发起和实施计划的,而这一方式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这可以看出,法约尔认为计划不仅仅只是管理当局的职责,雇员也是有权利的。相对于科学管理的严格限制员工参与度而言,一般管理理论能通过提高员工参与度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因而在员工参与度方面,现代管理学理念中大多延续了一般管理学理论的论述。

5.合作。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强调了管理层和员工合作的重要性。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了管理者应该衷心地与工人合作。泰勒曾通过描述吉尔布雷斯先生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原则。管理层应该通过观察和直接指导来对工人进行帮助以使他们能够根据科学方法完成工作。因此,在科学管理理论中,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合作是工人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时,在一般管理理论中,团结精神这一原则表明管理层和工人都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组织中建立和谐和团结的氛围。因此,在合作这个问题上,两种理论的看法是相同的。

篇(2)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本质不是人本管理思想

对人本管理迄今尚没有统一的解释,有人把它理解为人性化管理,更有人理解为能本管理。直观来看,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人是管理的主体,居于中心地位。我对人本管理的理解是:1、人是管理过程的主体,依靠人的参与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人本管理中的“人”,泛指全社会的人,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的员工、管理者、股东,还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和社区成员等,即与企业有着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利益相关者。2、运用种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在管理过程中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价值,使管理成果能普遍受益,满足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最终令企业与人共同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公司和人的共同发展,而绝非通过利用人来促进公司的发展,因此那些声称人本管理却仍功利性地把人看作工具、看作资源的管理思想绝不是人本管理。从这点来看,无论是人性化管理还是能本管理都不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

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泰勒为此提出的措施包括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工具和工作环境;安排适当的人到适当的位置,挑选和培训“第一流工人”;劳资双方要来一场精神革命,由对立转向合作,创造更多的盈余,以使高利润和高工资并存;资方应主动改善同工人的关系,对待工人要有人情味,要尊重他们,而不是只是进行物质激励;工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虽然泰勒在其所提出的理论和措施中考虑到了人的因素,提出了劳资双方精神革命,对工人进行精神方面的激励,对工人进行恰当安排、培训等一些考虑了人性的主张,但首先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只是属于良好的愿望,并未得以实施。在实际运作中,科学管理理论遭到工人们的强烈反对,资方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采用。其次,无论是这些只是美好愿望的主张还是其实际运作,都远不能称之为人本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中始终把提高生产效率放在首位,并没有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身素质和价值的提高,无论是劳资双方精神革命,还是“第一流工人”,泰勒都是出于对提高生产效率的追求,他仍然功利地把人看作了资源。而且,泰勒关于工人只需听从指挥无需动脑的主张更是与人本管理南辕北辙。

科学管理理论并未含有人本管理思想,与其受限于时代是分不开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仍然被视作“经济人”,人性懒散、好逸恶劳,雇主拥有生产资料便可任意占有和支配工人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泰勒也同样信奉这样的观念,在其理论中,自然不会产生人本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科学管理理论中并未蕴含人本管理思想,那么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不是绝对对立呢?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什么关系呢?

(一)管理直接表现为对人和对物的管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见物不见人”,也不能“见人不见物”。管理学家玛丽・帕克・福列特指出:“我们应当记住,我们永远不能把人与机械截然分开。”其在所著的《动态行政管理》一书中预言说:“对工商领域中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对生产技术的研究密不可分。”加里・哈默尔指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无非就是对两样东西的追求:让管理更加科学,让管理更富人性色彩。认为对后者的追求比对前者更开明,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看法。”

(二)人本管理追求通过管理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素质和价值的提高。人本身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其规律性,究竟怎样做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这同样要依赖于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建立起相应的机制等,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三)人本管理的目的是企业和人共同取得发展,在企业发展盈利的同时,满足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和价值。

1、满足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样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目的。不能否认,科学管理理论中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成功,因此,在实行人本管理的前提下,推行科学管理中不违背人性、不阻碍人自身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来促使企业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利润,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正因此人本管理必须满足人的这一需求,否则便谈不上是人本管理。因此,吸收科学管理中的有用成分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人有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公司取得成功发展也是实现这种欲望的途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实践表明了其对公司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成功将其在人本的前提下应用可以实现企业与人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四)泰勒出于提高效率提出的一些措施,如果出于促进人的发展将其应用到人本管理中来同样是可行的。诸如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挑选和培训第一流工人、劳资双方和谐共进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种做法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现实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摩托罗拉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尊重个人,公司一方面不断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竭力促进员工的发展,要求员工有长远打算,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这使它成为了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典型。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在管理过程中还采取了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种种措施,尤其是在技术层面的管理上更是大量运用。

篇(3)

