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2 17:03: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篇(1)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内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内科新进护士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将2014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两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评估两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内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案例分析法;护理操作;实践能力

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患者较多,且病情复杂,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刚参加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易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引发护患纠纷[1]。因此,临床必需重视对新进护士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我院将案例分析法用于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12月的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1.05±0.53)岁;受教育程度:19例大专,4例本科。2013年1~12月的新近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21.35±0.46)岁;受教育程度:20例大专,3例本科。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培训法。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确定带教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主要围绕护理安全、常见内科疾病及护理方案、仪器使用方法等培训。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培训:

(1)典型案例教学。带教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个,提交带教小组,由组员负责归纳整理,案例中设置突发事件或典型护理缺陷,并发放给新进护士;组织新进护士学习案例,分小组讨论,提出案例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并进行适当点评:

(2)床边教学。每学习完一个案例,导师负责带领新进护士入病房内查看典型案例,询问患者的疾病、特征等,引导其观察、思考,了解从哪方面评估患者病情,要求新近护士针对典型病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具体护理措施。

(3)情景模拟。进行情景模拟,一名护士模拟患者,其余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进行小组评估,提出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带教老师综合评价,肯定新进护士正确的护理措施,并指出不足之处。两组均持续培训1个月,培训后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总分均为0~100分;

(2)培训后对两组护士行调查问卷,评估培训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3个方面,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评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内科新进护士刚参加工作,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且实践经验少,需加强临床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2]。以往培训方法主要由带教老师指导新进护士按照操作流程学习,综合学习效果差,很难满足新进护士的学习需求,易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案例分析法逐渐应用于护生带教和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选取经典案例,引导新进护士学习,增加对内科护理的认识;再选择经典病例行床边教习,指导新进护士评估患者病情,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让新进护士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3]。情景模拟也是案例教学法重要一个环节,该教学方式较为新颖,可提高新进护士学习兴趣;模拟护理操作期间,能够促使新进护士将理论联合实际,将护理操作落在实处,便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新进护士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行针对性指导,有利于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有效规避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看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新进护士的实践能力。宋杏花等[5]分析案例分析法在新进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情况,发现新进护士的仪器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求知欲等均高于传统培训护士,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有研究表明,利用案例分析法行新进护士培训,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明确自身职责,短时间内进入临床角色[6]。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应用于内科新进护士培训中,可提高其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内科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刘红,刘书香,戴莉,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67-69.

[2]卢燕.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4-105.

[3]彭春芬,彭昕.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87-88.

[4]胡霞,顾晓菊,潘红宁,等.启发式临床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09-711.

[5]宋杏花,王世英,邢黎艳.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81-83.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7级护理专业2个新疆班学生93名,1班45名,2班48名,均为女生。年龄最大23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为19.5岁,均为参加全国统考入学的学生。学制5年,前3学年在新疆伊宁卫生学校学习,第4学年进入我校继续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学生1班为实验组,实施案例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由同一教师按同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授课,保证授课内容同步。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平均智育成绩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实施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课后学习采取内容拓展式案例教学法。

(1)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课程组教师利用假期分项目、有目的地到医院收集有关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编案例,并根据课程项目、任务、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妊娠合并心脏病”章节时,学生在内科护理学中已经学习过心脏病病人的基本护理知识,本章节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围产期的孕产妇。首先教师选择几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典型案例发给学生,同时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然后学生以小组(4~5人)为单位,讨论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最后学生进行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点评。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但不发表结论性意见。通过讨论,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同时锻炼了其临床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内容拓展式案例教学。以学生思考为主,重在应用。如学习“孕期保健”章节时,教师给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孕妇孕期常见症状、自我监护方法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制订有针对性的孕期保健计划,并能指导孕妇自我监护。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或询问教师,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课堂教授法,即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法,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

1.3效果评价

1.3.1考试成绩

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考试,统一命题(案例分析占成绩的30%)、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1.3.2问卷调查

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同情况,共发放45份问卷,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1.3.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用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注重的是教师、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双重双向的活动构建。通过设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拉近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其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全部学生都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3.2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围绕具体案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过程[2],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将理论与临床案例有机结合,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表1显示,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与案例分析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表2显示,实验组10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3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学生积累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成能力[3]。案例分析是一个预实践的过程,对案例中病人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等的观察和思考涉及临床多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对案例中复杂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深入分析,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为其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2显示,实验组93.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3.4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临床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多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景中逐渐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提高了自身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2组学生案例分析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课外内容拓展式案例教学把教学内容向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面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0-0050-02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院于2009年9月将参与式教学纳入护理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级四个班级的护理本科生共240名。全部为女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学制四年,随机抽取其中的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另两个班级为实验组,每组人数均为120人。

