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18 17:02: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题组在专家的帮助下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和总结。结果的总结包括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的途径、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和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五个方面。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了解和认识到教学反思的含义和重要性。只有1.4%的教师对教学反思不了解,认为无所谓或没必要,92.3%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选择通过自身反思和通过学生反思这两种途径的教师比重最大,通过同事反思所占的比重居中,而且多数教师是以个体单独反思为主,进行集体反思和对话反思所占的比重小于个人反思。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进行总结发现,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思的内容比较全面但不深刻,缺少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第二,反思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怎么学的反思比较少;第三,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内容往往是较零散的、朴素的和肤浅的,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证;第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失败“负反思”较多而成功之处的“正反思”较少。
4.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在教案中写反思这种形式完成,有31.5%的教师利用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还有约21.4%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停留在头脑中思考这一粗浅的形式。
5.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身理论知识的欠缺,其次是缺乏自觉反思的意识,再次是教学反思的评价制度问题。此外,还有缺少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方法的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反映出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W反思已经取得了很多效果显著的反思成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突显出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前行的步伐。
1.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反思的认识存在偏差。
一部分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也就是简单地修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检讨”。甚至部分教师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地进行教学的有效反思。
2.教学反思在时间上缺乏连贯性。
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行为都是在课后进行的,在课前和课中进行反思的并不多。因此,反思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反思”即“为教学而进行的反思”。“课中反思”即“在教学中的反思”,“课后反思”即“对教学的反思”。这三个阶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割裂的整体,因此,教学反思应该是对这三个阶段的反思,反思应是一个连贯性的系统过程。
3.教学反思在内容上缺乏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与课程改革发展相适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从教育上来看,已经形成了崭新的教学看法与教育观念。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能够更牢固的掌握教材内容。第二,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照本宣科的讲解教材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兴趣极其低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个性能力发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有助于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运用案例法开展教学,有助于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只有做好准备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应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案例资料,并且搜集的这些案例必须和教学内容相关联。其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科学选择,选择合理的案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从案例中获得实际的收获。最后,对于教师所编写的案例,案例应生动形象,同时,在编写案例过程中,不要太过于偏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真正地把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2.课堂实践操作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其在课堂中实践操作如下,第一,教师先把本节课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为下面案例引出做好的铺垫。第二,教师将依据实际的案例运用多样化的体现方式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去分析案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内涵与作用。第三,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同时也激发可学生对案例的探究欲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有极大地帮助。
3.在课堂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提出案例选题的方法。
在提出有价值案例选题时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而学生起主导作用,案例选题应由学生自主提出并分析其价值。根据案例选题研究,进行三次跟踪研究,填表中均设计了分析选题的价值,第一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对提出有价值选题是否成功做出判断,第二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为提出案例课题的价值性需要学生做出反思,第三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具体分析多提出选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创新价值、探究价值,三次跟踪研究中学生均完成了分析,还对选题的价值性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很好地反思。三次跟表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推动学生自主提出案例选题、自主分析选题价值的能力的上升。通过跟踪发现,由教师指导结合学生自主选题的案例选题价值效果很棒!
