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篇(1)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 伸缩缝 结构设计标准

2002 年由建设部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了一系列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技术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审查施工图发现,在若干问题上易出现偏差, 特此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说明和建议。下文分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阐释。

一、关注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特征及其应用标准

国家标准与协会标准的应用根据我国1989 年颁发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实施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是针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保方面。推荐性标准的对象是纯技术性的,相当于国外的学术团体标准。 制订这些技术标准都经过科学论证和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极大地解脱设计人员的自我探索精力,很少有人会弃之不用而甘冒风险。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完全不同于民用建筑结构也不同于水工结构。据此,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需要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设计标准。自20世纪70 年代原国家建委和建设部开始组织制定这方面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施工验收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对管道进行结构设计,不能只按产品标准随意选用,需通过结构设计核算后,选定合适的产品。

总之,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应按本系列的标准执行,除在系列标准中说明引用其他标准外,一概避免混用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标准。

二、 保证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1. 材料: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种、水灰比的控制、 碱含量的限定、 强度等级、 抗渗和抗冻等级等要求。

2.构件截面设计:①按弹性体系,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②对中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的构件,需按抗裂度核算,不允许裂缝出现;③对于受弯、大偏心受拉或压的构件,要以控制裂缝宽度进行核算,避免构件内钢筋在开裂部位加剧锈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3.构造措施:钢筋净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规定;提高构件均匀碳化过程的时间;敞口水池顶端设置加强筋、超长池壁设置变形缝及纵向每侧温度筋的最小配筋率。

三、裂缝宽度计算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式,在2002年颁发的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系列标准中,仍引用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 84 中的公式。应用此项公式的计算结果以及对受弯、大偏拉、大偏压的衔接计算,与民用建筑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1中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不相等同,后者通常要大些。所以,应该充分注意到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重要性,而且钢筋的配置量取决于裂宽的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是难度很大的,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根据现有的试验数据,不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离散性一般都很大,若要由此建立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式是现实的。对此,英国BS8110标准中已给予充分的表叙,其用词为Assessment(估计),区别于其他条文中的Calculation。据此,对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还应立足于与工程实践的适应性。

四、关于闭水试验工况

对于贮水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均需考虑闭水试验工况。主要是针对地下式水池的闭水试验工况,规范规定在强度核算基础上还应进行限制裂缝宽度核算。争议之处,并不在于是否需要核算裂缝宽度,而是在对应的计算式中,裂宽发展的时间效应系数取1 8是否合适。从试验角度,裂缝宽度大部分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在闭水试验的几天时间内,裂缝开展已大部分形成。尽管从理论上可以取小于1 8 的系数,但具体取值尚难以定量。目前只能取1 8 ,待积累经验后,再作完善。

五、关于变形缝的设置与外加剂的应用

对盛水构筑物而言,体量大,在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影响经常导致池体开裂,据此规范提出设置变形缝的要求。如英国BS 标准中列有详尽的规定。在国内盛行混凝土的配制中,常以外加剂替代变形缝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为此,《规范》提出了应用的条件,强调了工程实践经验。这里的涵义是多方面的。

不能简单地认为掺入外加剂是灵丹妙药,可以妥善解决池体开裂现象,工程实践已反映了多起构筑物施加外加剂后仍然出现墙体开裂的状况。对此,应该明确《规范》首先强调的是设置变形缝,通常只是在结构上处理比较困难时,才考虑掺加外加剂扩大以变形缝间距,且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间距的两倍。

变形缝处若施工不佳会渗漏水的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如果施工质量不佳,不论在任何部位都是不能允许的;其次是现行的变形缝构造并不是很复杂,不难保证施工质量。

六、矩形盛水构筑物的角隅应力应予重视

矩形盛水构筑物的墙体拐角处,不论墙体是竖向单向受力还是双向受力,均将受到由于相邻墙体约束引起的弯曲应力,以及相邻墙体传递的边缘反力。从近两年施工情况来看,一般对相邻墙体传来的边缘反力易遗漏。尤其是对于中隔墙,通常视为不受力,实际上其端部要承受与之相连两侧墙体上的边缘反力,应以控制开裂核算。

七、结语

本人根据给水排水结构设计规范和已建工程较经验,提出了一些有关意见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希望大家在施工过程中多注意积累实践经验,注意细节问题,并加以总结。其目的是使结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S]

[2]胡德鹿.新规范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05年第2期

[3]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构建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S]

篇(2)

[关键词]广珠城际桥梁设计极限状态法

引言

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含中山至江门)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桥梁具有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特点,且在我国刚刚起步,无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规范。我们有必要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和设计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比较,加强对本线的桥梁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的认识,才能有利于推进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桥梁设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着重根据各国极限状态法的一些规定,对相应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其他计算方法进行荷载效应的对比。

