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7: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文化资源转换生成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能力,实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创意能力培养,就必须强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加强文化课程、创意表现课程与市场营销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这是解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意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创意能力;对策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应用型产业开发人才培养为专业定位与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批准文号:湘教通【2016】400号)
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人类经济发展产业下游化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因而众多国家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意识的支柱性产业。我国也于2012年颁布了《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标志着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类专业是直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美的感性呈现形式的专业,直接面向的是工业产品、服装服饰、园林景观、动漫等生产生活行业,本身就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类别。此外,向人类的文化成果寻求文化产业的创意灵感,以丰富文化产业的哲理深度与审美温度,本身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意表现能力,就成为文化产业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本文拟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如何加强创意表现能力提出对策与措施。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须加强文化类课程建设
文化作为人类“狭义动物性提升”而创造的心智成果,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自身生产结果,从而使人类在类本质特征上区别于动物,所以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即“文化的动物”。但人类的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性甚至族群性,各民族自身所创造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反映自身生存世界的一种观念性表达,具有民族本身认识与反映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奉行统一的标准与原则,所以博厄斯等人坚持“文化相对主义”观念,即任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理性评价标准,也不存在“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造就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感受与体验,也为文化产业的丰富性感性呈现形式提供了灵感源泉。比如,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都有其作为构成性原理的能指音响形式,这种能指形式所呈现的视觉化纹样、图式、图像与图案等,就是文化产业审美化表现的创意元素。只有从人类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体系中,提取出取之不尽的文化元素,才能为文化产业专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来源与资源,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审美化表现元素。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加强创意表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加强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文化类课程。文化类课程不仅包括“大传统文化”,即中国文化概论与西方文化概论,还应包括“小传统文化”,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与外国民族民间文化等,才能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视野。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须加强创意表现的课程建设
尽管中外创意产业理论界对“创意”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也还没有产生一个能为大家所接受的科学定义,但中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界已经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诸如韦伯•杨的“旧元素的新组合”,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的“对业已存在的东西的再造”,以及我国赖声川先生的“元素的组合与拼贴”等,都已经触及到了创意概念的本质,即创意体现了人类对一定文化模式所形成的符号世界的反抗与超越,从而以丰富多彩的符号感性呈现形式来实现对概念化、机械化符号世界的审美化表现。当然,从严格的学理规范来说,韦伯•杨、霍金斯与赖声川等人的阐述,还只是观念性的描述与现象性的解释,而不具有研究对象的规律性抽象以及方法性指导,因而还不是科学严谨的创意定义。相信随着越来越热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学界对于创意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意学这门学科一定会产生并成熟。从以上这些创意理论研究的先驱对创意的阐述来看,创意表现与艺术表现是有区别的:创意表现体现在以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元素来反抗与超越概念化、单一化、机械化的民族符号世界,从而实现本民族符号世界的丰富性感性呈现形式;而艺术表现体现在心灵化与观念化的意象图式来升华与超越符号能指形式的工具性、功能性、实用性,从而赋予生产生活世界的审美化愉悦;前者重在丰富性,后者重在审美性。由此可见,创意表现与艺术表现具有本质属性与方法实现上的差异性,比如,概括、抽象、简约、异质同构的方法是审美表现的方法,而不是丰富性感性呈现形式的方法即创意方法,因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须加强创意表现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增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创意表现能力。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须加强市场营销类的课程建设
市场营销是以“买方市场”为生产经营准则的商业哲学与经济观念,是与传统的“卖方市场”生产经营准则相对的现代经济形态与经济方式。市场营销强调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产品竞争优势与特色,强调精准的目标客户对象,强调深入细致的目标客户消费心理规律与行为特征的分析,一句话,现代生产经营考虑的是如何使产品“适销对路”,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切文化产业诸如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等针对的都是生产生活的产品,而不是纯粹审美的艺术品,即不属于康德所说的“纯粹超功利”的艺术品。产品的艺术化表现与审美性愉悦只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一个增长极,或者说利益最大化实现的一个因素,而不是产品的本质属性,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适销对路”。可见,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按照“买方市场”观念来转换生成文化产品,而不是按照纯粹审美愉悦的超功利性来进行文化表现。创意能力的培养除了灵感来源与表现观念的要求之外,还必须有“买方市场”的观念要求,即如何寻求细分市场下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与特色的文化产业产品,针对的具体客户是哪一个消费群体,这种产品的设计如何满足目标客户的消费心理规律与行为特征等等,才能够实现文化产业产品的“适销对路”。再好的创意灵感与表现观念,如果不符合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要么是“孤芳自赏”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市场化的产品,要么是束之高阁的图案而不是企业欢迎的方案。所以,加强文化产业创意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类课程建设,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应用统计、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文化创意 产业 理论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领域。由于发展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除“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外,还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不做区分,统一采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1、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1998年,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选取了“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和“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标准,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及文物、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尚生活设计、电影音像、电子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广播电视13项产业。
1.2、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主要从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三个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据此定义,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出版、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展演设施、视觉与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工艺、建筑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
