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2 17:03: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工程建设 招投标 制度 完善 问题

一、工程建设项目与招投标

自2000年《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各项建设项目都开始依照《招标投标法》开展和实施招投标工作,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将招投标积极应用在工程承发包工作之中,不仅规范、促进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采购与承发包工作,还大大推动了招投标制度在社会各界的普及与推广。在招投标法的推广与实施中,我国有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国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制度,使招投标制度更好地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竞争机制,科学、合理选定合作单位,进而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益,杜绝工程建设承发包及后续建设施工审核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及有损社会利益的行为发生,最终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招投标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尚处于初步建设与实施阶段,加之国内工程建设市场自身管理机制及运行体制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招投标工作经验不足,未能有效与招投标法律法规相融合,致使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招投标流程不合法、不规范

当前的招投标制度未能引导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规范、依法开展与实施,有违《招标投标法》及招投标相关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招投标活动作为阳光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工程建设工作的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公告的不规范;招投标文件未在规定时间内签发传送;自行招标没有通过系列评审;招投标评标小组的组织与召集未按规定进行;评标结果及报告内容格式不完整、不规范。

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与纠正,国内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这五点规范性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整改,但一些建设单位仅仅是表面上作出了调整和改善,实则“换汤不换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招投标不规范、不合法的问题。例如,部分工程建设单位表面上进行的是公开、公正的招投标承发包活动,实则存在严重的程序不规范、暗箱操作的问题,或是招标人与公司相互串通,或是评标小组“内外勾结”,虽然为整个招投标活动披上了“规范、合法”的外衣,还是没有改变招投标违规操作的事实。

(二)缺乏对招投标中利益纠纷的有效协调

招投标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是为了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实施过程中又涉及到多个单位及个人的实际利益,因此,招投标活动及其相关制度与一些团体及个人切身利益之间是存在明显的矛盾的。由于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常出现围标串标的问题:

投标报价的串通问题。工程建设的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约定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活动的报价;投标人事先“内定”中标人,使后续招投标工作失去意义;投标人之间事先商定,各自报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价位。

投标人招标人相互串通。招标人违反活动规定,事先将投标文件内容泄露给投标人;招标人根据投标人意思,将招投标文件违法更换或更改;招投标双方合力抬高或压低报价或标价,事后给予相应的补偿。

(三)缺乏对机构、评标委员会的规范管理

结构、评标委员会及行政部门在招投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主体性作用。其中,机构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很多招投标业务结构没有明确的性质特点,不能确定其性质与业务归属,且机构在社会及招投标活动中的地位不确定;很多招投标机构不符合机构成立条件及市场准入标准。评标委员会及行政部门的不规范体现在: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选取和组织不合法、不规范,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和随机性;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的打分及评价缺乏科学性;行政部门未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及制度形式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指导职责。

三、完善工程间色和招投标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招投标法律法规是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顺利、规范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的工程建设单位应积极积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招投标活动经验,科学总结行业及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相关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和融入状况,并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政府相关部门则认真听取工程建设单位及招投标人、结构的意见与建议,在完善和调整招投标法的基础上,积极健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同时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清理工作,依法修订和废止不符合实际操作的规定。

(二)增强招投标制度透明度

推行“四个公开”制度,所有的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都应在制定的建筑市场公开进行,招投标工作中,以下方面应推行“四个公开”:招标与投标信息资料要公开;投标单位报名过程要公开、投标结果要公开;招标单位实际招标方法、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要公开;开标与评标过程要公开。

(三)完善、规范竞争机制

完全依照优胜劣汰的标准实施招投标工作。工程建设单位可采用统一计分评估方式,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公正、全面的实力与信誉评估,并将整个招投标过程完全公开,摒弃与团体、个人利益相关的评比方式。重点对参与投标的单位三年以内的同类工程实施质量进行评估;将投标单位信誉分级打分评估,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一评三挂钩”考核办法评定优、良、中、差。认清招投标活动及其相关制度与一些团体及个人切身利益之间是存在明显的矛盾,引导参与投标的单位在实力、信誉上下功夫,杜绝旁门左道。

(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专业人员及机构介入

行政部门应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及制度形式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指导职责,带头遵守和维护《招标投标法》及招投标相关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引导和监督招投标单位共同建立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工程建设招投标体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指导工作规范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的行为,预防并及时纠正招投标双方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严惩以各种方式规避招标和假招标、暗箱操作的违法行为,对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参加投标的违法行为,要坚决纠正。帮助加强国内工程建设市场自身管理机制及运行体制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积累规范的招投标工作经验,促进招投标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有效融合。

四、总结

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将招投标积极应用在工程承发包工作之中,不仅规范、促进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采购与承发包工作,还大大推动了招投标制度在社会各界的普及与推广。由于我国招投标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尚处于初步建设与实施阶段,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招投标制度透明度,完善、规范竞争机制等方面完成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

参考文献:

[1] 夏心文.浅议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135.

