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00:18: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历史剧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让历史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一、让学生仿制古物
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都习惯于拿着现成的教具展示给学生,虽然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但对它如何制作的过程,如何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却感受不到,而且课堂展示一闪而过,对学生印象不深,针对这些弊端,在教学中我大胆改变了教学中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导学生仿制文物。我给学生提供仿制文物的选材要求,剩下的就是学生回家自己找材料制作,我们的交件日期一般都是以一个月为准,因为有些文物需要埋在地下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逼真的程度。我们的学生先后仿制了甲骨文、半坡遗址模型、大汶口遗址模型、汉代画像砖、赵州桥、彩陶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丰富的教学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观看影象资料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你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反映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写作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城市建设》,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骋,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让全校师生一览他们的风采,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四、历史剧表演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例谈
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的课改要求,需要教师积极投入新课改中,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关于历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一、尝试学案导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基础的,每节课教师要精心制作一个学案,课前发给同学们。一个学案一般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配套练习等环节。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导课激疑、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归纳总结许多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结构框架,以填空(基础知识部分)和问答(能力提升部分)的形式表现出来,课上引导同学们完成。下面结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来说明这种教学方式。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激疑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不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如针对本节课,可播放歌曲“七子这歌――澳门”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七子是如何离开母亲的,又是如何投入到母亲怀抱的?”
2.自主控究、合作学习
此环节一般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学案,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部分的填空部分,重点难点部分、能力提升部分、同学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讨论、辨论,同学们完成了思维升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在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把上一环节所获得的成果通过书面报告或多媒体展台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就其成果,老师及时订正、引导、鼓励、评价,以避免同学们误入歧途。
4.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在本环节,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的经验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或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5.典题训练
针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典型习题训练,学生们完成后,课下教师全批全改,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查漏补缺,及时订正。结合训练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探究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在学到哪一节时,努力去模拟当时的情境,以身临其境。历史也是生活,只不过是过去的生活,情境性很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情境模拟的一个典型手段就是编演历史剧。编演历史剧就是针对教学中故事性强的内容,把它编成历史剧本并让学生们通过表演,把昔日的历史再现出来。用这种方法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选题:应该选故事性强的重点部分的内容来编演。。二是写剧本:可以让几个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协同完成。三是排练:可让一个组织性强的学生和一个对导演艺术了解的比较多的学生用课余时间组织、排练。这其中要把全班学生都发动起来,分别充当演员、化妆师、剧务、主持人、音乐指导等。四是上演: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选定时间和地点把剧本表演出来。五是总结:在历史剧演完之后师生要共同总结成败得失。在这一过程中,开发了学生们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存在智能。
三、研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以历史基础知识为题材,提出众多形式的历史问题,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以“挑战无极限”的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在兴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准备工作如下:教师首先根据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水平,准备一系列的题片,这些题片就是在游戏中同学们要回答的问题。游戏形式很多,每个小组组长都可以自己设计,我不一一列举了。
这种游戏形式比较适合单元复习课,它的优点是:第一,以历史知识为内容,从而让同学们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第二,以游戏形式出现,以竞争为机制,以现代流行歌曲的名字为线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锻炼了组织语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推行参观日记法
参观日记法就是让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历史展览等,让学生写参观日记。参观时,完全开放,学生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后,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参观想到的都可以写。优秀作品可以在校刊上发表出来,或推荐给大型的历史刊物。这样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存在智能。
五、试用自由论坛法
