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量经济的商业模式

流量经济的商业模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量经济的商业模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流量经济的商业模式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篇(2)

长江商学院张维宁

2016年是互联网创业攻坚的一年,互联网流量需要与传统经济深度结合才能实现较好的变现,BAT等公司目前都在经历流量变现的转型。创创社区是长江商学院针对创业创新生态圈推出的“连接器”,通过互联网生态圈、长江校友社区和创业生态圈三者之间的闭环,在服务创业者的同时,寻找互联网流量变现的路径与方法。

长江商学院副教授张维宁表示,科技与人文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力量,落实到互联网创业即技术驱动和IP驱动两大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流量变现的内在要素。而2016年以来,随着股市的稳定,上市公司开始投资互联网项目,互联网流量变现也有了很好的外在渠道。

反向O2O:从线下到线上

2016年随着全面进入十三五的第一年,传统产业与新经济的结合已经进入具体落地的关键性阶段。特别是上市公司通过与互联网对接,对于提升股价、培养人才、业务转型和升级来说都有益处,传统经济与互联网流量对接已经是大势所趋。

“2010年开始,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大量传统企业变得非常忧虑。但2015年以后,传统企业又开始淡定了,因为互联网企业也过的不好。这其实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张维宁说。“原来传统企业一直不知道如何来对接互联网,这两年已经越来越明确了。比如基于小区物业的O2O平台,未来会给房地产业带来很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从2010年开始,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冲击下,大量传统企业在探索互联网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互联网场景作为新交易手段方面,传统企业也越来越有感觉。

尽管目前整个VC投资界对O2O项目越来越不看好,但这主要是针对传统的O2O,即互联网业务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反过来,随着上市公司的股价从2015年7月的股灾中逐渐恢复过来,传统企业可能会通过换股方法对互联网公司进行并购和投资,延长其传统业务的价值链、更贴近用户需求、收集用户数据,将带动一批新O2O公司的崛起。

明星VC与文娱IP创业

除了上市公司进入互联网创业市场带来新变化外,明星VC的出现也是2016年互联网创业的最大变化之一。

2015年以来,任泉、黄晓明、李冰冰、Angela

baby、赵薇、佟大为、周星驰、胡海泉等一众明星纷纷加大投资事业,成立了诸多明星VC基金,给整个创投市场带来了不少变化。明星VC的出现一方面实现了明星资源更有效的变现,另一方面带动了一波文娱和IP创业的浪潮。

张维宁认为现在中国还处于IP创业的早期。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论是立法和运营,还是变现与商业模式,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有百年历史,知识产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基本的社会习俗与氛围,而中国才刚刚开始。

国内IP保护主要从2009年开始,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有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有影响力的国产IP。2009年到现在,从IP保护逐渐深入人心到出现各种商业模式,也仅7年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全球范围内公认的IP。在IP创业和商业化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向西方学习。”

当下还有一个非常火爆的直播方向。张维宁认为,直播也是互联网流量变现的重要路径,目前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娱乐直播平台,包括YY、映客、花椒等等。未来直播会向更多的垂直领域发展,主要是教育直播和财经直播。专注财经直播的“进门财经”,就以音频直播、音频+PPT直播、视频直播、视频+PPT直播、PC同屏直播等多种方式,为新三板公司、上市公司、基金、券商、银行、保险、信托、个人投资者等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高效交流与互动平台。

从单个作战走向生态闭环

对于互联网创业来说,2016年流量变现可以从O2O、内容电商、技术驱动以及泛娱乐等多个方向着手。那么,对创业者本身,还有什么趋势值得注意?

张维宁在长江创业基础课程里主讲“互联网生态”课程。他认为今天的互联网创业者一方面要“站对地方、朝对方向、选择距离最近的交易场景”这三点入手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参与到生态圈里,以生态圈方式形成体系化发展,更易创业成功。

所谓三点设计商业模式,其中“站对地方”指找到核心优势和生态圈位置,“朝对方向”指针对哪个业务和场景以及合作伙伴,“选择距离最近的交易场景”指所选择业务场景的潜在收入模式、利润规模以及形成闭环交易的时间,这三点也是张维宁看创业项目的要点。

而生态圈的体系化发展,则是2016年凸显的创业动向。整个互联网是一张大网,物联网就更是彼此互联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不能彼此互联的创业项目,也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长江创创社区先后与腾讯和百度合作,针对互联网创业者开设了青腾创业营和百度长江学堂,帮助互联网创业者连接BAT生态以及长江商学院自有的传统企业资源。

“在长江创创社区,创业者可以完成找资源、找客户、找投资、生态互连等闭环,以及完成传统经济与互联网流量的对接。”张维宁介绍说,长江商学院有强大的EMBA和DBA校友资源,校友遍布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的高管层,这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是最大的价值。

