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风貌。众多教师,有的以图文并茂的教案凸显教学特色,有的以构思巧妙的板书凸显教学特色,还有的以富有创意的教法设计凸显教学特色。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要充分体现出地理本身的学科特征。地理是一门文理相通的学科,既有形象直观的表象知识,又有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另一方面要优化地理教学策略,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阐述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的教学风格,取决于各个教师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但是,无论教师的教学风格怎样千差万别,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紧密围绕地理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章节时,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抢答“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等问题,然后借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播放“地球的公转”动态视频,并在黑板上画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指导学生学习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地球上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地球上的冷暖变化与接受到的太阳的光和热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指出哪儿是直射点?有什么具体特征?”“哪个同学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在这四个节气的那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纬线分别是多少?”“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昼夜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的表面上不停地移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对于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我利用事先准备的地球仪和手电筒作为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现场演示,即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的最亮处就是直射点,从而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直射”。并现场组织教学游戏,由同学们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动态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即一个学生(选择个头大些的学生,增强直观形象的特征)站在中间充当太阳,并向两侧平行地张开双臂,以演示太阳射出的平行光,而另外四个学生(选择四个身高和胖瘦差不多的学生)扮演地球,分别站在上述“公转示意图”所演示的四个位置,然后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同学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设疑:“每一天总有早晨、中午和晚上,同学们觉得什么时候温度最高?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一年总有春夏秋冬,同学们感觉最热是哪个季节?最冷是哪个季节?这又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更加明白“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含义,从而对于学习内容加深理解。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继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知道我国处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吗?我们所处的位置在一年当中的白昼的时间是不是一样长?什么时候长?哪一天时间最长?什么时候短?哪一天时间最短?为什么?……假设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那么地球的表面还有四季的变化吗?”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二、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倡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促使学生真正地展示自己,充分地提高自己。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采取情趣导入法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情境:“假设你是一名企业老板,想创办一个工厂企业,那么,在选择地点时,你将考虑哪些因素呢?”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从中找出“发光点”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同学们了解到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关因素,从而一方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提问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适时地“幽上一默”:“在座的老板们,据你们刚才的回答,你们真是太幸运了,你们的创业有利因素简直是一应俱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租金便宜、劳动力廉价而且充足,等等,但是,现实中的老板真的有这么幸运吗?是不是必须具备所有的有利条件才能投资创业呢?……既然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投资创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不同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否一样?……假设你们投资创建的企业分别是家具厂、制衣厂、甘蔗制糖厂等,那么要求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又是哪些?……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除了考虑到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设疑边释疑,能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上作适当点拨,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篇(2)

>> 漫谈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漫谈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浅谈高中地理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漫谈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的养成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漫谈 漫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艺术漫谈 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探析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运用之地球运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6-17.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4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辛涛,姜宇,王烨辉.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

[7]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6.

[8]王烨晖,辛涛.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模式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5(09):12~14.

[9]日本教育方法学会.现代教育方法事典[M].东京:图书文化社,2004.299.

[10]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在我校启动.,2013-5~17.

[11]吴爽.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J].教育家.2015(9).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62-02[ZW(N]

[作者简介]唐新凤(1973―),女,安徽宣城人,教育硕士,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初中和高中是中学教育系统中的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高中是初中的延续和深入。然而,高中不管是教材内容的深度、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是教学方法,都较初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加之初、高中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育衔接问题由此出现。做好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一、对比分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择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点

对比分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初中地理课标》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标》),初、高中地理课程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课标》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层次的“地理原理应用”,这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高中地理课标》提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地理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必要性,在教学的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结合气候的教学,我们确立衔接基点如下:

1.知识体系:了解世界气温、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并能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其成因。

2.学科思想和方法:实验探究法、计算机模拟法、地图法、统计图表法、成因分析法。

3.其他:良好学习心理的调适、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可以看出,气候教学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基础知识介绍,只要求学生能读懂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等。这样的学习只能给学生一些零碎的知识,无法使初中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高中地理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用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其形成原因,进而构建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有关气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确立高中地理教学的起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即学生的基础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基础为依托。

