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2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图书管理的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学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网络化技术正在获得改进和提高;面对网络化的新环境,管理者也亟待转变传统认识与管理模式,对于大学内部的图书管理也应当运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应当明确的是:图书管理不仅涉及简单的图书整理与信息收集,同时更应当涉及资源互通、信息沟通与分享等。为顺应新时期的信息化潮流,管理人员就需要明确图书管理现存的模式缺陷,进而探究缺陷根源所在。作为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本身也需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养,确保在最大限度内完善图书管理,通过运用网络化的手段来弥补缺陷并且完善模式。
一、大学图书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应当属于大学内部的信息传递与文献借阅机构,因此图书馆具备鲜明的学术性质。在大学的内部,图书馆具有浓厚的信息化以及社会化色彩,近些年来各地高校内部的图书馆也逐渐表现为更加多元的服务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讲,图书馆最基本的性能就在于提供高校师生所需的文献借阅服务,通过图书馆来传递文献和信息。师生来到图书馆中,除了可以查阅最基本的资料与文献之外,还可以运用丰富的资源来辅助自学,进而满足自身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本质上构成了不可或缺的高校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知识传递的基本功能。随着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更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对于自身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也开始尝试着完善现行的图书管理。进入信息化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逐步成了师生查阅资料与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突显了图书管理的价值与重要性。高校蕴含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因此亟待运用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而构建资源共享的新机制。目前的状况下,很多大学都已经逐渐意识到图书管理对于高校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也开始探寻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然而从整体角度来讲,图书管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完善。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某些高校仍停留于浅层的图书资源供应,高校提供的文献与资料勉强能满足现阶段的师生需求,然而却很难支持师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自主创作。此外,某些高校过于重视拥有图书资源的规模,对于院校的图书馆也进行了盲目扩建,这种现状实质上并不利于提升图书资源的基本质量。从长期的角度来讲,盲目扩建院校图书馆的行为也损害了最基本的图书管理秩序。某些情况下,师生如果有必要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那么通常会耗费较长时间用于寻找资料,而无法借助快捷的信息化手段来满足自身的资源需求。因此可以得知,对于现阶段的图书管理亟待加以改进,探析现存的问题并且寻找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现存的问题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陆续运用了电子化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在此前提下改进了图书管理。然而从本质上讲,大学内部并没有实现健全的图书管理,因此仍暴露了很多弊端与缺陷。具体来讲,大学内部进行的图书管理包含了如下问题:(一)现阶段高校施行的图书管理仍缺乏实效性,因而无法提升利用效率。很多情况下,师生由于缺乏专门培训,因而并没有掌握查找与借阅书籍的专业化方式,具体在查找所需资料时也浪费了较多时间。对于不同院系内部的学生来讲,其他院系的藏书并不是开放性的,这种状况下学生只能查阅基础性的馆藏书籍。图书馆内部设有专门性的资料室,在这其中存放了很多宝贵资料与图书信息;对此如果不加利用,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较大规模的图书浪费。除此以外,某些院校图书馆甚至并没有明确借阅图书的总数与期限限制,这种漏洞与缺陷不利于顺利进行图书流转。图书馆如果无法保障资源与书籍的顺利流通,就很难符合最基本的书籍利用需求。(二)图书遭受损毁或者遗失的现象仍相对严重。在某些高校内部,由于欠缺图书流通的机制,以至于图书馆在外借或者传递文献资源时,很难妥善保存珍贵的馆藏书籍。某些书籍本身的年代十分久远,然而在反复的借阅过程中不慎被师生遗失,因此管理者无法在市面上购买同种书籍。同时,某些人员在借阅图书时忽视了最基本的素养,对于图书不能进行自觉的爱护。在书籍流通中,某些师生甚至会擅自涂抹书中的文字,这种现象将会造成其他读者根本无法继续阅读。例如:某些考试资料包含了习题演练的部分,很多同学就会随便把答案写在习题旁边,因此影响了其他读者对习题的思考。(三)院校对于图书管理在具体进行完善时,缺乏足够资金作为保障。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院校都拟定了扩招规划,在扩招规划的前提下招收了更多学生,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书籍借阅的需求。然而不应当忽视,很多院校并没有与之相应的资金实力来购买更多书籍,这种状况下无法满足教师与学员对于新图书的迫切需求。从馆藏的现状来看,某些图书在图书馆内保存的时间较长,同时也逐步丧失了查阅价值。相比于现阶段的借阅需求,这部分图书实际上已经过时。院校管理者对此有必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对于现存的图书资料进行换代与更新。近些年来,某些图书的市面价格正在迅速增长,图书管理者在购买图书的过程中也会感觉到资金短缺。很多高校由于无法为师生购买新近的书籍,导致了图书借阅需求与馆藏资源之间的缺口逐步扩大。(四)图书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于图书管理通常持有忽视的心态,没有给予重视。从目前来看,对于各类图书资源具体在施行管理时,多数管理者仍停留于应对定期检查,认为只要通过了主管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测查与评估,那么就代表着完成了任务。实质上,这种认识是具有偏差的。当今的院校图书馆收藏了珍贵的信息与资源,对此如果没有健全管理,那么将会在根源上减损图书资源本身的实效性。对于高校内部的学生来讲,同学们获取资源与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查阅图书资源。因此,作为图书资源的管理者亟待转变认识,真正意识到健全图书管理对于高校自身的价值所在。
