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4 17:27: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

篇(1)

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思维得不到真正的训练。课堂成了考试的训练场所。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导致学生在答卷子方面是“高手”,在语文素养方面却较为缺乏。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觉得语文枯燥无味,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已。

2013年12月13日我校举办的“探究·合作·生长”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也让笔者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决。徐州一中王海燕老师的《唐诗宋词选读·临江仙》的教学设计独特,让笔者明白在以高考为指向的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是让学生既掌握相关知识学会答题技能,又可以让学生真正品味语文的文学魅力。她的课堂没有过多的与考试相关的题型指导,只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想象着自己沐浴着阳光,品着咖啡,手中捧着一本唐诗宋词。对于晏几道的《临江仙》,她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至于往哪个方向想,想什么内容,完全交给学生。尽管刚开始课堂氛围有点沉闷,但一旦有个学生在“黑暗”中迸发出零星的火花,整个星空就被点燃了。学生们越来越有激情,对这首诗的把握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翻译诗句。另外,如何品读词的美呢?同样的内容,若用诗的形式表现味道又如何呢?在诗与词的比较之中,学生自然就能认识到两者的区别,而且认识更加深刻,因为他们思维中有张扬一个转化的过程——由形象到抽象。

由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应注重以下几点:

其一,注重学生自身的想象与体悟。笔者一直很欣赏一位老师在解读诗歌时提出的一个名词——“泡诗”。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蕴味,需要我们紧扣诗歌展开想象,把浓缩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而语文其他文体(散文,小说,戏剧)亦需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悟。如马步升《打猴儿》一文,笔者在带领学生解读文章主旨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再深入文章,学生最后的理解便不再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怀念”,而深切地体会到了“人的命运就像鞭子下的猴儿那样不由自主”。当然,在让学生自主想象、借助体悟来把握文章时,一定要注意不可脱离文本,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性。

其二,注重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高三学生因为生活阅历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一些抽象道理的认识较为艰难。比如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然而知识同人类的结合并非易事,因为人类一旦动摇起来,就会被自己的逻辑所左右,成为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由于机器的迅猛发展,人类无暇享受自己创造的一切。”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个时候笔者给学生一个提示:如人本来是可以随性生活的,但是当人知道不同食物搭配会带来营养不同程度流失时,就会有万般顾虑,在做事时候就容易被相关的知识理论束缚;如冬天本来没有空调,人照样可以活得快乐,大雪天可以疯狂地打雪仗、堆雪人,但现在有空调了,如果哪一天突然空调不能用了就会抱怨这样一说,学生立马明白林语堂的意思了。只有这样的思维才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过程,切不可理论对理论,否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无法深入。

其三,注重挖掘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语言是简单的,但是思想情感却不易把握。因此,语文教学还应当带领学生发掘语言文字本身的内蕴。如《小说选读·诉肺腑》中宝玉对黛玉讲了一句话“你放心!”可以让学生谈谈这三个字包含了宝玉对黛玉怎样的深情。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这种语言表达的艺术,探讨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最后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很好地把握了语言的深厚内蕴,给人带来了不同层次的思考。此外,语文的戏剧教学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那么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那么,是不是这样转变之后,学生应试的能力就下降了呢?我看未必。因为现在高考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感悟理解表达能力,而这样的教学恰恰更能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语文不仅承载着我们伟大文明古国的千年文化,彰显着我国民族精神的灿烂和辉煌,更加传承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作风。因此,在面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强烈的改革浪潮,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使语文课堂教学独具特色,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提出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教学的有效性时,必须致力于寻找高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了解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而提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1.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在此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仍然过多的停留在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上,并没有切实的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广泛应用和推进。在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仍然比较不变。不论是学生、时代、社会还是教育行业以及教师本身,都在呼唤着有效的课堂教学。而作为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重大任务和压力,他们更是迫切地企盼和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

2. 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和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改进,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

课堂阅读时间较短,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课堂对话难以达到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与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创新型教学方式流于形式;课堂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和掌握;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课堂教学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总而言之,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等多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出来。