气候的教学首先要把握初、高中地理的具体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及学习习惯,要对学生现有的有关气候方面的基础做客观评判,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选择并确定教学衔接的起点。这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

从《初中地理课标》可以看出,初中地理中只是对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进行了常识性介绍,要求学生会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并归纳它们的特点,能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等;高中地理则要求以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运用、拓展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知识“脚手架”式的衔接:(1)让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其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上的五带,引导学生用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气温分布特点做成因分析;(2)让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其特点,并过渡到用气压带、风带解释其形成原因;(3)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过渡到用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等原理解释其成因;(4)让学生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气候类型的分布,并过渡到用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原理解释其分布的成因;(5)让学生回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引导学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成因;(6)通过某一案例,引导学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思考

(一)教师要树立衔接教学的意识

衔接教学意识是指地理教师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和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层次性出发,整体把握地理教学全过程的观点和思想的总称。地理教师衔接教学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能否顺利实施。推动地理教师衔接教学意识形成的先导性力量是理论的引领,也就是通过地理课程专家的讲座从理论上引领地理教师的衔接教学意识。地理教师通过理论引领所形成的衔接教学意识在教学场域和教学实践中逐渐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从而使他们用已经掌握的衔接教学理论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生积极的互动,最终确立起衔接教学意识。

(二)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地理课标和教材

篇(4)

[关键词] 地理 实验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亦是如此,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学习地理的方法,感觉学习地理的过程,让学生知识有效的迁移与重新组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成为他们的引领者,成为他们学习的促进者。那么,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研读新课程目标,做好新教材的深刻理解

有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很自然地与原来地理教材进行对比,只要是原来教材有的而新教材没有的他们都要为学生作补充,有些课标与新教材都已经删除的内容,有时还要讲,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无益于学生的探究。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像以往那样只研究教材,还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尤其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的研读,它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的总体纲领,需要我们将它分解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例如,在“大气环流”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教材都作了详细的阐述,但内容较抽象,学生感觉难度太大。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学会查看大气环流的示意图,能绘出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等分布图,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等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用再讲,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三圈环流”产生的结果及它对气候的影响上。

二、发挥新教材的功能

1.发挥教材整体的编排意图功能

相对于地图册,教科书能够直接提供的图表还是相对有限的,配合文字的景观图片等往往具有“个”的局限,与之对应的地图册中更多更为丰富的图表系统,帮助学生从“个”更好更容易上升到“一般”的规律性认识。另外,作为教材的练习册,其功能绝不仅仅是课后的巩固和训练,它本身首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主要更直接的功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教材中的“海派文化”只列举民居,而练习册中从民居、饮食、文化、性格、方言等多方面补充,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海派文化的内涵。

2.利用教材图片,发挥以图释文功能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由于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地理知识、规律可以通过地理简图来表示,许多地理原理可以通过地理简图来直接呈现,从而能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如“人口分布”一节的内容,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借助“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水资源分布图”来教学,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我们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培养学生读图释文的能力。新教材中大量的彩色图片、示意图、分布图、景观图等图像资料,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看图中发现其中浓缩的地理信息。如高中二年级地理地貌中的“海蚀洞”、海岸地貌中的“海蚀崖”、“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海蚀柱”、“路南石林”。

三、将地理试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地理试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有了地理试验,新高考中出现了试验类试题,我们地理教师更应该重视地理试验,并要把它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地理试验将与物理、化学生命学科的试验一样,凭借其强大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点,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在设置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地理学科特点,要科学设置地理实验。一方面,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实验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实验揭示地理原理的方式要恰当。另一方面,实验要符合地理教学实际情况,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任务重,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宜精不宜多。

第二,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演示。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实验操作时,需要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四、要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

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紧扣基础,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其次,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第三,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标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教材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探究性作业是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作业形式,这是未来的趋势,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创新的心,不断地改变思维方式,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地理,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通过实施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将独具魅力,高中地理课堂也将会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高新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06).

