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影的发展过程

电影的发展过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2 17:03: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影的发展过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影的发展过程

篇(1)

中国跨文化交流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飞速发展,发展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数量增加、跨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等方面。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以及影视学等领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具有学术和工具两方面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本论文中将跨文化交流纳入到电影传播的行列。

跨文化交流是阐明全球范围内社交网络中不同空间文化之间的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包含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两方面的内容。跨文化交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空间发展背景下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之间的交流规则;跨文化交流可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空间内的文化知识进行阐述和理解;跨文化交流还能分析各个文化领域内文化影响、延续和变迁的实际状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含义,实际上跨文化交流在各国的发展中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跨文化交流活动从兹绸之路开始,到玄类西游、郑和下西洋等,由此可见,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起世界框架结构体系的渠道主要有陆路、海路和互联网等手段,这些手段在构筑连接实际的体系的同时,并将其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枢纽。电影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它不仅可以通过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还能拉近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电影交流手段以好莱坞电影最为典型,好莱坞电影以现今的电影制作工艺为依据,将不同视角下的美国文化展现在观众眼前。

2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局限性

跨文化交流的内容被纳入到文化的范畴当中,该范畴具有典型的原点性。原点性是指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空间和不同文化属性的文化知识,其具有典型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无论何种文化只要存在原点,这种文化就会一直延续发展下去。英语电影中包含的英语国家文化植入了英语国家发展过程中已经被认可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既包含英语国家对世界、对其他国家一些对人类的思考和总结,还包含着英语国家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英语电影文化植入既包含着商业价值,同时又包含着发扬文化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目的。文化原点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虽然有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但只要存在文化原点,文化交流过程中便存在局限性。

众所周知,文化与物质基础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某种文化被视作为优秀的文化存在,文化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会不断扩大和发展。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走向交融和同步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过程通常以弱势文化为牺牲对象,也就是说,文化在交流传输的过程中表现了既统一又分散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电影作为全新的媒介形式登上文化交流的平台。近几年,电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是英语电影蕴含的文化属性在传播过程中与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抵触和摩擦现象,这种现象与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构架体系的成立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英语电影是具有人类最大优势的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摩擦与融合。

3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离不开现今的传媒手段,英语电影则是这个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工具。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做了总结介绍。

3.1英语电影传播了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英语电影快速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机制理念,并借助现今的电影媒体技术构架西方文化机制的世界文化整体格局。英语电影中包含着较强的帝国主义文化色彩,这种色彩传达出较强的文化霸权和侵略色彩,意在通过文化政策建立全球统一的文化框架,从而形成以英语国家为主的文化模式。

3.2英语电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发生必须经过适应和挑战环境这一环节,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文化传播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同文化形态下所产生的实际环境和区域的形态与结构,与之相反的是它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英语电影是现代媒介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不同文化形态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电影通常以单向传播形式为主,导致英语国家与其他非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理念和认同感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3.3英语电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双方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上。英语电影以很强大的卖点占领了我国电影市场,在改变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例如,某部英语电影讲述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让我国人民在一夜之间了解了牛仔裤,牛仔裤也逐渐成为我国很多家庭衣柜中必不可少的服装。当然,英语电影侵入我国电影市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英语国家文化在入侵我国文化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抵抗力。但是,就生活形式而言,英语电影的入侵使圣诞节、情人节以及愚人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我国受到广泛欢迎。

3.4英语电影在全球化传播体系的整体构成趋势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电影技术因此取得较高的发展成就,英语电影逐渐成为英语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英语电影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植入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全球文化经济体系整合速度不断加快,英语电影的发展以影像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全球化时代下贸易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英语电影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载体。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其是媒介技术展示平台上,英语电影向全世界展示了媒介技术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在赢得无数观众支持的同时,还让他们心甘情愿成为电影的忠实追随者。

篇(2)