1.2方法 两组教材均使用赵秋利主编的《社区护理学》第2版,并由护理学院同一名教师授课,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按国家教学计划安排。

1.2.1参与式教学法 主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中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3种方法。

1.2.1.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社区护理学最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由老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在讲述“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护理”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实验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10~15人,由教师确定题目,每组围绕固定的题目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每组由1名学生总结记录,1人将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并以讲授的形式把本组讨论的结果讲给大家听,最后由教师总结。明确所讨论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达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收益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1.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把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然后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和进行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较好方法。

1.2.1.3角色扮演 是现代参与式教学法中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用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例如:让学生充当护士角色,而老师充当“病人”角色,模拟真实的场面。这时多选社区人群常见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为专题,“病人”有意识地提出许多问题让“护士”回答解释,扮演结束后,由老师总结存在的优缺点。

1.2.1.4评价内容 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的形式,以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评价;同时以学生课程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分为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2.2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1、2。

3 讨论

3.1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型学科,是社区护士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护理综合的必修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群体、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到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加深同学对疾病护理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由表1可知,71.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87.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90%的学生认为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2可知,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采用传统讲授法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94,P<0.001。

3.2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习惯了不问对错、被动接受,而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是不是好学生,是以“听话”、“乖”为标准的,以至于学生缺乏质疑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现代的教育改革正是克服以上弊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参与式教学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通过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挖掘课外学习时间,有效的利用更多途径和方法去获取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潜能。

篇(4)

1.1调查对象选取医院2010—2012年从院校毕业直接招聘入院的护士,年龄≤25岁。最终被调查的对象196名,均经过岗前培训。男7名,女189名;平均年龄(23.68±0.88)岁;学历:本科121名,大专75名;现任职称:护师8名,护士188名。分别来自湖北省内及省外14所护理院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本研究借鉴周倩安全问卷,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8名专家对问卷进行讨论、修改,设计出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内容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第2部分为“相关知识信息”,包括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14个项目,知晓程度的评价标准由完全知晓到不知晓依次赋分为4、3、2、1分,评分采用级差法分为高中低三级水平,即项目得分均值在1.00~1.99为低水平,2.00~2.99为中水平,3.00~4.00为高水平。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的次数及未预期参加的原因采用“参加1次,参加2~3次,参加4次以上”3级分度及“时间原因,未接到通知,其它”3级分度。第3部分为“培训需求信息”,借鉴WHO的安全课程,设置希望培训涉及的安全知识及对培训方式的建议等项目,其中“其他”为开放性选项。本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低年资护士26名进行小样本预调查,经测评,该问卷内容效度(CVI)的平均数为0.915,Cronbach’sа系数0.875,间隔2周对26名护士再次调查,重测信度0.836。

1.2.2调查方法采取整群取样法,利用组织低年资护士院级集中学习的机会,现场答卷。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然后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7.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本研究显示:14个项目得分均值为2.37~2.92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完全知晓率”最低的前2位为:护理安全相关的法规,占3.6,其次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9.7),而位于“不知晓率”最高的前2位为: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3.3)、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0.7)。

2.2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需求意愿情况调查显示培训内容除“其他”选项外,低年资护士对安全培训总体需求>55.0,排名前3位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70.4)、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65.8)、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62.7);“培训方式”以案例分析式为低年资护士首选方式(76.0)、其次分别为专题讲座式(44.9)、情景回放式(35.2)等。2.3低年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及影响因素参加1次(47.3),参加2~3次(43.6),参加4次以上(9.1);时间原因在培训影响因素中排在首位,占64.3,包括工作太忙、交接班、抢救病人、休息时间,其次为未接到通知(23.0),其他(12.7)。

