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27: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房屋安全风险评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施工质量;房屋建筑;材料;施工者
在房屋的建设工作中,始终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安全隐患依然无法完全消除的今天,为了尽量减少潜在的安全威胁,风险评估这一工程建设系统应运而生。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风险评估只是对观察可见的问题做出了评价和解决的方法,房屋建筑中还存在着从建设开始时就隐藏其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隐性问题,要用模糊理论分析法来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及风险进行新的评估。
一、房屋建设的风险模糊分析评价
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设在主体结构、基础阶段、管理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风险,随着建设进度的加深,风险现象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建设者中都有一定的共识,但是它始终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它们有发生的可能,但是可能性还尚未可知,将它们作为潜在的安全风险是有必要的,这些属于未知的风险,模糊质量风险的评估与工程的阶段性有关,我们从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设工艺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风险出现的细节和原因。
(一)人员管理的风险
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一般并非政府部门直接监管,而是由该项土地投资负责人或者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屋的建设工作,他们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可能不够仔细认真,没有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咨询,仅以建设项目招标时哪家施工单位报价较低为参考标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施工管理上的风险。
1、人员构成不规范
就算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优秀施工团队,对其中的人员也会有监管不足的风险,对施工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资历无法准确判断,而且部分施工者一人同时身兼多职,对房屋建设工作可能无法尽心尽力。
2、施工技术不统一
如果在设计管理者与施工团队中缺乏讨论交流,那么房屋的设计方案就有可能无法正常实施,一旦设计意图没有顺利交接,则会导致具体的建筑技术也缺少参照标准,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误用,对设计负责人的交代如果不够清楚,就会出现技术上的风险。
3、质保制度缺失
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的质量方面由施工方主观把握,很容易造成施工方在工作上为图省时省力而放松了对质量的细节建设。而这时又没有可以确保质量的第三方检测人,对房屋的质量无法实现严格控制。
(二)材料使用的风险
1、材质混合不合理
在建筑中需要用到许多不同材料的混合物,例如水泥,在水泥或砂石材质中需要按照建筑标准进行砂浆与混凝土的混合拌制。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的混合比例来执行,就很容易造成砂石水泥中含泥量过高,其中的颗粒半径不符合建设需求,一旦这些混合材质无法使用,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建材选择不规范
建材除了上述的混合材质,主要还包括建房专用钢筋与建筑砖石。在钢筋材料的选择中若太随意且不加测量,在之后的建设中难免会出现钢筋长度不足、焊接程度不够牢靠、焊接的缝隙也不够高度等问题。砖石方面多半是筑房专用堆砌砖块,存放的时间通常都不够长,这样会致使砖块的散热期很短,导致砖块体积的收缩不足,砖块在堆砌使用时会因体积大小不一而妨碍建设进度,再者,往往到临近堆砌前才开始浇水湿润,导致砖块湿润程度不一,收缩的几率大小不一,严重时会使砖块变形,甚至开裂。
(三)建筑工艺的风险
1、回填土方式不合要求
在工程中会有挖出的洞口和建筑填坑,在往回填平前,容易疏忽对回填用土的检查,其中,包括回填土的含水测量、土块的粒径观察等。如果回填土的含水量未经控制和检测就往回填,会造成回填后的土质疏松,土块的粒径如果未经测量就放进回填土中,会因为土块的体积过小而没有支撑力或过大而与周围土块无法形成有效结合。这两者都会导致回填区域的地面不够平整,严重者还会出现裂缝和变形。
2、浇筑混凝土时不符标准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是完成建筑工序的最后一步,但是,往往到最后一步的错误才容易集中发生。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如前文介绍,有可能不符合规格,在混合材料混制而成的混凝土中有可能不符合3%的含泥率的要求,同时,在施工现场配置的混凝土往往和在正常配置室内配置的量不相符,这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对建筑中的石子冲洗力不足。而且更大的风险在于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搅拌运输距离施工工地一般较远,而且混凝土是施工常用材料,需求量大,需要时间紧迫,所以在搅拌时容易因为赶进度,加入过量的水,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与石灰的比重超过规定比例,同时造成使用后坍落程度控制力不强。在施工场地的振捣棒插入混凝土机器时深度不足,会使搅拌效率低下,振捣不全面。以上几点会使混凝土的品质低下,使用时不得不用掉更多的混凝土材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室内施工时不够仔细
在房屋建筑的室内最能体现工程建设的细节,在楼面上,通常要放置圆孔板,圆孔板之间的缝隙要仔细测量并控制,如果在搁置时不够认真,就会导致圆孔板之间的缝隙过大,如果圆孔板之间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还会致使它的支撑端出现裂纹,造成安全隐患。
室内的墙面需要粉刷,如果不够仔细,会出现墙面漏刷、粉面不均;地面的高度需要铺平,不同的房间内可以保证平整,但是整个建筑内的地面高度是否一致,这就取决于每个居室的施工负责人是否讨论过每个房间的建设情况,如果缺少交流,就会使各个居室成为单独的建设项目,地面的高度由于得不到数据的比较而失衡。
二、模糊风险的评估要求
(一)建立评估标准模型
因为模糊风险评估没有充足的信息来制定具体标准,所以需要一个符合正常房屋建筑标准的模型作为评价的参考。这里指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房屋,只需要从已经完工的标准房屋中测量得到所需的评估数据,按照该标准对施工中的房屋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要求标准模型的数据采集要仔细、准确、普及度高
(二)根据实际设定风险指标
模糊风险评估通过标准模型可以得出大概的指标范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普及标准,要根据目前的房屋建设条件是当调整指标,如当标准模型的建设地形是平原地带时,房屋的高度、屋角的倾斜度就不能直接作为实际建设地点在丘陵上的房屋指标,同时房屋的业主要求也各有不同,投资者或者开发商要尊重市场环境来进行微调,只要设置在允许范围内,风险指标可以下调以适应需要。
(三)将评估指标系统化
