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资源――生态之源。
例1 (2014・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解析 (1)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2)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3)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点拔 解决水资源问题,既要按照水循环原理,修水库和跨区域调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与地区分均等问题,更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立法,提高人们的节水与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土地资源――社会之源。
例2 (2014・海南卷)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湖泊萎缩,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等。应对措施: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
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矿产资源――经济之源。
例3 (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
(2)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
(3)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
(4)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你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两城市现状的了解,要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玉门石油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2)本题考查城市发展方向差异的原因分析,两地的资源种类和地理区位差异明显,所以发展方向不同。(3)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4)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利用现象来解释原理。
答案 (1)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适合发展新能源产业
(3)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4)“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应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点拔 对矿产资源的复习,要以区域能源资源的类型为突破口,针对区域的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突出经济转型与环境治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1.A 2.C
[关键词] 城市化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大,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内地的城市化水平突破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关键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无序扩张,城市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环境保护建设不完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1 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
1.1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对人和环境有害的物质。这其中包括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最近,人们非常关心的PM2.5就属于气溶胶状态污染物。PM2.5粒径较小,可以进入人体的肺泡中,严重损害人体的心肺功能。伦敦型烟雾和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气体状态污染物密切相关,这些烟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1.2 城市水体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扩张,工业生产增多,造成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徒增。有些城市生活污水不经过污水管网收集处理而直接排放,部分工厂直接将废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据统计,目前国内4/5左右的城镇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左右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城市的水体污染不仅对水环境造成破坏,更对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1.3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巨大,垃圾“围城”已经在许多城市出现。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主要为填埋,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无法被利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问题日益突出,据《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32514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5%。其中显示:危险固体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遗留在土壤中,会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铬渣是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全国每年新排放铬渣约60万吨,进过无害化处理的部分不足17%。
1.4 城市噪声污染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的或在某些场合不需要、不和谐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对听力造成损失,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会产生噪声性耳聋。噪声对睡眠产生干扰,影响睡眠质量。噪声还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全身各个器官。
1.5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热岛效应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发出的热量增多,另一方面,城市中路面硬化程度高,而且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和植被更容易吸收和保存热量。热岛效应会造成城市的暴雨、飓风、云雾等异常天气,会增大城市的能源消耗,增大用水量,会形成城市风,加剧城市大气污染。
2 城市化中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重视环境规划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重视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在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总量目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破坏,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也是实现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
2.2 重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既影响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城市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把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2.3 重视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包括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可以制订城市污染控制计划、制订城市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污染防治技术等,从而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环境监测部门应做好城市环境质量检测,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时向公众公布检测结果。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改造、拆迁,甚至关闭。政府部门应加大环境科研方面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产品来应对污染问题。
二、考点层析
考点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图释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图1)
【疑难突破】
典型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及主要分布地区(表2)
考点2: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图释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图2)
【疑难突破】
1.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表3)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应因地制宜,如表4。
考点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疑难突破】
1.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需综合考虑该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必须因地制宜(图3)。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图4)
考点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疑难突破】
1.资源跨区域调配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图5)。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考虑,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从消费能力、线路长短、施工难度、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考虑。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也要考虑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及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要考虑对调出地、沿线、调入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要分析有利、不利影响(见图5)。