篇(3)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603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依托于互联网架构企业运营,实现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敬畏并大胆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模式是传统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互联网思维简述

研究视角的不同和语言表述的差异,导致一些企业家和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流的观点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细分,如标签思维、简约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而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暂以百度百科定义为准,并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相较而言的,因而更加强调作为一种商业革命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文化,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战略角度。”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因而,既是理念、价值、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也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对于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2 传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企业保持略平常心态,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互联网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引擎,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是互联网浪潮的致命冲击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迎难而上、追求持久发展的法宝之一。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步纳入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产业等融合创新,是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2010年的4.5万亿元相比,翻了三倍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并预测,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占到总网名人数的55.7%。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群将不断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话语权得到扭转,消费者的话语权将更加牢固。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而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渐受到挑战,因而,未来商业发展的盈利点将落在如何让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终端、云技术和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和完善着,技术应用更加低成本、成熟、完备,将进一步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推动其改造升级,进而争取竞争优势。

3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3.1 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信息科技

新兴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相互影响,重塑着未来商业格局。互联网开始向产品研发和制造业等领域全方位渗透,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

互联网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不断挖掘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所发挥的巨大市场价值,这也要求传统企业喊出创新商业模式口号的同时,将基础的技术应用落到实处。重视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数据资产愈将被称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用户资源。因而,传统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都要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数据思维,提高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将信息进行高效能运用和转化,发挥其经济价值。

3.2 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顾客导向

以顾客(用户)为导向是对重视顾客实际需求并提供超出产品本身优质服务的一种经营理念,强调无视竞争者的存在,因而是对竞争者导向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以顾客导向为核心,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企业出发点,尤其关注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重视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进而动态的适应顾客需求。顾客主权、顾客经营、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体验是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四层内涵。顾客导向也被称作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顾客主权的重构,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主动性,要求传统企业改变以往因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而忽视消费者的居高心态,适应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互联网时代,主动邀请顾客参与到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中。经营顾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会经营顾客,同时将“顾客需要什么”放到首位,追求长期的顾客满意、客户关系。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阐述,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滞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传统企业的产品要转变思维,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挖掘顾客体验,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双方互动,重视实际体验者的反馈并予以改进,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得顾客的认可。

3.3 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减法原则

有企业教练这样描述,“无限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会破产,只需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大而全,还是试图做到小而精,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需要传统企业慎重考虑的。互联网思维讲究专注思维,将产品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而传统企业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因而,在看到利益诱惑的同时,传统企业要意识到产品线太多,缺乏聚焦点的弊端,重点发力将更加精准、优质。

未来的竞争忧虑意识应当是“快鱼吃慢鱼”,而非“大鱼吃小鱼”,速度与效率变得格外重要,而减法原则是增快速度、增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企业要不断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外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所有欲望与冲动”因而,减法不只是做产品线的减法,也是渠道的减法,组织结构的减法。减法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还能提高企业效率,占据速度优势。

减法原则同样适用于产品功能的减法,这也是简约思维的体现。不少传统传统企业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功能繁琐的产品,希望通过功能齐全的特性吸引客户。当然这不是对功能多、实用性强的产品的否定,而是要更加突出产品核心使用价值,使产品更加简约、明了。产品细分原则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促使市场细分的出现,因而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细分的各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准确地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如果采用一刀切,集多种产品性能为一身,将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任其选择,必将流失大量用户。

3.4 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战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重构固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企业变革,十分不愿轻易碰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构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突破口和当务之急。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夺取往昔的优势地位。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是传统企业突破重围,开拓蓝海空间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具备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变革程度分为微创新商业模式、完善性原有企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再次商业模式创业,五条路径要根据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压力的大小而定。客户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用户价值的选择,个性化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快速反应用户变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不同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均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基础上;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品牌、控制价值链等方法建立,有学者将业务系统的构建、自由现金流结构的构建纳入商业模式中。360董事长周鸿?t认为,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回归到基础,它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有用?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是成功的起点。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核心是用户,而商业模式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些环节的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有学者将目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做了归类:

“工具/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工具属性、社交功能吸引客户,进而建立社区,并逐步嫁接到电商业务,如微信的滴滴打车,妈妈帮等。“长尾型商业模式”,未来更加强调将更多商品卖出去,而非几样商品卖出很多,核心是“多样少量”,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和出版业具有启发性。“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快度汇聚资源,满足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建立搜索、电商、社交建立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使企业竞争转向平台的竞争,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免费等行业模式”,被称作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是免费思维的具体应用。免费品尝、免费兑换物品等,既是一种营销方式,也正形成一种强悍的商业模式。“O2O模式”,一种突破线上和线下界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创建的模式,目前家居馆已经实现,图书市场正在探索中。另外还包括“跨界与融合模式”、教育产业掀起的“线下走向线上模式”等,不同的传统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摸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已经被实践了的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战略转型路径。