在中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创意工业,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和知识产权以生产和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11个行业。
中国内地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称谓。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九个类别。上海将其称为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重点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五大类。
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著作(包括译著)、蓝皮书、发展报告、学术文章出版和发表,但系统综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展开。
2.1、概念与分类的研究
广泛认为,创意理论的产业浪潮出现的标志是熊彼特于1912年指出,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的创新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于1998年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详细分类。该定义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认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是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偏重于文化产业。
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大类。他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研发、软件、视频游戏等15个产业,自然科学中各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可以被纳入创意产业。霍金斯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将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的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金元浦教授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角度,指出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是在现代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姜奇平提出了新创意经济理论,认为创意产业应把网络包括在内,这丰富了创意产业的内涵。刘汉太从全球的视角指出了创意的本质、创意经济的范畴、创意阶层的诞生、如何开发创意潜力等,强调“创意创造财富、创意成就未来”。另外,蒋三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贺寿昌的《创意学概论》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等也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做了相关研究和论述。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概括,大多集中于对本国或某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对两国或两个地区的比较研究较少。它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开发个体的创造理念、技能和天赋的智能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进而生产、传播、运用,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
2.2、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研究
凯夫斯从创意产品的角度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如下特点:①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②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③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④创意产品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并非单一要素的产品;⑤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⑥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⑦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金元浦教授从创意需求、创意产品、创意人员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风险,创意为王与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创意产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厉无畏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等特征。任、解小娟等人则认为创意产业强调人的创造性,强调产业目的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强调与高科技的结合,强调知识产权的核心作用。卢娟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五大特点。
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总结大部分是从经济特点、产业分析以及实证的角度分析的,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融合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2.3、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外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是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模式的分析。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其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的角度进行的。比如,佛罗里达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有不同的环境和政策;而美国学者阿伦・斯科特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城市集聚化趋势;Evan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普通的产业集群不同,要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中国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较少,现有的文献大多是对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的个案分析,主要来说明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先进经验等。例如,徐娜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产业集群在结构、要素和能力三种不同角度的内涵。王丽君总结了创意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消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盈利从创意产业形成集群的条件入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特性、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风险投资难度性等特点。张振鹏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
英国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的《地区的规模》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其发展现状。
中国张京成等人从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引擎。他们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汇集了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的理论观点、产业发展政策等。王俊等人结合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了中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吸引创意阶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蔡荣生、王勇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基础、开发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更好地规划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陈汉青等人提出,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理论研究、创意人才培养、数字化创新与融合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孙坚等人从政府宏观调控、投融资渠道、保护知识产权、培养创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
另外,胡黎明、赵瑞霞从产业发展目标、政府作用、产业发展路径等对中英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郑洪涛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理论:碰撞与交融》、《见证:使命与方向》、《现场:文化的质感》等系列丛书,汇集了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对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小结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显著,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创意产业理论的实证性研究。从总体上说,文化创业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外对其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与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Annual Business Inquiry,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Ganr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dited by Fred Inglis,London:Sage,1990.