国内自2000年上海明珠线一期建成通车以后,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也相继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国内尚无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桥梁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参照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计算。

国外的轨道交通在七十年代就得到了发展,且各国相继修订设计规范,纳入了结构设计最新的成果,计算方法也从容许应力法、破坏阶段法发展到极限状态法。国外除了个别规范外,一般都采用极限状态设计,运用荷载分项系数法作为设计表达式。

经过对本线桥梁设计荷载图式的初步研究认为采用0.6UIC较为合适,其实,本线设计概化的运营车辆荷载对简支梁的跨中换算静活载效应与0.4UIC的作用效应相当,因此,活载相对来说较轻,欧洲联盟的设计方法是完全值得借鉴的;同时本线的桥梁比重占全线95%以上,在对设计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认为采用极限状态法进行桥梁结构设计其经济效益可观,从投资方面考虑也有必要对极限状态法进行论证。

1极限状态法技术参数比较与分析

极限状态法中各规范技术参数差别较大,但分类基本一致,即:荷载、材料与工作条件等,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技术参数,综合分析国内外规范取值,寻求适合本线技术参数。国内外规范使用阶段极限状态工况其技术参数取值均为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工况下的技术参数取值如表1~表4。

从表1可以明确,恒载参数各种标准的差别很大。同时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其中带*者为原有规范)。但是结构自重在桥建成以后,基本是不变的,误差可能性较小,因此取1.2作为自重恒载参数。

各国规范的活载参数取值如表3,活载是桥梁设计中最基本的技术条件。比较各国规范当中的活载参数,根据活载在桥梁设计当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下,分别取1.4、1.2、1.0等不同的值。

按极限状态法设计的桥梁结构设计,根据规定须进行两类极限状态计算,以保证结构安全、适用、耐久。由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在国内刚刚起步,不可能从可靠度理论分析来制订各技术参数取值,主要参考国内外现有设计规范,按荷载的离散程度不同制订相应参数。推荐的技术参数取值如表5~表7。

2荷载分类与组合

2.1荷载分类

荷载的分类按荷载随着时间变化性能的不同以及出现机率的大小,将作用在城际轨道交通桥梁上的荷载分为下列几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如表7。

2.2荷载组合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组合Ⅰ: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基本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效应组合;

组合Ⅱ: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基本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其它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效应组合;

组合Ⅲ:永久荷载一种或几种与施工、养护、维修状态荷载的效应组合;

组合Ⅴ: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基本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再加上一种偶然荷载的效应组合。

(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组合Ⅳ: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基本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效应组合。

3算例

3.1基本资料

在不同的活载形式作用下,计算示例一为一轻轨30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梁部采用C50混凝土,检算跨中截面进行强度;计算示例二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计算跨度为(10.28+2×12.56+10.28)m,梁部采用C50混凝土,墩身采用C35混凝土,检算其墩顶梁截面与墩顶墩身截面。轻轨活载图式如图1,广珠城际运营车辆荷载图式如图2,动车组荷载图式与图2相同,轴重≤150KN。

3.2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如表8~表10。从表8可以看出,轻轨与汽—超20活载效应相当,采用按极限状态法,在轻轨活载作用下,可节约钢材约24%,在广珠城际快速轨道车辆荷载作用下节省钢材14%。表9的计算结果表明,要满足规范要求,截面钢筋的最小根数,采用容许应力法计算需60Φ25Ⅱ级钢筋,极限状态法需53Φ25Ⅱ级钢筋。表10的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截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3计算分析及结论

以上示例,分别对钢筋混凝土的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检算,包含了桥梁结构设计的大部分内容。经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1)对推荐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的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破坏内力法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满足规范要求。

(2)采用极限状态法比采用容许应力法、破坏内力法要节省材料。当然,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不仅仅是按截面的最大承载能力去进行桥梁结构设计,还要考虑截面砼和钢索应力以及位移等要求。

(3)推荐的技术参数虽然是在参照各国结构设计规范或桥梁设计规范的基础之上选取,但是荷载与材料的分项安全系数、工作条件系数的取值,在安全度方面的保证率比较明确,较之容许应力法、破坏内力法对内力凭经验取安全系数设计,要科学、明确。

(4)将结构的受力区分为两类极限状态来计算,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又保证了它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概念清楚,计算目标明确,兼有按容许应力法和按破坏内力法设计的优点。

4结语

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桥梁设计采用采用极限状态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上面的计算,无论是对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运营车辆荷载还是对动车组荷载,结果表明都是可行的。随着结构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以及极限状态设计法的日趋成熟,对于高架轨道交通桥跨结构来说,荷载和结构抗力的变异性小,计算模式确定性好,更适合采用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BS5400—1980,英国标准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西南交通大学译.