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变革中,会遇到重重阻力,不少企业转型失败,源于企业战略定位不准确,面对市场诱惑,大包大揽,缺乏聚焦重点,没能发挥资源优势;过分重视用户规模,忽视用户核心需要;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盲目模仿,不去创新,丧失核心竞争力等。因而,传统企业不但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还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定位,慎重规划,不可盲从。

篇(4)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城市价值

一、城市综合体相关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由国外传入到国内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英文简称为HOPSCA,即Hotel、Office、Park、Shopping Mall、Convention、Apartment。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酒店、餐饮、会议、娱乐、居住、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使各功能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补充、促进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多功能、多业态的城市综合建筑群。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建筑空间形态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呈现出一批典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群,例如巴黎拉德芳斯、日本新宿、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等都是全球经典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特别是巴黎拉德芳斯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城市综合体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舶来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传入我国,如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上海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在国内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经过地产企业的改进,已经成为国内城市商业、娱乐休闲、酒店、会议的综合载体,成为现代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和运营主要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国内比较成功的开发商包括万达、宝龙等,这些开发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日趋成熟,满足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运营要求。但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开发商所运用的商业模式存在巨大差别。

1.开发体量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体量在一二线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小的城市综合体建筑面积约在30万方左右,大的城市综合体建筑面积约在100万方左右。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项目规划时,往往会将项目体量控制在100万方左右,具有建筑面积大,商业业态齐全的特点,而且开发商均是国内外知名开发商,具有较强的现金流、品牌效应和实践经验,使项目可以依托公司/集团强大的实力进行规划设计、招商运营。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具备HOPSCA的所有功能,包括休闲娱乐、高端零售、甲级写字楼、高星级酒店和住宅产品。

二线城市(如武汉、杭州、南京)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筑面积主要集中在50万-80万方。项目开发体量大小主要根据当地市场容量的大小和潜在的需求量,在功能上涵盖中高端零售、甲级写字楼、中高端住宅和休息娱乐功能,项目中的星级酒店一般是国外或国内星级酒店。在二线城市进行开发的开发商与一线城市开发商一样。

三四线开发建设的城市综合体体量较小,功能具备城市综合体的基本功能。

2.开发建设周期

写字楼、商业零售、娱乐休闲、酒店餐饮和住宅是商业综合体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必备的核心功能业态。其中,写字楼和零售业态是标志,作为投资高、功能齐全、体量大的建筑群,对开发商控制项目的能力要求很高,否则项目会出现亏损甚至烂尾。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收周期更长,开发商一般需要3年-5年(万达集团除外,万达广场从拿地到开业的周期一般会保持在2年以内)的开发建设周期。也有很多项目由于集团开发策略,开发能力的限制,需要制定分期开发的方式,采用这种开发方式会使开发建设周期延长,如上海开发建设周期达15年之久的新天地。

3.空间规划布局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首先,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城市中长期规划,对项目所在城市的总体发展趋势、社会零售总额、住宅、酒店、办公的现在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其次,项目开发方要考虑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的可达性、公共交通便利性、停车位、货物运输及装卸等)条件,充分考察项目周边的民风民情,最终实现项目与周边城市环境相融合。

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特别是进出项目动线的设计和项目可达性,这包括地铁口的衔接、下沉式广场运用,以及人流的导入系统。实现进入项目动线达到三维一体,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内外部动线体系。

4.目标客群一致性

商业综合体具有包容性强,功能布局选择弹性大的特点。从项目的实际运行中发现,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规划布局存在问题,而规划布局中最核心的是项目进驻品牌的目标客群是否一致,能否在项目内部实现互补。

商业综合体项目是通过将购物、休闲娱乐、办公及居住的功能进行整合,达到各建筑形态之间相互兼容,实现一体个整体的概念。而具体建筑面积的分配比例需要结合很多因素,包括:地块经济指标、企业与政府达成的协议、国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开发方规划设计和内部投资收益率。

商业综合体所处的城市、区域不同,对业态的定位也不同,即使同一区域的不同项目定位也会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定位存在差异,定位的差异导致商业功能配比不同。在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商业副中心、新兴商业区和社区商业区所辐射的范围和商圈定位不同,导致出现的客群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商业综合体也太配比和招商过程中需要对品牌进行梳理,实现品牌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项目客流量。

5.开发建设模式

商业综合体项目在确定开放建设模式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投资要求,结合对项目所在区域、城市调研的数据,最终确定项目的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对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的经验总结后发现商业综合体具有三种开发建设模式:①独立开发模式,由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财团独立投资运营的开发模式;②企业――政府模式,往往是由于政府暂时无法承担项目土地整理、规划的费用,需要企业参与协助,并将某一地块通过协议的方式给予企业进行开发;③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现在城市综合体的投资规划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凭一家企业有时很难承担,所以企业往往强强联手,各自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搭建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模式的全新平台。