[2]李刚.激发主动性,轻松学高中地理[J].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09).

[3]徐薇.系统科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应用分析;地理;信息技术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作者:邓琼冰 单位:江西宜黄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7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协调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当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协调发展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不但要重视学生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过程的评价,从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现象,流于形式,没有将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不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要想实现地理教育教学的进步与飞跃,必须要有教育理论作指导,而当前的教学情况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缺乏应有的理论做支撑,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地理教学广度与深度,难以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造成了地理教学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教学,教师会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使得地理知识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发展个性。

1.重视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当地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和特点,自主写地理调查报告,同时还能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信息等,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之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明旅游》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在谈谈看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内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观,而高职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学案自主预习,学生自己提出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研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发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之上,通过学生发言引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和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多变

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广阔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观,很多知识有着直观性和趣味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其中包括挂图、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具,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团结就是力量,每一个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和组内其它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提高。另外,教研组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制定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使每一个教师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学的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手段,突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渗透到实践中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会求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J].大观周刊,2011(47).

[2]何玉红.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课堂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导言 教学手段 学以致用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主导因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浓厚兴趣呢?

一、设计新颖的导言,引人入胜

新颖的导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煤、石油是动植物的遗体经过亿万年的物理化学过程沉积而形成的,可是在海底却为什么发现了大量的煤和石油?海洋生物是生长在海洋里的,但是经过考察发现在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地壳中有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岩石圈和地表形态的有关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又如在讲授本单元的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课时中的“洋流”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1492年,哥伦布从巴罗港出发,横渡大西洋,经历了37天的航行,到达了“新大陆”。此后哥伦布在1493年再次横渡大西洋到达新大陆――今天的美洲,只用了20天,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同样是横渡大西洋,为什么时间相差那么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洋流的教学内容,那么前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带着渴望知道答案的好奇心,带着问题思考和自主学习,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学习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

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地理教具演示法、比较法、讨论交流法、程序教学法,等等,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总目标,吃透课本,深入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不同个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时,可通过“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列出提纲,根据提纲用“比较法”归纳和整理教材内容,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后通过合作学习运用“讨论交流法”,集思广益地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每个人所整理的内容,达到完善和提高,教师再通过“讲授法”先让优秀的同学上讲台叙述自己所列的内容和这样整理的依据,最后再加以总结和提高。这样,因材施教地穿插运用灵活多变的适宜学生的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直观性教学手段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教材内容中的地图和漫画等,教师在黑板上的板图和版画,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地理挂图以其专用性、实用性和鲜明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掌握地理规律,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和概念,掌握地理技能。但由于地图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地理内容,大多属于静态的,而对于动态的教学内容反映则不够,这时,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可以弥补地图的不足,有声有色有动态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使地理教学如虎添翼。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第一课“地球的宇宙环境”时,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为学生展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庞大的,但地球在浩瀚的茫茫宇宙中,不过是亿万个星星中的一颗,就像小小的尘粒,以自转和公转的形式,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中周而复始地运转了亿万年的地理知识;在学习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一节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在学生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亲身经历到的地震、火山等由于地壳运动带来的灾难,以及跨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足不出户地观察和了解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时间段里洪涝、冰雪、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和损失的惨烈场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成语、民谚和诗句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地理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乐趣。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引用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使学生明白地球自转一圈是其周长大约八万里,而在赤道线的自转速度最大,在赤道所能观察到的星座最多的地理知识。寓教于乐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

三、在学以致用中拓展学生思维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完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后,就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科学的角度分析山东省为何在自然界中存在着“雪后寒”的现象。让学生联系刚学过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以下结论:1.大多数的降雪属于冷锋天气,冷锋过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2.新雪的反射率达到84―95%,所以太阳辐射绝大多数被反射到宇宙空间;3.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积雪在融化时需要吸引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在我们的身边,虽然看起来简单的自然现象,却体现了众多的科学道理,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新颖的导言导入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