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药设备行业研究

医药设备行业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4 17:27: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药设备行业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药设备行业研究

篇(1)

在新医改紧张推进之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它被列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成为国家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起步较早,规模较大,进展较快,在整个生物产业中占到70%到80%,是整个生物产业的核心。尤其是近10年来,生物医药行业的表现异常活跃,一些生物医药的产品治疗了很多在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如对肝炎、癌症的治疗都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国际上,生物医药行业一直被各国看好,无论从研发还是产业化角度都成为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的核心和重点。美国、欧盟等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的创新药多半出自生物医药领域,且受到医学界的欢迎,销售额迅速增长。像基因工程类产品、疫苗类产品,单抗产品等,都给了医生全新的选择。事实上,生物医药不仅是全球创新药研发的新宠,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攀高,增速在不断加快。

创新是源泉

目前,国内在生物医药上已经做到了把国外已经产业化的产品迅速转移到国内进行产业化,而现在需要的则是创新,科技突破是生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的难点,同时也是关键点。可以说,创新是生物医药发展永远的动力源泉。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国家近年来一系列重大专项的支持,使我国生物医药已经具备了原始创新的能力和基本条件。

高通量基因克隆表达、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纯化技术平台、抗体人源化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平台的建立,奠定了我国生物医药研发的基础条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承担了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尤其是原始创新的主要工作;大量海外留学生的归来,充实到生物医药行业的各个环节,大大缩短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摸索阶段;企业研发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如沈阳三生制药的红细胞生成素、厦门特宝生物的长效抗干扰素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政策是推动力

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加大力量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生物医药的研究和产业化。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拥有25个左右创新药,其中约15个将是生物医药,包括基因工程幽门螺旋杆菌疫苗、乙肝治疗疫苗、KH902等。

篇(2)

从2014年9月30日起,患者、保险商和其他人将可以在一个面向公众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查看这些数据。查看内容包括:医生个人和医院接收的10美元以上或全年总额超过100美元的酬劳或礼物,包括咨询费、酬金、慈善捐助、版税、继续医学教育(CME)的讲师酬劳、研究拨款、礼物、食宿、旅行、股票、教育花费基金。

第一年的数据收集将从2013年8月持续到12月,2013年9月30日公开,随后的信息上报和公开,以日历年为单位进行。医生有45天的时间来审核并质疑任何不准确的数据,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和集团采购组织(GPO)也能做出必需的改动。数据以容易搜索的方式在线,并将包含相应的附加信息,说明医生及医疗机构与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保持合作的原因。

根据阳光法案的条款,约有不足全美医生数量1/2,即449000名医生一半与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保持的财务关系,需要上报公开。CMS估计,阳光法案实施第一年,半数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员工将在数据和信息公开之前进行审核,这可能会带来约5900万美元的管理成本(见表)。

如果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未能上报酬劳及礼物信息,CMS可以罚款1000~10000美元,最高可达15万美元;如果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被发现故意忽略上报酬劳及礼物信息,罚款数额可以增加至10万~100万美元,罚款可以累加,但最高罚款不得超过115万美元。

长期以来,医生及医疗机构与医药行业之间一直存在密切互动。2009年,一项全美调查显示,71%的医生接受过来自医疗行业的礼物。马萨诸塞州此前曾要求医疗行业披露医生接受50美元以上的酬劳或礼物。该州的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11734名医生共接受了总价值为7670万美元的32227项酬劳,其中88%的酬劳是用于答谢包括咨询费和讲课费在内的服务。2013年3月,非营利性新闻组织ProPublica更新了制药企业付给医生酬劳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了占据大半市场的15家制药企业。数据显示,2009~2012年,这些公司以讲师费、咨询费、旅行、食宿、培训教育或礼品、版权等项目,共支付给医生近20亿美元。

作为美国医改“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的一部分,阳光法案出台的目的并非是要限制医疗行业的行为,而是增强这些财务关系的透明性。该法案期望借助信息和数据的披露,影响医生、医药行业和医疗设备企业,甚至是患者和保险商的行为。然而,法案是否能产生此效果,尚无定论。

在阳光法案之前,美国曾有几个州尝试公开医生与医药行业间财务联系的数据,包括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和佛蒙特州等,但此举效果仍不明确。2004年,美国缅因州和西弗吉尼亚州曾立法披露医生酬劳,但是《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2012年5月28日发表的研究显示,针对两种可以使用仿制药代替的品牌药,医生开处方药的行为并没有发生实质的转变。

