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17 14:52: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报销;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报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原始凭证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费用的过程。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违规支出频发。规范财务报销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合规性及真实性,增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
(一)发票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事业单位财务报销普遍存在发票信息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销与经济业务无关的虚假发票,报销在市场上购买的非税务部门监制的,税务系统不能查询的发票,扰乱了票据管理秩序,掩盖了支出事实,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二是利用阴阳发票虚列开支套取资金,跟虚假发票相反,阴阳发票所提供的发票票据是真实的,但反映的是虚假经济活动,导致很多单位的小金库现象频发。三是变形发票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账面上看,虽然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但实际的支出并未减少,这是由于有的单位通过隐瞒支出事实、更换发票类型造成的。近些年来通过审计、巡视发现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大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行为。
(二)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财务报销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的前提,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报销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一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制订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报销制度,或虽有制度,但制度制订的过时,设计不合理、不完善,不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核算工作,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财务报销制度学习、执行的不到位,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财务报销制度,但上到领导、下到工作人员对学习执行制度不重视,有的人员甚至钻制度空子,使得制度执行不到位,也为违规违纪现象埋下隐患。
(三)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事业单位工作环境较好,收入较为稳定,资金压力小,财务人员普遍存在法律观念淡薄、专业技术不过硬的问题。在法律观念上,部分财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对财务报销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违反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够重视;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所报销的支出内容没有按要求审核把关,听之任之,导致出现财务报销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在专业技术上,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由其他岗位改行从事财务工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财务知识的学习,未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业务素质较低,平时又缺乏专业的培训,在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差错。
(四)财务报销审核形同虚设
目前事业单位的报销流程如下:经办人凭发票、合同协议等原始单据填写报销封面,处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呈分管财务领导或者单位领导签字审批,交财务部门审核并付款。然而由于大部分领导非财务专业出身,对票据的真实合规性辨别不够,这种不合理的报销流程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大量违规违纪支出的发生。目前事业单位很多财务人员可能都遭遇过下列情况:不符合财务制度或违法财经纪律的支出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交由财务人员审核,被财务人员认定支出存在违规隐患,此时若将单据退回给经办人,经办人会出现不理解和不配合的情况,认为领导都审批通过了,财务人员凭什么审核不通过,容易造成与经办人之间的矛盾。可见事业单位报销审核流程存在很大的弊端,即造成单位人员之间的矛盾,又容易造成违规违纪支出的发生。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资金使用真实情况的监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财经纪律教育的同时,提高财务人员鉴别发票的能力,对于涉及办公用品、电脑耗材、会议培训、印刷、委托业务等事项,特别是发票来源于同一个单位的,要同工商税务核实发票的真伪,根据发票数量核对实物是否存在,根据实际业务的需求分析辨别经济业务的真伪。
(二)完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完善财务报销制度,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一是根据现行的公务接待费、会议培训费、差旅费、津贴补贴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细化详细的操作办法,便于核算、操作和检查。二是完善相关的财务审批管理制度,规范报销要求、报销流程、报销规定等,包括财务票据的管理和使用、票据附件的规范、审核审批的要求流程、监管措施等,便于财务报销和管理。财务部门应当坚决抵制不按规定进行报销的行为,确保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每项开支都必须附有合法真实的原始单据由财务主管人员审核签字后报领导审批,才能予以报销。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
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和财务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法规制度和财务业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经法规和制度,特别是各种票据的使用和管理规定、财务报销相关要求、“三重一大”制度等相关政策,以及内控制度建设等。加大对财务违规审核报销案例学习,剖析违规审核的事实和根源,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起到震慑作用,促使他们切实规范各项财务报销审核行为,从主观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健全财务报销审核责任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一方面需要规范财务报销审核流程:经办人凭发票、合同协议等原始单据填写报销封面,由处室负责人签字同意,财务主管人员对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后,呈分管财务领导或单位领导签批,交财务出纳付款。另一方面需要健全财务报销审核责任机制,让各处室负责人要明确自身责任,承担本处室报销的所有经济事项,若存在违规违纪现象财务主管人员可拒绝审核。财务主管人员则对审核通过的所有原始凭证承担责任,分管财务领导与单位领导不得在财务主管人员未审核前事先审批通过。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处理
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规范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理。一是要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对本单位的财务报销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落实。二是完善外部监督制度,通过联合审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把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落实,举一反三,规范财务行为。三是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资金一律予以退还,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限期整改到位,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四是加强严重违纪的惩处力度,对违规违纪事项性质严重、行为恶劣、涉及资金数额巨大等问题和人员,直接移交有关部门予以党纪政纪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财务报销是财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影响着单位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财务报销工作,完善报销制度并强化报销监管,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报销工作,杜绝违规违纪的发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议单位财务报销中的票据审核[J].山西农经,2015(06).