3讨论

3.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度自评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安全相关法规、环境危险因素、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表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有一定的认识,但与护理安全服务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与低年资护士接受护理安全信息来源受限、尚未形成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有关。令人深思的是,目前专业院校教育更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护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未独立设置护理法律课程,现有的学校课程中较少涉及护理安全文化内容,存在学校与医院安全教育衔接不够,护生在安全知识储备相对匮乏下进行临床实践或毕业入职;医院在职教育从岗前培训到岗位培训,尚未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安全文化教育,仅限于岗前培训涉及部分内容,课时有限、形式单一,全院性培训对培训人群、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内容未贴近临床实际,而使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临床科室进行岗位培训时,未将护理安全能力作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核心内容,而更注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致使安全教育与临床服务技能培训脱节,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安全知识运用能力有限,表现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识别、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差。

3.2低年资护士对开展护理安全培训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对问卷中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均有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最感兴趣的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占76.0,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分析和处理比较困惑,对相关培训需求迫切,今后医院应将其作为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本要求,进行专项培训,从而使医务人员从他人的过失或从其他单位处理纠纷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或减少再犯;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高危药品药理学知识学习,有助于她们掌握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应包括定义的理解,掌握高危药品的目录、主要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不容忽视的是,沟通能力培训需求在开放性回答中无人提及,显示低年资护士尚未意识到沟通能力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沟通不良是最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低职称护士群体中(75)。调查中有47.3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仅1次,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参培率较低,护理管理者应改变观念,重视预期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注意协调护士的工作和学习,尽可能为护士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

3.3对策

3.3.1安全意识培养从学校教育入手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教育和培训是关键,学校则是获取安全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可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院校可将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医学教育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例如将护理安全的概念和构成、护理与法律的相关内容放在见习和实习前阶段学习,使护生在接触临床医院前即对患者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安全教育衔接,建立院校与临床医院联动体系,形成一体化学习组织,营造安全学习氛围,例如可收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不安全护理行为,医院通过临床带教及时修正护生安全行为,学校于学生返校后以案例教学形式进行复训,并纳入学校安全培训课程,从学校教育—职前培训—岗位培训为护生入职提供患者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全程指导,将患者安全意识贯穿到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3.3.2以提升护士安全胜任力为培训目标在职教育培训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而了解培训对象的个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特点是培训成功的第一步。医院可借鉴WHO的患者安全课程,在结合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认知现状和自身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护士安全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法律法规、药学知识、沟通能力,矛盾冲突与管理、护理安全文化,不良事件分析与处理,团队合作及职业防护等,采取培训矩阵,实施“护理部—大科片区—病区”层级培训及管理模式,护理部主要负责公共科目的集中培训,重点更新护理安全理念,并利用医院平台,与医、药、剂、设备等部门协作,提供跨专业协同教学,可用于全院性高危药品知识学习、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知识普及等;将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专科药物知识、专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风险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下放到大科和各护理单元,使更多护士参加学习和获益,例如,将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可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处理措施,融入到操作技能培训中,以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用案例导入进行不良事件根源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操作项目形成操作案例组,利用情景模拟培训护士团结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情景回放以来源于现实环境的图片,重现临床环境中的不同场景,病区环境危险成为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工作环境不熟悉易导致病房护士用药差错,使护士直面感受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提高环境风险意识;通过角色模拟表演,体会患者与家属在接受护理服务中的真实感受,培养护士同理心,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提升服务安全意识。

3.3.3引入竞争机制,培养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在职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低年资护士能否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和科室应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提前公布全年课程计划和培训要求,分层次、分目标、分阶段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护士根据培训目标、专业、兴趣、时间等选择不同的课程,完成继续教育并修满学分,护士长应积极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在保证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应给予积极支持,统筹安排,鼓励低年资护士更多地接受护理安全知识学习,并保证护士参加培训的时间。建议将安全培训和考核纳入医院人事管理,将低年资安全培训考核与晋级、评聘结合,以安全服务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判标准,运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体制,促使护士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临床安全实践能力。

4小结

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QCC activities in improving operation post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nursing quality . Methods: 186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the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nursing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personnel health education,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used brain storm the chosen theme,caused analysis,formulation,implem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view,effect evalu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step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were compared,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Result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CC,the nursing staff knowledge rate of indwelling catheter、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dition,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catheter,catheter without compression folding,fixed two times,turning over pulling catheter occurrence rate was also de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O.05). Conclusion: QCC ha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post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nursing quality,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dwelling catheter; nursing quality; application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日渐提高,临床工作中医患矛盾也日益显著,这都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患者。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一般是指3~10人所组成的品质管理小组,其目的是发挥组内各成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1]。2014年里我科将QCC运用到外科手术术后置尿管患者护理工作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1月,于我科行手术,且术后置尿管患者186例,年龄34~86岁,其中男性117例,女69例,患者中行肾结石手术88例,前列腺手术77例,其他手术21例。向每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及家属在尿管护理中需要了解以及需要护理人员解决的问题,并自制查检表掌握留置尿管患者出现护理问题的情况及实施QCC前后对比。

