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2 17:03: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阅读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阅读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具有综合性较强,与其他学科拥有一定的联系的特点。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逻辑水平和分析能力,对日后的其他学科W习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对此,笔者研究了关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拥有兴趣可以提高人对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效把握他们学习思维的焦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创设和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真实且新奇的情境中激发阅读兴趣,带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举例而言,在进行《欢乐的泼水节》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傣族人民度过泼水节的视频和纪录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受泼水节中人们的欢乐,以及歌舞中人们的幸福。这种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另外,在对于《走,我们去植树》和《田园诗情》这些涉及自然风光、世间百态的课文,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真实的自然中体验文中的意境,让学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同时,更好地感悟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效提问提升教学质量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合适的提问不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通过这个方法,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和掌控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实现更好的教学。一般而言,教师的提问可分为两类:

首先就是根据题眼进行提问。利用题眼进行提问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导课阶段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尽管导课的形式不一而足,但是巧妙的题眼设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比如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都可以在课前由教师进行设问,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为学生深入研究文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关键词句进行提问。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这是构成文章内容,使其提升可读性和逻辑性的最重要要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和设问,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文章的研究之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更加纯熟,对文章内容把握得更加准确。

比如在进行《槐乡五月》的课文阅读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浸在香海中”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抓住“浸”和“海”的妙用,体会槐花的香气给槐乡带来的美好。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找到映衬“浸在香海中”的话语,感受比喻的精妙用途。让学生在实现有效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事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三、积极评价提高阅读信心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够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信心的树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应用课堂评价语言这一个高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通过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从而让学生保持在较活跃的学习状态中,使课堂评价这个评价方式发挥真正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举例来说,笔者在某节阅读课上让一位男生朗读课文。这位男生朗读的过程中发音标准、声情并茂、流利顺畅。朗读结束之后,笔者走上前去主动和这位男生握手,说道:“你读得真好!就像新闻联播中的主持人一样优秀,连老师都认为比不过你。现在邀请你再把其中的一个段落重新为大家朗读一遍,让我们继续享受一番如何?”这一番话大大激发了这个男生的朗读兴趣,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了高效的学习。在这种新颖、积极的评价中,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体验到阅读的欢愉。

四、读练结合促进综合能力

小学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所以说倘若学生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实现了主旨的感悟、人文的熏陶和内容的探究,却忽视了相应的训练和巩固,那么再多的学习也不过是一时的热闹而已。所以,教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多种能力提高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练习能力,让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读”与“练”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读为本,读练融合,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感悟文字,迁移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从而让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进行读练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训练,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的词语的推敲与品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练习让学生实现训练。另外,教师还应当通过口述的方式代替朗读,让学生在复述内容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必要的前提。比如进行《公仪休拒收礼物》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训练:首先,如果你是皇帝,知道了公仪休的言行后,你会对他说什么,怎么做?另外,如果你将来成为了公仪休那样的公务员,你遇到这样的事情后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的表达可以让学生有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仿写、续写或改写,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冬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简谈[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09).

[2]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篇(2)

一、乐读

儿童进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自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倾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初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地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上从学习环境入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成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没有及时督促指导,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有原则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的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的有效读书方式。我每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教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以见到《童话故事》,从《白雪公主》等书籍,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中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能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导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大的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措思、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记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刺激下很快被故事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二)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对任何事都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 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体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现苍蝇成群众,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让学生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平顺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为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的气氛,提倡亲子阅读。

篇(3)

关键词:培养; 创新思维; 引导; 主动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善于激发学生阅读体验的乐趣。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阅读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善于分析并赏识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阅读的有机整合,把阅读教学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本文就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初步的探索,以此共勉。

一、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阅读的有机整合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以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脱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可取,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感受和学过的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通过联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我在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感情后,要求学生以“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并回忆学过的《送雨衣》、《温暖》以及《一夜的工作》记叙光辉事迹的课文说一说,学生一方面要回忆有关的课文,检索过去贮存的有关事迹的资料,温故而知新,用已知唤起对未知的渴求;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检查组合的思维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思维。

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教师可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对问题的看法。教师要努力创设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阅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赏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自己独到见解,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允许学生有自己独自的看法。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判断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丰富学生语言。让学生多观察事物和生活,积累表象,儿童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比如让学生多观察春天,当学生看到柳树发芽,果树开花 ,太阳的脸红了……自然就会说出有关春天的语句: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阅读教学时还要丰富学生想象力。培根说“想象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产生丰富的联想,思维活跃,创造力强,通过揭示关键词语,句子,让学生思维活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教师拓展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又冷又饿,缩成一团的样子,让每一个学生做做动作,根据语境,合理地想象,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和命运。当然,还可利用概括性较强的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插图展开想象……

三、培养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求异

篇(4)

领会著作者意境,与作者同喜忧。“领会著作者的意境”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自己融进作品的情与景中,对文字进行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用叶老的话来说就是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图像,与作者同喜同忧,受到感染。 一是以“实”衬“虚”,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如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想象仲春季节,垂柳依依的河岸,美丽的燕子如何自由自在地飞翔。二是提供表象,引导想象意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黄包车夫、女佣这样的职业现在都不存在了,学生难以形成确切的形象,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我按照“谈读书”“说碰壁”“救车夫”“关心女佣”四个小故事作了四组幻灯片,配合讲读,演示画面,让学生在我提供的表象诱导下,进入课文情景。全班学生不仅对课文中几个人物的音容笑貌,行动举止,衣着打扮,职业特点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对鲁迅先生受憎分明这一高贵品质的理解。