4.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由此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案例教学中,为了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地学习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地发展,首先,应从对学生的评价着手,使学生不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且还能成为评价的主体,主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为主,通过正确的运用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对自己评价应该做到合理,真实。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其他学生展现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着极大地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此外,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从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 法制博览,2016(14):292+224
[2]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63
[3]林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4):39
[4]吴美仪.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4(03):160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情景 教学评价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导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政治课缺乏活泼性、趣味性。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便能让高中政治在生活化教学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经验,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思想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及知识背景出发,密切联系生活现实,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政治化,将政治知识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应立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一、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的生活化就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前提条件,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转变,从教学者向引路人转变,从而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大转变。客观而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就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观念上有根本性的真正转变,才能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入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深烙上生活化的印鉴呢?怎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真正体现出生活化的元素呢?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生活化教学:首先是明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密切观察生活,科学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其次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生活化教学内容;最后是结合课堂实际,不断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生活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多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案例,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归生活,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生活经历中精彩的亮点,并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
二、让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步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高深,与学生生活是脱节的,特别是在讲哲学价值观的知识点时,如果都是将社会精英、杰出人物、伟人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典型人物,可能是听起来好听,讲起来好讲,但是感染力一般,因为他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差距太大了,难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就在课堂上采用学生既熟悉又参与的事情作为典型教例,比如,我在讲到人生价值时,就以学校组织的为汶川大地震爱心捐款活动为切入点,先表扬了助灾区、献爱心的同学们,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的善举能帮到不少帮助灾民,请大家思考一下,是将自己的零用钱用于购买零食有意义,还是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有意义?因为学生已经参与过此事,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所以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对价值观这一知识点产生情感共鸣。又如,“保险”知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点的难度,我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就采用本校一位因为踢足球而受伤骨折的同学向保险公司理赔的真实事例,来解释“保险”的概念,因为此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大家都比较熟悉。再加上我的精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此事积极地进行了剖析、讨论和辩论,逐步从此事件中概括和总结出保险的基本宗旨、主要功能和重大意义,并且了解和掌握了保险办理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步骤,不仅丰富了生活的经验,而且强化了保险意识。
三、让生活化教学评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评价的生活化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打造者、积极欣赏者,不断采取“放大镜”的模式来欣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以选用恰当、合适的评价方式反馈给学生。生活化教学评价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在具体方法上,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而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变革和改进校内评价模式,要不断按照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原则进行,不断采取观察、交流、测试、实践操作、自评及互评等评价手段,确保真正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历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缺点反思卡、优点反馈卡、教学个案跟踪等方式,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获取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的信息,并且以此为载体,不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引导和评价。例如: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通过将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及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作出自我评定,同时也适时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彼此取长补短。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教材,而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从而真正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实际生活技能和思想品德修养,值得各位同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评价;新思考
教学评价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用,“是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检验教学效果、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①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主要有两大评价对象,一个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评价,也即课堂评价;一个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针对传统教学评价制度的弊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新课程提倡“以学评教、以学促教”,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的终极目标。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更加强调“发展”二字,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新课程要求,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其放在首位;要更加客观、综合的去评定学生,在强调综合性、发展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学科德育被知识挤占的现状,提升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价值地位,改变学生的关于思想政治学科只是一门副科或者是高考必考科目、生活无用科目的思想观念。在宏观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推进的,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在各地施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思想政治学科传统评价体系的一些弊端。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下,也就是高中生必须要面临的大学入学考试(高考),以及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的存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施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指标、内容的空泛化,没有将评价理念具体化。出现这一问题,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学校积极响应课改,按照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各地学校的各个学科评价体系也都竞相进行改革,并确立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也适时建立。