三、明确问题根源
(一)图书管理应当包含图书采购的环节,在此环节中也应当注意很多要点。作为负责采购图书的责任人员,本身就应当具备优良的素养和水准。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负责采购图书的人员都忽视了自身素质,无法通过调研的方式来把握现阶段的师生需求。因此具体在采购图书时,这部分人员通常很容易表现出盲目性,无法迅速判断需求。在目前的信息化形势下,图书采购的负责人员有必要掌握各专业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区分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再去完善图书采购。由此可见,图书采购的流程和环节仍暴露了很多缺陷,作为采购人员通常也很难迅速判断并且准确掌握院校内部师生的图书需求。(二)健全图书管理不能缺少最基本的政策引导。从各地高校的现状来看,负责教育管理的相关机构及部门通常很容易忽视政策指引,或者设置了不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某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明确的人均借阅图书总量,然而并没有推行更合理的借阅期限规定,对于各年度开展的图书管理评估也很容易忽视。每当面临期末测试或者其他类型的考试,很多学生将会突击借阅大量书籍用来应付测试,这样做实质上并不利于同学们认真吸收书籍中的信息与资源。受到自身的资金约束,某些院校图书馆通常会定期鼓励师生捐赠书籍,这种状态下图书馆就可能会引进已经过时或者价值较低的图书,因此扰乱了正常的图书借阅秩序。此外,有些高校对于年代比较久远或者丧失新颖性的图书仍旧予以保留,以至于增添了额外的图书管理负担。(三)高校内部施行的图书管理不能缺少基础性宣传。这是由于,只有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才能让师生认可并且接受现阶段的图书管理机制,从而自觉予以遵从。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以至于浪费了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对于图书的浪费仍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管理人员由于欠缺宣传,以至于伤害了某些师生爱护图书资源的热情与积极性。较长时期以来,对于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资源都没有给予必要的爱护,浪费率较高并且无法提升书籍利用的实效性。
四、探求应对策略
高校设置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就在于培育优良的综合型人才。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应当能充分运用院校内部的图书资源,在此基础上拓宽自身具备的知识面,进而起到扩大视野并且丰富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管理的根本宗旨在于提升师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致力于健全管理,为师生创造愉悦的图书阅读气氛。具体来讲,为应对现阶段的图书管理问题,应当运用如下的措施与对策:(一)提升图书利用的实效性。作为高校内部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想办法提升师生在利用图书时的实效性。应当明确的是:大学拥有的图书资源都应当服务于师生,只有实现了资源互通以及信息共享,那么才符合最根本的图书管理宗旨。对于图书利用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提高,这种管理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设置更合理的借阅期限。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应当拟定明确的机制:达到特定的借阅期限后,师生必须归还相应的图书。通过健全机制的方式,就可以督促师生加快阅读速度,珍惜并且爱护学校内部的图书信息资源。(二)增大图书管理中的投入力度。图书管理如果缺少了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则无法从根源上获得实效。为了转变现状,院校的负责人都应当投入更多资金用来支持图书管理,尽量运用最少的资金来购买最丰富的图书资料。院校除了增大自身的投入之外,还需要运用多渠道吸收资金,确保扩大资金利用的多种渠道。对于重复购买某些图书的行为应当予以避免,以此来节省购买图书时的成本。作为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也可以尝试着构建资料库,全面提升图书利用的成效性。(三)健全对于书籍的分类监管。具体在完善图书管理时,可以选择分类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健全学校内部的图书管理。具体措施应当包括粘贴条形码、提供电脑检索等多样的管理方式。为达到图书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人员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对于图书流动的速度进行适当的加快,以此来促进信息共享。从院系的角度来讲,各个院系也有必要选购类型齐全的专业图书,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来提升师生的自主性,确保师生都能做到珍惜图书,充分利用宝贵的图书资料。五、结束语最近几年,很多学校都致力于扩大招生,这种状况下的招生规模正在迅速扩张。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师生需求,大学图书馆也有必要为师生供应优质的图书资源,以此来满足师生对图书借阅的需求。构建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目标就在于沟通信息并且分享资源,因此有必要依照资源共享的基本宗旨来改进图书管理。在大学的内部,图书资源构成了最宝贵的一类资源,图书信息资源包含了多样的丰富信息,然而与此同时也不应当忽视最根本的资源监管。截至目前,大学内部的图书管理已经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仍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前提下促进大学内部图书管理综合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冬梅.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管理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2):150.
[2]赵相锋.大学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J].办公室业务,2015(23):124.
