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6: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业板块的交易规则

篇(1)

2、科创板开户条件:申请账户时,前20个交易日中账户资金日均需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有两年及以上的投资经验且有24个月以上的证券交易经验。

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区别1、投资者申请开户门槛不同:科创板相较创业板开户门槛更高,需要在申请开户前的20个交易日内保持日均资产在五十万人民币以上且至少有两年的证券投资交易经验;创业板所需的日均资产为十万元人民币。

2、板块定位不同:科创板主要是面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创业板则是更多面向成长型的创新创业企业。

篇(2)

3月31日凌晨,中国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投资机构、企业管理层、创业者,乃至中小投资人、散户中间炸开。

“等待了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有盼头了。”提到创业板,无论投资机构还是IT企业,无一不说:“我们热烈欢迎创业板,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了。”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大多数企业既对创业板充满期待,却又不敢贸然前行。面对即将揭开面纱的创业板,围观的IT企业在盘算什么?

十年梦圆

“今年两会讨论了那么多关乎民生的问题,惟独创业板没有被涉及,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创业板没戏了。”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武兴兵告诉记者,两会期间没看到代表们讨论创业板,让许多有上市融资意愿的中小企业感到失望。

武兴兵解释说,虽然国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不少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到每个企业,能得到的资源还是有限。“现在两会刚结束不久,创业板《管理办法》就出台了,这让我们这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感觉到,国家没有忽视中小企业的呼声。”

等待了10年的中国“纳斯达克”终于有了盼头,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投资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奋。

“创业板对中国经济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的活跃,这也将给以“拉内需、保增长、促就业”为目标的中国经济全局起到促进作用。

而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的肖平也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重要步骤。肖平认为,多数IT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没什么固定资产,要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这一点在软件企业尤甚。而创业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对成长型的企业而言,资金注入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谋求更大发展。同时,创业板也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而此次《管理办法》的推出,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健康投资环境的保障。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管理办法》为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增加了对创业板公司退市约束的原则性规定,在“信息披露”与“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章节中,规定了有关退市风险提示和交易所制定相关退市规则的要求。“退出机制的设立将保证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整体素质,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是控制风险的一道重要保障。”某投资人表示。

跃跃欲试

刘纲告诉记者,深圳创投很早就开始关注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目前仅北京市投入的10个项目中,已经有6家中小企业开始进行上市改制,其中网宿科技、数字政通、乐视传媒网络视频公司等4家都是IT企业。

“IT企业是最积极在创业板上市的一类,也是创业板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刘纲说。

金蝶中间件无疑是这群企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管理办法》公布当日,记者就收到了金蝶中间件发来的消息,表示金蝶中间件已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金蝶中间件总经理奉继承介绍,金蝶中间件近4年的发展速度远超业界平均增速,经过与中介机构、券商沟通,已经启动了上市前的改制和辅导工作,目前公司各方面的指标都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有关规定,计划今年内提交申报文件,争取成为第一批在创业板挂牌的企业。

“金蝶中间件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是一家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基础软件领域,力图打破国外巨头如IBM、甲骨文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奉继承说,“既然定位是与国外厂商抗衡,为打破国外垄断而奋斗,就没有考虑过去国外上市。”因此,金蝶中间件从2008年初《管理办法》征询意见稿出台时,就把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本报去年对创业板的报道中,专业提供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的北京华电方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曾表示,在2008年初放弃了在创业板上市的努力。而这次《管理办法》的出台,也让华电方胜转变了想法。

“以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不够成熟,创业板更多的是国家一个美好的愿望,而这次《管理办法》的出台,成为创业板相对确定的信号,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华电方胜CEO姜维权告诉记者,华电方胜将密切关注创业板的动态,等到时机成熟时就重新考虑上市。

冷静观望

尽管从投资人到企业主,全都对创业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兴奋的IT企业对创业板仍保持观望。

尽管《管理办法》将在5月1日起实施,但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同时表示,创业板真正挂牌上市估计要等到今年8月份以后。也就是说,创业板虽然已经让众企业看到了希望,但具体时间表仍然不清楚。“《管理办法》目前也还只是一个总则,具体的上市规则、交易规则,以及信息披露等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有企业主指出。不少企业都在等第一批上市的企业明确后,再做打算。

“现在创业板细则还没有出,对上市企业的前期甄选和后期监管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奉继承说,他期望发改委在审核企业时,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创新价值、对IT产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国家产业升级的意义,让更多国产的,对民族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而武兴兵则告诉记者,博科资讯目前已经符合上市企业资质,但并不急于上市。“目前按照《管理办法》设立的门槛来看,全国有上万家企业拥有资质,其中完成改制的也已经有1000多家了。总不能一股脑都上市吧。”在去年征求意见稿出台时,准入门槛就颇受争议,如果本着对整个创业板以及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来看,《管理办法》设立的硬件条件仍然“有点松”。

而对一些以“烧钱”著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可能一条“成立三年以上”就把他们挡在了创业板的门外。但事实上,这类企业的成长性非常好,需要资金的意愿也特别强烈。“门槛设得低一点,对那些有潜力的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姜维权说。

篇(3)

酝酿之中的国际板,再度出现加速预热之势。

中国人民银行4月8日了上海总部组织撰写的《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在列举今年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时,再次提到股票市场的国际板等对外开放建设将稳步推进。

此前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国际板会遵照市场运行规律逐步推出,国际板也是证监会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交易所理事长耿亮也在同期透露,上交所正在积极准备国际板的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等四个法规,技术准备也大部告罄。此即意味着,在获得更高层面同意后,国际板可随时推出。

从管理层来看,国际板已箭在弦上,这恰与民间的态度形成鼎立之势。近期,多位学者与市场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并不是相关规则完成、技术准备到位,以及局部条件具备后,就可以立即推出国际板。

MG金融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B股市场到创业板市场,教训已经很多。我们推出了很多与国际上名称、形式相同的东西,但内涵、效率以及结果却相去甚远。现在面对国际板,相关部门一定要冷静应对,充分考虑设立国际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一定要跟国家利益对接起来,不能只停留在虚名上,也不能只考虑部门利益而忽略全局。