[3]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Allen Lane,the Penguin Press,2001.
关键词:创意产业 汽车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U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81-02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风靡全球,如今已成为一种主流经济模式,被各国家广为讨论、接受并实施。创意产业发展的先驱当属英国,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阐述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即“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物质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商品化、社会化由此凸显。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使创意产业成为一项国家政策,从而代替传统经济进行经济的转型。这一政策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经济的人文化,使产业从以往的制造变为创造,从工业化变为艺术化,形成了“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创意产业都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将赋予文化一种力量,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可被视为一种“软力量”,它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持续不断的。
二、创意产业与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将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型甚至其品牌的命运。但近年来,在技术、效用等方面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汽车在质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要在技术上取得明显优势日益困难。设计是能将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区分开的有效方法。设计的创造性能力是获得有效结果的要素,为获得先机就要设计先行,使汽车造型个性十足、与众不同,让消费者明显感到差异所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
创意产业将引导汽车造型设计的潮流。因为,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时尚性。在设计阶段,由设计所创造出的“概念产品”将引领消费趋势,引导企业发展。这些概念产品一旦被认可,便会成为独特的,超前的产品而走俏市场。设计将虚拟的创意、想象有形化,使其成为商品,满足、引导、创造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如概念汽车,展现了新颖、超前的构思及独特的魅力,反映出人们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各大汽车品牌借以展示其科技实力和设计观念的最重要的方式。创意产业实现了汽车产品的多样化,使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品牌的符号。
创意产业确保了汽车造型设计的价值量。S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缺乏时代的结束,人们已不满足于对物质价值的需求,而是对精神价值的需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实用性已不是首要目标,产品的造型和包装的差异性、多样性成为决定价值量的主导因素,设计领域高级阶段中的汽车造型设计更是如此。其中,人类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体力劳动强度和熟练度趋于一致的情况下,设计作为复杂的人类脑力劳动,蕴含了更大的劳动量。在汽车的研发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为汽车产品投入了更多的劳动量,其价值量也就增高。独特的设计理念赋予了汽车产品的不可复制性,使其成为“特殊产品”,供不应求,其市场价格与市场潜力自然不可估量。
创意产业是增加汽车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手段。功能是造型的先决条件,不能脱离功能来进行造型设计。因此在不改变汽车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外观造型进行艺术加工,便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来源于文化价值含量,二是来源于艺术价值含量,三是来源于品牌价值含量。无论哪一种价值含量都需要通过设计手段来实现。创意产业针对汽车产品的造型、色彩进行“再创造”,将会吸引消费者的“额外”目光,因为产品的形式会引发人们意识到或自己没意识到的情绪反应,而正是这个反应反映出对形式的直接评价,以视觉为切入点,来提升感性认知。
创意产业完善、延伸汽车造型设计的产业价值链。由于对设计的投入不足,缺乏设计人才且设计能力有限,使得许多自主品牌还是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没有摆脱引进―模仿的模式。生产制造只是产业流程中的一小部分,品牌的研发和销售才是重中之重,要将产业链拓展延伸到“文化服务”。通过创意产业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利用设计手段去营销,将产品文化商品化,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盘活,推广到汽车产业。
三、创意产业的创造性
(一)创意思维
在汽车产业中,创意是核心要求,文化是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对于车身造型,人们常常凭借自己的固有经验模式来看待设计美学问题,只凭借直观感受去理解而忽视了对本质的认识,思维被束缚以致落入俗套而毫无新意。汽车造型设计发展速度之快,要想在动态的发展中赢得主动和先机,不仅要在质量、成本、加工工艺上下工夫,更要在设计思维、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小到车身的一个倒角,大到腰线走势,每一次的改动创新,都是对车身造型的突破,并在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感受。借助自然的力量,将仿生学引入汽车造型设计中,以设计来带动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物体表象的再创造,将车身造型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汽车造型设计的核心已不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整合了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创意产业的创造性给汽车造型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创意产品
汽车产业已从制造业向创意产业和服务业延伸,呈现出哑铃型趋势,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推动着汽车产业的纵向发展。创意产业是智能化、人文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对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将这些附加值渗透到汽车制造业之中,将推动汽车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汽车原本的造型和功能,为凸显个性及体验极限,掀起了改装车的风潮。改装车作为一种潮流,得到越来越多车主的认可。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与日俱增,汽车改造需求也随之而生,影片《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典型案例。在改装车展览会上,原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现已成檎故境抵鞔丛炝Φ钠教ā8骺畛敌头追鬃鞍缫圆煌的时尚元素,风格迥异,不禁让人感叹创作者的想象力,也让人感受到汽车文化的魅力。个性十足的改装车得到人们的青睐,是追求个性的体现,改装车已成为一种汽车文化。汽车改装不仅增添了汽车文化的魅力,还成为汽车产业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是汽车相关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意产业积极迎合人们对汽车的改装需求,将创意设计融入汽车造型设计和改装中。
