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7: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未来某一天,当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的时候,三网融合就真的改变了你的生活。
“三网融合”已成为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词汇,而在2012年第十四届高交会的舞台上,它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吸引众人的亮点。
在11月17日举行的2012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上,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深圳,研讨三网融合产业现状以及发展机遇。本次论坛以“三网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机遇”为主题,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士邬贺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等,以及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学为出席论坛。通过分析三网融合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对未来三网融合的政策监管、产业模式和市场需求等进行探讨,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提供发展思路。
小试牛刀
2012年是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收尾之年。2010年国务院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按照方案规划,2012年将是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的最后一年,在接下来的2013至2015年将是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推广阶段。
201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向12个试点城市的广电企业发放业务许可,同意广电企业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10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文批复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关于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3项业务的申请,同时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颁发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目前我国的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向更高层次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已经对我国的通信、广电、互联网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首批试点工作中,深圳的三网融合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深圳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以来,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三网融合相关产业规模约达3000亿元,宽带用户数突破300万户,在首批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中位居前列。截至今年10月,深圳IPTV用户数突破10万户。深圳市作为首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之一,产业链的各环节将在新的政策支持下,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
三网融合试点以来,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务院批复第二批试点城市,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已扩至54个地区(城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表示未来三年内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随着电信网、广电网建设升级换代,带动的机顶盒、宽带终端消费将近4000亿元。
未来三网融合的应用空间巨大。在众多的运用中,视频业务因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在视频智能处理、视频交通,和在远程医疗和居家监护应用,以及电视电影的点播上,将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有数据统计,2011年末,视频流量已占到整个互联网流量的一半以上。
内容为王
“视频业务成为主角,融合发展成为主流,模式创新成为主导。”邬贺铨将自己对三网融合的最新进展精炼成三句话。他指出,三网融合要比电视加电信加互联网的市场容量还要大,目前互联网内容中视频的占比超过一半,三网融合极大提升了视频的价值,以电视为终端的用户已经养成付费习惯,会为互联网视频业务带来新的盈利模式,三网融合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模式创新是当下的关键。
在专家看来,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将对业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融合将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的主流。手机、电脑、电视功能互相交叉融合,多屏幕合一,跨平台扩展已经成为当前三网融合发展中一个基本事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表示,通过三网融合业务发展,如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智能电视等越来越多的“融合”业态将出现。
内容将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的主角。三网融合催生了网络电视和IPTV等新的渠道,这些新的渠道与传统的有线电视产生竞争。以前内容提供商要给渠道公司交传输费,即“落地费”,现在反过来,渠道要争夺内容资源。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根本改变电信业和电视业的发展逻辑。“三网融合新业态发展基本上要依托互联网发展。”余晓辉说,OTT(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智能手机等)业务的出现,改变了视频内容提供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视频内容。而腾讯的手机微信,为软件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收发功能,也让传统电信的短信、彩信业务受到影响。
香港通讯业联会固网及增值业服务小组总裁林荣执在现场分享了香港推进三网融合的经验。他认为,三网融合进入市场后,内容是最重要的,决定用户是否愿意付费的就是内容。同时,深圳可加强与香港的探讨交流,共同推动内地三网融合建设。随着国务院CEPA9的,未来深港之间将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深港两地的业界交流日益深入,香港企业可以借助深圳地区辐射广阔的内地市场,而深圳企业可以借道香港国际化平台,更好的走向世界,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贵州;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02
产业层次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传统产业支撑的经济方式增长乏力,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合理的产业升级可以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升级。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一些发达省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贵州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如何利用大数据兴起的机遇推动贵州省产业优化升级,成为贵州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贵州省及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概况
大数据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信息增长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其概念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来的。2008年末,“大数据”得到美国部分计算机科研人员的认可。2012年3月,美国政府在白宫网站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并于3月22日宣布投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我国大数据起步也比较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要大力发展以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2013年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将业务延伸到大数据产业,2013年也成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起步之年。2014年政府首次把“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国务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具体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
贵州大数据发展开始于2014年。2014年3月,贵州省在北京举办了“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吸引北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到贵州投资或开展合作。之后,贵州建立了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博览会等平台,大数据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都、中央网信办批准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经过两年的发展,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已达到2000亿元,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2 贵州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第一产业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贵州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由于平地少而且地貌性缺水,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业经济收益低下,农产品主要为粮食、油料、烤烟、肉类、水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特色商品农业不发达。2015年贵州省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640.61亿元,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仅为6.0%。