培养“语感”,达到“语语悟其神”。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感受力,学生依靠对语言的丰富感受进入课文描写的境界,形象思维就会更加生动。一是想象性的阅读,如《鸟的天堂》写道:“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乐曲。”我让学生由“白茫茫”“船”“移动”构成一幅静水移舟图,再让耳边响起桨声,这样学生脑中就产生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二是巧用比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有些普普通通的词语,作者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收到难以言传的效果,这是许多佳作的魅力所在。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句,我让学生把窗子比着照相机的镜头,这样,学生对“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的妙用自然领会。三是联系生活感受。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对亲身体验的词感受最深刻。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去唤起对语言的感受力,让词与生活相碰撞,燃起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

以上两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是统一的,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借鉴形象思维的规律,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师范附属小学)

篇(5)

关键词:阅读;求异;质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7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17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教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活动是一种带有主观性、差异性的交流活动。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效果不理想,甚至根本解决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另外的角度,从事情或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思考解决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在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例。如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田忌接连和齐威王比赛了三场都失败了,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场,在孙膑的劝说下才和齐威王再次进行了比赛,结果取得了胜利。还是同样的马,赛马的场地和人都没有换,结果却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随即点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终于明白了是因为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而孙膑的计策充分利用了求异思维。当学生了解了田忌两次赛马的全过程,对孙膑的足智多谋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时,我激励他们继续求异思维,针对孙膑的方案展开讨论:“既然他的变换出场顺序的方法能转败为胜,那我们能不能创新出其他的布阵方案,让田忌取胜呢?”在这一过程中,我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大胆去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去创新,比比谁想出的方案多。经过一番操作和对比尝试,学生发现除了田忌失败的方案和孙膑胜利的方案外还有三种方案:(1)上对下,中对中,下对上;(2)上对上,中对下,下对中;(3)上对中,中对上,下对下。但是这三种方案都是行不通的,经过实验他们再次认识到只有孙膑的方法才能使田忌以2:1取胜。这样设计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也使学生更加佩服孙膑的方法巧妙,再次受到教育。

这堂课的动手操作实验给了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摆、比较、推敲、联系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举手提问,这表明他们有疑惑亟待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往往会带来新发现和创新性的见解。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疑问,然后激发学生阅读思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创新性的见解;一种是由学生提出疑惑,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记下疑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还解决不了,由小组组长提交给教师,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有所创新的质疑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对比质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文章加以对比,在比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将陆游的《示儿》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对比,对比它们在主题上,在叙事、描写、抒情上有什么异同。(2)因果质疑,就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分析,或由因析果,或由果探因,悟出新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受人民尊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3)关联质疑,是指就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思考,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中探究出新意。如《詹天佑》中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和他的身先士卒和创新智慧有没有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能力是小学生各科目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能力,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因为课文很含蓄,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没有点明,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续写想象作文。结果学生续写的作文异彩纷呈,有的写凡卡的信他爷爷没有收到,因为地址不详细,凡卡继续在城里挨打、挨冻、挨饿,最后被打死了;有的写凡卡的信被退回来了,被老板发现了,老板狠狠地打了凡卡一顿,把他赶回了乡下;还有的写凡卡等不来爷爷接他回乡下,就偷跑了出来,成了流浪儿……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结尾留有“悬念”,如《穷人》《彩色的翅膀》《半截蜡烛》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篇(6)

关键词: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

一、 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靠课堂的培养,其形式和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人文景点的游览、亲子共读、丰富课余生活中都可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科学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如在人文景点的游览过程中,激发孩子们了解人文历史的欲望;在鼓励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当好引路人,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的同时,寻求一种实现自悟、自得的课外阅读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 或上网查阅 )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营造氛围,快乐阅读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①教者自身树立榜样;②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③树立名人榜样;“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 丰厚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

篇(7)

入研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落后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严重制约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深入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明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因此,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阅读教学便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碰撞,并被其感染,从而逐步形成明确的是非评判标准,为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打好牢固的精神基础。比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一文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深刻感悟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对小学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选用的文章是百里挑一的优秀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较高,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久而久之,小学生便能通过阅读深刻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不仅会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会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研究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只要能够充分把握好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因材施教,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教授《挑山工》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文中提到的关于泰山的各种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挑山工》中的真实情境,不但能够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受我国教育体制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阅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但不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还有可能会扼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必须要不断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充分利用书本中的插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三个小伙伴》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配阅读、齐读等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先预设几个问题,比如: “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 遇到了哪些问题? 最后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总之,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教师多有畏惧心理,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处在被动地位, 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因素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优势互补逐步缩小差异,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依次对文本进行浅读和深度,然后设置几个问题,比如: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 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各个小组代表上台总结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作出点评。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囿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一些文本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小学生缺乏对文本历史背景的了解,在阅读文本时难以把握文本的灵魂,比如,《再见了,亲人》、《梅花魂》,这些文章的创作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小学生不能对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便很难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有效克服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障碍,从而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