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应急管理培训知识

应急管理培训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应急管理培训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应急管理培训知识

篇(1)

采用应急预案能够应对那些突发事件,从而采取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应急预案即使再完美,依然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的能力。通过对应急管理人才不断的进行培训,能够快速高效的提高他们的能力。应急管理领域涉及到众多学科,具有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特点。要想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对症下药,就需要了解到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构成。在广泛的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特有的特点,构建应急培训体系应该包括组织体系、课程系统、效果评估体系、师资队伍的管理及建设和支持体系等众多内容。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人才的培训体系,才能够快速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

二、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

(一)培训的组织体系情况

应急管理人才的培训需要完整的系统组织体系来保证。其中,组织的主体是指我国的那些培训的管理主体;实施的主题是指那些具体的应急管理培训主体。我国当前的培训组织体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多种培训体系并存的局面,但是他们之间的联动协调性差、对于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对于基层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特别薄弱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不完善直接限制了应急人才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体系情况。

(1)培训内容不完整。应急管理往往涉及到众多学科内容,就目前的应急管理培训来说,虽然在整体宏观中进行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但是依然存在着培训内容不足,涉及面不广的缺点,虽然也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对培训的内容进行专门的设计和提供了相对集中的专业培训,但是其培训效果依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

(2)培训方式比较落后。目前的培训方式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授课、报告和讲座等形式为主,虽然也逐渐的引用案例分析和情境的模拟等,但是受到相应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了这种培训方式还没有进行广泛的推广。要积极主动的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为我所用,不断的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式来进行培训。

(3)培训效果评估不够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采用传统的如考试、答辩和报告等方式进行,这些效果的评估往往不够全面,无法对人员、组织、规划和领导力等进行全方位的洞察和了解,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期设计出较为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更好的检验培训的效果。

(三)培训配套体系的建设情况。

(1)硬件平台配套不足。我国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和模拟演练中心等,但是其硬件的配套依然存在着众多不足,往往是缺乏专门的应急培训规划、同时没有进行相应培训资源的整合,只是将培训局限在政府体系的内部进行培训,对于那些比较专业的技能培训时,往往是缺少了针对风险管理和危机沟通等内容的支持。

(2)软件开发缺少高质量的教材。国内虽然已经出版了不少教材和著作,但是与应急培训的需求相比,缺乏相应高质量的教材,同时也没有针对不同对象需求的教材。

(3)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主要是专职教师、业内专家和政府的相关领导等。总体来看,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很少,培训效果大打折扣。(4)资金缺乏保障。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已经有了专门的资金来进行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研究、规划和实施,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依然缺乏相应的资金,同时也缺乏对于系统化的培训工作所需的资金支持。

三、完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

(1)专业研究人员的培训。通过对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能够充分的发挥车这些专业研究人员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特长,进而参和制定应急管理的决策和危机的处置,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的参考。

(2)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他们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全社会的科普宣传。我国要采取多种形式来不断的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要普及公众的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互救的知识,不断的提高公民的能力。

(二)设定科学的应急管理培训内容。

从国际的发展趋势来看,应急管理正在逐渐的向着全面综合和全流程的应急管理方向发展着,涉及到众多知识,需要综合的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应急管理培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同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能力的需求进行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党相关方面的应急管理指示精神,同时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要了解国内外的管理经验,熟练的掌握应急的预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旨在通过培训,来不断的加强对于宏观方面的认识和管理,不断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应对能力。

(三)培训的保障措施。

(1)强化培训组织和实施机构间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为我所用,要重视培训组织和实施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充分的发挥出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培训优势,加大对于应急管理培训的投入和研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提高培训师资力量。要不断的加强和重视教育培训者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培训能力。同时要加强机构和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的组成一支具有高水平和跨学科的培训队伍,同时在此基础上,组建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培训机构,不断的提高培训教师的水平和提高应急管理人才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3)建设标准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我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起步晚,同时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知识水平和教材资料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家要不断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要不断的明确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教材资料和资金等,建立规范的培训机构和应急培训资质证书等,不断的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健全培训配套设施。在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从而尽量的来模拟现实的场景,力争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效果。应急管理培训配套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可以借鉴美国灾害公园建设的经验,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在软件设施方面,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各种案例进行模拟指挥及教学,不断的从理论和实践的方面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篇(2)

建立健全部门应急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做到应对极端天气、火灾事故、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快速反应,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妥善处置,有效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对我区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二、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指导功能

