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教育概念

德育教育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教育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德育教育概念

篇(1)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国外模式;中国;启示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大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中学德育教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也增加了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难度,迫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中国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反思。本文通过对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从中得以启发,使得我们的中学老师和相关德育人士与时俱进,不断在变革中探索与中国国情相适合的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1中学德育教育

德育(moraleducation)也称道德教育,“德”主要内涵是思想道德品德,而“育”则是指培养教育。一般认为“德育”这一词在18世纪70、80年代早已经形成了。直到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明确把教育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education)、“德育”(moraleducation)和“体育”(physicaleducation),“德育”才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名称。从狭义来理解“德育”指的就是道德品德教育。而从广义而言,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就比较丰富,它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过程,主要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按照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要求以及被教育人员的需求,依据人生发展不同年龄段的思想道德和品质形成的特性和规律,运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被教育的人实施的道德品质、政治立场以及心理健康等相关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通过对德育教育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得知德育教育是有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具有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而这些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最终会形成一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有鉴于此,所谓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是指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道德教育、塑造、培养,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理念、主体、方式的教育关系体系。中学德育教育模式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国制订的德育教育任务目标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习惯有关,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建立和形成科学合适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而确保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获得应有的效果。

2国外德育教育模式

一是理论教育模式。这种德育教育形式的核心理念和规则来自于现有社会中已经形成和存在的价值理念,是从这些价值理念中抽象归纳出的更具一般意义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规则。进而将这些细化了的道德规范构建成一个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并由老师、家长及其他教育人士向青少年进行引导和灌输,使他们理解、认同并最终接受这些道德规范和规则,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性和人生价值观。理论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讲解、教授、强化、训练、榜样典型、表扬奖励、处罚惩戒等来实现德育教育的理念和目标。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现论教育模式的开创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强调:“伟大品格的养成,需要通过科学、严密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管理是为教学服务,而教学是德育的最主要途径。”赫尔巴特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偏重宏观理念上的教导,但是其方式手段也并不固化死板,他认为德育教育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老师应该比较好地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而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和约束,使其能够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性和价值观念。从理论教育模式的理念、内涵、方式、方法的分析,可得出其主要有以下特性:首先是德育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作为施教的主体,在德育过程中老师或教育人士主要采用主动的讲解、教授、训练、培养等来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第二个特点就是德育教育的实施手段和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填鸭灌输、强化、树立榜样典型,奖励或惩罚(训诫、惩戒)都是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辅方式和手段。二是自我教育模式。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主要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并由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倡导摒弃理论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被动接受的填鸭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手段,非常强调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学习和调节能力,主张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和培养的氛围和环境,让其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基本道德规范中自我学习、调节和发展,并且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方式使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和实践,进而使学生逐步实现道德的自我塑造。杜威明确反对传统的填鸭灌输式的讲授、强化、惩罚训诫的教学手法,反对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产品”进行统一化的培育。他非常提倡学生在基本道德规范内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非常推崇美国式的独立、个性、自由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他提出了自我教育模式的三个核心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成长以及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自我教育德育模式强调学生自我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主张学生自己调节发展,进而形成内化的道德习性和价值。其主要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有:情景模拟、对话交流、参与互动、自我学习、角色扮演、现场实地体验等。自我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主发展作为道德培养的主导;二是自我学习和发展是在符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范围和基础上进行的;三是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尤其是学校和家庭的环境,重视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的作用;四是非常强调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三是新道德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教育家弗里肯纳、英国教育家威尔逊等著名学者在分析批判了理论教育模式和自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以说新道德教育模式是理论教育模式和自我教育模式的有效结合,它既强调通过讲授、强化、训练、榜样典型、奖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约束,又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性的自我学习、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独立、个性和自由;不仅重视传统理论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而且也强调实践活动对德育的影响。英国著名教育家、新道德教育模式的支持者威尔逊指出:“如果追求奴隶制度,需要的是规则和鞭子;如果追求民主社会,那么需要的是复杂的机制和交往的环境,道德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此种道德培育模式不是靠强制灌输,更不是处罚与惩戒,而是在基本社会价值理念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学习的健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这些实践活动应该是有一定目标来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而不能是随意而为的。因此新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实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3对中国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国外三种不同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比,我国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发展,需要在借鉴国外德育教育模式关于个性、民主、自由的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中国传统德育教育中的社会理想、责任、义务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更具针对性的和更具操作性的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首先,在继承和强调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积极功能的同时,还需要逐步借鉴国外的理论教育、自我教育以及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优点,以教育理念方式创新为突破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并以中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人性化教育为抓手;从多元化的渠道和途径共同建立独立、个性、自由与自律相结合的综合式的德育教育模式,注重教育中的人际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要依据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具有社会整体性的德育理念、价值、知识和规则体系,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探索学生道德约束与引导的校内外整合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适合中学生的个性化自我学习发展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的同时构建一套系统的道德价值评判标准体系。其次,按照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安排和调整,补充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德育内容的课程。可以借鉴美国在各中小学开始增设公民课程和道德课程的做法,逐步在有条件地区的中小学增设相关公民课程和道德课程。借鉴法国对中学生自由人的德育教育理念,以及吸取英国对中学生理性精神和自治精神的道德培育理念,注重对中学生自我责任、社会责任、爱国主义、守法自律等公民精神的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始终,进而将我国的中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具有社会道德属性的公民和劳动者。最后,在借鉴国外德育教育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学德育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充足的投资资金,德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加大对德育教育的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西部边远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使德育教育和创新发展在智力保证的同时有充足的资金后盾。此外,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宽社会资金投资德育的渠道和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资金投资机制。

