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7: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44-02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s of the building ecological barrier,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nzhou and accelerating the strategy of forestry development,forestry industry of Ganzhou is showing the new stat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by the field research,we carried on 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stry economic develpoment of Ganzhou.Thereby,we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Ganzhou,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farther forest development of Ganzhou.

Key words forestry economy;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Ganzhou Jiangxi

林I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林业经济的跨越离不开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实现财政增收、农民致富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等发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研究区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东接福建,南临广东,西靠湖南,临近港澳,总面积39 379.64 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23%,在全国排列第九,是典型的林业大市,目前林业已成为赣州市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亮点。

2 赣州市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赣州市林业产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紧紧依托林业重点工程,突出家具、油茶、竹等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据林业行业统计报表(表1)可知,2011―2014年,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60.73亿元增加到883.95亿元,净增623.22 亿元,年均增加155.80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0.23%,远高于国家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在第12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说:“2014年全国林业总产值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表明了赣州市林业发展速度高于国家水平,预计到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将达到1 000亿元。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产值的提升,充分而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由2011年的59.03∶33.35∶7.62调整为2014年的21.51∶75.13∶3.36,三产业组成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急剧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表明:第二产业在林业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且发展势头较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不协调,赣州市林业经济结构现状不太合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对第一、三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约占林业产业产值的75.13%。在第二产业中,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产值最高为555.97亿元,约占第二产业的83.72%,占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的62.90%,表明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为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的主要来源,也是赣州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第三产业产值最小,为29.69亿元,约占林业产业产值的3.36%,尤其是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值最小,为1.48亿元,约占第三产业的5.00%。表明赣州市林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广、潜力大,林业产业今后应向林业服务业方向倾斜发展。

从表3可以看出,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在全省林业产业产值中的比重由2011年的19.79%上升到2014年的33.30%。第一、三林业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第二产业在全省相应的林业产业中所占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由2011年的18.03%急速上升到2014年的51.37%。表明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中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已成为林业产业产值的主力军。2014年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约占全省林业产业产值的1/3,表明赣州市林业产业已成为全省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经济在全省林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从表4可以看出,2011―2014年,国家对赣州市林业的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且由2011年的8.6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34亿元,净增6.70亿元,年均增加1.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1.10%,预计到2020年国家对赣州市林业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00亿元。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资比重最大,且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65.12%下降到2014年的34.60%;林业支撑与保障项目资金投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林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且由2011年的0.45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29亿元,在林业总投资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5.22%上升到2014年的8.43%;项目资金投入呈急速上升趋势,比重由2011年的0上升到2014年的21.65%。由此表明,最近几年国家对林业产业、林业民生工程项目日益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正慢慢被忽略,未能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各项平稳健康发展,需增加对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也是今后国家林业的投入方向。

在SPSS 17.0软件中,通过做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值与相应年份林业产业产值的相关分析可知,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值与林业产业产值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r=0.95。表明林业产业为高投入高回报产业,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今后若想实现林业产业的升值,必须加大资金和人为管理的投入。也印证了林业是生态产业、循h产业、富民产业和美丽产业,是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最大的公益事业和绿色经济体[2]。

3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技术投入,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林业产业化的科技投入,建立标准化体系。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科技攻关,做好优良苗木的培育和引进。二是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林业产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快制定主要经济林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经济林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大力推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林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4]。

3.2 加大资金投入,破解发展瓶颈

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探索林地使用权、林权证抵押贷款等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省、市、县3级林业产权交易服务系统,规范林权流转交易;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合作,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扶持和银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融资长效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同财政、发改、扶贫、移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项目资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3 完善山体流转体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同时,加快培育活立木市场,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规范评估程序和标准,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林业生产与经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创新方式方法,从制度上畅通林业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壮大林业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4 参考文献

[1] 罗惠文,李杰军.新疆兵团第十四师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33(1):16-19.

[2] 胡孙杰,桑子阳,杨武松,等.五峰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3):69-71.