[2]姚海霞.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
[3]李舒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2015(08).
[4]徐丽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5]罗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15).
关键词:国库支付制度;难以接受;原因;如何解决
国库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国库分散支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相对解决了大量财政资金沉淀的问题。这是财政拨付体制下的一项重要改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国库支付制度的执行却给基层财务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如何使基层财务人员提高对国库支付制度的认识,由被迫执行变主动认真执行国库支付制度,这是财政管理部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单位于2012年开始实行国库支付制度。在国库支付制度一年多的执行中,每个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国库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较好的完成了国库支付工作。作为单位主管会计对国库支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国库支付工作,但作为基层财务人员依然很难接受这种方式,主要原因有:
一、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作为基层财务人员,每天的工作非常繁琐,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除了要应对日常的财务工作外,还要应付很多非经常性的工作,大家的共同心声是减负,而不是增负。而国库支付政策的开展起到的是增负的作用。首先,办理国库支付零余额账户手续非常繁琐,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当地开户银行还无权代办审批手续,由基层财务人员亲自办理,同时还必须多次跑人民银行方能就能完成审批手续。其次,使用国库零余额账户从表面上来看是只建了一个零余额账户,只增加了一个银行账户,而实际上相当于建立了多个银行账户,因为财政拨款是按各功能分类进行拨款的,一个单位最少要得到三项财政拨款,如运行费、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目之间不允许串户使用。这就相当于建了三个银行账户,如果一个拨款项目多的单位就不知道会相当于增加多少个银行账户了。再次,限制了基层财务人员的出行等其他活动,由于国库支付手续比较繁杂,同时又要求支付严谨,一个人的业务其他会计人员无法代替。这就变相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往往会造成工作要求最细,差错率最高的情况,反而不能保证资金支付的准确性,同时财务人员只能投入到繁琐的业务中而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
二、改变了正常的业务处理规范,使正常的记账方式变得不正常
比如,我单位给对方单位支付一笔款项,按合同要求先支付90%的款项,剩余10%款项由下一年度支付,按国库支付前的记账方式是90%款项通过银行存款支付,10%款项挂应付款,待下年度支付即可。而国库支付方式要求当年的费用当年支出,国库零余额账户年末余额为零,同时国库支付政策规定,国库零余额账户的资金不允许转入本单位其他账户中,因此这笔10%的应付款项便无从做起,不支出年底便被收回,当年支付签订的合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再如,单位向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按原来的要求是直接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笔资金一张支票就包含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部分,而实行国库支付政策后由于个人缴纳部分是从工资中扣留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个人都要负担一部分,而财政拨款单位拨款的项目又是分在职和退休的,各拨款项目又不允许互串,这样就比原来多开好几张支票,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制度要求财政拨款支出和零余额账户要相等,如果考虑不周全就会经常导致财政拨款支出与零余额账户余额不符。
三、导致预算支出不准,年底突击花钱
由于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拨付方式存在缺陷,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并且结余全部上缴,由于预算时间较早,基本上是本年度6月就开始预算下一年度收支,并且上级主管部门预留的预算编报时间很短,很多单位都是接到报表时间到要求上报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同时各财政拨款单位又不能按照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编报,经常是上级主管部门经费砍块,导致财政拨款不能按照各单位实际需求拨付,造成各单位拨款不均衡,财政拨款少的单位,资金紧张,平时不敢花钱,工作无法开展,到年底又怕钱花不出去,财政拨款多的单位,资金宽裕,因此各单位到年底必须把钱花出去,否则就要上缴国库,而且第二年的预算规模还会减少。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年底突击花钱,违背了国家预算管理的初衷。
作为基层财务人员,国家的财政政策一定要遵守。但是作为财政主管部门,如何既能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又能调动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挥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财政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1.简化办理国库支付零余额账户的手续,积极为办理零余额账户的单位提供便利条件。
因为国库支付制度是国家财政收付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管财政拨款单位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要执行的,因此,只要财政管理部门认为这个单位必须执行国库支付制度,那么,就不必再让这些单位填报一大堆材料,象审查新成立单位那样烦琐,减轻基层工作压力,提高办事效率,这也是国家创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2.改变预算编报的方式,按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编报。
如果能使国库支付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预算编制制度,不给各单位定指标,让各拨款单位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编报,详细说明编报的理由,再由上级主管部门认真审核预算报表,做到每一项支出都有理有据,如果预算报表编制相对准确,财政拨付相对合理,各拨款单位就可以按计划支出,就避免了全年支出不均衡,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这也是为基层财务人员认真执行国家的财政政策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财政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2012年2月7日,我国财政部了第68号部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201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规定的对于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现对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常常流于形式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是对预算的管理,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不够完善,表现在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资金运作过程比较简单,对项目的审批不够严格和严谨,多表现出比较随意和盲目,导致项目资金运行不畅和浪费。甚至有些预算编制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无法反映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如有些单位将政府非税收入排除在预算之外,致使执行难以顺畅,还要进行追加,为事业单位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2、单位资产管理不够明确
由于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其固定资产主要来自国家财政,也正是如此导致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尚未报废的资产进行重新购置,不但向财政无偿索要,而且要求高标准和高性能,而实际在工作中用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购置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事前不做市场调查,随意性比较大,而且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相关制度的其落实性也不够好,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也存在问题,最终只能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
3、往来款项方面的管理较为混乱