坚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原则,加强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重点解决预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预案修订牵头单位要按照《市应急预案修编框架指南》和预案修编程序进行编制、评审、报批、备案,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使预案真正起到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作用。

三、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实现应急管理高效有序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报送。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本部门、本单位《应急职守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处置规范》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切实做到处置手段科学化、有效化、程序化。

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科学统计,推进应急体系数据库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本部门、本单位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全面科学统计应急体系建设相关数据资料,重点统计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应急宣传与培训等方面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科学、翔实、准确,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本年度应急体系各项数据及时汇总上报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五、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培训新方法、新措施,加大对应急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城中村、社区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努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管理、会操作的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

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充分利用科技之春、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市民应急知识》读本,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四进五有”活动,扩大受教育面,增强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公众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七、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工作力量到位

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应急队伍建设种类和数量,建立完善应急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切实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基层应急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应急信息网络,建立精干高效、协同有力、反应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信息队伍,保证应急信息网络畅通有效。

八、继续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继续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选择条件适合的社区、学校、医院、超市、广场、公园等,积极申报省级、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争取建成一批省级、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使示范点真正起到典型先行、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篇(3)

为了解决发展与需求的矛盾,我院自2000年起开始招聘合同护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合同护士作为护理战线的新生力量,存在总体学历比较低,年龄比较轻,职称比较低的现象。如何加强管理和改进合同护士培训方法,增强职业责任感,激发她们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就成为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就合同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培训方法的改进进行探讨,以提高合同护士综合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现有聘用合同制护士169人,学历结构:本科2人,占1.2%,大专59人,占34.9%;中专108人,占63.9%。职称结构:主管护师1人,占0.6%,护师2人,占1.2%,护士166人,占98.2%。年龄结构:25岁以下136人,占80.4%。

1.2 方法:总结合同护士管理培训的方法,将2004年以前采取的培训方式作为常规培训组,2004年以后的培训为改进培训组。常规组采取新分合同护士直接安排到科室,由科室指派高年资护士带教,每年完成100项基础护理操作,管理培训以科室为主。改进组采取严格带教、严格管理,加强职业道德及三基培训,参与科室轮转,完成读书笔记等方式管理和培训。将两组理论、操作及应急能力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2 结果

将54名通过改进方法管理培训并完成内外大科轮转的合同护士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培训的合同护士经考试、考核及综合能力抽考,改进组各项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合同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护理队伍不可缺少的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如何针对合同护士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是提高合同护士综合素质,乃至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关键。

3.1 存在问题

3.1.1 合同护士方面

3.1.1.1 整体职业素质差异较大:合同护士虽然经过正规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习,但她们大多学习基础比较差,人文知识匮乏,缺乏牢固的专业思想,综合素质不高。

3.1.1.2 思想不稳定,择业动机不同,流动性大:合同护士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择业动机复杂,认为医院不够重视她们,待遇过低,存在临时观点,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及爱院如家的意识,对未来缺乏信心。

3.1.1.3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欠缺:由于合同护士三基水平较低,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置能力较弱,对病情判断缺乏预见性。加上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较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应用评判性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1.1.4 关心病人不够,护患沟通缺乏技巧:合同护士中,独生子女居多,较习惯于得到关心照顾,比较任性。所以她们在微笑服务、关心体贴病人、耐心沟通方面较为欠缺,主动为病人服务、主动关心病人的意识较差。

3.1.1.5 缺乏“慎独”精神,自我约束力不够:工作和学习上缺乏主动意识,出现问题盲目处理,缺乏在无人监督时的自律精神等。

3.1.2 医院方面

3.1.2.1 培训力度不够,且内容局限,缺乏规范性:合同护士进入临床多采取边工作边培训的方法,为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护士长一般安排合同护士更多地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对其进行的考核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只起到了复习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使之无法提高判断、思考问题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1.2.2 与合同护士缺乏沟通交流,未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3.2 培训方法

3.2.1 常规方法

3.2.1.1 加强考核,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制定合同护士考核细则,从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上加以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合同护士予以奖励,对考核成绩差的合同护士进行适当处罚,对于不胜任工作者进行淘汰,以保证病人安全接受治疗护理。坚持每季度进行1次基础理论考试,每月的操作考试将合同护士作为抽考对象,多方面、多渠道保证培训工作的落实。