篇(2)

关键词:区域林业;林产品产值;劳动力投入;生态建设

由于林业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分析林业发展现状对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林业处于近代林业初步实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受林业产出水平、人力投入和生态建设等因素影响。因此,分析这些因素的现状及变化,可以加强对林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有利于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将全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根据2004~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为转变林业发展策略,促进林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一、区域划分与指标选取

(一)区域划分

中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差异巨大,常采用区域划分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划分类型也多种多样。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经济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这一现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分别为东北、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林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因此,选择按经济区域划分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

(二)指标选取

林业产出水平主要对林产品产值进行考察,林产品产值是农林牧渔、建筑业和生态旅游等活动的总产量,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林业产业的总成绩,综合代表性较强。劳动力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林业劳动力投入是指林业从业人员。我国林业从业人员承担了从林木种植经营、采伐加工,到生产销售、管理维护环节等多方面的任务,贯穿了林业产业运行的整个过程,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从业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两个方面分析林业产业的劳动力现状。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必要和首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都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情况和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情况,可以加深对林业生态建设的了解,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决策提供相应建议。

二、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林产品产值分析

东部地区2014年三次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均高于其他三个地区,且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25.58%、64.02%和10.4%,表明东部地区林业发展方式已经逐渐脱离原始方式,主要依靠以林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林业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东部地区林业发展影响较小。东北地区2014年总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最低。该地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40.73%、45.26%和14.01%,表明东北地区林业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可适当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林业第二产业发展。西部地区2014年第一产业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52.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依次是34.24%和15.34%。林业第一产业是支撑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产业,说明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应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发展方式转变。中部地区的林业发展方式介于西部和东部之间,因为中部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7.02%、43.74%和19.24%,林业经济发展受第二产业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该地区林业发展影响最小。由此可知,中部地区林业发展方式正处于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过程中。

(二)劳动力投入情况分析

2014年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科研水平整体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跃,经营林业的机会成本也很高,因此,该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相对较低,仅占全国的12.21%。但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高,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人占该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57.79%,表明该地区人才方面优势较大。东北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数为41.22万人,占全国比重高达33.58%,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四个地区中林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地区。该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结构与东部地区相近,其中东北地区中专人数所占比重略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下降速度都排在第二位,低于东北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04~2014年西部地区只有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占全国大专以上人数比重最大,高达41.04%;中专、高中和初中以下人数皆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比较一致,这是由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造成的。中部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为21.07万人,下降的速度最慢。由于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不到一半,整体受教育水平集中在中专和高中,因此,该地区从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最低;但该地区大专以上人数以62.72%的速度逐年增长,且中专、高中和初中以下的人数逐年降低,所以中部地区林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三)生态建设情况分析

由于天保工程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古、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等地区,我国东部地区所辖省市不在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内,因此,东部地区天保工程建设情况不予分析。2004~2014年东北地区是唯一一个工程区木材产量下降的地区,下降速度为68.43%,但2014年这项指标占全国比重1/3左右,各省平均木材产量为66.03万立方米,是平均水平最高的地区。封山育林面积和森林管护面积同工程区木材产量一样逐渐减少。该地区生态工程造林面积以24.86%的速度增长,截止至2014年增长到43.61万公顷。其中,其它工程造林面积比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多10.38万公顷。西部地区所辖省市中大部分属于内蒙古、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因此,西部地区是天保工程重点建设地区。该地区2004~2014年工程区木材产量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但造林面积下降了近一半左右,下降为28.71万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以22.09%的速度持续上升至364.7万公顷,截止至2014年封山(沙)育林面积占全国封山(沙)育林面积的66.32%,这一比重与森林管护面积占全国比重基本一致。2004~2014年西部地区生态工程造林面积下降了271.21万公顷,但依旧是造林面积最多的地区,比第二名造林面积多近一倍。其中,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减少了176.38万公顷,其它工程造林面积增加了141.31万公顷。中部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且该地区各项指标都是三个地区中(除东部地区)最低的,但该地区天保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例如:工程区木材产量在2004~2014年增长了近十倍,这一指标是该地区所有指标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次是森林管护面积以154.97%的速度快速增长,说明中部地区重视对已有森林的维护;封山(沙)育林和造林面积分别以44.16%和38.5%的速度持续增长。2004~2014年中部地区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是重点工程和其它工程共同造林面积的结果,虽然重点工程造林面积下降67.84万公顷,但是其他工程造林面积增长了96.72万公顷,因此造林总面积增加了28.88万公顷。