引言

中国的首部动画电影上映于1926年,距今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第一部动画电影就是《大闹画室》,上映之后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美国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这也就意味着动画电影的正式发展。动画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影产业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很多的动画电影竞争,所以很多电影选择了吸收中国元素,就是为了使动画电影能够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热议和好评。

一、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历史文化

许多动画电影都是以中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而且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有着深厚的兴趣,这也就促使了动画电影中带有经典的中国历史文化。动画电影《三国志之辽阔的大地》,就是根据中国桃园结义的历史故事制作的。在影片中,汉朝逐渐衰退,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义,并且拥有诸葛亮和庞统两大精英。在各路战争中,关羽、张飞、刘备相继去世,诸葛亮则继续带兵,用尽计谋,终有失算,最终亡于纷乱的战争时代。但是他们都是大义凛然的英雄。这些人物的设置太过完美化,虽其中有虚构情节,然而也正是这种虚实结合的情节深深吸引了观众,进而在国内外市场都收获了好评。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画电影,都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精髓展现地淋漓尽致。动画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借鉴。国际动画电影正是看准了我国的市场,所以在进行电影创作时,汲取了大量的中国历史故事,既有效吸引了观众,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宣扬和发展。

二、动画电影中的中国语言文化

在许多动画电影中,台词上都有借鉴中国的语言文化,其中很多台词也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电影中,龟大师共有三次提到从没发生过什么意外,这句话就蕴含了深刻的语言文化内涵,也充分展现了所谓的因果报应。这实际上是一种佛教道义,在佛教中世界万物都是因果联系的。而且《功夫熊猫》还在一定程度上与道教的语言文化有着相连之处。在影片中,熊猫的父亲是面馆老板,他希望熊猫能够继承家业,但是并没有做出强求,因为他知道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熊猫的有所作为其实早已注定了他成为大侠的命运。而侨面虎等几位高手后来也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是阻击泰龙。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正好与道家所提倡的命运观相吻合,所以说这部动画电影中的语言表达色彩完全符合中国语言的文化特色。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画电影,都引入了中国的方言文化,网上了流传的四川配音版《千与千寻》,既搞笑又有特色。还有《金刚葫芦娃》等许多动画电影,都吸收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在表达上还是语言种类上,都非常丰富且多元化,在动画电影中引入中国语言文化,能够积极推动动画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动画电影中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电影是一种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在动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也借助这一载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文化。主仍供熊猫面对着两种人生选择,继承家业和追求理想,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功夫就是他的人生理想,虽然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但是父亲也并没有强求他,所以熊猫既做到了对父亲的孝,也成功追求了自己的理想。在熊猫刚刚进入龟大师门下时,对中原五侠非常尊敬,他们对他也是关爱备至,这就是所谓的悌。孝悌正是儒家思想的根源和关键。而道家的神灵和太极图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也有所体现,熊猫的师公浣熊在泪水池进行教导时,画面中出现了龟大师的八卦图。而且龟大师是修炼了道家拳法才登入仙境的,这正是符合了道家的思想文化观念,所以说儒家和道家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还有《花木兰》和《悟空大战二郎神》等动画电影中,都明确展现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语

篇(3)

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起于1928年,历经发展与变形,在中国影坛掀起一次又一次。武侠动作电影中的音乐,从最初的纯戏曲配乐到如今的多元音乐风格,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演变发展过程。从电影音乐角度来看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无声戏曲”中的“纯粹武打”

武侠动作电影的最初形态,应该是带有“武打元素”的戏曲电影。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带有“武打”成分的电影是《定军山》,在这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可称为“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影片也大多以京剧演出剧目为主要拍摄对象,当时正处于无声电影时期,银幕上的武打动作并无背景音乐的烘托,而这个时期的观众由于长时间受过戏曲艺术的熏陶,在潜意识中为影片的画面配上了相应的锣鼓点。

二、“现成乐曲”之下的“生搬硬套”