2.2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业结构也于2010年完成了向“三、二、一”模式的转变。但由于发展条件的限制,产业类型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征,工业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国民经济中,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酒、冶金等6个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电力、煤炭行业是贵州传统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深加工产品业还很薄弱(见表1)。
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贵州本地多为资源型产业,这类企业对技术依赖性不强,企业在科研上普遍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生产的产品不仅附加值低,而且面临价格下滑、产销率低的难题;其次,产业链短,产业配套能力差。由于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高,生产零部件的配套服务企业少,生产成本高影响了吸引投资的力度;最后,名牌产品少。已有的名牌多为发育程度低的药类、食品、酒类产品,品牌经济效应尚未显现出来。
2.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2015年,贵州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14.12|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9%,比2014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9.0%,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而且高于第二产业45.0%的贡献率。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不能掩盖产业内部结构的缺陷,贵州第三产业虽然比重较高,但第三产业主要靠传统服务业和较发达的旅游来支撑,金融保险、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
3 大数据在贵州省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蕴含着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各要素创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储存了多少数据,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让数据像其他要素一样进入市场,与其他产业融合迸发出更大的价值。
3.1 第一产业
由于地形、光照及灌溉条件的限制,贵州农业发展一直较为粗放,经济效益也不高。大数据技术为贵州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支撑。农业生产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特定要求,而大数据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细致评估,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打药、灌溉和田间作业。大数据可以贯穿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除了给农户种植什么作物、用什么种子、什么时候种植、如何管理提供决策外,大数据还可以让农户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并根据市场趋势做出预测和反应,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损失,达到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
3.2 第二产业
随着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数据将有效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数据的收集,质量体系的监督,库存产品的跟踪和销售,无不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此外,与传统的标准化生产不同,现在客户在产品设计上日益趋向个性化,大数据技术能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市场调查和客户的反馈,以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第三产业
近年来,贵州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信息技术运用并不普遍。在大数据时代,贵州各行业将通过这项技术提档升级。在商业领域,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市场信息和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的点击量、浏览量、购买量、兴趣点等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在医疗领域,贵州本地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可以利用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远程医疗,让贵州的老百姓享受到国内最优质的医疗。在医院,医生可以为病人建立电子档案,把患者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储存起来供以后调用;在教育领域,可以让老师更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心理数据,使教育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创新;在金融领域,银行可依据个人数据(收入、消费、兴趣、风险偏好)和企业数据(生产、流通、运营、销售)对客户进行画像,在客户画像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和风险管控。
4 推进贵州大数据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建议
当前,贵州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大数据发展需要其他产业支持,其他产业也离不开大数据。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数据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进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4.1 实施“互联网+”工程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当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因此,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要创造出“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大力推进政务、民生、经济等领域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实施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移动支付、O2O平台等云应用系统建设,以大数据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政府。通过各行业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省的创新水平和发展效率,进而也进一步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4.2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和经济发展需要便捷的交通一样,大数据发展也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管网、无线基站、中继设备、各级机房以及配套的电源、建筑等设施。贵州已有的信息设施明显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地方甚至还没有做到网络信息覆盖。大数据产业需要在诸多信息点采集海量数据,数据结果也要及时反馈到用户。因此,发展大数据首要工作就是完善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多方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通过不断完善传输网和信息节点建设,打造可靠、安全、大容量的传输线路,提升全省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4.3 培养和引进大数据人才
人才短缺是贵州发展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难题。首先,大数据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大数据人才储备不足,处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在“引智”方面并无优势,同时又面临国内其他大数据基地激烈的人才争夺。其次,大稻菪枰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贵州省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少,人才培养需一定时期的探索。因此,贵州要坚持本地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针,依托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大数据、物联网、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大数据人才,并努力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引进人才,聚集一支掌握大数据研究、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唐德淼.产业优化升级视角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4):6366.
[2]王礼全.贵州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产业,2010,(6):4445.
