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27: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技术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浪潮般的推广应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和开采加工难度的日益增大,促使采矿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且大部分建设了以光缆为基础的高速企业网,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采矿生产运输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监控系统 与internet网对接并建立了网站系统。特别对于井工矿企业,如何去创新出自己的数字化管理之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
煤矿数字化简介及意义
煤矿数字化,又称数字矿山,是由数字地球的定义延伸而来,即在矿山范围内以三维坐标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该框架内嵌入所获得的信息的总和。煤矿所能获取的信息可划分为固有信息和动态信息2个层面,固有信息包括矿井原始数据(地质、测量、钻孔)和煤层、围岩、井巷等地质体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包括采掘、通风、运输、供电、给排水等生产系统网络及其装备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设备状态、环境、人员),专业分析辅助决策信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在煤矿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建井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中产生,具有持续产生、共享利用、多源异构的特征,所以分析矿山信息的构成、产生过程、获取手段、表现方式,建立矿井基础信息数据仓库,开发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矿井固有信息和内嵌动态信息的认知、获取、表达、处理、共享、可视化、传输和使用等过程的数字化是建设煤矿数字矿山的主要内容,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
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安全生产的完善过程;也是煤炭行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和实施大集团战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技术保障。煤炭工业数字化建设, 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预测预判和预防预控能力, 推动安全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从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 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煤矿数字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煤矿总体装备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的整体有效性、信息化水平不高;二是煤矿生产事故较多,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严重损失。我国煤炭工业数字化进程起步较早,但 90 年代煤炭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 数字化进程极大受挫。随着煤炭行业的复苏,煤炭企业数字化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数字化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逐渐形成,数字化技术创新进展较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从煤矿数字化的内涵和发展目标来看,实际上目前我国煤矿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还没有建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矿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煤矿地质勘探、规划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许多信息需要持续利用共享,然而各环节信息化方式和水平不同,数据格式兼容性差,信息不能重复利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2)我国煤矿数字矿山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成熟的能够统一管理和集成空间信息、实时动态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平台还未见报道,分析原因主要与开发商所涉及专业有关。目前,直接推动煤矿数字矿山发展的相关专业开发商有3类:一类为煤矿地质测量系统开发商,他们从早期的矢量化成图系统,逐步发展完善成具有煤矿专有功能的地质测量系统,有的还集成了一定的管理功能,这类开发商自称是数字矿山的领跑者;其次是煤矿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他们从早期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发展到今天集成的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矿井各生产环节的实时信息掌握在手,这类开发商自称是数字矿山的实践者;第三类是煤矿信息管理的开发商,他们从煤矿办公自动化、运销、设备及劳资等管理模块入手,将煤矿各业务科室的管理流程信息化。由于这3类开发商涉及煤矿不同的业务部门,各自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应用平台千差万别,造成目前各类系统难以整合、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很难形成统一的空间信息、实时信息和管理信息平台;(3)在技术层面能承载数字矿山海量信息平台的技术首选3DGIS,而3DGIS理论与煤矿对数字矿山适用性的客观需求差距较大。数字矿山需要3DGIS作为框架支撑技术,而3DGIS技术只在三维可视化渲染引擎方面比较成熟,在通用的三维建模算法、三维空间分析、三维空间信息存储引擎等关键技术方面仍在探究阶段,通用的商用3DGIS平台还没有出现。但煤矿建设数字矿山不仅要求可视化地进行三维模拟和虚拟再现矿井生产环境及相关现象,更主要是能够仿真化地模拟分析矿井采煤、掘进、供电、运输、通风、给排水等生产系统运行过程和灾变过程,实时采集相关环境与工况参数,按照各业务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空间分析,最后实现自动化地预警矿井灾害和启动安全预案,为安全生产起到真正的辅助决策作用,由此可见,3DGIS支持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4)煤矿所处的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相关专业多、生产系统工艺复杂、技术设备智能化水平低、采掘现场的许多工况参数尚无法获取,这些都制约数字矿山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煤矿数字矿山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专业协同发展,需要解决技术设备智能化、3DGIS支撑技术、不同来源信息的自动采集技术、多源异构信息的集成融合技术、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空间和属性数据的集中或分布组织管理及共享技术、基础信息的分析处理、基础信息的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发展并不平衡,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数字矿山的建设也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根据煤矿客观需求和当前技术水平,笔者认为构建以矿山空间信息描述为主框架,整合煤矿安全生产实时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煤矿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是数字矿山发展之路的一个里程碑。制定数字矿山信息描述标准和面向第三方的标准接口已成为各类开发商的共识。
