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技术的好处

生物技术的好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4 17:27: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技术的好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技术的好处

篇(1)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99-02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内容广泛、综合交叉各个学科而成的一项学科。新时期大学中生物技术专业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生物技术将生物产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从生物体不同层次上发挥生物产品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物产品的内在价值,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例如,我们生活中的保健食品、生物抗癌药品、转基因产品等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和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也有很多。生物技术专业不仅有效包括了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种方面,这些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在当今年代,生物技术专业热潮席卷全球,它的内在价值被广泛认知,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在近几十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命科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在基因工程、细胞等一系列探索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主要方向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员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生物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每一个新的发现和技术革新,都将带动大规模的产业变革,因此,社会急需大量的优质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以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生物技术专业高层次、综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许多科研成果距离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也就需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总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因此,大学的生物专业人才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出现的问题

虽然,生物技术专业前景极为广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然而,许多高校对生物专业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透彻、明晰,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生物技术课程设计中仍存在不足,许多课程和教材没有进行知识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课程的整体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状态,创新性课程少,实用性课程也少。实验课程虽然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留给学生独立运作的机会还很少,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等。同时,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专业知识陈旧,内容缺乏与时代相对应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而且,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应用以及生活实际的一些具体方案与我们的期望值和预期值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讨论。

三、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既然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解析。

1.生物技术专业的市场导向。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不容否认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物的存在,加深人们的理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治疗一些疾病,方便人们的生活,例如器官移植等先进的技术的有效推广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惊人的好处,这就是生物技术的魅力所在。再如,人们研究的抗倒伏、抗旱等新的品种,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毕竟,生物技术存在并能够得到广泛推广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为人类造福。生物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的区别在于不仅应用于工厂生产,而且在于生物本身的潜力开放,从基础的营养价值到功能性活性成分分析,再到食用或药用价值开发,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加快脚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获取主动,从而形成主动性市场导向而不是被动顺从。综上所述,大学高校中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质的飞跃,这也是高校生物学专业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

2.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生物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这就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对生物技术行业的需求,国家从宏观层面上更加重视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教学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将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对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会增加。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有能力应付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同时在就业方向上,大城市与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来说,地区性差异造成的发展空间差异是必然的。先进性技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就业的生物技术的毕业生,超过80%的人选择到北京、上海和各大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目前主要在自主择业、公务员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等三个方向,这也是学生本人的意愿。有的学生已经厌倦了大学生活,急于进入社会工作,以期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有的学生采取稳妥的方式,考取公务员、村官或教师等途经,实现就业。但不管从哪个方向迈出就业这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这也是所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就业后跳槽频繁,甚至灰心丧气。因此,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只有从主观上加深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人际社会经验,从客观上耐心寻机,才会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

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与信息科学等专业同样具有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特性。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遇事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谁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技能,谁就将领导生物技术的导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人们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在就业中的方向选择将一直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要考虑的根本性问题,这也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够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为生物学更好的造福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美玲.大学生物专业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人民论坛,2002,(1).

[2]王方华.对于大学生物的专题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张.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就业问题[J].中国人民论坛,2003.

篇(2)

关键字:生命科学;生物现状

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以医药行业为例,最近一些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基因治疗、肝细胞治疗和生物芯片等治疗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我国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从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另外,生物技术的研发,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具有相当的作用。比如水稻的杂交技术解决了世界关注的粮食难题。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多年的累积,也让我们有了冲击国际前沿的实力和技术。

一、我国在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现状分析

我国生命科学起源于医药和农业的方面。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成立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研究机构。7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科研体系。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代表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北京基地(着眼于农业和环境的研究),上海基地(人口和健康的研究),西南基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武汉基地(水生生物和病毒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克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花絮额,细胞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等。在国际上,我国的科学家也承担了1%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而且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唯一一个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科学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有800多条,已经申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利。

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带动,生物技术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医药生物领域,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有近二十种上市的产品,有二十多中种药物已经进入一、二期临床使用,处于临床试验的也有近四十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

目前在国际上销量最大的医药品种,前十位当中我们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八种,这说明我国的生物科技药物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农业方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甚至是全世界农业技术的前进。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在我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变不了的一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所以,在人口和健康领域、农业生产发展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业发展在效益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都还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都需要我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应对策