此后的?资?年中,动乱、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让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制作资金的有限和对于电影音乐作用的无意识,让电影制作人开始选择已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乐曲充当电影配乐。“标签化”的音乐作品重复出现在某些固定的情节之上,使得这一时期的武侠动作电影稍显“生搬硬套”的僵硬感。比如当时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等常常被用来表现激烈的打斗场面;《闯将令》、《小刀会》则用来表现壮观的场景或大批量的人群。

三、“西洋音乐”中开启“武侠飞跃”

20世纪60年代,著名导演张彻提出“以动作片代替现行的阴盛阳衰的文艺片和歌唱片”线路,开启了“新派武侠影片”之路。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配乐从之前的生搬硬套迭变为以电影情节为主的重新创造,武侠动作电影不再单纯以武打动作为主要卖点,而更多地以音乐配合故事的讲述和发展,真正起到背景音乐应有的作用。在张彻的带领下,武侠影片开始形成以西洋音乐为配乐的潮流,走进了一个音乐服务情节、配乐参与叙事的新阶段。

四、“中西结合”造就的“武侠新生”

20世纪50年代,磁性录音技术开始应用于电影中,给电影音乐提供了全新的道路。很多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作曲家加入电影音乐创作中,逐步将西洋音乐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相融合,比如在电影《京都球侠》中,首次使用了交响化的戏曲音乐。自此之后,中西融合之后的电影音乐推动着一个又一个经典武侠动作电影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徐克导演的代表作《黄飞鸿》中根据古曲《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自强》、影片《东方不败》中的三弦与电子迷幻音乐的配合……

武侠电影发展到这一阶段,电影音乐无论何种形式已大多数使用配合情节精雕细琢的原创音乐,电影音乐在武侠电影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武侠电影在理念上的发展与变化,即摆脱原有单薄的动作展示,转而着力于通过更风俗的元素呈现一个浪漫奇幻的江湖世界。

五、“多元音乐”之下的“奇幻江湖”

随着中国武侠影片的第五次创作的出现,电影音乐也呈现出新的时代风格。21世纪初期,武侠电影开始真正扩展到国际范围。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职业作曲者,如谭盾、赵季平等,他们也成为了当前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群体的主流。

篇(4)

关键词:媒体融合;潜意识;微电影广告;广告传播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92-03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因此微电影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十分符合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诉求。利用微电影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是能够充分挖掘电视与电影之间的一种广告传播方式。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要让人产生记忆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广告内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通过这些广告内容对产品有更强的倾向性。广告是传播信息的手段,在当今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为它既加深了受众对广告的印象,也符合受众对其时长的要求,因此对其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广告采用“潜意识”进行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创意方式,其传播方式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潜意识与微电影广告

(一)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西方现代主义领导者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当中的“潜意识”属于感性思维,是非逻辑、非理性的体现,且人类最本质的心理活动就是非理性的,所以,人的本质就具有“潜意识”。它是一种“本我”的体现,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没有认知或者不能认知的那一部分内容,这部分需要人类的感性思维把握,而不是逻辑性的把握。采用“潜意识”对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能够更加自如的传递广告信息,从而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

(二)微电影广告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微”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豆瓣等媒体形式以及社交互动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的便捷。人们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对自我价值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型事物”的出现正是契合了“微”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宣泄的强烈诉求。微电影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长变短,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重要作品形式。“微r代”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当下生活的忙碌、紧张的工作使得人们很难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利用空闲时间看电影和看书成为一种奢侈,微电影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工作中的需求,反而成为一种趋势。微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各种微型产物越来越普遍,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微型媒体和形式,进行了创新与转变。