6.运营模式

城市综合体的投资开发对于许多有实力的开发商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但是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相比开发建设则要困难。因为后期运营的好坏决定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的长短或者盈亏的多少,万达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是经过前两代产品摸索出来的,创造出“订单式”运营模式。

项目能否盈利虽然与开发建设模式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真正对项目盈利产生影响的是项目交付后的运营模式。如何确定项目的运营模式对提高项目内部收益率至关重要,目前城市综合体项目广泛运用的运营模式包括两种:①将坚持物业全部持有出租,通过租金获取收益,例如中粮大悦城系列;②出售部分物业弥补资金短缺,同时持有项目中黄金位置的物业,即租售结合模式,例如万达广场系列。

三、城市综合体价值

商业综合体对区域/城市最大的贡献是通过最佳的业态组合提高区域的客流量,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商业综合体之所以具有城市价值,主要是因为商业综合体具有丰富、多样化的业态组合,标准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涵盖酒店、办公、购物、娱乐休闲和居住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消费者能够在项目内部实现“衣食住行娱”。另外,商业综合体项目的运营可以为当地政府提供上千个工作岗位。因此,商业综合体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商业和社会两个方面。

1.商业价值

商业综合体对于城市最大的商业价值是带动人流。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人的流动,只有发生人的流动便会产生交易行为。商业综合体作为区域内大型“一站式”购物天堂,必将吸引其辐射范围内的消费者进行消费。另一方面,成功的商业购物中心的发展必将培养起区域内商业氛围,进而提高项目自身和区域内的土地价值、商业价值,以及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商业地产龙头万达每进驻一个新兴商业中心必定会抬高区域地价和房价,并迅速将项目转换成区域商业中心。

2.社会价值

成功的商业综合体在创造城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会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运营成功的商业项目往往会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和城市的标志,甚至会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之一。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宽窄巷子、武汉的“楚河汉街”等。另一方面,商业中心的运营将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因此为城市的失业者提供再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问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总结

城市综合体项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也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随着城市间、城市内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将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更决定项目对城市价值的大小,重视项目商业模式对于每个商业地产企业显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消费行为 商业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态势分析

当前,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新的竞争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至到2012年12月,我国网络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而手机网购带动消费增长迅速。根据最近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网络购物市场稳步快速发展且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年网络购物市场渗透率达48.9%,购物网站APP应用在网购用户中的渗透水平明显加深,手机网络购物成为流行时尚。可见,互联网商业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趋势将逐渐从传统互联网中脱颖而出,其所蕴含的商机是无法估量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商业挖掘中的巨大金矿,就像十几年前中国的PC互联网兴起时一样,拥有着无比巨大的商机,2013年实际通过手机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5544万人,占手机网民的13.2%,很显然,这个数据将在未来三年内暴涨。用户使用手机网购的情景较为多元化,有53.3%的用户在家休闲时用手机网购,对于部分用户而言,手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家庭电脑在用户网购中的地位。这说明,移动互联网不仅深深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将对传统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领域中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以创新的商业模式飞快成长。

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国际市场,发现实际的趋势也是同样的激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报告,2012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几乎增长三倍,这对传统互联网的广告利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推动美国增长的主要因素是Facebook、google和Twitter强劲的广告销售。根据这个增长轨迹,eMarketer大幅度修改了未来几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预测。其实目前移动广告仅仅只占美国整个广告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当前仅占美国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2.4%。而eMarketer预测,到2016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11%,因此我们可以预见,2016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销售收入将接近210亿美元。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分析,我们不得不想起互联网皇后玛丽・米克尔在2013年的互联网报告上的总结和预言,在整个报告中,米克尔给出最迅猛的信号是移动商务,她说“智能手机上的社交和沟通让美国用户感到,实时在线,兴奋、好奇、有趣,并可富有生产力”。米克尔一语道破天机,她把兴趣定位在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两年来网络整体趋势于移动互联网做了定论,而且使得无数以移动互联网为目标的新型企业获得了信心。

第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维度是流量。在米克尔披露的数据里,移动设备在2009年5月贡献的互联网流量份额仅为0.9%,一年后这一份额增至2.4%,2013年5月,这一份额增长到了15%,预计到2014年底的时候,这一份额将增至惊人的30%。过去一年来自全球各地的数据足以证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在中国,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百分比超过PC;在韩国,用手机搜索的用户数量超过PC;在北美,Groupon 团购活动中有45%的交易通过手机完成。Facebook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受益者,移动端正推高其用户和营收增长,在过去的第一季度,其营收增长43%,活跃的手机用户增长54%。