2.产业转移的原因、规律和影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主要看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地价便宜的优势或转移严重污染工业。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产业转移的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由国内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上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转移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5)。
三、图像突破
1.某流域开发水系图的判读
【图型解读】(图6)
【判读方法】
(1)读流域名称。
(2)读地形:根据等高线、山峰等信息判断地形类型。若没有以上信息,则根据具体区域判断地形类型,如图6中南部为南岭山地,河流中下游为湘江平原。
(3)读地势: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总体特点。
(4)读气候: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或具体区域判断该地气候类型。
(5)读水文、水系特征:如流量大小、季节变化等水文特征和干支流形状、河网密度、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水系特征。
图6区域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上建有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
2.生态农业关联图的判读
【图型解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图7)
【判读方法】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判读时抓住典型作物(具有地带性特点或指示性的作物)。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的影响。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思路。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缓解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看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看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多,产业链是否延长,是否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四、思维建模
1.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①获取信息:题目关于风向、风速及大风日数和季节、海拔等文字材料信息,图中湖泊的位置;②描述表达:沙源形成条件的气候、地形、下垫面特点、植被条件,防治措施主要从阻沙、固沙方面考虑;③知识应用:河流和湖泊水位变化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以例建模: 分析某生态问题的综合成因,一般按以下思路展开。
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解答治理措施应把握两点:①瞄准设问、分析原因,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②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应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北京卷)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并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以例得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与进步。目前,土木工程已经成为一门集多种技术和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学科,而在土木工程的应用中,更是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以及各类建筑材料,整个施工现场就是一个庞大杂乱的项目,而要想使这些复杂混乱的事物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配合施工,以使工程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建筑管理。那么,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水平,以更好的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呢?笔者在以多年土木建筑施工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中,对土木工程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土木工程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和当前施工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都会使得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在开展中出现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影响。笔者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后,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
1.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资源和物料资源全面有效控制的限制、全面检查施工质量的困难和安全责任意识的不明确上。另外由于工作量大,及时纠正施工偏差的难度加大,造成大面积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目前的制度和安全责任制都有,但是逐级减弱,到施工现场时工作制度和责任都变得相当模糊,从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状态。
1.2质量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责任者挂钩不紧密,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现状容易造成施工单位的态度失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态,在不经意间降低工程建设质量。另外,设计者与施工者联系缺乏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比如,由于地方要求增加项目,而设计者又不能及时更改,并与各单位整体协调,就容易造成施工单位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偷工减料,这样工程质量就失去了保障。
1.3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的项目法人制度没有落实到位,伴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施工建设的运行,法人制运作混乱,有的是集建设管理、筹资、运营和还贷一体化,有的则是筹资建设和运营还贷分属于不同单位管理。我国企业管理者又不能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这种短期化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同时,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机制还不健全,外加监理市场混乱的现状,对实施有效监督非常不利,抑制了其健康发展。
1.4环境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带来诸如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杂乱的施工现场、废弃物堆积和高空坠物等,这些给居民造成很大程度的心理和生理伤害。企业单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往往忽视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施工管理中也缺少专门的环境公害问题管理规则。
2.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缺陷,这不仅制约了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的发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土木工程在建筑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为此,必须对上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应对处理。笔者分别对上述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2.1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土木工程各个项目和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对于在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因责权不清发生混乱。另外,要对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服从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使每位职工在施工中都能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健全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案和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使现场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与合理配合,保证施工进度不会因管理混乱而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禁止任何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保证工程质量。只有严格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使整个现场呈现井然有序的局面,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2.2综合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项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需要考虑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此,需要先确保建筑施工的流程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项目都环环相扣,继而保证工程质量。因此,要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很重要,施工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具备项目施工所必需的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的自我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措施都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2.3优化体制系统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专业素养缺乏的人鱼目混珠,比如针对监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及时听取监理部门的汇报报告,对不合理的项目加以纠正,同时要及时更新和维修施工设备。
要尽快落实项目法人制度,一个项目要有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到底,而不应短期管理,影响项目的长期规划,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要进行综合整合,优化整体机制,加强相互的合作和明确各自的分工。