一年之前,管理层相继推出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市场几无争议之声。此时,国际板即将推出之际,市场却颇多争议,这是因为国际板的成败,完全超出了资本市场的承载力。

轻重之辩

“国际板”这一概念,最早于2007年4月上交所创新实验室提交的《市场质量报告》中提出,2008年才真正纳入决策层视野。

国际板概念提出三年,而今天国际板的推出似乎已近在眼前。据外媒信息,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章肖明年初在境外一个论坛上透露,已有许多企业就如何在沪上市问题与中金公司进行接触。

市场人士指出,对现实的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应该是国际板推出的最大考量。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欧美、香港、日本等海外交易所一直在向国内的优质企业发出上市邀请。而且从结果上看,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也未对其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国人应“心态开放”,与之礼尚往来。

但海外市场之所以积极吸引国内企业上市,最关键的原因是,其资本市场证券化程度高,上市资源已非常匮乏。

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全球交易所并购潮,已经将这一问题反映得淋漓尽致――各大老牌交易所因为上市资源枯竭而面临激烈竞争,合并成为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

相比之下,尚处于严格管制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不需为上市资源匮乏发愁,反而是中国股市根本无法满足符合上市条件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

4月8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报告显示,眼下国内的“上市名额”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而上市名额的背后,是绝大多数企业难以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而一般情况下,能够在A股上市的境外国际化集团企业,其上市融资规模至少以10亿美元计。这种资金规模将能够同时满足上百家,甚至数百家国内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在债券市场孱弱的情况下,IPO上市仍是国内企业最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股市融资功能落后,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低下。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长期以来美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在80%~90%的水平。而日本、德国的直接融资比重在2009年就已经分别达到了50%、57%。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还远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的证券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指出,在国内资本市场要满足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尚且乏力的情况下,谈论推出国际板,有点不着边际。

仇彦英指出,未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稳健,经济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的时候,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也都得以完善了,再让一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在A股上市也不迟。

监管风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证监会内部文件显示,监管层将采用试点方式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此外,境外公司募集的资金依照有关规定可以考虑允许其在中国境内使用,也可以在境外使用。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资本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基础很难说已经做好了国际板的准备。在监管能力有限、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板”的监管风险。

反观中国创业板,可谓十年磨一剑。在创业板推出前,市场无不对其寄予厚望。但推出后,该板块因“三高”现象严重、业绩变脸惊人以及退市制度至今欠缺,而饱受市场质疑。相比之下,国际板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其中风险更难预期。

市场人士苏培科指出,要让境外企业进来,首先看看我们的游戏规则和市场基础制度有没有国际化,有没有去掉不恰当的“特色”和所谓的“国情”,有没有褪掉“政策市”的烙印。

“虽然我们的高楼大厦等硬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软件呢?”苏培科表示,首先是国内投资者的素质,然后是我们的监管能力,包括我们的保荐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市场里对资本文化的尊重,对契约精神的理解等,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仅是我们的市场里的违规造假行为太多,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海外市场监管中,法制是常态的思维本能。以海外通行的集体诉讼制度为例,海外交易所上市企业受到的是多方的严格监管。近年来,多家中国企业因为不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环境,而动辄遭遇集体诉讼、受到巨额罚款。

而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完全依靠金融监管部门。分析人士认为,仅靠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远远不够,但国内又不具备海外市场通用的集体诉讼制度。如果国际板不能够建立起集体诉讼制度,境内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将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国际板对于监管部门的国际监管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看到,很多典型案例恰恰是发生在这些国际型大企业上,譬如安然、世通、安达信、施乐等。一旦这些企业出现治理结构问题,我们该如何监管呢?这些问题都要先想清楚。”仇彦英说。

估值冲击

如何实现“国际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合理联动,一直是国际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

资深市场人士马红漫曾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日本的前车之鉴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证券市场开设国际板。1991年高峰期时有多达131家海外大型企业在东交所上市。但随之而来的经济泡沫破灭,让日本经济深陷停滞和衰退的痛苦之中,投资者对外资企业的投资热度骤降。国际板股票交易十分沉闷,股价长期低迷,而维持在东京上市交易的成本很高,于是这些企业纷纷申请退市。

至2003年底,东京国际板只剩32家挂牌公司。2004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宣布,将彻底改革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制度,取消外国部,对外国上市公司与国内上市公司一视同仁,以促进更多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日本国际板由此黯然收场。

马红漫表示,目前A股市场与日本开设“国际板”之初的情形十分类似。国际板的估值水平极有可能有别于A股市场,而更多受制于海外市场的估值规则。由此可能导致两个结果:或者国际板成交低迷、融资受挫;或者对A股市场行情走势形成制约,A股高估值体系崩溃,国内企业融资步伐陷于停滞。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于军指出,境外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热钱是否会借助估值体系存在的差异,通过境外做空打压,从而冲击A股估值中枢,应当谨慎对待。

从估值体系来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较慢,相对应的现象是上市公司估值比较低,而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快,随之上市公司估值也比较高。“如果大批境外公司来A股上市,估值体系难以对接,估值不一,对A股估值中枢有冲击,肯定会出问题。”于军表示。

利益与立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际板的推出之所以会显得如此紧迫,主要是市场中有三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

首先是来自上海市政府和上交所。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板块,以及这一板块中各种国际化的元素,包括国际投资者、国际投行,包括一系列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而上交所自农业银行挂牌上市之后,“大蓝筹“上市资源明显匮乏,一度与深交所争抢上市资源。因此寻求境外企业作为上市资源,可以从中收管理费、上市费等各种费用,加之金融创新指标需要等,显然都符合上交所利益。

其次,境外企业上市,券商投行部门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可以做承销、保荐业务,因此对此非常积极。

此前有媒体透露,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且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

而这其中,中金公司一直是倡导尽快推出国际板的最强主力。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一致大力呼吁尽快推出国际板。

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行、拥有国际业务及大项目发行经验的中金公司,将是国际板推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无疑将会在未来国际板业务中占据极大优势。据中金人士透露,包括中移动、汇丰等大型公司相继与中金公司等老牌投行达成合作意向。