第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维度是移动设备。2011年,全球3G用户数为11亿,同比增长37%,3G渗透率18%,2012年,3G用户达到15亿,增长率为31%,渗透率达到21%。移动设备使用率迅速增长,而且仍处于增长中,现在一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网依然被定位于早期阶段,并称之有三四倍的发展空间,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突发之势。从设备的增长来看,过去两年里,苹果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增加1.4倍,三星扩张了7倍。互联网研究专家米克尔认为,这些并不意味着增长的结束,因为移动流量占全球互联网流量的百分比将年增1.5倍,甚至会保持加速增长。显然,来自移动互联网上的商业潜力还未充分挖掘。

二、移动互联网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及其原因透视

互联网的发展从媒体到产业,我们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和实体社会融合越来越紧密的空间和平台,线上线下的“即时融合”将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让这种融合变得更加随时随地,商品无论从网络到现实,再从现实到网络,都是双向真实的经济与消费空间,而信息化使得移动互联网的这一特征更为透明和高效,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有很多新的应用,是PC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移动互联网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互联网进入到传统行业的状态,正是它能产生金矿的原因所在。

移动互联网至少将引起七大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消费服务模式的变革。第一,衣食住行。比如大众点评、美丽说等。第二,广告传媒。手机上的广告传媒展现了与传统互联网广告传媒不同的形式,在数据挖掘上它有更强的开发能力。第三,互联网社交。在互联网社交领域,手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四,通讯。过去一年中,中国最重要的无线互联网应用应该是微信的崛起,这是巨大的创新,微信这一产品对传统通讯市场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第五,游戏娱乐。游戏娱乐是中国互联网领域里相当大的行业,手机游戏用户群是网游和网页游戏的综合,这是真正全面的大众游戏方式,而且可以把很多碎片式的时间利用起来。第六,金融与企业服务。第七,健康医疗。在以上行业里,移动互联网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第一个领域的运用中较为突出,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商业实践中。

移动互联网运用移动信息共享给客户带来全新的感受。首先,移动互联网在这七大方面的运用,其实都植根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基于LBS的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位与搜索。结合手机与地理位置搜索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搜索是未来搜索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如果手机用户确定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这一位置定位的前提下,可以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一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等的名称、地址和服务电话。未来甚至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折扣、生日等个性化服务项目。

而基于位置的搜索,即TBS服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理念之一,未来移动互联网所有的商业实践必然要依据这一核心理念进行商业模式的思考与革新。早在2009年,谷歌就宣布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搜索服务,将会自动判断使用者位置,直接将使用者的关键字搜索转为区域搜索。这意味着用户如果在谷歌上输入咖啡、邮局、银行或餐厅等简单的关键字时,率先出现的搜索结果会是使用者附近的相关地点,并伴随着地图显示以往使用者要另外输入搜索区域才能找到特定地区的信息,这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为此服务。如此看来,将用户和周边的商业信息更加紧密地链接起来,同时也将企业与用户的个体需求更加密切结合起来,手机搜索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工具和产品,更加显示其垂直效果的意义。

其次,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必然还要在社交网络上大做文章,因为这才是消费需求的群体集聚所在。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方面,互联网网民逐渐向移动互联网渗透,并将最终改变过去手机网民以三低人群(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为主的格局;另一方面,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应用的粘性和深度都大大提升。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处于即将爆发增长的初始阶段。

最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革新将从不断进行APP创新运用方面走向另外一个。AAP作为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移动用户提供定位与搜索服务而产生的一种商业运用,APP就是信息服务的移动搜索工具,这一点使移动互联网获得了比传统网络更加潜在的商机。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移动搜索已成为仅次于社交的第二大移动应用,使用率达到66.7%,手机浏览器作为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入口,在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各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也是获取产业话语权的重要产品。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给手机浏览器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样也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PC浏览器提供商开始纷纷布局手机浏览器产品。在PC上,搜索基本等于通用网页搜索,移动搜索则不同,垂直搜索占据很大份额,而直观地讲,在产品组织形式上,移动搜索以APP为核心,而不是Web形态。这意味着,移动搜索必须丢弃传统面目,变身APP寻找出路,如今,用户在APP上所花时间早已超过Web,搜索功能演变为了APP的“标配”,比如用户要搜索商品信息必然会去淘宝、京东等电商类应用,搜索视频必然会去爱奇艺、优酷,搜索即时消息则会去新浪、腾讯微博等社交类应用,而直接去点击搜索引擎的用户少之又少。移动互联网的这种市场特性意味着所有的搜索巨头和商家必须重新审视市场、转换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实践必须对传统网络有清晰的认识和对未来有正确的把握,即使商业模式需要因地适宜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创新,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用户需求的忠诚与主动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设计。在未来,移动搜索与信息服务必须更加主动、即时,不是人在找信息,而是信息主动、即时地找到人,在对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必须注重社交网络的运用,强调信息分享、社交化,在智能搜索方面,APP设计应该越来越通晓人类的语言和意图,为用户抓取他们最想知道的网页内容,甚至追求移动搜索的个性化,甚至只为一个人服务。作为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移动互联网必然将引来新的一轮互联网信息与商务服务模式的变革。