2011年,“云计算元年”起航。
2012年,“大数据元年”接踵而至。
2013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选择云计算产品与服务。这也使得与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安全、数据中心、移动终端等领域都获得了更多用户的关注。
2014年,根据IDC的预测,企业在云计算领域的支出将达到1 000亿美元,较2013年增幅超过25%。预计2017年也就是3年之后,云计算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家庭和个人用户每天不可或缺的伴侣。
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云”,如今已然开始落地。
那么就中国市场的云计算而言,其对客户究竟有着怎样的迷人魅力?制约其快速普及的因素又有哪些?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否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在云计算的普及和应用大潮中,IT厂商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在2014年,这些IT大腕又将推出哪些新的变革?以上这些问题,无疑都将直接影响广大用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和选择。
接下来,CHIP就将通过对业界众多云计算厂商的采访,尝试为各位读者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APC
云计算是未来的希望
为什么云计算概念提出多年才逐渐落地?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大中华区战略市场总监谢卫刚认为,任何新兴事物从概念到落地都需要时间,云计算数据中心从部署到应用,从交付到实际应用,包括用户对云计算从认知到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此外网络接入是否能保证实时的互联互通,网络安全是否有足够保障,怎样用一个通用平台满足所有应用,怎样实现传统物理基础设施与虚拟机管理系统接口的更好对接等,也都是目前云计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卫刚指出,在云计算产业链中,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扮演的角色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云计算的物理设施和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无论是数据中心资源密度的增加,还是虚拟机迁移、负载均衡给供电和制冷带来的挑战,又或是“双11”等活动带来的资源快速扩展需求,APC都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很好的规划设计以及丰富多样的白皮书参考。
作为业界唯一既做物理设施又做配电制冷,甚至包括楼宇自动化安防等解决方案的厂商,从美国五角大楼到微软数据中心,APC都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无缝集成和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此外APC还提出了“能效云”的概念,即通过云技术实现能源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安全的优化。凭借着完善的模块化架构设计,APC的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屡获殊荣;其先进的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更被公认为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中的佼佼者。
谢卫刚表示,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描绘的那样,如果把云计算和能源结合,把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结合,则可以为解决现有的诸多问题,包括未来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希望。
Informatica
快速部署是云的突出优势
“原来我们都认为云计算是企业的事情,但这两年随着移动终端用户的爆炸式增长,云也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用户可以通过云在手机上快速分享信息,同步通讯录、应用以及多媒体内容等。许多企业也在纷纷推广移动终端办公与移动业务模式。”Informatica公司大中国区首席产品顾问但彬表示,“云在快速部署上的优势尤为突出。传统应用需要一个部署过程,接着要做许多开发与定制,需要很多时间。而在面对基于云端的应用时,用户可以在注册后直接使用,还可对一些配置或功能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快速部署、快速升级。如果能在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方面消除用户的疑虑,云计算还有非常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但彬介绍,Informatica在云计算领域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云集成和云服务。一直以集成领域为发展重点的Informatica于7年前开始布局云端数据集成,率先实现在Salesforce等知名云端应用的访问能力,同时能实现与其他云应用及本地应用之间的数据同步与转换,包括Gartner都多次对此给予高度肯定。与此同时,Informatica也在做SaaS云服务,将可集成的服务挂在云端提供给用户租赁和使用,并实现了云端的数据质量和主数据服务。此外Informatica还推出了虚拟数据机Vibe,可将指令与规范从基础架构中分离出来,并很好地适应多种云端平台。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谁的速度比别人更快,谁能够最先适应市场,谁就可以赢得先机,赢得市场。这一过程中IT的支撑非常重要,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需求也很旺盛。”但彬表示,“纵观这两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民营和私营企业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而且他们没有那么重的包袱,可以更轻便地去适应云环境,更敢于去尝试新环境带来的创新。预计2014年的技术创新,还会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契机。”
网件
云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按需分配
