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27: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研究现状;SWOT分析;保护和传承
一、关于汉语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研究现状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986年我国将推广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工作的首要任务,自从这个任务开展以来,方言的发展就受到了诸多限制。除此之外许多论文研究的重点均在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于方言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方言对于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传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又将眼光转向了我们的方言保护与传承。例如:我国汉语方言保护方面开展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学校内进行双语教学(方言+普通话);实行非遗传承制度,对一些掌握方言的传承者进行津贴支持等。由此可见,方言保护和传承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此。
二、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方言的优缺点以及方言发展的外在机会和威胁
自古以来,汉语方言对大家的生活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它体现了方言区人们生活的方式、思考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普通话的不断推广以及新兴的网络语言、饭圈语言的冲击,汉语方言遭到了人们的忽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法来分析汉语方言的优缺点以及方言发展的外在机会和威胁,以便于做出最有用最恰当的方式去保护方言和传承方言。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指综合考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情况,再进行系统评价,最终选择最佳经营战略方式的方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威胁(Threats)。
(二)方言的SWOT分析
将SWOT分析法运用在保护和传承方言的过程中有利于大家更加精准有效地认识到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外界所存在的机会和挑战。这样就有利于大家在保护方言和传承方言时对症下药,获得最有效的结果。1.方言的优势(S)(1)方言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方言是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并且方言本身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考察一个地区的文化离不开对当地方言的考察。例如考察遂宁的观音文化那必然是要学习遂宁当地的方言,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用方言诵读的佛经是什么意思。(2)方言具有多样性。一般地说,存在历史比较长,分布面积比较广,使用人口比较多的语言可能会有较多的方言,我们的汉语就以方言众多而著称。这也就形成了方言多样性。在不同方言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叫法不一样,这就增加了方言的多样性、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普通话在通用的基础上也造成了单一性。2.方言的劣势(W)(1)方言的排外性。方言的语音、词汇具有各自地区自身独有的特点,这在表现地域特色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外来人口的排外性,方言区以外的人在听方言区群众述说时会因方言语音、词汇的特性无法明白别人在讲什么。(2)方言的意义与普通话的意义存在差异,具有不定性。由于方言的多样性,在不同方言中不同词汇可以表示相同意思,相同词汇也能表示不同意思。因此非本地区的人如果根据普通话的意义来解释就会导致话语意义的错误。例如:在遂宁方言中的“毛的”,对应普通话是“头发”的意思,而不是有的人理解的长毛的意思。(3)方言缺乏系统性。虽然方言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上面来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通过实践可知方言的系统性并不如普通话的系统性完整。在词汇方面有的方言选择词条系统性不够,例如:有的方言“天文”类关于各种“雨”的说法搜集很齐全,但是却没有“下雨”这一词条。3.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机会(O)(1)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给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发展平台。方言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国家大力提倡保护传统文化,这也为方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2)国家对汉语方言的机构扶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国家也开展了各种专项,加大对汉语机构的扶持。我国汉语方言保护方面开展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项工程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更加有效的保障。(3)科学技术发展的多元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言保护的工作也得到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条件。例如在200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记录当代中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以避免随着时间流逝个别方言也消失不见。4.方言保护和传承的威胁(T)(1)普通话的大力推广。自从我国将推广普通话置于国家任务重中之重的地位,方言的发展便受到了冲击,生存空间也受到了限制,甚至有的方言在这种冲击下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导致方言的多样性逐渐减少。(2)社会发展以及人际流动导致方言的使用频率降低。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方言区的青壮年外出求学务工,方言在本地区的传承遭到了中断。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话向各方言区的渗透也导致方言的使用频率降低。同时新一代青少年对方言的了解越来越匮乏也造成了方言的使用率下降。因此随着长者的逝去,本地的方言也失去了其原汁原味,并且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方言的使用范围也会缩小,更多的使用只局限于家庭团体中,对外仍然是使用普通话。(3)强势方言的侵入。随着各种人群的流动,不同的方言进行了交流、融合。但有一些弱势方言也随着这种方言之间的交往被强势方言逐渐给吞并以至于最后消失在方言的历史长河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语言的渗透速度就比较快,例如客家方言,这就会导致弱势方言逐渐走向衰亡。(4)网络语言、饭圈语言等新兴语言的兴起。各种“新语言”的兴起更是压缩了方言的生存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追星人群的扩大,网络语言以及饭圈语言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方言的存在感更为削弱。
三、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方言是各个地区不同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的体现,是方言区内部人民群众认同的情感纽带。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强势语言的侵入以及人际流动,方言的发展空间缩小,甚至于有的弱势方言、使用群体较少的方言已经消失了。基于这些情况,大家应该做出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方言,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方言保护置于法律保护下