自由论坛法就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保护、鼓励这类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的方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探究历史问题。鉴于这种事实,一旦学生有了新鲜独特且有道理的观点、文章,就让学生作品问世于全班、全年级、全学校、甚至于更广的范围。这种方法“开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开放”了学生的“先进性”;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存在智能、自然智能。
当然,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每一位有心的老师都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只要是让学生心动、口动、手动、脚动的方法,就能让大脑的各个功能协调发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辩论
新教材的创新教学途径有很多。如:组织辩论、讨论、表演、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
组织辩论,它能培养学生用口头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一、选择好辩题
辩题要有可辩性,趣味性。如,秦始皇是个明君还是昏君?对于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是用儒家的方法好,还是用法家的方法好等。
二、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可提前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作准备,准备阶段不仅要指导学生多方收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还要指导学生提一些有趣味性的、幽默的辩论话题,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辩论的气氛。
三、主题清晰
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扣紧主题,语言表达要大声、清晰、有气势,同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如,对辩论中的精彩表现给以掌声,适当加分,能增加辩论气氛。
四、善于总结
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由学生或教师来做皆可。辩论可把全班学生分左右、前后或男女双方进行。对于不善言谈的学生,可让他多收集整理材料,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可让他多发言,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小组人数为四至六个,效果较好。每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一代表总结本小组讨论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共分享。不同班级之间,可由老师带着学生讨论的成果与学生分享,或学生课后交流。讨论的话题以发散思维型的较好。如,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在秦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秦灭六国后共歼灭200多万人,有人说,国家要统一就必须用战争的方法解决,而战争就难免有伤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讨论结束后,可由老师或学生进行归纳、点评。
表演,它培养学生表现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演是多方面的,可表演小品、游戏、音乐舞蹈、历史剧等。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要事先做好排练。如,为区别历史事实与传说,组织学生表演“传话”游戏;为认识任何事物打破常规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增强探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组织学生找日常生活中能够敲击出声的东西,课前练习,注意节奏,上课时进行简短的演奏音乐舞蹈;为使学生对西域传入的舞蹈进一步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组织部分学生排练新疆舞蹈,课堂上进行舞蹈表演;为帮学生了解和说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课前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演出培训,课堂上进行历史剧“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情景”。
竞赛,竞赛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竞赛可分为常规赛和专题赛。常规赛即日常课堂的竞赛,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可分成两大组(竞赛更加激烈)进行,题型可分为必答题(基础题,也可以让学生写黑板字)、抢答题(扩展题,有风险、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问答题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先准备15分钟,然后合上课本,竞赛开始。专题赛,往往需要充分准备,如成语故事竞赛。对于竞赛中的精彩表现以及获胜方给予掌声或奖励加分,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制作,它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利用粘土、橡皮泥、面团、小刀、水彩、画笔等,动手创作几件器具,并把心目中的美好事物、憧憬与理想描绘在上面,或仿制历史文物。制作完后,选出精品,在班级陈列;为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了解,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用不同色的纸张剪成箭头,贴在丝绸之路路线上,制作丝绸之路示意图。制作完成后,选出优秀作品张贴。
撰写历史小论文,它是培养学生多种技能的最重要途径。只要用心去思索,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经常关注现实问题,适当有意指导小论文选题,历史中有无数很有价值的题材可写。如,我看秦始皇;都江堰的启示;古楼兰消亡的感想;昭君出塞的感想等。指导学生选好题后,还应指导学生写作方法。如,提出论点要新颖、简明扼要、有创意,并注意学科渗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注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要充分有力等。
上了大学后,大概是读大三时,有一天我突然想读一读为惹祸的《》。由于对历史剧素无兴趣,翻看了几页就放下了。这应该是我与著作结缘的开始――第一印象并不深刻,也谈不上喜欢或者厌恶。
1999年的初秋,北大研究生楼旁边办起了“周末书市”,我常会过去转转。就是在那里,我以10元的低价购得了《史学论著选集》第1、2卷。两书中收录的主要是先生早期的论文,如《明教与大明帝国》等,其中所论多非一般的通史著作中可见的新鲜话题,读来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当我把两书中所收论文全部读完后,我已迷上了明史,以后陆续购买了王春瑜的《明清史散论》、王天有的《明朝十六帝》等学术名著。
这些书后来都随我辗转上海,又到青岛。其间因运输不便,我把许多专业的学术图书或赠人或抛弃,这些书却愣是没舍得。定居青岛后,离自己的学术梦越来越远,有一段时间颇为苦闷。夜深人静之时,便会或躺或坐读读的两本集子。那些精彩的议论每每令人击节叹赏,沉浸其中,竟也就忘了胸中块垒。
两本集子一经重读,心中更增对吴氏代表作《朱元璋传》的向往,于是便在一个暖春午后去书肆选了一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回来。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之于明帝国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研究明史,首先就要读透朱元璋。
《朱元璋传》前后花去了十几年的光阴,历经4次修改才最终定稿。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强大的爬梳史料的能力,这一点有心的学者愿坐冷板凳的话也可以具备,但先生善于组织史料的功夫可不是一般学者能轻易掌握的:本书并非历史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却能写得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甚至比小说还好看。先生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才情,巧妙的叙事方式使得其在历史的通俗化道路上走得相当远,这或许是其几十年来一版再版、影响巨大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传》自购得之日起,两年里就没有进过我的书架。它一直被置于案头枕边,像最亲密的朋友那样默默陪伴着我。每每击节之余,都不由得对作者的遭遇心生叹惋。历史学家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可在特定的时期,现实的拨不开的迷雾却偏偏喜欢在他们的头上笼罩。好在,即便是这样,一介书生还是精彩地活过一回。而更重要的是,其经典史著所发出的金石之声足以使他永远活在我辈明史爱好者心中。