要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树立把握机遇的意识,要认识到这两者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民生,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甚至有时候能左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们今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

要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放到首要的位置来抓。其次,我们花大力气来研发更新农业技术平台,改造传统农业的生态格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生产。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要积极推进其应用和转化,要通过培育一批生物技术企业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尽一切可能,切实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1,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实现专利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权,2,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和国际接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益。3,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使他们在市场开发和经营方面都能够顺风顺水。4,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保障制度,将对其保障不是一纸空文。既要让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好处,同时也要在关注生物安全方面所引起的新问题。5,通过加强和国际发达国家质检的合作和交流,开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以此实现和世界先进技术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李学勇. 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中国软科学,2003, 3: 124.

[2]陈竺. 世纪之交的生命科学与中国生命科学界. 生命科学, 1996,8: 123.

[3]许智宏. 关于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 2001, 41: 127.

篇(3)

日本在进口第一批转基因作物的前一年,也即1995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宣传活动。农林水产省还采取了一种被称为“认同会议”的形式进行宣传。

“认同会议”是上个世纪80年代起源于丹麦的一种评定某项新技术的方法,其做法是挑选一些对要评定的新技术没偏见的公众代表和持中立立场的公民开会,通过讨论对某项新技术形成一致认同。后来这一方法在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国得到推广,日本也采取这一方法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与好处”这个题目征求公众建议,以提高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认识水平。

对由生物技术生产的新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的工作由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产品一旦被通过,必须在日本政府的“公告”上刊登;农林水产省负责环境安全评估(重点是评估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以及饲料安全评估。对将要进口或在日本国内种植的作物,开发商必须通过由日本政府组织实施的田间测试。

对进口产品和零售的加工食品,日本一律进行严格的检测。一旦在食品中发现未经允许的转基因成分,该食品被认定为触犯了日本食品卫生法。MHLW直接负责在报关港对产品进行检测,对零售领域的加工食品的检测由当地健康保护部门执行。所有检测都依据厚生劳动省MHLW颁布的抽样检测计划实施。如在报关港发现未经允许的转基因成分,该产品必须退回或销毁,或转为非食用用途。如在零售领域发现未经允许的转基因成分,其制造商必须马上收回所有产品。

篇(4)

关键词: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废水处理

〖KH2*1〗

城市排污主要的问题是对废弃和废水的处理,生物技术可以将废气废水通过降解处理,处理成无害的资源,甚至生成二次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减轻城市排污的压力。

一、城市污染状况分析

近些年城市污染现象极为的严重,继酸雨现象之后城市变暖、雾霾现象也持续的在发生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透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为了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和危害。种种现象警醒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加大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利用生物技术改善环境,处理城市生活生产废气物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最先出现在处理空气中的臭味物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空气质量的污染,但是那一时期技术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建设环境还相应没有现在如此的恶劣。第一个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气的专利于1957年出现在美国,但到1970年后才引起各国重视。到1980年,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数量工业规模的各类生物处理废气装置投入运行,对混合有机废气的去除率一般在95%以上。各国家对于环境问题都予以重视,渐渐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善城市环境。

二、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城市生活主要垃圾废物来源主要是废水和废气的处理。生物净化技术是将废弃的资源通过处理转换成无害物质或者二次利用的物质。从污水处理方面来说,水资源本身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在干净的水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通过依附其他有机生物或者沉积等途径实现自身的转换和循环。它们在与水中有机物接触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使在水体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和硝酸盐等,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而在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由于分解过程中无法满足相应的条件,导致水中的微生物自我净化的能力下降,甚至于重度污染失去净化的能力,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功能,通过科学的手段营造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通过提升微生物净化的能力保持水体的纯净。生物净化技术带来的是方便快捷的有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资金的投入。

而对于城市废气的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功能,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生物转化,把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污染源转化为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利用程度比较高的成分。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产生的气体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可以充分的被利用。在适当的环境下,生物净化技术将生物的繁殖能力提升了,作用的多种微生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大量的进行繁殖和扩散。微生物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能够通过外部的需求提升很优化繁殖的能力。

三、生物净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正对与城市废水和废气的两个方面的大量污染,通过生物净化技术进行环境的改善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生物净化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当中的作用也将会日益的凸显出来。