作者:卿艳珺 单位:兴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梅溪.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培养体系建立[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2]郑永延.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4]赵旭琴,苗翠环.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09(4).

[5]曹承慧.美国的道德研究与中学德育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9).

[6]罗骋.试析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5(7).

篇(2)

一、从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教育

1.德育教育素材的挖掘

我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德育素材,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民族的自信心,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等.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杨辉三角”时,我们就可以适时告诉学生,其实,在古代,我国的数学家在很多重要的数学领域都创出了领先于世界的成绩,在中国古代数学史辉煌的历程中,“杨辉三角”就是耀眼的里程碑.学生由此会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祖暅原理”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祖冲之和儿子祖暅得出了球的体积公式,在一千多年前,祖冲之和儿子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些素材可以说在数学教材中举不胜举,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挖掘运用.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运用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1)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应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学生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也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了,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结合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我们的祖先在《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我国是最早将负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国家,在三国魏时期的刘徽首创“割圆术”,在近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初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学好数学为祖国的壮大而拼搏的信心.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学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世界中,处处都蕴含着美学,数学语言逻辑严密,简洁精练体现出简约之美,数学的解题方式奇妙无穷,整个过程给人愉悦之美.还有图形的对称之美,内容与形式的相似之美……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很好的资料,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才会欣赏美.

(4)结合数学的课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来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之中,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去统计塑料袋的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白色垃圾对地球的污染,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展现教师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许学生由于赞赏自己的数学教师,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基本功的水平,还要讲究自己仪表,做到端庄整洁,从内而外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教师的形象美.教师幽默的语言,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渊博的知识,能打动学生心灵,都能使学生更加尊重和敬佩老师,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篇(3)

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德育工作队伍,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的面最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刻。因而班主任最能有的放矢地向学生做思想工作和进行德育教育。当然,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人,而应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一个德育教育网。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网坚持天天、课课、事事用良好品德观念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委会、班级团队组织是班级的核心,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保证。班委会及班级团队组织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有着密切的接触,他们的言行时刻为同学们所注意。他们表现好,同学们就把他们作为榜样和楷模,对同学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用优秀学生组成一个良好的班核心是非常重要的。班级德育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动机,增大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造就出一个能自觉地用道德的准绳进行自我约束,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美好境界的学生群,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班级文化橱窗进行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舆论和德育环境氛围,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利用好班级的学习园地、宣传栏、班级团队板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造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主任还要利用好《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布置教室,形成德育教育气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国旗升降仪式、唱国歌、班活动等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道德感,并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崇尚前者,鄙视后者,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巩固班级德育教育成果。怎样使班级德育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相沟通,形成庞大的德育教育网络呢?一是要保持学校德育教育一盘棋,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二是要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正确而丰富的道德教育。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带领他们去考察名胜古迹,使学生形成祖国山河风光秀丽的概念;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组织他们参观访问有关的单位,组织他们观看反映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和反映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片,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中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三是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班级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了解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充实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使之能经得起世界的挑战,能经得起未来社会的挑选。四是加强家访,引起家长对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了解得最透彻,依靠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篇(4)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较多,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这个观念和意识。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只是片面的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无法抓住“德育”点。

