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1: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舞蹈教育教学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前大学舞蹈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教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本文针对大学舞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合理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大学舞蹈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字:
舞蹈;教学;艺术;健康
1引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审美能力个社会行为能力,有助于个人气质的塑造。而在大学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思考和分析,不断推进大学舞蹈教育的创新性改革。
2大学舞蹈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2.1大学生缺乏舞蹈基础,功底差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很多大学都进行舞蹈课程的开设,但却没有很好的进行执行,仍然着重于文化课培养,对体育、音乐、舞蹈等艺术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舞蹈课程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舞蹈教育教学中舞蹈老师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其不应该将舞蹈课程与文化课程相分离,这阻碍了舞蹈课程的发展,由于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且与舞蹈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存在学科交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构成体系。在舞蹈课程设置中着重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
2.2舞蹈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当前,大学舞蹈教育一般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无法调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这使得课程学习缺乏互动性,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完成任务,由于学生的舞蹈功底不同,且舞蹈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机械性的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不能够结合舞蹈理论进行主动思考,较为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及惰性,从而更无法深入的体会到舞蹈的精髓。教师在舞蹈课程中往往会着重培养专业素质较高,具备一定舞蹈功底的学生,忽略业余舞蹈学习者,这样便会使得对舞蹈感兴趣、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大局。而这种教学模式也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对于业余的舞蹈学习者,可能由于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不够使得一些舞蹈动作不到位,但这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的舞蹈教学计划,而不是轻易给舞蹈学习者定结论,选择放弃,否定他在舞蹈这条路上行不通。
2.3对舞蹈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尽管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相比专业文化课,舞蹈、体育等艺术学科仍然会存在经常性的听课和被占用的情况。学校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舞蹈课程的教学,认为舞蹈课可有可无,不希望学生浪费太多的精力,因此学生参与性较差。而由于高校舞蹈教师长期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受到条件和年龄的限制,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对于一些高难度和创新性的舞蹈动作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由于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在课堂中一直贯彻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动作相脱离,由于学生不能够有深入的理解,动作不到位,所以无法展现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对整体欣赏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对该学科的重视,使得学生在舞蹈课程中也表现的较为散漫,学习状态差。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玩手机和看其他的书籍,这样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差,听课效果不佳。
2.4舞蹈教育缺乏新鲜的元素
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对舞蹈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其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刻苦的进行舞蹈训练和动作的模仿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舞蹈专业技能。这种理念忽略了舞蹈理论知识对舞蹈技能学习的指导作用。单纯的进行模仿会使得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尽管模仿本身属于一种学习舞蹈的方式,但这需要与舞蹈动作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及精髓相结合,从而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创新,利用肢体语言来进行完美的展现。由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舞蹈也将会演绎的更为动人和富有生命力。
3大学舞蹈教育教学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为了提高大学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就需要从根本上出发,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教师要对舞蹈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但还需要对舞蹈课程学习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此外,在加强学生舞蹈训练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融入舞蹈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设置结构,合理分配专业文化课与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比例,注重学科交叉,通过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深入了解。舞蹈是一门观赏性极强的艺术,而对于技巧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舞蹈课程中,可以结合外来的舞蹈艺术,融入创新的舞蹈动作,吸收外来先进的舞蹈教学模式,从而在艺术的碰撞、交融中产生新的艺术展现形式。这也有助于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推动舞蹈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舞蹈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地发展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也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学舞蹈教学质量也必将逐步提高。
作者:白晔林 单位: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谭美英,湖南衡阳技师学院讲师,湖南衡阳4211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218―03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促进中职毕业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已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2000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有关方面组织语文教育专家编写了中职语文教材;2005年,在总结国内外语文教学经验、广泛听取各类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教材建设日趋成熟。这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将教材的“好”转化为语文教学效益的“好”和学生语文能力的“高”,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否则,教材再好,也难以跳出语文教学的旧模式、旧框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变化很大。首先,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次,生员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后进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最后,培养技能型的办学方向深化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发展变化无不影响着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中职教育阶段是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中职语文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健康发展的人,使他们既具备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又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诚然,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赖各种教育力量共同构建,但是,语文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魅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份内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带着一种教书育人的自觉,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去创造性地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培养人文品质,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浓厚兴趣,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所学所得所有为社会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知识和智力“完全可以为邪恶势力服务”。