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5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护士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55-01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长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则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广大护士已成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然是护士的重要任务。就普通意义讲,健康教育贯穿疾病防治始终,预防保健和社会医疗服务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做了如下的探讨:
1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保健。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2.2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1对象
6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平均(38.2±4.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学历:本科56名(9.3%),大专350名(58.3%),中专194名(32.4%)。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1.5%),主管护师380名(63.3%),护师及以下人员211名(35.2%)。600名护理人员所在的49个护理单元均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②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主要目标、方法和内容以及现阶段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问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专人统一发放问卷,发放时充分讲解各项问题和填表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完全理解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2.2%认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应主要由医生完成。
2.2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
600名护理人员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138名(23.0%),未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452名(77.0%);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自学,通过阅读相关的期刊、报纸和专著等途径获取。
2.3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2.3.1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600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2.3.3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认识。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会需求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当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在调查的5所医院中,普遍开展了整体护理,促进了各医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49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了健康教育。这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医院以功能制护理的模式开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时间: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别为185名(30.8%)和166名(27.7%)。说明医院的健康教育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健康教育是护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劝服法、展览法、影视法等20余种。表1显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其方法的单一必将影响教育的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医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医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程度后病人的预后亦相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调查中,89.3%护理人员认为让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是主要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赋予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新目标,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本次结果显示,70.8%护理人员达到了该目标。
3.2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 健康教育;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恶性骨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15-02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CHEN Yu-xia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support and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QOL)of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Methods: 186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one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about QOL was performed not only to the patients but also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ne of the education. QOL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QOL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on admission and 6 months later. Results: On admiss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QOL and social support scor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6 months later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QOL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Social support; M alignant bone tumor
恶性骨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评价医疗护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此我院骨科开展了以争取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恶性骨肿瘤患者。纳入标准:知道自己患有骨肿瘤,既往无精神病史,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入选病人共186例,男99例,女87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31.4岁。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接受,除此之外的护理、治疗无差别,两组对象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文化程度(表1)、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见表2、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单位同事领导、甚至邻居等对病人的生活或工作有影响的人群。具体措施:①初步评估病人身体状况、情感、文化程度、学习需求、经济状况、精神信仰等一般情况以及家属对病人病情认知态度、需求情况等;②根据评估资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或家属讲解骨肿瘤的病因、病情、预后及诊疗费用,使病人或家属对该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③日常生活知识讲解,包括饮食、休息、睡眠、大小便、皮肤护理、卧位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④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良好心情有利于调节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提高舒适度,可提供治疗效果较好的住院资料给病人或家属,从而增强对治疗护理的信心;⑤争取并提供社会支持: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家属、亲友、同事、领导经常探视,给予情感支持,使病人感受到亲朋好友的关爱,激发对亲人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信心;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正确解答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满足合理需求;⑦通过直接对陪护人员讲解,对来探视的亲友发放有关资料,电话或书信形式向家庭或社区介绍患者病情,指导他们在生活上关心患者,精神上安慰患者,使之认识到他们的关心、理解、帮助有助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
1.3 效果评价
由专职护士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1]及社会支持量表[2],在入院时及6月后对两组进行评分。生活质量调查表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根据量表统一规定进行评分并记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社会支持评定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包括3个维度:客观支持3项,主观体验到的支持4项,对支持的利用度3项,分数越高,支持越多。由专人发放调查表,并向调查对象讲解,但不加任何暗示,让他们自填,无法书写者由调查者记录。通过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的变化,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用t 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2.1 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
由表2与表3可见,入院时在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两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6个月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情况
入院6个月后在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两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恶性骨肿瘤疗程短、发展快、预后差,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均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患者处于极度痛苦、绝望、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中,患者以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将生活质量引入癌症治疗效果评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生活质量可通过两项健康状态来反映,一是反映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二是病人功能水平以及疾病和与治疗相关症状控制的满意程度[3]。本研究采用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基本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实施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张曼华[4]在系统回顾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干预研究中提出,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应对技术均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张江舟等[5]研究证实,在对肿瘤患者实施的集体心理治疗中采用抗癌知识介绍、康复方法座谈、放松训练、沟通与鼓励等方法,均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即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领域的重视。社会支持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患者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越高。实验组在6个月后的社会支持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了人在患病等应激情况下社会支持系统对人预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也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癌症患者的适应,减轻其身心症状,甚至能提高免疫能力,并延长存活时间。有文献报道,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可影响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而改善生活质量[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家属、亲戚朋友以及社区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60.
[2]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42.
[3]Gotay CC, Kom EL, McCabe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cancer treatment protocols: Issue in protocol development[J]. J Natl Cancer Inst, 1992, 84(8): 575-579.