3.2.1.2 严格带教:请高年资、护理大专毕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带教,合同护士在第一年内按《新护士培训大纲》完成100项基础护理操作,使她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尽快提高,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支持和建议。

3.2.1.3 为增加学习和操作练习的机会,对新来院无证合同护士实行每周休息1天,早晨7:30上班制度。

3.2.1.4 实行晨间提问,把合同护士作为抽问的主要对象,帮助她们复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2 改进方法:

3.2.2.1 护理部组织全面培训:培训途径采取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三基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文化知识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等方法[1]。举办培训班,内容涉及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护理文件书写、危重病人管理、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病房管理、整体护理及护理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知识。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教育,让合同护士懂得安全的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责任心是保证安全的前提,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爱院教育外,科室优良的工作传统、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的医德、人格魅力及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和高超技能、对年轻护士的关心和期望等多方面给合同护士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合同护士树立专业观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态度。

3.2.2.2 重视管理,加强规范化培训:制定了《合同护士管理实施细则》、《合同护士轮转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规范培训计划和内容,建立个人技术档案,实行量化考核办法,考核成绩与续聘、年终评优、晋升挂钩。

3.2.2.3 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培训方案上除要求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对病情观察的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解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健康问题的各种护理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并评价其是否有效。针对合同护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病情案例,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训练方法,由浅入深的进行提问、分析、探讨,逐步培养并提高合同护士观察、综合分析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4 实行合同护士内、外大科轮转:对取得执业资格并在医院工作1年以上的合同护士,护理部统一安排半年~1年的内、外大科轮转。2004年3月~2007年12月,已有54名合同护士完成轮转。要求所轮转的科室制定带教计划,严格带教及考核,参加科室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及教学查房。轮转者每日书写工作日记,每周完成读书笔记,轮转结束时科室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本人填写轮转手册,完整真实地反映轮转期间工作情况,并将合同护士轮转手册存入个人技术档案。

3.2.2.5 关心爱护合同护士,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做到人性化管理:定期召开合同护士大会,倾听合同护士的心声,鼓励她们积极向上。要求护士长与合同护士多沟通、多交流,关心她们,帮助她们,使她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增强主人翁意识,拉近了医院和合同护士之间的距离。

3.2.2.6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参加提高学历的各种途径的学习,在职称评定、进修学习上一视同仁。

3.3 体会:(1)通过对合同护士管理培训方法的改进,合同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及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2)合同护士是医院护理战线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需重视合同护士的管理和培训,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的保证。(3)关心爱护合同护士,一视同仁,严格管理,优胜劣汰。提高合同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4)加强与合同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引导,有助于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全面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

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深入推进面向基层群众的普及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刊,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工作格局。力争举办1-2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深入开展应急知识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和“通俗、简便、管用”的要求,完成全县总体、专项、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并将应急预案汇编成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加快向社区、农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入推进,做到应急预案全覆盖。

三、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领导体系。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议县政府成立秭归县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明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及其职责,强化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在年底对成员单位工作情况开展检查,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是加强应急队伍管理。对现有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要加强动态管理,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补充人员,确保各应急队伍总是保持在适当的规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为应急队伍配备一定数量的装备。组织应急队伍定期开展专业训练和理论培训,并结合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适时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

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救援演练,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有益经验。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演练要经常化,12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每年至少演练两次,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灾害、灾情的预测、工作。全面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加强统计分析,建立数据系统,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形成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

六、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建设县级应急平台,争取在2012年底前实现与省、市政府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满足值守应急工作需要。

篇(5)

关键词: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关键指标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雷蒙德·A·诺伊教授认为,就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而英国的管理服务委员会(MSC)将其定义为“用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组成的系统,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话,培训效果评估却远远落后于培训的脚步。长期以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不重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因而,选取什么指标来刻画管理培训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的指标选择方法是文献资料的提炼和专家访谈。

一、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指标的初建

(一)关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研究。如周勇、张燃(2001)提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培训力度,技术适用度,效益增长度。晏秋阳、曹亚克(2002)提出员工培训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硬指标和软指标。王鲁捷、钟磊、孙启霞(2002)认为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两大类。陈卫(2006)提出了包含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受训者的工作态度总体表现、人力资源绩效指标、运行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熊敏鹏、杨小东(2007)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应指标(如培训对象的满意度等)、学习指标(如推销知识、辅导技能、选材技巧等)、行为指标、结果指标(如培训成本、组织发展的状况等)。肖娟(2007)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分解为:反应类(对培训感兴趣、培训内容对工作帮助程度等)、学习类(知识学到程度等)、收益类(培训对企业的货币价值贡献率)、战略支持类(人员流动率等)。