4技术路线
4.1信息规范和接口标准
数字矿山包含矿井范围内所有信息的集合。其必是一个多源异构的集成平台,研究平台内信息的定义、描述标准和规范,以及各系统间的接口技术规范是数字矿山优先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制定我国数字矿山的信息规范和接口标准是数字矿山健康发展的关键。
设备智能化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是指该设备具有完备的检测( 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空间位置) 和控制执行功能,并能通过接口与第三方进行信息交互,随着技术的发展,矿井装备智能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水平比较低,矿井生产的主要设备如综采和综掘成套装备的电控智能化只在电液控制方面有所突破,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主要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相关工况参数难以获取。主要设备的智能化是数字化矿山基础。
高速传输网络
由于煤矿生产包含采掘、运输、提升、供电、通风和排水等多个环节,就决定了矿井监测、控制子系统异构的特征,集成和整合子系统需要统一的传输平台,而可靠稳定的矿井高速网络是传输平台的首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工业以太环网、无源光网络 ( GEPON) 、SDH 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承担矿井数据、图像和语音的实时传输任务,但工作面、掘进巷道等地方是网络覆盖和高速接入的难点,这些地方恰恰是数字矿山信息的重要节点,高速接入、传输这些节点的信息目前是矿井高速网络的短板。因此,矿井末端节点的高速接入和传输技术是数字矿山研究的重点,各种无线传输技术 ( WIFI、ZigBee) 、光纤传感器网络技术、专业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把不同来源的基础数据通过XML、Web Services 等技术集成融合在煤矿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基础信息平台数据中心的矿用对象管理中心,以矿用对象库的形式共享空间数据和实时数据,供矿井可视化、各业务应用系统使
用。重点要解决数据的存储引擎、数据的访问机制问题。
4.5 基于3DGIS的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数字矿山必须建立具有矿山特征的专业 3DGIS平台,重点解决三维空间模型描述方法、三维模型数据存储管理引擎、可视化渲染引擎、三维空间场景要素组织管理、模型交互编辑操作、通用基本要素建模算法、空间基本分析等技术问题。
首先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复合地质数据库和矿井真三维空间地质模型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地质测量子系统、矿井三维空间地质建模、信息查询及输出模块、采掘信息管理子系统、生产与矿井储量分类统计数据输出模块、运输及生产保障信息子系统。拟采取的技术路线为:①从矿区层面的地测空间数据入手,按空间数据的几何特征和业务门类进行分类组合,并按国标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②根据业务门类或指定主题,按照“不重不漏、留有余地”的原则,规划、构建矿区层面的数据仓库。每一个主题可对应一个子仓库,如地质、采矿、运输及保障等,每一个子仓库可与一个或几个分布在各矿的操作型数据库相连。③不论某空间要素分布在何处,也不论其原始记录数字化与否,皆应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使每一个地测空间要素都对应一个体现上述综合特征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及其对应的空间要素的所有信息可以分布式地存放在己有的操作型数据库中,也可以存放在新建的数据子仓库或矿区层面的数据仓库中。④凭借数据仓库特有的“向下探察技术”,首先要能够根据标识码从散布在数据仓库里的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数据,然后通过适当的数据转换机制“打开”该数据,使之能为特定的研究目标所用。⑤根据三维GIS理论和方法,运用空间分析、虚拟现实、WebGIS等技术,构建真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动态模拟地质体变化、采掘过程、运输过程。⑥建立多维地测绘图系统。⑦建立数据仓库及处理结果的网上数据接口、界面,使用户不仅能通过网络实现二维或三维的显示和输出,而且可以借助多维地测绘图系统实现快速成图。
基础数据专业分析处理
数据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增值利用,所以数字矿山必须支持丰富的数据处理方法库,一般处理方式有数据本身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专业处理分析。专业分析处理需要研究采掘、供电、运输、通风、给排水等各生产子系统的工作运行原理,然后研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 比如通风网络解算) ,制订良好的访问接口,为其他应用系统服务。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
数字矿山通过开发丰富的业务应用系统体现其实用价值,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需要研究具体业务的数据使用流程,对数据专业分析处理的时机、数据可视化的方式等,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用户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和功能的适用性,真正为辅助矿井的生产经营管理真正起到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矿山需要在企业高速网络环境下建立一套集矿井基础数据 ( 空间、属性) 实时有效采集、准确传输、存储管理、科学分析、可视化表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预警和信息反馈的矿井综合自动化安全生产系统。需要建立以矿井监控数据、空间数据为基础,以矿用对象库为核心的统一的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煤矿按生产系统划分主题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煤矿数据仓库;开发具有煤炭行业特征的专业化 3DGIS 支撑平台,为基础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提供机制和保证; 基于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开发以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但是,数字矿山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能单纯完全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人与组织的参与同样至关重要。其次,数字矿山建设必备的条件是人才的供给,所以人才建设也是数字矿山得以成功应用和实施的关键,总之,数字矿山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强大完善的先行规划,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最终实现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地理信息世界》吴立新,地理信息世界编辑部