关键词:乡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素养;活动资源;课堂活动;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实现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并充分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质,其中思想和趣味性的结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课也就成为历史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历史活动课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开发和利用活动资源
历史信息遍布我们身边,获取历史信息途径具有多样性,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历史在长时间下变得没有活力,历史知识变得乏味无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正确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并让学生适时开发活动资源。
1.对于一些史学界有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可以采用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
2.对于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认识上存在误区的问题,可以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开展课外学习或辩论赛。
3.对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比较多的历史时期,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或采用查阅资料、表演短剧的形式,展开历史短剧编剧和表演的竞赛。
4.一个单元学习或专题学习结束后,可以开展历史小报竞赛、知识竞赛等。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资源,也是活动资源较理想的来源。课堂教学中,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经常会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展示、交流探究成果的方法,开展“百家争鸣”的“解题竞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走出教室的学习固然会使学生产生兴趣,但是授课学习知识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课外活动只能适当开展,并且还要受到许多其他条件的限制,因此,课堂才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1.编抄报,学生自己动手积累,进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2.鼓励学生适当地观看电影、电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再现某些重大的历史场景或历史活动,例如,让学生观看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电影,如,《珍珠港》,通过观看电影让学生在跨越时空的感受下,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往往是历史知识精华的阐述。鼓励学生适时积极地搜集与整理,学生自己动手积累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历史知识的理解。
4.编演历史剧。现代学生不喜欢看戏剧,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扮演历史人物,许多学生踊跃参与。
5.开展历史辩论会。如,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有争议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材料,筛选材料,提炼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辩论。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6.关注热点,开展学科渗透活动。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开展活动课的学习评价
活动课的学习评价是活动课能否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关键。为此,我特别注重活动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历史活动课的学习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学习评价的:
1.师生共同制订、发展《学生活动情况记载表》
在学期初,组织学生一起谈论研究,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首先制订出初步的学习活动情况表;举行活动课,学生总结课堂情况,根据已有活动经验和初表的使用情况,改进活动评价表。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集中收集学生学习成果,时刻记录学生在较长时期内的努力、进步和成就,以反映学生在这一段学习中的成长发展轨迹。教师指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建立一份档案袋,专门用于存放自己收集的与历史学科知识相关的信息,包括《学生活动情况记载表》、学生在活动课中的发言稿、学生制作的幻灯片、撰写的小论文等等。
参考文献:
一、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和科学化
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就是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内容教学中,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一内容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营造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和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四、改进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板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53-02
1、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正常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由于智能组合不同形成个体智能差异;人的智能是可以培养提高的。
2、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依据: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被动上课,缺乏独立思考与个人创造力,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高耗低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智能差异是一种资源,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优势智能得到发展,弱势智能得到提升,可以提升潜能。
全球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符合全球化需要,全球化对教育的多智能与高效能提出挑战。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急需创新型人才和本土特色人才,建立多智能高素质人才观已是当务之急。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独立思考、表达个性、研究探索、挑战智慧、展示才华是高中生的本色。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前提是会学习、喜欢学习,多智能教学模式尊重个性,容易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创造力。
3、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学生的智能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通道改善历史的教与学,二是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多元智能。基于这两个目的,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语言智能:包括外在语言(口头书面语言)和内在语言(逻辑思维),训练形式有讲历史故事、诗歌朗诵、讨论辩论、演讲、写论文、演历史剧等。
逻辑一数理智能:借助数理逻辑,运用计量史学,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或罗列数据,分析历史特征。
视觉一空间智能:良好的空间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视频和历史图片地图提高空间智能。