这就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严肃课题。在中职学校,由于它的职业技术性,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技能课,但专业课、技能课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这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伟大性格,教学生“做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语文教育的肩上。对此,中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学生涯中,诚恳地做人,诚恳地教人。整整半个世纪,她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生“做人”作为根本,将语言教育、语文知识和思想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教文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让偏重技能的学习者为语文喝彩。中职与普通高中同属一个教育层次,但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与高职同是职业教育类,但与高职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达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与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与高职语文教学要求相衔接,又不任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个“度”,让中职语文教学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层面上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特殊任务。
从科学技术维度讲,语文科学是教育科学,是思维科学,蕴藏着强大的科学精神。语文又是关于语言方面的工具学科,它具有语言“功利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语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让语文成为学生实用的工具,能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实践,更要倚重语文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去学会理性地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思考现实问题,进行是非判断,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课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作为哲学名词的“终极”,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一种精神状态。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质区别。为了防止中职语文教学的失衡与异化,必须摆脱“人文性”的偏见与误解。一要防止将“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的人往往过于偏重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甚至牵强附会,任意上纲上线,别扭矫情,大煞语文教学风景。同时,还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学化为基础,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识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护的一面,但终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扬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科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特别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中职语文修订版教材构建起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为基点、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前后贯穿、具有自学辅导特征和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新体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的“老面孔”,让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让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照应,相互促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就业压力逐渐加大,这些都对阅读
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改变目前“唯理性的语文教育”的倾向,强调积极自主的学习姿态,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地结合起来,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思维的训练落实到言语的实践中,重视点点滴滴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基本目标是发展对话能力。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语文,语言的文本。阅读教学文本,就是对话内容的荟萃,其本身就是对话的结果,是与人、与事物对话的文字化,又是对话内容、规律、方法、技巧的载体,记载着对话的典范事实、对话规则与对话技艺的演变。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蓝本,加强语言实践,发展对话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心灵对话的过程。师生解读文本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学的多边活动是多元反复对话,既是师生的对话,又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师生与家长、专业人员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是积极自主的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职生的“对话”普遍存在“失语”现象,即个体内心封闭,有话不说,有情不抒,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课后说谎话、假话、脏话。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放飞师生心灵,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优化,提升对话质量与教学效果,让思考非线性,言说无拘束,使“言为心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新课改提倡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授之以“渔”,但我们决不能以此否定或摒弃经过长期实践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实效的老做法、好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思考中“扬弃”,将全新的课改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科学整合。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来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样,课改才能全面、深入、科学地开展。
一、让学生在“渔场”中“渔”鱼。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标准》中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虽然突出强调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仍然把“知识和能力”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我们绝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这是一个常识。在教学中,传授知识要从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进行转化”。也就是说,在传授知识上,教师要巧选知识的“落脚点”,致使学生站得稳,不要悬空,然后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移动,步子要小,从而到达目的地。
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有些教师在碰到学生“卡壳”的时候,教师往往责备学生的多,鼓励学生的少;教师放心不下,包办代替学生的多,放手指导学生、信任学生的少;教师注重学习结果的多,关注学习过程的少。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光有“渔”,没有“渔场”,怎能“渔”到鱼?纸上得来的“渔”终觉浅。要把捕鱼的知识转化为捕鱼的能力,渔场的环节不可或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搭设平台,找准学生捕捉知识的每一个“落脚点”,让学生在这样的“渔场”里学会“渔”,在“渔”的过程中,知识就转化为能力,也就学会“渔”,得到“鱼”了。
二、让学生在“热闹”中冷静。“结论重要,过程更重要”这是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观。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从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以多样性、丰富性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热闹了,学生动起来了,但随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些忧虑,在看似“活泼”的课堂之中,是否真的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纵观我们身边的个别教师,在对课程改革历年一知半解、或理解过左,为了课堂上有“看点”“出彩”,可以包装打扮、涂脂抹粉,毫不顾及课堂上的内涵及实效,完全是为“出彩”而求“出彩”,将本应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出彩”为本了。
作为课改前沿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深入领会课改理念。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冷静地、理性地思悟,让学生在头脑中积极地联想、分析、归纳,投入地表达、质疑、演示,做到课堂上冷热互动、动静搭配。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让学生在表扬中清醒。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赏识教育,提倡激励式评价。尊重、赞赏学生的个性,反对语言上的“冷暴力”,一改过去唯师独尊、师严为上的观念。但在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表扬、激励泛滥,贬值、形式化和完全否定批评的现象。“棒、棒、棒,你真棒”、“表扬他,顶呱呱”、“表扬你,了不起”,类似这种“格式化”的表扬,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奖励“小红花”、贴“红苹果”、盖“顶呱呱”印章等等,也比较普遍。这些表扬和奖励的形式应该说都是可用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必然会贬值、形式化、程式化了,就失去了真情实感。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无多大实际效果。我们提倡表扬、奖励形式多样化,更提倡用发自内心的微笑、点头、拍肩、抚摸以及由衷的赞赏等进行适度的表扬,控制物化的奖励次数。要广泛地施用内心激励,适当地使用批评(以爱为基础的,不带身心伤害的),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清醒地认识自己,健康地成长。