2.4全面减少环境公害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行落实。一方面,要采取宣传等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环节监管,将环境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采用预制装配施工可以降低粉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危害,选择质量较好的工程材料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出现。
1 雾霾的概念
雾霾,从科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是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表现特征,因此现代人们将他们统称为雾霾,他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并且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结果。由于其所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大于PM 2.5,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雾霾,被人们称为当今时代下最具有威胁性的空气污染问题。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对及时发现和制约雾霾等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也暴露出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漏洞,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工程,在此过程中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水平[1-2]。
2 雾霾天气的发展现状
随着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废弃物排放量也不断增多,同时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雾霾量,近些年,我国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不断迎来雾霾的侵袭,其在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的扩散比例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从2013年开始,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其空气质量就不断下降,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天空中常常会出现黄色可见的灰尘,其实质就是雾霾,造成能见度也明显下降。中东部华北由于本身气候就比较干燥在一成程度上也为雾霾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在我国的华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尤其是河南、江苏以及北京等地区的雾霾污染相对更加严重,每月雾霾天气长达10天-15天左右,甚至有些地区高达20天。同时在春节,期间东北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取暖,煤和天然气的使用率的提高大大加重了我国的雾霾天气,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更加严重,对人们的出行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多不便。截止到去年为止,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全国平均雾霾日达到了21世纪的最高水平,雾霾天气的不断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
3 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雾霾问题近些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日益凸显,也暴露了原本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要想有效的缓解和解决我国的雾霾污染等环境问题,还要积极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3.1 推行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
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还要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积极推行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首先,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市场化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来看,对环境的监测还主要依靠专业化的环境监测公司和国家的环境监测中心来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环境监测领域还不够市场化,对此,我国政府等相关机构要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建设,扶持中小型环境监测公司的发展,打造专业化、高效化的环境监测平台。除此以外,还要积极利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发展原则来促进环境监测公司的良性竞争,才能不断的促使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使整体的环境监测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还可以积极学习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的理念和对策,积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也能有效的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发展的秩序。
3.2 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
环境监测是空气质量以及其他环境问题显示与公共的重要途径,也是及时发展和规避环境问题的重要平台,环境监测的结果对于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用有效措施应对雾霾等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有效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的透明度对于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和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PM2.5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重要指标,PM2.5的公示结果也是人们对雾霾等空气污染的了解重要方向性内容,社会公众可以对此做出有效的预防,避免空气的污染对生活和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的透明度和其监测结果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而如何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有关环境监测的政策法规,为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我国也要积极拓宽和完善环境监测公示平台,加强对其监控数据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提高环境监测透明度建设的意识。积极对突发性的雾霾和其他环境问题进行科学、高效的公示,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3 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雾霾等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内的所独自面对的问题,雾霾的发生和扩散是一种跨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要想有效的加强环境监测水平和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胶料和合作。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首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改善过程中不仅不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协作,还需要各个地区对雾霾的具体扩散情况和成因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积极整个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和相关的环境污染数据,加强各个地区之间数据的对比和差异性分析。其次,也要积极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不仅可以方便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及时共享。
加強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改善环境问题队伍的建设。大大提高的实际的环境监测水平。
3.4 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从现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心在数据收集、处理以及数据公布的一系列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针对其环境监测体制的主要监测内容来看,还是着重空气、水质以及噪音等环境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土壤等资源因素则关注的比较少。对此我国要积极完善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提高数据监测的系统性。其次,我国还要积极加强对环境监测体系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强化和更新基础的硬件监测设备和软件技术,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有效的完善目前的实际环境监测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是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诸多弊端,我国要在提高社会公众保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我国环境监测建设的水平。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依靠各个地域和公众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从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促进环境监测专业化、加强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以及提高环境监测的透明度等诸多方面来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建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莉.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能源与环境,2014,33(4):60-61.
[2]彭红利. 雾霾天气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反思[J]. 经济论坛,2014,(04):152-155+173.
[3]林述连,王朝杰,赖良金.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质量控制分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04):62-64.