汽车产业将文化商品化,通过艺术性的加工走上了荧幕,其价值被多形式地开发与利用。以汽车为题材的电影、动漫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变形金刚》。创意赋予汽车生命,使影片中出现的经典车型成为永恒。如此深度地发展汽车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部《变形金刚》影片累积票房近30亿美元。创造高端产业链,利用产品附加值来创造价值已在汽车产业中显现出重要性。除了汽车影视,汽车体育、汽车节目、汽车书刊甚至汽车服饰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宣传和强化汽车文化,将技术与文化融合为一体。
通过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实现了产业的延伸,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了产业规模。这显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创意产品的高效性和持久性将有效地融合到下一创造周期,实现更大的价值互动。
四、结语
创意产业使汽车产业走向规模化,使汽车文化商品化。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发展规模化的生产与服务方式,将带动汽车产业链整体的发展。现代经济是人文化的经济,经济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慢慢走向文化的竞争、创意设计的竞争。人文精神已经充斥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已认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传播文化为导向,不断更新深层文化观念,从而一步步实现经济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喻仲文.中国艺术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特征[J].设计艺术研究,2012(5).
[2]汪明强,沈山.创意产业与国际艺术授权[J].文艺研究,2004(6).
[3]熊微.创意文化性――设计的概念和本质再探[J].中国陶瓷,2006(11).
[4]张革,李世忠.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53.
[5]刘学文,王铁军,鲍枫.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2(10):145-147.
[6]陈祖展,黄信初,李晟.高校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影响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2011(10).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背景;问题;对策
一、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英国是最早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的国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以及电视、广播等行业中的诸多部门。在2002年,创意产业就超过了制造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那么,创意产业究竟是怎样一种产业呢?创意产业,其最核心的是创造力,它是创意产业的生命,这最核心的创造力又是原创和创新的组合;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有高于文化产业,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创意产业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技术创新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创意产业于2005年开始萌芽,随后的2006年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同时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以此为指导,各地也纷纷制定扶持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渐孕育,发展实践不断推进。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有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文化创意等产业,表明创意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其实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具有一定中国色彩的,因为在很多西方学者那里,往往更多被表述为创意产业。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是我国台湾。在2002年他们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提出来,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的具体方案。我国大陆地区关于创意产业的提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叫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北京为代表,包括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归纳起来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依靠创意人的智慧,对文化等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财富,提高就业潜力的产业。按照我国现行行业分类可分为四类:一是文化艺术类;二是创意设计类;三是传媒产业类;四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类。第二种是称为“创意产业”,主要以上海为代表,包括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这有所区别于英国初始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所囊括的行业比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少得多。截至目前,在世界上由政府出面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仅有我国。
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物质以外的精神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到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这意味着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在此背景下,作为能够创造巨额利润的创意产业链条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意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开始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融资难
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泉,它的发展不依赖于资本但却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普遍都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如:创意者、创意团队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创意产品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加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风险;大多数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有限、有形资产偏小、缺乏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缺乏稳定性、企业管理不规范从而导致其综合实力较小、信用水平偏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仍然是依靠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单一的投资机制,政府以外的投资依然不是很旺盛,而这仅有的政策性资金也是更多的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创意公司。再加上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限制,大大增加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存在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制度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具有创造成本高、投入大,但复制容易、复制成本低的特点,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要以完整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基础的。