第三,则是希望登陆中国股市的境外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内地红筹公司。

篇(4)

新三板是国家专门对国家级高新区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的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目前是与沪深交易所并立的第三个全国性股权交易市场,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它的灵活性和优势将会大大的激发出资本市场的活力,并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来挂牌。分析我国新三板的市场功能特点以及与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与投资者对新三板有一个比较清晰理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理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新三板;市场功能;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49

0 引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或“NEEQ”)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其设立初衷即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动全国高科技产业更快发展,积极促进我国场外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新三板在开办初期,绝大多数企业和投资者认同度较低,抱着观望态度。少数主动挂牌企业也是在中国证券协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协会的主动引导与推动下。然而随着新三板各方面政策的出台与监管功能完善。从挂牌企业数量来看,从2006年挂牌的6家,2012年挂牌数量突破百家,2014年度达1572家,截止2016年3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高达6410家,超过沪深两市企业数量总和。可见新三板市场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随着分层制度的推出,其发展前景更是一片蓝海。

1 新三板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新三板原本是业界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俗称。为了给这些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多股份流动的机会,2006年国务院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定义为新三板。

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将能在新三板转让股份的公司范围从限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增到上海张江、湖北东湖和天津滨海三个高新区。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将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范围扩容到全国所有企业。

2014年做市商制度实施引爆新三板,挂牌公司和融资额都出现了爆发性增长。2015年,新三板市场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同年3月18日,全国股转公司和中证指数联合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新三板市场进入指数化时代。至此,新三板成为第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2016年3月3日,全国股转系统了《关于做好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技术准备的通知》,将拟定于2016年4月组织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的全市场测试。意味着新三板分层时代的来临。

2 我国新三板市场功能简述

2.1 价格发现功能

价格发现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中小微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能迅速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获得相对准确的市场定价,进一步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这也是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实现交易和融资功能的前提。随着新三板市场交易制度以及配套法律的完善,做市商制度等日趋成熟,乃至未来竞价方式的引入,都将促使挂牌公司股价逼近其实际价值。

2.2 多元化融资功能

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一般兼具高成长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技术更新速度快,资金需求量大等特征,但又因其具有轻资产特征,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非常有限,根据现有信贷政策,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新三板的挂牌条件对申请挂牌企业的盈利水平没有硬性要求,只需申请挂牌企业存续期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股份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等即可。所以新三板的挂牌要求正好契合了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灵活选择定向增发、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多种融资方式。

2.3 规范公司治理功能

很多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初创期间或成长期间,因不需要信息披露,其在财务、经营与战略上往往是不规范的。新三板挂牌的过程,相当于一个简版的IPO。在券商、律师事务所与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与辅导下,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需要构建规范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迅速去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弊病,这不仅大大提升公司的合规运营财务管理和内控能力,也为企业以后向主板进军提供了先期条件。

2.4 企业宣传功能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利于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和认知程度,促进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企业宣传。挂牌企业是在全国性场外市场公开转让的、证监会统一监管的非上市公众公司。首先公司股份挂牌后的市场价格创造财富效应,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其次,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私募股权投资者通过新三板寻找值得投资的企业,同时企业也借此能够接触更多私募股权投资者,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第三,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挂牌新三板会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政绩,而且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沟通。因此通过新三板挂牌主动地进入政府视野,增加了很多获得政府扶持的机会。

3 新三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比较分析

3.1 服务对象不同

新三板定位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这类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多为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高收益、低风险的大型优秀企业,中小板企业规模稍次于主板市场。创业板主要服务于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一般表现为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新农业的企业

3.2 财务指标要求不同

新三板的经营年限只需存续满2年即可,而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需持续经营时间在3年以上。且新三板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挂牌企业可甚至可以零利润甚至亏损挂牌。但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等。同时规定募集的资金必须标明明确性的用途。主板和中小板要求更为严格。

3.3 投资者群体不同

创业板要求投资者具有两年投资经验,主板与中小板对此并无要求,与之相比,新三板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机构投资者投资门槛为500万元,个人投资者的资产标准也为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和拥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所以这一高门槛注定新三板的发展方向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同时在某一方面也降低了全国场外市场的整体运行风险,优化场外市场投资者结构。

3.4 投资目的不同

新三板是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投资者主要看重新三板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回报,与沪深两市侧重于通过股票买卖赚取市场差价相比,新三板侧重于赚取企业成长的钱。

3.5 交易规则不同

在交易方式上,目前新三板主要采取协议方式、做市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新三板的流动性。而主板、创业板多采用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采用协议大宗交易和盘后定价大宗交易方式。

4 结语

可见,新三板作为目前资本市场的基石,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在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中互联互通,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板块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使企业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些都促使着我国迈向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使之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陶瓷餐具销售及陶瓷餐具修复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于2014年12月11日挂牌新三板协议转让。482倍并不是瓷爵士疯狂的极致――4月1日,瓷爵士股价由前一交易日的0.01元涨至7.01元,单日涨幅高达70000%。

一夜天堂,一夜地狱。

4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OC)股价从开盘价52元最低砸落至1.01元,以4.86元收盘,暴跌90.98%;翌日,中科招商股价开盘即又回升至50元上下,当日收盘报收于41.94元,涨幅762.96%!

这就是“任性”的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于没有类似于主板的涨跌停板限制,交易规则也迥异于主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大悲大喜――单日涨幅超过千倍或跌幅近99%的案例都并不少见。

相比之下,创业板上市公司暴风科技(300431.SZ)的35个涨停、较发行价250倍的涨幅简直弱爆了。

即使按照代表新三板市场整体情况的三板成指(899001),2015年以来的涨幅也超过70%,最高涨幅超过100%;从投资者入市情况看,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较2014年底增长63%;从挂牌公司情况看,2015年以来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逾800家,总量近2400家,总市值突破万亿元;从市场活跃度来看,新三板市场日均成交金额已经突破10亿元,完爆2013年年成交金额!在财富效应的引领下,新三板定增市场同样火爆,仅4月挂牌企业就完成115次定向增发,有的企业还没等到路演,定增额度便被一抢而光。

一个新的投资风口正在快速形成!伴随着新三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的热情也被迅速点燃。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新三板制度构建的逐步完善,制度性溢价所带来的套利空间快速收窄;随着市场关注度的显著提升,未曾被资金肆虐的部分估值洼地正被快速填平。

正如流传于网络被誉为2015年最浪漫的诗《新三板挂牌》中所写道的:“亲爱的,我们去新三板吧!/我带着你,你带着公司/传统产业也好/互联网+也罢/横穿 挂牌/暴走 做市/让我们来一场/说赚就赚的旅行!”

