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5 17:11: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护理风险防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护理风险防控

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循因护理

神经内科是医院重要临床科室之一,主收治脑梗塞、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病变,住院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衰退、多合并有基础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神志不清、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法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800例(男531例,女269例),年龄60~84岁,平均(73.2±7.3)岁;病谱:脑血管类疾病619例,其中脑梗死381例、脑出血238例;脑部炎症42例,癫痫32例,其他7例。据就诊顺序前400例为对照组,后40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据旧有的临床护理路径,于患者入院时据患者病情、医嘱、急诊情况给予基础护理,包括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管理由护理部遵照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卫生部门标准执行[1]。

1.2.2观察组 (1)据对照组护理经验、医院旧有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如下:①发病急骤、危重患者众多,病情变化性强,老年患者脑溢血、脑梗死患者众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变化迅速;②合并症较多,老年人组织器官机能衰退,合并症较多,以基础系统疾病、器官功能障碍为主;③感染并发率较高;④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退;⑤护理风险较大;(2)护理方法:①急救护理,建立专业、高效救护小组,对危重患者加强监护,建立病情风险等级评定体系,对病情危殆者及时给予救护;②合并症治疗,针对老年患者合并症,采用积极的方法进行阶段性治疗,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由易至难,控制慢性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合并症进展;③感染并发预防,采用循证护理,如针对易并发泌尿系统并发症患者,提高泌尿系统护理标准;④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退,给予相应的康复锻炼,如阅读、记忆能力锻炼,肢体功能训练;⑤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给予分级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抑制风险差错;⑥加强基础护理,提高基础护理标准,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心理支持、全面的健康宣教,并促进患者家属配合[2]。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基础护理次数、患者满意度,并发例、死亡例、瘫痪例、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例、意外事故例次。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 结果

2.1不良结局与不良事件 观察组并发、死亡、瘫痪不良结局发生率,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意外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相关指标与满意度 观察组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内科主收治脑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神经心理交叉性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比例通常在50%以上,本次研究中达到77.34%。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综合了老年患者、神经内科特点,具有感染并发率高、病情进展变化性强、临床护理路径繁复、护理风险大等特点,据统计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可达6.00%以上,并发率可到20%甚至更高[3]。因此,针对以上特点,某院提高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标准,通过加强基础护理、风险控制、循证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荑.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4-75.

篇(2)

【关键词】医院体检;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出现超出法律法规允许的身心损害,不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等情况。护理安全程度作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不仅反映了护理人员平时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技能,还反映了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而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会遇到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据陈宝S报道[1],在欧美国家住院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几率约为28%,70%护理安全事件使得患者出现暂时障碍,14%甚至死亡。卫生部印发的《健康体检管理规定》,提高了参与健康体检人群维权意识同时,也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本文将分析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病例,并探讨采取适当应对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体检人群中出现的16例护理安全隐患,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范围46~71岁,均龄为(58.1±10.3)岁;其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

1.2护理安全应对措施

1.2.1针刺中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针刺、静脉穿刺等过程中,从针刺到拔除针头都有受到针刺伤的危险,产生针刺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心理原因或技术原因。因此防范该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指导其如何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紧急情况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提高护理人员针刺的操作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还指导受检者取合适,提高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2.2潜在护理安全病例的防护

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这也提醒了护理人员应对合并基础病、有特异体质的老年体检者,加强护理安全防护。(1)若参与健康体检者中突发心血管疾病,应即刻中止体检,对其血压和心电图进行检测,并与急症科取得联系,以便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治疗时间。做心电图等检查,同时护士与急症科联系,由内科医师和护士用平车护送患者到急诊室进一步诊治。(2)若体检者心动过速,可停止体检让其保持休息状态,检查其心电图若出现心律失常,则应呼叫医务人员现场急救杜绝匆促搬运患者。(3)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应给其饮用糖水和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在体检过程中避免体检者空腹过久而出现低血糖,同时优化体检流程,注意疏导分流健康体检人群,通过多种方式来灵活安排,减少体检者等候体检时间。(4)对于本有高血压亚急症的参检者者,常有体检前为了空腹体检而没有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出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对该类体检者采取防护措施时,可在预约时指导其在体检当日可服用降压药物,并指导其避免情绪激动和言语过多。

1.3主、客观风险防范

1.3.1主观风险预防

主观风险预防包括:询问参检者病史,避免出现未体检到的项目,对已检项目仔细询问原检查的情况,以及原诊断和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体检线索和建议,并由专科来完成确诊及治疗。体检项目中需复核的部分,应明确告知参检者。