我国由于多年的历史和经济原因,广大民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够、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许多自己民族的品牌在国外被抢注,而国内创意公司由于忽视对自己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导致盗版、“山寨”成风以及行业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之间的相互模仿;再加上国内关于知识产权的法案一直不完善以及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保护还存在真空区域,这些都大大阻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创意的热情。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行业,其创意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和创意行为两方面,创意主体是指创意产业的发展主体本身就存在创意性,创意行为主要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有积极活动及社会活动都要围绕创意主体进行。而创意产业集群是指由多个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创意产业聚集而成。
一、创意产业集群概述
(一)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
创意产业集群可以从要素和空间两个角度理解,要素角度是指一个具有创意性的产业群体,其本质是将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人才聚集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和新的独创性内容。而空间角度则是指将即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在一定区域集聚产业组织。
(二)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
第一,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地域偏好性。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科学技术,因此会选择市中心作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第二,创意产业集群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创意产业集群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金及政策支持都来源于创意组织、高校、行业协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和商务机构。第三,创意产业集群的企业趋向小型化。创业产业集聚的特点就是文化创意为集聚核心,实现脱离大型生产空间的目的,因此创意产业集群组成部分大多是小型企业和组织。第四,创意产业集群的环境具有宽松性。创意产业活动地也是生活地,其群体之间是相互互动的关系,具有宽松性。
(三)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第一,集群的发展要素不同。传统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强化技术和管理实现发展,而创意产业集群则是通过创意人才、创意行为、创意产品、社会投资推动发展。第二,集群的发展主体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主体是生产经营业务和技术服务,而创意产业集群的则是创意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意人才。第三,集群的形成模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指企业地域上的集中,而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创意人才的集中。第四,集群的内部环境不同。传统产业集群内,生产经营是产业内围区的发展核心,而区是集中布局,其产业区与生活区分离,生产工作压力大。而创意产业集群中生产区与生活区是一体的,实现工作与生活一体化,工作压力较小且宽松。第五,集群的联接方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联接方式是价值导向,而创意产业集群的联接方式是文化传播和渗透。
二、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将有创意的文化、创意技术与现有的资源结合发展,使创意产业实现了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延续和带动了传统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产业档次,促进新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促进文艺演出行业、影视出版行业和手工艺制作行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推动文化资源全面开发。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发文化资源、提高创意软实力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区域品牌的打造。区域品牌是一个企业在某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标志。创意产业集群集聚了大量创意人才及技术,为该产业打造出不一样的产品形象,为创意产业树立了良好信誉,提高了区域市场竞争力。第二,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应。创意产业不但涉及到创意文化、创意技术,还涉及到传统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和增加了就业岗位,使区域经济规模得到扩大。
(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脱离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依托于文化资源,使创意产业成为自热资源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协调了自然资源富有区域与自然资源缺乏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四)对城市功能转换的作用
创意产业的本质是对产品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原来的功能上增加了城市创意发展功能,该功能的增加不仅促进城市全面性和综合性发展,还有利于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加强对城市区域文化特点的保护,使区域独特性与区域认同感达成一致,塑造了美好城市形象。
(五)对区域就业能力的作用
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加就区域就业能力,提高区域就业率,对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有效扩展了区域就业领域,大大增加了区域就业机会。例如创意产业涉及到的版印刷业、娱乐服务业、手工艺品制作业、休闲健身业、会展、包装行业等,都是提高就业机会的最佳行业,此外,文化要求高和技术要求高的软件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动漫网游和计算机服务等,这些为高文化水平的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第二,创意产业集群还可以有效完善就业结构,使就业机会和岗位满足各阶级、各阶层和各行业的就业需求。促使生产制造就业结构转换为消费服务型就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就业结构转换知识密集型就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地位,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到有效提高。
三、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战略
(一)积极开发创意人才,以此激发创意产业区域活力