皮尤慈善基金会的处方药项目主管卡拉特医生,对实施阳光法案是否能对大多数医疗活动产生显著影响也表示质疑。他们自2009年以来促使一些企业披露医生酬劳,但至今仍未看到明显效果。“不过,阳光法案实施后,医生会对他们与制药及医疗设备企业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谨慎。”卡拉特指出。

医疗行业对信息公开所带来的后果仍存在诸多疑问,例如患者在就诊前是否会在数据库中先搜索医生信息?这些信息是否会影响医生的声誉?医疗行业参与程度的底线是什么?如果医生知道他们参与活动获得的酬劳将公之于众,他们参与CME或其他活动的意愿是否会有所改变?法案的实施是否会损害医生与医药行业间的建设性合作,对新药研发产生负面影响?保险商在构建医疗机构网络的过程中,是否会利用这些信息?医生或医疗行业行为的转变,是否会真的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

这些问题尚无答案。

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指出,阳光法案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收集的范围,出于对身份盗窃的担忧,有关医生身份的信息应当有所限制。此外,数据库的安全性也应当进行评估,而CMS门户网站的应用,对医生而言有时并不方便,之前曾有医生和医疗机构表示,难以从联邦医疗保险医生质量报告系统获得反馈。

篇(3)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 产业共生 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 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 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篇(4)

1月末,又有一只医药行业基金进入市场――自1月30日日至2月24日,华宝兴业医药生物优选股票型基金正式发行。

该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其中投资于医药生物相关股票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包含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和生物农业等。

据华宝兴业基金介绍,选在龙年之始推出医药生物基金,一方面是瞄准了该行业“黄金十年”的成长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历前期大跌后,目前医药行业估值仅19倍,处于历史最低位,一些前期预期过高的小股票正在去泡沫,许多个股的投资价值已非常显著。

在各种行业基金中,医疗药品作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板块,其行业基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投资于医药行业基金无需对特定的医药产品有非常深入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使得个股风险在行业内部得到充分的分散,在收益水平较为稳定的基础上还能分享新药开发带来的部分成长收益。

医药类基金现身晚

好买基金研究员刘天天分析指出,虽然医药行业是大部分偏股型基金重仓配置的行业之一,但集中投资于此的行业基金数量并不是很多,在目前开放式基金名称中带有“医”或“药”字样的基金中,共有2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易方达医疗保健(110023)和汇添富医药保健(470006)。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11年1月28日和2010年9月21日。此外,在私募基金中也有从容旗下的几只医疗类基金集中于医药行业。

由于国内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成立时间较晚,资产规模也相对较小,导致其主营业务集中程度较高,行业代表性较强。在行业指数逐步成熟的同时,专门投资于该行业的行业基金也初步形成。

易方达医疗保健和汇添富医药保健的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行业特征都比较突出,契约中对于投资方向的定义都有明确定义,二者都看好未来中国医药保健行业未来的发展,希望通过投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司来获得中长期的收益。与其他行业基金相比,其投资范围定义比较严谨,使其结果与大盘表现间的差异性较大,从而造成行业特征比较清晰。

商品类基金投资范围

基金名称 投资方向

易方达医疗保健 本基金通过投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把握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发展中的投资机会,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投资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界定的医药生物行业股票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5%。

汇添富医药保健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在医药保健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医药保健行业将长期受益。本基金发掘相应上市公司中所蕴含的投资机会,通过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以努力获取中长期超额收益。本基金以医药保健行业上市公司为股票主要投资对象,投资于医药保健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资产占股票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此外,两只基金业绩的比较标准都是基于专门的医药生物指数,而并非像其他股票型基金一样单纯的与沪深综合指数相比。

从行业特点上来看,上述两个医药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要大幅高于大盘指数,而指数的年均涨幅也远超沪深300指数,符合成长性行业的特征。同时,医药指数受到物价变化的影响要弱于整体市场,又体现了该行业的防御性。

公私募医药基金旗鼓相当

研究易方达医疗保健基金可以发现,其成立以来持仓的平均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其持股相对集中,所涉及行业较少,有超过8成的资金都配置在医药生物行业,其他占比较高的行业还有批发零售和机械设备。基金成立以来的配置逐步向轻工业和服务业漂移,其2011年上半年曾少量持有的石化行业在下半年被社会服务和食品饮料两个行业所替代,而基金在机械设备行业上的配置有上升趋势,该行业的风险也会对基金净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易方达医疗保健的主动管理并未明显增加其收益的波动性。基金在历史上战胜沪深300指数的概率为47.06%,略低于5成。易方达医疗保健目前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整体变动,在选股择时方面尚未表现出很明显的优势。