三、建议

东部地区应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完善林改制度,在制度上保证林业产权的稳定性,保护林农对林业资产的收益权和处置权,提高林农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凭借东部地区的财政实力,加大林业补贴力度,提高林农的经营意愿。东北地区应在稳定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制定“一县一业”的政策,支持经济林产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林产品饮料企业的发展。最后,东北地区以国有林区为主,应对国有林区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制定高学历人才引进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森林资源特别丰富,可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县市经济发展。应定期对林农进行教育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林农,在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背景下,响应国家政策引进林业专业人才,促进林业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应以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任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林农补贴力度,鼓励林农参与营林活动并提高林农的营林积极性。二是林业管理部门召集林农和林业企业等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行动降低林业灾害的发生率。三是提升林政管理水平和林业科研水平。

作者:姜钰 管时一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兰,姜雪梅.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林业经济,2014(3)

[2]杨桂红,张颖,毛宇飞.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我国31个省区系统聚类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林业经济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来看,我国林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较为平稳,林业经济总量较高。但是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如何在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中强化林业经济改革,成为了关系到林业经济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基于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了解,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立足林业经济改革实际,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动力以及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

二、供给侧改革对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影响

从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改善产业结构及供需关系,并降低产能过剩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调节供需平衡的目的。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新常态下对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给侧改革改善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供给侧改革,林业经济在整体发展环境上得到了改善,林业市场低迷的现状有望得到缓解,林业经济在发展模式上将会取得一定的突破,对提高林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供给侧改革调整了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为了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林业经济需要对现有的林业产业结构做出较大的调整,不但要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所以,供给侧改革对调整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3.供给侧改革增加了林业经济的活跃程度

林业经济特点突出,可开发价值高,要想改变低迷的发展现状,就要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其活跃程度。而供给侧改革恰恰赋予了林业经济以新的发展机遇,保证了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积极因素的支撑。

三、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从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经济的内在需要,推动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其发展的繁荣程度受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林业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使得林业经济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方式来推动其整体发展。而供给侧改革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推动林业经济改革和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产业经济状况和整体效益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使得林业经济不得不进行积极转型。所以,林业经济的市场形势,催生了供给侧改革的进行,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林业经济的产业变化,促进了供给侧改革

随着封山育林政策的推出,林业经济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林业经济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予以支撑。而供给侧改革正好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依托,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四、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分析

在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由之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将会得到持续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势上将更加突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所增加,产业经济将会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

2.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经历过供给侧改革之后,林业经济在发展中将会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方面转变,将立足现有经济形式,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增长方式,使得林业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3.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将更加理想

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林业经济的产能将有所降低,产业发展质量将会更加提高,对林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常态下林业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既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的安排,同时也是推动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及林业经济的产业现状,要想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就要认真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找出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把握新常态下林业经济的市场前景,探索出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所以,正确分析新常态下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动力和市场前景,对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余斌,陈昌盛.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14,02.

[2]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4]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篇(4)

关键词 林下经济;意义;发展现状;建议;天津市;宝坻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0-01

林下经济是指以科技为先导、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在不破坏林地生态资源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合适的发展种群,进行有序的利用,稳定生态系统平衡,从而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促进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进而提高林业副产品收入,达到林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1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特点在于其为一种林业经济系统、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同时它是一种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1-3]。

1.1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可以促进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又反馈林业生产,可以达到农业、林业和生态同时兼顾的良好发展途径。

1.2 有利于农民增收

目前粮食产量增幅减缓,同时农副产品价格稳定,通过传统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困难重重。因此,找寻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迫在眉睫,基于这种窘迫的形式,发展林下经济势在必行,在不增加新的耕地的情况下,通过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可提高农民收入。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等涉农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的就业,同时也可大幅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点源污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利用科学思想武装大脑,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4-5]。