该战略主要是通过培养创意人才和开发人才实现创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战略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面入手。第一,提高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意识,树立大的创意人才观,规范创意人才管理标准和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主要通过建立人才管理机构,人才培养基金,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第二,要提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效率,最大限度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及开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高校应针对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文化优势,制定符合他们的创意培养模式和计划。其次,高校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意生产过程中中除了培养学生文化创意理论、创意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将创意文化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区域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全面开发创意人才市场,实现创意人才流通体系完善的目的。第四,营造具有竞争性的创意人才发展气氛,同加强对创意产业集群基础建设的强化力度。
(二)加强科技创新,占据创意产业发展至高点
第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依托主体的转变。传统产业主要是依托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实现发展,而创意产业的特点决定,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和高科技技术。第二,创新和完善创意产业结构,加强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使创意产业集群向综合性创性和全面性创意产业发展。
(三)在投资方面经济引用多元化投资方法
最大限度发挥民间资本市场的作用,提高创意产业集群集资和科学投资的能力,保证创意产业正常进行和发展。第一,多元化投资的宗旨是以国有经济投资为主体,其他经济共同投资,确保创意产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前进。第二,积极发挥民营经济的投资辅助作用,使创意产业得到多元化发展。(四)将创意产业集群集团化创意产业集群本身是由多个不同性质但又相互联系的小型企业组成,将其集团化不但有利于统一管理,还有利于实现创意产业规模化经营。具体处理设施如下:第一,根据创意产业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产业集团,以此推动创意产业集群集群化发展。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利益链的连接力度,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除了以上四点策略外还有国际化战略,以提升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为核心策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贡献度为核心策略
四、结语
创意产业集群既是不同产业要素的集和体,又是不同产业空间的集合体,对区域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力量,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不但延续了传统文化和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还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就业机会。
作者:王义涵 单位:山东博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如中,郭华,付永萍.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09:62-66.
【关键词】广告创意产业;竞争;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这一重要的背景下,广告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势必会迎来辉煌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怎样应对广告创意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态势,怎样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则是我们要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广告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想持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始终贯彻‘创意”二字,同时必须要理性、明确地给自身定位,要明白新时期新市场广告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产业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迅速理清广告产业差异化竞争的本质,从而真正的去推动广告产业在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广告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广告是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向前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作用。然而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广告首先具备了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这种共性之下,仍然保有着广告自身的特性。双重角色是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突出的特性,也是一个显性的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广告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两种身份,其一是内容供应商,其二是中介。它通过科技手段与艺术的想象力去探寻其所广告的产品文化联系,从而给予商品以全新的形象、价值与理念,重新进行市场的定位与推广,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拓宽产品的实际流通领域,进一步提升了该产品的盈利空间。而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一双重角色,也决定着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其结构与产业模式转变等方面,都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明显的区别。换句话说,就是广告自身所承担着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广告营销,第二就是同时要为其他创意产业进行广告的制作与宣传。因此,由于广告创意产业身份与职能的这种双重性,也决定了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地位与职能。
二、创意在广告产业中的重要性
创意是广告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创意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挺毅力。创意是广告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广告业保持新鲜活力的持续再生力量,创意促进广告企业的实力的增长,创意推动广告产业的向前发展,创意最大化地为客户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一旦没有了创意,那么广告产业则失去了生命。在这崇尚与众不同、突出个性的时代,市场的运作也更突出一个“先”字,而要想成为先于他人的领头羊,就必须要全面激发创意的灵感,如果广告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则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首先,我们必须要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创意,从狭义上来说,创意是实现广告目的的创造性的意念与想法,是广告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而从广义上理解,创意则是异常纯粹的思维的创造性的活动,创意的目的则是为了与目标受众进行创造性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目标,可以说创意是贯穿于广告活动始终的核心因素。此外,创意价值有着高度的独特性,创意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创意的独一无二,即创意的不可替代性。比如说广告公司的策划能力,可以被其他的诸如咨询公司、公关行业等相应企业所替代,另外专业的媒介购买公司也可以代替广告公司的购买能力与媒介策划。但是创意是不能被完全替代的,也是其他公司所不能完全具备的独特优势,因此,可以说创意的独特价值,已经成为广告产业立足当下,促进发展的根本。
