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基础理论体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篇(1)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源于《黄帝内经》, 具有文辞古奥, 内容精深, 注重思辨和实践等特点, 加之传统教学上习惯于以“经”释义, 进行纯理论性的阐释, 致使现今的学生难以即刻接受中医理论中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 难于激发其专业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初学者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因此,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不同章节的特点, 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1 多元化教学法的特色

多元化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 将讲授、讨论、案例、实验、动漫、视频影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更加突出能力、智力的培养, 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互动,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学相长, 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的实践

2. 1 医林故事、传统文化的导入法 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 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在高校教学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1]。多元化教学是秉承传统教育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讲授金元时期的刘完素时, 可用故事导入。刘完素以“火热论” 而名著医林, 他理论上的独树一帜, 得益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启迪, 十九条病机中论属火的病机约占四分之一, 且刘完素生于北方, 风土刚燥, 素体阳盛, 又处宋金交战, 疫病流行, 用《局方》温燥之品治疗所发热病, 常无疗效, 故此刘完素用药主张寒凉药, 为“寒凉派”代表人。通过故事导入, 让学生深知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的讲解, 应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借助《易经》中“阴阳”概念、图形,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观, 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 中医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医学诊疗、防治疾病技术的学习, 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扬。

2. 2 中西并重, 实验教学法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思维方式虽有差异, 但都是以人的生理、病理为研究内容, 因而其知识点也可相互贯通联结[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使中医学理论与当代前沿科学相沟通, 许多中医学理论的奥秘得以逐步揭示。应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 如“气与津液的关系”, 可通过灌胃麻黄水煎液, 观测小鼠发汗的情况, 与正常对照组耐缺氧的死亡时间的比较理解“津伤耗气”的理论;通过灌胃人参水煎液, 观察补气药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强化对“气能摄血”理论理解[3]。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中医思维规律, 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中医问题的能力。

2. 3 实验法、病案法与知识拓展法的有机结合 藏象, 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 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 故此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如讲解“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可通过给大鼠颈静脉插管法, 连接心动图机, 记录Ⅱ导联心电图, 较直观地观察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所出现的室早、室速、室颤的实验效果, 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熟悉炙甘草汤益气补血复脉在抗心率失常中的应用。

如讲授“肝主疏泄, 调节生殖”时, 可以列举案例:一对年轻夫妇结婚3年未孕, 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 吃了很多中西药无效, 心理压力很大。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孩, 1年后妻子怀孕了。经过解释, 学生自然明白了:原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压力增加, 情志不畅时, 会出现“肝郁气滞”, 肝不能正常行使疏泄功能, 就会引起女方排卵紊乱、月经不调, 或男方排精障碍, 从而导致不孕。在这里, “肝”是通过调畅情志来调节生殖的。通过分析, 学生很容易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这样既激发中医专业学习兴趣, 同时又强化教学效果。

理论与学科前沿接触, 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 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老的中医理论、中医学永恒的魅力。将语言古奥、强于思辨的中医理论知识, 辅之以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来阐释, 以讲授“肾主骨生髓”的内容为例, 可引入现代医学研究内容, 西医发现肾与骨在发生学上是同源器官, 皆发生于胚胎外层;西医的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的功能, 能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临床上骨骼、骨质异常、贫血等疾病应该从肾来论治的理论基础, 既拓宽学生视野, 有巩固和加深了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2. 4 仿真情境与动漫视频教学法 仿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 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 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 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4]。如对于血液循行、经络的走向的讲授, 可进行仿真人体血液循行。如“病因病机”的解读, 其中关于“六致病”、“阴阳失调”可制作动漫或者拍摄录制的形式表达风、寒、暑、湿、燥、火之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动态图。七情内伤影响病机的相应临床表现可以从大家熟知的电影、电视剧中获取视频影像素材, 如“喜则气缓”可用“范进中举”的视频;“怒则气上”可选《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片段来呈现, 能有机地将视听结合起来, 声像并茂, 帮助学生将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 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达到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高度统一。

2. 5 学生授课体验法与讨论法 “体质”部分内容比较通俗易懂, 适宜学生自主授课方式为主导, 让学生体会“讲台上下”、“学与教”的不同。应用理论知识全体学生来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 并且共同讨论不同体质的用药宜忌及如何指导养生, 使知识能够当堂吸收, 学以致用。

2. 6 网络课程教学法 可将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及内容丰富的音频资料上传于网络课程, 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同时也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上传, 方便学生复习、自测。在此网络平台中建立在线网络论坛、公开教师电子信箱, 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 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3 小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教材设定、授课内容、教学设备、学生水平等不同, 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章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力求“启发有方, 引诱得法”。如何将医林故事、传统文化引入法、案例法、仿真情境与动漫视频教学法、实验法、网络教学法、学生主讲体验法等多元化教学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 是可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使学生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初探. 中医教育, 2007, 26(2):49-51.