身体一运动智能:历史学以脑力活动为主,但通过课外活动如表演历史剧可以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很多音乐与历史有关,通过欣赏音乐,可以理解感悟历史,又能培养音乐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通过讨论课、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研讨过程,以提高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包括认识自己的价值、情绪、情感、思维、信仰等,感受历史故事或历史进程,可以激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
自然观察者智能:它是观察记录历史现象和洞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从历史表象中把握本质规律,感悟新知,激励创造。
4、多元智能教学实施过程:
(一)分析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知识积累、学科能力、智能特色和合作水平,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我不要求课前预习,因为新课容易激发探索欲望。
(二)设置情境:创设情境帮助启智激疑,优化整合一个核心又能多元启智的情境最好,情境设置分为两类:
一是提供单一情境并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提高多智能解决多种问题。如《军事天才拿破仑》一课,采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贯穿全课。
欣赏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奏鸣曲形式》,分析拿破仑崛起的背景:第一乐章歌颂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英雄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前进的情景,以此分析拿破仑崛起的背景。
欣赏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评述拿破仑的内外政策:第二乐章歌颂英雄们为了自由平等人权而抛弃生命视死如归的理性主义精神,以此评述拿破仑内外政策上的理性主义特点。
欣赏第三乐章《诙谐欢乐,活泼的快板》,总结拿破仑的局限性:第三乐章歌颂英雄们在革命牺牲面前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以此介绍拿破仑的少年壮志和浪漫爱情,总结出拿破仑私欲膨胀、情感泛滥的局限性。
欣赏第四乐章《终曲,自由变奏曲》,归纳拿破仑失败原因:第四乐章歌颂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光明豪迈向死的神界英雄形象,揭示了拿破仑这人界英雄,由于人性贪婪私欲膨胀而终将覆灭。
通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这一情境贯穿全课,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而且培养提升了智能。
二是提供多元情境,以解决一个教学难题并提高多智能。如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概念问题,提供文学作品、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多元智能情境,体现肯定人、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内涵。
通过介绍但丁的《神曲》或薄伽丘的《十日谈》或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文学作品,理解人文主义讴歌人性的丰富深刻内涵。
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圣母像等绘画作品,说明当时人文主义绘画艺术是怎样多角度深层次赞美人性和现实生活之美。
通过视频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体现人文主义服饰是怎样歌颂人的形体美、曲线美,并把自我意识、人类个性美和创造力融入时装设计中,以加深学生对人文主义概念的理解。
通过视频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从哥特建筑走向柱式建筑,表明人文主义建筑是怎样从宗教走向人生,在讲究整齐和谐理性和建筑轮廓的人体美同时,把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这一美好的人生理想融刻在建筑中。
通过这些多元情境设置,既深刻把握了人文主义内涵,又培养了语言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元智能。
(三)探索情境:通过讨论、辩论、研讨方式,全班同学参与情境研讨探索,并调动多元智能参与。如欣赏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后,全班讨论:该乐章歌颂拿破仑什么精神?浪漫主义有哪些特点?拿破仑失败原因?依靠群体力量和多元智能,总结出浪漫主义特点是:①追求个人情感和生命意义②宽容不同文明③亲密自然④个人欲望膨胀,情感泛滥。拿破仑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浪漫主义局限性,即个人欲望膨胀、情感泛滥。探索情境要注意两点,一是拓展思维:围绕情境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升优智潜能;二是合作学习:学生交流、师生互动,在激烈讨论中通过不断肯定或否定,逐步深入探寻答案,结论是全班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法是对教师教学智慧和驾驭艺术的巨大挑战)。
(四)课后延伸:通过选修课、社团活动、兴趣活动、创新活动等课后延伸,优化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效能。每周我举办一次《中西方文化比较》选修课,把课内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提升;其次是组建一个“文化创新”社团,宗旨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新,然后通过课外兴趣活动,进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实践;最后开展综合创新活动,比如设计举办一场文化创新演出《盛世华章》,演出内容把《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中国太极拳》和《江南style》进行兼容并包、重新整合。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历史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由此提高了创造力,开发了潜能。
5、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快乐学习,幸福学习:在尊重智能差异中开发智能,激发兴趣快乐学习,让课堂焕发青春活力和青春光彩,激发生命正能量,感受并享受学习的幸福。
开发多元智能,培养创造力:先把学科内打通,再把各学科打通,把握整体,开发智能,挖掘潜能,全面提升智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力。
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感受历史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全球化意识,能营造快乐智慧人生,有幸福美丽生活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魅力。
6、多元智能教学原则:
简单原则:每节课最好围绕一个核心,解决一个问题,问题简单明了,主次分明。可以是提供一个情境,培养多元智能;也可以为培养一方面智能提供多个情境;不能是多个情境试图解决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的培养是渐进的,少而精才能感悟深且远,多元智能教学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变化原则: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旺盛变化发展中,教学设计必须是动态多元的。尊重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智能学生需求,每位学生都能从中选择到自己最喜欢或最适合自己智能活动的学习方式。每节课设置不同情境,或同一节课设置不同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是传统课、讨论课、研究课、辩论课或活动课,每节课培养的智能目标各不同;课堂讨论可以是学生独创或老师见解、学术观点或教材看法、集体智慧或正反兼容。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热爱,又开发了师生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不变原则:万变不离其宗,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学科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高效能教学,推动师生共同发展是其不变的原则。
7、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启示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