下一个Amazon(亚马逊),下一个Genentech(基因泰克),下一个BAT(百度、阿里、腾讯)或许正在新三板诞生。

十年磨一剑

新三板被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聚集了大量成长性较高的高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门槛低、成本低、审核效率高,是成长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转让、定向融资的有效选择,也是拟IPO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力跳板。

近年来,在诸多利好的推动下,使得新三板市场站在了新的“风口”上,社会关注度及资金参与度不断攀升。

历时十年,新三板才从无人关注的角落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

新三板起源于2006年,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2012年,在中关村基础上又新增了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三个试点区。随着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以及2014年引入做市商制度,新三板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在国务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新三板承载的市场功能也开始显现。

从“两网”到三板,再到新三板,名称的变迁涵盖了中国场外股份交易市场的漫长发展历程。

“两网”即1990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成立的STAQ法人股流通市场以及1993年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成立的NET法人股市场,两者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

此外,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截至1997年,全国出现100多个地方性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期间有相当数量的个人违反规定入市交易,法人股交易实际上已经部分个人化。而国家无法对这些场外市场予以有效监管,给金融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关闭非法股票交易市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将非上市公司股票和股权证交易都视为“场外非法股票交易”而命令禁止。随后,包括STAQ、NET系统在内的各地交易系统陆续都在1999年底前全部关闭。

2001年6月,为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经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启动代办股份转让工作。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定申银万国等六家证券公司代办原“两网”系统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业务,由此确立了中国由证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场外交易制度,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于2001年7月正式开通,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随后挂牌。

为解决退市公司的转让问题,2002年8月起,沪深主板退市公司(包括退市的B股)被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由此,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成立,被称为三板,与新三板相对,亦被称为老三板。

老三板由于挂牌公司资质较差,升板到主板上市的难度较大,自成立之后一直乏人问津。2006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因其与老三板标的明显不同而被称为“新三板”。

新三板设立以来,由于其制度的设计原因,始终存在流通性不强、融资能力弱、参与人数少、关注度小等问题。截至2011年底,新三板市场仅有91家挂牌公司。随着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推出,场外市场建设的呼声渐高。

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同时,《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细则的正式突破了股东200人的上限限制。

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的重要里程碑;同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随后,证监会先后了《关于修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审核指引》等七项配套规则。

2014年,监管部门继续不断地给予新三板政策暖流,陆续出台了政府补贴制度、做市商制度、定向增发等制度,从引入企业挂牌上市、促进交易量和流动性、提高融资效率的角度完善市场,对新三板市场各方参与者均构成利好。

尤其是引入做市商交易后,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股票交易分为协议转让方式和做市商交易。其中,协议转让是由买卖双方在场外自由对接达成协议后,再通过报价系统成交;而做市商交易是由券商作为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在政策的扶持下,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挂牌企业数量增加1233家,比2013年增长355%,超过了之前八年所积累的数量,累计达到1580家(2006年新三板成立时,挂牌企业数量仅6家)。

2015年3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新三板两大指数,即三板成指与三板做市(899002),分别包含样本股票332只、105只。

兴业证券认为,新三板首批指数的推出,是新三板扩容以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进入“指数时代”的新三板市场不再是一个零散的市场,而将作为一个整体受到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若以前的新三板因为缺乏一个量化衡量的标准而受到诟病,那么指数的推出可以向潜在投资者展示新三板成长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12日,短短起步一年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已有近2400家,待挂牌家数为72家,申报中家数为882家。机构预计,到2015年末的挂牌公司数会超过3500家,到2016年底会超过5000家、五年内挂牌公司超万家是大概率事件。

新三板的美好时代

新三板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板市场(主板和中小板)、二板市场(创业板)、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区域股权转让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而新三板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其定位是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服务平台。

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越来越多地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同比增长11.8%;个体工商户4564.1万户,同比增长2.43%。小型企业占比30.37%,微型企业占比66.93%,共计占比97.3%;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融资困难却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3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包含股票和债券的直接融资只有2.02万亿元,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仅为11.7%。而且,有限的直接融资额度也大都由大中型企业获得,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业务发展往往受限于资金瓶颈。

而新三板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位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权交易、资产重组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减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壮大。与主板、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市场挂牌标准低且政策支持力度大,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有巨大帮助。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有句名言:“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但是时间说明一切。”在挂牌上市方面,新三板市场与纳斯达克市场有相似之处,实行注册制,对盈利、资产、股本等财务指标并无要求;在融资和并购方面,新三板市场采用备案制,股份锁定和发行价格并无要求,发行对象要求也极为宽松。

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公司经营满两年,二是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三是公司股权明晰,有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相对之下,一板、二板上市门槛则要高得多。其中,一板上市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在财务指标上比新三板要高: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等。

二板上市也需要公司经营满3年,要求主营业务突出且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在财务方面: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创业板对企业盈利要求有两个标准,满足其中一个即可,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正是由于宽松的进入门槛,又适逢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新三板进入最美好的时代。

中信证券表示,首先,中国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意味着生产人口正在向消费人口加速转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变革加速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巨大的互联网人口使得中国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同样也能将“巨国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中国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轨的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新的商业基础设施加速形成,为附着在信息技术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次,中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海量的创投资金亟须找到对接的平台。

在中国经济降速换挡的阵痛期,创新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本届政府提高如此的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且被总理多次强调,“创客”一词也因总理的倾力关注而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总理更是多次走访创新企业,释放出对“互联网+”等的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明确支持信号。