关键词:教育 数字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204-01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结构不断发展,大量的学校和学生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校园管理和教学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体量,造成了部分地区教学水平的低下。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越来越跟不上日益增多的教学任务,这就必然导致教育水平的降低[1]。数字化校园建设符合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反应迅速的人才,因而受到的社会认可度逐年增高。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和理论指导的研究不够深入,出现了一窝蜂的建设网络化平台,却不思考因地制宜地方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 研究现状和意义分析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很多院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大力建设数字化平台,却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导致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虚华的外表下,只有寥寥无几的枯燥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而这些学校出发点都是希望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方便学校校务信息的管理、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借助网络传播为知识教授的载体[2]。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充分的了解。
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平台,需要有详实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去接受学生和教师的检验。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如何建设”的问题。显然,涉及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多方面的内容,数字化平台在建设框架和方法上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在电子化的环境下,很方便的实现选课、讲解、练习、答疑等活动,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互动,在提供各种优质资源的同时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局部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对推进教育优质化道路的力度增加,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体系的建设意见有了一批结合实际的研究成果[3]。这些理论资料对深化教育资源的改革做出了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借鉴,但是从实际成效来看,各个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的跟进速度明显不足,导致了校园网资源的浪费,有些学校对平台的规划做的不够,造成了网络资源重复建设。
研究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院校师生的整体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4]。主要是:(1)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建设与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适应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2)使得院校校园网物尽其用,同时借此可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3)研究切实有效的资源建设和应用行动策略能够解决资源浪费和无针对性重复开发的现状。
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框架十分广泛。对于建设人员,最基本的就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于建设的方法和建设原则,根据不同的学校条件,应该选择适合的方案[5]。为了在校园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上达到同步和统一,应该充分利用起数字化校园的优质平台,将传统的讲台搬移到无所不包的网络中,将传统的管理方式搬移到数字化网络系统中去,借助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改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关键点是抓住“建设内容”、“如何建设”和“如何使用”这些基本要素。
综合以上观点,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一整套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提供应有的指引;(2)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切实目标,应该符合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利益,具有普适额度便利性,达到预期效果[6]。
4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4.1 网络资源建设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整个学校给予支持,需要各个专业的教师一起努力,不断充实课程内容。主要的是,课程的制作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如果授课教师本身的任务较重,没有宽裕的时间,就需要网络建设部门提供方便的编辑工具,通过提供类似的向导使得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也能轻松制作课程资源,节约时间。更简单的,教师奖课件提交至系统,由专门人员进行课程的归类和制作。
4.2 其他模块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在教学上对学校工作帮助很大,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上给予方便和帮助。需要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中加入学生课程选择、查询,学生卡的充值缴费、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反馈等。
同时,网站需要设置其他的互动模块,如求职天地、校园信息、考试信息、学习交流论坛等,方便学生进行咨询和学习。
5 结语
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进行日常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的效率。在接受课堂学习的同时,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数字化网络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诉求,节约了任课教师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7]。同时,为了适应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有余力的学校可以将数字化学习系统搬移到移动平台,如编写对应于不同移动平台的APP和对移动设备的浏览器进行页面适配等,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服务更多师生。
参考文献
[1]夏东盛.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凤基.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5:31-33.
[3]许爱军.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推进策略[J].高教论坛,2014,05:96-98+104.