微电影广告是在当前的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将产品的品牌观念融入到电影中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广告传播具有微电影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广告传播的特性。潜意识状态下的微电影广告,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够对微电影广告中所传递出来的品牌的观念、产品信息等进行接受。这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广告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微电影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间相对较短,最短的一般为半分钟,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微电影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很多广告运营商也开始利用微电影平台进行广告传播。微电影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它互动性比较强,覆盖范围比较广,比较符合当前人民的追求以及感性诉求。将微电影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积极性。在国外,微电影已经是一种十分丰富的广告形式,对于开拓网络广告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新型的广告传播模式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然而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微电影广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与传统的广告有所不同的是,微电影广告是电影与广告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结合,所花的成本比较少,但是可以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广告宣传,使得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宣传,从潜意识中加强对广告的印象。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的分析

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断发展的动力,微电影这种媒体形式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场景,赋予了故事性,各种电影元素也丰富了广告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以及视听享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强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度以及认同感。微电影广告主要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的,其受众的范围十分广,覆盖面比其他的媒体要大很多。一般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封闭的,单一的,即使是得到了观众认可的一些广告在一定时期之后也会变得淡化。故事性的微电影广告与一般的广告不同,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深层次的,其影响也是延续的。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传统的媒体预热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还是会用到传统的传媒,比如电视广告,一般是广告的精简版本,时间较短,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比如益达、联想等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广告传播。在电视广告中,通过短暂的时间将产品的主要信息传递给观众,在广告结束的时候加上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可以供消费者搜索相关产品时使用。

篇(5)

【关键词】互动电影;发展;局限因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39-02

“互动”一词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由一个技术名词转变成了一个全民普遍使用的大众化名词。“互动”一词也逐渐被认为是陈词滥调,“互动性”也成为了许多行业的一种营销概念、一个噱头。在电影产业中,大多高票房的电影都少不了与网民的隔空互动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电影业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发展出“互动电影”的概念。

从早期电影院传统电影到之后的3D、4D电影的风靡,再到今天VR的快速发展,说明观众是十分乐于接受更加新颖先进的观影方式的,而互动电影其最大的特点――可交互性,可以让观众参与到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来,一举改变了以往电影只能被动观看接受的模式。电影因为有了剧情走向的选择,结局变得开放起来,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沉浸感。

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电影出现在世人眼前。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模式的互动电影,一种是前期参与式的互动电影,例如《谁说青春不能错》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票选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到剧本、演员、主题歌等的决定中来;还有一种是参与到观影过程中的互动电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参与到电影的情节走向设置。而这种类型的互动电影并没有什么典型的成功案例。这里想浅析下,这类新颖的电影类型还没有流行的一些原由。

一、电影内在本体因素影响

“互动电影”其本质仍是电影,我必须要坚持电影的主体性,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致胜,故事至上、叙事为先的理念。相较于传统电影,“互动电影”在对于展现戏剧冲突,讲述一个令人回味无穷、意味深长的电影上的追求是相同的。其次,互动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加强了个性化的选择,选择观看互动电影的观众都希望剧情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发展,这样,观看互动电影就变成了个人化的体验。但观赏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集体化的行为,这样的个性化会剥夺电影院作为一个神秘的环境其中的暗示成分,而这里环境的作用是个人化体验所无法给予和替代的。

(一)零散的结构淡化了连贯性

互动电影的多情节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许多类型电影老旧的问题。随着观众阅片量的增大,经常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很快就可以猜想出结局。而互动电影提供了不同的选项,影片也变得开放起来,由于需要做选择,观众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片中主角,用主角思维去做选择,使得影片的代入感大大加强。当然,也可以由作为旁观者的自我本身来选择,当观者做选择时,也是对自身价值观等的一种反映,是一个引发自我反思的过程。