“云作为一种新技术,如果效率高、价格低,大家肯定会接受。但你不能说把一堆设备往那一堆就是云。我的理解是云是把许多小桶里的水汇集成一大桶,然后再重新分配给各个小桶的过程,通过整合资源来实现按需分配。”网件技术经理黄兆强如是表达自己对云的见解,“至于分配方式,一种是按服务分配,一种是按基础架构分配。譬如那些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分支机构的企业,以前如果要向总部报销必须依赖VPN,但是现在可以通过云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报销系统,不用自建架构,不要维护人员,省掉了许多投资,提高了效率,而且还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这是云计算相对于传统IT架构最大的优势。”
黄兆强也提到,虽然采用云能够降低很多成本,但是考虑到安全因素,许多有行政性色彩的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都会对此有所顾虑。另外当需要运算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带宽也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瓶颈,特别是中国不同区域的网络环境差异极大,这对于那些在各地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也是一大问题。
虽然公司现在的规模并不大,但是网件在云计算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容小觑。因为同时具备运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客户群体等几大要素的厂商目前在业界并不多见,而网件就是其中的一家。这也是各种云计算项目中经常可以看到网件身影的原因。
“相对于其他厂商来说,网件的产品线更齐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在网络传输和存储领域的优势也非常突出。”黄兆强不无自豪地表示,“网件的思路很简单,包括产品配置方式上也是往简单方向走。我们会把其他大厂商的高端功能简化后作为标准配置提供给用户,以更简单的形式实现各种功能,价格却只有前者的几分之一。这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简单和经济的过程。”
Radware
促进网络增值产品资源池化
谈起不同用户对云的不同需求,Radware中国区技术总监冯向辉表示,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大企业以建造私有云为主,通过虚拟化把服务器、存储等计算资源变成统一的资源池,然后用云计算技术把资源进行合理的弹性分配,在保证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还增加了业务的灵活性,并实现应用快速部署。这些都是传统IT架构无法完成的。一旦私有云无法支撑突发业务量时,这些企业也可以及时调用公有云的资源。
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把IT架构迁移到公有云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在减少支出及维护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传统IT架构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灵活性和扩展性。
至于个人用户,云产品则直接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云盘服务为例,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将照片、文档、音乐、视频、通讯录数据在各类设备中使用,包括在朋友圈里分享与交流。这也是传统的个人IT产品无法实现的价值。因此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用户,云平台的出现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取代传统IT架构势不可挡。
“不过因为用户担心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没法得到有效保障,计算资源的调度鲜有涉及网络增值服务,以及在安全方面的顾虑,云计算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冯向辉表示,“Radware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致力于把网络增值产品如应用交付(ADC)等,完全整合到云的整体生态系统。这样可以促进网络增值产品实现资源池化,使其可以同服务器、存储一样被云管理平台灵活弹性调用,从而将云平台业务的灵活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由于Radware的下一代ADC解决方案ALTEON-NG在云平台上的出色表现,Gartner在2013年的ADC报告中还将Radware评价为最具远见的领导厂商。”
VMware
公有云将在2014年落地中国
作为全球领先的虚拟化软件公司,VMware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谈起云计算的优点,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认为,企业用户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企业IT的灵活性,包括IT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管理性也会极大提升,同时还能通过IT加速企业的变革,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个人用户可以由此降低IT使用的复杂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难题。
“然而目前中国市场服务器虚拟化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大约只有15%左右,而且核心应用仍然在小型机上。此外中国传统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接受云计算的速度也比较慢。”张振伦指出,“至于制约云普及的因素,则包括云计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宽带不宽’障碍、带宽成本高昂、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公有云服务商不够成熟、服务能力较弱等。”
据张振伦介绍,目前VMware专注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混合云服务、终端计算云等3大领域,可帮助各类组织通过简化IT运营开拓创新、蓬勃发展。通过虚拟化从数据中心到云到移动设备等各类基础架构,VMware使得IT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交付IT服务。作为虚拟化的领头羊,VMware拥有超过50万家用户和最为广泛的用户实践,可提供业界最佳的云管理方案,并拥有最成熟的支持体系和最完备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有着超过5.5万家合作伙伴,确保客户能基于VMware构建最佳云计算平台。