三、广告创意产业差异化竞争的具体策略
(一)业务范围差异化。
我国的广告市场空间广阔,单独某个广告公司垄断市场的情况很难发生。广告公司选择自身所业务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会定位广告公司市场的发展方向。广告公司的差异化也可以通过业务范围来实现。举例来说在广告领域中,不仅能够定位于广告运作的某个环节,也同时能够定位于为广告客户提供全方位广告服务。此外在营销传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定位于营销传播某个领域,比如说广告传播、营销咨询、公关活动、市场调查等。
(二)公司空间差异化。
广告主针对不同地区的广告公司会产生心理定位的差异,往往更偏向于发达地区的广告公司。广告服务差别化,则更多的会取决于广告主的认知,服务有差别的两家广告公司,假如广告主方面认为他们是同质的,那么这两家公司就不存在差别。要想让广告主对广告公司的差别化予以认同,广告公司首先就要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差别化专业服务;第二,根据广告主的心理需求进行空间上的公司布局。举例来说,一些地区很l生的强势广告公司,他们为了更好地拓展全国市场,会采取将总部迁至北京、上海等地,或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
(三)行业领域差异化。
国家的政策以及宏观经济会对广告产业产生很大影响,广告业被戏称为是“市场经济的风向标”,这种说法非常形象地表明了广告创意产业自身的依附性特质。近年来,我国的内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过程中,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占有市场份额,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资巨大,这也使得我国的广告经营额持续上涨。广告公司服务的对象分布于各个领域,可以说任何一家广告公司逗不可能对所有行业的广告大包大揽,做到面面俱到的专业化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广告公司可以对某些行业进行定位服务,比如汽车、房地产、药品、化妆品、食品、服装服饰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该行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建立专项数据库,从而形成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公司品牌差异化。
公司品牌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广告公司的规模。包括公司的办公场地、资金实力、正在的业务以及员工的整体数量等;第二是的经验。比如该广告公司在创办至今曾过某些品牌,这些品牌的档次如何;第三是行业声誉。如公司内是否配备了行业内知名或者是资深的创意策划人员,是公司的工作受到了客户的认可以及失败的经历等;第四是广告作品的影响力大小。对广告公司服务的差异化进行衡量就必须要看广告作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则包括广告在促进品牌形象以及美誉度、信誉度的提升上所发挥的作用,广告是否切实有效地促进了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的上涨;第五是公司的获奖情况。广告公司的获奖情况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综合指标之一,其是否获得过国际国内的权威级奖项,比如莫比广告奖、纽约广告奖等;最后是企业与媒体、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关系。广告公司与上述机构的关系如何也决定了高光企业所受帮助与支持的高低,更决定着广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济模型 广州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正在以每天220亿美元的规模扩大,在文化产业基础完善的美国,其文化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4%,英国为12%。①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达6429.18亿元,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02%。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投入力度较大,但产出成绩平平。本文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从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性,并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角度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最早提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他认为“文化工业”与传统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就是“可复制性”,其结果是以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和销售来追求最大利润。②经过各国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世界的创意经济正蓬勃发展,研究重点从产业自身的学理研究,转移到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潜能的实效研究。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初由政府引导,先后经历了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演变过程。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以产业化经营为视角的研究趋势,从商业角度和经济发展视角解读文化创意产业,代表观点有金元浦(2006)的多领域产业集群③,厉无畏(2006)的“越界”产业等等④。厉无畏将创意产业价值看作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结果,创意产业链的运作流程和创意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系统运作的结果,系统梳理了整个产业的资本结构、产业运作和价值流动情况。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逐渐贴近产业实践,给产业运作带来很多科学指导,而对产业具体的发展资本研究稍显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是产业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强调内生因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二、新经济增长模型视角与文化创意产业
1、新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
经济增长模型说明的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0世纪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 “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积累所引起的递增收益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其生产函数反映了产出量与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等相关的函数形式,即:
Y=F(K,L,H,t)
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⑤该理论的最重大的突破就是把技术内生化,它认为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实现持续均衡的增长,并强调技术、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2、新经济增长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适用性
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究其根本来说是一种新经济增长模式,“不仅仅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性原动力,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目的”。⑥
后工业化时期工业产业特别是重工业产业持续回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降低。社会储蓄持续走低,社会投资也因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而进入了周期性的下降期。⑦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将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的人力资本,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⑧