风险评估是由每一项建筑指标汇总而来的,在进行指标记录和汇总的工作时,要将各项指标看成一个整体,以判断房屋建筑的安全为风险评估的首要目的。单一观察每个数据确实可以发现个别问题所在,但是更需要将它放大到整体建筑环境中去看,如果这种小差异是为了让整体的布局更好,或者为了弥补另一处建筑的误差而做出的调整,则需要系统化地看待细微之处的数据误差,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将房屋建筑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地的房屋建筑逐渐增多,对于工程的施工队伍要选择谨慎,同时做好每一处房屋的检测工作,通过统筹全局的眼光审视建筑的安全程度,并做出调整措施,这也正是风险评估工作的最大意义,以模糊理论为基础的质量风险评估有更强的预见性和评估范围,是一种很好的整体性建筑评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运用到各项工程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全.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策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关键词:征地 拆迁 风险评估
近年来,征地拆迁中的各类社会矛盾频发,征迁对象的土地与房屋是群众生活最原始、最基本的保障。然而现实中的征地拆迁所得的补偿有限,且不具有持续性。然后通过征迁,征迁人、开发商却从中获得了相对巨额的收益,导致部分被征迁地人口心理失衡。由于征迁较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或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内的农民维权意识强,征迁中的矛盾往往更容易激化。
1 现阶段我国征地拆迂决策所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1我国征地拆迁现状分析
当前的征迁相关制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征迁中犯罪数量逐步上升正是其写照之一。征迁补偿、安置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一项涉及到被征迁群众切身利益民生工作。当前随着征迁项目的增多,部分领导干部把征迁款项当成了“唐僧肉”,挖空心思寻找漏洞“咬一口”,征迁制度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补偿结算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位;二是征迁项目发包不规范,容易导致暗箱操作,诱发犯罪;三是政策不规范,导致补偿标准不一、保障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规范。这些存在缺陷的政策在施行中往往就会引起被征迁人等各方的不满,易导致社会事件的发生。
1.2我国征地拆迁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
1.2.1拆迁活动中利益冲突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冲突它也是现阶段拆迁活动中利益冲突是最尖锐的,它是造成矛盾和纠纷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目前拆迁难的主要原因。
1.2.2拆迁资金的使用
拆迁人与政府利益的冲突拆迁人与政府的利益冲突主要集中在拆迁资金的使用上,尤其是大规模基建项目所进行的拆迁工程。其表现就是拖欠、挪用拆迁资金。由于征地拆迁资金量大,占用时间也较长,不能直接提高利润,因此回报率低,拆迁方必然会千方百计减少拆迁资金的投入,缩短资金占用时间。
1.2.3评估行为有差异
评估行为不规范:一是由于估价人员对拆迁评估价格内涵、估价目的、原则、时点、技术路线与方法等理解不一致,对参数确总可比案例的选取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不同估价机构对同一标的出具的估价报告结果相差较大;二是有些地方在选择拆迁估价机构问题上,程序不够公开,也没有充分考虑被拆迁入的意愿,被拆迁人意见较大;三是缺乏有效的拆迁估价纠纷调处机制,被拆迁人对评估结果有疑义时缺乏必要的救济渠道;
1.2.4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被拆迁人与政府利益冲突的表现在中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实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人们意识中常把政府等同于国家,各级政府及政府官员可以以国家的名义收回土地的使用权。
2 征地拆迁过程中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用的对策分析
2.1提高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与评估制度的思想认识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现实意义,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照中央和地方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
2.2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可以考虑出台全国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指南或指导性文件,统一规定政府职能部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职责,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重大事项和重大工程项目决策的前置环节,增强风险评估工作的权威性。
2.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
从决策与风险评估的时序来看,目前一般都是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在前。然后再进行相关政策和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极少是先进行相关政策和建设项目_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然后再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一般都是把风险评估当作决策以后补充进行的一个程序“走一走”。至多是“认认真真”,地“走程序”,而极少把风险评估当作相关政策和建设项目决策前的“依据”,遑论“重要依据”了。如此看来,试点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其量还只能算是“略占地位”,而非具有“战略地位”。此外,如果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确发现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风险,就应当明确提出改变或取消决策、终止或取消重大项目。
2.4完善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经验,设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当前,可以从重大事项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突出评估指标运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儿子就是被他媳妇害死的!怎么不抓人呢!你们今天要是解释不清楚,我就到天安门去静坐……”说到儿子的死,老汉李华(化名)的情绪变得很激动。
回忆当时的场景,郭勇至今印象深刻。郭勇是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下简称二分院)侦查监督处的工作人员,也是李华儿子案件的承办人。5月13日,他对《方圆》记者详细讲述了案件的前前后后。
原来李华是外地人,儿子儿媳在北京打工。去年2月的一天,李华的儿子在室内用煤炉生火造成煤气中毒死亡。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及尸检后认定,他儿子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无刑事犯罪迹象,决定对该案不予立案。但李华怀疑他是被儿媳害死的,因此要求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检察机经过审查后,维持了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随后,李华到二分院反映情况,要求立案监督。