一、村级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1.“优生不优育”的影响。国家推行“优生优育”政策,而农村却出现“优生不优育”现象。由于生活所迫,大量的农民外出进城务工谋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有的在家甚至没有监护人。当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关爱、监护时,常常会情绪 不稳定,我行我素,行为偏离规范,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情感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直接影响学业。
2.师资配备不足的因素。2007年国家对广西“两基”评估验收时,就教师人数来说,基本上达到师生比1∶18的要求,但教师专业搭配不合理,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专业配备不足,有的科目甚至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只能从语文、数学等科目教师中挤人去上课或兼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困难。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虽然课改开展已有五年之久,但很多教师都没能参加过课改培训,课改理念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上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尚停留于形式,未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4.校本科研缺乏。因条件的限制,村级初中对校本教研的开展很不够,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备课上没有备课组,也没有能集中备课,所谓的教研活动,只是互相听一听课,到评课时也是一堂好话,几乎没有点出不足,教师没有教学反思,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学习任务,致使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二、提高村级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1.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建立档案,加强监管。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少年)档案,每学期对留守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状况及监护人情况,同时学校要加强日常学习管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思想教育,纠正不良习气,培养其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2)教师为主,家校联系为辅。教师要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指引者,用心关爱他们,多与他们交心,多进行家访,特别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丝微笑、一句赞扬、一份关注,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善待他们。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校的温暖。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留守儿童(少年)的学习、思想、生活、行为、情感情况,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化解矛盾。(3)成立寄宿制专门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补助经费。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寄宿生管理人员,成立寄宿制专门管理领导小组,对寄宿制贫困学生,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将生活补助费直接补到学生的饭卡里,使学生吃得起,留得住,而学得好。
2.完善师资配备。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几年来,高校在不断扩招,师范院校也不例外,但农村教师的补充却在不断减少,很多学校几年来都没有新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来补充,教师老化,专业配备不合理或不足在明显加剧。建议政府每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中招聘一些新教师,特别是英语、历史等专业的毕业生,以充实农村基层,使农村基层的教师配备合理,从而改变农村村级初中的办学条件。
3.鼓励教师实施新课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以便适应课改的要求,培训时,要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在课改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工作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的实施方面,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以切实提 高教学质量。
应试教育的影响冲击体育教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未能得到与其它学科同等的重视。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还局限于以运动竞赛和体育中考高考成绩为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体育教育教学,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只重视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获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重复阶段。
二、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存问题的探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教学应积极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积极推行体育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要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1.首先是转变体育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教育。
2.对现行的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改革体育成绩考核和评价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是关键。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日常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和体育事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体育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培养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师资。同时建立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制度。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理论、体育课程教材所涉及的新内容及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来武装体育教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互动教学;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设施不断地完善,各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也不断地涌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高职教育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大批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但是高职教育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学生入学质量相对较弱,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对高职教育的教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职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其实践性较强,概念多,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没有明显的乐趣,给化学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该文立足当前高职化学教学实际,借助多年的高职化学教学经验,分析当前化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几点看法。
1当前高职化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已经迈入快车道,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取得明显的成绩,尤其是围绕教学目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导向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职化学教育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1.1生源复杂,学生素质普遍不高
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类型复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招生需求,对学生的学科背景,学习能力放低要求,尤其在医学化学专业领域,文理兼收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学生由于缺少化学的工科背景,即使录取到对应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提高,加之本身对于学习就存在厌学的情绪,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不便。
1.2化学教学教材参差不齐
无论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职学校,化学教学选用的教材用书,都存在实用性、适用性差的现象,部分学校选用的教材过时,或者使用该校编导的教材,但是教材转抄的内容较多,真正总结梳理的符合该院校教学目标要求的成分却很少。甚至有些教科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存在问题,这样的化学学习教材显然是难以满足当前的化学教育的。