[2] 关素洁.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5):83.

[3] 王文竹. 多元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践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23):51-52.

篇(2)

   源于中医理论的发展治疗学,是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在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基础上,研究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偏移性异常发展与缺失性异常发展而导致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临床心理治疗则为中医心理发展治疗,其基础理论、治疗技术均渗透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精髓。1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理论基础与传统中医心理基础理论  。

  根据中医整体观、发展观理论,通过20余年的临床积累,我们提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并作为发展治疗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格的本质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结果,人格的形成过程即是个体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各心理要素发展的过程。

1. 1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人格体质论  

  异常发展心理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分为正常与异常,异常人格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基础,当个体具有异常人格这一发病基础,此时一个负性事件作为扳机点对个体产生刺激,则可能发生精神心理疾病,而要治疗其精神心理疾病,不仅要改善其疾病症状,更要着眼于其人格,纠正其异常人格特征,从发病基础进行治疗,做到从根本论治。这符合传统中医心理理论中人格体质论思想,不同的人格与体质具有不同的患病倾向,在治疗中重视因人制宜、治病求本。   

 通过吸收西方心理学人格理论,异常发展心理理论对于传统的人格体质论有独特的创新与发展。传统人格体质论将不同的人格体质分为不同类型,如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等,个体的人格根据其特征隶属于不同的人格类型。而异常发展心理理论是将人格分为各种人格要素,包括胆商、自我、意志力、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性发展、世界观,每个个体的人格都具有以上所有要素,而个体人格的特征通过各个人格要素发展水平的不同体现出来。人格的异常同样体现在各个要素发展水平上,表现为人格要素发展的缺失和偏移,即某一人格要素发展的不足和过度。根据中医中庸思想,不足与有余都是不平和的状态,例如,意志力的缺失使得个体缺乏动力与坚持性,意志力的过强使得个体固执,不知变通。而要调整人格要素的虚实,则需要相应的技术进行人格要素的补泻,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以及对人格要素的补泻,则是对中医的虚实补泻概念的发展。

1. 2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与三才整体论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三才整体论体现了个体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即人不能脱离生存环境独立存在,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中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不良生活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其中以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家长所采取的不良教养方式为主。根据中医心理情志所伤理论[00,这些负性经历对个体产生刺激,使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并产生不良情绪,负性经历逐渐积累,则对患者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异常人格的形成。而在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人格基础,通常还需要有刺激性事件作为扳机点,该刺激性事件也属于所处环境的一部分。

2中医心理发展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    

发展治疗的主体方法主要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源于中医气功等理论的TIP技术是通过中医气功入静与暗示诱导等方式,将患者诱导至低阻抗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信息,从而在潜意识层面进行意念导入治疗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在异常发展心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TIP技术可以深入患者潜意识,对异常人格发展过程进行修正,实现中医心理发展治疗。TIP技术中包括诱导放松、共情、病机分析、再成长、症状处理、行为疗法等技术,蕴含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技术的精髓。

2. 1诱导放松与静心宁神法   

 TIP技术顾名思义是在低阻抗状态下进行的意念导入治疗,低阻抗状态的营造是通过诱导放松来达到的,将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暗示催眠疗法进行结合,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诱导,使患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过程的中间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患者可以不加抵抗地接受导入内容,治疗内容可以深入患者的元神,从而达到深入治疗的目的。这种状态与中医心理治疗中静心宁神法所达到的神思处于安静宁谧的状态相类似,即排除外界思绪的干扰,正气存内,心身自愈能力增强。