案子落到了郭勇身上。接过案子后,他立刻开始调阅案卷,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和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是否违法,公安机关的取证是否及时到位,并向资深法医咨询后,作出了维持公安机关不立案的决定。但是,李华仍然不服,多次到二分院要求立案监督。
为了给李华“一个说法”,二分院一方面通过李华聘请的律师及其妹妹说服李华,另一方面决定组成一个答复小组,向李华解释公安机关不立案、检察机关维持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的原因。
就这样,法医专家、技术处处长吴铭、举报中心副主任陈明荣、侦查监督处副处长蒋星伟和案件承办人郭勇组成了一个案件答复组。
3月1日,他们本打算约请李华来到了二分检的会议室,面对面答疑解惑。谁知,刚一落座,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幸好,我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对于李华提出的各种疑点和法律盲区,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释。听完后,他就平静了很多。”郭勇说。
据侦监处处长张军介绍:“像这样具有风险‘诱因’的案件,如立案监督复查、批捕复议复核、不(予)批捕等类型案件,就会由我们的诉讼监督组协助承办人评估风险、制定处置预案。”为了确保评估预警工作机制落实到位,侦监处专门成立了诉讼监督小组,由办案经验丰富、社会阅历较深的同志帮助把关风险案件,把矛盾解决到位。
5月9日,二分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办)主任赵泽臣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二分院共评估案件3000余件,确定风险等级案件86件,案件风险均得到有效控制。李华案件只是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一则缩影。
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出台
2009年12月18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提出,政法机关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增进政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职能定位使得北京二分院的办理的案件具有案情重大、案件复杂、涉众案件多、社会反应敏感的特点,而各地一些由于执法办案过程中处置失当而导致的重大,更让二分院未雨绸缪。早在2009年初该院就出台了《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规定》。
2010年9月,为了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及时发现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调研和考察借鉴其他检察院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二分院出台《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办案风险的预测、评估和防范、处置工作。
根据《办法》规定,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是对该院办理的可能引发、个人极端行为、缠访闹访等执法办案风险隐患的案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出防范措施的预警工作机制。
《办法》将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涉众型案件,拟作出不予立案监督、不立案复议维持原处理决定的案件等十类案件,作为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重点。
同时,依据现实危害程度、性质和影响,《办法》将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确立了风险等级确定和处置标准,实行分级预警和动态管理,即根据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险级别,修正应对措施和处置方案。
赵泽臣告诉记者,《办法》在修订完善《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规定》的基础上,将评估预警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执法办案过程,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了。
二分院副检察长王伟指出,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直接目的是要“案结事了、息诉罢访”,而根本目的是促进执法人员规范办案、提高办案素质和水平,真正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他坦言,有些风险就是因为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导致的。
“1246”工作模式
为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把好风险的发现关、评估关、化解关,二分院探索实施了有自己特色的“1246”工作模式。
所谓“1246”工作模式是指,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完善两项制度规范,抓住四个工作环节,推行“六个一”的工作方式。
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即成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办公室作为控申处的内设机构,并由检委会专职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对检察长和检委会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
“风险评估办负责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和传输;及时与相关局、处、室沟通,对确定风险等级案件的评估情况和处置方案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同时对评估和处置工作进行督查。”二分院控申处副处长、风险评估办副主任王宇明介绍说,从他们了解的情况看,这是北京市检察机关范围内目前唯一的专门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
完善两项制度规范是指对该院2009年制定的《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规定》进行系统修改完善,出台《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办法》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办公室工作规程》,按照应急管理原理和节约管理成本、探索管理创新的要求,明确了评估预警工作原则、十类案件评估范围、四级风险确定标准、相关工作流程和责任追究机制。王宇明说,有了《办法》和工作规程,就不仅仅只是有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而且有了使这个机构合理运行的机制。
抓住四个工作环节是指通过制定“评估情况确认反馈”、“处置情况动态反馈”、“办案部门风险评估联络员”、“控申接待风险信息班前分析会”等配套制度,加强制度间的衔接落实。
推行“六个一”工作方式是指实行一案一评估、一案一调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化解、一案一反馈、一案一总结。