[4]张曼华.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现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87-489.
[5]张江舟,潘建良,陶明,等.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320-322.
[6]黄丽,杨廷忠. 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1-633.
[7]江华,郑修,谊防虹,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妇科撼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75-877.
近年来,我国的健康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健康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方面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已不再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育内容方式,我国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生理卫生基础知识、安全、环境教育等方面,而关于心理、家庭、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则比较少。此外,很多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中很少花费时间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些原因导致了很多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犯罪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中生的质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坚持紧扣教材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的原则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必要的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渗透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好时间的安排,不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紧扣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健康教育扩展。同时,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传统的健康教育成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与生活实际偏离,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既要紧扣教材内容,也要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解“水”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水的组成、分类、功能等方面依据教材中所说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再进一步说明水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缺水的危害性,鼓励学生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门诊初次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复查、规范治疗、运动治疗、合理饮食等方面,在教育后均有好转。空腹血糖浓度从平均8.7 mol/L降低到5.9mol/L。结论:健康教育能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1 绪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以及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从而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为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全球范围内其均为重要病因,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病尤为严重[2]。糖尿病除了可以用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治疗措施。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从2003年5月起对门诊初次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此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选择2003年5月到2010年3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4例,其中男82例,女72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65.3岁。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24例,初中33例,高中45例,大专以上44例。
2.2 方法:根据个体间的性格差异、文化背景和职业特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在患者就诊时,护士需认真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缺乏的知识,采取患者问护士解答的方法或者护士主动讲解的方法教育。同时,护士主动进行示范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如何使用血糖仪。通过宣传栏,发放小册子的方法不断强化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
2.3 调查与资料收集: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规范治疗、按时复查以及血糖指标变化等。
3 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复查、规范治疗、运动治疗、合理饮食等方面,在教育后均有好转。按时服药的比例提高了51.9%,按时复查的比例提高了50.6%,规范治疗的比例提高了48.5%,合理饮食的比例提高了61.1%,运动治疗的比例提高了53.3%。空腹血糖浓度从平均8.7 mol/L降低到5.9mol/L,根据统计学分析,p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患者如果在平时不注意必要的检查和正确的治疗,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或者不可逆转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因此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医学专家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4]。
在我国,中老年人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在本次研究中154名患者,其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8例,小学24例,初中33例,高中45例,大专以上44例。因此患者对科学规范治疗的认识不够,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不佳。为了促进让患者能够规范治疗,加强患者对糖尿病危害及治疗的认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是一种治疗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知识、培养技巧,最重要的是改变行为,通过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严格的代谢控制,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一些文献也有所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导患者的行为改变,而正确的行为改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并控制体重,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154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复查、规范治疗、运动治疗、合理饮食等方面,如在教育前仅有28.6%的患者能按时服药,而教育后则有80.5%的患者能按时服药。在健康教育后均有好转。其中其中空腹血糖浓度从平均8.7 mol/L降低到5.9 mol/L,根据统计学分析,p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能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秀珍.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8
[2] 张绍维,卢爱玲,郭俊香,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1(15):58
[3]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既肯定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了两者的一致性与依赖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具有启示。
高校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注重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育。
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通过不同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而这两者的本质与最终目的的一致性,也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完善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以及行为养成等。
2.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
当前,我们所在地区还没有一个正规化架构的学校,师资薄弱的学校也存在心育与德育工作不科学、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没有科学地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实施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正是实施德育的障碍;反之,则是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其心理防卫机制很敏感、很牢固,这就导致他对别人的信任度低、很自然地抗拒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而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容易感受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更容易沟通和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心育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德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它们都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效果。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
(1)理论上的差异
高校的德育与心理教育遵循的理论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的理论基础是原理与伦理学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
(2)特征上的差异