但另一方面,互动电影是随着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新型式电影,就艺术本质而言,仍属于电影,所以故事情节的叙事仍是核心。与传统电影的情节设置相比,传统电影是一种单向传播,情节多是单线条向前,不会出现叙事零散、碎片化的情况,而互动电影是含有多线条的双向叙事,通过角色的行动,剧情会产生交织、分支等等,进而产生“网状”或“树状”结构。德国专播悬疑片的电视频道第十三街,曾在电影院实验播出过互动电影短片《last call》,当天的观众在进场观影、参与游戏之前,会拿到一张说明卡,通过将手机号码发送到一个号码的方式,伴随着剧情的进展,画面中女主角会拨通电话,而接到这通电话的将会是台下任意一位观众。整部影片播放过程中,好几位观众轮流接电话,拯救女主角的选择权在各位观影人手中。这样的方式的确比较新颖,但在电影播放过程中,随着每一次互动的产生,电影的情节发展都将被打断一次,观众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情节的断裂而被打破,并且被抽中的观众的选择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人,或者是得到其余观众的认同,这样的观影节奏并不是很符合电影叙事中所追求的情节的连贯性。

(二)游戏化的情节肢解了完整性

互动电影因为在电影过程中加入了互动环节,像游戏一样有各种选项和触发点,从而使得电影出现了游戏化的趋势。但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电影的完整性,也破坏了导演所想要传达的意图。传统电影的观看模式是有一定强迫性的,导演在电影中有相对的权威性,我们需要按照导演的意图和思路完整地观看整部电影,通过情节的发展、情绪的铺垫,理解作品的意义,品味作品中细节的巧妙性。但在例如电影《罗拉快跑》中,其在DVD版本中提供了互动观看模式,在不同的筹钱方式的十字路口给观众设置了选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为主人公做选择的体验,使得观众可以参与到电影中来。《罗拉快跑》中,导演出于表达情感意义的需要,使主角在经历过第一种结局后,像游戏重新开始一般,重新做出两次不同的选择。但因为有了节点设置,使得观众在观看过一种结局后,在想要观看其他两种结局时,直接跳过了之前许多的情节设计铺垫,重新回到十字路口的节点处做出选择,损失了之前许多细节上的改变。导演精心的设计并没有传达给观众,而更像只是单纯地给观众提供不同版本的结局而已。在该片中,观众甚至可以只选择其中一种选择进行观看,而选择忽略其余两种选项。虽然,从尊重观者意愿上来说没有问题,但从电影的整体性、完整性上说,会被完全破坏。

其次,笔者认为遗憾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作品角度而言,导演的每一个人物、情节的设定,情绪的铺垫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从而产生出导演认为最合适这部电影的结局。而互动电影的多种结局,看上去可以满足更多人的好恶,让更多的人减少遗憾,但在这样的多结局中,不一定所有的结局都是最适合电影的风格和叙事的结局。以损害电影艺术性的方式来满足观众是得不偿失的。

(三)虚幻的多样化结局选择

以往的电影叙事方式,是以创作者的思想为中心,按照一定的固定叙事方法进行叙述,观众只能是作为被动接受的个体,接受导演所想要传达的一切信息。而互动电影的剧情一般由两条线构成,一条是作者设定的任务或目的,给观者提供多种可能的剧情走向选择和结局;另一条则取决于观者的意愿,观影者的每一次不同的选择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观众可以选择接受自己想接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让电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发展。这样的互动电影讲述一个故事的方式,是选择。一次次地选择触发下一步,得到最终的结局,而每一次不同的选择,也会触发不同事件的发生,使得一部互动电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走向。根据观者不同的选择,随时可能完成叙事,结束影片。每位观众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从而选择,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意义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在之后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时,也可以从更多角度,更深入地探讨,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火花。这样,同样的一部电影,根据不同的观众类型,将会变成不同类型的电影,满足了各种类型人群的观影需求。

从另一方面看,互动电影的结局看上去是可以有许多可能性的选择,但因为每一部电影都是由很多的事件构成,而这些事件不会是随机罗列的,一定都是导演经过设的,再加之故事的背景因素等等的限制,其实已经从开始就严格地限制了可能性的数量及故事的走向。