[2] 徐建民,王国青,徐海波等.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251.

篇(2)

关键词:小型水库;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水库就是在固定区域内的小型水利建设工程,有着规模小与投资少这些特征,小型水库的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通常会忽视管理这一方面的问题,特别在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型水库的建设工程,对于相关技术要求过低,还极易受到农村地区环境因素限制,制约小型水库的水利工程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小型水库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上务必要对于这部分予以足够重视,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分析。

1小型水库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相关体制与体系存在问题。小型水库的工程建设大部分是县级水务局,近期,县级水务局培育很多管理与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给予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上足够的支持。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是沿用之前的相关管理方式,工程的相关建设与管理工作全都由水务局进行管理,拥有项目管理、设计施工以及质量监督这些不同职能,在进行实际管理时不只是要落实行政管理的职能,还需要落实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质量监督这些权利。不只是项目的法人这一角色,并且还是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督单位。在相关管理制度还没有独立时,具有着政企界限模糊与责权分布不明这些问题。其次,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具有严重的行政干预。行政干预对于法制具有的健全性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进行小型水库的工程建设时,这个问题比较关键。在被资金与体制这些因素所影响时,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极易发生“三边”这些问题。大型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其自身管理制度与有关规定都是比较成熟与健全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当下大多数的法制文件对于小型工程并不是很适用,小型工程中多种规范不够明确,缺少具体性,工程的建设缺少地区水土的保持以及工程水保的监理这些规范,造成工程的实际开展时有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落实管理工作过于随意,难以将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预处理,并且极易助长腐败这些问题。最后,项目的概预算缺少科学性。小型水库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中概预算的编制通常让并未拥有概预算编制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进行编写,不同的编制人员自身经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编制出来的概预算和项目的实际造价具有很大差别,部分概预算的相关编制以至于会直接依据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造成项目造价具有的严谨性与客观性难以获得很好的保障。

2小型水库的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上的措施

2.1加大基层队伍的建设,推动工程建设与管理相关水平的提高

在明确水利工程相应的建设与管理制度之后,在进行实际落实时需要从基层的队伍开始负责。基层队伍的具体水平进行衡量的主要是依据其自身资质,所以,水利工程的进行务必要创建对应的资质队伍。依据不同地区当下的实际情况,提升对于基础队伍的重视程度。对于当下建设队伍进行重建,落实改革与升级,倘若没有相关建设队伍,还可以和土建进行相互结合,创建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建设队伍。在水土保持这一特殊的专业,应该创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队伍,推动其往正规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2落实体制改革,推动工程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健全

依据现如今国家建设工程管理的主要要求与实际状况,水利相关的行政部门务必要对于基础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要注重设计、施工与监理这些单位的建设,把水利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的中介进行相互分派,水利行政部门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这些方面不应该是隶属关系,应该是相互监督与管理的关系,拥有独立的法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做到明确的分工,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行政管理这一工作的重点应该趋向于政策的制定、检查监督以及验收这些方面的发展,依据工程相关的投资比例,落实好工程法人这些工作的进行与认证。

2.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的程序实施完善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项目建设与管理这一工作和制定的程序相吻合。国家水利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创立与建设都比较晚,和国际上先进的经验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县级的水利单位务必要依据国际惯例与本国的实际状况,完善小型水库的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这些标准,完成对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特别注重对工程管理程序的改善,提升项目建设具有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水平。

2.4拓展融资途径,提升工程的可经营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各个层次和途径进行资金的筹集,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并且,强调政府与群众共同治水的意识,为水利产业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撑。针对经济效益较好的工程,采用独资与股份制的经营模式,依据当下管理的需要,合理的分配责权与产权。针对公益性质的项目,如果经济效益较低或者是在近期很难进行资金回收的,应该采用合资与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对于我国补助的资金股份,来给别的投资方多出一些利润,提升投资者具有的投资积极性,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资金投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1引言

村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农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村镇建设工程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实现村镇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普及推广,我国各地农村村镇工程建设得到大规模开展,村镇工程建设项目种类也由原来的单一、分散变为如今的多元、集中,且建设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村镇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如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等,特别是村镇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给百姓安居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农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面对事故频发的质量问题,既暴露了村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足,也暴露出村镇建设技术服务以及相关法制法规等监管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因此,做好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村镇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重视和解决。