篇(6)

随着3G业务的推广和三网融合的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陆续开展有关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我国移动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移动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供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广域网、局域网及各种移动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互联网络。广义上指手持移动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就产生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者的结合,在知识结构上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其首先体现了移动互联网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融合贯通。其次体现了移动互联网与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服务科学、应用经济学、数字媒体、传媒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快、规模大,3G网络、社交平台、视频、网络电话,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移动互联网代表五大趋势的融合。移动与桌面网络用户使用模式的巨大差异,不仅意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改变,为学科建设、商业竞争、技术革新各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商务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首先是由JamesF.Moore在他的著作《ThedeathofCompetition:LeadershipandStrategyintheAgeofBusinessEcosystem》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JamesF.Moore指出商务生态系统正是模拟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机制。企业作为有生命的经济实体,同时还作为经济细胞,组成和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功能协调、优势互补、和谐增长的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随着移动通讯业与互联网业务的逐步融合,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带动了原有产业链从产业链向生态系统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芯片厂商、手机操作系统厂商、手机浏览器开发商、业务平台开发商、应用开发商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移动终端提供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及内容提供商(IT厂商)。其关联如下图1所示:

自从苹果开创了产品形态的生态体系之后,各厂商开始争相模仿,当今正在形成的主流移动生态系统有:苹果的iOS生态系统、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微软(及诺基亚)的WindowsPhone生态系统。iOS是苹果的私有移动操作系统,最初是为iPhone开发的,现在主要是给iPhone、iPodtouch、iPad以及AppleTV使用。从操作系统、终端硬件的生产到软件平台,苹果对其有绝对的主导权。如下图2所示,iOS的成功除了本身领先的用户操作体验外,更在于苹果以AppStore模式团结了大批开发者,至今已为iOS设备开发了超过30万款应用,使得iOS终端的功能得到不断强化和完善。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后转由开放手机联盟(OHA,OpenHandsetAlliance)开发,联盟成员包括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芯片公司、软件公司,整体上仍由谷歌主导。由于是开放的平台,Android获得了众多终端厂商、移动运营商的支持。如图3所示,Android平台拥有松散的生态体系,由终端及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等产业各环节参与,生态圈的自由度高。由于该生态圈自由度高,具有高度可定制的主界面,因而创造出各个品牌的差异。为了改变之前WindowsMobile系列发展的颓势,微软于2010年2月了全新的WindowsPhone7手机操作系统,简称WP7。主要的生产厂商有三星、HTC、LG。随着微软与诺基亚的战略结盟,将转由双方共同主导WindowPhone系统。两家公司期望通过互相之间高度互补的资产和专长将WindowsPhone打造成为“第三个生态系统”。

目前,手机厂家和用户在服务使用选择存在差异偏好,Android、iOS、Windows三大生态系统的全球市场格局还在不段变化,2011年易传媒统计,全球移动用户应用率如下图4所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如下图5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已达到3.6亿,全年市场规模达到851亿元,预计将在2012年再增长148.3%,跃升至976亿元。这标志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时期。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网络带宽不断提高,无线宽带广泛部署

从全世界的情况看,3G无线宽带已经日益普及。2011年,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为3.6亿人,而接入3G网络的用户总数为1.28亿,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同时4G网络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美国4G网络在大城市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在未来5年内将广泛部署,实现98%的覆盖。而我国则在2010年底,由工信部宣布正式开展TD-LTE试验网规模试验,在上海、北京等7个城市建设试验网。

2、智能无线终端设备爆炸式增长

以苹果IOS和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为主导的智能手机、ipad、智能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极大地带动了连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无线终端的爆炸式增长。到2011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的出厂数目已经超过了台式机的数量。目前,美国手机中超过一半都是智能手机,而我国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3千万部,市场占有率大约20%,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推动移动网络的发展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个人娱乐、游戏等为主,同时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长,这些在线式移动式应用大大加快了移动网络的使用。预计未来5年内,多媒体数据流量,特别是视频数据流将占到移动互联网络的70%左右。

4、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其中表现在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薄弱,还需继续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适应超量移动“云”终端接入的需求。(4)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与应用方面还不够丰富和个性化,尚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缺乏优质应用和服务应用。(5)与国外业已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络生态环境比,我国的产业生态环境还不太成熟,尚未形成综合系统、终端、内容和服务共同组成的垂直生态系统。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当前

问题与机会分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移动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表现在如下几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传统互联网多数应用将逐步转化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型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不断细分扩大了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促使移动互联产业联盟形成。移动互联网保证了企业可以与客户随时随地的联系,所有原有的传统应用都将建立移动化,面对移动改变生活的现状,企业必须改变营销策略,必须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这种状况。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企业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内容来源和制作渠道。

5、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元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应用的商业模式更为丰富,也更有挑戓性和想象力。目前,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