关键词:知识营销;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
随着网络、信息等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及虚拟图书馆的诞生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了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竞争力,图书馆开始运用大量的服务营销理念,通过服务营销理念的运用,从而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知识营销理念
知识营销是建立在全面、多层次以及动态的市场需求观上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以知识为中心思想,以知识的创新为重点内容,以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为手段。而图书馆进行知识营销主要是为了创造出新的需求与消费方式,从而改变读者的利用习惯与行为。要求图书馆在进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向社会、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图书馆知识营销的意义是通过各种的知识营销活动,从而改善知识服务的环境,改变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的认知,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
知识营销理念可以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对读者信息服务功能进行扩展,其要求图书馆不仅要满足读者的表层阅读需求,还要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深层需求。而图书馆要将知识服务贯穿在服务活动中,提高服务活动的知识含量,使知识能发挥出其作用,以知识满足读者的需求。相对于过往传统的服务理念,现代化的知识营销更加重视图书馆的知识含量,并强度图书馆服务要结合读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对接读者的文化观念。同时还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水准,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需求。而图书馆知识营销对读者服务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服务的知识含量
在进行知识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读者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读者认识到参与活动所学到的知识更多,激发读者的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开展读者服务活动。
2.挖掘文化内涵,实现观念价值的共鸣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要对知识的使用价值进行考虑,更要重视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观念价值。并充分挖掘图书馆服务的文化内涵,实现与读者的观念价值的共鸣。
3.形成结构层次的服务关系
结构层次就是指图书馆服务与读者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习惯结构上的吻合,以此建立服务关系。通过建立结构层次上的服务关系,是读者成为图书馆忠实的阅读者。因此,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力度,改善阅读环境,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
4.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现代化图书馆中不仅包含书刊资源,还包括网络信息、多媒体以及数字化资源等。随着各种形式的知识出现,图书馆要使读者懂得资源的利用以及利用之后的收益。以培养读者为目标,使更多的读者懂得知识、资源的使用方法,并了解使用之后的好处,以增加更多读者使用图书馆。另外,图书馆还要根据读者的各种需求特点与类型进行设计,从而定制出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服务能符合读者的文化品位、需求特点以及价值观念等。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的要点
1. 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是通过对图书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及传播,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文化机构。因此,图书馆要提高管理员的服务来赢得更多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并为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性质决定着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广大读者。作为图书馆工作中的重点,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是为读者服务。而为读者服务,不仅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一定要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的熟悉,并要求具备检索、分类、标引、利用文献的技能。在对读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要以为读者着想的原则为出发点,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高良好的图书馆服务。同时,还要求图书管理员精通某一学科知识,在服务的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专业主动向读者宣传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并将读者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图书馆,为图书馆的学科知识管理与文献资源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方便读者对图书馆的专业文献进行深度利用与开发。
2. 阅读指导
图书馆要向读者大力宣传馆中最新的知识,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与杂志,让读者可以在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最新的知识。另外,图书管理员要深入研究每一位读者,根据读者的层次、阅读倾向、阅读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引导,积极加强对读者的阅读指导工作,根据读者的情况向其推荐最合适的书籍,并组织各类的读书活动或开展专题讲座等,实现对读者的有效阅读指导。只有通过对读者的阅读指导,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书籍的利用率,从而满足读者的对知识的需求,培养读者的阅读情趣,使读者的阅读生活更加充实。由于读者的阅读兴趣比较广泛,对数据内容的爱好也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文献也各不一样。因此,图书管理员就要根据读者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向读者推荐他们所需要的文献杂志,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面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对图书馆中进行学习。
3.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在当展中的产物,主要是为了空间资源的共享、服务共享以及专家共享等。同时,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管理员帮助读者利用相关的文献寻求读者所需要知识的活动。其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等方式向读者提供文献线索、事实已经数据等。也就是图书管理员帮助读者充分利用馆藏,从而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在参考源中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占图书馆所有馆藏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网上的数字资源,还是网络上的各种数据、电子期刊、动态信息以及电子工具书都能方便读者的使用。同时,参考咨询服务的形式也实现自动化,读者可以直接通过远程登录、网上聊天、BBS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可以快速实现信息交流。因此,参考咨询服务可以实现在网络上的共享。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读者对知识的研究向“高、精、尖”方向进行发展。图书管理员不再和以前一样只是对文献进行简单的推荐与提供,而是要深入研究读者咨询的知识。通过对知识性质的全面分析与研究,根据不同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智能服务。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向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以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现阶段,随着网络环境的广泛应用以及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为图书馆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咨询问题的复杂多样化,参考馆员在利用自身知识都无法全面解决。同时,仅利用单个图书馆是无法进行连续性的全天候参考咨询服务的。为了向读者提供全天候,全面的知识信息服务,就要将各个图书馆相结合,充分发挥馆藏与专家的优势,实现分布式、合作化的参考咨询服务,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并将参考馆员的经验进行共享。另外,图书馆之间还可以进行全国性、地区性的参考咨询合作,通过FAQ、电子邮件、聊天咨询以及Web 表格等形式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并通过利用不同地区、专家的特色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图书馆的知识营销理念与掌握图书馆读者对服务管理的要点。通过对为读者服务、阅读指导以及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分析,为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春玲.试谈现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01(11):52-54