[2]黄黎丽译、严国敏校.台湾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规范(有关桥梁部分).铁道部大桥设计院内部资料,1997.10

[3]苏联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СНиП2.03.01-84).冶金建筑研究总院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情报研究室,1986.7

[4]日本铁路结构设计标准和解释———混凝土结构[R].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译.东京:日本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委员会,1996

[5]JTJ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6]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

[7]国外高速铁路标准及规程汇编.第七册.铁道部标准计算研究所,1995.11

[8]AASHTOLRFD—1994,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荷载和抗力系数法.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译.

[9]国际铁路联盟规范(有关桥梁部分)(UICCODEINTERNATIONALUNIONOFRAILWAYS)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科学研究所.1981.10

[10]袁国干.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0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层建筑在我国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重要性。高层建筑应该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而实现这一特性的关键就在高层建筑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既是基础又是核心,既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又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所在。这就赋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也使得这一技术不断地发展。在进行施工之前,设计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本着可实行性来进行设计工作,要吸前人的教训,并且结合现代科技,这才能够顺应建筑业的发展。

一、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灵魂

高质量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能把设计者的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正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在。我们抓住他的要点,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不同于传统的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对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与强度的设计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安全,同时考虑到使用寿命和突发事件的问题,保证安全性,稳定性与延续性。

2、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因地制宜,仔细研究当地的气候,例如在多风的地区需要抗风化的材料。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规定的使用年限。

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

保证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的适用性,也就是确保它的宜居性,需要实现其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抗压,抗震等特性,以及抵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技术标准和安全系数存在着差距过大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中存在技术标准的偏差,技术标准不明确并且偏差过大。在建筑设计中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同时又存在着安全系数的问题。根据国内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度是“规定”荷载作用下的强度保证率。设计规范结构可靠度只是对结构构件来说的,其安全性主要取决与荷载取值,安全系数设置与荷载系数取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据调查资料显示,国内规范动荷载安全系数要比美国、英国低14%~21%,比欧洲低7%;强度安全系数比欧美国家低大约15%,钢材强度安全系数低6%。比如,根据国内规范设计的柱子若动、静载之比为1:2,因荷载、材料影响承载力较英美国家规范设计承载力大约低35%,而较欧洲国家也低28%。由此可见,技术标准和安全系数存在着差距过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为的错误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中存在了人为的错误。由于设计人存在的设计偏差和错误,导致设计方法存在了问题。很多设计者计算不够准确,设计过于粗糙并且缺乏设计的经验,导致设计出现了人为的错误。很多企业在对相关设计招取设计人员中没有针对不同的设计者完成其擅长领域的工作。每一个设计师都有擅长的领域,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去完成,对设计师的擅长方向要进行了解。同时很多企业没有进行相关的设计管理,要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辅导和监督,防止出现人为错误。很多设计师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技术不过关,这使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缺乏职业道德也使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这些人为的问题为结构设计带来诟病。

3、耐久性上设计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设计出现耐久性不高的现象。一项工程的耐久性是工程的关键。把耐久性做好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和完美地设计观念。它要求设计过程的高超技术和实施的完美结合。很多设计者在很多恶劣的条件下不能设计符合恶劣条件的设计成果,设计的成果适应不了恶劣的环境,这样问题的存在让设计失去了所谓的意义,没有很好地为工程服务,出现豆腐渣工程,是设计的败笔。对于耐久性设计方法而言,国内外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如,我国和美国设计标准中,水泥品种分类方法、类别存在着差异性,组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区别。就耐久性而言,美国规范ACI318-05比国内规范GB50010-2010更为详尽;美国规范虽然将耐久性单列出来,但却没有明确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的周围环境类别细分,只规定了不同环境下的混凝土材料应用;耐久性设计过程中,根据周围环境的类别确定实施方法,根据等级确定各指标控制度;而我国环境类别划分相对比较笼统一些。

4、设计方法的安全检测不够

在混凝土设计方法中缺乏相应的安全检测。在设计中各步骤的安全是设计进行的关键。在每个步骤都完成后要跟进安全检测,但在设计方法中很多设计师缺乏对设计的安全检测。相关的政府也对其不够重视,出现了质量问题,为建筑带来了问题。很多设计者没有对设计仪器进行购置,设计仪器出现了不合格的现象,在根源上得不到重视让设计方法出现了问题。政府没有进行设计的安全监管和监督,使设计中安全检测出现了问题,安全监管要出台防范措施,这也是对设计方法的严格要求,防范方法做不好会导致不安全问题出现,让设计得不到安全保证,使设计变成失败,无法真正投入到运营和工作中,使设计偏离了真正的应用。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