2 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宝坻区林业发展较快,目前林地总面积超过2.67万hm2。林地中除了农田林网以及村庄绿化外,更多的是发展大林带及大片林。这些林地在幼树期,可以间作种植农作物,比如豆类、棉花等,既管理了幼树又收获了间作效益,一举两得,一般可以间作3~4年。随着树木的生长,树冠开始郁蔽,林下已不宜间作,属于空闲地。为了利用这宝贵的空间,人们开始在林下养鸡、发展食用菌生产,并取得了成效。从目前已郁蔽的林地看,林下空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利用,但多属无规划、零星的,利用率极低。利用率较高的当属牛家牌乡万亩生态林,通过邀请专家技术讲解、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了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目前已建各类菌棚1 000个,占地100 hm2,发展鸡、鸭、鹅等养殖50余户,占地70 hm2以上,同时成立了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从效益上看,平均效益4.5万元/hm2左右。主要做法是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政府得绿,农民得益。

3 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二是林下种养大户少,规模小。三是缺乏启动资金,资金制约因素大。四是沿用传统的种养方式,管理水平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 建议

应当发展种养业,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会牵头、农民参与、产销衔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5项工作。

4.1 抓发展规划,突出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宝坻区主要公路、河道两侧均建起了绿化带,大片林各地均有分布,按照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的原则,重点围绕发展杏鲍菇、姬菇、香菇、灵芝等品种及鸡、鸭、鹅(家畜、野生动物),苏子、耐阴花草(苜蓿、玉簪)等,在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色林下经济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迅速行动起来是当务之急,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突出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应首先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面积不等,真正见到实效,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以迅速提升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

4.2 抓政策配套,突出科技创新

一是制定林下经济产业化专项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重点农业项目补贴政策。二是积极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落实贷款贴息政策。三是突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4.3 抓典型引导,突出品牌培育

为引导和促进发展,要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并将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简报等多种方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同时要突出品牌培育,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林下经济,积极开展农业“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方名优(下转第212页)

(上接第210页)

品牌申报认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4.4 抓配套服务,构筑保障体系

围绕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服务。以京津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搞好技术服务,包括菌棒生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培训等[6-7]。目前林下经济方面已有成熟技术,引进即可实施。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日常指导必不可少,也是成败的关键。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品入手,与农产品市场、超市、加工企业等联合,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8]。特别要着重研究解决产品滞销问题,如食用菌过剩,则采取烘干、脱水、冷藏等方法解决。

4.5 抓督导考核,完善推进机制

围绕推进林下种养,加强督促、指导;由政府引导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定期通报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兑现,切实为林农办实事。

5 参考文献

[1] 廖小华.林下经济发展浅议[J].中国林业,2011(16):44.

[2] 韦仁柳.罗城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04-205.

[3] 高爱旗,亓晓光,靳艳革.林下大蒜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11):14-15.

[4] 敖曼,纪全武,王海英.丹东桧柏林下扦插繁殖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48-49.

[5] 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7-158.

[6] 高兆蔚.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2012(2):12-13.

篇(5)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建议;广东韶关

韶关市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41.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26.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4.38%,活立木蓄积量为8475万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基础,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约为40亿元,远低于林地面积相近的清远市,也比不上林地面积小于韶关市的梅州市。针对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品种单、缺乏主导产业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或老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较少,品种结构单一,林农的劳动能力和智力投入不足,种养技术多是沿袭传统习惯,管理水平不高,多粗放经营甚至失管,导致农产品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成本高,综合效益较差。

1.2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

因在行业协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对市场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以零售为主,规模化欠缺,进而整体效益得不到长足提高与发展。

1.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由于劳动者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欠缺,众多农户仍沿用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差,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1.4流动资金不充足,规模化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产业初期通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启动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来说,在扩大产业规模方面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规模扩张缓慢,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2建议

2.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1-2]。

2.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对于利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创新技术、成功模式、典型案例等应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通过科普讲座、考察参观、技术论坛等方式不断激发全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3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本着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讲求实效,发挥优势冶的原则,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路线,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在规划安排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无公害化紧密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地发掘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潜力[3]。