方言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地域特色,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种地域特色慢慢地被削弱直至消失。面临这种危机,国家应该做出有效的措施来抵御这种危机。例如建立健全方言保护条例,像推广普通话一样制定相关的法律,将方言保护置于法律的保护下。开展重大的语保工程,制定一个专项来进行语言保护。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在结合各地总体规划进展、研究力量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项目2019年立项计划》。
(二)政府做好保护与传承方言的意识引导,扭转公众对方言的错误认识
公众对于普通话和方言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现在应该大力发展普通话而轻视方言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文化宣传中只有依靠方言才能将本地特色韵味表达出来。如果使用普通话来宣传地区特色文化有可能会丢失其中的韵味。除此之外,很多外出者会认为方言“土”而对方言产生一种排斥念头。对于这些错误认知,政府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职能,发挥自身独有的作用开展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文艺活动,让民众认识到方言的魅力,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可以是双轨制运行,扭转公众对方言的错误认识。
(三)媒体发挥自己的宣传作用,建设起方言传播的有效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言的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立。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在方言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媒体也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建设起有效的传播渠道。做方言的专题节目,开设以方言为主的情景剧等,例如四川本土情景剧《幸福耙耳朵》以及四川方言版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也可以通过现有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渠道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例如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桂君老师所做的以“留下方言,记住乡愁”为宗旨的公众号《方言与文化》;或者通过电台节目传播和保护方言,例如《方志四川·音频电台》等。
(四)教育部门发挥好自身的教育功能,开展具有特色的方言课程
教育部门在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加速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由于方言的地域独特性以及方言的多样性,在与不同地区的人交流时只能选择共通的普通话,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年轻人渐渐对本地区的方言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对许多本地区方言不再熟识也不能做好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小学、大学内开设行之有效有趣的方言课程,让学生重拾方言增强对方言的乐趣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方言。浙江省教育厅提到方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土地的一种见证,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积淀。为了保护这种见证和历史的积淀,浙江省教育厅鼓励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以便于保护和传承方言。
(五)社会公益组织借助群体优势,发挥集体力量做好方言保护
群体的力量一直是很强大的,通过群体的力量去传承和保护方言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社会公益组织一直是整个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醒目且非常具有话语权的组织,它凝聚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力量并且掌握了各种有效资源。所以可以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做方言的保护者和传承者。通过红十字会提供资金和资源来投入到弱势方言区,尽集体的力量去扶持当地有关方言项目的发展;再例如像支付宝里面的公益项目,每天捐献一元钱就能积少成多用于资助方言保护。
(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发力,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是方言保护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两者性质的差异使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去促进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在文化事业方面可以通过编撰更新地方方言志,将本地区的方言集中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例如《四川省志·方言志》。或者建立方言类博物馆,将方言的历史作用以更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文化产业方面,可以依托如今红红火火的旅游业,在旅游创收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方言。依托旅游业为载体,在旅游活动中添加方言评谈、快板、民歌小调等极具地区特色的活动,这样既丰富了旅游内容又能推广各地区的方言。
(七)社会个人树立正确的意识,做方言的保护者与传承者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许多人接触到的都是普通话,以至于造成了在年轻一代生活中方言的流失以及对方言的错误认识,所以个人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方言是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语言,大家应该喜爱它传承它,不能因为它“土”就抛弃它。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方言传播给其他地区的朋友,让他们领略不同地区方言的魅力和特色,做方言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四、结语
建国初期在汉语方言方面的研究很少,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推广普通话成为一件重中之重的事项。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通话,人们调查研究各地的方言,找出学话的相关规律。由此可知即使推广普通话给汉语方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任务也提供了一些契机让人们去研究汉语方言。而前人的研究也为后来的研究者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和文献,为如今的汉语方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资料与文献也让大家了解到汉语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而在汉语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相对较少。这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能,让后人可以从汉语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角度来继续探索我们的汉语方言。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方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而如今方言的发展受到了普通话以及新兴网络语言的限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通过现有的资料、资源以及科学技术对方言进行保护和传承。方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各地区情感联系的纽带,保护和传承方言也是对传统文化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保护。新一代青年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对于这项工作是责无旁贷的,行动起来做方言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3]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17-122.