事业单位往往对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核对和清理,有的甚至是多头挂账,而且越存越多,导致大量难以清理的坏账和呆账,为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带来很多问题。造成往来款项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对其重视不够,经常性随意调节资金,例如对应该上交的收入进行私挂,套现奖金挂往来以获取相应的资金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更甚者有些事业单位将年度结余虚列支出挂往来,欺瞒上级以达到获取财政拨款的目的。
4、财务人员管理不够到位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是由于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不够到位所导致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上不去,财务人员的素质包含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两反方面,许多单位财务人员多为零时工或兼职管理,业务能力低和责任心缺乏;加之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道德观念,面对社会上存在很多的现象,一些职业道德差的财务人员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另外财务人员工作好坏对于自身影响不大,所以其工作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出来,他们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无疑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影响因素。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化,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有所增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应当将所有收入归入预算范围,合理融合单位所具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统一核算和科学预算。事业单位还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资金开支的具体规定,对项目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前要对市场进行科学调查,争取能够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情况,努力做到精细化预算管理,把预算过程分解为多个阶段和环节,对已经确定的资金划拨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另外,还要从整体上对预算全过程进行控制和把握。
2、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记录、报废及清查等都应当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定。首先应当对固定资产如何配置进行规定,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事业单位应当配置哪些固定资产以及对这些资产如何配置,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尽量做到满足单位的需要,又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做到明确管理责任。固定资产的安置和调配需要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或者各使用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哪个部门使用就哪个部门负责,对资产要进行及时检修和处置,避免损坏和导致损失;第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建立三账一卡,使资产账账之间相符合,账面与实物之间相符合,杜绝互不匹配的状况发生。
3、建立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往来款项进行全面清理,并将清理情况(清理前账面明细和挂账时间、已清理数额、清理后账面明细)报到财务部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原则上不应跨年度,严禁单位将公款借给个人私用。要加强对单位债权债务的控制,对长时间的挂帐款项要指定专人跟踪问责,及时处理,尤其要加大对跨年度的应收帐款催收力度。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奖惩。
4、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首先应当想方设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财务管理人员的录用上要严格把关,采用考核制度,争取选用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不但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考察,同时要重视对其职业道德的考察和培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一个合格会计人员的双翼,既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更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提高其自律能力。必须对财务人员要实行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应当予以适当奖励,工作不合格的予以相应的惩罚,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单位整体的财务水平。
5、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控体系,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要以改进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基础,加强会计监督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事业单位要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高效取财为取向,对会计事务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力求在管理、核算、监督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达到最高的效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是一直伴随着事业单位发展的复杂问题,其问题的解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阶段,所以不但要在意识上重视财务管理而且要把工作落到实处。要按照最新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标准,争取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吕宁.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J].财经界,2011(04)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但就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要的问题。
1、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依规定执行。会计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兼岗现象严重,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不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制约着单位各项事业的积极有序开展。
1.2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保证,但一些单位仍未意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虽然单位年年编预算,但预算的编制方法落后,有些单位更以未来可能发生的支出来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控制不严,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或在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里列支基本支出,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不少单位在年终决算时与预算脱节,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1.3疏于固定资产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一些无偿调入、报废毁损、盘盈、盘亏或重新评估的固定资产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物严重不符,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1.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事业单位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匮乏,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人员运用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意识不强,只单纯地从会计核算的角度作出简单的决算说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情况做出全面合理的分析评价,使上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完全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在普遍实行电算化核算的情况下,有的财务人员还不能完全胜任当前会计核算的要求,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5财务软件使用不充分