三、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743个,从业人员48.68万人,营业收入2277.17亿元,资产合计1965.36亿元。广州市文化产业平均每单位营业收入达1153.41万元,平均每个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为46.78万元。⑨岭南文化的深厚基础为广州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在文化价值转换力方面,广州市的创意文化价值转化能力与其他城市相比未显现出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优势。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中,广州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为1.8亿元,仅次于北京和深圳。广州市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为48.7万人,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广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OP的5.0%,产业的价值转换效能相对较低。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投入上占有优势,而GDP的贡献能力却稍显不足,反映出以投资带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具有局限性。(见表1)
学者张京成(2011)研究了国内60个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情况,广州位于全国第二梯队。
北京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数量均在50000个以上,从业人数在100万以上,资产总额在15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5000亿元。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与之相比差距巨大。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拥有一线经济成长能力的广州市,其文化创意产业却居于二线水平。这与广州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根本原因在于对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内生经济特性不明确,忽视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
四、新经济增长模型对于发展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1、重视人力资本的经济贡献作用
人力资本能够有效遏制物质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对保持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人力集群,这也是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落后于京沪的重要原因。广州市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存在尚未被激发的巨大潜能。
除此之外,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上要着重提高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优化人才的激励机制,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吸引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
2、强化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外溢对经济的内生增长作用,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专业化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强大资本,作为内生增长要素能够起到保持经济活力和产品竞争优势的优势。
知识的载体是知识产品,加强对知识产品产权的保护才能解除人才创新创造的后顾之忧,保证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对知识产品自由复制、使用、传播的收益,这样才能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3、增强政府服务功能,强化配套设施建设
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政府要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借政府的“有形的手”有意识地“搅动”行业政策和制度,解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引导本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演进,在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创意氛围建设等方面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突出空间资本优势,提高空间利用水平
空间资本分为虚拟空间和物质空间。虚拟空间特别是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无法忽视的增长点,对IT业、动漫业等产业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网络基础对于这些依赖网络的相关行业同样具有内生的推动力;物质空间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带来生产成本降低、办公用地租金优惠和企业信息共享等优势。
广州市近年来大力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但在空间资本的合理利用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结合本地空间资本的优势,提高空间利用水平,提高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价值转换能力。
结语
通过模型的分析我们看到,虽然广州市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投资环境和消费潜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产业的产出价值和对地区GDP贡献率则效果平平,仅仅依靠加大资金投入拉动产业发展会陷入得鱼而不得渔的艰难处境。要想提高产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关键要认清产业特性,重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内生增长作用。此外,在外生环境上也要建设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系统,保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发挥效果,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扩大产业的发展质量,从而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Howkins 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
②迈克·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③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11-12
④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6-7
⑤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31-240
⑥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经济增长模式》[J].《经济参考报》,2007(7)
⑦杨建龙,《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结构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5
⑧Metcakfe.The Design of order: notes an Evolutionary Principles and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J].Economic Joural,Vol.107,G1997
⑨甘新,《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