首先,生物净化技术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资源的利用程度。生物净化技术旨在发掘废弃的水资源和气体资源中的再生能力和可利用价值,通过将废水废气通过优化和转换实现对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不对黄精造成任何的生态威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生物净化技术无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升城乡总体的生态建设水平和城乡风貌。所以,对于未来生物净化技术有着很长远的发展的前景。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先治理,保障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提升总体的经济建设的水平。

其次,生物净化技术能够带动能源开发,提升创新科研的能力。目前生物净化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实现大范围内的应用,虽然生物净化技术所带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但是生物净化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比如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生态循环系统的承载功能和原有的使用功能。而且,生物净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和研发的投入,技术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所以,生物净化技术想要有更加长远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不断的进行研发和实践,提升科研能力,扩大生物净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巩固生物净化技术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生物净化技术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实力。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技术应用为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生物净化技术就拥有着广泛是市场前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所透支的环境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将生物净化技术作为一项产业,不仅仅和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可以形成双赢的效果。相关产业在生物净化产业的带动下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捍东,王庆生,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J],2000(16).

[2]李正魁,濮培民,辐射聚合固定化反硝化菌去除污水中硝酸盐,江苏农业学报[J],2000(16).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技术;3S技术;理化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最近的几年之中,环境污染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新生的污染物质逐渐增多,环境的污染逐渐变得复杂起来,环境的问题成为了国际上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所以将管理的制度提高上来,加强环保工作的建设力度。作为环境保护基本的内容,也就是环境监测来说,它在环境决策与环境的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技术。很多的学者们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对于环境质量综合的评价进行很多研究,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可以看出对于环境监测技术方面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以前,环境监测仅限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此后,环境监测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并写出相关的报告,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1、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一定进步,用现在的生物技术的新技术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应急的监测仪器上的重点内容,生物的技术对于环境的监测之中地位逐渐提升,表现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现代的生物技术是用DNA的重组技术来表现的,一般用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说作为学术支撑体系,同时与化工与化学等进行互相的渗透与结合,逐渐将环境监测技术的理论发展起来。

另外,在森林与绿地等一些生态系统中3S的技术也逐渐将自身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在对生态的研究之中,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一种研究范围。和其他的一些手段对比,这种技术有着广泛、特异等功能,它可利用分子的水平来研究一些生态问题,对于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的作用有着很好的利用。

另外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之中还有一种非常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就是PCR,它有着灵敏、快速、准确、便捷等一些优点,对于传统的办法来说,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痛。它在一些技术的研究中与环境发展之中有着重要作用。

2、3S技术的应用现状

3S主要包含有GPS、GIS、RS这种中独的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3S这项综合的技术。它主要包含了信息的处理、获取、应用,存在着多方面的好处。

(1)在水资源中的应用

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当前国内外3S的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主要应用在流域水文的模拟、生态消耗水量的分析、对水资源的评价等等。

对于我国水环境状况的监测应用将GPS、RS以及常规的监测技术进行有效的综合应用,并用GIS作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对于一些水域的分布变化、营养化以及沙泥的污染程度实行监测。

(2)在湿地研究上的应用

应用多相化遥感动态监的技术来获取湿地中的一些信息,并经过对于地理信息中较为系统的技术中的空间分析的功能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实现湿地信息的及时更细,有效取得湿地的一些变化信息。在湿地的制图之中,现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出版沼泽的湿地图形。在我国还利用3S的技术编制出各种不相同比例湿地的生态图形等。

3、理化科学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理化学科在环境的监测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的动态压膜方法的监测技术在二次污染的监测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这种技术表面的张力中的环面积和COD互相有着很大相关性质。它主要的原理就是应用热力学来将温度推出。并且这种技术不用对于水样来进行一系列预处理,而且不相同性质与浓度的一些有机成膜的分子可获得不同动态的膜压图形,有效的将分子状态与结构等充分反映出来。无需任何的添加剂,没有二次污染的现象发生,适用于水污染的研究。而在理化科学的应用之中,最近的几年以来,对于DOAS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体系。这种技术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应用分子窄带的吸光,来对光谱进行吸收,对于气体中的组成进行辨别,并经过吸收谱强度来推算出被测量气体浓度的数值。之后通过一些数据的处理环节,成功的对大气之中气体成分之中各种物质含量的多少进行检测。

