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6: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课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篇(1)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16-01

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是初中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全民的道德水准,因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符合时代与国家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的原则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品质以及创新技能的学生。为了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的目标,在教育创新活动中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启发性原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记忆,注重死记硬背、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开拓发展,不利于学生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必须加强启发式教育、探讨式教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自觉性。其次,进步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第三,合作性原则。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合作精神。第四,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五,整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中必须坚持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创新中,必须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创新。第六,个别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知行统一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切实解决“知与行”、“知与不知”间的矛盾。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创新

目前,集体灌输模式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采用的基本

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内在需要动机,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理念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与组织者,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创新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当进行以下创新。首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进程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内容,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真切的生活实际充分去感受体会,还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其次,加强信念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立场,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教学中,将伦理道德、民主法治融入进来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教学技术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文字教科书、黑板、挂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地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术正朝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法不断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抽象的思想政治道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电教媒体在传输教学信息方面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增强教学信息的密度,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改善学习的接受效果。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情景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地内化知识。

(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

篇(2)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明确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媒介的优势,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正面引导。然后,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最后,教师应坚持开放性的原则。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传媒,借助一些正面的新闻报道,宣扬符合社会理论道德的思想与观念。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案例;也可以在校园学生的必经之路张贴海报、宣传页;同时可以在校园论坛发表相关帖子。通过大力宣传,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思维方式,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教师应认识到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别研究,然后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然后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及环境开放性的原则,在校园传媒教育中,教师可以匿名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教师与学生真正实现思想上的交流。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合理使用校园传媒,可以克服传统内容单调、枯燥、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利用校园传媒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与素材:(1)利用互联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3)利用校园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与沟通。

例如,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适当为学生做一些延伸。如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将其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自己下载的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可以插入相关案例、图片、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多彩,将平面化的教学知识变得立体化,便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与理解。另外,教师应认识到校园传媒的首要作用,是实现现代信息的沟通与流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传播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

三、加强对校园传媒的管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传媒传播的具体内容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相关教师应引起学校的注意,学校应加强对校园传媒的管理,(1)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网运作管理系统,加强学校新闻传媒的管理。(2)加强对学生个体的管理。(3)利用大众媒介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加强对学校新闻传媒的管理中,学校可以建立完整、严格的采集、编、播、审为一体的新闻制度,并将凝聚师生间的凝聚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统一的思想认知、服务校园内广大师生的生活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作为评价新闻的价值标准。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多元化与复杂化。不少学生会自己设置网址和出版报刊,在此期间,可能会滋生出一些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校园传媒的监管力度,如委托相关专业人士负责管理和审查,从而尽量保证校园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大众传媒,如校园广播、校园记者团、校园网站等,通过这些校园大众传媒,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校园传媒长期的熏陶下,思想观念与行为向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肩负着传授社会工作技能以及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工作,而高校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各种生存技能中,优良的品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提出的高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迫切需要在高校开展这样的工作。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围绕这24个字开展,在这24个字的引领下不断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引领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未来接班人的要求。在引领过程中,首先要让高校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明白高校教育需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者也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只做表面,也不同于别的学科,它更注重的是受教育方的思想和意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所以,各高校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是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发展的重视,其工作的缺陷和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和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今后的实践奠定基础,如果只是注重了理论知识,就变成了真正的纸上谈兵。弘扬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让接受高等教育的高校大学生成为既有高文化水平,又有高品质价值观,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2]。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及其迅猛,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发展速度无法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并驾齐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明显与社会发展的实践脱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快速发展的新社会的实践活动不符,理论得不到实践,高校的社会职能无法实际,教育目标也无法达到。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教育内容

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无法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或忽视其作用。对于上级领导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敷衍了事,简单进行教育形式,无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贯彻实施,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到位导致许多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有些大学生在社会消极方面的影响下得不到正确引导,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没有信仰、没有远大抱负,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做出违法行为。近几年,社会媒体曝出的校园犯罪案例逐年递增,犯罪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正步入国际化的轨道,高校教育免不了受到国际上一些外来思想意识的碰撞,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应该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遇到能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认同的思想意识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但是一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者一定要谨慎。善于发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正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3]。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大学生,因为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能有效带动高校的教育发展。作为高校课堂中的灵魂人物,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背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课堂氛围,让枯燥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当中