而针对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根据基金2011年来持仓的平均行业分布情况,除了将85%左右的股票仓位配置在医药生物行业外,汇添富医药保健在机械设备和批发零售这两个行业上也集中了相对较多的资金。与易方达医药保健不同的是它还配置了一部分石油化工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个股。从4个季度的变化来看,医药生物行业的配比不断上升,行业集中度提高,此外基金还一直在增配批发零售业,该行业在下半年已成为除医药生物外持仓比例最高的行业。

数据显示出汇添富医药保健的年化超额收益较低,仅为3.69%,战胜基准的比例稍高,约为50.98%。此外,其年化波动率指标则超过了同期基准,年化标准差达到20.73%,约为比较基准标准差的1.11倍,基金净值的波动性较大一方面与其配置相对集中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源于其股票仓位较高。

2011年以来,汇添富医药保健基金在选股方面表现欠佳,但是却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在一定程度支撑了基金的业绩。与易方达医疗保健相比,其受到沪深300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有以下原因:该基金成立时间较长,在投资上主动性更强;医药指数在下半年与大盘指数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医药行业除了得到公募基金的青睐外,也吸引了众多私募基金的关注,目前在私募领域也有一些专门投资于该行业的基金,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从容旗下的从容医疗、从容医疗2期、从容内需医疗3期、从容医疗5期、从容医疗精选和从容医疗7期六只。其成立的时间与前两只公募行业基金相当,从2011年前成立的从容医疗和从容医疗2期来看,这两只私募基金选股择时能力并不显著,主要的差异仍然是来自于大盘收益的变化。总体来说和两只公募医药类基金的表现相当。

国内基金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行业基金不断涌现并迅速成熟,较晚出现的医药行业基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商品类基金行业特征表现不足的弊端,从基金契约和比较基准设立都反映了该行业的特点,医药行业基金的防御性和成长性有着较好的表现。当前公私募医药基金目前差异不大,收益率水平相当,未来还有比较广阔的提升空间。

对于资产配置来说,在对经济周期有比较确定判断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在滞胀期增配医药类基金,而在复苏期减配该类基金,而在过热和衰退期的话,还需要结合该行业基金投资个股的成长性等因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篇(5)

关键词: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1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先天设计不足,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企业建厂时间都较早,因为当时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加上安全意识不高,所以导致大部分医药化工厂都具有许多先天设计不足,如没有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过近、设施设备敞开式作业等。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与药品GMP管理部门均逐步提高对作业环境及其周围环境的要求,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局部整改,开展密封作业、密闭操作,且不能随意排放气体与通风。然而因为先天设计不足,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进行全面整改,常常致使达到了相关质量以及环保的要求,但新的安全问题又随之而来,因此务必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1.2使用危险化学品多,工艺风险大

当前,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行业都存在规模小、品种多的情况,不少医药都需要有机合成其原料药以及中间体,而在此过程中必定会大量使用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如若在使用该类化学品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极易会引发泄露、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发达国家主要行业产业链的转移,我国大部分医药化工行业都开始合同订制国外制药,其中所采用到的许多中间体与原材料都是新的化学物质,且工艺也是新的合成路线,随之而带来的风险性是无法预知的。加上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资源有限,我国医药化工企业没有能够全面了解工艺的安全信息,这就使得相关的安全控制变得不可控。

1.3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医药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让不少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但对安全的重视不代表安全意识的提升。仍有不少企业采用运动式、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在企业日常运作中真正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其常常误以为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部门的责任,如若出现安全事故,则是由他们负责。大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往往只是为了应对政府以及客户的检查,并非出于自身情况进行实际考虑,这均是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表现。

2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2.1重视安全本质化研究

在医药化工行业中,本质安全尤为已久,然而在以往其着重点在于设备,对于工艺以及物质则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直接导致了设备的本质安全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设备是服务于工艺,因此,必须要全面掌握工艺安全信息与物质信息,方能够将安全工艺流程正确设计出来,以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设备与安全连锁装置。如若要运用到新工艺、新物质则需要对其安全数据以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并要找专业机构或是专业的检测设备来开展测试工作。