4、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1)对无线传感器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之中对于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时一种层次类型的网络结构,其中最为地步的层次是在监测的实际之中,传感器的一个节点。之后的上层有基站、传输的网络,最后两节到网络之中。

(2)PLC技术的应用

PLC是一种将自动化、计算机一级通信的技术集成一体的一种新型装置,它在结构之上对于防尘、抗震等都有着有效作用,适合在条件较为恶劣地方或者是工业的现场。对于一些雨水的监测一级农业的生产或是抗旱防洪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1、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

实时监测岸基海洋环境装置是一种实时采集地区海洋环境预报数据的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岸基海洋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人们及时了解岸基海洋的环境状况。应用实例有:1991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安装了物理海洋学实时系统,能够实时获得该海湾的水深、风向、潮汐、潮流以及海面油膜移动等数据和状态,这些监测得来的数据对海上船只航行、海面油污移动或者海难搜救起到重要作用。平均每年给坦帕湾创造了超过200万的经济效益。

2、卫星遥感技术

随着计算机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并取得良好成效。应用的技术配置具体包含有多光谱扫描仪、海洋水色成像仪、沿岸带水色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一般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是用于沿海悬浮泥沙含量和其扩散状态的监测;用于工业排污与生活污水的监侧。应用实例有:在1972~1977年间出现了3次大范围海上溢油问题,采用海洋水色成像仪与沿岸带水色扫描仪用于悬浮物浓度或者海域叶绿素的分析,实现全天24h的海洋油污实时监测,具体监测溢油的分布范围、油膜厚度、移动扩散状况和溢油量等。而合成孔径雷达可以自动生成油污染图像,能对热污染与城市污水排放成图,还能帮助追查突发溢油事件的污染源。

3、航空油污监测技术

近十年来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行业也形成一定规模,由此也引发了石油、原油泄漏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航空油污监测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这项技术具有反应快速等优点,在海洋环境监察及执法取证等方面成效显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英、法、美、日、丹麦等国家在固定海域联合投放了大概25~30台型号、功能不一的航空污染监测系统,而且这些国家的海域管理部门都配置了油污监测的实时预报系统,对本国的监测点实施24h不间断的实时监侧,不仅起到有效测量油溢海区的面积、油膜的厚度以及油溢量等,还能精确鉴别污染物种和污染来源,帮助对非法排污者进行有效取证。

结束语

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提升监测技术、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与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5)

篇(6)

关键词 兴趣;多媒体;实验教学;生物探究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查阅学科资料,积极投入学习中。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生物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联系于生物中。当前热点话题,如禽流感、非典等与生物密不可分。前沿科学,如克隆、DNA指纹技术等也与生物学科密不可分,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感兴趣,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较容易的。根据生物这门学科的特色,我们做生物教师的是完全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作为一个生物老师,我们怎么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怎样上好一堂生物课呢?

一、课堂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仅学习课本知识,不做与生物有关的探究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使这种学习知识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悦感,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实践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讲植物嫁接的方法时,课前我准备了嫁接的材料如砧木、接穗、薄膜等,上课时我让学生先看课本,然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示范嫁接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很多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一些农业相关的技术是有一点了解的,如果上课时只传授课本知识,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听不懂,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如讲《陆地生活的动物》这章时,讲到蚯蚓的经济意义,除此之外还讲了一些它的养殖技术、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等。此外还在课堂上渗透一些岑巩近年来的特色种养技术,如太子参种植、烤烟种植、药材种植、蛇的养殖、娃娃鱼的养殖、鳖的养殖等,以及它们的价格和发展规模等等,让学生觉得学习生物确实是大有作用的。

三、多媒体上课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挂图等形式教学能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兴致盎然、欣然接受,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虽然多媒体教学也会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上学生有时学得干瘪无味。但多媒体存在的优势和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讲述《社会行为》蜜蜂和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我用多媒体教学,把蜜蜂的舞蹈和蚂蚁的气味用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就很直观、形象,这样既创造了直观、生动、轻松、有趣、高效的课堂,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四、将生物经济引入生物教学

生物经济在不久将来的社会经济中将占据重要地位,既然学生对经济感兴趣,我们可以把生物经济的一些知识放到生物教学中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课本中多处提到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如杂交水稻、嫁接、组织培养、灭蝗、生物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大的提高。其中最突出的是我国的杂交水稻,它对于解决粮食危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除向学生讲述这些生物技术的特点、作用外,还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生物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五、借用典型事例培养学习兴趣