通过“1246”工作模式,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评估对象由可能引发涉检风险的案件扩展到执法办案整个过程,评估范围最大化了;二是由新成立的风险评估办代替原来由院领导组成的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小组,实现了机构专门化、人员专责化、工作专业化,可操作性明显增强;三是明确了“谁承办、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实现了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与办案主体的统一;四是工作流程系统化,明确执法办案部门须对所办理案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及风险等级并制定处置方案,风险评估办审查提出意见后,及时向相关处室发出预警,协调督导相关责任主体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此外,《办法》还规定了对漏报风险案件的责任倒查制度。
办理案件与化解矛盾同步
随着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深入开展,二分院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更加规范,风险评估预警已成为自觉行动,基本实现了办理案件与化解矛盾同步进行。
该院控申处在接待一起被害人家属不服对犯罪嫌疑人撤销逮捕决定的来访中,发现来访者情绪非常激动,有可能采取过激行为,立即启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确定了风险等级,风险评估办及时向侦监处发出风险预警,侦监处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化解了矛盾。
该院公诉二处建立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访应急反应机制,在办理一起被害人达400余人的合同诈骗案时,制定并认真执行风险处置预案,及时向被害人通报情况,避免被害人因偏听误信出现过激行为,同时做好安抚解释工作,引导被害人合理维权,并尽力为他们挽回损失,最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0年,二分院反贪局受理了一起涉嫌贪污的举报。十多年前,被举报人在担任一国有公司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占用公司的土地和房屋,借改制之机非法侵占国有资产,致使数百名职工下岗。今年1月,40多名群众到二分院集体上访,要求尽快严惩被举报人,否则要组织400人的大规模集体访。
该院反贪局一面派工作人员约见上访代表,当面解释法律政策和办案程序,一面加大侦查力度,派副局长带领办案组常驻案发地办案和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办理了该案,化解了大规模集体访风险。
尽管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已经成效初显,但二分院并不讳言这一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完善。
“目前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预警联动体系,而且无法实现风险信息在任意体系之间的直接流转,做到‘一次评估、成果共享、信息通用’,从而发挥联动预警效果。”二分院检察长卢希指出,在认识层面、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应对舆情风险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房地档案管理;风险管理
房产档案是城市房屋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房档案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些档案为解决房产纠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解决长期以来城镇房屋产权不明、产籍不清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产档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房产档案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对房产档案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房产档案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被人们忽视的风险,缺乏对房产档案的风险管理认识和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房产档案的风险管理,可使许多宝贵的档案得到及时、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满足广大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对于发挥房地产档案的作用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房产档案存在的风险
1.1突发风险
房产档案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和观念的影响,房产档案的抗风险意识低。虽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基本的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处理措施,但是一旦遇到山洪、泥石流、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时,房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就暴露无疑。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其巨大的破坏作用,使很多地方被夷为平地,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多房地产所属物化为乌有,有些房产档案也毁于一旦,给诸如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2房产档案信息化风险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房产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给房地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网络、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安全风险存在的地方。黑客攻击、病毒蔓延、信息窃取、技术落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治理不及时是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网络的畅通、系统的稳定、数据的安全,面临着客观侵害行为的风险和主观漏洞的风险。
1.3投资风险
为了应对突发的事故,进行异地档案备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资与回报如何达到平衡,投资控制在什么样的幅度值得探讨。同时,信息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初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购买应用软件、咨询技术专家、培训员工及日常管理等,都要花费不少资金。为应对突发的事故和信息化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无疑存在投资风险。
1.4知识产权风险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数字信息在网络中达到资源共享,这个共享引发知识产权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并不完善,也使得档案数字信息在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如在现实中,科技成果都拥有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而网络上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则是公开的、公用的,而产权人往往要求信息非公开化,这就造成一个矛盾,也给档案部门在公开信息的时候带来知识产权上的风险。
1.5技术风险