[2]鲁霞,邓国勇,吴江.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2(12):41-44
[3]钱万里.知识营销与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9.07(23):92-94
[4]杨麦. 适应信息时展、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甘州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A].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C],2012. 05(16):110-112
[5]周静珍.关系营销视角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实践――例析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29):186-189
[关键词] 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现状;管理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11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99- 02
0 引 言
在现代化图书馆发展中,要明确人本管理模式,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因而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后,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并运用人本管理理念开展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并且发挥其重要作用。人本管理涉及人员和读者两方面管理要素,为了满足管理需求,要以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准则,推行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价值和现代化人文管理。
1 人本管理内涵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创设轻松管理气氛,让管理更为积极向上,同时管理员工时,需具有灵活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以人为本管理中,管理的核心是人,这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之一。从图书馆管理细节角度出发,人本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涉及“以读者为本”或者“以馆员为本”的管理要素,以读者为本就是要强调读者是管理的中心和前提,将读者至上和服务第一看作管理主要规则,一切活动的制定前提和制定要素都是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实现前提;馆员人本管理需关注图书馆的馆员,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尊重、关心、爱护员工,努力开展各类图书馆活动,让馆员以馆为家,提高工作责任心,努力工作,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与图书馆相关的发展目标。
2 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现状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要求培养和引进管理人才,但是传统的人才引进主要考虑的是人才的业务和技术,缺乏人性方面的关怀,所以不能称之为人本管理。由于人本管理的淡薄,造成无法全面投入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现在事业单位图书馆,在无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不重视产出的效益,更没有考虑成本管理要素,人力资源方面还很看重编制形式,所以员工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员工的晋升和管理有着浓厚的官僚管理色彩,受到政府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图书馆馆长之前都是政府部门领导,各个职级的领导也需政府主管部门核定,职称评定论资排辈,没有将能力高低看成是评定核心,这将不利于培养人才氛围。面临的问题是骨干队伍严重流失,整体素质严重下降,工作效率严重下滑,学术水平整体不达标,服务对象也必然产生不满情绪。
3 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3.1 提升人员素养,强化建设工作
在管理图书馆时,需要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让现有资源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图书馆管理,建设馆员队伍是关键,图书馆中管理人员作为读者和信息资源的纽带,在传递图书馆服务信息的同时,控制整个设备工作,彰显图书馆的形象。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需要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其实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因而提升管理素质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图书馆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将推动图书馆走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今,图书馆发展中,要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在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后,就会了解到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是单一进行文件管理,更是要辅助读者做好信息导航工作,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可参考信息,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创建信息内容上。给读者提供创新服务内容,由于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会决定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因而,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业务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发展其综合素养。
3.2 建立人员鼓励机制
激励即激发,作用是调动其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内三大管理要素主要是:人员、馆藏图书、馆舍。这些要素中最根本的是人,作为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内容,图书馆建设目标要素都需要依靠人完成。因而面对这一发展现状,积极鼓励管理人员是很重要的管理方式。人本管理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
3.3 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
作为图书管理者要给读者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环境,尊重每一位来图书馆阅读的读者,不要因为读者的身份、性别或者职业等因素歧视读者,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图书管理员借助自己的身份,充分地帮助这些人员,并且尊重和关爱这些有效读者群体,让读者多了解图书馆内的管理意见,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促使读者在好的环境下得到较好的服务,管理人员需要耐心、用心、细心,热情地服务每一个读者,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完美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给读者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让读者真正地相信图书馆服务质量。
3.4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便于管理工作,需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处于主动管理状况,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能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人的很多能力,如积极性或者创造性会受到环境因素制约,该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管理机制方面。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条件对人的心境产生诸多影响,所以针对这一发展现状,要求管理人员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上进,这是开展人文管理的关键步骤。
4 结 语
人本管理不是口号管理,需落实到实践管理过程中,更是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要点,图书馆管理形式下要依靠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是当前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因而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推动管理人员的管理潜能,发挥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推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山丹.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267.