现在大多事业单位都在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财务软件提供的诸多账套和功能,多数单位只启用了单一账套进行经费的基本账务处理外,其他账套和功能几乎闲置没用,无形中又造成了资源浪费。
2、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2.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包括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费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等,其中主要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贯穿与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相关岗位,确保会计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明确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基本控制点,使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2提升预算管理意识,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预算理念,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各级事业单位成员的共同职责,需要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发展。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结合近年的收支情况,充分考虑计划年度内可能出现的增减因素,科学、合理、准确的编制预算。预算的编制就是为了被切实执行,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强化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尤其对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
2.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健全固定资产制度建设,明确责权。单位在固定资产调拨时,应认真完善调入、调出手续,做到责任明确,有据可查;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建立物品使用登记表,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发现有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依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4注重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水平。首先,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财务人员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其次,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新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再次,除培训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外,还要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后财务事项确认和会计核算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5物尽其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各项功能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各项功能,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另可利用财务软件建立单位的公积金备抵账,既节省手工记账时间,又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每位职工账户中的公积金余额,亦可随时与网上数据核对,保护职工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4.1
关键词:消防部队 财务集中结算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67-01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是消防部队适应新形势发展和部队财务管理的需要而推行的一项举措。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为促进消防部队财务规范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基层核算单位在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财务核算程序,财经法规不够熟悉,同时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更换频繁,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基层核算单位的账目由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核算,财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从各基层核算单位分离出来,使得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大大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同时,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专业,队伍相对稳定,使得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后,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对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业务进行审核,对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经费收支要求基层核算单位及时纠正或补办手续,会计监督关口前移,由原来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把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目前财务集中结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核算单位参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基层核算单位取消了会计岗位,只设出纳岗位,但是,经费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仍在基层核算单位,即相关单位的财权及与之相对应得事权仍在自身,只是将财务的监督权集中到了结算中心。基层单位应将工作重点转到资金筹措,预算安排,确保中心工作以及日常的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上来。但是从现状来看,基层核算单位在这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各基层核算单位仅仅设置了一名兼职的战士来担任出纳,大多兼职人员的主业还是执勤备战,而财务仅仅是其副业,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之基层单位领导工作重心在于执勤备战和消防监督,对于经费的筹措和分配没有能够形成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思想意识,且过度依赖结算中心,基层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财务集中结算后,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和基层核算单位空间上分离,核算单位和结算中心人员沟通交流不及时,使得基层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也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同时还片面地认为,会计核算权上交,财务结算中心对财务事项把关,基层核算单位内部就不需要再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财务结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待加强
财务集中结算后,由于财务结算中心人员独立于基层核算单位,不参加基层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无法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对基层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知情度较低。在基层核算单位报账时,经费使用的真实序时进度无法全面了解,对于是否发生了该项经济活动,财务结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根据发票、结算单据等书面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判断。而且这种审核基本只是停留在报销单据是否规范,手续是否齐全层面,而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审核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全面地实施会计监督职能。结合到目前的状况来看,一个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要负责多个基层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多的工作偏向于报账记账等具体业务,履行的是会计的记账核算职能,从而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因此,从表面上看,会计核算较过去有了较大程度的规范统一,但本质上会计的监督功能并未得到理想程度的加强。