房产档案部门在引进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都存在风险。一方面,引进的技术不一定能对房地产档案管理产生积极效果,或者很难完全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比较复杂,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会产生风险,许多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会因为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操作不当,进而影响房地产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房产档案风险管理对策
2.1树立房产档案风险意识
当前,房产档案的风险问题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档案部门管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房产档案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应对房产档案的风险管理措施。要应对房产档案的各类风险,就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正处在初步实践的阶段,必然会存在各种风险,为此,我们既要有风险意识,积极宣传教育,又要有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房产档案管理应对不可抗力风险意识非常差,目前需要大力宣传。
2.2加强档案风险教育
由于认识的偏见和房地产档案管理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其他部门而言,存在不小的差距。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对房地产档案的风险认识不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房地产档案的风险认识,对规避房产档案风险有良好的效果。教育培训能够提高档案建设参建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档案风险的认识,确保房地产档案建设的安全开展和顺利进行。
2.3增强房产档案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应对风险的前提。风险评估就是对房地产档案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给定某一风险的概率。风险评估就是风险量化,通过比较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的风险的评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评估专家来进行。
2.4加强房产档案的风险管理
从政府层面来说,必须充分研究房地产档案存在的风险,做好统筹规划,做好房地产档案的风险防范。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对房地产档案的资金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和技术风险进行控制。房地产档案管理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档案管理的人才风险也就时刻存在。需要从政策和薪酬等方面给予档案管理优惠。不同地域,不同的单位房地产档案面临的风险也不一样。避免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重复投资,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预留风险保证金,制订建设规划,防范资金风险。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提前进行规划,避免档案建设重复投资,采用逐步更新、持续改进的技术措施,规避技术风险,引入信息监理方,缓解管理、人才方面的风险等等,灵活运用各类应对策略及时有效降低风险。
2.5提高房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
提高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这种抗风险意识需要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比如国家对金融和股市风险的控制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房地产档案的管理上也可以进行借鉴和创新。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安全风险的影响下,高层房屋建筑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干扰房屋正常建设。分析安全风险,提出有效的管控措施,规避建筑工程内的风险项目,提升工程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环境的安全性,一方面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另一方面降低工程风险的千扰,着实满足社会对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据求。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风险是由众多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因为房建工程项目规模较大、 周期较长、 人员较多以及技术较为复杂等, 使得其具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 而这些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就更加突出, 因此风险也就更多, 所以需要进行较为有效地风险管理来使得风险减少或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 从而使得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得以确保。
(2)研究意义. 在对高层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中, 如没有较为系统而且全面地安全风险管理, 就会频繁的发生安全事故, 这样就会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进行高层房屋建筑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对决策的减量化以及科学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①提高项目施工方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②减少项目损失, 保障项目目标顺利实现。
2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1 风险概念、 特征和分类
2.1.1 风险概念风险是一个较为笼统模糊而且抽象的概念, 不同的人对风险有不同的定义, 因此对风险没有可以通用的、 完整的而且严谨的定义。但是总体上可以将风险看作是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风险有两方面的特性, 分别是:不确定性以及产生损失后果。对风险进行的研究大体围绕着有害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后果等问题来展开。
2.1.2 风险特征
(1)风险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风险本身与诱发风险的因素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当风险影响因素积累至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风险,从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 所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会以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也因此具有普遍性。