“预计2014年,公有云将真正开始落地中国,大型企业则会接受混合云的洗礼,开始将某些应用迁移到公有云;小型机会出现雪崩,被x86接替;另外DaaS桌面即服务也将开始落地中国。”张振伦表示,“VMware则会继续做好服务器虚拟化,推动大数据、网络、存储虚拟化,同时也会推出混合云服务,并帮助客户加快小型机向x86迁移的步伐、加速DaaS落地。”
WatchGuard
安全先行、以云治云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SaaS和BYOD,未来几年云安全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云计算可以减少企业的IT基础架构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生产率,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在将核心业务迁移到云环境之前,企业也应当谨慎关注可能遭遇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也已经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WatchGuard中国区市场总监万熠表示,“最近Gartner的‘2014年全球云安全服务市场趋势’报告,就暴露出了许多安全问题,说明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应用的中间环节上,目前的云在安全方面的表现仍然难以让人满意。”
万熠指出,不少用户目前对云计算平台安全的认知存在误区,其中偏差最大的是“安全域”和“虚拟化隔离”。当一台具有强大硬件资源的服务器代替了原有的几十台物理机之后,虚拟机上的应用可能属于不同业务甚至是不同公司,所以我们不可能再将其规范在一个安全域内。此时纯粹工作在硬件层面的安全设备已经形同虚设,因为它们根本无法识别虚拟网络、虚拟机之间通讯的恶意流量。
“为了保障云安全,WatchGuard提出了3条生存安全法则,即‘识别’、‘全面’和‘以云治云’。针对‘识别’法则,WatchGuard推出了XTMv和XCSv,可帮助企业在云计算平台实现可视化,在管控虚拟基础设备之间内部流量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监控相同主机和集群上运行的虚拟主机之间的数据流。‘全面’法则是指构建云环境的整体安全。除了在动态数据中心共享网络系统中,使用XTMv和XCSv实现内容过滤、信息加密、VPN访问控制和数据防泄漏功能外,在终端接入方面也可通过WatchGuard的AP产品及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保护BYOD用户的安全。至于‘以云治云’,则是让云安全和大数据技术发挥功效,在威胁到达企业网络之前就识别和阻断攻击。”万熠介绍说。
红帽
云计算已进入发展拐点
作为OpenStack开源云计算平台目前业界最大生态系统的搭建者,红帽不仅支持者众,其提供的认证更是被合作伙伴视为一种荣耀。在红帽大中华区总裁张先民博士看来,开源是OpenStack最突出的优势:“云计算已经从市场炒作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全世界都在说云,但能够较好体现云优点的,还是类似亚马逊AWS这样的开源平台。这些开源平台操作系统的核心都是Linux。在云计算领域,红帽提供的是IT云基础设施这样的必需品,如果说做云计算是在挖金矿,那么红帽就是提供挖矿工具的。红帽在开源领域一直以来都是领导者,开源是我们的DNA。当云计算发展趋势转向开源时,对红帽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现在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拐点,过去所有的IT新技术、新理念都源于大的IT厂商,但是现在许多新的想法和创意都是像亚马逊、阿里巴巴这种IT用户提出来的。这些IT用户在发展互联网的时候,用到了数以万计的服务器和大量IT技术,其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IT厂商。然后他们发现这些产品和技术还可以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并且按需付费。当其他企业看到开源云计算平台的成功典范,包括用非常廉价的架构也可以支撑‘双11’这样巨大的交易量的时候,也会更加乐意效仿。这也代表了一种时代潮流。为什么‘去IOE’能得到许多支持?因为IOE用久了容易被‘锁’住,而开源、开放的系统架构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张博士表示,“另外IT行业变化非常快,过去的成功在新的环境可能会变成一种包袱。虽然中国接触IT产品和技术相对较晚,但是采用新技术反而比国外快,就是因为没有包袱。举例来说,美国的大型数据中心基本都已完成虚拟化,而中国还在经历这一过程,但是在新的想法包括商业模式等方面,尤其是采用开源技术的项目,中国反而要比美国更快。例如北京就是全球拥有OpenStack开发者最多的城市。”
蓝汛ChinaCache
云计算是大势所趋
“和传统IT产品相比,云计算从一开始就带着开放、共享的基因,能更高效地发挥资源效用,用户也可以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够适应未来多变的生存环境,因此未来云计算产品是大势所趋。”蓝汛ChinaCache首席技术官王江显然颇为看好云计算技术,“不过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安全威胁在云计算中同样存在,而且伴随着云计算特有的巨大规模和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复杂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蓝汛现在给很多企业云提供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因为云实际上就是数据中心,只是把资源虚拟化使其更容易被调动和使用,但实际上还是需要像CDN这样的服务来实现落地,包括防止宕机事故、缓解安全隐患等。”
据王江介绍,蓝ChinaCache作为云的基础服务供应商,一直在努力虚拟化和优化掌握的资源,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整个云平台体系,对外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可满足传统互联网、游戏、移动互联网、企业内部应用、电子商务等各类有云计算需求的客户,并且拥有计费模式灵活、分布式云节点、能与CDN无缝结合、系统稳定、I/O性能高、三方安全性能保障等诸多优势。
“云计算最关键的一点是‘云’和‘端’,最重要的是从‘云’的应用开始反向推‘云’的发展。蓝汛在全球拥有1.5万台服务器,拥有强大的云平台,并实现了对全国的覆盖。通过和蓝汛的云平台连接,很多企业不需要做很大的前期投入,不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一下子就可以直接把应用和产品推给用户,还可以根据应用流量来付费。如果按照传统企业和传统IT的思维,这样迅捷的服务速度显然是难以想象的。”王江表示。
360
用户想要的就是我们想做的