[4]郑爱权,车娟.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84+186.
[5]赵惠,于素云.关于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01:103-104.
【关键词】数字矿山;研究现状;建设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GIS,GPS,RS)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矿山信息化、数字化的实现也成为可能。在1999年召开的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上,再次提出了数字矿山的概念。启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进行合理设计规划、科学并有效的控制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其在矿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是当代矿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数字矿山是把真实矿山用数字化的形式再现出来,是在统一的空间坐标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各类矿山、地质信息组织在一起,将海量异质的矿山信息和资料进行全面、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整合。
1.数字矿山建设的意义
数字矿山建设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数字矿山可以将矿产资源的存储情况和开采情况系统化、数字化地表现出来。数字化矿山的研究和建设对于现代矿山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简化管理
矿山是一种特殊的地理区域,现代矿山一般规模大,占地广,地质条件参差不齐,开采方式复杂。数字矿山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地质资料汇总管理,不但保证了地质数据资料管理工作的高效及正确性,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
1.2利于开发和发现资源
数字矿山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分析矿山多年开采和补充勘探的大量的地质资料,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将这些资料表达出来,作为矿床地质信息的定量描述,对矿体分布规律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能够对矿床边缘及深部成矿进行有效的预测。对矿床图形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合理的确定矿山的开拓计划、优选采矿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工程设计、分析的能力。
1.3为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依据
矿山是一个多介质的复杂结构空间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随时可能遇到。一旦决策失误或措施不及时,都将会导致重大事故。数字矿山信息系统可以利用勘测资料和生产过程中提供的监测数据,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分析,为灾害的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数字矿山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是矿业发达的国家建设数字矿山的重点。国际著名矿山企业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数字化矿山的基础上研究遥控采矿技术,其目的是实现整个采矿过程的远程遥控操作。现在,国际镍业公司已研制出远程遥控样机系统,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萨德泊里盆地的几家地下镍矿试用,实现了在地面对地下矿山机械进行控制,甚至可以从400km以外的多伦多对地下镍矿的采、掘、运等活动进行远程控制。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2001年的项目“勘探和采矿数据四维可视化”中,用VRML和Java实现了一个四维可视化、交互的平台,该平台主要目的是集成测量、地质、钻孔、三维地震、重力、地球物理等真三维数据,高效、快速和便捷地显示在网络上,为用户提供一个交互、易理解的煤矿虚拟环境,并实现了对三维数据的解释、验证和认知。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可用于数字化矿山方面的软件相对比较少,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春天,以“数字矿山战略及未来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86界青年科学家论坛胜利召开。我国第一座数字矿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泰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翟镇煤矿,它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合作,是国内第一家应用数字化矿井技术矿山。北京华油吉澳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成功开发了面向石油地质专家和油藏工程师的专业应用软件系统GEOTOOLS3.0系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开发的矿井三维地质模型软件,具有光照模型显示、储量自动计算、三维多层地质建模、任意地质剖面剖切功能及矿井巷道系统三维模型显示和成图等功能。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LeadingGIS也比较好的实现了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MAPGIS、北京超图的SUPERMAP等都带有二维可视化的模块。还有首钢矿业公司的GIS-MES-ERP-OA 集成系统和山东招金集团的三维地测采生产辅助决策系统。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数字矿山也已经开始从理论分析阶段逐步走向实际应用阶段。虽然我国对数字矿山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矿山数字化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在矿山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数字化矿山的相关专业,我国现阶段既熟悉矿山的业务又了解信息系统整体规划的综合性人才依然缺乏。
我国很多矿山的经营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 对建设数字矿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需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把建设数字矿山作为矿山发展的战略任务来对待, 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 从而也影响了数字矿山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适用于矿山应用的数据集成软件非常缺乏,专业研发团队相对薄弱。所以,进行数据集成软件的研发是当前建设数字化矿山的一个迫切任务。
4.数字矿山建设建议
为提高矿山的竞争力,实现矿山的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科技文明发展,建设数字矿山是十分紧迫的。根据目前现状,需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矿山主管部门及企业高层领导要亲自牵头,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循环渐进,逐步实施,并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数字矿山建设应该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原则有序进行,并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统一框架下,按照行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和惯例,建立矿山数据仓库,逐步实现矿山地、测、采专业的数字化,矿山安全管理数字化,矿产资源管理数字化。
5.结束语
数字矿山是现代化矿山的发展方向,也将是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矿山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整体规划,有重点、分步骤、有序地实施数字化建设。数字矿山的功能性及重要性将会在今后的应用中逐步显现出来。数字矿山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参考文献】
[1]魏建现.数字矿山建设的探讨[J].现代矿业,2010(7).