二、电影外在成本因素限制

互动电影发展还会受到成本影响的限制,有对于制作方前期制作的成本要求,也有对后期欣赏所需要的成本的投入要求。

首先是前期拍摄成本。互动电影多走向、多结局的需要,使得其从剧本开始,就需要耗费比传统电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且编剧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需要给每一种走向、每一种结局都赋予完美的阐释。在拍摄过程中成本也会增大许多。在互动电影中,我们应该是可以选择角度的。例如,传统电影中,我们一般是看不见凶手的脸部的,会将悬念留至最后。但在互动电影中,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可以选择视角,这样就需要前期拍摄时做更多的准备,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一些拍摄上的问题,例如摄影机的位置等等。另外,因为拍摄的素材量较之于传统电影激增,所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的数据的运算量也是巨大的,所以拍一部互动电影的投入成本会是拍一部传统电影的数倍。

其次是后期欣赏成本。因为互动电影有较强的互动性,必然会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加以配合。想要进入电影院观看互动电影,首先影院就需要全面升级,并且由于互动电影观影模式的限制,一个影院可容纳的观众较少,这让走进电影院观看互动电影的难度加大,成本也大大加大。

三、VR技术的冲击

随着VR技术的发展,运动捕捉的穿戴式设备逐渐成熟,必然会产生更多更丰富的互动方式,而互动电影的互动仍停留在鼠标点击等基础动作上,VR丰富的互动体验将会完全压制住互动电影。

四、结语

“互动电影”形式大大提高了电影的娱乐性,但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性,更多的还有艺术性、导向性、思想性等等。“互动电影”在制作过程中或是观看方式上做了一定的创新及延伸,利用科技的辅佐讲好一个故事,使得电影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产生新的发展空间,拓宽更广阔的创作天地。技术的创新必然会使得一批手法新鲜但故事低劣的影片产生,短时期内可以依靠它的话题性收到广泛关注,观众也会因为新鲜的感官刺激而追赶潮流,推崇吹捧此类电影,从而引发一批类似电影跟风效仿。但一旦技术发展趋渐成熟,使用渐渐广泛时,此类型电影很快就会面临明日黄花的冷落,也就看见了其发展的终点。所以,一部电影更重要的仍是故事情节以及构思创意,靠单一的话题性是不足以维持发展的。

篇(6)

关键词:现象级;青春电影;传统戏曲

现象级青春电影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电影发展新的里程碑。现象级电影普遍具有年轻化与时尚性特点,能够精准地把握观众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取向,其以青春和怀旧的主题,实现了一代人的身份认同。在现象级青春电影得到认同的背后,具有一定深层的影响因素,其同样有利于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本文在分析现象级青春电影成功原因的基础上,力求发现促进我国传统戏曲发展的有效措施。

1 现象级青春电影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1.1 身份认同,一代人的共同经历

近年来,现象级青春电影崛起,其将主人公多定位于80、90后两代人,这两代人在身份认同和代际差异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其中在身份认同感的追求中,其不仅渴望自身被认可,更加希望自己的偶像被认同,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情况下回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去选择看其导演或者参演的电影。比如在《后会无期》播映期间,很多年轻人会因为不想让韩寒输给郭敬明而选择观看电影,在这种情况下韩寒就是《后会无期》;同时,在代际差异方面,电影在演员阵容方面往往采取知名偶像与新晋演员的组合或者完全启用新生代演员,这种情况给年青一代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符号,似乎这些电影就是他们的代名词,而其中的主人公高翔、林天娇等就是他们的代表,代际之间的差异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1.2 主题精湛,青春与怀旧

现象级青春电影多采用青春与怀旧的主题,其致力于人物成长过程的塑造,利用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设置,还原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引发怀旧热潮,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观众的电影审美需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谁的青春不迷惘》中,电影从主人公高翔的高考讲起,进而开展其一系列的转折与奋斗过程,将其实现人生蜕变的过程表现的生动形象,勾起了观众的青春怀旧,正如片名所示谁的青春不迷惘,谁的人生无青春。