关键词: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原则
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发展中,要明确人本管理模式,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将学生的需要看成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依据,因而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后,需做到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并运用人本管理理念开展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人本管理涉及到人员和师生两方面管理要素,为了满足管理需求,管理进程中要以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准则,推行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价值。
1 人本管理内涵
人本管理,既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创设轻松管理气氛,让管理更为积极向上,同时管理员工时,需具有灵活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管理中,管理的核心是人,高校图书馆中的人主要是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这是图书馆的中重要资源之一。从高校图书馆管理细节角度出发,人本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涉及“以师生为本”或者“以馆员为本”的管理要素,师生为本就是要强调师生是管理的中心和前提,将师生至上和服务第一看做管理主要规则,一切活动的制定前提和制定要素都是师生,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实现前提,馆员人本管理需关注图书馆的馆员,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尊重、关心、爱好员工,努力开展各类图书馆活动,让馆员以馆为家,提高工作责任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与图书馆相关的发展目标。
2 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现状
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要求培养和引进管理人才,但是传统的人才引进主要考虑方面集中在业务和技术上,没有人性方面的关怀,所以这不能称之为人本管理。这将导致人本管理的淡薄,不能全面投入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现在高校图书馆,在无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不重视产出的效益,更没有考虑成本管理要素,人力资源方面还很看重编制形式,所以员工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员工的晋升和管理有着浓厚的公务员管理色彩,受到政府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高校图书馆馆长之前都是学校部门领导,在职位晋升时很多高校的晋升是要根据工作年限和是否处于有体制内编制核定的,很多员工无体制内编制,就将失去晋升机会,所以干的再好也只是一个初级工作人员。目前管理人员评定中没能将能力高低看成是评定核心,这将不利于培养人才成才氛围。出现的切实的问题是骨干队伍严重流失,整体素质严重下降,工作效率严重下滑,学术水平整体不达标,服务对象也必然产生不满。
3 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3.1 提升人员素养 强化建设工作
管理高校图书馆时,需要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让现有资源达到预期应用效果,很多高校的学术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管理不善,不能让资源达到最大的使用价值,导致校内教师和学生反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能满足现有的学术要求,学校为提升学术质量,会引进大批资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但是管理的无序让新进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始终处于恶性循环状态,资源越多,管理越乱,使用效率越低。图书馆管理建设馆员队伍是关键,图书馆中管理人员作为师生和信息资源的纽带,在传递图书馆服务信息的同时,控制整个设备工作,彰显高校图书馆的形象。虽然高校的图书馆没有经历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是也要了解当前的公共图书馆竞争现,其实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因而提升管理素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也显得变为重要,这也是图书馆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推动图书馆走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现今,高校图书馆发展中,要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在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后,就会了解的到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是单一进行文件管理,更是要辅助师生做好信息导航工作,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可参考信息,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创建信息内容上。给师生提供创新服务内容,由于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会决定图书馆未来发展道路,因而,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业务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发展其综合素养。
3.2 建立人员鼓励机制
激励既激发,作用是调动其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内三大管理要素主要是:人员、馆藏图书、馆舍。这些要素中最根本的是人,作为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内容,图书馆建设目标要素都需要依靠人完成。因而面对这一发展现状,积极鼓励管理人员是很重要的管理方式。人本管理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
3.3 师生为本 尊重师生
作为图书管理要要给师生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环境,尊重每一位来图书馆阅读的师生,不要因为师生的身份、性别或者专业等因素歧视读者,要本着在知识面前人人都平等。图书管理员借助自己的身份,充分的帮助这些人员,并且尊重和关爱这些有效师生群体,让师生多了解图书馆内的管理意见,最大限度的帮助师生寻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和质量。促使师生在好的环境下得到好的服务,管理人员需要耐心、用心、细心、热情的服务每一个师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完成这些工作才能给师生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让师生真正的相信图书馆服务质量。
3.4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便于管理人员,需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处于主动管理状况,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让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并结合工作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若馆员提出的建议可取应给予适当奖励,在工作中一位管理人员提出,很多师生在寻找到资料后愿意在图书馆做停留,目的是查询资料的状况,并且在深入阅读中很多师生已经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想要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深入下去研究,但由于图书馆内的阅览室座位有限,很多师生会在走廊或者过道停留,这不仅会妨碍其他师生寻找资料,也不利于图书馆管理,故此,建议图书馆在过道附近设立小的椅子,只需能坐下即可,这样可以让出过道,便于其他人过往,也满足师生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借鉴这一意见并得到较好的师生反馈,故此这种自我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管理方式非常奏效。另人的很多能力,如积极性或者创造性会受到环境因素制约,该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管理机制方面。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条件对人的心境产生诸多影响,所以针对这一发展现在,要求管理人员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上进,这是开展人文管理的关键步骤。
4 结束语
人本管理不是口号管理,需落实到实践管理过程中,更应成为人性化管理的实施要点,图书馆管理形式下要依靠管理人员开展管理,这应是当前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因而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推动管理人员的管理潜能,发挥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向着良性方向迈步。
参考文献
[1]白山丹.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28-29.