但管理培训,由于其培训的特点,效果评估都有不同于一般员工之处,因此,效果评估的指标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指标设计的依据。

1.WilliamH.Clegg的观点?譹?訛。美国学者WilliamH.Clegg(1987)对639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工作绩效的改善、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学员知识的增长、学员技能的提高、学员态度的改变、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课程讲授的评价、对后续课程的需求程度、对培训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企业经理对课程的推荐程度、学员的激励程度、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项目成本等。

2.国内学者的观点。萧鸣政(2004)教授提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表现为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两个方面。管理开发的过程评估指标包括完善的管理开发规划、相关的配合措施和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完善的HRD规划包括:确定HRD需求、建立管理开发的客体与对象、课程设计、教育培训技术的选择与确定。相关的配合措施包括:师资的选择、对被开发者的了解、时间场地的安排、管理开发前后的相关措施。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包括:成果导向的评估内容指标、评估规划内容。成果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两个方面。内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的意见与满意度、学习成就评估。外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在岗位工作中的变化、对组织整体的影响与效益。

陶祁、王重鸣(2006)在管理培训的背景下,提出了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可使用适应性绩效作为培训效果的效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开发出了包含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人际和文化适应四个因素,共25个项目的适应性绩效问卷。

曹如玲(2009)提出了培训课程的启发性、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的逻辑性与清晰度、学员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学员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提升等22个评估指标。

(二)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在整理总结了大量有关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训过程理论、综合性培训模型和层次培训模型为依据,从管理培训的目的、需要出发,结合管理培训的特点,本文预选出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的三大类、七种、2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其指标定义、来源和理论基础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结合研究内容,本次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的、需求,管理人员培训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订,使得评估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专家访谈的对象共7人,由三部分组成:(1)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2)管理培训领域的培训师和组织者;(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要求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培训评估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或实践经验。

专家访谈主要问题:

(1)能描述一下贵公司的的发展战略吗?如何将该战略应用到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呢?(2)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哪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能具体描述一下吗?您觉得效果如何?您觉得效果不错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您所了解的企业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时通常会使用哪些评估指标?您觉得有效吗?(4)我们已总结出了一些评估指标(如上所述),您认为它们是否重要?(5)您认为是否有其他的评估指标需要加入?

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评估指标提炼。

最后,汇总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对已总结出的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具体结果是:增加了“体现管理人员学习特征”的指标“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将原来的“培训需求与战略”指标细化为“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四项;增加了“培训手段先进性”、“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市场份额”等指标。

三、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关键指标的描述

总结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一)培训准备类评估指标——培训需求与战略

在企业实践中,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定位来评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培训的预期效果和培训重点的确定来源于对企业目标的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培训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中培训准备阶段的指标的设计就确定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与战略的联系进行论述。包括: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

(二)培训过程类评估指标

1.课程内容。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被培训者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本文中,课程内容类评估指标涵盖了对课程的启发性、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三个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感受来进行评估。

2.手段和方法。该类评估指标设计为: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培训手段的先进性,主要用于评估管理人员开发培训中培训方法能否与内容相符合。如对知识类培训时,可采用讲授法、专题讲座、研讨法;对提高和开发综合性能力的培训时,可采用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行为模仿法、拓展训练法。同时,还要重视手段的现代化。

3.师资的选择.教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引导者。培训教师的组成可以内外结合,既包括高校从事企业管理的学者、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应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者,甚至企业自身的成功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感染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三个指标成为评估师资选择是否恰当的依据。

4.培训的保障。这一类指标用于评估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教材与相关资料的准备情况、教学环境与设备情况这两项会对培训效果的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培训组织工作是否到位,则会影响到被培训者、甚至是所在企业对培训的满意度。

5.管理人员的特点.本文提出的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是基于战略绩效和学的,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别设计了“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这一指标,目的在于考察管理人员培训能否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训结果类评估指标

1.个人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估系统中,个人学习效果分为知识的效果和技能效果两种。知识效果指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获得的智力上的进步;技能的效果指的是管理人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产生绩效和最佳效能的行为。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角色和素质要求,对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就侧重在是否达到决策能力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提高等。