校园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意识理念,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相当于给高校学生创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环境。校园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更多的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社团活动,高校学生自愿组织、自愿参加社团活动,体现出社团活动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这样的组织能让参与者实现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能有效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高校社团管理者可以利用社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趣味性实践活动。例如:以中国传统节日或者历史纪念日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参加,使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深入理解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来历,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忘历史,分清黑白。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进一步使高校大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4]。

(三)利用新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生活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所以他们对教师的授课手法以及课堂环境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教育者首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喜好,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征来制定课程,使大学生更易于接受课程内容。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设计一套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课件中加入更多的影像、音频、动画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离不开社会实践,面对一批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学生,学校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由感受思考而产生的理念,最后才成为行动[5]。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成为理论。各高校需要建立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面向社会,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实践活动结束提交活动心得,更直接的发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今后课程的安排和教育方向的确定。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更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并且工作的开展和实现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所以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高等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环节的同时,更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教育当中,才能实现高校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探析[J].教育观察,2015,4(25):10-11.

[2]刘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2):101-103.

[3]张冬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3):51-53.

[4]张桂芳.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外企业文化,2014,11(12):22-23.

篇(4)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校园网络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70-03

高校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忧民、仁爱宽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和理想人格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并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具有积极影响的价值体系、观念形态、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体表征。[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人的素质,起源于先天,在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不断丰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修身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怀,“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的处事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浩然正气,“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优良品德,这些优秀的思想历经数千年传承,已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使大学生以圣贤作为自身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操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此外,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利于扩展人文知识面,增强人文素质。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作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具感染力。例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内容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促使他们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洗礼、熏陶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三)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内容,以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准则,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以“言必诚信,行必中正”的人格修养,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仁爱、诚信、友善等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一旦成为大学生普遍接受且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就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主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二者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一是教育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者与引导者,担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般都受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对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但也有部分教育者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学科文化知识不完整,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二是教育对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有的大学生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却一知半解、知之甚少;有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性,不能从自身思想道德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主动从中汲取营养并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3]然而,这些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广泛。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内容中,少量地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辩证思维、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道德传统;而在政治观、法治观等教育内容中鲜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法治观念。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够深入。在将抽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转化为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教育部统一颁发的教材、学校统一备课的课件资源和几本教师参考书为资料,而没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教育方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手段、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技巧、技能的总和。[4]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起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而普遍使用的教育方法是理论灌输法,教育者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理论性强、说教味浓,往往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睡觉、玩手机、看电脑、聊天”的现象,无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艺术性与感染力;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名胜、组织社会服务、开展公益劳动等,但缺乏系统化和经常化,不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影响,且很多实践活动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没有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欠缺

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直接和具体。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欠缺。一是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上,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随着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逐渐增多,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不少高校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二是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比较偏重学科专业的建设,重点突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全方位保证教学和科研需要,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的高校虽然也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但在大学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中,未充分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5]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与道德准则,既可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一)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一方面,要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训,除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外,还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为他们专业理论的讲解提供丰厚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2.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在世界观教育中,融入老子、道家学说的朴素辩证思维,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政治观教育中,融入我国古代不同派别,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政治文化,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时,要有效地运用影视、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激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展开,而且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展开;不仅要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大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展开。[6]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还要拓展课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1.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校园实践活动

以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大学群体中开展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以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尊师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并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以文化基地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本地区现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基地,组织大学生参观遗址遗迹、特色建筑,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角色体验、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增长才干,培养品质,锻炼毅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

(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因此,高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网络。

1.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专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官方网站,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如“裳б蛔觥毖习教育、学讲话精神等专栏,但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宣传教育,依托高校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网络,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论坛,将社会热点事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网站,建立传统文化学习园地,使学生更多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不仅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还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缓慢、容量受限、受众面窄的缺点,给大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展示和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以实现高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马克思指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7]。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关键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环境,积极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1.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大学精神,传达着教育理念,是校园里无声的教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高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格调,以调动学生思维,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如在校园雕塑、长廊、展示厅、陈列室、教学楼、图书馆、校训标牌中,加入中国古代优秀人物典范、励志格言等,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育人作用。

2.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应该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一方面,利用校园媒体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加强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在内的校园风气建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教学理念、打造大学精神,形成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自强不息的教风和学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王为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思政教育全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4(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6.