[2]陈璞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J].科技与企业,2015.(10):12-13
[3]易俊杰.基于人本管理角度下的图书馆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2):12-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后,对图书馆的重新建设和服务的完善,以及思考,使之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有效阅读,加强培养学生薄弱的图书馆意识。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服务 图书馆意识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更是人类终身学习的地方。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学校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在信息发达的21世纪,信息的爆炸触及着无数年轻敏感的神经,图书馆正是开阔学生视野,接收日新月异的信息,展示世界的一面大视窗。 因此,作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图书馆足够的重视和做出有效的利用,通过自身建设的完善,提高图书馆利用率,提供优质的服务,吸引学生把目光重新投放在这巨大的信息文化宝库中,让学生养成到图书馆学习的习惯才是培养图书馆意识的关键所在。 一、完善图书馆硬件设施,构建信息乐园 图书馆的物理环境是学生们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倘若要学生喜欢进图书馆,进行学习或自修,就必须提供一个有书香味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得以静心融入其中。有关图书馆硬件设施有以下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1.书籍的藏量。书是图书馆的血液,血液必须保持更新。藏书量的充足且多元化能明显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据学生反映,学校图书馆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无法查找,或受到限制无法借阅。过去图书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管理不完善导致闭馆甚至空置,是学生远离了学校图书馆的直接原因。另一原因,则是图书馆书籍资源不充足,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虽然这其中包含一些学生的个体阅读兴趣因素。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的最高目标,以读者能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则是对图书馆的基本要求。 2.阅读环境和设施利用。书是图书馆的第一要素,除了资源充足,整齐的摆设和清晰的分类也大大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查阅和利用。借助橱窗,多媒体工具,新书架,专题书架,书刊展示台等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这些设施不仅仅是文献资料的承载体,而是学生搜索信息的多种路径,同时图书馆也能把优秀图书和更新的信息主动呈现给学生们,培养他们的图书馆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图书馆往日一成不变的藏书地,变为一个互动立体的信息乐园。 二、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做有效的阅读指导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能集中体现单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图书馆自身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性质、任务,也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一切工作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简单来说,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可分为信息资源服务和咨询服务两大类。在提倡图书馆服务主动化、个性化的今天,如何能在“为人找好书”,又“为好书找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做读者的“知识导航员”。学生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影响借阅量的因素有图书馆文献的藏量和学生自身的爱好因素之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一名专业的管理员,应具有专业的知识,博览群书,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温文尔雅的形象,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回答,对合理的要求作出适当的满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从而提高他们到图书馆的频率,激发阅读兴趣。而不是对他们的诉求不闻不问,对学生的来去都视而不见,这样非但大大减弱了他们到馆的欲望,对图书馆的印象也大打折扣,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丧失。 2.增强沟通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和谐社会的图书馆需要增强人性化服务,这方面需要自身强化服务意识,从而实现服务多元化,服务内容综合化。把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更是人类终身学习的地方。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学校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要了解读者的需要,我们就必须主动地与之沟通交流。面对不同的读者,沟通方法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变通。但对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语言,要有礼貌,服务要面带笑容,善于耐心的倾听以及换位思考都是沟通交流过程中的要点,哪怕对象是千变万化的,都应该具备以上基本的素质,再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年龄,习惯,取向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读者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注意沟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一颗关爱的心,好比在学校图书馆,遇上年龄偏大的退休教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和视听觉不好的因素,交流过程中就要放慢语速,亲切而有耐心,适当的时候有搀扶的动作,如此交流互动更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文关怀理念。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从而爱上这个地方。 3.结合课堂,提供有效阅读指导。对学生而言,管理员既是“服务员”更是“导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导师,不仅仅提供良好的服务,更应作为同学们课堂外的老师,引导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培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过程中,管理员应该介绍和他们年龄相合适的课外读物,又不忘推荐他们对课堂知识有关的课外阅读,这样一来,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也有利于他们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性情,提升阅读品味和鉴赏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形成一个阅读习惯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培养学生图书馆意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它不仅仅是提供良好的服务的基础,也有赖于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来共同完成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其中突出的正是图书馆的借阅问题,对于借阅期超期,图书损坏,都与同学们息息相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正是学生的图书馆意识长期薄弱和图书馆管理不善所导致的。而如何帮助同学们树立图书馆意识,和增加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图书馆老师的职责所在。 1.调查各种借阅超期的学生类型 (1)无意识型 这可谓是最典型,占有一定的比例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对图书馆的各方面缺乏认识,不了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机制,来往图书馆的频率不定。很多时候也只是心血来潮,往往借书之后,就想不起要归还的事宜,只有在催促监督下,才有意识把书本归还。 (2)疏忽型 这部分学生,一般拥有良好的借阅习惯,但也不免偶尔出现遗漏导致借阅超期。 (3)不重视型 这一类学生,应该就是占绝大多数了。对学校图书馆制度有一定了解,但就是放任自流,习惯性对其不重视。不仅仅对借阅期限不加留意,甚至对图书造成一定损坏也不为所动,实在让人深深感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这根本原因还是归结到图书馆意识的缺乏。 2.对于借阅超期的应对措施 (1)做好图书馆第一课 每学期,开课的班会上,老师们应该利用15~20分钟重新组织同学们学习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这有利于提醒同学们处理“历史问题”也有效地为图书馆做到第一轮的教育宣传工作。 (2)做好计划,定期催还 如碰上学习任务较重的时间段,班上的学习委员应当定时到图书馆的公告栏,打印图书催交名单,再回到班上统一收回,最后归还到馆,必要时,这样就可以免除了遗漏,也使借阅工作更具规范性。 要拥有一个和谐的图书馆环境,优质的服务,多方面综合管理的改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图书馆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蔡冰.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 [2]钟鸣.让书香浸润心灵.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1). [3]王晓艳.对待借书超期者多些人文关怀.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1). [4]李丽楠.浅谈中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2). [5]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1). [6]刘久昌,宁国誉.怎么利用图书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图书馆 服务模式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Library Services Model Innovative Research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AO Yanlin
(Tongchuan Library, Tongchuan, Shanxi 727031)