(2)风险的产生具有随机性。 并非所有风险都会造成风险事件的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后果具有一定偶然性。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均具有偶然性。 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了解这一规律,能够大幅提高对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
(3) 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可控与识别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效的理论方法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计算,进而对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为施工人员提供风险数据,进而帮助施工人员合理选择相应技术、设备、方法等,以规避相应的安全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完善,风险事件已逐渐能够被控制与识别。
(4)风险具有可变性。 以高层建筑施工为例,随着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层建筑施工处于动态发展状态。 在这一动态发展状态中,风险因素随着施工的进展而逐渐产生变化,使得风险因素具有较高的可变性。 A.量变。 随着管理理论与科学技术逐渐完善与建立,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与防范水平也随之逐渐提升,因风险事件所引发的的后果与损失也随之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B.质变。 随着相关事件的发展与完善,以往存在的风险已逐渐消失。 C.随着各项技术与管理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已存在的风险时,先前存在的风险在消失的同时,新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以替代消失的风险因素。
2.1.3 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可以分为:客观风险以及主观风险。
(2)按风险的对象可以分为:财产风险、 责任风险、 人身风险和信用风险。
(3)按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可接受风险以及不可接受风险
(4)按风险造成的后果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以及投机风险。
2.2 风险管理概念和流程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高层次的综合管理工作, 其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从而使得风险不利影响的程度降低。工作人员对风险进行识别、 估计以及评价之后, 通过对各种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 对项目潜在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2.2.2 风险管理流程
(1)风险规划。风险规划就是将风险规划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和手段给确定下来, 然后计划和决定怎样进行风险管理, 并且将其形成文件。在进行编制中要对风险管理的策略的正确性以及可能性等进行考虑, 其主要是为了使得有组织、 有目的的风险管理策略得到强化, 使得风险事件的发生得以预防。
(2)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风险识别需要其管理者对大量的项目资料进行收集, 进行调查与研究, 然后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系统的划分已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 使项目风险管理者对引发风险的条件以及来源等进行确定的必要条件。
(3)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属性以及管理目标等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考虑来进行风险评价, 使用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来决定实施使用风险控制措施和其力度的过程。
(4)风险应对。为了使得风险发生的损失减少, 要对风险进行控制这就叫做风险应对。其主要是依照风险识别以及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以及应对办法, 使得风险的威胁性得以降低, 从而使得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的机会得以提升。其采取的措施适应于风险自身的严重程度以及紧迫性等, 现在常用的应对策略有四种, 分别是:回避、 转移、 自留以及风险控制。
3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安全风险
(1)高处坠落事故。高处作业就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大于 2 米可能坠落的高处所实施的作业, 在高层房建工程中, 因为高处作业施工人员多、 工作量大而且多项工种交叉等, 所以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机械和起重伤害事故。高层房建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较多, 在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以及相应技术等都会对其正常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3)触电事故。高层房建工程施工现场一般会有很多用电机械设备和临时的电线路, 由于现场的用电环境较差, 这样就难免会引发各种电器设备故障, 导致漏电, 这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现场用电安全距离不够以及违章操作等是导致触电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1)人员方面。①提高人员的高层施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高层房建工程施工现场要对施工操作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安全意识进行严格的要求, 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知识以及安全意识。②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③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高层施工安全培训。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可以促使施工人员秉承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施工, 这样可以使得高层房建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得以确保。
(2)机械设备方面。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 为了使得施工得以安全而且顺利的进行,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得以降低, 就必须要把机械设备各项安全保护工作做好。①做好机械设备装卸过程中的安全防护。②对垂直运输机械进行可靠性检测。③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以及保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知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 对做好高层房建工程至关重要, 本文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文莉 .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D].
