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27: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全球化机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有赖于经济的跨国发展,而经济的跨国发展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经济的发展得以加强,于二战后,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进入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在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为:“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在商品生产、服务交易、技术交流与市场共享等方面均有所表现[1]。
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了外国的资金、技术、商品。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深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而中国要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经济上的成就,就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因素。”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额占我国经济增长的比重逐渐加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2.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作为发展中国家,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引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技术,已非国内的供给能力可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3.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能够有效地削减限制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的各种障碍和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贸易壁垒,从客观上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市场范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也承受着来自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1.国际舆论环境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崛起,是西方霸权主义者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时不时地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以达到阻止中国发展的目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已经受到了这种论调的制约。
2.产业安全环境的挑战。中国借助外国先进技术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表面上看,实现了工业化,但这其中也包含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潜伏着新的结构不合理的危机,若是任由经济全球化进行市场调节而不进行政策引导,我国的产业结构会固定化和低层次化,产业安全将受到很大影响。
3.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但同时,中国在选择的时候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何在众多道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是一大挑战。
四、结语
一、课标要求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2.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标(实验稿)要求进行编写。
1.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驾驭全球化浪潮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到身心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年级有所增强,但还未形成学习的系统性。
四、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时间,列举表现,初步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与方法:列举生活实例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向和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学习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趋向的形成.
难点: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合作、问题探究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1)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2)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环节:第一,情境导入;第二,共同学习;第三,小结回顾;第四,体验成功;第五,快乐心得。
3.设计思路:创设情境神入历史―共同学习感知历史―问题探究感悟历史―快乐心得的情感体验。
第一,情境导入(3分钟)
观看图片“中国手机发展典型里程碑”,辅助问题探究,神入历史。
第二,共同学习(30分钟)
教学内容的两部分共同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第一部分:浪潮汹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首先,展示“手机发展简史”图片和材料《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结合教材。
活动:七嘴八舌话手机,故事:第三个苹果。
原因: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是课标要求,而教材的文字表述和学生运用材料及图片所进行的商讨式共同学习,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其次,发言。学生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原因、表现及主角。
原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情感的形成进行铺垫。
第二部分:福祸相依――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首先,本环节三个活动,在课前调查手机资料基础上,让学生讲述富士康手机工厂故事;发现手机的污染;波导二十年的沉浮。结合教材,感悟经济全球化特点及影响,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原因:课标要求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创设多种学习情境,以点盖面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其次,发言。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现实、中国,谈体会。 原因:通过师生对话,及时抓住生成问题。感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形成创新是生命力的情感体验。
第三,小结回顾
师生根据学习目标共同把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完成知识小结的同时,反刍一些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加深印象。
第四,体验成功
主要是课堂测评,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和常见的考点设计了4个简答题,随机抽取既让每个学生都产生适度的紧张感,又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五,快乐心得(2分钟)
结合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谈谈感悟,写出疑问,对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一个小结。
[论文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发展成不可逆转的事实。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民族地区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快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加大投资力度等,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民族地区应尽快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战略,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经济不断的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科学技术,人才教育,文化都会受到很深的影响。
从科学技术上来看,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其存在的差距很大。全球化带来了科学技术,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会。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可全部照搬西部的发展模式。因此,民族地区应立足于当地,创建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在不需大量资金的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产业。只要从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再加上好好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民族地区的发展会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东部地区的发展。
从人才教育方面来说,全球化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在当今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人才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地区带来了机遇,新的观念也随着全球化进入了民族地区,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只有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接受新观念,重视人才教育,那么,才会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
从文化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在改变观念,制度完善等方面都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文化因素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新观念应结合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心理等因素,而且也应当重视民族地区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民族经济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功不可没,但民族文化的发展既要有全球化的带动,又要保持其民族特性。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事实上,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经济全球化并非都是福音。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面对的是全球化下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尤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必须站在新的发展战略上,解放思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使之融入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当今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导致了竞争的日益激烈,民族地区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发展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民族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水平总体不高,这进一步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就要立足于本地,引进更多的人才,或者将本地人才输送出去接受培养,最后回到本地区做贡献。并且,民族地区要重视基础教育,多为劳动者提供学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族地区应立足于本地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民族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民族地区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抓住机遇,立足于本地的优势来发展特色经济产业。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稀有金属储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来发展特色经济,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冶金业。民族地区仍有许多优越的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如西藏,内蒙古的畜牧业。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这些可发展为特色旅游产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这可带动该地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应尽可能立足于本地区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并使这些产业成为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投资不足是阻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障碍。一方面,民族地区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且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改善投资环境,利用政策争取国家资金,防止重复建设,加强重点产业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利用外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我国民族地区所吸引的外资比重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加速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地区应着力于制度创新,要进一步加快市场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空,改善生活服务环境。我国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于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发展,其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受到了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利益。民族地区要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民族地区应致力于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