[4]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文化多样化视角[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06.

[5].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篇(5)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形式丰富,种类多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平台得到拓展,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播客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并辅以一定的实践、心理沟通。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具体的教育形式不应该舍弃,而是应该赋予一种生动的、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新媒体的出现给这种改变提供了便利。

2.新媒体互动性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尤其是随着数字报刊、公众博客、论坛、贴吧等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可以在数字报刊上发表个人对时事新闻的观点,并同时得到相应的反馈,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空间等多种途径,对某一现象或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得到回复,使身在不同地方的网民实现彼此的及时沟通。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受众畅所欲言,在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如果将新媒体能够有效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真实的思想动态,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新媒体覆盖率高,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传统媒体受到时间、版面、技术等的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的信息内容,使信息量受到了限制。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突破地域的界限,利用卫星、网络等渠道,可以大大增加传播信息的容量。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上网资费的降低,网民购买力的提高,以及4G网络在绝大多数区域的全覆盖,新媒体的使用范围将会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量大,同时信息良莠不齐,其传递的不良信息严重污染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运行造成诸多干扰。新媒体信息中,有的宣扬封建迷信、歪理邪说,有的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会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非理性的、伪科学的东西接触多了,大学生会对正确积极的东西产生抵抗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了世界全球化体系,在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交融,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始终坚持为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言论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2.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理想的虚拟社会,极有可能会丧失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进而产生对现实的抵触,也就会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他人的倾听,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新媒体的虚拟性恰恰给这种心理提供了无限满足的空间。在网络中,他们能够找到很多虚拟的朋友,大家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沟通,无拘无束,甚至会得到很多人的追捧,从而产生极大的内心满足感、优越感。而当他们面对社会现实,以“现实人”的身份和他人互动时,言行受到拘束,沟通产生障碍,出现心理无法承受甚至言行失范的现象,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不自在、不认可会使他们对现实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迫使他们重新再回到网络世界,进而产生恶性循环。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既然新媒体的使用有利有弊,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使新媒体为我所用的过程中,必然要规避那些消极的方面。如何运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何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路径

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大学生的特点,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开展理论教育新形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思政课课堂多采用大班授课,教师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的灌输。近年来,高校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把图像和视频融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必要的学分,养成了抄课件的习惯,不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课堂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思想理论教学内容很多,课时却很少,导致课堂容量很大,教师的讲解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大学生对思想理论课表现出了消极的学习态度,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因此,要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可以把数字报纸、数字杂志这类新媒体引进课堂,及时更新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充实课程资源,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多媒体,打造类似于微博、微信、QQ等新的课堂即时交流平台。当教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其他观点进行评论,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也可以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启发受教育者积极思维,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2.打造思想理论课信息反馈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新媒体的虚拟性及其匿名性,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受教育者可以摆脱各种顾虑,畅所欲言。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保证信息反馈的速度。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们有必要建立思政课信息反馈平台,以授课班级为单位,教育对象可以随时发表自己对课程的看法、自己的收获以及对课程的建议,采取课后作业的形式,保证信息反馈量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把握学生的思想反应和发展动向,及时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形式,以获得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3.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发端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的专著《班级生活》 一书中关于学校的“潜在课程”以及1970年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对隐性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过程中,隐藏教育的实质内容和教育目的,通常在课堂之外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娱乐、舆论、管理等日常生活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熏陶,促进其思想的转变,提升思想觉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载体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而备受推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新时期要运用新媒体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布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或者结合国家重要节日,通过新媒体举办各种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寓教于乐,通过间接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现“无教之教”。