[4]吴福祥.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究,2015,(04):2-13+95.
[5]金玉卓.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方言保护与传承——以四川遂宁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3):45-50.
[6]贺巍.汉语方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语文研究,1991,(03):1-10.
[7]马启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背景下的汉语方言俗语活态保护与开发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57-61.
[8]王雪纯,杨睿,何倩文,何丽丽.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2):41-42.
论文摘要: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与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基本表现。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发展的历程,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关于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论述,自19世纪以来就陆续有人论及。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认识不同,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整体主义而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本文试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一、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与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的特点
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社会群体被看作是产生一切价值的最终依据,以社会群体作为产生文化价值的最终实体。肯定社会群体的价值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一切价值和意义皆是由社会群体派生出来;相反一切个体皆没有独立的自己的价值,个体的存在和价值,完全是由社会群体派生的。一切个体只有在满足社会群体的要求,实现社会群体的利益时,才能获得自己的价值。一切对个体有用的东西,如果不把它纳入到社会群体的价值系统中就得不到价值肯定。个人不但不是独立的价值实体,也没有衡量、评价价值的独立地位。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个性、尊严、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偶然的。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脐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约束个性,培养群体人格,于是以天下为归依的“孝”,“忠”便成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个人只能以“孝”“、忠”为坐标,在家族、血缘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中国人看重的是“别人会怎么看”。中国人讲人不重在讲个人,而重在讲人伦,人伦是人与人相配搭的关系。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人关系中来确定人的位置。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构成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换句话说“:我的一切由个人负责。”个人主义所强调的是,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个人是本位,或者说个人是始点、核心和目的,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因而国家和社会的最高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因此,自由平等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政治原则,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贯穿于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
二、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的发展历程。以群体为本位的整体主义渊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创建于西周初年,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关系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为同姓不婚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三条中,第一条是核心和根本,宗法就来于此。由此周人创制出一套包括政治、道德、宗教、礼仪、经济和日常生活规矩、习俗在内的文化和国家制度,其详尽、系统和严密的规定即是周礼。”宗法制的实质在于把人与人的关系确立为统治服从的君臣关系,但这一些君臣关系却主要依靠家族的血亲、世系、长幼等关系来形成、建立、维系和巩固。宗法制下形成的人伦关系强调父权、夫权,即孝道、悌道。形成了把人为的等级统治秩序同自然的血缘和亲属关系揉合为一的宗法人伦。其特点一是作为维系家族生存和利益的纽带,自然必须顾及家与国(国是统治家族的放大)的整体及其中各个人的生存和利益;二是它是宗法等级性的纽带,家国中的人伦是分为上下尊卑等级的,所以他们的利益和权利义务分配有时是不平等的,有贵贱之分。这两点有对立,却又调和为一。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的发展历程。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e.m.伯恩斯和p.m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对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作了精辟的概括,他们描述说自荷马时代以来“,希腊人就已经沿着其在以后几个世纪都必然遵循的社会理想之路起步了,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确信生命只有: 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价值,他认为把追求死看成是愉快的解脱,是没有意思的,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结果,他拒绝肉体上的苦修,反对会造成损害生命的所有形式的克己行为。”这种价值观在城邦时期通过思想家的既使理想观念现实化又使实际观念理性化而融汇为希腊精神。希腊精神是古代希腊人留给西方和世界的宝贵遗产,它构成整个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灵魂。希腊精神的实质是“建立在自由、乐观主义、世俗主义、理性主义的理想之上,尊重肉体,也尊重心灵对各个人庄严和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关于希腊文明对于西方的影响,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国之感。欧洲人远在希腊之外,从东方,特别是从叙利亚获得他们的宗教,来世与超世间的生活。然而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间接的绕道通过罗马。”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渊源,古罗马的遗产则主要是以罗马法为内容的法制思想观念。法制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西方价值体现来说,法制是其主要的制约机制;它较之道德或其他的制约机制具有更显著的地位和更重要的作用。罗马人在法制建设方面所体现的精神和观念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法律观念包括:法律是正义之本;法律源于理性;人类自然平等;依法制国;一切权利来自人民。
三、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与个体本