关键词: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然灾害对于工程建筑施工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项目的自身地质环境和复杂的气候变换,往往在发生时使得工程施工进度受到很大程度的推迟,甚至会给工程施工项目整体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经济效益的损害。因此,利用有效的自然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的结果相应的可以作为工程一切险承保自然灾害的风险依据。
影响建筑工程自然灾害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的自然灾害有许多,在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认真勘查工程周围详细情况,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考虑可能发生的相关自然灾害问题,在工程设计时有针对性的增加相关防护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影响。常见影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以下几种:
地面降沉
地面降沉又被称之为地面下沉或地面凹陷,是不稳定的地质结构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于工程施工项目的影响较为严重,这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较高。当地面降沉现象发生以后,工程施工项目的地基结构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建筑项目的塌陷或是建筑项目的倒塌等问题的发生,给施工企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工程施工区域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地质勘测工作,针对地质结构对建筑地基进行合理的加固和强化,尽量避免地面降沉对施工项目所造成的影响。
地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率较为频繁,地震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于工程施工项目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在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区域的地震检测工作,并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地质结构活动是否频繁,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注意采取一定的防震措施,如承重结构的加固,地基结构的加固等等,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影响,减少施工企业的相关经济损失。
泥石流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地区在雨水季节容易爆发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的损害,这一自然灾害对工程施工企业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威胁。首先,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工程建设区域有无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历史,并对周围地质环境开展有效调查和分析,分析地质结构是否容易在雨季受到雨水影响,出现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可能。当确定相关数据之后,施工企业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手段,比如提高建筑物的抗冲击能力,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降低泥石流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影响,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工程施工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施工企业和业主的影响。
低温天气
低温天气,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来说也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一般来说,低温天气会使得部分工程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硬度降低,在相关环境下得施工作业,容易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低温天气的出现,会造成工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大大延长,也会使得工程施工周期大大延长,对于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同样不要忽略低温天气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影响,做好天气预测工作,并同当地气象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针对相关天气变化对工程施工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有效避免低温天气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竣工。
工程施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流程分析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确定自然灾害对工程建筑所造成的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选取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首先要绘制工程现场在险价值变化曲线,在进行风险评估前,应首先绘制工程的场地在险价值变化曲线,并以施工进展的不同阶段为主线,然后根据变化曲线来识别出各个施工阶段可能会发生的相关风险事故,根据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标注在险财产价值变化曲线上,这样有利于确定相关自然风险事故所致的损失幅度。
场地在险价值就是指工程施工场地上所有处于风险中的财产价值的总和,这是工程一切险承保承保的重要内容,被保险财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任何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坏或损毁,都由相关担保企业进行赔偿,从而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财产损失。
(二)施工期自然灾害的损失概率和幅度分析
工程施工项目确定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一般都需要由相关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专家、工程施工专家、工程监理专家来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结合一定的历史损失数据以获取最终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这是一项较为专业且重要的评估内容,工作量大且精确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因此,概率的和幅度的计算采用范围计算手段,模糊数据法来求出最终结果,以供保险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相关参考。
易损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就是根据对工程现场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出工程施工项目中容易受到损害的相关设备和施工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担保措施,降低施工企业的相关经济损失。经过对相关技术的调查和评估,能够求出工程平均损失率曲线和损失函数,虽然自然灾害强度的不断增加,相应的工程损失率就会不断增加。
(四)专家估计值不确定性大小的度量
专家评估值不确定性大小的度量,就是根据专家的相关评估经验以及丰富的知识水平,来评估自然灾害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影响。根据专家实际评估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就会对获取不同的工程复杂性评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效果评估数据,这些数据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结合专家的最终估计值能够求得工程施工项目受自然灾害的最终影响效果及影响程度,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获取最终数据结果后,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承担保企业开展相应的担保合作,以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后企业的经济损失,保证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
自然灾害对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严重的自然灾害将会给施工项目带来巨大影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也会造成工程施工项目的损毁,因此,施工企业应该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同相关保险企业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积极进行相关工程环节的自然灾害一切险承保工作,尽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影响,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确保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卞艺杰. 建筑工程一切险理赔公估实务的探讨[J]. 中国资产评估, 2006,(11) .