2.组织绩效效果。组织绩效的提升是几乎所有培训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主最关心的目标,但管理培训对组织绩效方面的影响往往不会那么直接、快速地从这些指标中体现出来。因为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工具、绩效管理工具,设计了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绩效指标:学习与成长类,内部流程类,客户指标类,财务指标类。

参考文献:

1.RichardA.Swanson,ElwoodF.HoltonⅢ,Foundation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EISBN:1-57675-075-2,Copyright2001ByBerrett-KoehlerPublishers,Inc

2.[美]赖尔·约克斯著,胡英坤,孙宁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熊敏鹏,杨小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培训效果评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6.陶祁,王重鸣.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6(3)

7.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02(12)

8.周勇,张燃.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评价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9.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S)

10.陈卫.企业培训的绩效评估[D].硕士论文,2006

篇(6)

安全生产培训是确保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治本之策。为此,由县安委办牵头举办全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依法管理、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就是要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保护企业自身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智力保障。

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并写进党的重要文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就是把安全发展理念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之第十一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所以,开展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举措,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选择。

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近年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各乡镇、各监管部门、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但是从多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思想不够重视。少数干部对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责任感、使命感有所缺失。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没有从思想上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没有真正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二是安全投入不足。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带病运行”,不注重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设施在低层次循环,预防事故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三是安全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不完善,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忽视现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不认真,对下达的隐患整顿指令置之不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企业生产不安全的根源,极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肯定地讲,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如不引起高度重视,造成各类伤亡事故,那就是草菅人命,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极大不负责任,那么事故企业必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拥护,换来的是法规的制裁。因此,通过这次培训,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消除盲目乐观,心存侥幸,冒险生产要钱不要命的错误想法。坚持安全第一,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把我们的思想真正统一到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上来,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目标。

开展安全管理培训是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客观需要。全县工业经济能否实现突破发展,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关键取决于县内各生产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安全才能出效益,这是辩证统一的。只要各生产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开足马力,安全生产,企业就一定能迅速发展壮大,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反之,如果只求效益,不抓安全,违背发展规律,忽视安全生产,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轻则造成经济效益受损,重则造成企业停产倒闭,后果不堪设想。一个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全县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舆论监督、群众维权、社会不稳定等等,由此可见安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生命线,是保障全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以教育培训为契机,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安全意识,重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力促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夯实责任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所有企业业主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上手抓好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明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安全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车间、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和每道工序,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是安全生产主要监管责任单位,要坚持职能部门互动的安全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安全监管,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本次培训要求,坚持把“不安全不生产”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意识,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超前防范。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等制度,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安全学习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从源头预防事故的发生。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保证国家规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下井作业矿长带班制、限员限时制度,上下井作业登记制度。

三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标准,培训活动结束后,在全县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各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全面细致的搞好自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做到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应急预案“五落实”,确保隐患整改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要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按照“企业负责,部门指导”的原则,各企业要修订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组建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定期组织开展演练,确保临危不乱、处置果断,积极构建快速、准确、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要严格责任追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和事故查处规定及处理权限,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切实以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

三、学以致用,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1、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管理人员提升管理素质的重要机会。各参训人员要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正常生产经营和培训学习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以求知、求学、虚心的学员角色,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2、联系实际,促进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次培训有各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各类企业负责人,大家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上,抓好落实,确保长治久安。培训主办单位要结合我县实际,要以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为重点,以转变思想理念为核心,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通过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支持市级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旨在引导加大应急投入,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长效保障机制。

第四条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应急办及时组织绩效评估,适时调整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其他财政资金已安排事项,专项资金不再重复安排。

第六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会同政府应急办负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会同政府应急办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实施效果等加强绩效管理。

第七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风险治理能力的建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监控,建档管理。

(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重点领域监测网络和预测预报系统,构建综合预警平台。

(三)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能力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值班体系建设,基层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渠道建设。

(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设备购置,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

(五)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印制应急管理知识手册,宣传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

(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编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操作手册或预案简本,开展综合性、跨区域应急演练。

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应急办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适时调整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第八条市政府应急办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专项资金计划申请,市财政局综合考虑资金需求和年度预算规模等下达专项资金。对具备实施条件、进展较快的事项可以重点支持。

第九条县(区)财政部门收到补助的专项资金后,应会同同级政府应急办及时按要求将专项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并按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分类明确专项资金补助对象。

采用事后补助方式安排的专项资金应当用于同类任务支出。

第十条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政府应急办加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资金监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依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县(区)财政部门和应急办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