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局部的情况反作用于整体,重要的局部甚至对整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它的设计必须与整体结构相适应。现今,国内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保证整体结构合理的前提下,追求局部结构的承载力最大化。至今为止,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和建筑设计人员都对此作了很多研究,但仍没有形成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成熟的数学模型。对于数字模型的要求是既能够满足各种结构设计的规范和要求,又能够让设计人员觉得方便和实用,所以在不断地实践之后,局部结构承载力的最大化成了最重要的目标。实质上,优化设计的重点是要将整体和局部统一起来,下面就是优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的三种方法:

1、高强砼和高强钢筋的合理使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的花费在建筑总花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钢的用量要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地使用高强钢筋,避免过度用钢造成建筑施工资金不足或紧张。同时对于地基较软弱的高层建筑,合理布置强砼和高强钢筋高优化构件截面尺寸,不仅可以减少造价,还可以减轻地基载荷,方便施工。建筑物的自重越大,地震对其破坏的程度就越大,所以还可以通过减轻建筑自重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而合理使用高强砼和高强钢筋可以有效地减轻自重,达到降低造价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程度。

2、综合考虑平面性状、各部分的刚度和承载力三个方面

首先,要遵循平面结构性状简单规则的原则,将长度和凸出部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竖向体型要规则均匀。其次,要均匀分配各部分的刚度和承载力,竖向布置要采用规则的结构,形状是下大上小,侧向刚度要均匀变化。有时候会发生结构设计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导致造型不够美观,在这种情况下,结构设计人员就要关注结构概念设计,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在保证建筑结构合理适用的前提下,美化建筑外部形象。

3、注重剪力墙的平面布置

具体的要从以下几项做起:(1)剪力墙的布置要遵循周边均匀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当然前提是要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的位置是布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处以及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其间距也要控制好,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可以。(2)剪力墙墙肢截面要简单规则,不宜太复杂,同时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也要适宜。(3)短肢剪力墙的数量不宜太多,因为较多的短肢剪力墙没有联合剪力的效果好,特别是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情况决不能发生。

4、注重结构抗震性能

合理设计混凝土筒体的承载力和延性,这里特别强调了混合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型钢柱的设置位置与设置方法要根据建筑高度的不同而选择适用的。当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30m时,并且抗震设防等级多为7级;筒体四角和楼面钢梁与型钢混凝土梁的交接处设置型钢柱,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高于130m,型钢柱的位置设在筒体四角,抗震设防等级要设为7、8、9级,避免框架的刚度及承载力不达标。要想通过刚性连接框架平面内柱与梁的方法增强框架的刚度和水平承载力,降低水平作用力使楼层侧移的可能性,可使用以下方法:一是设置外伸桁架加强层;二是采用分段拼装外伸桁架与筒体剪力墙刚接的方法;三是均匀布置贯通性的刚接桁架与抗侧力墙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工程师在设计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要求,确保满足安全性(牢固性)、适应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制定和选择科学合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安全度标准综合反映了国家的整体经济资源状况、施工设计技术水平、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等,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董良凤.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机构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2010,11.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设计

0引言:水工建筑物是水库的基础。在设计阶段,除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安全和经济外,还应注意美观。比如一般枢纽布置就要求布局紧凑、均衡和对称。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使用功能、耐久年限才是应该重视的大问题。所以也就要求在施工质量控制上做到切实、认真;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已势在必行。

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

针对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强度设计为主的特点,水工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注重结构强度设计,还需要更多的考虑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水下环境作用引起的结构材料腐蚀对结构性能与适应性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延长结构使用期限。水工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国家、地区及行业标准和规定执行,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结构构件的相关检测和维护过程。在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预留足够的工作面为后续工作工作提供可实施性。值得指出的是,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遭受病害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应将其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在考虑材料受环境侵蚀和老化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后,还仍然要确保结构和构件存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

2工程布置及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依据

2.1在对维杰涅耶夫水利工程科学研究所完成的不同尺寸的600多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标准与规范33―08》,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内部来说,其标准抗力的保证率从0.90减至0.85。

2.2得出了低水泥含量的碾压时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在对塔什库梅尔斯克水电站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论证时所作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并对国外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后获得的。

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上除了要考虑当地环境,做到布局紧凑等前提工作,才能设计合理。工程等级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现行规范。

3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及检验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包括有碎石、砂、水泥、外加剂等。在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选用相应的混凝土原材料前,一定要对其进行试验检验,只有所有的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才能采用;当碎石骨料中含有过量有害物质时,则会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减弱骨料与水泥胶体的粘结。