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这节时,讲述“达尔文的遗憾”的故事: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身未娶,第四个儿子,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也没能抱上一个孩子。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个个若有所思,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六、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事例非常丰富,如日本核电泄露、瘦肉精、禽流感、新农村沼气利用等。如果教师能够将身边发生的蕴藏着生物学知识的社会热点事例应用于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中学生物教学中知识点抽象、理论性强的不足,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知识点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能力。

七、结合生物科学成就培养学习兴趣

篇(7)

与初种阶段相比,至2012年,17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

而注重功能性和营养性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正在陆续登场,并左右未来十年的研究方向。

在本轮技术升级中,中国的转基因技术研发能否保持现有排名,乃至更进一步,未有定数。 两个基因打天下

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将研发重点放在取悦农民上,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容易、更高产、也更赚钱。产量和收益的提高,使得农民乐于播种转基因种子,而农药用量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给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带来间接的好处。

1983年美国成功培育出一种抗病毒转基因烟草,从而开启了转基因育种的大幕。

往作物的基因组中加入一个或多个特选的外源基因后,由于每个基因都会编码一种功能明确的蛋白质,从而使作物表现出某种性状,这就是通常所言的转基因育种。与杂交育种或辐射育种等传统方法相比,转基因育种的结果更可预测,效率也高。

过去30年间,实现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大约有30个性状,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抗除草剂、抗虫以及两者兼有的性状。抗草甘膦基因和Bt基因分别是这两大性状的代表基因。

Bt基因来自一种土壤细菌,它可以分泌一种毒蛋白,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比如小菜蛾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在有机农业中,这种细菌被作为天然杀虫剂长期使用。

科研人员将Bt基因转入作物的基因组后,作物自身可产生Bt蛋白毒素,杀死害虫,而对其他益虫和人类无害。这样,不打或者打少量农药,就可以对付虫害。

正是转入Bt基因的棉花新种,挽救了中国的棉花种植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爆发大面积棉铃虫灾害,一些产棉区的棉花亩产降幅达八成,这一棉花的头号害虫已经对当时普遍使用的菊酯类农药产生很强的抗药性。“棉铃虫害太厉害了,几乎两三天就喷一次药,即使是这样还杀不死。”山东东明县李庄村村民李站双回忆说,甚至把棉铃虫直接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

此时,国际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已经开发出转Bt基因抗虫棉种,不过,直到1997年,孟山都才开始在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当地的棉农称其为 “抗虫棉”。两年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的国产抗虫棉也通过了各项审定,推向市场。

孟山都抗虫棉种的价格比传统棉种高近20倍,但其经过脱绒处理,出芽率非常高,原来1亩地要播10公斤棉种,使用抗虫棉种只需要1公斤就够了,虽然棉农的购种成本增加1倍,但综合收益却大大提高。

然而,孟山都的抗虫棉种在中国“水土不服”,与国产抗虫棉相比,其抗病性稍差,在产量上竞争力稍逊。国产抗虫棉后来居上,市场占有率从最初的5%扩大到95%以上。

目前,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400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是抗虫棉。国产抗虫棉还被推广至印度,在当地实现了商业化种植,成为中国转基因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探路者。

不过,中国农民尚未体验过转基因作物的另一大改良性状——抗除草剂。

杂草会跟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阳光,而且其生命力往往比作物还强。用人工清除杂草费时费力,由此除草剂应运而生。1970年,化学家约翰·E·弗朗茨(John E.Franz)发现草甘膦具有优异的除草性能,可以使一种大多数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酶失去活性,从而杀死植物。

如果挑缺点的话,那就是草甘膦几乎能杀死所有植物,包括作物本身,因而不能在作物生长期使用。不过,研究人员从一种细菌中找到了能够耐受草甘膦的基因,筛选并转化到目标作物中,成功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从此,草甘膦和抗草甘膦作物成为一对黄金搭档,农民可以只使用一种除草剂来解决所有杂草问题,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多种更有针对性但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农民年复一年地种植抗草甘膦作物,而不像以前那样,通过轮种多种作物来改善杂草耐受的问题。最终,抗草甘膦的杂草出现了。已有18个国家发现了这种杂草,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情况尤为严重。