举例来说,在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述责任。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责任的概念及产生等知识点。显然的,这一课中涉及的“德育”点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述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学生阐述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现实案例的讲述,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负责任的可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责任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为其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德育”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责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改变自身的观念,以己身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不负责的做法,这也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质和道德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映射到学生心理的教育。同时,德育教育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形象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进行。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教师为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简单的说,教师在上课时的举止、课间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却不一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将自己塑造成为正面的形象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诚信、正直,要充满正能量,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和形象去感化、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只有维护正面的形象,才能让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让学生愿意去模仿。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以教师为榜样,是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

显然,德育教育虽然能够渗透进思想政治教学中,但并不是独立的形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进行德育教育。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社会中暴力事件的报道。在观看当中,学生会深刻的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没有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做出恶劣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恶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质缺失带来的恶劣影响。此时,因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抚慰、成长道路上的扶助和关爱。

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灵在受到伤害的同时,受到了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都极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

此时,如果没有他人的关爱,学生的心灵容易沦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观念带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的心灵,及时疏导和扶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关爱,用心灵的力量抚慰学生的创伤,抹除学生心中负面的情绪和心思,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勇敢的面对挫折、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通过教师的关爱,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从而做到诚信、阳光向上,这也就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

六、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在我国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理念相互撞击,社会普遍存在功利心理,这些负面现象使得中职教育也只看重实在的利益。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观点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当今的中职院校,招收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怕学习、怕吃苦、好玩乐、好争斗、不自信、不礼貌、不文明、不诚实、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所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状态,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职院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具备优势。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将做人做事的道德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精髓里。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所锻炼出来的学生,无论将来在任何岗位上工作,其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才是最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时展需要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个教育受众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弱势”的一个群体,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薄,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很艰巨的,在这个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原则,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这样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有所成效,才能真正地对职业教育工作服务。在这个国家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摆脱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模式,在我们推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待学生要互换立场,以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德育教育之所以要推行“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德育观的体现,也是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难题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把“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社会的快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一样,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使得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代青年人即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激荡,这两种文化的相融合和相排斥都使得这代青年人的主流意识被削弱,自身的道德观念也摇摆不清,对青少年的影响极为严重。在外界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怎样让中职学校的学生禁得住不好道德观念的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广大的中职学校学生中推广德育教育。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外界强烈的思想冲击中,不能很好的辨别事物的好坏,也不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是想在毕业的时候得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技术,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的环境下,就业压力也增加了,怎样才能稳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摆脱复杂的思想观念,不让不好的思潮扰乱他们的思绪,这都是需要向其普及德育教育。可见,推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国家所推行的“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十分能体现德育教育这一鲜明的特征的。作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细微处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和学生们的心灵,从一点一滴开始,来抓德育教育,不能盲从的说教,也不能堆砌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在我们推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不能脱离时代特征,也不能特意回避一些当今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要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的心理。在社会实际生活这个大背景下,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让他们懂得社会的善恶美丑、学会抉择、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侵蚀。我们的德育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把德育教育从我们的教学中抽离出来,应该很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不能把形式主义带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要做到踏实与循序渐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教育我们在推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低到高、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变化,掌握各个时期教育程度,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搭配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分层递进 构建措施

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熏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才会更加深刻,小学是德育教育开始的关键阶段,但是当前大部分小学的德育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层次,教育内容也缺乏实践性。构建分层递进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教育分层体系的基本目标与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不同阶段内,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都是比较笼统的,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这也是导致小学德育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不同阶段内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制定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十分必要。

首先,从德育教育目标分析。教师在展开德育教育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充分尊重不同阶段内学生主体的主体差异性,不同阶段内,教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不同思想素质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法律和纪律意识、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几方面内容。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长久培养的结果,因此低年级就需要进行对应教育。而法律和纪律以及政治素质,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需要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为了合理制定不同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参考《中小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的要求,逐步设立德育教育目标。让学生逐渐了解到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应该提倡、那些事情可以存在、哪些事情需要坚决发对。