2.2共情与疏神开心法

   根据前文所述发展治疗理论中关于病因病机的分析,绝大部分的心身疾病患者在生活经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然而因为国人普遍的低调内敛的少阴型性格,很多人在经历负性事件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收集病史时需要通过提纲式作业了解患者的经历,尤其是负性经历,嘱患者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写下生活中伤心痛苦的、害怕的事,难以启齿的性方面经历,以及快乐的事和依赖的人与事物。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后,需要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对患者的负性经历共情,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宣泄,进一步降低阻抗,促进医患沟通等。中医自古在诊疗方面,尤其是进行中医心理治疗中十分重视共情然而在中医心理治疗传统技术中,并没有共情这一西方心理学传入的概念,与之类似的成为疏神开心法,即对患者以诚相待,对患者的不畅情志进行疏泄,并且在疏泄的同时注重给予同情与关怀。

2.3病机分析与说理开导法

     《横帝内经》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恶有不听者乎”,这段描述了中医心理传统疗法中的说理开导法,指通过医患沟通,使之明了与疾病相关的道理的治疗方法。开导的内容包括患者疾病的来由,并且告诉患者所能做的努力与不应做的事情,建立信心此技术在发展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了解患者生活经历、发病过程后,根据上述发展治疗基础理论进行病机分析,并且在低阻抗状态下将分析的内容导入给患者,使其了解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负性经历逐渐导致人格要素方面的缺失或偏移,而这成为其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格易感性,在遇到某些刺激性事件后,最终发病。同时告知患者正视负性经历与人格方面的问题,经过正确的治疗与医患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完善人格,最终达到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树立信心。另外,病机分析也与狭义的“祝由”概念相似

2. 4再成长与暗示解惑法    

再成长技术是针对异常人格发展中人格要素的缺失、偏移所进行的完善人格的治疗技术,是发展治疗的核心。在低阻抗的状态下,使患者回溯到成长过程的早期阶段,根据患者人格要素的缺失与偏移,导入可以促进该人格要素发展的小故事,通过生动鲜活的叙述,使患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患者可不加抵抗的接受导入的内容,在潜意识层面对导入的故事内涵进行感受与领悟,从而修正患者人格要素的偏移与缺失,而不是直接告诉患者需要在某一人格要素方面需要加强或削弱。这种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的技术与传统中医心理治疗中暗示解惑法相似,即通过采用暗示的方式剖析本质,使患者真情感触,以诱导患者在“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意见

2. 5躯体症状处理与移情易性法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合二为一的身心观,以及对心理问题的忌讳,国人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l,这些患者往往十分关注躯体症状,甚至己经掩盖了心理问题本身。根据这一特点,TIP技术在低阻抗的状态下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关注自己以及自身症状向外转移,从而缓解症状。中医传统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易性法,同样是通过转移注意力,派遣情思,达到治疗目的

2. 6行为疗法与志意以绳法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中,很多是通过指导患者行为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行为疗法。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行为疗法这一名称,而志意以绳法可以认为是中医对行为疗法的称呼,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行为,改变现有的意志,使之从意志到行为恢复常态。发展治疗对意志力的训练十分重视,在低阻抗的状态下,导入意志力训练信息,并且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精力,增加活动,改善社会功能,正是志意以绳法的体现。

    此外,TIP技术中还有其他传统中医心理思想的体现,例如,TIP睡眠调控技术中睡眠环境适应技术与习以平惊法类似,再成长技术中的预成长使患者在低阻抗状态下模拟将会发生的一些经历,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

篇(3)

关键词 脾胃 气虚体质 健脾和胃

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借鉴了中医古典医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从理论上论述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脾胃是体质形成发展的基础:人体体质的产生、发展、强弱取决于体内物质(精、气、血、津液)的含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活动。陈氏[1]在《外科正宗》中亦指出:“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陈氏充分认识到脾胃关系着体质的肥壮、瘦衰。

脾胃是体质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在生命过程中,体质可随着全体的年龄增长而出现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幼年)、“气血渐充”(青年)、“气血充盛”(壮年)和“五脏衰弱”(老年)等阶段。脾胃的盛衰影响着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控制着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

脾胃虚弱可造成气虚体质:体质的形成与改变,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外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所致之六)及内因(如肮腑郁发所致之七情)作用于人体时,都极易通过口咽、经络而影响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日久而致气虚体质的产生。

气虚体质与其他病理体质的关系:气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为构成机体的原始物质,二是气为人体生理活动的原始动力。因此,当气虚时,势必会影响血、津、精在体内的生成与运行。

