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3: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刍议职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试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 小议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试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 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由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特殊的教育和特殊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一直以来智障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教育融入智障儿童的生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文章以语文生活化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智障儿童校本教学的生活化思想在教材规划和教学评判等方面的体现,得出如下思考:在当今条件下,虽然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目标明确,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人意,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顺利,教学评价系统也不够完善。鉴于此,为智障儿童建立生活化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语文
教学生活化,即以“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思想,根据智障学生的实际生存环境,现有资源、条件,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等为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当今条件下,为适应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的紧迫性需要,解决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并颁布了《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各级积极配合,致力于开发新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并且努力地将理论变为现实。
一、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1.目前,由于条件有限,智力条件稍好的智障儿童都与正常学生在一般学校跟读,因此,智障教育的发展对象集中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这类儿童的大脑存在缺陷,他们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难以生活并适应社会。所以,鉴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语文的的重点之一应是社会适应。
2.由于智力有限,智障儿童很难弄懂抽象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力求保证知识与生活的连贯性。即在语文教学中,将生活和相关知识、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3.生活化教学思想也成为了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依据。古往今来,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建议。[1]如陶行知就建议语文课程须与生活相结合,批评传统学校与现实生活背离的错误教育方向,指出须完善教学的环境和方法等,培养智障儿童的能力,拓宽智障儿童的知识。要想真正的实现目的,帮助智障学生,最优之法便是将语文课程生活化。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接近生活,运用已有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空间,改善语文课程的环境,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2]
二、智障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1.智障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语文课程中,对于不同智力程度的智障学生,其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对轻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获取较多的知识,能融入社会进而正常工作。而对中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能正常与人沟通交流。而对重度智障学生来说,应要使其能懂得谈话的中心思想,并且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学校在编选教学课程时要根据对象确定目标和内容,切勿与实际生活脱节。
2.智障学生的特殊性。由于智障儿童具有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其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与正常儿童不一致。比如说智障儿童易分散注意力,不易转移或者分配注意力;感知慢,记忆慢;语言简单,思维简单,无独立性思维并且感情发育迟缓等。但智障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差异。[3]据调查显示,重度智障学生反应迟钝、语言含糊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特别弱。轻度智障学生长时记忆比短时记忆强,并可运用记忆策略,但仅限低级水平。而中度智障者则夹在两者之间,动作笨拙、能机械记忆、缺乏词汇、口齿不清,理解力差,还具有强烈的依恋感等。
三、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1.语文教材设计的生活化。生活是组成课堂内容的核心,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是目标,为使学生掌握生活方面的基本语文技能和知识,让智障儿童拥有基础的社交和生活能力,逐步养成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公民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为日后的生活上的自理和社会的适应提供保障。以上这些都是《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2007年里提出的。该方案鲜明的指出了应以生活作为核心理念,削弱了学科色彩,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目标。鉴于此,专为智障儿童设计的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应该为:智障儿童除了掌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社会能力以弥补语言缺陷之外,更应着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交和生活基本能力,以便达到加强其适应生活能力的根本目的。
2.语文教材使用的生活化。智障儿童的语文教材是否能起到加强智障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的目的,不仅限于其生活化的内容,并且更加关键的在于教学老师是否能用生活化的方法使用语文教材。因此,教育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亦要将握生活化融入教材中。在实际教学者真正理解并运用的基础之上,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生活化理念才会真真切切的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不仅显示在教育内容层面,更在于融入到老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设计之中。
3.语文课程评价生活化。课程评价即通过系统性的调查与展现对教学课程适应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程度作相应评判的活动,是为实现教学价值增值而对教学课程实际或潜在价值作相应评判,以便逐渐完善的过程。它至少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判断教学的执行达到教学的既定标度,二是为教学的不断完善反馈信息。课程评价体系生活化是智障儿童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与内容的保障。
四、结论
语文教材的设计、使用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智障儿童教学达到生活化目的的充分保障。现如今,开发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于教材排版、目的、内容等规划层次的生活化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在教材中同样有鲜明的显现,但在其使用方面生活化思想却体现欠缺,这主要是因为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在把握教学方式和思想方面认识不够充分;再者单一的评价形式和生活化的思想不统一,因此实现提高课程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
提议语文教学的开发不因仅仅关注教材自身,更需逐步提升语文教学使用和开发一线工作者的相关素质,将生活化融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之中,从而使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中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目的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春艳. 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J]. 中国特殊教育,2012,03:28-32.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语文 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低,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儿童身心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最终使他们生存、立足于社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智障生的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学会生存”。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以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彰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面临适应生活环境改变的挑战更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课堂。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诸如某某公路开通方便了我们、我们社区的变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诸如电视报纸传来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实际情况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交往会成为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当智障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使智障儿童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儿童的道德素质。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要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障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障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弱智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语言训练《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3.关心爱护智障学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儿童自尊的保护、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的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首先学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十几个一起进去,肯定会因笨拙的言语和动作而引来异样的眼光,便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超市学存包,让他们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在自信心的培养上,教师应基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差异的特点,做到个别化教学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特殊性,有机实施教学实践,例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儿童分为A组,中重度分为B、C组,实践的重点放在B、C组上,让A组学生完成扫地,B组学生擦桌子,C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吴建琛.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2):40~42
[3]董加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