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环境的日益恶化,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并推广。为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气候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并科学的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将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更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变革,紧跟发展趋势,努力推行低碳经济,对自身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各改革,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视角;企业管理;创新
1 低碳经济的诞生
由于世界人口的日渐增长,全球整体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处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艰难。正是处于这种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更好的解决和应对发展带来的资源短缺现象和碳排放量过高等生存环境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越来越多,重视程度也到达了一个相对的鼎峰。于是,关于发展低碳化经济的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进行,由此也正式拉开了人类社会进入低碳经济的大幕。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硬性指标。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类对煤炭、石油等消耗性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从而积极促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全面走入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在既保证世界经济发展稳定和繁荣的同时,又大大降低由于发展经济导致的碳排放量,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已经不再仅被当做一个政治口号或是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美好期望,而是已经深入人心的经济转型。目前,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推广,其对传统经济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深,从而迫使传统经济走上科学转型的发展道路。这是一场亘古未有、颠覆性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革,不仅将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发展观、消费观,还将导致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实现科学转型,从而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的要求。身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也必须走在时展潮流的前列,积极由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科学转型,引导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2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背景
气候环境的恶性变化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显露出了其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也在现实中给世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其残酷的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人类社会正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尽可能的缓解全球环境的恶化,促进其向良性转化。由此,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经济体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低碳经济的推行,将极大程度的缓解人类社会遇到的环境问题,帮助人们更好的应对气候的恶劣变化,降低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强烈依赖,以科学的方式,走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低碳经济被积极发展和推行的全球化大环境下,作为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更快更好,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和国家的低碳化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必须以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和科学观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看,企业要向寻求企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树立低碳发展的意识和信念,对企业的绩效、财务、营销方式进行全面科学的创新。
3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曾普遍实行的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这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危害巨大的副作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剧烈的气候变化。重大雪灾、干旱、洪涝等环境气候问题层出不穷,为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重大的损失,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面对这种重大问题,我国高瞻远瞩,及时对传统经济的三高发展模式刹车,积极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意味着传统的三高经济发展模式的寿终正寝。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我国政府制定了科学的发展策略,积极实施有效措施改善环境,降低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积极推行低碳经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我国对环境气候的有效控制,降低其消极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完成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实行低碳经济,有利于完善经济产业结构,对企业的产业进行重新科学的配置,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减少了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这一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保障我国人民拥有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能实现人民健康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作为企业,应该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观念,科学合理的促进企业发展的转型。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推行低碳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企业产业调整的科学选择,是顺应历史潮流,塑造企业发展新面貌的必经历程。只有主动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才能在国际贸易市场赢得尊重,宣传企业实施低碳化发展的新形象。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积极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推行低碳经济,才能为企业赢得宝贵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企业错失了推行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就将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采矿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采矿行业由于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等原因,其存在着众多的不安全事故。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希望可以帮助采矿行业解决这个问题,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采矿工程;安全问题;措施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我国对于采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使得采矿技术在逐渐的提升。但是在现实的采矿工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从而严重的危害到了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采矿技术设备落后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采矿事业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的采矿技术和采矿的设备远远落后于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浪费[1]。由于我国社会的功利性,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盈利,煤矿为了追求产量效益,从而存在矿区在进行着各种小规模的开采。由于是小规模的开采,许多小矿井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使得设备和技术都过于落后,这样降低了采矿的效益,同时对于在开采煤矿的期间对于安全不重视,从而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理论上可以实现自动化采矿,但是在实际开采煤矿的时候,采矿行业却未能做到标准的执行。在采矿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人流量过于频繁,导致很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采矿知识的培训,从而盲目的开展采矿工作,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只能依靠经验对其进行维修,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对采矿设备进行专业的保养,特别是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不进行专业的检修,从而导致了设备的严重磨损,对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由于矿产地质的勘探技术的不到位,导致了不能将矿产地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资源较少时,且达不到高效率之时,便会被采矿单位所抛弃[2]。从而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受到严重的浪费,并且对于矿区的环境破坏较大。同时这种粗放型的开采模式严重的阻碍了采矿行业的发展,严重降低了采矿工程的经济效益。