位的个人主义的优劣比较及在当代的融合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体现于宗法人伦对于人之为人的规定,宗法的贵贱与人伦的亲疏融合为一体产生的双重性,通过精细的关系、制度和文化,组成密网,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在一定意义上惟有最高统治者才是整个社会的目的,其余所有的臣民都不过是他的工具。第二,在不同程度上,所有的家族的尊长和统治某一地方的长官,在他们各自支配的范围内,都是一些土皇帝,成为其下属为之服务的目的,其余人成为他的手段。这三者又汇而为一即专制主义。国家和家族,地方的一整套专制主义体系,这样的专制体系使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目的与自主性,其精神的与物质的生产力必然很难发展;反过来整体也委靡不振,难以得到生动蓬勃的发展。这是宗法人伦文化的异化性质非常突出的显现,因而也是他受到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之所在。
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有它积极的方面,由于强调整体性,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组织凝聚力而且有很强的适应力和变通力,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支没有中断的古老文化,以及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统一、稳定也要归因于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恶性发展不仅导致社会责任和集体意识的匮乏,还造成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冲突,成为社会发展的否定性因素,而且在道德理想层面上无法造就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环境以及营造城市特色,同时,也能有效节约空间资源、拓展城市空间、营造城市氛围。目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都结合了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使得这些公共空间起到了宣传城市和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上起源于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的膨胀和车辆的增加,使得交通日益堵塞,轨道交通有效改善了公共交通,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英国、德国都在城市轨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做过很多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德国学者劳赫•于尔根(RauchJUrgen)的《轨道交通站建筑环境设计》一书,详细论述了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建设方法,并且归纳总结了这些建筑设计的优缺点,为其它国家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1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对于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而言,建筑空间的类型和功能十分重要,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解决大量人流通过和疏散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功能,比如,商业、娱乐及其它附属功能。
1.1不同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
最主要的是要考虑环境设计因素,增加公共空间的美感,提高建筑设计的魅力。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从建筑功能入手,例如,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艺术就是为了增加商业需求,为人们消费提供便利,同时,优化地块的利用率,提升空间环境的品质和美感,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魅力。其次,休闲娱乐空间的环境设计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广场、游艺厅及影剧院的外部装饰设计,既要具有时代感,还要融入传统文化艺术,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一些会展空间是体现传统文化的最佳空间,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还能增强区域文化感和城市的文化地标感。就交通空间而言,轨道交通的出入口、走廊、过道墙面、地面及屋顶,设计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的图案、广告及海报等,使得这些公共空间更具有现代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感。
1.2软质景观设计艺术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软质景观包括水景和绿植。绿色植物的造型风格、种植方式、植物品种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等。我国的山水园林世界上独一无二,对自然的崇尚和对植物的喜爱,使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体会植物景观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和空间美感。我国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一直是和环境艺术相结合,简洁明了的艺术风格,通过植物的造型及空间感传达语言,让观赏者感受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的魅力。
1.3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环境设计不仅要讲究美感,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讲究以人为本的设计,使人们在路途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装饰中融入传统元素,以现代化的设计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各色刺绣、雕刻、镂空、纹样及印染艺术,色彩方面也选择了大红、褐黄或者纯黑等传统色彩。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传统装饰文化元素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公共空间的环境雅致大气,现代而又古典。另外,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中设计一些植物景观,可以增加空间的自然艺术感和美感,让人们不仅享受到植物景观的美观,还能享受到植物景观背后所蕴含的语言艺术和文化之感。目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植物景观,尤其是从造型和形式的表现力来看,普遍借鉴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加上现代化元素的融入,呈现了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2结语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为了空间的利用和美感的增加,同时也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满足人们交往与使用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享受路途中的环境设计艺术。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李兆友.轨道交通与城市[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4许懋彦.城市再开发中城市综合体与车站枢纽一体化开发的实践[J].建筑创作,2013(Z6)
关键词: 传统音乐;视觉图像; 视图时代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一样,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这个“视图时代”也是处境艰难。从表面上看,传统音乐的审美意趣与这个时代的审美倾向有矛盾冲突的地方,传统音乐似乎正在被边缘化,但从深层关系上讲,传统音乐在现时代仍有市场,两者存在互容共通之处。所以说,当下民族音乐的危机表象下实乃酝酿着新形态文化的嬗变与创新。