4.建设即时性的交流平台,改进疏导教育法。采用疏导教育法,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讲真话。新时期开展疏导教育,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交流。一方面,建设及时交流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鼓励他们彼此分享。对错误的思想认识允许讲出来,并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建设校园心理咨询网站,使学生以匿名的身份把心里的困惑讲出来,促使其心理冲突的缓解。教育者同样采取匿名的身份及时对教育对象的问题进行判断、澄清、疏通、引导,给予教育对象以关怀、鼓励和信任,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升教育的成效。

5.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由于新媒体的使用不局限于课堂,这样就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自主地浏览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当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和渴望获得的自由、共享,也正为实现自我教育带来契机。

篇(6)

论文摘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满足时展的要求,国家大力推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在分析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展的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件的设计不能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如果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就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汉川大地震献爱心》等。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人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课本相关知识来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篇(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方向探索

1思政教育的意义

我国正在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仅仅局限于民族之间的和谐,也包含了生活方式的和谐,更加重视于人们思维方面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德、智、体、美中能够全方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素质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积极性,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新一代高科技高水平高素养的一流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跟不上大学生成长的步伐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对在校大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复杂的社会,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体现出高尚的素质教育情操,发挥出所在潜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石,面对不同的问题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深入的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广大人群来说带来了好的一面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全国各地发生的事,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文风情,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政治事务,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与应用.那么不好的一面相对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好好把控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导致与现实生活逐渐脱轨便会为以后踏入社会垫下隐患,所以需要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迈进大学校园相对初高中来说课余时间较多,有较多的精力去接受新的事物学习新的东西,因此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造成冲击,阻碍身心成长与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有较多的大学生认为国外的月亮始终比国内的圆,对国外文化有着较高的信仰与尊崇,本身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信仰、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别,从我国的历史性问题看出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战争略,直到现在也从未停止过思想侵略,大学生作为推进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思想侵略思想转变的主要对象,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如今社会中大学生过于普遍,人才比比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在面临工作抉择的时候用处不大或者毫无用处甚至专业不对口时便会产生压力、焦虑、不安,形成校内外心理落差,现大学生有较多的独生子女,因从小生长在优越被满足的环境下成长普遍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对事物要求较高的虚荣心总想着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更丰富的待遇对自己定位较高而现实无法满足时信心上承受打击从而心理上无法健康成长加上其依赖心理独立能力较弱孤独无助感倍增,再加上现大学生中父母、社会、学校对其期望都较大,父母方面认为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能够出人头地有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希望自己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导下学好专业上的问题面临社会时能够靠自己专业的知识立足于社会,社会方面希望大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这些所谓社会的期望、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给各大学生带来了多少思想上与心理上的压力,因此这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发达,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进入了信息化与多元化的时代,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给大学生们带来课堂兴趣,面对网络信息的普及,因此,正面的负面的消极的积极的都从网络上呈现在大家眼前,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也都会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与应用,然而互联网在现时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中我们要根据现时代的特点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结合现时代信息化技术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单单依靠在教室内拿着书本照本宣读或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来进行课堂陈述了,这种过于老旧且枯燥乏味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要,当下时代互联网如此发达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发达来给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但教育工作者需对互联网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各大学生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性与指导性的热点政治新闻来让学生站在政治上的角度思考与分析提出各自的观点,如此一来便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就不容易发生走神或者跟不上课程进度等现象,在传达思政教育的同时又能了解当下的政治热点.

信息化的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创新出更多的教育方式,如通过微博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在微博上可以发视频,推荐有关思政教育课堂辅导作用的课件同时学生在利用微博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关注到一些热点新闻,向学生推送一些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一些教育性内容,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或者 QQ 把同学全部聚集到一个群里针对某个事件提出各自的观点,还可以在微信里建一个公众号教育工作者不定期的发送一些思政教育的辅导课件,QQ 与微信传输都较为方便.

3.2 坚决贯彻马克思思想主义 学习马克思思想主义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决贯彻马克思思想主义,以马克思思想主义为指导方针,领会其中要领,体现出所具备的主导型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方法论、应用,根据这三个部分作为发展的全面性考虑,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某一方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