那么,拿什么来对付抗草甘膦杂草?农民采用混用几种化学除草剂,并加上耕地除草来应对。这与大规模种植传统作物相比,对环境的破坏性依然小得多。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996年-2011年,耐草甘膦棉花节省了1.55万吨的除草剂,比传统棉花使用量减少了6.1%。

“一个基因,一个产业。”这句话在生物技术界流传甚广。作为生物技术中的大热门,转基因技术以市场答卷给出了印证,2011年,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一半。 推动升级换代

如今,研究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使消费者直接受益。

在第二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中,很多新的性状都是基于这一思路,如不会变色的苹果、“黄金大米”、改善营养的香蕉等。通过改良品质,增加营养,或使食品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或用作环保和工业原料,从而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黄金大米”是营养型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其培育初衷是为了补充人体的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症会导致夜盲症,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还会得皮肤病,有时甚至导致死亡。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英戈·波特里库斯(Ingo Potrykus)与德国弗赖堡大学教授彼得·拜尔(Peter Beyer)经过八年时间,通过转入黄水仙和一种常见土壤细菌的基因,使得稻米中能够产生β-胡萝卜素,它进入人体后能被转变成维生素A。

“黄金大米”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

五年后,第二代黄金大米研制成功,与原先相比,其β-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了23倍。这样,通过主食大米就可解决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症了。

“黄金大米”的思路,也激发了乌干达对转基因技术的期待。与非洲大部分热带地区一样,三分之二的乌干达人以香蕉为主食。乌干达政府希望通过改良香蕉让国民的主食更有营养。由于大部分香蕉品种不长种子,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其种质很难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得到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成为首选。

现在,乌干达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联合试验了一种转基因香蕉,其富含β-胡萝卜素和铁等营养成分。这种香蕉具有抗盲、抗贫血及抗腹泻的作用,试验成功后,可以推广至维生素A缺乏症非常普遍的东非国家。

香蕉成为国民主食,也在于大多数的作物难以适应非洲贫瘠的土地和干旱,如何使作物在此生长,以解决非洲粮食匮乏问题,正是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另外一个热门。

不久前,阿根廷研究人员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如果顺利的话,三年内这种新型小麦将投放市场。通过增强种子抗逆性,这批小麦种子可以在干旱和盐碱环境下,产量比普通小麦提高10%到15%。

所谓抗逆性,是指作物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如耐旱、耐涝、抗盐碱等。美国也在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抗逆性的转基因玉米。

而一种名为表观遗传修饰的技术更具迷人魅力。它通过直接修改作物自身的基因来获取新的性状,而不用导入其他物种的基因。

比如,与其将耐旱细菌的基因转化到作物中去,不如直接调整作物自身的基因,使之获得抗旱性状。问题是,这种没有转入外源基因的作物,还算转基因作物吗?

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布莱恩·希普就建议,欧盟应从法律地位上确认,这种不涉及外源基因的技术属于非转基因范畴,这将对欧洲的农业创新给予有力支持。

实际上,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分类监管大大抬高了门槛和相应成本,这让中小公司和公共机构的技术离商业化遥不可及,只有那些种业巨头能够负担这种监管成本。 技术梯队

第二代转基因作物离规模化种植还有较长距离。

一方面,还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攻关;另一方面,不管这些新作物有多神奇,它们仍然需要通过各种田间试验,历经层层审批,而且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从企业角度讲,会先做技术储备,等到时机成熟,再放出来。”大北农集团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告诉《财经》记者。比如,孟山都公司的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其开始研发计算,大约要15年左右才能收回投入。

目前,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水平上占据了制高点,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欧盟和日本为第二梯队,多个跨国种业公司分布于此,在生物技术领域积累了雄厚的研发优势;中国处于第三梯队的领先地位,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超过第二梯队,后面有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积极追赶。

科技部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转基因重大专项把突破重点聚焦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五大作物。

自正式实施以来,转基因重大专项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300多个,完成了80多个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以及产量等经济性状基因的功能验证。

由于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以及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停滞不前,这导致中国转基因农业发展水平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速度也已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分析,这种影响会逐渐阻滞研发,继而使中国技术掉队。

为了消解公众的恐慌,前述修改作物自身基因的方法,或可使公众更加容易认可转基因作物,因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来自转入的外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