[2]吴立新.中国数字矿山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8(10):6-13.
[3]王青,吴惠城,牛京考.数字矿山的功能内涵及系统构成[J].中国矿业,2004,13(1):7-10.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中学教育;资源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41-03
引言
数字化资源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它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六十条也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要求。学校是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主战场,其应用成效直接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成败。因此,为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分析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现状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借助相关课题的资助,对数字化资源在中学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一、数字化资源概述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1]与非数字化资源相比,数字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互动性、扩展性、再生性等特点。[2]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涌现的慕课 (M0OCs)、微视频、移动学习资源等,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
当然,数字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人们对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应用模式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如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以及混合学习模式等;也有针对某一课程、某一主题内容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方法。然而,这些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现状如何,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有没有起到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和回答。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以数字化资源在中学的应用现状为内容,对湖南省永州市若干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并在调查中结合访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该市不同层次的中学(包括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以及职业中专)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前研究者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与解释,让他们熟知调查目的与调查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当前中学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下,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层面,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的调查数据以教师调查为主,在个别内容中辅以学生数据来说明问题。具体的调查情况:教师问卷发放103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5份;学生问卷发放263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250份。
从调查对象来看,由于该市经济条件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目前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因此数据和结论具有较为明显的欠发达地区的特点。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借鉴李小荣[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编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在实际应用中结合调查地区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最终确定了本研究中使用的问卷。
三、数字化资源在中学的应用现状分析
本研究重点探索和分析本地区中学在数字化资源应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应用需求、应用频率、应用范围、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调查与分析其应用现状。
1.数字化资源应用的需求情况
需求是应用的原动力,因此了解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现状,首先要弄清的就是需求情况。就“关于数字化资源,如果学校开展培训,哪些方面是您最想学习到的”这一问题,43%的教师希望获得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方面的技能,24%的教师希望能了解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29%的教师还想在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网页、网站开发方面的知识上有所提高。从以上数据来看,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以工具性需求为主,即对数字化资源支持的新理念、新方法还缺乏认识和需求。
2.数字化资源的应用频率
数字化资源的应用频率,即是否经常使用,是在表面上衡量其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整体上看,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73%的教师经常使用,27%的教师仅在观摩课上使用,从不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几乎没有。这说明,数字化资源已经进入了应用的普及阶段,从教师的角度看,数字化资源逐渐成为新形式下教学的一种基本要素。
3.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当进一步考察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时,我们发现,分别有23%和27%的教师会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时候经常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学习答疑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教师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分别是4%、8%、5%和3%;另外,编制试题和课堂讲授等领域中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比例分别为14%和16%。根据这些数据,在调查中我们又与相关教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发现数字化资源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于教学展示、辅助工具等,真正用于支持教与学的交互、教学反思、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应用比例还太小,这说明其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
4.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的评价
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的评价是对数字化资源的有用性进行判断,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资源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现实中,它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考察。因此我们在调查中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相关的了解。
(1)教师对数字化资源应用效果的评价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最明显的作用体现在提高备课效率的教师占21%;认为可以促进教师反思及专业成长的占11%;认为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23%;认为可以扩展学生学习材料、开阔学生视野的占18%;其余的认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师分别占了7%、7%、5%和8%。
由此可见,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主要还是从教的角度来判别的,结合前面对数字化资源应用范围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教师对其应用效果还没有将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2)学生对数字化资源价值的认同
学生对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价值判断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在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81%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利用数字化资源能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82%的学生认为在基于数字化资源的学习下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在基于数字化资源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主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同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43%)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的难度系数更大;并且分别有47%的学生认为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更容易疲劳、无法长时间坚持,容易觉得孤单、无助和焦虑。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与反思
(1)中学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也有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应用形式较为单一。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师生对数字化资源已不再陌生,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已不像早期停留在公开课层面了,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普遍应用,但应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大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工具,而且应用的资源形式大多数是多媒体课件,对微课、微视频等新型数字化资源应用不多。