云计算才刚刚在企业级市场落地,云存储就已经在个人和家庭市场普及,这显然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以及诸多网盘厂商的大力推动。360云盘运营副总监吴斌指出:“以前人们用传统方式看电子书和听音乐,要把同样的内容存放在多个终端设备。但是如今360云盘可以整合所有内容,用户只需存在这一个地方就行。另外以前下载软件和应用,在每台设备上都要经过授权很麻烦,而现在多款设备都可以通过云端进行同步,非常方便。”
“过去基于空间小等心理因素,许多用户不太敢用网盘。如今360云盘提供了超大存储空间,让用户敢于放心去用。在客户端方面,手机卫士、安全卫士都是打通的。早在2013年9月,360手机卫士用户就已突破4亿。除了客户端优势,我们的PC和移动客户端操作像使用本地硬盘一样简单,用户体验相当好。在用户非常关心的安全方面,我们提供了5层安全防护,包括文件保险箱、文件共享群等都是非常独特的功能。”
说起阻碍云产品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吴斌认为目前数据上传下行的速度是硬伤,在国内三网无法互通、地域差异明显的现状下,用户访问和上传数据都受到了不小的制肘,因而难以获得满意的使用体验。“所以用户选择云产品,第一要选择大公司;第二要看公司经济实力;第三因为地域差异,各地的机房速度也不一样,用户可以测试哪个更适合自己;最后就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去选择相应资源较多的云产品。”
“只要用户有需要的,觉得好的东西,360就会努力去做。不是先考虑怎么赚钱,而是怎么创新,怎么让用户体验更爽。用户如果觉得很方便,往往就会乐于购买360的其他产品。2014年除了无线路由和儿童卫士,360还会有更多的硬件接入云里面,速度方面也会通过优化的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4G的来临和网速的提升,也会有助于云的应用和普及。”吴斌强调。
浪潮
数据中心未来一定都是云模式
作为一家可以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基础设施和完整解决方案的国内厂商,浪潮集团已经将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作为了未来的战略方向,其服务客户目前以政府和大型企业为主。据浪潮集团系统软件总监、云计算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张东介绍,除了在服务器、存储、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设施领域有着长时间的积淀之外,浪潮对于用户的了解也有着很好的基础,这也为浪潮赢得了许多用户的青睐。例如云计算的落地起步最早的是互联网领域,而百度新采购的服务器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浪潮。
谈到用户对云的需求和应用,张东认为:“随着云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分越细致,这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譬如个人用户目前云存储的应用就比较广泛,而对企业来讲,虽然可以看到向前发展的趋势是有,但是在落地环节还是有很大问题的。许多应用都没有从最初级的网站托管、邮件托管、IDC托管中脱离出来,导致用户的数量虽然增多了,但是应用种类其实还是原来那些。至于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目前还不敢把一些关键业务和应用放在公有云上。”
“云计算是IT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大家在谈新的架构和业务时,也都在谈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我自己看来,数据中心不管原来是跑什么业务,未来一定都是云计算模式。老的模式也会逐步向云计算发展。所以预计在2014年,云计算的产品和技术都会有快速的增长。”张东表示,“就浪潮来讲,我们的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中心软件和大数据,都会有新的产品出来,而且更加贴近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大数据方面,今年我们听到了很多的概念和各种理念,明年会看到很多应用逐渐落地。浪潮重点强调的是跟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密切合作,针对教育、金融等各行各业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英特尔
创新IT实现商业价值
“自从云计算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英特尔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开始走向云,包括大数据在云里面的应用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云是一个非常快的市场,对于大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分析方面的市场需求也出现了迅速增长。”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表示。
凌琦介绍说,在推动云计算落地的过程中,英特尔参与了很多的云计算国际论坛,跟国内主要的云计算基地以及政府推动的云计算项目都建立了紧密联系,在云的分析工具方面也做了很多投入,包括其软件部、数据中心产品部等部门,都跟业界主要的软件厂商以及最终用户开展了密切合作。除了在教育、医疗等行业持续推动云的落地和普及之外,英特尔还在和许多OEM、ODM厂商及ISV独立开发商合作,研究如何使平板电脑和已有的基于PC、云计算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应用程序实现无缝衔接。IDC 2013年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2.274亿台,到2017年预计可达到4.07亿台。其中商用市场所占比例将由2013年的13%上升到2017年的20%。预计2014~2015年,商用平板电脑采购量渗透率将达到38%,而其中20%为解决方案应用。
“最早平板电脑是作为消费类产品在使用,但是如今商用平板电脑已经嵌入到整个IT系统。除了刚才提到的教育、医疗行业之外,在金融、零售、物流、政府、执法以及公共服务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商用平板电脑的应用也已经百花齐放。这些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后台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基础设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缝的服务体系和IT支撑体系。”凌琦说道,“最近召开的英特尔商用平板行业解决方案论坛,也通过行业专家的深入洞察、优秀IT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行业用户的移动信息化经验分享,为企业进一步通过创新IT技术实现商业价值和转型变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联想