2影响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常见的问题因素

2.1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是我国村镇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很大一个因素,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出现问题无从问责,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我国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乏,由于诸如新农村建设这样的村镇工程近年来才刚刚兴起,法律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规范也很少涉及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②现有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范多针对大型建设工程,并未能对小的村镇建设项目起到规范作用,规模相对较小的村镇工程建设不报建、不报监的现象非常严重;③农村法制观念普遍低下,法律知识缺乏有效宣传,即使建立专门针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法律,由于宣传不到位,依然被荒废而形同虚设。

2.2村镇工程建设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

目前,我国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由于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也是导致村镇工程建设出现各种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村镇建设相关监管机制的欠缺,在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有功能完善的相关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村镇建设并未像城市建设那样受到重视,基本上没有建立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监管机制;②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村镇政府机构设置较为简单,重要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不多,而新农村建设又刚刚兴起,因此,多数村镇并未设立专门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机构,在村镇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满足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需求,此外,即使一些地区设立了质量监管机构,但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很少能够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到村镇发展,也会使得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成为村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造成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2.3村镇工程建设施工队伍不太正规

由于村镇工程建设往往规模较小,大的施工队伍不愿意承接村镇工程业务,因此,负责村镇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往往并不正规,其施工技术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村镇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一方面,村镇工程规模小,且地处偏远乡村,大的施工队伍并不对这类工程感兴趣,很多时候,村镇工程都是聘请一些临时组建的农民队伍施工,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力量十分薄弱,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队伍多不太正规,因此,在施工建设中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经常无视行业规范,不依从法律法规,也不履行必要的程序,通过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甚至简化图纸设计标准等方式降低施工成本,谋取高额利润。

2.4村镇工程建设存在等腐败现象

一些乡镇村官存在严重腐败现象,通过职权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豆腐渣工程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村镇工程建设往往是小规模、小工程量施工,并未受到上级部门的监管和重视,再加上乡镇地区多远离城市,山高皇帝远,市政府往往很难监管到位,这给一些腐败分子投机腐败的机会。一方面,一些乡镇本土施工队伍,资质并不健全、施工技术相对薄弱,但为了拿下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向乡镇领导请客送礼,以从中谋取利益;另一方面,一些腐败乡镇领导,看中村镇工程建设带来的利益,将工程建设交给自家亲属或者通过,相互合作谋取利润,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此种情况建设的村镇工程往往质量堪忧,且多为豆腐渣工程。

3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强化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相关法律体系

村镇工程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保障,通过强化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镇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体系,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全凭工程参与者的自觉自愿,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为此,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村镇工程建设,无论工程大小,对其质量管理都应做出相应的法制规范,通过法律体系建设,保障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应加强普法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并认清破坏村镇工程建设的后果,让法律法规发挥威慑作用,从而促使村镇工程施工建设者遵纪守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提高村镇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除了施工企业自身应自觉做好质量管理之外,还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此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①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机制,针对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建立相应的功能完善的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②村镇上级县市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村镇工程建设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③为提高质量监管人员素质,招揽更多管理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政府应提高相关职位的福利待遇,通过更多的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服务村镇基层建设。

3.3做好技术服务,提高施工队伍技术性和正规性

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政府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通过严格选拔施工队伍以及做好相关技术服务支持,确保施工队伍的正规性和技术性。为此,针对大型的村镇建设工程,如新农村住宅的集中建设,政府应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寻找信誉优秀的正规施工企业,这类施工队伍不仅具备足够的施工技术,而且遵纪守法,杜绝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材,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针对一些小型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广招贤能,组建自己的村镇建设施工团队,并通过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服务支持,不断提升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

3.4全民监督管理,严查严打腐败现象

针对村镇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应做好全民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行贿受贿、,确保村镇建设不被侵染。为此,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密切重视乡镇工程的清廉建设,做好的监管工作,通过定期巡查、严厉管束,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鼓励全民参与,通过物质奖励鼓励村民参与腐败现象的监督管理,对在村镇工程建设中发现、行贿受贿现象的举报者,给予丰厚的现今等物资奖励,通过全民监督,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

4结束语

村镇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蓝图保障,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强化法律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施工水平、杜绝等,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卿.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6~47.

[2]梁江滨,何树坚.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模式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04):51~54.