关键词:泰勒;梅奥;经济人;古典管理理论;霍桑试验

一、引言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从20世纪20年代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来看,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也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这使得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二、“霍桑试验”概况

“霍桑试验”正是古典管理理论所引发的劳资矛盾激化这一背景下的产物,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为首的一批学者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总称为霍桑实验。霍桑实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著名实验:

第一,照明实验。实验人员先在厂内选择一个绕线圈的班组,把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不断改善照明条件,而对照组的照明条件不变,实验结果却显示两组的产量都在增加。分析表明,让工人们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实验,工人们认为这是管理当局对他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在实验中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工人之间有融洽的关系,促使了实验中两组产量都有提高。这表明,人际关系是比照明条件更为重要的因素。

第二,福利实验。梅奥选出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增加一些福利措施,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在实验进行了2个多月之后又取消了各种福利措施。结果仍与实验者的设想相反,产量不仅没有下降,而是继续上升。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是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在调动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人际关系因素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

第三,访谈实验。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其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计划持续了2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三、“霍桑试验”的理论成果

从1924-1932年,霍桑实验持续了9年。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第一,社会人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因此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因此传统管理理论也被称为“经济人”理论。而霍桑实验表明,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

第二,士气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工作效率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工作条件,所以管理者应该关注动作分析、工具设计、改善条件、制度管理等。而霍桑实验表明,士气,也就是工人的满意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工作方法、工作条件之类物理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

第三,非正式群体理论。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管理体系,尽可能避免工人在工作场合中的非工作性接触,因为其不仅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降低工作效率。而霍桑实验表明,在官方规定的正式工作群体之中还存在着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的规范和维持规范的方法,对成员的影响远较正式群体为大,因此管理者不能只关注正式群体而无视或轻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总之,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道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美)斯帝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美)麦考密克,伊尔根著;王垒译.工业与组织行为学[M].科学出版社,1991.

4、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泰勒;法约尔;马克斯韦伯;贡献;局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8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1 泰勒的科学管理及其贡献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①作业管理。第一是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第二是制定出管理培训工人的科学合理的方法。第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性的报酬制度。②组织管理。第一是区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第二是建立健全职能工长制。第三是实行例外管理原则。③管理哲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对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①实践和作业的研究活动发现,如果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就能使工人保证最轻松最高效的进行并完成作业,这一发现至今还是企业进行管理得重要依据。②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一项任务管理,任务管理由实行标准化、建立激励工资、科学规划作业标准等众多原理构成,对当今的众多企业的管理工作都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③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考虑经济因素对员工的刺激作用,以及它对产出效率的影响。为以后的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人际关系”的考虑的“行为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④在科学管理理论中,倡导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互帮互助,互相协作,分别对自己所处的职位负责,例外原则为之后管理工作的分权化原则与事业部的规章制度等众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管理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片面地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看待企业员工。在泰勒和他的追随者的思想中,都认为企业家都是出于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来进行管理,而工人们则是出于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来进行工作。其实工人们除了经济动机外还有其他的许多社会方面方面和心理的动机。②以机械模式的观点来看待员工。科学管理理论过分强调管理制度、规范等技术因素,不注重人群社会因素,忽视人的主动性。③研究范围较狭窄。企业内部的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是科学管理进行研究的重点所在,这样一来虽然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完成效率的问题,但是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怎样处理的问题。④组织管理中的职能工长制会造成当时政出多盟,多重领导等。

2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该理论的贡献

计划、协调、控制、组织和指挥,是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另外还有14项管理原则:权利和责任、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劳动分工、纪律、统一领导、集中、人员的报酬、秩序、等级制度、人员的稳定、公平、人员的团结以及首创精神。

法约尔认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清楚管理我八原则的内容和怎样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还必须对其管理得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面管理得技能和知识。

关于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管理技巧和管理原则的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法约尔的古典管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构成了管理理论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法约尔第一次将管理得职能和原则进行了明确、系统地划分。在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中,其研究对象就是那些大企业,它的理论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形成了至今为止管理学教科书中主流的框架体系。

3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理论以及该理论的贡献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①理想中的行政组织。所谓的理想中的行政组织,就是指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进行管理,而是通过职位与职位进行管理工作。②对权利的分类:传统类型的权利;法理类型的权利;个人魅力类型的权利。③理想行政组织的管理规章制度。韦伯觉得所谓的管理就是说明管理者通过自身的知识为依据进行大方面的控制,管理者根据自身能力胜任工作,并且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