一、“视图时代”的来临
当下中国社会迅猛发展,新现象和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发展已从现代跨入后现代,后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其总特征便是发展的极致,在社会、文化、教育、学术等各方面大发展,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甚至是达到了剩余,所以“消费”成为这个社会的热门词汇。而抢夺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又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使消费者坦然面对这样一个物质及其丰裕,信息如此庞杂的社会 也成为很多人的重要工作,所以消费的背后往往又有注意力经济这个命题。吸引人们的眼球,吸引注意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达到推销自身的目的。所以注意力经济又是消费时代的基本经济形态,而注意力中的躯体知觉是受大量视图象支配的,事实上,消费文化的内在逻辑依赖于消费者消费图象欲望的建构和培植。
视觉图像的兴盛是经济发展的现代特质,无论是影视还是网络、杂志、甚至包括触目皆是的街头广告,我们都离不开影像,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之中,正是符号使我们对于物质世界改变了看法,也最终改变社会的基本形态,社会形态对当代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视觉时代来临冲击了社会更冲击了社会中一切文化艺术活动。
二、传统音乐与“视图时代”的矛盾冲突
当下中国社会迅猛发展,其中在文化传播领域代表性的就是“视觉图像”的兴盛,于是人们就简称这个时代为“视图时代”。“视觉图像”的兴盛导致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视图时代”的来临冲击了社会更冲击了社会中的一切文化艺术活动,其中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音乐面临着艰难的发展局面。
首先,从传统音乐的创作主体来看,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单纯依靠传统音乐使一些音乐创作者难以维持生计,有些人被迫改行从而导致创作者减少,这其中犹以民间音乐人的处境最为艰难。
其次,从传统音乐作品本身来看,作品的曲目仍以传统曲目为主体,较少创新,这与节奏快讲究新鲜感的时代是不符的。
再次,从传统音乐的接受者来看,听众慢慢减少,这其中有作品本身的因素,但时代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视图时代”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比起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更有魅力。
另外,传统音乐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古琴曲《胡笳十八拍》,这个曲子来源于文姬归汉的历史典故,如果不了解这一段辛酸的历史故事,不了解那个身世凄惨的女人,恐怕很难尽解其中之味。
所以社会变化带来的文化转型使传统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在创作、作品和欣赏的各个环节都很明显,而这种危机也是在所必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文化形态革故鼎新的一种表现。
三、传统音乐与“视图时代”的互容共通
王国维曾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音乐何尝不是如此,音乐的诸多功能比如认识、教育、审美、和实用功能,有哪一样可以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所以社会形态变化会导致音乐社会功能变化,而这又必然引起音乐本身的变化,那么产生“一代之音乐”也是必然的了。虽然前面我们谈到了传统音乐在当代的艰难处境,似乎传统音乐难以生存下去,然而这难道不是化蝶前的挣扎,难道不是传统音乐新生前痛苦的探索吗?以此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音乐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互容共通之处。
首先,全球化的今天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提出了全球化、多元化的要求,而当今文化的多元化恰恰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成熟。然而多样性的文化既是指中外文化也是指古今文化,即在纵和横两个意义层面的多元综合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传统音乐,也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文化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民族角度来看,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优秀的民族,没有地域特征的传统音乐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当下社会对于传统音乐有内在需求。
其次,从传统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既然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又必然和时代紧密联系,受制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传播媒介等等,那么传统音乐的发展为什么不能借一借这个东风呢?视觉时代的信息传播是很迅速的,无论是传统媒介(如报纸),还是现代媒介(如网络)都能借用当下科技而使信息迅速传播。比如,当代影视中民乐元素的恰当运用,就会让整个作品更具有中国味,也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从而与听众在情感上形成一种共鸣。比如张纪中版《水浒传》,就在片头及片中很恰当地运用了具有浓郁山东风味的二胡独奏《一枝花》,这起起伏伏、深沉顿挫、细腻悠长的音乐,将剧情中这种难以言说的亲情、友情、抑郁愤懑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再次,从听众角度看,时展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阶段,人的心灵、思想和精神的内在结构均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变化着,有许多人往往不堪忍受社会的快节奏以及生活的重压以至于走向极端。然而,音乐却可以很好得平衡这种节奏,从而给心理减压,即医学上所谓的“音乐治疗法”。通过音乐的美使人的心灵得到美化,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最后,从文化交流的观点来看,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对外交流的符号,具有的特殊意义,这种意义在全球化思潮下也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而这无异于又给传统音乐提供了再生的土壤和动力。
由此可见,从社会环境到传统音乐本身,因为各自都有优缺点,都有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传统音乐不但可以和现时代形成共通,而且能借助时代条件走向更生之路。
总结
每一种文化,在遇到挑战时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产生相应的新文化。笔者认为,当下民族音乐的危机表象下实乃酝酿着新形态文化的嬗变与创新。这种文化一般不是全新的文化,而是原生(传统)文化所积淀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观念仍然潜在地支撑着新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文化交流的碰撞与审美疲劳导致的审美转移也必然催生新型文化的到来。
民族音乐的危机与困境正是时代环境对其提出的挑战,也是新的民族音乐文化临盆的阵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音乐的危机酝酿着民族音乐的新生。从危机到创新,是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当下历史境遇。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吕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M].2004年12月第1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2002年11月第1版 .