1.2 QCC实施方法:

1.2.1 组建QCC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产生9名圈员,其中包括1名圈长和1名秘书,圈长和秘书为本科学历,确立圈名、圈宣言以及圈徽。并对所有QCC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我们的护理理念是:努力学习品管圈、管道护理及护理康复的知识,对每位患者进行人性化的关怀,QCC团队的每个成员发挥最大能量,共同关爱健康,使患者恢复自信和活力。此外,严格落实和规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对圈内成员进行日常开展活动目的、实施步骤和要求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化培训,并按QCC步骤对日常护理中发现的尿管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评价不良事件的严重性,每3个月选择一个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质量改善活动[2]。

1.2.2 典型案例分析:对我院目前尿管护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汇总,QCC小组各成员,紧密协作,运用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186例患者,均为自我护理能力低、疾病因素或存在护理方法不当等致留置尿管护理问题,用鱼骨图进行原因解析,真言验证找出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执行、监管不力,教育宣教不系统、不完整,重点不突出,不能体现整体化护理理念;患者护理知识缺乏,对自我护理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不配合、不了解、不重视,个别家属产生疲惫心态;医生重视不够,缺乏医护人员合作精神,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不能与护理人员及时沟通解决等[3]。

1.2.3 制订计划与实施:针对典型案例分析中发现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策略:加强对护理工作者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坚持护士长或圈长查房指导和检查的方式;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坚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强调留置尿管的意义,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及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制作尿管护理知识宣传册,分发于患者及家属;培养团队意识,每次团队会议中对本周尿管护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对不同位置对尿管的固定、尿量的维持、以及常见并发症进行详细讲解,熟练掌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2检验,并以P<0.05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QCC前后护理质量效果比较:

通过强化训练,对护理人员技能进行系统考核,将结果汇总,发现实施QCC后,护理人员在留置尿管管道护理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有效率方面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此外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也得到明显提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开展QCC前后护理质量效果比较 [例(%)]

2.2 QCC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存在的问题比较:

对实施QCC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发现,实施QCC后较实施前尿路感染、漏尿、非计划拔管、尿管受压等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且在尿管受压、折叠,尿管未二次固定,翻身牵拉尿管,下床活动时尿袋高于膀胱等问题方面,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表2  QCC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存在的问题比较(例)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对新时期护理工作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更加专业成熟的护理来改善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更好的服务与患者,促进患者康复,痊愈。QCC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多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任务相似的一群人员通过自己的创新,进行护理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集体。QCC使的圈员在工作中寻找缺陷,进行自我批评,总结护理经验,积极推广,改善护理质量[4]。以更大的程度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身护理技能,提高患者满意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从枯燥、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激发护理人员的想象力和工作热情,QCC主要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全员共同参与,以科学管理的方式,注重团队意识,动员全员创新。通过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有机结合,成员共同享有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通过查找问题,集体讨论,不断改进和纠正,促进圈员相互协作,相互沟通[5]。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觉投身于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激发创新意识,共同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护理水平。

篇(6)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医学人文教学法;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38-01

当前我国现在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把患者视为单纯的生物学个体或加工对象,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情怀的塑造,这样的教学模式背离医学的人文本质,模式患者作为人的尊严[1]。此次研究通过对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护生210名,采用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的方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护生210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5名。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的是观察组,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法的是对照组。比较分析教学满意率、出科时考核成绩。其中观察组年龄为(19~23)岁,平均(21.2±0.1)岁,男25例,女80例,学制3~4年;对照组年龄为(19~24)岁,平均(21.8±0.3)岁,男27例,女78例,学制3~4年。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单纯应用传统教學法。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进入科教育之前,应当让学生熟悉科室病区环境,告知给他们以临床实习教学的内容等,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要进行自己的临床工作。