创新也需要资金,钱从哪来?只能靠融资,但传统的信贷间接融资显然不利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出路就在于股权直接融资,但主板市场高高的门槛又把创新型拒之门外,此时,新三板存在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中信证券表示,从融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于为创新型、创业型以及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而从投资角度而言,新三板定位为全国市场、公开市场以及集中交易市场,新三板不仅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同样也是应时代而生的新型资本市场。

成长型企业大本营

中信证券认为,新三板是中国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是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的真实映射。从2002年至2014年,A股的市值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各行业2014年年末的市值占比与2007年年末市值占比的差值计算,石油石化、交通运输、银行、煤炭、钢铁等行业市值占比均出现了显著收缩。与此同时,市值占比不断创出新高的行业则主要集中于建筑、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元器件、传媒,以及电力设备(剔除强周期的非银金融)等行业。截至2014年年末,石油石化、钢铁、电力、房地产和煤炭五大行业的市值占比累计为20.08%,较其最高时下降了近34%;而市值占比快速扩张的国防军工、传媒、计算机、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其2014年末累计市值占比为11.5%,较其最低时仅上升8.31%。

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的时代变局。中信证券统计了所有A股上市以来的表现,发现房地产行业总共诞生了21只十倍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化,主板市场诞生十倍股的行业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最近十年在医药行业诞生16只十倍股,而最近五年电子元器件行业诞生8只十倍股,最近三年传媒行业诞生了3只十倍股。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经济形态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目前A股市场对新经济的映射远远不够。

中信证券表示,新三板的市值结构更能反应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目前新三板总市值已接近万亿量级,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总市值分别占比26%和11%。这与A股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分别仅占9.2%和5.1%形成了鲜明对照。进一步对照美国市场的市值结构可以看到,罗素3000成份股中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三个板块总市值占比分别为21%、17%、14%,与新三板当前的市值结构非常类似。由于新三板挂牌制度更趋市场化,因此当前新三板的市值结构不仅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国未来新经济形态的写照。

随着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的不断冲击和重塑,中国经济的生产力特征从集中规模化向分布式多元协同演变,使得中国企业组织形态呈现出资产少、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A股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变化正在验证这种趋势。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2344家挂牌企业中,净资产规模处于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合计1477家(剔除净资产为负),占比达到63%。

“新三板挂牌条件对公司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总额均无要求,只需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且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不仅顺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也使得新三板成为中国股市制度改革的实验田。因此,制度红利是新三板市场与生俱来的一大优势。” 中信证券认为。

增速远超主板

广发证券统计显示,成长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成长性显著优于中小企业板,盈利增速较创业板显优势。

新三板公司2014年合计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86%、28.80%,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11.55%、10.86%;与创业板相比,虽然新三板公司营收增速低于创业板的28.39%,但是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创业板的25.08%。

盈利能力方面,新三板公司盈利能力较中小板优势明显,其ROE领先创业板。2014年,新三板毛利率、净利率和ROE(整体法)分别为26.81%、7.92%和13.53%,显著高于中小企业板的21.54%、6.58%和9.34%,ROE方面,创业板仅为9.57%,低于新三板的13.53%。总体来看,新三板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均优于中小板、创业板。

广发证券根据2014年年报数据测算,截至2015年4月30日新三板PE值(整体法)为42.75倍,低于中小企业板的58.24倍和创业板的98.18倍,高于全部A股23.39倍的PE值。

但广发证券认为,新三板具有高成长性,以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测算,2016年PE将降到33.19倍,总体估值偏低。

分行业来看,新三板日常消费、材料和工业的PE值较低,分别为24.95倍、31.34倍和33.24倍,根据行业2014年净利润增速测算,电信服务、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由于其高成长性,2016年也将有一个较低的估值,分别为22.25倍、25.06倍和26.62倍。

广发证券测算,新三板PB值(整体法)为5.33倍,低于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5.55倍和8.21倍,高于全部A股的2.91倍,其中能源、材料、工业和日常消费PB值较低,分别为3.66倍、4.29倍、4.31倍和4.32倍。

产业思维主导盛宴

在新三板这场资本市场的盛宴里,嗅觉灵敏的投资者自然不会缺席。

资料显示,新三板投资人队伍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3月末,开通挂牌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总数为79751户,较2014年底的49004户增长63%。其中,合格投资者为37732户,较2014年底14990户增长152%;而同期受限投资者则由34014户增至42019户,增速为23.5%。

那么,新三板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中信证券建议,在中国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三板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

主线一: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疗保健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业。

主线二: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的消费服务业。从2000年-2009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DP上升近10个百分点,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了制造业和投资品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情况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投资品和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连续下滑,而A股消费品的ROE基本维持14%左右。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GDP比重上升至36%,并且随着中国资深富裕消费人群的扩大,个性化的商品、丰富的品类、无形的优质服务以及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将吸引新的主力消费人群的目光。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消费升级并且相对主板稀缺的细分子行业,如电影娱乐业、中高端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个性化的专业零售企业以及体育消费产业等。

主线三: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过去十年,中国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高速增长,从2004年的7091亿元猛增至2013年的3619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1%,行业的高景气带动相关板块和公司市值快速增长。在2009年,交通运输业迎来景气最高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达到48%;与此同时,航运港口、航空机场、公路铁路的总市值纷纷创出新高。随着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换,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正出现快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超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4年该数据上升至36%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建议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角度寻找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细分子行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等。

主线四:受益于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机融合的智能制造业。早在 2012年,《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对全球制造业的演进趋势做了明确判断:“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制造业正发生着巨大转变,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下一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入2015年,随着政府扶持智能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智能制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主导中国特色的“工业4.0”。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包括智慧工厂总包商、智能化设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和传感器、数据领域的云制造+3D打印。

主线五:专注于为传统产业和政府信息化提供支撑的领域。信息技术对广告传媒业以及商贸零售业的改造一度成为最近两年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概念。而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改造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将目光沿着产业链进行逆向搜索,重点跟踪信息技术对能源、金融、制造业的流程再造。