调理脾胃是改善气虚体质的根本措施:适当运动以和胃消食。现代动力生理学证明[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胃肠蠕动动力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食欲增加,从而增强体质。调节饮食以健脾强胃,增强体质,使人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于精神情志对脾胃功能、气机调畅具有重要作用,故亦可通过调畅情志来改善气虚体质。

应用调理脾胃的方药:气虚体质主要的病机变化一为气虚(本),一为气滞(标)。通过分析古代文献及总结现代临床用药特点,针对气虚体质,医学多采用甘味药和升举药以补脾胃之气虚和开脾胃之气滞。近年来,大量现代研究证实[3],调理脾胃的方药有改善物质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调节能力、加强中枢神经活动、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

讨 论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揭示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脾胃位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精津赖此以化生,脏腑百骸以为资养,故脾胃功能影响着体质的形成与演变。当六、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造成脾胃虚衰时,则可形成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在体质分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形成其他病理体质的基础。由于脾胃虚弱是气虚体质存在的潜在病理机制,故可通过运动、节饮食、畅情志及适当服用调理脾胃药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改善气虚体质。这对消除气虚体质潜在的病理倾向、控制疾病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篇(4)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体质 特点分析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对其防治仍是当今医学界所关注的重点。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是一门将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本研究横断面调查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住院患者198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居住20年以上。

调查内容及方法:调查方法,由调查人员询问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情况、中医症状,检查舌苔脉象,并给予相应的判定;同时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体征、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由调查人员对所有患者提问《中医体质学》中《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全部问题,根据回答结果,按5级的评分方式进行评分,根据结果得出体质类型[1]。中医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其中偏颇体质包括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偏颇体质又可分为单纯和兼夹的偏颇体质。虚实体质分类方法:去除平和质和特禀质,将剩下的7种偏颇体质按虚实分类,虚性体质包括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实性体质包括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虚实夹杂体质既有虚性体质又有实性体质。分类方法:去除平和质和特禀质,将剩下的体质类型按照虚实体质分类。

结 果

一般资料:19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96例,女102例,汉族140例,维吾尔族43例,回族5例,哈萨克族10例;年龄38~88岁,平均(67.77±9.73)岁;居疆年限(46.33±12.93)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32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17例;合并有高血压130例,糖尿病67例,高脂血症134例。

总体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本组患者中以兼夹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大多数个体可有不止一种的体质,见表1~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的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多见,提示对这三种体质的人要早期进行冠心病的防治。且以兼夹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冠心病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多种体质。中医体质中的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实际上也就是精气血津液,上述七种体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他们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所以在个体可存在兼夹、虚实夹杂体质的可能。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的基础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冠心病的发病期主要为标实,标实主要表现为痰浊、瘀血、寒凝、气滞,交互作用;而其缓解期主要为本虚,本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在临床上,多种兼夹、虚实夹杂体质构成了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

篇(5)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什么意思呢?春夏的时候万物生长,阳气充足,要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养我们机体的阳气。同样道理,秋冬养阴,秋天和冬天的时候万物萧瑟,阴气相对旺盛,这时候我们就要顺势利导来养机体的阴气。

所以,阴虚体质的人,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抓住自然界的天然蓄水池,滋养阴气。这和夜晚睡觉是一个道理。白天太阳照射,阳气充足,夜间阴气旺盛,我们睡着以后,阳气潜入阴气,不断地进行能量补充,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滋养”,虽然这个滋养过程发生在人熟睡以后,不知不觉的,但第二天我们能有一个精神焕发的状态,靠的就是夜晚阴液将自己的能源不断地注入给阳气,以弥补阳气在白天的消耗。

阴虚体质的人,要顺应昼夜变化,好好休息,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不能熬夜。熬夜就等于消耗阴液,阴液被不断地消耗了,自然就出现了阴虚,时间长了,慢慢地就变成了阴虚体质。

最适合阴虚体质者的健身运动

阴虚体质的人,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不足造成的,所以运动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口渴干燥、面色潮红、小便少等症状。阴虚体质的人,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练习。阴虚体质的人大部分消瘦,容易上火,皮肤干燥等。皮肤干燥比较厉害的人,可以经常去游泳,这样经常泡在水里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瘙痒。