1.2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都是需要修建矿井,并且在采矿期间,从业人员都必须在井下工作。在采矿期间使用的是自动化设备,并且井下工作是需要照明系统的,这就意味着在井下是需要供配电的,但是在线路设计的时候采矿人员会为了方便,或者是降低成本,忽略了用电系统的总功率,往往只会优化部分系统。但是由于使用的设备过多,往往会超出线路的荷载,最终导致系统出现短路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火灾事故的发生。采矿从业人员在系统发生短路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将设备断开,没有对静电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引发电器事故的发生[3]。由于矿产资源种类的繁多,所使用的采矿技术也是各不相同,并且在采矿之前一定要根据矿产地质层的深度制定采矿计划。当开采深度增加的时候一定要对松软地质层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这也是国家对于采矿行业的规定,但是由于高效益的诱惑,或者是大意,没有对松软地质层进行加固处理,从而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新闻中常见的矿区发生爆炸坍塌的罪魁祸首就是瓦斯。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瓦斯会不断的涌出来,如果井下的通风设备不达标,采矿从业人员在吸入瓦斯后会发生中毒反应,出现生命危险。但瓦斯大量剧增的时候,一点明火便会引发矿区爆炸坍塌,造成人员的伤亡。同时地下水的渗透等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出现。
2采矿工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提高采矿工程技术设备
采矿行业一定要对采矿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达到从业人员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此举,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采矿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采矿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从业人员的技术很难保障采矿环节的安全,同时还应注重将先进的设备引进到采矿行业中,对使用中的设备做到专业的保养,并且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将磨损严重的零件进行及时地修理,如果磨损太过严重直接将零件进行更换,从而确保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性。在采矿开始之前一定要将设备作业、人力作业区分开来,并做好相互配合、相互交接的工作,对于在采矿工程中所要使用到的电气设备一定要做好防火措施,对于供电情况进行检测,保证设备在使用的阶段不能超过供电系统的荷载能力[4]。采矿行业可以将西方先进的采矿技术引进回国,指派技术人员到西方的采矿企业中去学习,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同时可以帮助采矿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将采矿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整改。同时还可以合理的对采矿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将员工的档案进行完善并且保存起来。同时还应做到和员工进行交流,听取员工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工作,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并且在设备的选择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开工,在采矿工程开始之前一定要对矿产区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检测,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在矿产区周边所使用到的设备、施工的质量等都要达到要求,包括矿产资源运输时所需要的公路的质量要求,这样可以确保矿产资源在运输的途中的安全。在对采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吸取已经发生事故的经验,并对采矿的理论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来专业的创新性的采矿人才。
2.2解决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采矿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安全,这不仅要求采矿的从业人员本身就具有安全意识,以及具有安全防范措施,并且还要保证在采矿工程中的设备等方面都要采取安全措施,假设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就立刻停止采矿。在采矿工程中的领导者一定要对采矿过程中的管理者,或者是采矿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并且对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将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彻底执行起来。领导者一定要熟悉矿井中能引发一切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领导者为了给从业人员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氛围,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制定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细则和生产规范。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促进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安全细则和生产规范的准确落实,采矿行业的领导者可以实施奖惩措施,对于在采矿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进行作业的人员采取经济处罚,严重时给予矿井管理者降级或者是开除的措施。并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资料,为以后的采矿作业提供经验。
2.3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
由于现在的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采矿的期间一定要对环境进行保护。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合理的进行开采,并对矿区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现存资源被破坏,或者是未成形的资源被破坏。从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地面植被,被破坏的生态问题一直都是采矿工程与自然界的主要矛盾所在[5]。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的钻井,会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得不到保护,逐渐会形成荒漠化,这非常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因此在采矿工程结束后,采矿行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对矿区的环境问题给予重视,其需要采用的重要措施是:对于地下空洞的回填,如果不加以回填或者是处理,那么在发生地震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容易发生坍塌事件的发生。从而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的自身安全都会带来危害。所以采矿工程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对现有开采工程的方式进行反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开采的效益,加强采矿技术的不断改进。
3结束语
解决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改变落后的采矿技术、设备,这就要求采矿工程人员要对采矿技术进行创新,对采矿设备进行研究、更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采矿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从而促进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赵树多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小明.浅析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12):7-8.
[2]龙珠明.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民营科技,2012(10):205.
[3]荆利.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应对措施探析[J].知识经济,2014(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