但是,一方面高中的高考压力,导致学生评价依然是传统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的评价体系成了一个框架摆放在文件中;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己都对新的评价体系不重视,这也就使得评价指标只停留在大纲上的概括文字;也没有根据学校、班级、班级中的每一个主体-学生的情况,对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具体化、实践化。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判断过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尤其是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目标制定过大、过空,对学生评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评价标准统一化,忽视了个性化。在实际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强调学生间的平等性,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统一化,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也就形成了一些俗称: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要有所不同,在保证根本理念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一套不同的评价标准。新的评价体系也强调要关注个性化。
然而在实际的评价中,往往都是不分层次的统一化评价,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操行评定手册上几乎一摸一样的评语。由于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通常会将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评价标注运用到整个班级,这就忽略了其他层次学生的情况。对其他层次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高要求、高标准,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达到,就会削弱这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的激情也逐渐减退。还有的教师照搬照抄其他班级成功的评价体系,没有根据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评价系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没有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就是一眼定评价,例如在本科教育实习中,笔者就曾对自己班上一个染发中等生抱以不正确的评价。
再次,评价停留在表面,忽视了评价的内化。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评价只是教师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评价的最终归宿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顾着对学生进行评价,却忽视了学生对评价的内化,忽视了引导学生掌握自评的方法并进行自我评价。在高中阶段,要想法设法激发高中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就要促使教师的这种外在评价积极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的评价,进行自评,找到自己的学习道路。评价的表面化除了教师忽视了去转化,还有就是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有重大影响。学生能否接受外在评价,除了其中主要的评价客观实在性以外,就是评价者的评价方式是否让人乐于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这都是为你好”的心态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致使学生只是表面接受了,内心里却是反抗而不进行内化。
最后,评价孤立化,忽视了评价的整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要求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这就需要协同配合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评价,将以往单独个体评价进行整合。在日常教学中,不乏有教师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事情,与其他科目无关;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一切教育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了;家长在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一般只关心孩子的成长,往往认为只有成绩优秀、考入理想的大学就是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些思想观念的存在,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孤立化: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评价之间孤立、教师与家长之间评价孤立、学科与学科之间评价的孤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之间信息的断裂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就出现片面化。评价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靠单一的评价个体去完成这项工作是很艰难的,只有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整合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系也在逐步的推行,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的限制,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以上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施行过程的反思以及发现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解决和完善: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评价标注细化、模块化。在遵循大纲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逐步的细化、模块化评价指标,恰当处理好高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把评价的内容落到实处,而不是空泛,否则对学生的评价就是一个空壳子,毫无意义可言。评价指标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六个大维度下进行细分,例如:学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表现(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学习的状态、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性等)、日常生活行为表现等等。高中政治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的教学,一个政治教师任教多个班是常有的事,所以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一套标准通用各班级。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师还有认真去解读三维目标,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正确认识。只有真正了解了三维目标的含义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评价落到实处,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评价标准层次化,改变一套标准适用于学习能力层级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思想与现状。目前为了追求对学生的平等看待,消除歧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对待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这样做是没有主见的平等。高中生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在实际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级采用不同的标准,例如: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将一份试卷的试题分为三个层级即容易题、中等难易程度的题、难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做不同的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只做容易题、学习能力稍微较好的做容易题和中等难易程度题、学习能力强的人做中等难易程度题和难题)。对学生评价的分层化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为评价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也只有这样的分层化,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鼓励与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化才是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注重评价的内化,运用有效方式方法积极地促进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实现评价由外向内的转化,就必须保证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评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的了接学生、理解学生,运用同理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声音,并给出有效的反馈。通过这种方式融入学生,建立互信有爱的师生关系,才能知道学生心里所想之事,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背后,才能使自己的评价切实有效,最终为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要多与学生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把“我觉得”、“我认为”变成“我们觉得和认为”,通过这种平等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理解教师,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愿意并相信教师的引导,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成长。政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第四,整合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使各主体的评价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政治教师要积极地与各科教师进行交流,吸取不同学科的评价精华为自己所用。同时这种评价信息的交流可以达到对学生的更全面的了解,也会使得自己的学科评价更科学有效。学生有着多重角色,不仅仅属于校园集体的成员,更主要是家庭生活成员,因此家庭其他成员对其的评价也是重要一环。政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交换理念与经验,让家长更科学的评价自己的孩子,使得双方评价形成合力。高中生是一个未成熟的群体,对他人尤其是同伴的看法很重视。他们渴望在同龄人中能够崭露头角,希望来自同伴的肯定评价。所以政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评,让他们一起参与进评价中来,相互评价,相互提高。
新课程改革精神下的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本的、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教育方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做到以爱为基点,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理解学生,从细微之处去评价学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注解:
① 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绲.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0.
参考文献:
[1] 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绲.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0.