1.3化学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化学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授课的方式单一,教师讲主要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化学概念在课件上展示给学生之后,就很少与学生互动,或者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无法得到锻炼。不仅占用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1.4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实验设备对于化学教学来时至关重要,然而,就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化学设备的整体装备来看,设备的设施条件十分不理想,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设备难以满足当前的化学实验要求,部分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职院校升格或者合并而来,整合后的院校受制于资金的限制,很难再短时间内满足高职化学实验教育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是目前的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验证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启发难以深入,自然不能对化学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常见的一个现象,学生热热闹闹穿梭在试验台前,仅仅是把实验作为一种学习的体验和补充,没有端正实验的重要性,和对待实验结果的严肃性。高职化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化学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重新设计和定义教学目标,突出实验,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2提高高职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既要满足当前的学习要求,又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明确化学教学的目标,实现层层递进,不断地深入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以提高学生独立性思维和判断性思维为重点,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敢于挑战权威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提高实验设备质量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实验在教学中比重大于理论教学,因此,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是化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实验要求的问题,院校应该不断地更新现有的实验设备,以便跟上社会的发展,采购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装备实验室,而在实验教学的安排上,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实验的假设性论证,同时突出专业的实验性质,对学生的实验要求进行改进。
2.3构建互动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造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有积极的作用,化学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无论哪一种教学主体,老师应该从讲台的教学中心走出来,将课堂的主动权和支配权交给学生,高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教学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概念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讨论与思考,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知识的启发者、教学的指导者和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当前的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合作和集体利益,老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尝试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课堂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讨论课,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实验推到和课题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收索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高职化学教学的任务。
2.4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及时反馈教学质量
高职化学教育的教学评估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教学评价,高职化学教学评估更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独特的理解。是对学生独立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检测。对知识的考核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测试,还应该体现在实验设计,课外实验技能操作,社会实践调研、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和分享等,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讲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估方式,以应用化学知识的结果为评估标准,评价教学成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信服度。
3结语
知识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科学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职化学作为实验性的基础科学,在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上展现了无穷的力量,同时,化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高职化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高职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学习,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真正适应高职化学培养体系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恒桥,张兰英.高职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8):102-10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政治教育 教学质量
政治教育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的。但目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还不够。导致政治教学质量打了折扣。本文就当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职业中学政治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给政治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职业中学一直比较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许多学生和老师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传授才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但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我们知道部分职高生在行为习惯上有明显的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有的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打架斗殴,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采取漠视甚至是对抗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追求上的缺失、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上的偏差。职业中学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领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地认识、评价、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树立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决心,从而真正地在自己的专业上得到持续的发展,使他们的职业之路走得更为规范。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我认为目前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学生离不开单纯的应试目的。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只是说教,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空洞、牵强,难以认同;影响了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教育教学信任度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目标也受到了影响。实施新的政治教学模式,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二、职业中学新的政治教学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从而使政治课变得鲜活生动、形式多样、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可以充分展现思维翅膀,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社会生活材料,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问题回答者。我们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 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政治思想课的实效性。作为政治教师要处处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习惯、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在课堂上常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不是把道德规范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现象引入,激起情感,引发学生体验,促进内心冲突和碰撞,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同时,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增加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专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