1.3 价值取向,症候性的精准把握

现象级青春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会分析观众的教育背景、爱好及地域差异,从而精准把握观众的对电影的兴趣点所在,从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在人物设定、场景布置及人物出场方式方面均作以合理规划,迎合观众的观影偏好。同时,现象级青春电影在社会症候症的把握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小时代》将90后甚至00后对大人世界的渴望表达的真实而又强烈,从而吸引观众,引发一种观影趋势。

2 传统戏曲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结合地域文化,培养观众群体

随着经济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中国传统戏曲受众面变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年轻观众较少现象突出。为了推动其发展,可借鉴青春电影发展模式,并结合地域文化,发展自身的观众群体。例如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戏曲教学,开展戏曲欣赏课程,由老师指导培养中小学生戏曲兴趣。同时,在大学校园中鼓励戏曲社团的创办,并引入国学元素,从而挖掘潜在观众。

2.2 结合时代特征,创新表现手法

传统戏曲在新时期发展中,应在继承其精髓的同时,注重结合时代特征,以新颖的表现手法展示其传统美学。例如,可对戏曲进行青春版尝试,以《牡丹亭》为例,其为昆曲经典曲目,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精简剧本,以此符合年轻观众的观看心理;其次,舞台场景布置在沿袭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时尚性元素,以此吸引年轻受众;最后,演员选择方面多以年轻演员为主,集中在90后。《牡丹亭》为爱情故事的表达,将其设置年轻化后必将吸引多数年轻人。

2.3 把握症候性,题材贴近生活

传统戏曲多沿袭古典曲目,时尚性较为缺乏,同时对社会症候性的把握尤为缺乏,导致其内容设置方面偏离生活实际,不能被现代人所认同。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更加贴近时展,题材选择日趋生活化。例如可选择《变脸》等观众容易接受的曲目,并在唱腔方面做通俗化处理,结合当今流行元素,充分体现中国风的特色,以此吸引观众。在有一定观众基础后,可经过相应的改编,发扬传统经典曲目。同时,也可将流行歌曲进行戏曲化改编,给年轻听众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3 结语

综上,在现象级电影中,注重对观众的精准把握,才会拥有其成功发展的结果。在新时期,我国传统戏曲由于其时尚性与生活性的匮乏,发展进入瓶颈期,为了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可借鉴现象级青春电影的成功经验,题材贴近生活,在发展中注重观众的培养与把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效果;对策

微博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大众传播开始追求短小精悍,通过较短的篇幅来传播信息及交流感情,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微电影属于微传播模式的产物,推出以来,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一、微电影概述

广义角度上来讲,微电影属于微视频,其时长在3-5分钟左右,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涵盖了十分广泛的内容,包括新闻、音乐、体育等,促使网络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得到满足。而狭义角度上来讲,微电影则属于电影,其故事情节是完整的,制作技术是专业的,借助于电影的叙事手法,将当代人主流人群的审美价值取向给表达出来。相较于普通电影,微电影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其高度浓缩了故事情节,通过切换若干个镜头,就可以将较为丰富的信息内容给传达出来。同时,微电影不需要较长的拍摄周期,不需要较高的拍摄成本。微电影不在传统院线播放,而是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受众能够更加方便的接受。

二、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1.受众对各要素的敏感性

微电影只有具备了若干个要素,方可以吸引到观众,如情节优美、导演知名度较高、演员表演技能较好等。为了划分这些要素的主要影响状况,调查了各个要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微电影的内容题材直接决定着受众是否观看微电影;抛开其他的要素,微电影作品只要题材良好,就可以吸引到一半左右的受众,因此,微电影要想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合理选择题材,其次要素为点击量及口碑。受众的分享和转发决定着微电影的传播,这种群体传播模式下,人们往往会更加认可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因此,作品具有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点击量,自然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2.微电影题材的影响