韦伯的主要贡献包括如下几点。①他首次提出了行政组织管理,因此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②划分了权力的类型,他认为最好的权力类型应该是法理型的,即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③韦伯的这一理论,对泰勒、法约尔的理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们,尤其是组织管理论得学家们有着非常大得影响,可以说韦伯得这一理论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进行了一定得描述,而也是这些描述为官僚组织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制度化的组织规则。④韦伯不仅就科层这一社会的子层面作了分析,而且注意到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下考虑,这为现代管理学理论把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认识,提供了思想史上的渊源。

4 结 语

在现代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古典管理理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实现了人类在探讨管理问题上的升华,是人类第一次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问题的探讨,有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提出了一些管理职能和原则,并提出该原则和理论是存在于我们现实社会中的,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够发现这些原则。对时间和动作研究活动的开展,使现有的管理得以摆脱传统的经验式与单凭感觉进行判断的方法,而这对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还依旧只是停留在经济人的基础上,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人,而只是将被它管理的对象当做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来看待,没有对其产生足够深刻的认知。另外,古典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考虑欠缺,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人本管理软科学化激励化融合化

自从人类有了管理活动,就有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也是在人类管理实践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当代,人本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中心。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它强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睿智和才干,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纵观国内外成功的管理实践,都证明了人本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管理理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的现代化集中反映为人本管理的软科学化、激励化、融合化等。本文试图结合企业管理作阐述。

一、人本管理的软科学化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设备等高科技成果逐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人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软科学化。例如,建立企业整体的管理系统,也就是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运用。这时,整个企业的主要管理业务即由计算机进行系统的处理,甚至企业、公司最高层的决策也借助于计算机提供的有关信息。这一企业管理过程,从人本管理来说其手段全面实现了软科学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引起人类生活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Highway)的建设,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人本管理的综合影响,人本管理日益软科学化。当前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人本管理软科学化的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活动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可以预示,人本管理软科学化,将是21世纪管理科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方向。

二、人本管理的激励化

行为科学理论是现代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激励。几十年来,一些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的激励问题。行为科学一般把激励理论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容型理论。这类理论着眼于探讨激励的内容,试图回答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引发的问题。总的来说,它是研究如何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主要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说和麦克里兰的成就激励说等;二是过程型理论。过程型理论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与激励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要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从所追求的目标价值与其实现的可能性来考虑。这个理论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在这个公式中,激励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效价即目标价值,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达到一定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即期望概率,是指一个人对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

现代人本管理的激励化,突出地反映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满足职工的需求,激励行为,提高生产和效益。例如,在美国有个人鼓励计划,集体鼓励计划,只要做出贡献,公司就酬以各种奖金;在德国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满足女工和部分职工的生活需求;日本实行“终身雇用”制,满足安全需求,使职工解除对失业的担心;设立提案制,合理化建议奖励制;设双轨董事会,吸收年青有才干的职工组成初级董事会,参与企业领导决策等。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职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模范激励、奖罚激励机制,构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等。

三、人本管理的融合化

管理科学是人类社会和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和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的需要日益迫切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在传统经验管理的基础上,管理科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11年美国人泰罗(F.W.Talor)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管理”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24年~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梅奥(G.E.Maye)教授等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1933年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奠定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此后,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于1981年出版的《美国企业界迎接日本挑战》一书,融合美日两国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以大内为代表提出了“权变管理”理论,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篇(6)

1古典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即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允许工人凭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办法。这些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应用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着管理理论向前不断发展,形成流派纷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纪回望古典管理理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们的真理光辉,也清晰可见它们与现代管理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逻辑前提,古典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同时还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现代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中效率与人性这一被古典管理理论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处理好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组织的平衡和谐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离不开古典管理理论所构建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性支持。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决策模型、激励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论构建起来的、能完整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职能的组织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3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

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

3.1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阶段、起飞前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消费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主要成长部门有可能通过革新创造或者通过利用新的资源,从而形成很高的成长率,并带动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扩充能量。由于经济起飞时期,几乎整个经济都在快速地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术革新的形式,还可能是管理方式改变的形式。当年,正是因应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破土而出。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讲,人均GDP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人均GDP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人均GDP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古典管理理论回归在我国有比较适宜的土壤。所以,有人认为,“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反省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提出‘回归古典管理’,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并试图以此作为我国企业迈向职业化的理论指导。”