(2)当前中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实际应用中没有发挥数字化资源的最大价值。调查中我们得知,作为数字化资源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科教师,无论是对数字化资源的理解和应用理念还是在具体应用实践上都还停留在“工具性”的思维上,缺乏对数字化时代教与学理念的应有认识和实践。其一,在需求调查中,教师在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方面大多集中在工具层面,即希望掌握如何获取、加工各种常见数字化资源的方法,而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需求不够积极。其二,在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应用环节中,这些教师更多时候是把数字化资源当作固化传统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应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不能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缺乏其与教学方式、教学交互等深层次的融合,比如教学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和学习答疑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教师相对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少了很多。其三,在对数字化资源的认识和应用效果评价上,教师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思维,还是在提高备课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材料等方面衡量数字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关注到促进教学交互和反馈、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及其思维培养等价值上来。因此,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局限和限制,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必然无法深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策与建议
我们知道,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是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必要条件,要走出当前数字化资源应用的困境,我们必然要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的束缚,构建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加强欠发达地区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在当前“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应抓住机遇,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以及应用。
(2)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教师,作为应用的主体,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成效有着直接的作用。
(3)探索应用数字化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一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基于数字化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就是一种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范例。当然,除了课堂应用层面,还应加强数字化资源在课前、课后的应用探索。
(4)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和扶助。教师在数字化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难免会遇到问题、困惑甚至冲突,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支持和扶助,很可能导致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中途而废。因此我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困惑,应该为一线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和帮助,给予教师在教学设计、资源选择、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数字化发展现状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建设由起步、发展,正走向完善,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1、国际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国际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向信息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进行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当时主要探讨档案数字化的方法问题,研究内容涵盖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了照片档案数字化工程。加拿大魁北克省档案馆实施了一项庞大的纸质档案数字化计划。丹麦国家档案馆也正在对纸质文件进行扫描,变换成数字形式。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建设。
2、国内发展现状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4月,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8月,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的起草工作。1999年10月,上海市档案馆与有关计算机公司合作开发了档案多媒体全文数据库管理系统。2000年5月,“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经国家档案局批准正式立项。从此,我国正式开启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明确规定了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并制定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目前在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国内还出现了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专业公司。
3、我馆发展现状中国电影资料馆于2007年开始纸质电影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迄今我们已多次召开纸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论证会议。对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工作目标、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档案保密、档案著录、数字化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确定了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涉及的分辨率、失真度、扫描方式、扫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等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并指定专人完成扫描登记工作。按照计划,我们完成了1949年以后中国故事片艺术档案70多万张、4000多卷的扫描和数据著录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电影艺术档案数据库,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的检索和利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便捷实现多种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二是便捷实现检索浏览。三是提高了纸质电影艺术档案的利用率。
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不完善目前,纸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不完善。表现为扫描技术参数不规范,部分照片档案扫描点数过低,造成利用率低,提供利用时往往要重新出库扫描。信息化背景下对纸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开始起步的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由于数字化技术认知程度的限制,制约着电影艺术档案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着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速度。由于纸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是带有开创性的工作,相关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只有与其数字化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确保纸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发展。
2、数字化程度不高目前,纸质电影艺术档案都运用计算机管理,但部分还基于目录级的管理,有些电影艺术档案本身并没有开展数字化工作,仍以纸质形式存在,其管理、检索与利用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方法,并没有真正实现电影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很多具体的工作还在不断实践摸索之中。
3、著作权、知识产权、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在数字化电影艺术档案的环境下,由于电影艺术档案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用户控制的难度加大,如何对电影艺术档案著作权、知识产权、隐私权进行保护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相应法规的完善。
4、存在信息安全方面隐患(1)电影艺术档案数字信息的存储信息记录的技术使物质载体的储存量迅速增加,但用于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技术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存储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物质载体的寿命反而减少了。另外,电影艺术档案数字信息要依赖计算机软硬件才能被利用,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原有软硬件平台上能读出的电影艺术档案信息不一定能被当前或将来的软硬件平台识别,这种不能被存取的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其物理寿命再长也是无意义的。(2)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治问题如果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电影艺术数字档案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读者的检索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这将会给电影艺术档案机构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与生物病毒类似,计算机病毒对电影艺术数字档案系统也具有灾难性的破坏作用,一旦电影艺术数字档案系统的网络成为病毒的攻击对象,数字电影艺术档案机构的网络系统很可能损失惨重。