三、改进财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从基层核算单位角度
1思想意识上要加强转变。实施财务集中结算后,基层核算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是削弱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基层核算单位理财水平,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财务人员。只有牢固地把握好财权,才能更好地行使事权,才能将各项消防工作做到位。
2.内部财务上要加强控制。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核算单位仍然是会计主体,仍然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来建章立制。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加强各项财务管理仍然是不可推卸的职责,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比如,对原始凭证的初审这个经费支出的第一关口需要基层核算单位自己来把握。
3.基层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财务人员的要求比以前更高,这就要求基层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
(二)从财务结算中心角度
1.沟通协调,做好服务。加强与基层核算单位的沟通协调,让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实行财务集中结算是部队顺应时代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行为,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基层核算单位主管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基层核算单位不能削弱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尽最大可能帮助基层核算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督促基层核算单位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基层核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财务结算中心要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以会代训、集中学习、财务会审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流和沟通。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定期举行基层核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流会,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聆听基层核算单位意见和建议,探讨基层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基层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就目前基层组织、机构的财务运行现状来看,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对财务数据的核算不够科学,甚至还会出现财务信息泄露或蓄意更改的情况。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由于对利益的追求,在职业道德方面发生了扭曲,思想问题层出不穷,对基层组织、机构的财务状况构成威胁。若想促进基层单位、组织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一、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现状
(一)不良风气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然而部分基层单位、组织在经济自律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济自律性与经济的协调性不强,一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信用度逐年下降,致使单位的信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混乱,常常出现采取信息泄密、数据造假、欺诈、偷税漏税以及等行为,会对社会的不良风气构成威胁,不利于基层单位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滋生,会对基层单位带来诚信与信誉危机,对单位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利益驱使
财务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主要是通过工作来获取报酬,旨在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然而,部分财务人员当面临更大利益时,会被利益所蛊惑,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信誉度与道德素质抛在脑后,为了一己私利而出现不良行为,如财务数据造假。部分基层单位为了掩饰自身财务状况的不足,对财务状况予以包装,高薪聘请会计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造假,旨在帮助基层单位在审计与考核中能顺利通过。
(三)领导的威胁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负责基层单位、组织的财务处理,制定财务报表、资产核对、清查等都属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范畴。现阶段,财务人员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迫于上级所给予的压力与威胁而不得不执行。例如,领导为了从中获取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做假账,利用批评、失业、解雇等为筹码,会对会计人员形成很大的威胁,此时,会计人员为了保证自身的权益与工作,会屈服于领导,做出一系列违法乱纪的行为,致使基层组织、机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大大降低。
二、基层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策略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为了深入开展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首先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培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基层单位、组织的财务发展状况。基层单位财务的运行,不仅仅影响基层单位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应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注重实践训练,对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良操作进行案例设计,考察会计人员的临场发挥能力,通过会计人员的实践进行综合评价,只有符合考核标准的人员才能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培训人员可提供以往做假账、偷税漏税行为所引发的后果与影响,利用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法律知识的关注,以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倡遵纪守法,加大防腐败的力度,是现代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建立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通过内外合作,定能对财务人员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在内部监督方面,应对财务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做好工作的合理分工,要求各部门间相互协调、彼此监督、相互制约,以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与此同时,在内部监督机制中,应明确所要清查对象的期限、清查范围,还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数据审计流程,以便监督工作开展的公开性、公正性。在外部监督方面,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派遣工作组不定期的进行审查,主要针对基层单位、组织的财务报表、资产清单等进行严格的审计,以禁止出现财务造假问题,一旦出现,应对相关单位或财务人员进行处理。
(三)打造全面的财务管理机制