篇(4)

【关键词】公路建设 管理方法 改进措施

面对我国公路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公路建设管理方式,寻找一条打破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因权利过分集中而产生的寻租和腐败问题,解决因公路建设项目法人缺位而引起资金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目前交通部门垄断交通公路建设权而引起公路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缺乏行业自律组织。发展行业协会是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企业之间的自律性组织。中介机构的发展大大滞后于公路的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在行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显现出来。主要是职能不明确,定位不统一,离退休人员唱主角,专职人员少,经费不足,忙于创收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论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还是思想建设、运行模式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承担起在行业管理工作中所应有的重要角色,这种状况要尽快予以改变,否则,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不能落实到位,行业管理工作的加强也将受到影响。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建立重点在于解决公路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问题发生以后能够有法律可以依靠,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进行。但现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规章制度存在矛盾,层次不够明确,严重影响公路施工建设。

(3)建设市场不完善,管理力度薄弱。在公路建设中,参与建设的企业有很多,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些单位的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较差,竞争意识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与信用体系,致使建设市场不够规范,信誉度较差。尽管建立了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但由于管理不严,难以让优秀队伍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有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倾向,在招投标时弄虚作假,只选用本地投标单位。

(4)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较差。从整体上看我国公路建设较好,且呈现逐年上升情况,但与国外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很多企业开始接受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并经常进行自我检查,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工作积极性较差,致使问题依然不断涌现,质量管理较差,影响了施工质量。有些企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施工管理并不认真对待,转包、分包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公路建设质量。

2改进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方式的主要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公路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完善《公路法》,并将该项法规落到实处,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法,构建切合实际使用的法律法规。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所以,在健全《公路法》时应对某些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为减少使用难度,在制定《公路法》时还应注重相关细则、制度的建立,要求各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地方规章。

(2)构建完善的工程担保体系。构建良好的工程担保体系是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保证。工程担保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专业的担保企业,另一种则是银行。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因此,在担保上应重点构建工程质量担保与履约保证担保。其中工程质量担保可以向西方国家学习,构建三年或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担保,哪方出现问题就能哪方负责,如果承包方出现问题,就由承包方担负责任并进行修复,若其无力修复应由担保人负责。

(3)重视市场管理,创设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市场管理工作应注重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首先,将市场交易人作为主体,要求其遵循诚信原则,构建良好的信用机制;其次,将国家法律、国际惯例作为主导,创设良好的信用机制;最后,政府部门做好监管工作,表扬守信行为,严惩失信者,确保市场监管体系落到实处。

(4)建立公路建设市场的信用体系。按照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构筑市场信用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市场主体遵循诚信原则,建立相互信赖、遵守承诺的关系,形成诚实守信的健康环境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二是以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三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督体系。政府通过行使监督权,鼓励支持守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保障基础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因此,政府在构筑市场信用体系中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公路建设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加强法制体系完善工作,加大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科学的工程保证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在微观管理模式上,打破“四位一体”模式,解决项目法人缺位的问题,重新划分建设项目类型,实行分类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自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现代管理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106-108+111.

篇(5)

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执法力度低

国家已经颁布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监督人员对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包括:工程建设情况的监督、工程监理情况的监督、工程施工情况的监督等,对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秩序的维持,使建筑单位重视施工安全性。但是,目前部分监督人员不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监督工作,政府无法设置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人员专业性较低,不能更好的执行监督工作。在对建筑质量安全性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视觉与感官对其进行监督,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手段,无法有效发挥监督工作的作用[1]。

(二)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建筑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相关监督人员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失去效率,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安全费用,无法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导致安全监督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

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应该重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安全性。首先,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利用经济惩罚方式,对建筑单位以及建筑市场进行约束。第三,重视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工作,保证能利用宏观角度考虑问题,进而转变安全管理动向。第四,安全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工作,包括:安全管理主动方与安全管理被动方之间的关系、安全管理宏观控制与安全管理微观控制之间的关系、安全管理成本支出与安全管理效益之间的关系等。最后,重视施工现场监控系统的完善,保证能够更好的执行监督工作[3]。

(二)监督责任的落实

在对建筑工程安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监督责任进行落实,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监督效率。重视监督模式的建立,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对其安全生产许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资金等进行安全监督。监督人员根据对建筑工程施工行为的管理,实行跟踪式控制,保证能够更好的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对建筑工程的分析,执行安全评价工作,尤其是容易发生安全施工的施工项目,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检查,在对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之后,才可以允许施工。监督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审查,重视安全事故预防工作,防止高空坠物、建筑坍塌、建筑物打击、建筑重伤害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执行[4]。