1.2.2观察组

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经传帮带教师队伍,树立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设置课程理论讲座套系课程,适用于日后的医护生涯、护生轮转的任何一个科室,课程内容包含心血管外科学常见疾病沟通案例、实践中的医学伦理、医学专业特色与医学人文等,在护生中,经中高年资教师开展。另外,要安排课程让护生观看接诊录像,开展音像教学,其他医护工作者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方法,了解关于心血管外科学的沟通的特点与技巧,实现交流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还要开展翻转课堂,让护生学会和患者、老师的沟通,相互扮演患者、家属及护士等角色,教师逐步引导处理各种医患矛盾,护生、教师等开展多方位沟通。组织护生到心血管外科门诊、医患沟通科等观察学习,进行医患沟通实践,亲身体验医疗纠纷、医患矛盾,增加其直接和患者接触的机会,了解医患沟通能力关键作用。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教学满意率、出科时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评分[2]:满分100分,共10个小项,不满意:0~59分,一般满意:60~79分;非常满意:80~100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出科时考核成绩[3]:包含案例分析、出科病历、实际操作、笔试成绩、口试成绩等。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3.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代表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两组间出科时考核成绩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教学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相较于对照组80例(76.19%),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100例(95.24%)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案例分析、出科病历、实际操作、笔试成绩、口试成绩等均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篇(7)

高职护理职业健康评估课课程建设在护理程序中,《健康评估》是首要的环节,护士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了解,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对患者进行健康问题的提出,并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为护理措施的制定做准备工作。《健康评估》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课程,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改革,并创建独一无二的教学特色,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了“3355”课程开发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制定“3355”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3355”课程开发模式中第一个“3”主要是指三个分析:根据护理专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学校组织临床的护理和该课程的专职老师对健康评估中护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实际需要进行探讨,对护理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第二方面,是对职业行动领域的开发进行分析;第三方面,就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在完成这三个分析之后,进入接下来的三个转换,也就是“3355”课程开发中的第二个“3”,从工作任务转换到行动领域中,从行动领域转换到学习领域中,从学习领域转换到学习情境中。整个课程的建设方法和建设思路就是将护理知识进行行动领域的转换,将行动领域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并研究出护理人员需要的素质要求,在此之后,转换到学习领域的内容中,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应用,三个转换不仅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授课计划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推动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

“3355”课程开发模式中的两个“5”是指在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之下,对健康评估的知识和健康评估的技能进行分析,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核的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逐步的调整、序化以致最后的完善。借助于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分析,并以护理工作涉及的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护理查房内容为前提,在专业技术的运用之下分为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病历书写、整体评估5大模块,这5大模块主要是对学生5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分别为“会问、会查、会做、会写、会学”。对学生临床护理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5个模块的内容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通过局部评估到整体评估的转变、单一项目到符合项目的转变,将学生的评估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逐渐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的初步形成,为学生为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中,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五会”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会问。学生要学会如何与护理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护理对象的情况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询问,确保获得资料的完整度和准确度。

第二,会查。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身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与分析。

第三,会做。会对相关辅助检查的标准进行采集和制作,并且能将病人检查过程中需要的辅助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对常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理解其中的临床意义。

第四,会写。能综合性的分析临床的资料,并根据临床的资料作出正确的护理判断。在此之后还能将护理文件和护理病历进行正确、规范的书写。

第五,会学。主要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潜能。

二、增加假期见习,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假期期间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际工作中,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到护士的工作,假期见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高,增加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感知力,加深学生对护士专业的理解,推动《健康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健康评估》工作开展之前,让学生进入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实习之前学校会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安排,让学生对护士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解,对《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实习完之后,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学习到的知识制作成假期的见习报告。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的设计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教学课程时,要注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以项目的实施为前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开展。如假期见习、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角色扮演等。将健康评估在护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临床的实训室中对临床的场景进行模拟,借助于模拟医院的临床场景,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病人的扮演、家属的扮演以及护士的扮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评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情境教学、角色的扮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将学生主体的地位表现出来,还将“教、学、做”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临床的实际工作。

最后,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的综合考核考试体系。综合考核考试体系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试体系,它将学生的理论考核、实训技能的考核、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及随堂的测验、案例分析成绩的考核将结合,将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综合考核考试体系将过程性考核和终末性考核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仅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还将学生的操作能力予以充分地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宇红.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16):1486-1487.

[2]刘亚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报,2008,15(11):24-25.

[3]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1):289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