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7: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篇(1)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1)地理实验的设计。选择合理的知识点设计实验,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点。高中地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教学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地理实验又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很多的地理原理无法用实验的手段得以揭示,将地理实验过于理想化,实际的实验现象可能并不明显,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或者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科学揭示地理原理。这个就是地理实验的难处。物理、化学实验的结果基本都是可以预见的,对于什么样的试剂滴入酸或碱中出现颜色的变化,每个人来做都是一样的。地理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验器材的制作。一般学校对地理学科实验器材投入不足,不能要求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那样,有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很多的实验器材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我们的器材制作吸收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本着简单、廉价、容易获得等原则,特别鼓励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既减少学校投入,又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实验证明,部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非常强,制作出来的实验器材非常精美且具有创造性。

二、地理实验课程的主体参与与合理评价在地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很多地理老师都关注的问题:就是实验课上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较低。一部分同学在操作,另外一部分同学事不关己地看着。这样的情况我校也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找学生谈心、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几个原因。

(1)实验分工不到位。教师在实验课之前要对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规模适中,一般为3~5人,人多了一部分同学就没有机会操作。每组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搭配好,并通过协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尽量做到全员参与,不留离散人员。

(2)少部分同学动手能力不强,怕自己的操作会搞砸实验,不敢贸然参与。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确实有,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实验允许失败,但不允许放弃,让他们从别人的身后走到台前,体会成功的感觉。

(3)极少数同学缺乏正确的态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耐心对待他们,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地理实验课堂之外,可以通过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慢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优秀模范加以鼓励。

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要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教师既要客观、科学地评价实验结果,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通过培养对地理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学科。

三、地理实验课程的常态化要实现地理实验课程的常态化,要做的工作很多。教师要将地理实验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在编制教学案的同时,要将实验部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没有实验课,这一部分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要让学生重视地理实验,积极参与地理实验。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4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科研项目“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JGJX201501144)的科研成果。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地理实验教学不断普及,但是它的起步比较晚,且不成体系,实验条件有限,教师缺少实验能力,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着力探讨对策,构建完整且高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存在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习惯采用传统教学大纲下的教材,新课标的实验教学还处于尝试中。

第一,教师夸大了实验教学功能。教师把教材中的其他体例,如思考及活动等当作是实验素材,这样在教学的时候不但会浪费时间,操作也比较复杂,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思考及活动缺少实验器材,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简单的教学内容被复杂化。在教学过程中,原本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教学方法,但有的教师却把它当作了实验。比如,在对外力作用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用了较长时间开展沉积物分选这一实验,学生在开始时还有比较高的兴趣,但之后却没有得到成就感,这是因为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高中生的常识,如果仅仅追求形式,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此外,有的教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却将其简单化。教师认为通过替代材料对相似的环境进行模拟,就能够将原理揭示出来,但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是存在区别的,无法满足其时空要求。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对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总结。

二、教学有效性策略

1.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完善。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地位和作用加以研究,分析教学目标和可操作性,并结合实际条件对其进行完善;另外一种就是对实验进行原创。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需要,对地理素材进行科学选择,并对地理原理的条件以及秩序进行分析,模拟出类似的情景,还能够根据地理原理进行假设与逆向倒推,将实验步骤确定好之后,教师要反复进行实验,确保其可操作性及科学性,并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定好。比如,在开展大气温室效应相关实验时,教师首先要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之后,要结合温室效应的具体含义,对实验环节进行确定,一是要制作模拟温室,二是要在阳光下比较温室内部与外部的温度。最后,教师还要对实验步骤进行细化,不断进行操作和完善。一是要准备两个玻璃盘,将少量土壤分别放在其中,再准备白色塑料瓶,从腰部剪断之后,将其倒到其中一个玻璃盘之中,从而制作一个微型温室。二是要从温室顶部位置钻出小孔,并一个温度计,而在另外一个盘中也需要放温度计。三是把玻璃盘都挪到阳光下,每过一个小时就对温度计进行观察,记录其温度后再比较。