1.3.2客观风险预防

客观风险包括:体检医师诊断水平和体检仪器设备所测数据是否可靠,以及试剂和检验设备的质量情况如何,以及总检医师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估能力等。在客观风险预防措施中,需通过规范化管理来保证体检过程中的护理安全,将个体化护理服务与优化技术操作流程,细化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4预防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

由于乙肝不参与常检,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乙肝患者的隐私,但若参检者乙肝5项全阴者,若不参与常检也可能造成漏检。因此,对于乙肝全阴者可建议其参与个人乙肝检查,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

2 结果

16例护理安全隐患病例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由于护理干预及时未出现危及生命医疗纠纷事件。

3 讨论

我国健康体检管理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防范经验和管理措施。在健康体检过程中,通过对体检质量和安全性积极防控,将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投入到日常体检工作中,优化体检流程和做好细节管理。在医院体检中,我院通过对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有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2]。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对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范。

在预防针刺伤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的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对于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分别采取了应对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积极预防了主、客观风险,并预防了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建议乙肝全阴者参与个人乙肝检查,以便参检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也保护了其个人隐私。

综上,在医院体检中,通过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努力,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应对突发护理风险事件,不仅提高了我体检中心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也使得医院体检中心管理水平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篇(3)

影响住院肺结核患者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只注重解决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表现为无菌技术操作不够规范、说话不够严谨、语言行为过失或不当,给患者以不安全感,甚至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服务意识差,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一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严谨,职业道德水平欠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护士中独生子女多,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差。对住院肺结核患者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缺乏同情心和耐心,态度生硬,缺乏护患之间相互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不到位,特别是缺乏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危急情况下沟通的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及各种检查和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风险程度没有进行充分的告知,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只注重疾病,很少关心患者。遇到大咯血等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语言不规范,技术不娴熟,更有甚者医护人员在患者及家属面前相互埋怨,互相指责,存在的缺陷暴露在患者家属面前,留下护患纠纷的隐患。

缺乏责任心,整体素质低下:护理工作关系着住院结核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工作责任心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对如何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一部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按时对患者进行巡回查房,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随意换班,使人力资源搭配不当;工作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不严谨、错记、漏记,甚至涂改;应急能力不强,遇紧急情况手忙脚乱,使患者及家属没有安全感。

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与床位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护士数量不足,住院患者又多,加上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差,使得护士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既要进行治疗护理又要给予生活照顾。护理工作量大大增加,造成超负荷运转,使得护士身心疲惫。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很容易引起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短缺是影响医院护理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核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强化法制教育与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在职教育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要让每个护士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护理安全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医院护理水平的标准,护理安全管理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

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对于指导和加强安全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等,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来制定,要有针对性,要有全面性,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还要培养操作技能,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学习心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整体护理。学会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用真情去关爱患者,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在护理过程中,基础护理工作不仅是做在患者身体上,而是做到患者心理上,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要从多方面关心、体恤护理人员,真情关怀护理人员,解决好护士最切身的利益,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增强护理记录书写的责任感,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性,做到护理记录真实、全面、准确、客观、及时,以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同时拟定专人复查,采取抽查等形式,可有力促进书写质量提高;设立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注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加强监督和检查,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加强医疗护理设备、设施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从细节上确保住院肺结核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的管理,保证急救药品齐全,设备性能良好,随时能用。良好的医疗护理设备、设施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士和患者使用设备、设施的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管理:护士的职业危害是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关爱自己、关爱护士、关爱健康是职业防护的最终目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信任危机、职业性损害、操作方法、法律意识等因素都可能是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制定护理风险防范对策,才能降低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减少护理风险,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玲.结核科护士职业防护存在问题与管理措施.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07-108.

篇(4)

一是职业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突出。职业妇女月经异常发生率较高,平均为35%,在石油化工、冶金、护理、金融等行业高达40%;职业妇女生育能力下降,不孕率高于非职业妇女,金融、石化和民航等行业较为突出,约占26.8%—29.5%,非职业妇女为18.7%。

二是职业妇女更年期健康问题凸显。表现为更年期提前、反应强烈、时间延长;更年期起始年龄平均为45.8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给职业妇女及家庭带来困扰,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职业妇女面临过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据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调查显示,妇女心理问题的总体阳性率为33%,其中较高的因子为强迫症(24.5%)、躯体化(16.7%)、抑郁症(16.2%)。金融、石油化工、护理行业和行政人员群体心理问题高于其他行业。

四是职业妇女面临慢性病的困扰。超过三分之二的65岁以上妇女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有些行业妇女过早退休或健康原因过早离职,或工作过于单一,致使认知功能过早丧失,患老年痴呆和心理疾病的机率增高。

职业妇女不仅担负着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还担负着孕育后代的天职。保护好职业妇女健康,不仅关系着女性自身,也关系着千家万户幸福和下一代成长。建议:

一是加强对影响妇女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探索研究。在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职业妇女健康保护研究单位,国家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每年的经费投入。研究内容包括。职业妇女劳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女不同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职业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妇女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等。

篇(5)

(一)政府推动、多方参与。民政、老龄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形成政府推动,保险公司、养老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提高养老机构意外责任的风险化解能力。

(二)覆盖基本、统一投保。以保障在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的城镇“三无”老人、低收入家庭困难老人、光荣院老年优抚对象等群体为基本,逐步覆盖所有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实行低保费、保基本、广覆盖,涵盖养老服务面临的基本风险,确保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意外风险保障。要根据实际,统一投保、统一保险方案、统一赔付标准,努力使保障范围更广更全面,保险费用更趋合理。

(三)市场运作、依法操作。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作用,以保险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充分挖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养老机构意外责任风险的有效规避。严格遵循依法合规要求,明确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保险方案设计、保险合同订立、承保与理赔等程序均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要求。

(四)公益为重、强化管理。要引导保险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积极赔付”,主动融入养老机构的经营活动中把控风险,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养老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教育,切实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消除风险隐患。

二、保险范围

经批准设立的、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养老机构(包括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光荣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护理院等)均可作为被保险人。凡有入住老人的公办养老机构要逐步全部参保,暂未入住老人的公办养老机构按一定基数参保(具体基数由当地民政部门与承保公司协商确定)。

三、投保方式和投保费用

(一)投保方式。按有关规定通过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选择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承保的保险公司应具备经营管理规范、有充足的偿付能力、服务网点分布较广、能够支持异地理赔服务等优势。可选择有经验和能力的保险经纪公司提供保险经纪服务,协助做好保险条款设计、保险项目推广、风险评估等工作。

(二)投保费用。按属地管理原则,公办养老机构保费由当地财政承担;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给予民办养老机构保费补贴,如已建立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则应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付保险费用。

四、赔付方式

(一)养老机构住养人员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保险人按照被保险人责任限额进行赔付,并及时将保险赔款支付给被保险人。

(二)没有受益人或者监护人的老人,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事故的赔偿金,由保险人直接支付给被保险人,由被保险人用于其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的生活开支和改善护理条件。民政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该类赔偿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五、职责分工

(一)民政部门。民政、老龄部门负责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相关工作,定期对保险方案、保险理赔服务进行评估;审核本地养老机构投保人数,做好年度本级财政补贴资金的预算;督促承保保险公司做好养老机构投保及理赔工作;负责做好所辖养老机构参保情况的统计汇总工作,核定养老机构投保人数;组织、指导民办养老机构与承保保险公司签订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合同,协助承保保险公司开展培训、理赔及保费收缴等工作,督促承保保险公司赔付款发放至相关养老机构;负责辖区内资金补助预算、拨付、监督,确保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和依规使用。

(二)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引导保险公司重视社会效益,充分考虑养老服务的特点,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监督、指导公司参与养老机构责任保险项目,督促公司建立规范的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承保和理赔程序,切实做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承保及理赔工作。密切关注保险公司在养老机构责任保险项目中的经营情况,指导加强诚信建设,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指导保险公司建立承保理赔信息数据库,阶段性分析责任事故原因,定期通报行业理赔相关数据及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引导保险公司加强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充分运用专业化风险管理手段防范和化解养老机构服务风险。

(三)承保保险公司。负责制定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框架合同,指导开展宣传、培训和理赔工作。及时做好养老机构保险责任事故认定和理赔工作,定期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

(四)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作为责任保险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提供床位使用和入住人员数量情况。发生赔案时,应在第一时间向承保的保险公司报案,并配合承保保险公司对意外责任伤害事件进行调查。提出意外责任伤害事件索赔申请后,养老机构应按合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提交承保保险公司审核,直至索赔兑现。

六、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行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要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鼓励各养老机构积极参保,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力争实现辖区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全覆盖。民政、老龄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承保保险公司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篇(6)

排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户外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以促进排便。

心理护理:患者多数为急性起病,心理一时不能接受,容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建立信任关系,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二、加强安全管理对策:

⑴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定期培训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让护理工作者均能科学的分担风险,更好的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护理安全治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监管。护理纠纷是与护理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均会对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风险。护士长要加强护理质量监控的法律意识,严格抓好病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⑵加强护士专科技能培训:

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除护理相关培训外,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定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⑶做好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立即到病床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安置病人,并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在安置病人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安置病房,是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并根据患者情况留陪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识别患者的准确性,确保护理工作准确无误。