Abstract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of national basic information on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finishing, a variety of library service model community resource information will sprea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has also been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Changes in demand for library service model are growing.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research library service model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brary; service mode; innovative research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概念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这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图书馆面临着一个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个艰巨的挑战。如今,图书馆的服务发展模式亟需改进,需要建立创新型服务模式,努力完善服务方面的管理,发展创新型的服务模式。
1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
长久以来,图书馆是以传统的、单线的服务模式为主。主要职能是保存藏书,对读者提供馆藏文献信息的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只是在服务态度上体现,没有从实质上发挥信息传播与整合的功能,信息的传播也时常会受到图书收藏信息与图书馆建设经费的局限,传统服务模式一般有以下的几种表现:
1.1 公益呈现封闭和被动的特性
传统的图书馆的形式会受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方针的限制,图书馆的发展和对社会各界的交流是受到制约的,并且由于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影响,逐渐造成了封闭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图书馆都想发展出符合自身的较为完善的一体式服务。但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其一,采取多级建设的方式,信息资源较为封闭。每一级的图书馆都保存着自己较为封闭的一些文献资源,各级之间的交流活动非常少;其二,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且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每级图书馆在独自的发展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的共享,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比如相同的书籍文献在同一区域就可能会存在十几份,造成了资金与服务的浪费,也降低了书籍的利用率。
1.2 文献管理方式属劳动密集型,且服务对象单一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模式,工作人员一般是对整体的文献进行收集与加工整理,对书刊的采集、编排、加工和入库等管理方式单一且重复繁琐,有着比较高的劳动强度。服务对象的方面来看,读者群的类型较为单一,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大专院校、国家机关部门、科研机构和单位等等,且以主动入馆的读者为服务的对象。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1.3 具有机关型结构与浅层次文献类服务
图书馆一般会隶属于行政机关或是科研单位、学校等等。所以,图书馆的读者对象、办馆方镇、采访方向、业务发展、人员数量以及经费情况都是通过上级机关批准下达的。这样一来,图书馆基本上成为了行政办事机关的一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文的需求脱节。另外,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就是文献的收藏、整理加工,图书以及期刊、各类专业资料等纸张类型的信息资源的保存,缺少深层次加工,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整理与借阅的服务上。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图书馆的若干影响
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与获取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推动了图书馆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网络式、开放式的模式进行转变。业务方式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渐渐扩大化。所以,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方式为要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思想与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图书馆服务提供的主体就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其为创新的桥梁,在图书馆优化服务模式的进程里显得相当重要。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变得方便与高效,更便利的实现各级的资源共享,但是,还是需要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后,才可以给读者更高质量的具有特色的服务。所以,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更高的标准,只有拥有熟练的网络知识、深厚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修养素质,还具备优良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才可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的发展速度。
3 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途径
3.1 拓展服务范围
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基本设施,和服务广大群众的,开阔市民思维的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一般都保存了大量的图书资料,这些图书资料往往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涉及到各行各业,古今中外,是其他藏书机构无法比拟的。图书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依靠先进科技,在图书馆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将这些丰富的图书资源转变成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广大群众在网上查阅。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多开展一些图书交流,图书共享的活动,充分利用储藏的图书文献,开展图书资源展览,通过图书馆网站将最新的图书资讯介绍给广大群众读者,使这些图书得到有效的使用,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3.2 转变服务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图书载体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图书的出现,以及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今一些图书馆的被动服务、静态服务、单一人群服务的类型已经很难满足读者对阅读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这类图书馆管理人员转变服务类型。但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薄弱,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一种依照图书文献类型来设置部门的,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只是对自己部门的图书文献类型比较熟悉。图书馆的服务专业化也只是停留在单一专业文献上。如果读者需要读阅不同专业的图书资料需要去不同的部门。如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前去档案室,查看名著需要去阅览室,查阅期刊需要去期刊室,查阅电子资料需要前去电子阅览室,这样就让读者感到十分麻烦。图书馆的专业化就是为了打破图书馆内部门间的隔阂,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结构,广大群众读者只需要在网上点击自己想要找的专业窗口,就能找到相关专业的文献、图书、期刊、杂志、电子文档能咨询,这样就省去了在各个图书馆部门之间奔波的麻烦,也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建设好专业化服务方式是面向未来,面向大众的一种高效简洁的服务方式。
3.3 大力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通讯技术知识等,还要懂得一定的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知识,和网站维护技术。图书馆还需要面向全社会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有多门外语和多学科专业知识。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大引进这方面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善于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
3.4 建立图书馆深层次的服务和产业
图书馆的文献和图书资料应当结合先进社会广泛需要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筛选。知识需求要全方位、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社会性强、网络性强、集成度高。如果需要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资源,图书馆要先从文献档案阶段开始加工,并且深入到详细的知识单元的加工。图书馆应当从借书服务工作转移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咨询服务。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资源信息的建设,实现图书资源网络配置的优化。让更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化服务,直接参与市场业务,转型成信息技术的中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原来的社会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类图书馆已经从原有的公益型图书馆转变成以公益为主,社会经营为辅助的服务类机构。新型的图书馆以生产和经营信息类产品为主要手段,面向广大市场机构。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认识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从封闭、被动的服务向具有开放型、主动性的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转变的,知识密集型的文献管理与深层次、产业型服务取代了原先劳动密集型的文献管理手段与单一性的读者服务模式。另外,作为图书管的工作人员要培养资源共享和宏观协调合作的思想,并不断加强服务质量,这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特点,也是使图书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方式。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逐渐的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后,不但能够满足各类型的读者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普及,数字化图书馆逐渐完善,不仅可以打破图书馆的地域限制,还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资源容量并进行资源共享,然后再加上现代学科资源的引进,从而是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参考文献
[1] 党焕珍,赵连宝.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J].华章,2012(10).