2.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联系生活

生活是开展地理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资源。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对地理学科产生一种亲切感。对于地理事物来说,其成因都是有规律的,在课堂中无法亲历这些规律的变化。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利用生活小实验对地理原理是否真实和科学进行验证。比如,在对洋流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个杯子中装上冷水,装满1/4即可,由学生观察,看有没有水汽蒸发,之后,将开水倒入杯中,让学生思考,这属于寒流还是暖流,随着水温的升高,让学生观察杯子口的现象,利用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暖流的性质。然后再做一个实验,在一杯中装上1/4的开水,由学生进行观察,看有没有水汽蒸发,之后将冷水倒入杯中,思考这属于寒流还是暖流。接着,不断加进冷水,这时候的水温是在下降的,让学生观察杯子口的现象,利用这个实验,学生能明白寒流性质。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学生就能够理解寒流和暖流的性质:如果寒流通过,那么沿岸的气温就会比较低,且水汽少;如果有暖流通过,那么沿岸的气温就会比较高,且水汽增加。另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体验、反思和验证,从而使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知识,并进行领悟与理解。教师在对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进行讲解时,可借助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地理实验,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地理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3.结合教学实际对实验程序进行及时调整

实验操作是不断变化的,在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结合教学情境变化,对实验程序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做热力环流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问:能不能将一束香插到热水以及冰之间,实验中使用的冰能不能用冷水代替等,有的学生还会结合自己的设想开展实验操作。在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对预定的教学程序进行及时调整,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设想开展实验,之后再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4.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对主体性加以关注

第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有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树立自主意识,使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进行互动。比如,教师可以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的规模合理,且人员构成比较科学,利用协商分工,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确保小组中的成员能够互相协作并进行配合。要引导各个小组加强平等交流与磋商,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不断促进与互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升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在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矫正,还要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进步及创新思路,利用精当的语言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同时注意激发其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结束实验之后,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闪光点并进行放大,鼓励他们提出独特见解,使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喜悦及成就,能够有所收获,并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

5.在开展地理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和相关学科进行联系

地理学科,不但包含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它属于多个学科交叉后的边缘学科。地理学科中的各种知识都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比如,地球运动及水体运动和大气运动等都涉及到了物理知识,所以,在教学时,要和物理、化学及生物知识联系,不但能够使学生具备综合学科素质,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点。比如,在模拟火山喷发的时候,对实验进行设计要用到物理原理。造成火山喷发的主要内因就是存在压力差,因为温度差及热胀冷缩等导致了压力差的产生,且内部的温度比较高,这个时候,岩浆及空气就会逐渐膨胀,导致内部压力增加,如果压力大到火山口已经不能承受,那么高压气体就会冲破其中的岩石层,最终导致岩浆的喷涌。结合这一原理,教师就可对模拟实验进行设计。首先,将红色水装在烧瓶之中,并通过小吸管橡皮塞将瓶口封住,然后用蜡油把吸管口封住。接下来,再对烧瓶进行加热,由于温度不断上升,红色水以及空气就会逐渐膨胀,内部压力也会加强,直至将封口位置的蜡块冲破,这时候红色的水就会喷涌出来,像岩浆喷发一样。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由于其起步比较晚,影响因素多,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刘以果.如何强化地理课堂实践的有效性[J].地理教育,2010,(11).

篇(3)

一、高中地理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实验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锻炼和培养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逐渐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步骤

下面以“海陆热力差异”为例子来说明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过程。

1、提出问题。高中地理中讲到气候形成因子、季风形成原因时,经常提到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感到迷茫,经常要问:“什么是海陆热力差异?”,“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解决呢?”

2、让学生设计实验。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收集整理数据。在阳光下晒30分后,当时细砂的温度为 45℃,水的温度37℃,移到室内10分钟后,细砂温度为31℃,而水温为35℃。水温度变化是2℃,而细砂的温度变化是14℃。

4、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纱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5、交流合作。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砂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而砂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砂升高的就比较多。

三、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类型

1、教师探究性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性实验

(1)教师探究性演示实验。这类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或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学习印象,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月相成因、地转偏向力等都可以设计成教师探究性实验。

(2)学生探究性实验。学生探究性实验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的试验,同时,也可以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多元的。如在学习了潜水和承压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流井模型探究自流井、承压井和承压水的关系等。

2、课内探究性实验和课外探究性实验

(1)课内探究性实验,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在教室内就能够完成的实验。如在学习沉积作用时,可以用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自然界的沉积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例3: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将同样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玻璃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玻璃瓶里进行的。