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特征受外界与自身的影响较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所需要的学科方法与社会形态改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自身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稳定性、恒常性与时期性等。
(3)学生观上的差异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称之为教育者和求助者,这也表明了对教师的态度,即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上,使双方可以不必顾忌身份差异,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与帮助。但是,德育不是这样,它主要从阶级社会开始,被看做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要求教育对象遵守这一规范。
(4)目标上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认识与观念,这不仅与教师有关系,也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其工作核心是治疗心理不正常的学生,矫正他们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在价值取向上,德育主要是服务社会,其目标是转变人们的观念,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态度转变理论,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离开个体心理特点谈德育,或者离开社会规则谈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两者整合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关心人”。
在教育形式上,为了使之与内容相适应,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育课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心育重在开导、引导、疏导和防治,心理咨询也是一样,辅导教师要满腔热情、拨雾点睛地给予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开展心育,一定要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使其乐于接受,正如开展体育活动一样,不是有病了,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笔者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优良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地点,所以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想要完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都会影响学生,所以学校应该着重培养教师,以此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等,以为人师表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主体文化的反映,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设立雕塑、开设图书馆以及报栏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广播、讲座、图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以此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发挥家庭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地区医院;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措施
新疆地处大西北边疆,准噶尔盆地,分南、北两疆,克拉玛依市位于北疆边塞;中心医院地处北疆地区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一家中型综合性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审核医院,床位编制900余张,在编工作人员1200余名,具有先进的医疗水平、疆内领先的科技项目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研究生队伍也随着医院科技含量和社会发展及市场的需要迅速扩大,突出有专科性、病种性,各项管理制度越发成熟和完善。
1 健康教育的实施
2003年院领导在目前医院发展的基础上率先在疆内倡导“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号召,大力宣传健康促进医院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模式,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护理部副主任兼健康教育办主任,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的稳步向前发展。2005年又逢卫生部向全国发起《全国健康教育与教育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对我院来说是注入了新的契机,对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使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更加深入发展,更普及、更多样化,健康教育办反复为临床及医技科室设计实用性强、简单易懂的《住院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门诊、急诊、医技科室《患者健康知晓实施单》及各项考核检查单等;成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并定期检查考核;同时建议院领导将健康教育纳入科室考核指标中(目前已通过并在执行);请北京健康教育专家钮文异等教授来院讲座;组织本院专家、主任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市广播电台以直播互动的形式讲座;讲师团在社区、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根据国际、国内卫生宣传日为广大市民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编写并印制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宣传资料。使我院健康促进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的轨道。
2 实施中的问题
我院2000年健康教育仅在护理队伍中开展,没有普及,2003年开始扩展到医生和医技人员,健康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在不断的深入和普及。良好的形式、良好的空间、接受教育对象的增多,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同时感到困惑和不安,其因素是担心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主要表现在:(1)科室主任不重视,认为健康教育是宣传科的任务;(2)医生不理解,认为是护士的责任;(3)医技科室有抵触情绪,认为是社区的职责;(4)即便科室认为健康教育纳入考核指标中没必要;(5)科室不愿为健康教育投资;(6)科室领导有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但对此项工作理解误差很大,不能长远的看医院和社会的发展。诸多的原因,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起色,科室健康指导工作大多仍是护士在做而护士长检查,长期以来病人本身对护士讲解就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医行为不能如期进行,从形式上是医护共同指导,而实际是护士全部负责,针对这些问题,健康教育办多次在院网和院周会上指出,并充分强调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希望科室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但效果甚微。
3 问题原因分析
2005年9月,健康教育办带着诸多的问题,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在河北省承德召开的《全国医院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上听取大量的经验交流和事例,咨询有经验的医院并索取资料。并对照目前我院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集中的主要问题:(1)患者是愿意接受健康指导并希望能解答有关健康保健咨询问题;(2)愿意接受医生的指导;(3)多数医生指导内容太专业化,听不懂;(4)少数民族、山区牧民有语言障碍;(5)护士操作性工作多,指导时间有限。其次在医生中了解和调查,结果显示,临床科室医生中的主要问题:(1)医生时间用在查房、书写病历及思考治疗、诊断上多,健康指导时间很少;(2)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指导已经可以满足需要;(3)健康指导信息少;(4)过去医学教学无健康教育指导内容;(5)指导效果见效慢,信心不足。最后对医技人员调查结果显示:(1)病人流动性大,不固定;(2)工作性质是操作设备或仪器,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3)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知道该从那些方面指导;(4)工作性质是窗口服务,不便与病人交流。通过对三类人群的原因分析后,找出根源,制定应对措施。
4 应对措施
4.1 针对患者的应对措施
针对住院患者文化水平不等、语言种类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1,2]。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强硬执行,根据接受程度、耐受时间长短,对文化程度低者给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方式,如主动示范、图谱、电视录像、广播电教、耐心倾听为主、耐心解释,对文化程度高者提供科普资料、手册、健康报、简单易懂的医学及生理常识等,并告知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行为干预,使其能充分理解和配合治疗。总之要明确行为干预的效果是循序渐进的长期效应。
4.2 针对医务人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疾病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它在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在健康教育中,主要对象不仅是患者,对亚健康者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在特定场合有意无意进行着的健康指导活动,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场合,宣传健康知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瞬间或固定时间交谈,向他们传播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知识,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窗口服务人员,可以利用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单或手册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解释和回答问题。(3)积极与大众媒介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媒体处理好关系,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收集科室健康教育的活动资料,利用网络收集健康教育新动向及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将信息反馈于科室,增加科室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核算与管理的途径,利用图片展板宣传科室健康教育近况等,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