在混凝土搅拌施工过程中,还要求质量控制管理人员根据现场测定的结果及时对原材料的配比进行调整。如在现场采用干炒法快速确定砂子的含水率,并及时根据现场测定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配比。

4 混凝土现场配合比的确定

水工结构作为国家基础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其特殊使用功能的设计,也将成为水工结构设计功能正常实现的保障。基于功能的结构设计以安全一经济为评价标准,安全性是指结构设计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的可靠程度;结构经济性是考虑结构在整个功能使用期间的所有费用和损失之和。

影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变化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变化过大的主要因素是细骨料砂子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碎石含粉量的影响:

4.1混凝土原材料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在混凝土搅拌拌现场,各级碎石骨料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超粒径颗粒,而且骨料的含水量通常都会比饱和面干状态要高的多。因此,应根据现场实测骨料的粒径变化范围及砂石表面的实际含水量,将试验配合比换算为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

4.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由于混凝土施工易受现场其余条件的影响,根据混凝土在试验室里确定的设计配合比配置的混凝土,其和易性难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其现场塌落度也会随之改变。为确保水工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和易性并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要求,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应对混凝土含水率及其用水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施工

5.1 混凝土浇筑

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经常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正式浇筑施工前,应科学地设计施工组织规划,将混凝土按一定面积、顺序和走向,分层、分段地进行浇注施工,同时应确保不会留下明显的施工缝。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墩台等)应分区,分层浇注,每层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应控制在振捣深度范围内,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结束其上层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一般情况下,水工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

(2)长条的混凝土结构(如挡土墙等)的浇筑施工,应分段、分层进行,以确保每段混凝土结构均满足浇筑要求,一般情况下,分段浇筑长度控制在10~15 cm 为宜。

(3)无论混凝土结构是按什么形式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一次性连续完成:如果浇筑施工过程中的间断时长超过了初凝时间,则必须严格按施工缝要求处理接缝位置。

5.2 混凝土振捣

水工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时,结构构件的任何部位都应当振捣充分,不得漏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施工,插入深度应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1.5倍的范围内,不可留有死角。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施工时,插入深度应控制在距模板距离保持在50~100 cm左右为宜,防止模板接触振捣器并与之产生共振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上下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后,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也应进入下层混凝土50 cm 左右,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的连续整体性。

(3)采用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施工时,应将待振捣的混凝土平面充分覆盖,每次移动时应重叠振捣100 cm 左右。

(4)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施工时,振捣位置和次序应根据结构模板的架设情况和振捣器性能来布置,并进行相应的试验进行测试和调校。

同时,还可根据相关经验判断混凝土振捣施工能否停止:①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高度基本保持不变;②混凝土的冒泡现象已基本停止(一般情况下),气泡先由中部冒出,后由四周冒出再停止);③ 混凝土结构表面泛浆并发亮,表面光滑平坦。

6混凝土结构变形控制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水工建筑中常有的质量通病,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6.1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构造应设计合理,在保证结构整体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合理设置相应的变形缝;在结构受力分析计算时,应进行相应的断面设计验算,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情况,抗裂验算、超载、维修施工验算。

6.2控制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确保使用水泥的安定性满足要求,砂石级配良好,砂、石的含泥土、石灰比例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相应的配合比试验确定,并根据相应的骨料条件进行换算、调整;应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变化情况采用水化热适当的水泥产品。

6.3积水工混凝土浇筑施工,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分区、分段、分层进行,浇筑和振捣方法要妥当,浇注速度匀速;振捣施工要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保持插入式振捣器与模板的最小距离,防止模板过度变形甚至出现漏浆的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合理养护;制定高温、雨季、低温等特殊环境的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

6.4 注意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地基在施工期间发生较大变形,以及环境湿度急剧变化产生的不利音响,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控措施。

7 结束语

随着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深入研究,由结构构件强度设计向结构功能设计的概念转变是结构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通过长期的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着重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及检验、现场配合比确定、浇筑与振捣施工以及结构变形控制等方面对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概念设计用钢量设计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is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current used to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 design, detail control with the amount of steel to save significance,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ructure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nagement.