[4]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茶具发展到现在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史料记载,茶具在汉代已有了萌芽,唐代时出现了专用茶具的划时代革命。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详述了数量多达28种的整套饮茶用具,从贮茶用具到生火用具到煮茶、饮茶、清洁用具等,共类。如今,各种材质结合不断进步的现代工艺,使得茶具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在一定的风格基础上,现代的创意精神得到极大的发扬。外观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功能上的设计也更注重表达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它们都在力求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为饮茶者描绘动人的生活图画。
Family Tea
Familv Tea是一套瓷器茶具组合,包括一个茶壶和三十个带小汤匙的茶杯。该项设计源于设计师对过去家族传统的痴迷,她一直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式讲述她的家族故事和历史。血脉相承的家族成员都有着共同的基因,这些基因也将一直出现在他们所有的优缺点中,例如:祖父的眼睛、父亲的胎记、母系遗传的祖母雪白的肌肤、外祖父的鹰钩鼻等,这之间的联系不易察觉,但直存在。三十个茶杯和一个茶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Benvegnu家族谱系图。所有茶具分享着同色系,相互之间又各不相同,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样。设计师还特意在每把汤匙上刻上了每个人的姓名和生日。可以说,这是专为那些渴望通过某些有形的、可触知的事物来延续家族历史的人们所设计的。
Paula Benveonu
茶满八分
在东方传统文化里,茶满八分的品茶哲学深入人心,很多茶具的设计也谨遵这一点,更具意境。由zENS哲品家居推出一系列茶具就是很好的例证。比如,萃取茶具套装使用了双层玻璃材质,杯口一圈用了单层玻璃,也就是大约茶到八分的位置,让杯到唇边就能立即感知到茶的温度。又如,
关键词:合川区 市民 中医药 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6-02
Abstract:To learn about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it in HeChu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We used methods,like randomsampling,questionnaire,collectingstatisticsby investigating.The citizen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aily life but not sufficient on the concept,they may have the confid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hile it is too poor.The paradoxical realiz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exists with the highly interest though limited acces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related,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mmon sense of Chinese medicine.We can see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it can not be taken 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Key Words:He chuan;People;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
中医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成功经验,并在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使之升华。我国是中医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祛疾治病、养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而中医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面临着新的挑战,它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千多年以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中药学等中医学科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成长,有着及其鲜活与旺盛的生命力。该调查旨在了解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情况,希望可以为提高市民中医药认知度、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地方
合川区各个医院,包括合川中医院、合川人民医院、合川保健医院、合川城关镇医院,主要地点为合川中医院。
1.2 对象
各随机抽取5所医院的市民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50份,有效425份,回收率90%,有效率85%。
1.3 调查内容
自行设置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认知度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基本认识和兴趣、对中医药的态度及对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建议。
1.4 调查方式
以5个医院的患者为单位,各随机抽取若干的100名市民,如实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当天收回。
1.5 分析工具
用Excel录入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 statistics 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对中医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92.31%的市民认为中医是一种治病方法,7.69%的市民认为中医辅助西医治疗,全部都认为中医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2 对中医药优缺点的认识