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电影艺术档案的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15•工作规范建设(1)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的建设电影艺术档案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广电总局/国家档案局第64号令),结合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及时制定数字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和工作制度,特别是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的规范、电影艺术档案数据库输著录规则、纸质电影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电影艺术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有关档案工作的国家标准有7项,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有18项。数字化建设时要严格遵循这些标准。除此之外,在馆藏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还要考虑制定如下标准:a、电影艺术档案管理标准电影艺术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馆藏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改善馆藏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现状。管理标准主要包含管理制度、人员管理、档案信息维护等标准。b、网络技术基础建设标准馆藏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标准化的网络环境。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主要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建设标准和网络互联通信标准等。c、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为网络运行环境提供安全的保证,确保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应为馆藏电影艺术数字档案制定密级保障管理、提供服务、身份辨别、查询控制和网上签字等方面的标准。d、应用技术标准制订相关的电影艺术档案应用技术标准,目的是为读者利用馆藏电影艺术档案信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为此,数据存储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2)工作规范性建设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利用网络这种新兴的信息通信方式,向读者提供数字化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因此,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时,应采用业界认可的标准、规范。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用于保存与传递这些电影信息资源的软件是否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后所得到的电影数字信息资源是否能得到各种软硬件平台的支持,日后硬件、软件和数据迁移是否能保证数字化电影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以及能否与各类电影信息资源实现一体化的有效利用,做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无缝链接。#p#分页标题#e#
2、规划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步骤(1)规划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原则a、高效性原则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消耗时间、消耗金钱,要充分考虑工作效益与效率。应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优化办法,包括工作流程与合理的信息存储格式,以及实用、高效的数字化处理设施。b、选择性原则首先要选择珍贵电影艺术档案。前辈们在长期的电影创作、电影书刊、资料编辑出版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电影艺术档案,其中一部分是相当珍贵的,这些珍贵的电影艺术档案应作为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民国时期的电影艺术档案,时代久远,社会中保存数量很少,可以作为珍贵档案。还要选择利用率高的电影艺术档案。档案机构利用率高的电影艺术档案应列入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计划。可将这些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副本作为准原件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也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我们可以根据平常利用统计和经费状况,逐步对动画片、舞台艺术片等利用率高的档案等开展数字化建设。(2)统筹规划,确定馆藏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方法电影艺术档案的文献特点,会给电影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民国时期部分电影艺术档案是手写的,识别上有一定难度,有一些繁体字、异体字,导致全文著录速度慢、工作量大,甚至难以反映档案原始状况。所以应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设计规划,制定数字化具体措施,以保障馆藏电影档案数字化的顺利开展。(3)逐步形成数字档案机构建设模式理想的电影艺术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通常支持基于知识内容的检索,支持人性化的人机对话。这也是最早提出且获得普遍赞同的数字档案馆概念。主要业务包括:a电影艺术档案的接收,包括归档文件的接收、传统档案的数字化。b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包括数字电影艺术档案标准化,元数据著录、目录管理、档案鉴定、档案迁移、信息统计等。c电影艺术档案利用,包括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开发、综合智能查询。d系统维护,包括数据转移和备份恢复、病毒防范、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信息加密和完整性校验。可以看出,这些概念几乎涵盖了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中最为人称道的东西,是数字技术的大集成。这些技术并非尖端,但却处于技术前沿。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完整体现这些功能十分困难,传统纸质电影艺术档案管理与数字化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将长期同步存在,迫切需要多样化、分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
3、加强电影艺术档案安全管理(1)保证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安全性管理。要确保电影艺术档案原件的绝对安全及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内容的保密性和原始性。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改变的仅仅是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保存形式,而不能改变档案信息内容本身。因此,在对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时,所进行的必要文件格式选择和技术处理,应将失真减少到最少。同时,有些电影艺术档案信息不能开放,原则上应为这些有保密要求的数字化档案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2)坚持数字化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法规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安全采取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如信息加密、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防病毒技术、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目前,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过程及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保存都还缺乏规范的管理,缺乏严格、科学的标准体系。另外,信息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不稳定的,我们需要构建一种适合电影艺术档案本身特点的技术管理方式,坚持积极防御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则,将设计、规划作为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安全需要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作保障。实现电影艺术档案的信息安全,需要依靠相关的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策略。由于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特点,电影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不能完全照搬国家的信息安全标准,要根据电影艺术档案信息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电影艺术档案信息安全的标准和工作指南。
关键词:构建;数字化校园;学习环境;对策;探讨
所谓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就是指学校为了适应现代网络化发展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实际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而进行的校园环境建设。当前,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与办法等,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深思的重要问题。
1 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现状
1.1观念转变不够
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建设,从物质层面来上看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应该是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目前,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转变不够的问题,人们往往只重视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技术应用的不良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人们更多的是考虑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来转变教育观念,往往造成了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2软件应用不够
当前,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中,还存在着软件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应用不够的问题,人们往往只注重软件的建设。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软件建设投入大,效果不明显。一些单位部门配备的计算机等软件设施档次高、质量高、技术先进,但是,其使用效率不高,功能发挥不够。在很多学校,一些软件教学老师因受到自身能力素质的影响,作用发挥依然不够,教学质量与水平一般不是比较理想。此外,虽然各种硬件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是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建设则没有跟上,二者之间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发展态势。