其次,从小学德育教育分层体系的构建内容层面来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狭义的德育教育内容为主,即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但是随着德育分层体系目标的确立,德育教育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增加政治素养、心理素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越发重视。德育教育分层体系下,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分清楚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其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各种道德标准的判断能力;其三,不断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结构的理解。逐步从个人道德素养的认知逐步上升到对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认知。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应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小学各项教学中均有体现,比如《品质与生活》《小学德育纲要》等。

二、小学德育教育分层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首先,学校相关领导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号召各个科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实现学生的知识与品质的共同进步。为此,各科目教师应该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与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者进行沟通,找出德育课程与相关科目之间的关联,利用德育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各科目的教师也必须时刻用德育教育的高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受到优秀思维品质的熏陶,逐步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其次,小学教育应该积极的组织各种校内和校外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落实到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知道德育教育的实际价值。比如,思想道德品质好、团结积极的同学加入少先队。在此基础上组织多样少先队活动,比如好人好事评比、合唱、小品等,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到德育教育。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各种校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性。注意各种事件活动都一定要保证安全性和科W性,老师需要做到合理的安排实践和地点。

学校需要积极组织召开晨会、周会、班会等活动。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对应的会议主题。比如某小学组织一年级学生展开了“热爱小学校园,争做小主人”主题的班会活动。这一主题的班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集体的思想。针对三年级学生召开了“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行业对社会贡献,让学生对不同职业的人们增添一份理解和尊重。针对六年级学生召开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在生活中环保的小妙招,分析当前我国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见,这种活动的安排充分尊重了不同阶段内学生的主体特点,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内学习和掌握对应的道德教育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分层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相关教育人员进行大量的努力与尝试。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文中就如何构建小学德育教育分层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望与相关教学人员共勉。

参考文献:

[1]胡力.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为例[D].湖南大学,2012.

[2]王宏君,程雨丝.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06).

[3]李凡.大中小学德育资源一体化机制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5).

[4]乔芳,丁道勇.何种勇气――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勇气概念的错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篇(7)

关键字: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 老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德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直到关键的基础作用,而且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德育教育不仅针对学生,同样针对教师队伍,教师的德育化专业水平决定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具有良好德育水平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与激励的作用,将对学生的认知、体验与实践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队伍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更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对德育的倡导与实施将不再是个体教师的任务,更是学校与整个学校所共同实施的庞大课题。

二、小学德育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管理

学校领导应该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专业化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德育教育的工作往往并没有给予过高的重视,并且在开展相关德育活动的时候也停留在重形式轻过程忽视德育效果的层面。因此要深入开展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实现专业化管理,学校的领导就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各类活动中的德育内容和德育功能;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小学生年龄比较低,学习模仿比较强,所以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学校的领导需要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开展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开展,制度上有保证,真正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培养教师德育能力

德育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包括传授知识与道德讲义,还包括都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组织、参与、交流、示范等的综合能力。这种表率性的意识,由教师展现给学生,将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小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亲身传授学生德育文本知识,构建学生未知的道德体验,创设一个个熟悉的道德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体验,使得学生可以从对话与交流中感知道德的魅力,获得对于道德的美好体验。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单方面的,课堂式的,叙事形式的,而新时代信息科技下的德育教育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性的方法实施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小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创新,通过网络教育、情境教育、课堂互动、案例教育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理念。

(三)注重德育实践基地的管理扎实做好每一步

学校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思想品德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学校的课堂是开展德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可是课堂之外的德育教育也是不能够忽略的。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育特征,开展校园德育活动。有效的组织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积极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及文化知识的娱乐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学校中在接受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培养自己的情操。进而在学校创建一种高雅、自由、优美的德育文化氛围。

(四)加强学生德育评定管理

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德育评定的管理。首先,要对学生每个学期的德育操作展开评分。做到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其次,根据指导性文件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全校所有师生共同配合发展下,德育教育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可是德育教育管理,需要始终坚持,不断的突破和发展,不断的进行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和创新,加快发展的步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结论

德育是一个人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小学学生,智力与德育尚处于发展之中,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个人成长⑵鸬胶芎玫拇俳作用。德育为育人之本,无论时代与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丢掉德育这面大旗,德育的倡导与实施是终身性的,是每一个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茂松.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2]秦文娟,李巍,张立冬.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爱心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