⑷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

①重点区域管理: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走廊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或树立安全标示,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②重点时段管理: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此时的工作人员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容易发生意外。我科通过在特殊时段增加陪人数量,或值班人员,来避免意外发生;

③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④心内科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应做好防护措施,加强巡视,必要时留陪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⑤药物安全管理:该科患者多为老年人,用药品种繁多,护士应严格执行用药规程,并查看药物配伍禁忌,及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等,影响判断力,服药后安排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告知患者起床及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进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避免低血糖;服用泻药要合理安排服用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影响睡眠。输硝酸甘油针时注意输液速度,以免引起严重后果等。对患者自备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降压药、降糖药等,一定要加强监管。

⑥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是反复发作的不易痊愈,患者多数为长期服药,对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影响。我们应积极协助患者参与,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应加强沟通,及时疏导,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心血管病 保健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2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4-01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以致人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再加之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使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所谓的“富裕病”,心血管病也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病人若要得到更好的治疗不仅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健与护理。以下我将会对一些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措施做一个综述。

1 心血管病的类型

心血管病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被称为“富贵病”,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它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等。它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和重复率也比较频繁。

2 心血管病人自我保健与护理的现状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曾对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与护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其相关期刊《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中显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的了解并不深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的保健与护理知识了解的也不深。尤其是对自己所用药物种类,适应症和副作用的了解甚少。在《现代临床护理》(2005年02期)中也表明冠心病人缺少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医院是冠心病人得到护理的主要场所,日常生活中患者缺少对自我的保健与护理。2010年浙江省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对老年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0%的老年病人掌握的疾病知识少,掌握监测和康复训练能力以及自我饮食管理能力还在中等水平。还有64.9%的病人由于经济因素无法支持自身的慢性血脑管病的治疗。

3 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措施

3.1 注意膳食。在赵法《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20期)《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一文中指出膳食结构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肉食消费大大提高,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营养状况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也针对膳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编制了《中国食物成分表》,方便控制膳食来帮助心脑血管病人加强对自我的保健。

在《心血管疾病饮食指导及防治》(张玉凤、王怡)中提到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具体膳食指导措施。

(1)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即多摄入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等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摄入猪油、奶油、乳脂、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

(2)适当的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以小于300毫克的胆固醇为宜。但是,对于一些高胆固醇血症者以每天小于200毫克为宜。

(3)控制热量的摄入,使体重维持在理想的范围内。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每餐不能吃的过饱,否则会让降低患者的血管舒张调节功能,引起血压的显著波动。

(4)多摄入瓜果蔬菜和粗粮等一些富含食物纤维,有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食物,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5)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高血压病人服用单胺氧化酶时,就不适合再进食含有酪胺的酸奶、蘑菇、啤酒、香蕉、葡萄干等食物。因为酪胺会使节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3.2 药物保健。中国医药2012,第10期《动脉硬化的药物治疗措施》中,指出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保健措施。

(1)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降压药使血压降到适当水平。例如,消胆胺、益寿宁、血脂平、阿司匹林等防治血压增高的药物。

(2)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控制血糖,可以选择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达美康等降糖药物。

(3)在《医学信息》(2010、第四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中,指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的人可服用高辛利尿剂等药物。对于风湿活动的患者要控制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一般可服用当归,党参等进行中药治疗。

(4)对于冠心病,一般是要扩张冠脉及全身血管、调整血脂,抗心绞痛。通常,可以选择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3.3 日常护理。

(1)注意监测,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夏季心血管病人的自我护理》就提到过自我检测的重要性。重视血压的监测,可以降低发病的风险。尤其是在夏季,气温的升高很容易使血管扩张,血压升高。在《医学信息》第四期中也提到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自我护理也要重视心率、心律的监测。

(2)遵医嘱,《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6卷第五期提出,对于心血管病人要做好日常自我管理必须遵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以及按时服用强心药。同时也要注意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等。

3.4 心理护理。《医学信息》第23卷,第4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中提到,心血管病属于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通常,患者会因为反复发作的病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情绪不稳定无法配合治疗反而耽误了治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第6期第5卷也提到,心血管疾病与情绪、心理以及社会刺激有密切的关系,对患者的健康有重要的相关性。不仅医生要注意解释病情,体贴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患者自身以及家属也要注意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4 小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以上一些文献资料都表明医院的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克服病痛,但是更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自我保健和护理,将治疗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李彬彬《医学信息》第23卷,第4期《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及自我保健措施》

[2] 施俭,顾兰,杨小芳.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247-248

[3] 李小娟.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5):485-486

[4] 张玉凤、王怡,《心血管疾病饮食指导及防治》

[5] 赵法.《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20期)《膳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

[6] 谭建兰.《现代临床护理》(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