3.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精华和重点

教师没必要将教材内容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删减,在教学中突出精华与重点。面面俱到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分散学生注意力,而经过精选的教学不仅能使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给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自主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迁移的心理活动”指出,集中注意力于问题的主要矛盾,能有效地帮助、推进知识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意时间的分配,对于课堂上的讲解时间要有严格的规限。选择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可以更好地保证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时间,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2 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的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逐步被人们认可。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要真的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改变机械地接受学习,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革新消极的被动学习,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另外,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来建构学习方式。教育理论发展史表明,任何的学习活动,学习者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基础上来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试图把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从经验的总结层面上升到科学研究的层面,这也符合建构主义“语文是科学”的理念。此外,还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关系和谐,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3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善于从教材中得重难点中提取问题,质疑、提问和回答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上做出初步判断,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问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效的提问也是增进师生默契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可以以优美的导语引入正文,诗化氛围;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享受;通过联系生活,开展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入情境;组织巧妙的设问,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质疑激思。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堂想要实现有效性教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的立场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适应自身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和责任。在教学生涯里,语文教师作为发扬我国母语的重要领导者,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和完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多学习、积累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道德情操和情感体验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田.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2]刘海燕. 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分析 [J]. 理论学习,2008(5).

篇(3)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2. 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3.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4.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6. 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7. 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篇(4)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的第二篇文言文,鉴于学生对古代语言文学作品学习的不适应,并引发学习兴趣的索然,我们在学习本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黄宏、沙溢等在2012年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荆柯刺秦》,通过小品的诙谐、幽默,构建一个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心理情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原本静态的课堂呈现出浓郁的欢快、自由气氛。在此基础上,展开课文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兴致正酣,自然带着浓厚兴趣主动投身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精彩演绎课文内容,增强课堂教学韵味

新时代的高中生知识面宽、思想开放,内心无不荡漾着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和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花样繁新,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致和韵味,才能时时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高中语文的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在掌握故事情节、冲突的基础上,更自然地进入“角色”。在领会“角色”的情感、态度及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的魅力和思想情感。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就结合课文中“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这个“文章的点”,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把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依然觉醒、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动感地展示出来,用自感自悟的表演,诠释文本的内容。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剧情的策划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之中,课堂充满了精彩与灵动。通过对课文的表演和观看,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所要表现的“”的主题,而且掌握了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比教师单调的讲解、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三、合作探究教学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因此,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潜心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在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同学对文本理解的不同点正面交锋,使得学生在反复的讨论与辨析中更深入地解读文本、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脉络,从而在更准确地体会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的同时,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在教学《小狗包弟》一课时,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方式,通过下列问题引发讨论:①小狗包弟经历了哪些事情?②小狗包弟引发了“我”那些思想感情变化?③“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这一“笑”一“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④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的现实?这样的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将“讲堂”变成“学堂”,促进了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激烈的讨论使学生看问题的目光更趋敏锐、犀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厘清了原本被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的教育原生性目标。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以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世攀.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篇(5)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活动,那么,探究性学习就是建立在探究这种活动之上并以此为重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其不能在教师那里得到已经归纳的结论,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地对问题进行自主的发现与探究,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对于教师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正确且有思考性的问题为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探究氛围,运用正确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收集与整理,对语文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师生进行良好互动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1.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自动获取与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另外,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大规模地进行语文技能的使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成效提高的作用。

2.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发展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体制,对考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因此,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并以此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确立。所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实践。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重视语文学科特点,在阅读中探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从不同中的文本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获得学习,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阅读中的文本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阅读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使语文的学科特点更加明确。学生在阅读文本当中可以了解到母语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中得到满足,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交流,就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阅读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发具有自身个性的阅读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的阅读模式,就阅读方法与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在阅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母语知识的深入了解。

2.重视语文学习氛围,创造探究环境

学习氛围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氛围的建设。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语文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有许多值得探讨与交流的问题。教师要从中选择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学习当中。比如说在进行《药》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血馒头”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其中有什么寓意呢?学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必然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与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其次,在进行语文的探究式学习之时,要加强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首先,从师生间的互动来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就一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去。另外,从生生之间的互动来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高自我,完成探究能力的提升。

篇(6)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一)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

八、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九、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

篇(7)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