6、移动互联网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智能终端普及范围不够和渗透率低,市场占有率尚未达到50%。(2)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急剧增长,而目前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滞后,无形中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成本。在宽带移动网络技术还不太成熟,特别是4G网络还有待开展部署。(3)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上网购物、手机搜索、手机游戏、GPS定位等等,大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移动互联网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扑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机会:

1、移动互联网的自主技术

根据统计显示,有47.4%的互联网用户认为,网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有49.7%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认为网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终端用户的不普及,终端及硬件不够匹配,不能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甚至不能支撑关键功能,移动互联网就很难发展壮大。宽带无线和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的研发,我国以IPv6路由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已初成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研发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及企业级终端应用技术,形成从核心网络设备、软件到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为中国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2、移动互联网的自主产业生态

目前,移动操作系统工形成Android、iOS、WindowsMobile三大阵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国移动也开发了开放式手机操作系统(OMS),正式基于TD制式的OPhone智能手机解决方案,但我国自主的生态产业还很薄弱。企业移动应用大部分是将企业中基于PC的应用延伸到移动终端上,而基于移动终端特点建立的原生态产业非常少。移动互联网的原生态应用开发难度大,部署难度和推广难度也很大,正因为如此,才能带来更大的商业创新,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目前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刚刚起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格局远未成熟,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我们要大力发展自主移动生态产业,争取在将来的移动互联的生态产业系统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3、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问题

从商业价值层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商业价值的迁移,其更多的是从用户行为习惯、应用呈现方式、应用承载内容、系统性解决方案、实时性应用方案等多个角度带来的产业剧烈变革。由此所承载的产业价值的凸显,更是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商业模式的研究一定要考虑客户属性、业务形式、产业链参与者和市场特征。移动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6种:“终端+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式“、软件服务化”商业模式、广告商业模式、电信与广电双网运营商业模式、FON类商业模式、传统移动增值商业模式等6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与管理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上原有的恶意程序传播、远程控制、网络攻击等传统网络安全威胁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蔓延。移动互联网终端和业务与用户个人利益的关联度更高,大量的用户,海量的数据,用户隐私、文化管理与垃圾短信等使移动互联网面临着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挑战。安全问题及管理问题是移动互联网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篇(7)

关键词: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灵活就业;新业态经济;生态系统

1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机遇与挑战并存

1.1三大挑战。1.1.1流量竞争呈现白热化,新一轮行业洗牌方兴未艾。直播电商行业平台巨头以直播为抓手,争夺电商行业越来越珍贵的流量资源,使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淘宝上线打赏功能、抖音出台政策关闭第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并着力打造抖音小店、快手小店放出百亿补贴活动等。除电商平台、内容平台之外,不少其他新兴直播电商平台也开始跨界入局,作为行业新亮点促成更为开放的新业态,但流量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到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制约。1.1.2商业平台规模扩展快,平台监管与规范亟待完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诸多其他品类商品销量也因直播带货的效果有所增长。直播电商在推动消费与经济增长上的显著效果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其行业乱象也使政府意识到目前监管体系与力度的不足。通过制定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界定参与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以“宽准入、防垄断、促创新、维权益”的要求规范市场运行秩序,通过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用户、厂商等共同发力压实法商规则底线,成为直播电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1.1.3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决定发展总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低层次“有没有”转为高层次“好不好”,相较以往聚焦于消费价格、产品种类等方面需求,对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对新时代直播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局战略顶层设计下破除发展革新的深层矛盾,决定了直播经济生态的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而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1.2三重机遇。1.2.1疫情挑战下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直播经济生态构建的机遇。疫情冲击既使传统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也给新兴业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疫情爆发以来,大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纷纷通过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获得了持续的用户增长和业务回暖。此前疫情蔓延导致线下购物被按下了暂停键,直播更快进入寻常百姓家。1.2.2零工经济下的新兴业态,打通了直播经济生态向好的渠道。新生代员工成为社会主流,零工经济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使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就出生在互联网时代,这使得他们对互联网相关工作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工作方式的快速转换,适应了年轻人期望变化和不断尝鲜的心理需求,并使大量自由职业者藉由短视频和直播而涌现崛起。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作者在互联网上受众追捧,在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1.2.3政策引导下的多方支持,夯实了直播经济生态建设的地基。从新增互联网营销师职业到加强新业态模式就业统计监测研究,从创新治理理念和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到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相关支持的密集出台为这一模式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2地(含省、市和区)出台直播电商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电商直播产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直播经济与价值共创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使得参与直播互动的用户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商+直播”的新模式在这一广阔基础上渐入佳境(梅傲,侯之帅,2021)。直播电商进而分化为电商平台直播化、直播平台电商化、“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化等模式,并形成独特的营销策略(翟小可,2017)。“直播+电商”模式的问题与困境也受到广泛关注。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不仅是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王钰公,2020),也是海外直播经济的发展史。OlivierBaisnée等在2006年关于电视直播的经济研究中认识到屏幕直播的实时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推动作用,这一特性也被延续至移动端的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由于后阶段互联网社交的普及,海外学者将研究目光瞄准直播互动形成的用户社交网络、用户情绪(Arvidsson,2015),也不乏中国学者带着用户情绪研究(MaX,2017)、发展策略研究(DingZ,2020)、法律版权研究(Yan-MingS,2019)见于海外重要期刊。21世纪初Prahalad等提出价值共创主张,他们认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依赖于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方法——以个体为中心,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由于政府解除产业管制、新兴市场出现、行业规则出现新形式、科技与产业实现聚合,以及各项关联无所不在,已经使得商业世界的面貌大大改变(C.K.Prahalad&VenkatramRamaswamy,2003)。而且,这一变化还在不断持续、加深,使得价值共同创造这种新的价值创造形式成为可能。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日趋蓬勃,而能凸显共创价值的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研究正处于成长初期,同时对于直播经济的研究大多从单个主体、单一现象出发,落脚于单一主体的对策升级、单一问题的解决措施,迫切需要在直播经济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突出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将现有经济生态的价值共创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深化内涵和拓展外延。