然而,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任务相对繁重,在跨越发展、奋力赶超中往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社会文化事业重视不够,投入不多,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成为欠发达地区软实力增长的软肋。如何让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好于、快于经济发展,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成为摆在我们图书馆人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后认为,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主动作为,增强魅力,提升地位,以发挥政府投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在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推进,因而,各地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网点的建设也紧紧跟上了时代步伐。本文中,笔者就欠发达地区乡镇村居的图书馆(室)建设,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对策
长期以来,在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知识科技含量低的问题,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应尽快得到改善。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相对重要性将极大地提高,使得人们自我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更加渴求,而这一切恰恰与图书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知识的学习、传播、积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随着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知识意识的增强,图书馆的地位不会下降,相反应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呢?
一、追求高效实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表而上看,困扰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因素是人力、财力、物力的薄弱,但实质还是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许多地方的领导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事业的建设,把文化事业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特别是在我国,行政领导的任职实行的任期一般3―5年一任。有时为了在任期内创造“政绩”往往追求短期效应,即使是对文化事业投入,也一般是对硬件投入,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建筑,重城轻农,重表轻里。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一些图书馆新建成不久各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一是开间小不便于管理和利用;二是采光不足,日常消耗和维护费用增加;三是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影响各项服务功能的发挥,由于馆舍很快已无法满足需求,又重新提出迁建新馆的建议,造成重复建设的事实;一些图书馆建设不考虑地方经济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奢华,与发达地区攀比,随意扩大投资,富丽堂皇的新馆建成了,却因无力支付工程款而交不了工,无法按期正常投运,一拖三年五载,新爱变旧宠。即便是投运了,也被高昂的消耗拖得精疲力尽。根本无力搞好资源建设,发挥不了应有的社会功能,更谈不上高效实用。
因此,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要奔着高效、实用的原则,走可持续发挥的道路,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无论决策者人动与否,都能连续执行下去,避免随意性和短期行为。在具有前瞻性的建设规划中,要避免过分追求豪华,把建设的重点放到资源建设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上,尽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使有限的经费在“内存”充实上发挥作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龟兔赛跑”的寓言家喻户晓,其中隐含的哲理就在于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甘落后的精神,这种精神运用在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推进乡镇、村(居)图书馆室建设,逐步形成网络
1.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乡村图书馆(室)是农村图书馆的骨干力量。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成果来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节省人力、物力。第一,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和县级支中心联网,可以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第二,依托“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利用网络,使农民能便捷的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第三,节省了购书经费。购书的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借阅量少的可以利用网络服务;第四,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目前,电子化、网络化是一个趋势,乡镇馆有电子阅览室的为数不多,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馆创办电子阅览室十分重要。此外,对于那些不具备建电子阅览室和上网的乡镇,可以通过最简单的配置(一台投影仪和一套计算机设备),采用非在线的方式,由省、市、县馆针对农村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免费提供给他们。
2.进行村图书室建设。村图书室是农村图书馆的基础。它是直接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对于它的建设要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创办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图书室。本乡镇、村工农业生产专业户中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的用书应当成为当地图书室重点收藏用书,要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真正满足本地区农民的需求。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重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做好规划。要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政策倾斜,并与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确定一批办馆(室)的重点扶持对象,因地制宜,解决场地问题。在这方面,苍南县通过改建宗祠为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做法,值得推广学习。
2.抓好队伍。在乡镇,要明确文化员管理图书馆、室的具体职责。同时,也可动员村干部或吸收自愿者做兼职管理工作。政府财政部门应将农村图书管理人员的薪酬加以考虑,以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此外,要做好基层文化队伍的人员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奖励。
3.积蓄资源。市、县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流动图书车”制度,加强对所辖的广大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的图书流通和业务辅导,并注重对区域性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开发,多鼓励广大干部、企业家及群众向农村图书馆、室捐赠新、旧图书,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尝试特色藏书建设。
4.开展读书活动。应扩大对欠发达地区乡镇村居图书馆室网点的宣传,省、市文化部门应将其列为新农村建设和自身建设的工作要点。如指导他们开展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读书活动;鼓励他们增强自信,积极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竞赛、交流以及省、市、县“读书节”等活动。此外,策划举办关于农村图书馆事业建设先进典型案例的媒体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四、结语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同仁们,主观上也非常希望能摆脱因环境的困扰给事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眼下关键是要树立改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希望政府的决策者们,从治穷先治愚的基点出发与图书馆(室)达成发展共识,上下齐心,繁荣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方志详《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数学图书馆经营管理》
[2]苏同敏《“人书互吃”状况何日终结》――公共图书馆处境透视
[3]周景义,浙南欠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事业建设初探•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论文集),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