3.2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重要人文环境

我国直到1994年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仅仅10年时间,从政府到民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我国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传统体制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现代管理理论,多少有些消化不良。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从企业管理者来看,由于我国缺乏优秀企业家诞生和正常发育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氛围,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压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弊病,现阶段堪称真正企业家的厂长、经理为数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娴熟的市场经济驾御技巧,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在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口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成串的、最时尚的管理学词汇,但是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却很难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至于,在改革大潮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3.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196222个,其中大型企业仅为1984个,占1%;中型企业为21647个,占11%;小型企业为172591个,占88%。在工业总产值上,三类企业各占1/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有人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做过调查分析,在那里企业管理存在四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即制度不科学,缺乏连续性;忽视基础,管理方法运用不当;未发挥组织职能,团队效率低;脱离实际,曲解“企业文化”。调查者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整体上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甚至还远未达到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的水平。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普及古典管理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比如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提高计划水平,增强管理控制能力。通过贯彻和运用“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等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用“行政组织”理论,促进组织优化。在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为企业准确、迅速、有效地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有研究者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进程,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管理古典理论理论回归

参考文献

1(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法)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

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

出版社,2004

5宋瑞卿,樊而峻.古典理论与管理的职业化

[J].企业管理,2004(10)

篇(7)

关键词:科学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 实践意义;

科学管理作为新时代管理的中枢理论,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活动的方向标。科学管理的管理内涵、管理原则、组织理论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且这些理论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且应用范围极广。本文主要从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独特性出发,探讨有关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进行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及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管理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它的管理活动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上的:

(1)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劳资双方矛盾,这是因为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矛盾。

(2)从某种程度来说,人们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存活的,而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如何将自己的收入最大化,也可以这么说,只要能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愿意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使得效益最大化的,但是一个集体成员集合在一起反而会造成单位效率下滑。科学管理是提高单个人效率的有效途径。

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以上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足够科学化,有着一些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由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出发,我们可以将科学管理理论划分为三个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是一种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一种主要指导思想,是管理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哲学角度阐述了管理的根本和发展规律。“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2)作业管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也是科学管理的重点所在。首先,泰勒在工人操作时对工人进行跟踪研究,制定出符合工人一天工作的最适当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在某项工作中综合能力强的工人。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岗位培训,让工人能够掌握更多的工作知识,从而更好的胜任工作。在完成这些东西以后,还应当对工人实行规范化管理,即工人在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必须规范化,必须使用标准的工具和机器,并且环境条件也必须标准规范化。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不同于其它一些组织结构,它具有自身特殊性。决定它的这些特点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是由自身的活动结构、目标、要素所决定,也就是说它自身规律决定了自身管理特点。这些自身特殊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上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是由自身决定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所决定,所以说,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而不同于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经济盈利,而是着眼于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质量优质的人才,这才是它的根本所在。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中,不仅应当考虑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考虑社会效益,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2.要素上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有分为主体部分和客体部分,主体成员部分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客体部分指学生。因为组成高等教育的成员具有特殊性,所以一种特殊的自我管理现象便孕育而生。自我管理在管理中其实并不具备特殊性,但这种自我管理运用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便就不普通了。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所有的成员都是高等文化程度的,这部分人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约束的能力;二是这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也存在着要在管理中发挥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在基本目标功能上与一般管理有很大的相似,同样具备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但是,高等教育管理在系统组成与系统效应方面与一般的社会系统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系统给社会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的表现都极为重要:第一,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在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凝聚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人际关系方面,高校管理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注重人本管理方面,给予了教师们更多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空间,让教师们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第二,高等教育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机协调管理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要远强于其他的社会系统,它能够通过自身成员、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互动促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三.科学管理运用在实际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效果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上的意义。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而一个积极高效的教育实践又必须要管理理论作为基础。科学管理是集多种管理于一身的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因此,科学管理不但是一个很好的管理理论,还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在效率和人才的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保证了人才的高质高效培养。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以科学为本,高等教育管理正是运用以科学为理念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上的工作顺利进展,使得各方面资源积极有效运转,配置得当,在一切管理有条有理的环境下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其次,高等院校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集中地,是一个追求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所以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以科学为向导,不仅要尊重科学,而且管理中的各项内容都必须符合科学道理,而不能盲目制定。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表现出的一些弊端

(1)在经济发展高速的今天,人们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大家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也就是说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方面,科学管理更偏重于理性思考,却忽略了人性思考,从而表现出了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在这点上就远不如后来出现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虽然泰勒自己曾经在著作中作出了很多解释,但很难改变科学管理给人的那种冷漠感,总给人一种缺乏人性的印象。人性是复杂的,也是贪婪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2)高效率一直都是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高等院校管理也不例外,也是将高效管理作为至上目标,最大限度的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是从经济管理衍生而来,企业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高等教育追求的是人才质量最高化,经济利益并不是它所追求的首要目标,而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管理,所以也不能只注重眼前效应,而应当把目光放在远处。此外,高等教育系统错综复杂,这不但指其自身的结构复杂,而且它还涉及到国家、社会等各方面。所以说,高等教育管理应当致力于各方效率均衡发展,而不是只做局部,只顾眼前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