3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构念与新解

本文构建了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如图所示。围绕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社交网络(用户)、孵化机构(企业)、直播业态(互联网营销师等创作者)及直播平台(平台参与者)之间通过主体互动、资源整合以及系统动态能力作用机制而共同实现价值的挖掘、升级、增值以及重构。直播经济生态的竞争优势强烈依赖于各主体间价值共创的能力水平。用户基于社交网络,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完成价值的“同层传递”、通过互动沟通转为情感联结完成价值的“跨层传递”,通过拓展外部认知机会边界完成价值的“立体传递”。三层机制共同完成价值的认同过程,同时,价值的挖掘在不同层级的交流过程中得以实现。企业基于孵化机构,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高度协同完成价值的“渗透”,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价值为企业自身“赋能”,通过协同效应培育出新业态和新模式,完成企业价值的创新,对这一链条上而言,实现了价值的升级。创作者基于直播业态,首先在品牌模式和体验模式管理升级的多项进程中实现价值的联合共创;其次,直播人员社交尊重的自我实现在这一需求层级中得到深化;最后,由于技术、营销、消费格局的纵深,达到各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互联共同、立体交融,这一过程,恰恰实现了价值的完美“增值”。平台层面,通过构建开放的众创空间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公平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动态的平台管理体系扩大平台的正外部效应,这一过程则是借助众创空间的构建实现价值的“重构”。

4价值共创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的研究重点展望

4.1网络化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系统动态竞合关系。虽然已有少量探索,但基于直播经济的价值共创研究仍处于理论构建的起始阶段,现有研究多数仍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而对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特征的考虑比较少。对于直播经济生态而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化特征通过主体间共演的竞合关系体现,而其网络化特征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体现。然而,这一经济生态中两大典型特征在现有相关研究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后续可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及相关方法论,进一步扎实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的研究现实。4.2直播经济生态协调的环境不确定与治理确定性。不确定性环境是当前组织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境,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架构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代表。核心主体与互补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日渐成为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础,互补主体依靠更为广泛的自主范畴,以演化自主性的提升直接为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竞争力赋能。因此,求取直播经济生态的控制权和互补主体的自之间的相对平衡是这一经济生态系统的治理要点,更是管理者共御风险、共赢价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可以围绕直播生态系统协调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证分析直播经济生态治理不确定因素对共创价值的影响,仿真分析并测评直播生态结构和协调治理机制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梅傲,侯之帅.“直播+”时代电商直播的规范治理[J].电子政务,2021(03):1-10.

[2]王钰公.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J].视听界,2020(04):20-24.

[3]翟小可.直播网红的电商模式与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8):69-70.

[4]Arvidsson,Adam,Bonini,etal.Valuingaudiencepassions:FromSmythetoTarde[J].EuropeanJournalofCulturalStudies,2015.

[5]DingZ,TangC,WeiH.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E-Commerce+LiveBroadcast"ModeundertheInternetCelebrityEconomy[C].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mmerceandInternetTechnology(ECIT).IEEE,2020.

[6]FurrN,ShipilovA.Buildingtherightecosystemforinnovatio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18,59(04):59-64.

[7]MaX,ZhangC,LiuJ,etal.LiveBroadcastWithCommunityInteractions:BottlenecksandOptimiz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2017,19(06):1184-1194.

[8]OlivierBaisnée,MarchettiD.Theeconomyofjust-in-timetelevisionnewscasting[J].Ethnography,2006,7(01):99-123.

[9]ShipilovA,GawerA.Integratingresearchoninter-organizationnetworksandecosystems[J].Ethnography,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