经济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亦然。民族地区只有立足于现实,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快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使民族地区的人才,科技,教育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全面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黄健英,萨如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卢铁城,张忠元.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机遇 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1-01
一、前言
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必须要加入世贸组织,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但是,在入世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入世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有助于不断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入世之后,国际化的准则将帮助中国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为今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思考。同样,中国只有不断完善健全本国经济体制,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才能帮助中国更加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行列中去。
1.2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引领中国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汇中,中国作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同时,各种外来竞争压力的加剧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去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使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1.3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各国尽可能的降低贸易壁垒,相互开放本国市场,允许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自由配置和流动。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企业发展将面临国内外两方面资源,多个市场,为国内有实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聘用更优秀的高端人才,借鉴更高端的科学技术,寻找更加廉价地经营空间,建立属于自己的产、研、销发展网络,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占有度。
1.4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助于中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推行霸权经济和强权政治,维护着国际间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但是,随着中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尤其是这些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度也是不断增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言语权,为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将有权利参与到国际经济规则的修改与制定,此时对世纪经济全球化方向进程的影响将不可同日而语,从而更加有利于推进世界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企业竞争实力与国际企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之间要降低贸易壁垒,倡导各国贸易自由化发展。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一些原本受到高度保护的产业及新兴产业很有可能将遭受到重创,甚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于灭亡。此外,随着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加快,世界资本平均利润将趋向一致,这就是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同时,受制于资源成本、环境污染的约束,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必将大幅提高,将进一步削弱其再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 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削弱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使资本主义市场中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因素迅速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全球性经济危机,08年美国市场崩盘带来的全球性的危机灾难就验证了这个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数量的快速增长,贸易摩擦和金融风险也急剧增多,这样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非经济因素,诸如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等,都会强加给他国。无形中增加了本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削弱了本国对经济调控的能力。
2.3 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加大,贫富差距日趋明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完善,这种贫富差距不平衡的现象就会波及到成员国内。比如:在跨国公司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相当数量的企业因无法生存下去而倒闭,下岗员工在无有效再培训、冉就业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
2.4 政府对经济规制的制定有待加强,要求将更加规范
世贸组织地加入,要求各国政府在职能规范、放松管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虽然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开展跨国经营,提供稳定的多过最惠国待遇保障。但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迎接外部激烈的竞争,政府经济规制、交易成本的高低是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情况甚至是关键因素。政府规制成本与效率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美国“新经济”与政府放松管制、改进服务有很大关系。
三、结论
总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与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J]. 商场现代化.2010(18).
[2] 张纪凤,黄萍.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2).
[3] 刘信一. “以人为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经济学专家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观点综述[J].思想战线.2011(01).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措施有: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3、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 市场 结构 国际化
一、经济全球化为规模经济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可以是企业采用更加先进的工艺、设备,实现大批量生产,可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和设备投资,降低能耗和原材料的消耗,突破一国资源利用和市场销售方面的限制,从而实现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全球化对加速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吸引并利用外资。据统计,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2.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济全球化以及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科技性活动不断深入,使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引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更快地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
5.资源利用的全球化。
6.开拓国外市场。有利于企业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 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国际市场进入壁垒的多层次性
冷战后,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单凭一国力量已无法应对各个领域的挑战,于是普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取得集团优势增强自身实力。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区域集团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经济组织和经济合作协定已超过100个,其中70%以上是20 世纪90年代后建立的。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贸易保护主义,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据独立监测机构“全球贸易警报”2010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自2009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仅集团成员就实施了 121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有134项在酝酿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补贴出口、限制移民及其他特别救济措施等,全球90%的商品贸易不同程度地受到保护主义的限制。
三、生产集中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动作的载体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现象就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和运作。现在5万个大的跨国公司,加上他们50万个大的子公司在全球运作,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所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促进资源优化组织。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正是通过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济战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立足全球, 对生产经营实行全球性战略安排,把别国的市场和资源纳入其全球性的安排中。为了实现其全球经营战略,许多跨国公司把本国的跨国公司变为世界范围的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