在基层单位、组织财务管理中,可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在制度中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对出现的财务造假、偷税漏税、财务数据泄密等行为都要提出相应的解决与处理措施。为了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威慑力,基层单位应与公安部门建立联系,遇到情节严重的案例,应及时转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理,能增强警示性与约束性。此外,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利于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要是做好财务预算工作,掌握规范的财务数据与操作技术,强化对财务资金使用情况的合理性监督,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新时期,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引起的做假账、收受贿赂、偷税漏税等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基层单位或组织的发展形成威胁。对此,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约束与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对一系列不良行为进行惩治。在原有的法律基础上,应建立更为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借助一系列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与职责,会计人员一旦存在严重的不良行为,触犯法律,应利用法律武器来进行制裁,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惩处。借助法律条文,能对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趋势与约束效果,是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人员在基层单位、组织财务运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基层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基层单位的经济发展水平,应积极开展财务工作,重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全面建设,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与时俱进,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庞沁蓉.有效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4,32:196197
[2]吴潇.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2:102104
[3]王丽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科学之友,2012,13:919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对于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核心——财务管理,要求我们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对财务的科学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资金一般由财政开支,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建立预算机制,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但是在实际财务预算编制中,事业单位往往在编制预算时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比如事业单位虚设资金开支,利用各种名目将财政预算资金转化为“小金库”等。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对于预算监管机制也不健全,造成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监督职能依据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收支数据,使得对于预算监督落实不到实处。
(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其资产属于财政资源,但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登记制度不严格,尤其是对于价值比较小的固定资产,比如电脑、办公用品等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固定资产存在浪费现象。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许多固定资产无端流失。
2、事业单位采购制度不合理。事业单位采购现在基本上使用公开、透明的招标制度,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采购商品时还是采用传统的形式,最为突出的就是事业单位物品的采购对象为事业单位领导或者内部员工所熟悉的单位,这样的采购形式必然会存在腐败行为,更为重要的就是造成事业单位费用增加,因为这些供货商为了维护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他们就会采取非法手段向事业单位进行行贿,而行贿的资金来源最终会以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中出。
(三)相关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规范不健全
1、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资金的开支情况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发票的使用流程不规范等。造成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财务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他们在思想观念中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就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是要做好财务管理数据就可以,对于财务管理过程的规范性没有必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另一方面就是单位的领导者为了单位的私利或者个人私利,他们不允许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制度化,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就会导致他们的私利得不到保障。
2、专项资金、往来款项管理不善,缺少相应管理制度。一是专项资金的使用途径不符合专项资金设定,财政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拨付的目的就是要保障资金的专项使用,但是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往往存在私自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结果造成专项资金使用不符合财务管理的规定;二是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在专项资金拨付给单位之后,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比例存在随意性,最为常见的就是与事业单位好的单位或者分配对象他们就会获得较多的资金,而对于与事业单位关系不好,而真正需要专项资金的单位却不能分的足够的资金;三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在账面上不显示,同时事业单位的坏账现象比较严重。
3、财务管理观念落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前普遍缺失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造成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其经营不需要考虑市场的竞争因素,所以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就没有市场意识;任何形式的财务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却没有风险意识,他们在与市场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缺少风险意识,结果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损失;当事业单位发生财务纠纷时,事业单位往往会财务行政手段处理,而不能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预算部门管理改革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核查单位的资金情况。单位的财务人员要认真核查单位的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而且要保证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掌握的明确具体,包括上级的拨款等,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跟踪核查并报上级领导。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都符合财务管理规章,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其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落实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真正做到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真正的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改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从政策和执行等多方面着手,共同努力,达到加强资金管理,保证政府的钱花到了实处,真正有效的用在了百姓身上。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应用现在高科技知识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