(三)重视违法违章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过程中,相关监督人员应该重视违法、违章情况的管理,保证能够更好的执行监督工作。监督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如果出现不服从管理的问题,就要利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处罚,保证建筑单位的负责人能够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要对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找出其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技术、施工规章制度等问题,并且根据建筑特点制定完善的整改方案,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四)重视施工条件的安全性

在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相关监督人员应该重视施工条件的安全性。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不会出现影响施工安全性的问题。其次,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施工安全性。最后,对施工机械设备以及安全护具的质量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影响施工人员安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前言

近年来,港口作为物料输送的关键环节,在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港口地理位置不同、用途不同、规模不同,港口工程具有投资大、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当前的港口工程管理模式由于港口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低下,且效率不高,已不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是我国港口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港口项目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

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即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考虑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和考虑项目管理的人才市场五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

每一个港口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应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要求及其复杂性。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及建设条件等,进行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如果项目建设规模大、质量管理各方面要求高,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则适合聘请专业的管理机构,在充分了解港口各种施工工艺的特点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对港口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2.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在选择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港口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交通行业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于部分特殊工程,其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已由相关法律法规做出规定。比如,涉及国家安全或机密的项目一般应由国家有关机构负责建设,军事工程项目依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实施,确保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投产后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的要求。

3.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

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保证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协调管理职能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来实现,应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的同时,利用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如政府投资的项目是否要求回报等,理顺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以获得最佳的收益。

4.考虑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

建设项目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财政担保银行贷款建设项目、财政性投资项目以及国际援助建设项目。其他资金来源项目都属于非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国有企业、外商和私人投资、集体单位等。目前,我国港口建设呈现投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来资金涌入港口建设领域,迫使港口企业放弃传统的港口工程建设模式,选择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考虑项目管理的人才市场

随着工程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考虑建设管理市场的发育情况和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智力支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考虑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建设管理市场是否已发育成熟,考虑项目管理发展的未来及其本身的集成和协同,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能否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等。

二、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针对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要求,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做好项目总体规划

做好定位和总体规划,可以使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从港口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入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对港口的长远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把关,结合港口现状、地理位置和腹地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 对港口的经营和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并协同港航管理部门,编制一个适合港口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使港口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根据、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坚持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反映了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项目前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坚持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港口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二是重视项目设计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设计方案最优。三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对基建工程招投标开展效能监察,确保港口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3.加强项目造价管理

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加强对项目的造价管理,促进港口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降低投资成本。由于港口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影响因素复杂、涉及面广等鲜明的行业特点,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总造价最重要的阶段,施工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竣工结算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只有加强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阶段实施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4.推进技术工艺创新

坚持推进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大力推进技术工艺创新,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技术工艺创新, 是完善工程项目周期的重要环节。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新型的材料,充分发挥港口工程的使用功能,而且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

5.加强管理人才建设

一个项目实施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建设,有利于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途径,可以采取将现有的港口管理人员分批分期送到大专院校进修的形式, 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提高港口工程建设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选择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应结合港口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港口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只有充分考虑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发挥港口的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才能有效利用和调配港口企业的资源,提高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港口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勤国,李玉民.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策略分析与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08,(07).

[2] 王晓敏.港口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3] 骆汉宾,张伟,梁萍.公共项目建设管理的模式选择[J].建筑经济.2008.(03).

[4] 赵海珍.我国港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5] 尚金瑞.浅谈港口企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2008,(06).

篇(7)

为切实加强我县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预防和减少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全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20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全覆盖。

对已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项目,执法检查覆盖面达到50%。

(二)持续推动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管理“六项机制”建设。

强力推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在施工现场落地生根,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领域构建“六项机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动态、全覆盖、全要素掌握和管控,确保风险管控工作落到实处。

(三)深入开展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专项整治。

对建筑工程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施工用电等危大工程以及消防安全的措施落实等方面开展专项检查,确保现场隐患及时得到整改、消除。

(四)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执法检查。

将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情况,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始终作为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相关单位切实履行安全培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动员和组织从业人员依法接受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培训、考核,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确保监督执法频次。

统筹推进各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检查,确保年度开展全域性安全大检查不少于四次,每月对在建工程开展抽查比例不低于10%。

二、执法重点

(一)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人员不到岗履职或履职不到位的行为。

(二)不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的违法建设项目。

(三)施工单位不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按规定编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不按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教育考核。

(四)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而没有论证的行为。

(五)企业、项目部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运行情况。

三、有关要求

(一)规范程序,严格执法。

在行政执法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准确。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在全面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敏感时段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不断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