(2)课外探究性实验,一般是实验进行的时间比较长的或必须在野外才能进行的实验。如月相的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的测定等。前者需要时间比较长,后者必须要在教室外面才能完成的,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一般放在课外进行,因为课外的时间比较充裕。

四、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1、探索性。科学规律往往隐在较深层次并有不确定性,需要学生采用不同流程和方法去挖掘和感悟。从中领略科学的方法,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从中学会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过程式原则。其注重过程。它包括从问题的引出,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处理,评价与交流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推理、思维、实验的能力。

3、民主性。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形成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疑、敢探索。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张扬个性。

4、发展性。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重视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多留给学生继续思维,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拓展、深化已解决的问题,创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

5、自主性、开放性。对学生活动能自主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形成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感知和理解实践活动,求异创新;不光指活动空间形式可以从学校延伸到校外,还从内容材料,求知方法和结论,时间上向课堂外延伸。

五、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的注意事项

1、实验选材要方便。实验过程中的材料要求学生身边能够采集到的,或者理化实验室本来就有的。如果实验材料很难找到,则学生设计实验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实验设计过程要避免老师自己过多地参与设计,而是让学生自己多动脑设计。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学会做实验,因为物理化学的实验已经比较多了。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活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34-01

目前阶段我们对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为此,笔者就高中地理实验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说明与分析:

一、高中地理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参与面还需要扩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更注重整体学生的发展,不能只关注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高中地理中的某些实验仅仅让几个学生参与,而其余的学生只能看和听,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其余的许多学生经常看不清楚实验的过程,无法根据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甚至于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思,从而影响了课堂的纪律。

2.学生的自主性还需增强。高中地理实验的教学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它并不是一个摆设,它的实行能够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们了解实验的原理,引导他们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地思考,不能够单单的只会进行操作,有些实验教师已经预设好了方向,学生们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说法执行就行了,这明显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实验的科学性还需要完善。对于自然地理这门课程而言,它的实验操作环节很有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如果想要让实验能够正确的反应地理原理,并且保证其不出错误的话,那么我们在模拟实验情境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做到真实,把那些不相关的变量对实验的干扰降到最低。

二、如何实施高中地理实验活动

1.遵循新课标要求,规范实验活动教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主张让学生们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对于高中地理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争取让他们能够独立的进行这些活动。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参与进来,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实验的进行需要遵循相应的步骤,首先要对方案进行设计,然后再去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把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总结结论,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根据地理学特点,科学进行实验。教师安排的实验一定要能够反映出学科的知识,并且实验本身不能够出现错误,它所能够反应的地理原理也必须是正确的,教师所设置的模拟情境必须跟真实的情况相接近,实验所需的实验场所以及实验器材等等一定要做到合理,实验的步骤也要做到严谨,对于整个实验的时间安排也要合理,试验过短的话根本起不到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也要科学的采用启发设问。在对地理实验进行安排的时候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高中地理的课时是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在安排实验的时候也不宜过多,并且教师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精心的选择实验内容,让实验真正起到它的作用。

3.紧扣课堂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可以被我们利用起来去完成地理实验,比如我们可以用玻璃瓶和温度计等去模拟大气的温室效应,此外地理学中压强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证明空气有压强的实验还有锋面的形成,流水的外力作用等等,教师在对实验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并且还要看这个实验是不是可行,在对实验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产生地理原理的条件进行模拟,设计好实验步骤之后我们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看实验是否可操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进行一些完善。确定好试验之后再去安排实验的场所以及器材等等。

4.灵活调整实验程序,提升实验活动实效。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情况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可能跟教师原本预想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精心的设计实验的步骤,时刻的观察学生们是如何进行实验的,并且如果教学情境发生变化的话教师也能够及时的做出一些变动,争取让实验效果达到最好。比如在对大气受热过程进行演示的时候,实验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错误,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利用起来,当着学生的面把错误进行一番纠正,把实验过程正确的演示一遍,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它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找出最适合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切实提升高中地理实验活动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兴趣是我们工作与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模拟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在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地理教学中。因此,在现阶段应用模拟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是地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地理模拟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模拟实验,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巩固与补充,而且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众所周知,地理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地理学科却只招理科生,近几年才文理生兼收,原因就在于地理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但是,高中阶段文科生的逻辑思维整体水平不高,这就给地理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地理模拟实验将是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地理模拟实验的特点