2.2强化设计要求,加快装置设备改造

我国有关部门应当要积极完善与医药化工行业相关的指导原则与设计规范,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医药化工企业在设计新车间新项目时,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综合考虑生产、质量、环保以及职工健康等要求,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来开展设计工作。不仅如此,还应当设备设计最低要求要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将安全连锁装置、惰性保护系统、密闭进料装置以及紧急释放系统等装置构成标准设计模板,并将其运用到普通车间设计当中。不仅如此还应当采用专业的风险分析工具来辨识一些特殊的反应与物质所存在的风险,且开展专业性的设计。对于以往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设备以及生产线,则需要编制合理的整改计划表,并逐渐进行置换与改造。

2.3提高全体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人员应当要积极转变安全意识,并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生产。此外,要加大宣传安全知识的力度,一一细化安全生产的要求,并将其分解到日常每个工作环节以及操作规程当中。不仅如此,还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安全宣传与活动,并让每位企业员工都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了解安全生产,认识到哪些内容是必须要遵守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久而久之便能够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并将安全文化彻底融入企业的骨髓。安全工作必然能够取得长效的进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大多数医药化工企业均已逐步改进其安全管理方式,提升安全标准,然各类安全事故的反复发生也为生产敲响了警钟,就算没有安全事故发展的情况下,医药化工企业也不能对安全生产掉以轻心,而是应当积极分析与总结经验,将潜在安全隐患找出,并加以控制与防治,以切实提高医药化工的安全生产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 医药行业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一、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65%、7.67%、7.4%。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总体上也呈现出以上趋势。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预测,医药工业2014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预测的19.7%下调为17.7%,虽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仅为7.4%。医药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特别是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质量监管、医疗保险、药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较大。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2014年11月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放松了对医药企业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的束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为以后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间的审批与研究环节周期较长,新药产品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因此,总体来说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技术手段在医药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进入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效率极为低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又导致利润率更低。这些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是研发费用不足、研发实力不强、产品单一化。我国有很多销售额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的中小制药企业只依赖于1~2种主要品种,而主要品种的销售额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这种产品的单一性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不小的风险。在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在我国一般医药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为:一是技术层次低,在世界医药工业体系中扮演者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制剂产品则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开制剂药物的国际市场。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众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剧。三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如受医保政策和国家定价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之间难以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管制逐渐宽松,预期我国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一)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要比从规划图纸开始实现自身增长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较小。医药行业中新药研发有着“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其竞争优势,有利于其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加快其产品投入市场进程。此外,面对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通过并购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纵观欧美著名大的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只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例如,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并整合法玛西亚、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将以大约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购雪兰诺;赛诺菲收购安万特等等。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并购的案例举不胜举。通过并购将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必经过程。

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财务竞争力来看,我国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偿债能力较强,很多公司财务费用甚至为负值,不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强。这说明医药行业整体在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获取净资产现金投入的能力不足,获取现金能力较弱。公司的资本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中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财务特征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非常有利于其进行负债并购和扩张,可立足于现有的资产优势,充分利用杠杆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业务。另外,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经营现金流少的特点。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在保持销售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现金收支,保持足够的资金流。

此外,我们预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宽松,现有的经济环境非常适合有稳定现金流,信用良好,资产优质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兼并扩张。企业可依靠自身实力,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充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企业并购之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有所增加,企业短期容易出现过度膨胀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资金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举债融资并购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财务整合风险控制就是并购财务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并购后的财政整合,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快速剥离劣质资产,对并购后的医药企业现金类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务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依靠规模效应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采用并购重组可以迅速扩充其实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优势,可在资本市场上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资金来支持其扩张,而对于一些拥有科技优势的服务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机构(CRO)来说,银行贷款对借贷主体有严格要求和评估,还要有抵押和担保。一个刚起步的医药研发项目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上市筹资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只能望而兴叹。可见,以上融资渠道均非理想选择,而风险投资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

风险投资,是对那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的支持系统。

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周期长。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不仅包括在实验研究阶段,还包括进入临床的各研究阶段(临床Ⅰ、Ⅱ、Ⅲ、Ⅳ期),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当前国际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并积极参与到其研发业务和日常管理中去。但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具体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来自对医药企业投资股权的转让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而首次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时机,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的蓬勃发展也为风险资本在医药产品研发各阶段的退出创造了合理可靠的资本市场环境。除此以外,各类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咨询服务、审计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市场保障。最后,政府为外包服务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有效结合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间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转移支付支持,为中小型医药合同服务机构的风险投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为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武,张育粹,苏倪玲.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篇(7)