2.4扶持龙头企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在发展林下经济进程中,应将扶持当地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推动野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农户冶的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化道路,不断深化产业链条,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品牌示范效应,着重抓好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下生态旅游业。

2.4.1抓林下种植养殖,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林药、林菌、林果、林花种植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生产资料,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花、林果、林菌,以及林药业。除此之外,利用林下空间大力推广立体养殖技术,涉及林畜、林禽以及林蜂养殖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把发展林下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效联动起来,发挥野四两拔千斤冶的资金效益。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为科研:所、高校、企业、农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4.2抓生态旅游,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韶关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整体生态环境优良,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良好条件。要推进以野生态、休闲、养生冶为主题,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战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形成林业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双赢格局。根据韶关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编制高起点的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打造高品位、多样化的韶关特色森林旅游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4]。

2.5强化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发展

2.5.1强化科技服务技能。建议韶关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林下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保障团队,将服务资源高效整合,深入实地进行技术辅导,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户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在农户中培养出科技能人,成为农民技术骨干,带领周围农户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注重将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并吸取外地成功的发展经验,最好新技术的试验、引进及推广。

2.5.2夯实资金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应当充分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建议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为林下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予以资金保障。在不违反项目规划及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扶持资金的整合力度,尽可能与林下经济加以整合、捆绑,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长足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与金融部门联动起来,对林下经济的信贷支持予以重视,并在政策上予以保障。

2.5.3做好市场营销服务。发展韶关林下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应加强对市场经济动向的研究,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市场营销组织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市场行情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农户中去,为规避市场风险保驾护航,切实让林下经济做得好,发展得稳。

2.6落实责任制度,严明奖惩措施

为了切实发展韶关林下经济,在将发展林下经济列为各级政府重点年度工作的同时,应当明确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绩效指标明确到个人,实现责任推进,并在年终考核中严明奖惩,力争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实现韶关市林下经济的显著突破,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经济腾飞的目标。

3参考文献

[1]张龙井,张梅.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1):11-14.

[2]李雄光,陈波,王廷廷.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2(6):32-33.

[3]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篇(6)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资源再生最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

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3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篇(7)

关键词: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对于林业经济而言,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中,要想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除了要认真分析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发展理念之外,还要加强对现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了解,做到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多元化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找准着力点,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满足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考虑到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特殊性,具体应从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入手,找准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二、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

对于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而言,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强对林业产业的优化,是提高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现有的产业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想解决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就要对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增加产品种类以及活跃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打造现有产业结构下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2.根据市场需求降低产能

结合当前林业产品的数量以及供求关系,在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的状态下,应主动降低产能,在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新的产品类型取代原有的产品种类,实现在产能降低的同时,经济效益不降低,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林业产品的针对性。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在产业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林业经济应找准产品定位,从加快林业产品深加工和提升林业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形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转变发展理念

按照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是保证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过去粗放式经营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发展理念,对改变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和降低林业经济的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应努力转变粗放式的发展理念,改用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支持林业经济发展。

2.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的经营模式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原材料的直接销售不但利润较低,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得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益不突出,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模式,做好发展模式更新,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

3.转变过去只重视开发规模不注重开发效果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扭转只重视开发规模不重视开发效益的理念,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做好产品深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科研工作和创新工作带动产业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形成对开发效益的关注。

四、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实现多元化发展

结合当前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对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和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

林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除了要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之外,还要将多元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来看待,使单一的发展思路能够得到积极转变,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行。

2.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推出新产品

根据市场需要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强化产品意识并积极推出新产品,才能保证供给侧改革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3.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比较优势

林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具体的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强化对市场需求的满足,并突出林业经济的属性,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的质量,提高供给侧改革的针对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对林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有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我们应着重从产业结构优化入手、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以及从多元化发展入手,为林业经济的产业化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更好的满足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应对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着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洋,李媛辉,姜国华.集体林权改革下的生态隐患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05.

[3]蒋凡,曾辉,卓秋丽,王芳,林小花,王劲松.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

[4]刘园园,谢煜,张浩,蔡志坚.林权交易中心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