除此以外,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政府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投资将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移动互联等领域的IT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为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提供支撑的新三板挂牌企业。

多层次策略掘金

中信证券根据不同投资者的偏好,根据定量(财务)、定性(产业思维)、股东结构和二级市场比较梳理出六大投资策略的七个股票池。

(1)财务优异:综合考虑2013年和2014年收入和利润成长性、2013年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凯路仕(430759.OC)、信达智能(830937.OC)、润农节水(830964.OC)、维珍创意(430305.OC)等29家公司;

(2)制度红利:参考创业板IPO的财务条件进行筛选: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且持续增长,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的营收增速均在30%以上;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建议关注红豆杉(430383.OC)、有友食品(831377.OC)、中海阳(430065.OC)、蓝山科技(830815.OC)等92家公司;

(3)稀缺标的:目前A股主板/创业板稀缺的6个行业,包括香业、租赁、石墨烯、即时检测(POCT)和生物医药。建议关注古城香业(830837.OC)、融信租赁(831379.OC)等;

(4)估值洼地:比较新三板做市转让板块公司PE和对应A股板块PE,寻找估值折价超过50%的公司,建议关注强盛股份(831184.OC)、扬子地板(430539.OC)、永继电气(430422.OC)、公准股份(830916.OC)等42家公司;

(5)做市商偏好策略,建议关注的核心指标依次是:总股本处于3000-6000万股;总资产处于1亿元-2亿元;毛利率和ROE不低于35%和15%;营收规模不低于1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相关标的如微创光电(430198.OC)、中际联合(831344.OC)、泰诚信(430101.OC)等25家公司;

(6)研发驱动策略:根据研发投入驱动市值增长的逻辑假设,构建了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这一参考指标,并综合考虑收入规模和行业属性。相关标的如纳晶科技(830933.OC)、仁会生物(830931.OC)、一铭软件(831266.OC)等30家公司;

(7)强势股东策略:考虑到知名PE/VC 和强势股东的引入有利于挂牌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加速公司成长、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带来的潜在兼并整合机会,建议关注挂牌企业具有强势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具有国资背景的挂牌企业,如点点客(430177.OC)、昊方机电(831710.OC)、方林科技(430432.OC)等22家公司。

对于掘金新三板的策略,申万宏源则建议,新三板投资介于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之间,不同于A股二级市场传统的盈利模式和投资理念,新三板投资需要引入PE/VC思维和投行思维。

申万宏源认为,新三板投资的盈利机会在于公司成长、估值溢价和做市盈利,需要特别警惕业绩波动、公司治理和流动性三大风险。

篇(6)

2004年6月25日,八只中小企业的“小老虎”闪亮登场,拉开了中小板发展的序幕,这标志着中国创造性地突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瓶颈,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板也为探索积累创业板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六年时间里,中小板在以主板制度架构为基础,以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为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迸发出蓬勃生机。

六年回眸,中小板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之旅谱写了一曲华丽乐章。从当年的八只“小老虎”为中小板开业剪彩时的飞身一跃,到今朝四百余家企业的百花齐放,中小板已成为中小企业高效的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小板在世人惊异的目光中迅速成长,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中小板的成交量仅为59.16亿股、成交金额仅为822亿元,而截至2009年,中小板的成交量为3276.49亿股、成交金额为48183亿元,其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的比重也从1.98%上升到9.06%。

从市场规模来看,2004年,中小板流通A股合计仅为9.59亿股,仅占深圳主板A股流通总量的1.39%,而到2009年上升到385.46亿股,占深圳主板A股流通总量的18.48%,提升了近17个百分点。从资产状况来看,2004年中小板按整体法估算的每股净资产为4.48元,远高于深圳主板的2.64元,而到2009年末,中小板的每股净资产为3.96元,和深圳主板的3.30元大体一致,表明中小板日趋成熟,与市场主板的联动性日趋加强。从行业分布上看,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已涵盖全部13个统计分类行业,使得中小板能较好的满足全国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板已发展成为市场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充分的投资平台,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的压力,提升了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扩张的能力,是资本市场为宏观经济改革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迎着旭日朝阳,身后一定会留下淡淡的阴影,在中小板昂首前行的同时,需要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中小板未来旅途中的丝丝羁绊。

诚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机制中的一部分,中小板必然无法克服制度对其自身的束缚。中小板是在国务院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的推动下而诞生的,在中小板推出之初,业内界人事就对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认为中小板的推出,不仅仅能为中小企业开拓一条直接融资的渠道,还能为创业板的设立探索经验,扩展沪深主板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空间。然而,在一片乐观的称赞下,人们忽视了中小板的先天不足。由于中小板在设立之初,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板,而仅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沪深两市主板市场的延伸。除了允许上市公司的流通盘小于3000万股外,中小板是在不改变现有法律法规、上市标准和发行审核程序的前提下,不降低现有的上市门槛,组成独立板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不是市场独立运行的独立板块,而采用了附属于深圳主板市场的附属型市场模式。中小板市场完全依附于深圳主板市场,与深圳主板市场共同拥有相同的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两者同呼吸、共命运,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相距甚远。这样,中小板在诞生之日,就完全继承了主板市场的所有诟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旬,在中小板上市交易的股票中,流通股仅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与A股市场的股权比例大体相同,表明中小板在初创之时就已经继承了A股市场“股权分裂”遗传基因。这无疑限制了中小板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小板大股东的套利行为埋下了伏笔。虽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弊端,但中小板的投资参与主体依然限制在中小散户中间,这与深圳的主板市场的情况完全一样,丝毫不能引起风险投资资金的兴趣,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限。这样,A股主板市场的全部弊端,中小板照单全收,从产权不清、效益低下到不愿分红、投资饥渴,中小板并未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惊喜,相反,当年“新八虎”之一的江苏琼花迅速沦为ST,让人们唏嘘不已。