以更好体验赢得客户认可
谈起云计算的优点,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童夫尧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计算资源的按需分配,所有的计算资源都是从虚拟化的计算资源池里面拉取,不受本地性能的制约;二是跨平台通用性,可以实现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全平台接入,凭借用户ID可以在不同设备间同步信息;三是高可用性,云计算中心大多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四是节省开支,相比单独采购终端设备,运用云计算来分配计算力到终端设备上面可以显著节省开支。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用户,这4点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童夫尧同时也指出,目前中国本土的商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经验积累不足,不止比国外起步晚,运营、维护效率等“软”实力差距也很大;另外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一个整体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短板,不论是高速网络还是IT基础架构,抑或是机房的能源散热等“硬”实力,都是对各家供应商的极大考验;最后,上马云计算/数据中心之后的使用习惯改变、业务迁移、员工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也是企业需要权衡的。
“作为全球领先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想在云计算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我认为就是努力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方案,从咨询、部署、管理和运维4大环节,为各行业用户量身定制包括从前端智能终端、PC到后端服务器存储的全价值链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客户一起建好云、用好云、管好云,为企业业务支撑和数据运行保驾护航。”童夫尧表示,“联想的强项是做基础架构层面,包括在服务器虚拟化跟VMware合作;桌面虚拟化跟思杰合作;跟甲骨文、思科都有一系列解决方案。但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客户体验。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获得客户的认可。”
希捷
为大数据提供更经济的云存储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认为,企业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核心是将IT整合为服务,即将计算资源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将数据和计算任务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企业则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来获取服务。较传统IT产品而言,其优势集中表现为降低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创新、提高企业效率等方面。针对家庭的云计算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家庭云”,其设计理念和宗旨是希望在家庭的小范围空间内,通过互联网、综合局域网来实现协同的数据和资源存储、共享等功能。以希捷针对家庭的云产品智汇盒为例,其相对于传统IT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好的文件共享服务、拥有远程访问服务、可以集中备份多台PC和Mac上的视频、照片、音乐、文件等数据。
孙丹也指出云计算目前在我国尚处在初始阶段,很多基础设施仍不健全,特别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论是接入、IDC还是互联互通都差强人意。而云应用需要在高速网络上运行,否则很难发挥其优势。此外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也是阻碍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向前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云技术、移动互联网、开源、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大踏步迈入大数据时代,而使用大数据的痛处是TCO总体拥有成本。作为云计算TCO的核心硬件,硬盘成本占了云计算服务器投资的50%以上,而良好地使用硬盘可以大量节约TCO。”孙丹表示,“凭借在全球互联网基础架构及云计算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希捷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云服务提供商的业务需求和痛点,并提供了企业级固态硬盘、超能盘、Turbo固态混合型硬盘、海量盘、高效盘、Terascale扩容硬盘、便携式硬盘、无线硬盘、智汇盒家庭网络硬盘和商业级网络存储NAS系列等业界最为广泛认可的云存储产品组合。希捷最新推出的Kinetic开放存储平台也能够重新定义云存储基础设施,提供更简单经济的云架构。”
山石网科
为云基础架构提供安全保护
对于云计算的利与弊,山石网科行业市场部经理杜旭晖认为,云技术和产品支持更好的资源池化、按需资源配给、动态资源调度以及更好的稳定和可扩展性,可以更好地支持分布式大型计算,更快部署应用,降低总体成本,加快业务响应效率,同时个人用户也可以更方便地备份数据,并在多个终端设备上实现同步。
“不过在云环境下,数据所有者失去了对数据的直接控制,如果云服务提供商缺乏可信度,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面临信任因素;其次云环境下的数据泄密问题,不同租户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分离问题,利用虚拟机迁移进行的攻击等安全因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是政策标准因素,云安全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虽然也有厂商推出了相应的方案,但是缺乏权威的认证总是很难令人信服。”杜旭晖表示,“当前云安全的方案有3种。第一种是基于虚拟机实现,好处在于贴近虚拟机运行能更好地保护业务,也不会造成额外流量,但缺点是过度占用资源,特别是大面积扫描时会降低业务效率,同时也无法解决虚拟操作系统底层的安全;第二种是在核心交换机使用硬件设备,并通过引流技术来实现安全。其优点是不会占用计算资源,并且对虚拟机操作系统底层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但缺点是会造成流量二次经过核心交换。如果没有高性能支撑,依然会影响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三种是虚拟机操作系统提供的安全方案,但为了保障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案的功能不会太复杂。”