[2] 郭振华. 大型项目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风险评估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7) .
[3] 胡昊,张英隆.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分类费率模型应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10) .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粗糙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1日
一、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的关注焦点之一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科技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占有重要的地位。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造成呆账损失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影响商业银行安全高效运营的主要原因是信用风险。房屋贷款、农业抵押贷款、企业贷款等,导致呆账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造成流动性危机,最终使其倒闭,给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加强信用风险尤为重要,对于中国处于市场转型期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因,商业银行的运营中,不良资产一直是影响我国银行业有效经营的主要因素,呆账坏账的负担是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目前,许多定量技术和支持工具、软件已经应用到商业。传统的比例分析、统计方法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分类树也被用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中。在我国,信用分析和评估技术仍然是比例分析阶段,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各种形式贷款安全性的准确测量。核心的信用等级评定时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加权平均确定。该方法带有主观性,所以有很大程度上的缺陷,应以科学的方法确定有效指标和用定量模型解决评估问题。
二、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测量和评估,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贷款定价、贷款发放、贷款检查。信用风险分析指引起贷款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来测量贷款自然人的违约概率,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信用风险分析时,商业银行的做法一般是遵循5C原则:贷款人的品质(character)、能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还有LAPP原则:流动性(liquidity)、活动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潜力(potentialities),定性分析借款人目前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行业经济状况反应还款人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一定的定量技术、评估模型判别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三、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国外商业银行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把信用风险分析看成是模式识别中的一类分类问题,将贷款人分为能够按期还本息和违约两类。作法为从历史数据中的若干样本中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分类规则,建立判别模型,用于对新样本的判别,这种方法称“粗暴的经验主义方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度转换为企业财务状况衡量的问题,企业能否如期还本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确立和评估模型的选择,将多维指标综合起来建立模型。目前有统计方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技术等。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客户信息是海量的,本文先用粗糙集的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约简,然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建立判别模型。
总之,SVM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很多优势,并在许多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六、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我们引入粗糙集主要借鉴其处理数据的优势:一是粗糙集理论处理数据不需要任何的先验知识,仅利用数据本身提供的数据即可;二是粗糙集理论能表达和处理不完备的互补一致的信息,以不可辩关系为基础,通过约简能从经验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规则及相互关系。SVM如果所处理的样本的维数较大,就可能导致SVM训练的时间过长,影响到分类的时间复杂行性,在进行分类之前先用粗糙集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冗余的属性,不但能降低维数,而且能更快地 找到最优的支持向量,使分类面的距离最大化,分类的效果更明显,提高了训练样本的时间和准确性。本文模型加入粗糙集后的分类算法如图1所示。(图1)
在分类过程中,先由用户给出查询,然后有一个排列函数(?专为排列函数的参数)为每个客户信息计算出一个反映该客户与语义特征相关程度的数值,系统按照此参数从大到小把用户信息排列并输出前m个,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分类过程。
在反馈过程中,用户将部分检出的客户进行标记为相关、不相关,被标记的特征向量f与对应的标记相关类型y构成学习集合S={(f,y)},然后通过相关反馈算法里面的约简函数与SVM分类器进行分类,将学习后的特征向量f′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检索,通过一次或者多次的反馈,最终得到合适的目标结果,本文模型加入粗糙集后的分类算法步骤如下:
由于每次检索时用户标记的都是在特征空间中距离查询图像中最近的信息,同时,在前N个反馈的信息中未标记的无关的信息也离查询信息较近,因此非常适合用SVM构造分类器,因为支持向量是位于分割平面上的样本,而距离分割面远的样本对分类器的构造是没有影响的,因此通过有限的标记和反馈却能把特征空间中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分开,进一步地检索也能够找到更多的信息。
七、结语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和文献分类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支持向量集与粗糙集的混合分类算法有效地解决了SVM算法中的时空性能问题,降低了维数灾难,应用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测,由于用户的参与更能使检索的结果接近用户的语义特征,因此该算法具有简单、高效、查全率等优点。
主要参考文献:
[1]Freeman A.A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The Economist,1993.
[2]Saunder A.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Boston:Irwin,Inc.,1994.
[3]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4]曾国坚,何五星.银行风险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