关键词: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医院行业;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行业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采购的覆盖背景

一项制度的实施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我国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并获得了广泛推广,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覆盖了我国医院采购现状,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中,医院的采购主体被取代,这是我国医疗改革史上的重要变革,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医药改革不断深化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医药改革的深化,市场化竞争机制不断成熟,我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采购也在努力引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招标形式不断被政府采购采用,并得到了公众“阳光工程”的美誉。在我国医药行业采购领域,我国政府也开始探索改变以往传统的、弊端重重的采购制度,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第二,增强采购透明性,形成规模效益,减低反腐败的呼声背景。长久以来,我国医药市场处于混乱状况,医院为主体的自我采购方式,采购成本较高,采购中暗箱操作引发各种采购不正之风,以及腐败问题不断产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该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公平的风气,关系着社会民生的稳定,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中,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购过程明朗化,清晰化,可以从采购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将医院原来分散的采购合并,采购中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医疗耗材成本,采购价格低廉,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行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我国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试点以来,对医院行业产生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可以形成对医院资金使用全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优化配置医院财务资源,减少非合理性开支,最大化支出效益。

(2)采购权在中央政府手动的集中,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形成强势的规模效益,降低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硬件软件等材料的价格成本,提升医院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例如民航单位集中招标采购部分物资明显比分散采购价格低,例如表1:

(3)采购权回收到政府,医院内部采购腐败问题将不会存在,采购过程透明化,源头上杜绝不正之风。

2.不利影响

(1)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预算中政府采购不能规范纳入,会计制度上的物资不挂账,库存实物折款和消耗的无序,医疗成本核算上的失真,不准确性等。这些问题就必然造成采购制度的不规范,制约着有计划的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政府采购的集约化管理。

(2)采购种类繁多,设备专用型强,政府采购对医院设备性性能和用途不了解,采购物资有可能难以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影响医院政策经营活动的开展。例如,2011年民航政府采购,采购合同多达435项,其中采购合同以医院专业设备较多,部分设备可参见表2。

(3)招标物资供应不足依旧难以解决

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后,依旧难以改变医院部分招标物资供给不足现状。原来利润比较低,医疗行业紧缺的物资并不会因为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扭转供不应求的现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首先,一部分供应商为了打开医院的大门,以物资种类多,紧缺物资充足为借口,实施低价甚至亏本中标,为以后长久打开医院采购大门付出短期成本,但是一旦中标后,在长期上又难以实现物资供应源的连续性。其次,恶意性中标,恶意竞争导致采购物资低价中标,中标后医疗单位又不能购得此类物资。最后,由于中标期多为1-2年,在此期间,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原材料价格一旦上涨严重,导致利润缩水或亏本,供货推迟。

三、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改进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策略

(1)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强化以财务监督为主,行政、司法、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理清政府采购与预算审批,与资金拨付管理的关系。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方拨付货款,改变政府采购资金的运动过程,将过去医院的“财政拨款-单位采购-财政审查”这种事后监督模式改为“单位申报-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批-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单位验收-财政结算”的全过程监督模式。

(2)完善行业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医院利益受损情况下,我国医院行业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政府集中采购招标中,完善行业补偿机制,一方面调动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医疗行业的生存和稳定,完善行业补偿机制要坚持以下三点,第一适当降低招标物资让利率;第二调整医疗劳务收入,降低医疗成本;第三,政府奖励。

(3)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医院采购物质质量问题,往往来源于对招标单位监督和管理不严,必须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监督管理机制,第一,严格把守招标单位资质准入,杜绝劣质企业;第二,实施公开、公正招标,确保招标物资质量;第三,建立招标后监督机制,监督供销合同的实施情况,监督采购物资价格合理性,监督劣质招标物资的使用等,监督招标物资供应链的连续性等。

四、结论

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后,对医院行业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家全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有利于降低医院单位成本,又利于促进采购透明化,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政府集中采购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将面临新的预算模式改进,另外,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由于对专业设备的不了解,造成采购设备难以满足医院经营需要,采购还导致医院部分物资供应不足等问题。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改进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策略,必须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监督制度;第二,完善行业补偿机制,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第三建立健全招标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立刚.药品招、投标采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事,2011,15(5):319-320.

[2]陈海泉,罗珍淮,邓茂英..公共财政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6):27-28.

[3]韩洪琢.从药品招标看药价管理的改革[J].价格月刊,201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