题材的选择是重中之重,那么就需要考虑受众比较喜欢什么样的题材,以便吸引到更多的受众。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校园生活、婚恋爱情以及幽默搞笑是受众最为青睐的题材;研究近些年来的微电影市场,发现确实如此,包括《老男孩》、《这一刻爱吧》等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青睐。这些作品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且能够激发受众的思考。以《老男孩》为例,通过丰满的故事,缅怀了校园生活,又突出了爱情与现实的矛盾,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3.明显降低-传播效果的因素

在近些年来,方才出现了微电影,只有较短的发展时间,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对受众的观看体验造成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影片粗糙的制作技术及内容题材的乏味,是最影响受众观看体验的因素。此外,微电影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广告宣传手段,很多品牌为了提升宣传效果,也开始制作微电影;如果微电影体现了过于明显的商业目的,也会影响到观众的收看体验,进而降低了传播效果。

三、提升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对策

1.重视内容和创意,提升传播效果

微电影因为没有较长的时间,因此,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创意,方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将其观看欲望给激发出来。除了新鲜之外,还需要与现阶段的热点话题及主流生活所符合。特别是时代的进步,受众有越来越高的审美水平和欣赏水平,那么除了选择趣味和娱乐的主题之外,还需要能够将一定的人文关怀给融人进来。但是研究近些年来的微电影市场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跟风现象,如果社会认可了某一步微电影作品,就会有大量本种类型主题的作品出现。如《老男孩》、《梦的汽车人》火了之后,出现了几千种回忆、梦想及青春等关键词的作品。这种同质化,会增强受众的排斥程度,进而降低点击率,影响到传播效果。

2.重视制作技术,提升传播效果

现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微电影作品,但是普遍不具备较高的质量;虽然制作的剧本比较优良,但是如果表现手段较为低劣,也无法吸引到受众。部分作品是非专业团队制作的,几乎没有任何的观赏价值,在网上之后,也没有人点击观看。而部分作品虽然只有较为简单的情节,但是却精良的制作,观赏价值依然较高。以《扳机》为例,虽然只有15分钟的片长,但是剧情却都转起伏,设计了诸多的悬念和令人深思的结局。虽然仅仅是将一个杀手的职业生涯给表现出来,但是却将血腥场面给摒弃掉,制作了较为纯净的画面,演员也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受到了网友的热捧。再以我国微电影《如果爱忘了》为例,2012年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0天时间内,就有80万次的点击率;这部微电影作品也有着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一对恋人经过了三年的相处,最后却分手的结局;经济问题的制约,导致其虽然分手却合租,最后离开时,又重新在一起。这部微电影能红,主要集中于两个优势,一个是演员的表演非常朴素和细腻,另一个则是男女主角表达出来的真情与不舍,打动了无数的大学生。因此,剧本、题材、制作技术、演员表现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3.做好微电影的价值定位,提升传播效果

微电影属于一种电影形式,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艺与商业调和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诸多的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爱奇艺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始自制微电影,这样就需要将广告植入到篇幅较短的微电影作品中。但是,这种做法也是有成功案例的,如《老男孩》中将汽车广告适当的植入过来,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作品故事情节不受影响,品牌广告主也十分满意。虽然我国各种播放平台每年出现的微电影数量很多,但是却只有极少数的作品能够有机融合艺术、娱乐及商业价值,很少能够盈利。那么,就需要重视微电影的定位,如果植入过多的广告,受众观看和传播的积极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完全不融人广告,广告主就不再支持,失去了相应的财力支持,对微电影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利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以《种子》为例,一个叫阿贸的年轻工程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和人类没有益处,在这个时间段,超时空遇到了神秘女子小绿,这个姑娘对未来美好环境的追求激发了阿贸,促使其改变了生活目标,研发了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受众逐渐明白,阿贸和小绿的相遇,其实蕴藏着深厚的寓意,人类对未来最好的礼物就是绿色和环保。本部影片制作技术较高,且从艺术角度植入广告,有网友甚至将其看作是最完美的电影。其剧情虽然单纯,却如短诗一样,蕴藏着深厚的寓意,有机结合了公益广告与诗情画意,给后来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