在对中医药优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市民认为中医药的优点在于“副作用小”的比例最高,达到88.46%,其次是认为中医药“能根除”人数比例占73.08%,认为“价格比西药低”的人数比例占50.00%,认为“疗效好”的人数比例占34.62%。而在对中医药缺点的看法上(此题为多选),84.62%的被访者以“味道不好”为中医药的缺点之一,其次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其“煎服不方便”,另外有73.0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服用时间长”,65.38%的被访者认为中医药“不能治疗急诊”。
2.3 中西医对比下对中医的重视度
当自己或亲人生病时,73.08%的人选择中西医结合,15.38%的人选择西医,11.54%的人选择中医。对于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前景,被访者中过半人(57.2%)认为未来中西医发展趋势是中西医结合。综上所述,大家最为看好的是“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这种医疗方式。
2.4 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途径(此题为多选)
65.54%源自课本报纸,61.54%的人源自医生介绍,61.54%源自亲友介绍,42.31%源自电视广播,34.62%源自其他途径。
3 分析
(1)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医药理念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小学、中学、高中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例不足,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更为鲜见。市民对中医缺乏了解,同时在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方面多侧重现代医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与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隔膜。
(2)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不够,但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有信心。调查中发现,被访者中选择生病时先看西医人数是先看中医的1.33倍,说明合川区市民对西医的信任度高过中医。然而在对中西医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上,57.2%的被访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占主导”,说明大家对中医未来的发展有美好的憧憬与充足的信心。造成这种思维的可能原因有:①目前社会医疗环境大都以西医为主,客观上造成了中医的弱势状况。②近几年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开始加强关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中医药发展前景的期望。
(3)合川区市民对中医药的兴趣较高, 但他们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依然是课本报纸、家人或朋友。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因为:①中医在养生调理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②市民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的方式较少,多为医生、家人或朋友。③中医古籍晦涩难懂,文言文功底浅显者不易明白其中道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4 讨论与建议
(1)对市民认为的中医药缺点进行改进,不仅要在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应用和推广上加大力度,还应改进中药口味和整顿中医药市场,更多地投入到对中成药的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中药简便廉验的优点,加大中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加强药品价格的监察力度,保证中医药健康发展,以此来提升人们选择中医药的心理趋向。
(2)增加中医药知识的基础教育和加大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政府应对充分认识当代教育不可忽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普通市民的语言文字功底,尤其是文言文水平。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在语文课本中适当添加一些中医故事,如“神农尝百草、钱乙一味黄土救太子、扁鹊见齐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等,它具有故事性与文学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趣味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中医文化,提高学习传统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可通过接受度较好的电视广播进行与中医药有关的电视节目(如:拍摄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养生堂”)等形式的宣传。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宣传中医药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比如开设相关的官方微博,宣传一些中医药知识,向大众普及简单易懂的中医基础知识。
(3)医生在患者就医时应多向患者宣传中医,向患者普及一些中医知识,诸如:养生、保健之类的;多组织义诊活动,面向所有市民,利用外用宣传橱窗等载体深入社区及周边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政府应倡导出版社严格审核,发行最接近原文意义的医古文翻译本(即白话文版本),使其不失其义。同时引入正确的中医观念,揭开中医的神秘面纱,使中医药文化平民化、大众化,纠正大家对中医的偏见、更快更好地将中医药推向合川区市民。
5 结语
从该次调查来看,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但其需要政府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和重视,大力倡导,建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方针,让中医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增设中医研究机构。同时也需要对市民加大宣传力度,将中医药文化投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使中医药的发展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陈少仕,邱晓堂,谢小曼,等.海南省社会公民对中医的认知和需求现状调查[J].新中医,2010,42(8):147-148.