Keywords: concept design steel quantity desig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的经济性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成本压力导致业主对结构设计经济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对结构设计优化及监控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设计与管理的目标是使开发项目的结构成本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合理最低,通过专业的结构设计与设计管理持续为项目创造价值。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1混凝土结构设计体会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成为确定设计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随着设计师者规范的不同理解,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这十余年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1概念设计:

由于建筑的复杂性、地震的不确定性、计算软件的不精确性,必须对计算结果从力学概念和工程经验等方面进行概念设计,从宏观上确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a)合理选择结构类型。b)整体性、承载力和刚度平面内及高度方向的均匀分布,避免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c)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d)具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e)各类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或延性);f)非结构构件要合理设置,并与主体有可靠的连接。

1.2设计总则:

a)结构方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如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b)优先采用HRB400级(三级钢);但当构件配筋由裂缝和挠度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时,特别是地下有防水需要时,应优先采用HRB335(二级钢)。c)较大的(需加强配筋)墙、梁、板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d)人防设计除计算需要外,构件尺寸及配筋均采用规范允许的最小值。e)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等应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1.3基础:

a)地基承载力≥130kpa且埋深小于3米时宜采用天然基础;对全部或部分置于粘土层或全风化层的天然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对于天然基础,如果基岩埋深变化剧烈,在沉降值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同一单元的基础置于不同持力层。b)为保证施工质量,独立基础应优先采用锥形基础,其边缘高度宜取200,不宜采用台阶式基础。C)悬挑地梁应按悬挑梁配筋。d)一层隔墙地面下作元宝基础,不单独设梁。

1.4地下结构:

a)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不宜大于C3O,否则易开裂。b)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地下室外墙应进行水土压力下的抗裂验算;侧墙内外竖向筋直径可不同,外侧竖向筋可采用长短筋搭配。c)地下室板宜结构找坡排水。

1.5墙柱:

a)墙柱布置间距、数量、长度应合适,墙柱轴压比尽可能与规范接近,避免因墙柱过密过长而造成浪费。b)除计算需要,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以C25、C30为主。c)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取低至Φ10,水平分布筋可取低至Φ8,均可取HPB235。d)墙柱主筋由计算确定,根据计算结果部分可酌情适当放大。e)墙体拉结筋直径间距按规范最低要求取值。f)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应做成砼构造柱,二次浇筑。

1.6梁:

a)对跨度较大且承受次梁传递荷载的主梁,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b)梁端部负筋与梁中贯通负筋应分别配置、搭接处理,贯通负筋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即可,不应用端部负筋拉通作贯通负筋。c)当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结果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则属例外)。d)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e)悬挑梁箍筋全程加密。f)首层外圈梁高应考虑与室外地坪关系,不应在梁底与室外地坪之间留有间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增加梁高或梁底挂板形式,使梁底或板底低于室外地坪不少于100。

1.7板:

a)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建筑平面薄弱处抗震需要、突出建筑之外房间抗温度应力需要则属例外。b)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c)对于小板块,如板上砌有隔墙,在板厚及配筋值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不设置两根加强筋。d)为避免或减少建筑阳角处板温度裂缝,除阳角处楼板负筋加密外(间距不大于150),在保护层内附设双向Φ4@80冷拔钢筋,长度取1/3短跨;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e)楼板中穿管线不应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叉超过3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1.8附属结构:

a)主体钢筋混凝土如果存在附属的钢结构,应充分考虑钢结构的设计,并应预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置钢结构的预埋件,避免事后打凿砼。b)女儿墙水平筋间距不大于150。

2 设计管理

2.1特点:

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没有唯一解。各设计公司、审图公司、业主设计部,甚至同一公司中的不同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常常也不一致。而这些理解上的差异会对结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

内部:在设计公司内部造一种设计人员之间进行坦诚技术交流氛围,从而对一些常用的结构概念形成共识,避免同一套图纸中由于多人合作而形成的设计概念不一致。在遇到对规范的理解不一致,或其他有争议的技术问题时,可以利用广泛的外部资源,听取各种解释,从中选取对项目最有利的做法。

外部:与这样在设计过程中随时把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与施工图审查公司事先沟通。达成共识,保证将来施工图审查时一次通过,无需改图;提前输入《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在设计初期就跟业主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认同,避免事后扯皮。

2.2细化:

结构设计贯穿于设计工作全过程,包括:建筑方案设计的前期介入,提供专业建议;扩初设计时的结构多方案比较优化;施工图阶段时的精心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单位的及时沟通;以及施工过程中现场配合等工作。

结构设计管理亦是无处不在,管理工作的高效是设计工作高效的基础。具体而言就是将每个结构设计过程划分为若干小的阶段,各阶段之间为关键控制节点。在每个关键控制节点对上阶段的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并和业主就下阶段设计的技术条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然后再进行下阶段工作。这样对每个阶段的设计都实现了“事先控制”,对整个设计而言则实现了“过程控制”。设计公司基本不需返工,设计质量、进度、成本三方面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3信息管理:

我国在理论研究就、规范编制和管理、专业软件编制及其运用规范和软件进行高难度项目设计的能力等方面,基本已和国际接轨。从节才的角度看,对结构设计的管理进一步的要求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近年来,这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关注点。

我们已经跨入信息时代,这只是说我们可以非常快的获得巨量的信息,但我们却只能消化应用这些信息的很少的一部分。实践证明,知识的实际传播速度还是相当慢的。因此,在信息时代,我们仍然要非常敏感地搜集相关信息,同时要积极消化,应用它们,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设计公司在这方面亦需加强管理,通过项目实现信息的采集,做到新规范,新软件的及时应用,行业内新技术的及时了解并酌情使用,保证自身始终处于业内科技水平的前沿,从而维持核心竞争力。

2.4管理方法的固化:

结构设计技术虽然纷繁复杂,且不断更新,但管理方法却可相对固化。管理方法的标准化作为ISO标准化的一部分,正是结构设计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设计管理方法的固化会使结构设计从现在的“手工单件制作方式”变成“标准化的批量生产”,降低结构设计管理的难度,加速人才的成长。“专业之道,惟精惟一”,结构设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所有开发项目的结构成本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合理最低,通过专业的结构设计管理持续为项目创造价值。

3总结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做到节省用钢量,就必须全方位行动,宏观概念上给予定性掌握,微观细部上给予定量控制。

2)结构设计管理创新的关键是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技术创新则是正确管理方法下的自然成果。

3)理想的结构设计与管理应当以设计规范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方案、初设、施工图三个阶段全面展开。只有把结构设计管理思想贯穿项目始终,才可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只有如此,才可保证设计工作的高效率进行;亦只有如此,才可完成令业主满意,具有市场竞争力,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国盛. 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大面积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

1引言

随着我国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面貌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工作环境、消费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种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敞,人们更加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预应力结构的应用满足了上述要求,且预应力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便于内部结构调整,设计方案更加多元化。

2预应力技术概述

所谓预应力技术就是指外界荷载没有对建筑主体施加荷载,建筑单位对建筑结构各部位的负荷能力进行计算,依据计算对结构人工施加荷载的行为。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可充分发挥出高强材料的性能和抗裂能力,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前预应力技术的实施方法主要为后张法和先张法。先张法为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的情况下施加张拉预应力,并将建筑钢材深入至混凝土结构中,后张法是在张拉预应力施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预应力技术在中小型建筑工程应用广泛,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3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在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抗震性检验需要采用刚性、刚柔性、柔性理论,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楼层以及布局的决定。施工现场的土质类别是需要加强注意的一个问题。②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双向梁柱承重体系应该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首选体系,但是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允许在一个框架梁上会搭设另外一种体结构体系和框架梁。③结构造价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比重越来越小。以前,因为建筑装饰和设备都比较简单,并不存在地价、拆迁、城市建设等大笔附加费用[1]。④人们对建筑结构使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建筑物的内部各种设施和财产的价值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要求也不断增加。⑤建筑物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国家也不再是城镇物业唯一的投资者与拥有者。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发现: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如果继续使用低安全度政策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违反了投资者的心愿。从国际上来看,我国先有的结构设计标准因为安全度较低,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样会对我国的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

4大面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1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案选择

根据柱网尺寸的差异,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方案。跨度较小的框架结构,其连续跨数量较多,应该选用梁高较小的宽梁结构。梁中预应力筋的留孔也应选用扁波纹管,从而保证结构强度。宽梁结构若处于地震带,并且连续张拉跨数量加多,则应控制摩擦损失。连续跨的数量也应控制在3~5左右。若连续跨中存在短跨,那么可以在短跨位置作断开处理,设置后浇带。短跨可以应用低预应力度的大梁。对于跨度大于18m的结构,因为内柱位置的大梁弯矩较大,大梁的负弯矩钢筋数量较多,为了保证抗弯、抗剪以及抗裂要求,则不能设置过多的预应力筋,应该在内支座位置加腋并使大梁中的预应力筋曲度平缓,以减少预应力损失。在柱距方向,需根据柱距大小,选择相应的楼盖体系:①当柱距<8m,可选择单向平板、肋梁板、无粘结预应力平板以及预制预应力大板等;②当柱距处于8~12m范围,可选择无粘结次梁、先张预应力次梁以及后张有粘结次梁等。在柱距方向,由于受地震作用、风作用的影响,要求轴线上梁的高度必须大于次梁,同时按照纵向框架展开设计。当双向跨度相差不大时,则框架大梁、次梁需设计为双向预应力结构,次梁可按照井式梁展开设计;当双向跨度在12m以内,可去除次梁,采用预应力平板。