肺开窍于皮毛,所以游泳对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的人比较适合。

阴虚体质的人不可“享受”桑拿

静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具有双向调节功能,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加体液的生成,改善阴虚体质的人。另外,还可以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也可习练“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涵养肝气。

阴虚体质的人,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篇(6)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

2.具备运用针灸推拿学理论进行针灸推拿临床医疗和康复理疗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备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

4.具备医患沟通能力;

5.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

6.具备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

7.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针灸推拿专业就业前景 从学历方面看,对于本科学历,一般在县级院;硕士学历的,可以在市级的医院从或事科研工作,除此之外也都可以自己开诊所,英语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到国外发展。

针灸推拿应该来说在国外比在国内发展好,人的体质不同,针灸推拿的效果也不同,现在有人发现,针推对白种人比对我们黄种人更有效,所以现在在欧美,备受推崇。针灸推拿现在也是要考证书的,如果能拿到针灸推拿师的证书,应该工作会更好找些。是一个适合个人创业的专业。

篇(7)

目的:本文就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和整合、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中医学;教学质量;西医院校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有效途径。如何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在较少的教学课时里,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材内容涵盖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学科,仅是将其内容进行了压缩和精减。多数教师关注于将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务求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对现有教材内容的传授方面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规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1]。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藏象学说”内容,属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易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讲授中,要不惜课时,讲深讲透。在脏腑辨证部分,由于前期知识的铺垫,可以简略讲解,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强化。

1.2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我们要让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接纳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理论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须营造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氛围,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十分注意拓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存废的争论以及近百年来部分文化名人对中医的看法,并对这些现象做出客观评述。介绍青蒿素、砒霜(2O3)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科研及临床成就,中医与航天科技的结合以及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的概况。这些知识的补充,既增进了同学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示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初步树立从中医学中寻求科研灵感的意识。在讲解体质学说部分,可以简要补充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知识等等。

1.3注意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前,已学习了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很容易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西医院校学生对西医专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容易使学生对中医产生轻视甚至鄙视有了轻视中医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学习中医的动力[2]。授课时,应首先讲明中医学特点,说明它与西医学的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时,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要拿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中医学理论,否则会直接影响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学习[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又要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在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教学实践中具体可采取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与西医疾病病名相对应,使中西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学生容易掌握。防止学生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地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比如:在讲授“阴阳”“五行”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社会现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体明确“阴阳”的概念时,可结合阴阳实质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cAMP、cGMP”、“多巴胺、乙酰胆碱”、“交感、副交感神经”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中的现代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讲解中医“五脏”概念时,“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借助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讲解,但“心主神明”的内涵要详细讲解,结合现代医学对脑、中枢系统等的认识来阐明其实质。在讲述中医内科学时可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从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异同进行简评,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

2.1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5]。比如:辨证部分内容,平铺直叙讲解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辨证分型可能的表现形式进行推理、归纳。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对遗漏部分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复习和巩固了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前后相近和类似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节约课时,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与领会。

2.2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病例教学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但许多西医院校鉴于课时原因不专门安排中医学见习、实习时间。因此,如何让西医院校学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中,认真选择典型病例,灵活运用于课堂,尽量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例讲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调,使中医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对中医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在“阴阳”“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动画、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形象展示他们的消长变化、相互制约等关系。在“脏腑”部分,可选择恰当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体”、“开窍”、“其华”等内容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在“舌诊”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将正常舌象和各种病态舌象用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易懂易记。在经络、针灸内容的讲授中,可在幻灯片中通过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显示经络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针灸各种疗法的技术操作以及针灸取穴的治疗方法。

3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3.1构建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更应该提供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为弥补中医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学学时内不能充分讲授或没有涉及、但学生又有极高学习兴趣的部分,可开设相应选修课,拓宽学生中医药知识领域。因课堂授课学时不足而未能详细讲授的内容,加强师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共享。条件允许时,还开设有中医兴趣社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3.2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中医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比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和兴趣,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4结语

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西医院校学生真正学中医、用中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鸣,张林.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89-290.

[2]潘宇政,朱翠香.西医思维定势对中医学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15-518.

[3]赵婧,施俊.关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目的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4,33(2):82-83.

[4]庹玉红,耿庆文,付超.浅谈西医院校学生在中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医教育,2014,33(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