1.3资源利用不够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是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最大特征。特别是各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可供共享与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如何共享和利用好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关键所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虽然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依然缺乏对有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共享与利用。
1.4环境不够优化
环境不够优化,是当前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面临的又一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教学环境,不断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从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入手,着力为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夯实基础。
2 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对策探讨
2.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对于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构建数字化校园以及学习环境建设,都是一项牵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过去传统落后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客观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与标准,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2统筹推进数字体系建设
统筹推进数字体系建设,是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统筹推进的原则,而且要努力做到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善于从全局的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尽可能地选择运用具有灵活、适用、兼容以及扩充等的对策措施,积极稳步有序地推进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源输送、学校教育、毕业生接纳、上级有关部门管理等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以及人才市场对知识人才的巨大需求。
2.3着力配齐配强人才队伍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配齐配强人才队伍,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深造、继续教育、外出考察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积极努力地为全面推进和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证。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有效措施,也可以聘请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加盟,甚至还可以把一部分人员送出去继续学习深造与培养,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为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充分借鉴先进成功经验
学习借鉴先进成功的经验,对于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极为重要。在我国,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学校来说,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既是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照抄照搬,而且不同学校或不同阶段的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学习和借鉴那些先进成功的经验,并努力做到转化为自己所用,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保持持续发展的优势,积极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3 结束语
校数字化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纷繁复杂而极为艰巨的长期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在技术、观念、应用等方面都有着比较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具有清醒的思想意识,善于和敢于用发展的眼光,以现代教育理念引导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化、高效化的环境氛围,进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意义 作用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满足企业日益发展需要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所有企业档案变成现实有用信息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为企业重点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档案变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发挥档案真正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势在必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档案馆藏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管,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的目标,我公司档案中心把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我单位2013重点工作,即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范围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档案数字化实现60%的数字化率的目标。目前已经招标的资质的数字化公司开展工作,按计划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二)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3.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既档案原件数字化,在利用过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为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准确提供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形式的档案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与原件同样的凭证价值和重要依据作用。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一)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二)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
1.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保护了档案原件;2. 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从今年我企业组织部门利用数字化文书档案充分得以证明,在编写组织沿革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事例上,从人数上和利用卷上证明了数字化档案在保护档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业组织部门重点工作是编写我企业组织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厂以来,我厂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下设的二级分厂、机关处室共63个单位,全部到档案馆查阅文书档案,反复利用文书档案原件会严重损坏档案原件,为了保护文书档案原件,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机构设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职,表彰通报、高级职称等相关档案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像机拍照,按时间、关键词进行分类,存放在计算机内提供给二级单位、处室利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减少了因查档案原件对档案的损坏。在编写组织史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档案的作用,这次有效尝试增加了企业档案数字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也更加支持档案中心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3.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时间”不再受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4.检索时间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分钟缩短到仅需几秒钟。
(四)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后,纸质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既节约了保管费用,也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后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并能尽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为技术改造节约时间。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档案资料变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户可查所需,数字化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档案馆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把历史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对新形成的档案实行档案系统管理,把电子档案一同进行归档,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电子档案。通过企业局域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企业技术改造、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档案数字化以全新的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