如果说,中小板的制度束缚是无法避免的天生宿命,那么,中小板自身的特性约束就有着更多的人为色彩,为中小板的发展壮大之旅留下了许多羁绊。

首先,从中小板的交易状况来看,中小板存在较高的流动易风险和交易波动风险。

所谓的市场流动性,一般认为是证券具有在投资者以认可的价格上,顺利出售变现的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市场交易越活跃,投资者以约定价格购买出售证券越便利,市场的流动性越好。然而,考虑中小板诞生之时的迷你特性,市场中的流动股份较小,一般局限在3000万股之内,这样,交易池容量小,人为控庄的可能性较高。容易出现多家机构投资者争抢吸筹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推高股价,从而使得市场上股价筹码过于集中,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简单来说,如果一只证券的60%〜70%的流动股本被控制,则认为该股票失去了流动性,会导致该股票交投清淡,中小板将再次上演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困境。在我国缺乏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前提下,会减弱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而退出中小板的投资交易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交投清淡的程度。虽然,中小板的急速扩容,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了交投清淡的可能性,但中小板的迷你特性,使得中小板依然是投机者热衷的宠物,在多家机构联合坐庄控盘的条件下,中小板的局部层面极有可能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中小板对中小企业融资功能的发挥。

从市场的交易波动方面来看,由于中小板和沪深主板采用相同的交易系统,除了中小板在股票代码中以002开头人为区分交易对象外,中小板与沪深主板在市场交易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在缺乏必要的市场防火墙的条件下,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效应很容易传递给中小板。而在现行中小板股票交易规则下,中小板的股票价格振幅与大盘指数偏离程度为20%。同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大都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中小板的交易波动变化较为剧烈。因此,中小板在吸收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效应后,又会将这种交易波动效应叠加扩大化后,传递回沪深主板市场,增大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程度。另一面,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理性,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又加大了市场交易波动效应的程度和传染效应传递的速度。

其次,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的状况都会对中小板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来看,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基本的融资手段,其必然与企业的财务经营状态紧密相关。一般认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与坏,将作为两种信息,经过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并通过市场交易价格表现出来。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给市场传递的利多信息越多,其市场价格表现越优异,相反,企业财务状况越差,给市场传递的利空信息越多,其市场表现越恶劣。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一般都是处于成长期,其资产规模、市场占有度等因素,均不及步入成熟期的大型、旗舰型公司企业,其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动、经营战略的失误、产业经济周期的轮动等因素变动,都会对其造成极其恶劣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破产停牌的可能性极大。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5年期生存概率仅40%左右,而中小企业上市交易后,其财务经营状况也因信息披露制度约束而相对透明,受市场的关注程度也相对提高,其财务经营风险的也因股价的波动也相对放大。一旦企业自身财务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将会在二级市场上遭受投资者的抛售,从而出现股价暴跌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中小板的投资信心,影响中小板发挥融资渠道的作用,而且若大量企业均出现财务经营危机,还会涉及中小板的市场稳定性,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

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依据委托原则,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保证企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而从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民营企业是当前中小企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家族式的控股模式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首选。因此,在中小企业登陆中小板融资平台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自然而然地持有了企业的绝大多数股份,甚至成为绝对的控股股东。这样的公司治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混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决策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企业上市的战略发展部署可能背离融资发展的需要,成为市场上投机者“圈钱”的平台。同时,个人英雄式的经营决策模式,也容易脱离董事会的制约,造成经营决策上的失误,增加财务经营风险。企业股权结构的细微变动,都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而连锁放大,冲击中小板市场的稳定。

从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来看,资本市场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平台,其核心要求信息必须是高效流动的,因此,企业财务经营信息及时、高效的公布是资本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之一。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上市公司一直在高效资本融资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艰难地平衡。要想通过证券市场进行高效的融资,就一定要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应地信息披露,而过多的信息披露,又会泄露企业诸如发展战略、资本结构、核心技术等经营机密,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处于成熟期的大型、旗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不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在中国实行保荐发行制度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中国的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特别强调要求中小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标准要高于沪深主板市场。这样,中小企业极有可能因为其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而失去其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其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推广,也将增加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变数。另外,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中小企业极有可能为了获得中小企业平台的融资便利,故意隐瞒或遗漏会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信息,获得优先上市的资格,发生所谓的道德风险,对中小板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年江苏琼花“委托国债”消息公布,市场上出现了对中小板的信任危机,当日中小板遭受重创,整体流通市值损失约5亿元。

再次,从中国的投资者群体来看,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板的投机氛围。

资本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投资与投机的轮回往复中逐渐成长壮大。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样也是投资和投机的结合体,然而相对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模式而言,中国资本市场上弥漫着更多的是投资者追求资金短期收益的投机氛围。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当前资本市场上,广大中小散户是参与证券投资的主力,自身的投资素质普遍不高,并没有具备成熟市场中理性投资者对高风险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追逐中小板投机利益的驱动下,中国的投资者一般都没有细致地了解中小板的专业性、投资性等相关内容,在被中小板高成长性吸引的同时,忘记了细致评估中小板的投资风险,把中小板等同于沪深主板市场,盲目地投入到市场中。在市场上涨中,积极地买入跟进,推动中小板更加快速的上涨,而在市场下跌当中,又拼命地逃出,加剧了中小板下跌的速度,这种典型的追涨杀跌投机行为,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动荡,也客观上加剧了中小板的投机氛围,增加了市场的波动程度。

最后,从中国的保荐人发行制度上来看,持续督导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板的扩容速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强上市公司的上市质量,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开始全面推行保荐制,以保荐人为上市公司的第一道防线。保荐人除了负责拟上市公司的上市推荐和辅导外,还要负责审核公司所发行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协助企业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且还要承担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督导的责任,并且责任落实到个人。此举无疑将企业发行上市的风险,由当初的投行机构细化到保荐人个体,与保荐人的个体利益相挂钩,促使保荐人更加细致谨慎地审核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随着保荐人个体责任的落实,保荐人却因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高度不确定性而不敢对其承担“孵化”责任。虽然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对保荐人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其是否能永远保持明星的姿态却是一个未知数。考虑到持续督导责任对自身的影响,保荐人往往会选择一些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进行“孵化”,推荐其在沪深主板上市,从而降低自身选择中小企业“孵化”失败被淘汰出局的危险系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板的扩容速度。