4.2预应力度与抗裂控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相关规定对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强度未提出明确要求。连续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度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PR=M0/MSK,而预应力度取值为0.55~0.75(式中:M0为荷载作用下受拉边缘的退压弯矩,MSK为竖向荷载标准值下的弯矩短期组合值)。依据规范要求,将抗裂标准设置为Ⅱ级抗裂,那么在承载力验算过程中,预应力筋数量充足,普通的钢筋就可作为构造配筋使用。普通钢筋量大多偏少,因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从浇筑至张拉间隔时间较长,所在在此阶段会发生混凝土收缩、支撑沉降、钢筋混凝土次梁或者是板支撑拆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应力条件复杂,设计人员设计难度也较高。同时,若使用商品混凝土,那么张拉之前的裂缝宽度较大,可达0.3mm。普通钢筋的应力较高,张拉后的裂缝是不能闭合的。原预应力度较高的结构,开裂程度较大,这样会对框架结构整体的耐久性造成影响。因此,在确定普通钢筋的使用量时,需要对材料性能、施工沉降影响等予以考量。

4.3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很多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平面尺寸较大,在设计时,可应用预应力技术扩大伸缩缝的间距。根据以往工程设计情况来看,采若采用有粘结后张技术,则不设缝的长度可达746m。从理论层面来说,若预应力筋需连续设置的,则无需设置伸缩缝。但是需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伸缩缝的设置方法如下:①双柱紧靠式,若两个测区作业同时进行,那么需将伸缩缝设置为固定端,若为交错施工,则可以将一侧作为张拉端;②双柱分离式,若间距在2m左右,则两个测区端均可作为张拉端;③悬挑式,悬挑长度为3m,柱间记忆力为6m,则该部分混凝土浇筑作为置后完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大面积预应力技术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依据建筑主体结构、材料性能等实际情况编制设计方案,对各部位的应力进行测算,对设计方案予以调整,保证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应用;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常见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素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是钢筋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添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制作而成。

(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制作过程如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即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设计所需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包裹住钢筋骨架,最后使用机械将混凝土浇筑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之后,达到设计标准后进行拆模,即成钢筋混凝土。可以分为现浇式、装配式以及现浇钢筋砼模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者其他方法建立起预应力系统的混凝土结构。其作用是通过预应力来减小或者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压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刚度。可以分为三类:(1)全预应力混凝土(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各类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素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便于施工,造价低,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这承载力低、性质脆、抗弯性能差,延性低的缺点,因此很少用来做建筑工程的承力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由于在混凝土构件中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钢筋,因此比素混凝土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以及较好的受力性能。同时还具有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好的优点,而现浇式或者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不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很明显: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好,刚度大,可以减少混凝土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提高了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以及耐疲劳性能,同时也节省材料,减小自重。预应力也可以作为结构构件连接的一种方式,促进大跨结构新体系与施工方法的发展。缺点则是工艺较为复杂,对质量要求高,因而在施工时需要配备一支具有过硬技术的团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如张拉工具、灌浆设备等,先张法需要具有张拉支座,后张法还要耗用数量很多、质量可靠的锚具等。在结构方面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掌控,从而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顺。另一方面整个结构工程的费用消耗很大,成本较高。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研究

素混凝土结构

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经常不会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此来做出一种满足当前工程需要的简化模型体系,但这种简化模型体系的达成是有条件的,其内在并不否认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而在对于结构施工图的研究之后发现,只要理论上构件存在拉应力的存在,不管拉应力的大小,都会在受拉区布置钢筋,这是不必要的。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素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这样既可以简化施工,又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很广泛,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的建造。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建设,隧道工程以及海港水利工程等领域。同时钢筋混凝土在一些特殊场合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例如在原子能领域,可以用来制作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在海洋工程方面可以作为海洋勘探平台的建筑材料,在机械制作业的大吨位水压机架以及各种试验设备的基座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目前最主流的还是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房屋的框架结构。由这种框架构成的房屋具有平面布置灵活、结构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及防火性能好等优点。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优良,可以用于大跨结构、压力储罐、核电站容器等领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经作用在很多的方面。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预应力屋面梁和屋架、吊车梁、简支梁等构件。而在结构形式方面,有整体预应力装配式版柱建筑体系、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还有一些特种结构如:电视塔的塔身、核电站的安全壳、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浓缩池、以及大型桥梁的桥架等。这些结构充分利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与抗渗性高,以及刚度大,变形小的特点。

结语: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速度,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究下,不仅原有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在新的领域也有了闪光点。我国的各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完善。我们也很有必要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襄云,周福霖,徐忠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比较研究[J] 》 .世界地震工程,2001,17(2):86-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10一20021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