[2] 符美玲.重庆市社区中医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2.
关键词:室内设计;新中式;家居;江南元素
TU238.2
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园手法,又融合了现代简约的几何图案及线条的设计风格,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理解并提炼,用现代的符号将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就是新中式风格。这几年,随着房地产企业对新中式风格的宣传和打造,一批批新中式风格的住宅项目涌现,其中精品更屡屡被大众所传颂推崇。新中式风格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潮流的设计思潮之一。本案将结合江南元素,将一个新中式风格的室内空间展示给大家。
一 、设计理念
本案围绕“吴韵江南”为主题,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园手法,又融合了现代简约的几何图案及线条的设计风格,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理解并提炼,用现代的符号将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
在室内色彩方面,本案以红色、暗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水墨黑和木原色来打造新中式的气氛。除了保留中式的韵味外,还加了大理石、玻璃、灯带、等现代材料,使空间又包含了现代生活气息;光源上舍弃了以往的暖光环境,使用简洁几何灯具,大量采用自然光;在家具搭配上主要取材与自然,以木材为主,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材料。 重点提取了江南特意有的折扇、瓷器、绸缎等特有元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注入中式的风雅意境,从而使空间散发清雅含蓄、端庄典雅。 入门处玄关用镂空花雕做装饰,突出了本案的设计理念,是的元素提取,客厅和餐厅的珠帘也是一种瀑布的元素提取,地板是水墨色大理石。客厅和餐厅则大量使用木材家具,以明清的特点最为特出,空间色彩以淡淡的琉璃黄为主。
1.江南元素代表
(一)江南画
在苏州园林中,可谓是一步一景,别有新意。虽然没有那么宏伟,但是每个景色都好像是画中的一样。映入眼帘的景色使人不禁想起古代文人墨客为何如此美赞,将眼前的景色运用到室内设计中,那将是一次很好的突破。
(二)折扇
折扇是江南元素的代表,提及江南,脑海中可能会浮起江南的文人才子吟诗作对,风流倜傥的场景。以至于流下了唐伯虎、祝枝山等江南才子的才子佳话。在本案中,运用了折扇元素运用到本次设计中,赋予折扇现代的家居美感。
(三)瓷器
江南的繁荣能够流传至今,肯定少不了瓷器文化,在中国古代,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江南的瓷器更是增添了江南文化浓墨重彩的一层面纱,本案在客厅的顶部花纹中就是运用的瓷器元素。
二 、适合人群
说到江南元素的新中式风格,很多人会想到这是中老年人的喜欢风格,年轻人难以青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城市的喧嚣和社会的压力,人类有时难以消化“洋气”的生活,中国文化就可以作为很好的“倾入者”,让人体验一下静下来的生活。本案是参照的一对中年夫妇的需求,他们从事都市的白领生活,在休闲之余追寻一份宁静。所以应业主需求,本案为他们设计一款江南元素的新中式风格。
三、平面方案的敲定(结合业主的要求)
当量房草图画完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平面布置图的方案布局。这个任务是在CAD中完成的。在平面布置图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将墙体的非承重部分拆除或者新建。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家具的日常数据、人体工程学以及风水的学科。满足美观的同时联系生活,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当然了,优秀的设计师可以将一个室内空间做成几十甚至上百套方案图。方案越多,客户的选择越多,与此同时,也得将每套方案的优缺点反馈给客户,毕竟最终的设计还得业主满意。在做平面布置的同时,还得将大概的报价估算一下,好让业主心中有数。有时还会借助PS,将平面布置图用彩色图案展示给客户,显得更加直观。
四、方案的应用
1.在客厅中的应用
在客厅的布局中,要合理根据室内面积的大小,决定客厅空间区域。客厅的首要任务是对电视背景墙及沙发背景墙的把握,辅之以沙发家具的选择。在设计元素提取上,在客厅顶部的灯光处,运用了瓷器的元素,提取了瓷器的花纹,对于顶部结合现影的技术进行投射。结合了电视背景墙的荷花图样,显示出一种雍容大方的纯洁之气。同时沙发背景墙的造型是从江南元素的折扇中提取出来的,墙体是提取的江南传统建筑的墙体。地面砖纹也是结合江南特有的砖瓦粉黛,进行材质赋予,展现客厅的独到韵味。
2.在餐厅中的应用
餐厅与客厅类似,作为整个室内空间的门面,同样需要考虑背景墙的布置以及餐桌的摆放。与此同时,这个空间的设计也要与客厅协调好。本案中的餐厅背景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锈钢的边框加上江南画的结合,展现一种贵族之气。顶部的吊顶改变了传统的石膏造型,而是另辟蹊径,使用木质的“原木”进行很好的拼搭。餐桌也是借助传统的明清椅,将一个园林式的居家空间展现出来。无论从视觉上和实用上,都将是一次完美的“突破”。
3.在主卧中的应用
主卧空间同样提取了江南折扇元素和 “原木”元素。同时,在床头柜的元素使用上,我增加了传统的江南镂花雕纹。在电视柜的使用上,结合床的主体色,加上金属材质,又是一次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背景画是提取的唐代江南女子,以木质边框,将整个室内的中式风格和现代的结合发挥到极致。
4.在厨房中的应用
在此次业主的要求中,结合其他空间的风格,在厨房的设计上展现一种简洁而不减质的理念。其中橱柜的主体色调采用厚重的核桃色,辅之以纹理点缀,是它在总体上不失价。在地面和墙面的选取上,结合现代产品和色彩的搭配,尽可能展现一种古典之美。
5.在书房中的应用
书房的空间,在很多家庭中会根据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划分。书房的空间设计中包含书柜、书桌的布置,特别是书柜的立面布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业主的文化素养。在书房空间的设计上,结合中国古典元素和现代的结合。书架结合江南的镂空雕文和传统的书架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书桌采用简单的造型赋予厚重的木色,给人一种端庄感。根据男主人的爱好,闲暇之余,品品茶、静静心都是非常惬意的。瓷器的点缀和灯具的造型,给人宛如置身古色江南感受,完全符合业主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