[2] 李淑华.高中新课程:更有效的评价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3] (美)波帕姆(Popham, W.J.);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4]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26-0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材资源的利用问题、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学生主动性及教学实施偏向化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整体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的整体进程,我们需要提高认识,深入思考,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应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新路子。笔者在此结合社会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育实践的经验,以期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教育界同仁对高中政治教育的关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原因简述
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这篇文章中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了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的需要,我们简单概括一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①教材资源的利用问题;②过于注重理论、脱离了实践;③学生主动性的缺失;④教学实施偏向化。大多数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全面地提高。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首先,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非社会体制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问题;其次,市场经济的转型对国民思想的影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最后,外来思想的入侵和国内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完善是问题的根源。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不仅带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主流指导思想,同时各种不同思潮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民思想的稳固和核心思想的健全。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德育建设密切相关,与时事政治动态紧密相连,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轴心。因此,走出一条既适应学生学习规律、心理规律又符合社会现实的教学途径是迫切需要的。
(一)更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真实反映,是行动的灵魂。在应试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将影响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在现有教学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的老师依旧因循守旧、不肯变通,把以往习惯性的应试教育观念带入到日常的教学教育生活中,影响了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降低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最终影响了学生健康思想理念的形成和完善。
(二)转换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老师和学生大都是拿来主义,利用那些固定的无味的知识应对教学和考试,没有把知识内化到自身、转化为自身的修养成分,因此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工具,这种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政治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氛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真正实践思想政治的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改造成塑造学生道德品性和实践修养的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这种传输性模式,用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取而代之。
(三)完善教学过程,修正教学目的
教育目的的实现一般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素质教育要改变以往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轴心。把以往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讨论的过程,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精选教学资料,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这里我们认为,现有的教学课本大都是经过专家或学者总结之后的条条框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把握好教学资料。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调动起来,鼓励每个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问题。最后,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语
解决现有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须从教学理念、模式、手段及方法入手。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和目的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把日常的教学过程塑造成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完善过程,当成思想政治的实践过程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腐。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一些学校的教育者仍无法摆脱传统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被禁锢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偏重于理论传输,不注重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的基础是传授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正确的思想引导。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不仅关乎着学生高考的命运,还关系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以及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现如今,高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把单一式的灌输式教学作为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现象,不把时事政治有效地导入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视野狭隘。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对教材缺少适度的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者纷纷变革教学模式,有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初衷及举措是好的,但是没有适度地把握。教育者严重脱离了教材,一味地进行扩充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没有整体的学习框架、基础知识,知识要点把握不全,因此,根基打不好,就无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树,而且上文也提到,一些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的教学,使学生脱离了实际,这样使学生形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和视野的拓宽,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严重削弱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有效性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者要吸收教学精华,摒弃传统的阻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发展,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学生才能卸下思想上的负担,认真投身于思想政治学习中。其次,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主宰者,所以,面临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仅是作为师长的引导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互交流,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总结经验,时常反思,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者也要实行有效教育,时刻关注国家实事,转变思想,这样才能实现行为与思想的统一,从而做到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改变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模仿式教学、复制式教学。所谓复制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来不改变教学路数,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使用一套教学模式,甚至有些教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照搬别人的教学方式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摸清教师教学流程,从而不认真对待政治学科,另一方面,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知表不知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挖掘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到情景教学的引导。情景教学,就是贴近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积累并有效运用知识。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情景模式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要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的实质。这样,不但使学生充分投身于学习中,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政治不同于其他科目,实事政治随时都在变化。这样在相互交流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更好地做到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交流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关帮助,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时效性。
3.适度地把握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跳出书海,尤其是政治教学,实事随时发生,如果不加以关注,拓宽学生的视野,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想。但是,教材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在编排上不存在重复性,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以教材程序为参考对象,通过合理的参考、加工,有效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育者在教材的使用方面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三、结语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念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是每个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把握好未来的关键,但是,有效性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教育者在持久战的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建斌.探究性学习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新课改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9-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当前我国新课改正在深入进行中,基础教育的学科正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高中政治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观念,个性发展和道德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课改前大多数高中政治的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1.理论脱离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而学生在思想上会产生许多冲突和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消解,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现实面前,有时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单一、课程设计封闭
高中政治课,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这个过程除了与考试有关外,与他们的生活、人生无关。
3.教学对象的原因
高中学生精力充沛,但一般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所处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抵抗能力差。在他们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而这些学生,老师和家庭对此关注不多。当学习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学业或逃避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很难想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保障。
以上说明了课改前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几点原因。因此,课改是高中政治课的必走之路。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准确定位,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例如讨论某个问题,首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其次,要确定讨论方向;最后,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不能失控、脱离主题。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重视课堂内外,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思考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为让学生理解市场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调查本市菜市场。了解菜价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及购买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政治教师的素养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要注重资料积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多样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的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因此,提高政治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增加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是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