地理教学模拟实验在内容设计上要正确反映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要与实际理论相符。具体特点如下:

1.生动、直观,能够再现地理过程

地理模拟实验通过直观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直接感知对地理事物,这是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现地理过程,这同样是地理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所不能够达到的。

2.具有可重复性,从而探究规律性结论

地理模拟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一样,可以在相同的情况下重复进行,以便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3.针对性和模拟性

许多地理原理和规律并不能通过真实实验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手段再现的知识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4.多样性、创造性

“教无定法”即根据不同的模拟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兼容并吸收其它学科模拟实验的优点。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模拟实验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造性地进行模拟实验内容设计,使之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同样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理的模拟实验内容。

三、地理模拟实验的案例分析

地理模拟实验是一种有效地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是运用具体的实验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控制或模拟地理现象和过程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感知实验,而且还必须经常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仪器、模型,或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测量、调查,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方方面面。

一般情况下,模拟性实验大致可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和真实过程模拟实验两类,前者是一种虚拟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一些现实中抽象的、不容易也不可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模拟出来;后者是指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通过原理替代的思想,借助某种模型实体来模拟一些复杂自然现象或技术原理。

1.计算机模拟实验

多媒体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很普遍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功能的多样性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设计课件中的动画,或者利用超级发达的互联网搜索资源(图片、动画、视频等),完成教学目标,效果将事半功倍。

(1)锋面雨的形成。教师分别讲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时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但是锋面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运动中形成的,三种锋的运动方向、强度各不相同,运动中学生容易混淆锋的分类,利用多媒体演示三种锋的运动方向及特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大陆漂移。计算机虚拟案例模拟实验探究策略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探究性,变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可以把漫长的地质变迁在几分钟内模拟展现,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容易接受。

2.真实过程模拟实验

(1)地球自转演示昼夜交替和晨昏线变化现象。地球仪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在地球运动学习中。如:地球有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简单分开运行学生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且自转轨道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不重合,之间存在一个夹角(黄赤交角),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存在回归运动,引起地球上四季的变化。简单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要是借助简单的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模拟实验,这一问题就简单化了。

篇(6)

近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情绪,那就是地理怎么这么难学,有的同学还说比数理化都难,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苦闷,主要是他们想一味地依赖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地理原理的研习,再加上思维的逻辑性不强,往往不能准确或正确的得出答案。针对有些同学的这些情况,我认为作为地理老师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二是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

篇(7)

[关键词] 多媒体 探究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6

地理学科一直以来是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小学科,不被重视和喜爱,但如果教师能打造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地理也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受欢迎的学科。地理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若能借用其他学科的表现形式加以开发,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丰满起来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注重语言技巧。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语言诙谐幽默,声音抑扬顿挫,讲课声情并茂的教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应避免用过激的语言批评学生,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也不要用夸大的语言表扬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其他学生的不服,而要用恰当中肯的语言鼓励学生,赏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得到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注重情境教学。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地理教学中抽象的天体运动的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录像材料等创设情境。如学习《水循环》时,可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一首包含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诗《假如我是一滴水》,创设语言情境。教师用动画展示了水循环的全过程,并请学生上前画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对水循环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展示生活中的缺水现象,让学生思考缺水的原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一步步向上攀登,从而把知识简单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整个课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

二、运用多媒体使课堂生动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把较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讲授的状况,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提供的视频、音频、动画、图文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更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在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可以借助网络完成整个教学,在班级内模拟一次网上购物情形,首先在淘宝上收集需要购买的商品,选择某商品的尺寸、色彩和数量,提交订单,确认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付款到淘宝平台,等待收货。整个流程完成以后,让学生分析本次网购用到了哪些联系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寻找到了答案。这种方法学生很乐意接受,学习没有负担,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感受到了学习对生活的作用。

三、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思起来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观念上强调学习过程和质量,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大胆质疑,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丰富的地理情境或案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问题问在学生疑难之处,给予学生阶梯式铺垫,通过各种教具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分别展示出来,给予表扬和激励,对于有疑难点的部分继续组织二次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端正、严谨起来,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科学化,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