在“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指引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逐渐建立,然而,在推动资本市场渐进发展过程中,有必要为“猫咪”扫清铺在路上的石子、树枝等一些羁绊,为“众猫们”抓到“耗子”扫清必要的障碍。

考虑到中小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有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还会衍生出千差万别的各种风险因素。虽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中小板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降低和防范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制度的完善依然是重中之重。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和强化风险防范的防火墙机制,是保证中小板良性发展的关键一步。虽然,中国的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中小板的监管制度,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制度同样也要跟上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尽可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降低危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可以考虑将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均纳入监管体系当中,将监管的触角深入上市公司的内部,将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相挂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第二,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核心环节。归根结底,中小板是众多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交易平台,上市交易的中小企业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板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中小板交易的中小企业,要是那些具有发展前景、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注入与支持。要避免那些以上市圈钱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上市交易,降低影响中小板稳定发展的潜在威胁。另外,高质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刺激保荐人“孵化”愿望,减弱其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状况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达到增加中小板市场扩容速度提升的目的。

第三,理性投资者的培育是必由之路。中小板融资功能的高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而高素质的理性投资者不仅能维护中小板市场的稳定,还能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加强投资者的素质培训,让投资者能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小板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明确中小企业和沪深主板市场的差异,掌握相应的投资技巧,可以避免投资者非理对市场波动中的冲击,保证中小板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和规范机构投资者,引入做市商制度,也是扩充中小板交易参与群体的必要之路,因为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力量、研究团队以及抗风险能力,均高于普通的中小散户投资者,其投资素质较高,受市场波动的非理性情绪化影响较小,在稳定市场,减少投机对中小板的冲击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

篇(7)

另外,A股市场执行T+0交易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港股通开通之后,两地投资者必然会踊跃参与,市场活跃度将会持续升温,而沪港市场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股票T+0制度,香港市场实行的T+0的交易机制与国际成熟市场的交易机制相一致,为了更好的控制沪港通的风险,上交所在沪港通新闻会上表态将加速恢复T+0交易制度,因此,沪港通将会倒逼A股恢复T+0交易;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所有主要的股票交易所均遵循“T+0”的交易制度,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及品种的逐渐丰富,A股核心交易制度与海外成熟市场靠拢也将是未来必须的发展大方向,内地市场日内波动收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将较以往更深,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市场风险对称化的角度来看,T+0交易制度作为一项积极的风险对冲交易制度,在A股市场上得以恢复已成必然。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始交易,之后的“深港通”将会渐行渐近,上证所T+0交易制度破冰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体系、弥合跨市场不平等套利空间和促进内地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与国际接轨,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T+0有助于带动A股成交量提升。回望历史,中国股票市场在建立之初并没有T+0交易(即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的交易方式),199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取消涨跌幅限制后实行了股票的T+0交易,股指由此前的横盘震荡开始迅速上扬,不到2个月时间,股指上涨了1倍,但随后逐渐回调并接近执行T+0之前的水平;而当上交所在1995年1月1日开始重新恢复A股T+1(即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出,只能在第二个交易日以后才能卖出的交易方式),股指由此前的震荡小跌转为直线下跌,但随后逐渐回升至恢复到T+1之前的水平。而从深交所市场的表现来看,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3年11月22日也取消了T+1交易,实施了T+0交易,但在这之前之前,股指已经提前反映了其利好信息;1995年1月1日起恢复A股T+1,股指继续延续此前的下跌趋势。整体而言,历史上上证A股和深证A股由T+1转为T+0时,成交量均出现了显著上升,反之,恢复T+1之后,成交量显著下降。由于目前A股市场仍然由短线交易风格为主的散户投资者占据主导位置,而“T+0回转交易”又能够满足这部分投资者短线交易的需求。所以,预计A股市场恢复“T+0回转交易”将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及成交量。

第二,恢复“T+0”将有助于降低期指市场风险。目前我国指数期货市场实施“T+0”的交易制度,但对应的A股市场则仍然保持“T+1”,两类交易机制不统一就为可能的市场风险留下了隐患。例如,当股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股指大幅下滑时,广大个人投资者无法在当天将买入的股票卖出,无法规避风险,而大户和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所承担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实现风险对冲。所以,对个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及不公平。

第三,恢复T+0交易机制有利于营造效率与公平兼顾的高水平股票市场。从境外实践来看,T+0交易制度是“金融市场交易价值自由”精神的体现,但同时,大部分成熟证券市场为防控交易投机过频引致市场风险,均对投资者日内回转交易行为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在恢复T+0交易机制时,要以上世纪90年代T+0助长市场投机为鉴,汲取发达市场交易监管经验,最大限度的控制历史上过度投机的问题再次出现,所以A股市场恢复T+0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实施。例如,首先在蓝筹股上进行试点,待条件成熟之后再扩展至全部市场。这样可以避免中小板及创业板部分市值较小的股票受到投机影响出现股价剧烈波动的问题,其次,监管机构制定有关T+0交易的交易规则及监管措施,对投资者参与T+0交易设置精确的分类标准,严格监控T+0交易行为,为投资者营造一个效率与公平监管兼顾的规范市场。

第四,T+0交易制度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全方位、跨市场的金融创新。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不统一,例如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股票与可转债品种交易机制分别是T+1、T+0,因此容易出现同一事件中的不同投资群体所承受的风险不均等的状态——例如“光大乌龙指”事件中,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的风险要比持有股指期货或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风险要大得多。在股票市场全面恢复T+0之后,股票与期货、债券等市场的交易机制得以统一,这为下一步在这类市场推出以股票为基础资产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活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及平抑金融体系风险。

第五,T+0交易也会增加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提高证券公司的效益。同时,相应增加政府的印花税收入。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A股成交量提升迅速,今年9月A股的成交量是5月成交量的3.56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平均占比仍在30%以上,经纪业务仍是券商的主要业务之一。T+0开闸带来的日均成交量抬升预期将部分弥补长期佣金率下行预期,从而在券商经纪业务板块形成以量补价预期,并由此拉动券商业绩与估值水平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