杜旭晖指出,山石网科为此提出了vDSA解决方案,能够为云基础架构提供有效安全保护。vDSA体系包含虚拟控制平面、虚拟安全资源池、虚拟安全触角等3个主要组成部分,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近身防护、更好的集成性、更灵活的伸缩性、更好的扩展性等优势,并且已经为苏州工业园、青岛市政府等基于私有云架构的数据中心提供了保护。
西部数据
云计算引领中国IT行业增长
“现在人们使用的终端,已经开始从传统的PC终端向移动终端转化。移动终端相比传统终端在计算和存储能力方面都有限,因此未来会更多地依赖于云计算产品和服务。”西部数据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业务发展经理俞稚鸥指出,“如果能够打消用户对于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保密的疑虑,云计算在中国的普及速度还将大大加快。”
俞稚鸥认为,云计算是一项很好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也希望有专门针对云计算应用而设计的产品和方案。为此西部数据正专注于数据中心存储应用的细分市场,帮助用户选择正确的存储产品和方案,包括为数据中心提供企业级产品解决方案,例如针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应用推出的WD Se系列海量企业级硬盘。该系列硬盘集高性价比与强大性能于一身,可满足大量增长的半结构化数据的需求,而这些数据正在加速各种规模数据中心的扩张。最高容量达到4TB的WD Se可帮助用户轻松应对在多硬盘位设备中的数据增长需求,无需向企业级产品的特性妥协。
“目前西部数据和Google、百度等都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正确的架构、正确的硬盘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需求,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开发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客户数据安全。”俞稚鸥向记者透露,“如今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IT行业内增长最快的部分。2014年,西部数据会继续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部件的主要提供商,针对不同行业客户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更加全面的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西部数据和很多大型网络服务公司都有合作,同时也向个人提供云存储设备,并有两种应用方式。个人云存储硬盘是新生的事物,西部数据也很重视这一用户群体,希望通过最新的技术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云巢科技
云让计算无所不在
“传统IT产品要建立人与计算设备的1:N关系,即一个人拥有多种IT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每种设备具有不同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且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这就会造成资源和数据分散,且应用环境碎片化。”北京云巢动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说道,“云计算能做到将计算、存储、操作系统和应用,通过虚拟化技术全部在云端统一,并且与终端设备建立N:N关系,即任何人都可以从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需通过网络获取个性化的计算、存储和应用。这有助于实现计算的终极目标‘普适计算’,即无所不在的终端,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
周涛介绍说,云巢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超低成本的虚拟PC颠覆传统商用PC,让任意数量的用户在网络上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随需享受个性化的计算和存储服务,真正实现云计算时代的个人计算革命。其研发的全国产化的、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桌面云核心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不仅打破了少数几家国外大型IT企业的垄断局面,而且成本低廉,部署和管理简单,使用体验也比PC更好。
用户认知度低、对安全和网络能力缺乏信任、服务提供商在实力与创新方面有所欠缺,被周涛认为是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瓶颈。不过他也表示,云计算产品在安全方面其实比人们想像的好很多。以云巢桌面云为例,其将PC主机集中在IDC机房里虚拟化,只将PC使用体验以加密图像方式传输到用户终端,这样数据能得到冗余保护和备份,在网络和终端都没有任何驻留,还可以轻松管控闪存盘、移动硬盘等的访问权限,远比传统PC安全可靠。
周涛还透露,2014年,云巢科技计划将虚拟PC推广到2万家企业和100万个企业用户,形成云巢桌面云生态圈,同时与各地网络运营商、ISP和IDC合作,大力推广广域网环境下的PC-as-a-Service(PC即服务)模式,加速企业和用户从传统PC向虚拟PC和云PC的转变。
尾声
通过以上各位IT专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云计算的特性、优点、不足以及各家IT厂商在云计算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都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我们不妨将电气时代与云计算时代做个比较。
当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同时,还发明了电流表、发电机,也就是一套完整的供电系统。按照爱迪生当时的预想,每家想要用电灯泡的企业或个人都必须自建一个小型发电厂。然而英萨尔却提出,应该抛弃大量低效率的私人电厂,建设效率更高的公共电网。这样用户再也不用购买巨大笨重的发电机,只需通过一根电线就能用上经济实惠的电力。
后面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如果将云计算时代与电气时代做个对比,服务器就像发电厂,网线就像电线,云计算就像公共电网。因此云计算的前景如何,可以说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