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icu病人护理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神经外科ICU(ICU)是以抢救各种神经外科重症为主的治疗体系,病人病情危急且变化快,而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我院收治562例ICU病人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潜在的护理风险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562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275例,占48.93%;脑挫伤83例,占14.76%;头部外伤74例,占13.17%;脑肿瘤37例,占6.56%;颅骨骨折23例,占4.10%;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占3.92%;硬膜下血肿20例,占3.56%;硬膜外血肿18例,占3.20%;脑脓肿5例,占0.89%;脑血管畸形4例,占0.71%;颈髓高位损伤1例,占0.18%。平均住ICU时间为3.75天。
二、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2.1非计划性拔管ICU病人的监护仪器多,身上管道多,在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外脱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本组562例患者中,有4例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3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1例自拔静脉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占3.20%。在气管插管、胃管、静脉插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气管导管滑脱的严重后果应不容忽视,由于导管滑落后情况紧急,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并有缺氧烦躁表现,在此情况下气管插管难度加大,造成气道的损伤;病人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激,10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若伤及较大血管引起出血,对病人又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再次插管的后续问题,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并发症等将会给病人带来不便。
2.2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有的ICU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低下。如脑挫伤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冷汗淋漓、嗜睡或意识朦胧,应考虑为脑疝的早期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经CT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治疗,若等到出现瞳孔不等大时才发现病情变化,手术疗效就不如前者了。如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300ml以上,护士应及早报告医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及早应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加重尿崩,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2.3口头医嘱多ICU内抢救患者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如微泵注射升压药或降压药用完后,叫医生起床开医嘱,但医生叫护士按照原医嘱执行,等明晨才补开医嘱,这是违反规章制度的。
2.4院内感染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或用品缺乏等,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在562例患者中,4例出现颅内感染,16例出现肺部感染,8例出现尿路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98%。
2.5窒息ICU病人大多数为昏迷病人,无力咳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等均有可能引起窒息。在562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经加强湿化及吸痰,未造成窒息。
三、预防措施
3.1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正常不适反应、气道处理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我科针对此类病人自制一种手袜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病人乱抓乱拔,取得较好效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时,防止管道滑脱,操作完毕均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
3.2加强ICU护士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培训对于ICU护士应教育她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她们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在病人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3.3正确执行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经2人复核,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询问医生确认无误后才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每一次治疗都要经2人查对,在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3.4防止院内感染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要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如:每位病人用过的呼吸机、雾化器、湿化瓶都应消毒后再给另一位病人使用;每次操作前都应洗手,每给一位病人治疗后应洗手再给另一位病人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呕吐时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
四、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通过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因此,护士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还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理差错,引发纠纷。
4.1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问题病人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如果医务工作者不顾及病人的合法权益,不认真执行“知情同意”原则,就会引起一系列矛盾。例如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应向病人或家属告知抽血的目的,取得病人或家属同意后,才可以给病人抽血,如不向病人或家属告知,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4.2与特护记录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特护记录是病人在ICU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当将会引发护理纠纷。例如病人血压突然下降抢救时不仅要写清几点几分发生病情变化,如何抢救,还应写清几点几分医生、主任到场,并写清医生、主任的全名,以免抢救无效因护理记录不全而被卷入法律纠纷之中。
4.3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医嘱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唯一依据,护士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于违规行为。但是,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执行长期医嘱遇到疑问时护士应随时向医生反映病情,以便给予合理的治疗。例如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时给予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如还有长期医嘱的口服降压药,应请示医生是否调整口服药,以免将血压降得过低,引起病情变化。
4.4与护士配置有关的问题在ICU里,夜班多,加班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年轻护士经验少,有时忙于1位重病人,对另外的病人可能疏于照顾或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法律问题。因此,合理的人员配置十分重要。
五、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是知识、技能、责任与爱心的结合。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同时也要遵照、依靠和运用法律进行工作。
5.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在为病人作操作时,应考虑到病人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病人所有检查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实验性的操作应执行告知签字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正当权利。我们通过典型事例的学习,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5.2以客观记录为依据,提高特护记录的法律性特护记录是否客观、真实、准确,直接反映了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体现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即刻记录、客观记录、如实记录。不仅重视病情观察,而且使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如遇到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在举证时更具有说服力。
5.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操作技能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更新知识内容,扩展知识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在观察病情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医生所开医嘱起到监督作用,对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问清楚再执行。
5.4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在ICU里,根据护士职业身份分清职责,实习护士、见习护士不具备执业资格,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做简单无创操作,如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病情危重的由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监护,曾有调查报道: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护理安全。
六、小结
根据ICU特点,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而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通过深入、反复的培训学习,使护士认清执行法律、规章、常规,执行“三查七对”,就是在守法;认清高度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作的疏忽或因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造成的后果,可能触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护士正确评估病人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能够提醒护士哪些是高风险的重点病人,促使护士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护理,督促护士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3):69-70.
[3]金燕.重症监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532-533.
[4]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3,17(3):301-302.
[5]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6]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3):258-259.
近年来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层及护理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实行,它是一种护理管理、护理组织结构、护理服务改革的一种尝试,将责任制护理与小组护理结合在一起,集合了护理层级管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提高了护理人员科学有效配置的效率。下面就我院在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谈一些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 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 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 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 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 讨论
3.1 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 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 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 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我院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记录,责任组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指导,这样不仅加大了管理制度而且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使得基础护理以及护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患者身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7-01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能够连续清除溶质与水,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的综合方法。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一定持续性,而且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正确、科学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32例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在护理方面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提升这一病患的治愈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诊治了32例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1.3±4.2)岁。在这32例病例中,12例患者有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患者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6例患者有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患者有产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症状,1例患者有药物中毒的症状。
1.2方法
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的时候,使用M100型血滤器与Gambro Prisma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仪;建立血管通路的时候,使用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的形式将单针穿刺植入到双腔管内;在进行置换液及抗凝的时候,使用本院的配方展开无菌配置,而且是现时配置,然后将患者凝血功能作为依据,对(低分子)肝素抗凝进行选择[2]。
2 结果
在32例ICU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因为送治的时间太晚了,在治疗的过程中死亡,其余的3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部分患者情况良好,已经出院。而且,没有出院的16患者其体温、血压、心率、血糖全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讨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又被称之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指的是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溶质与水分的治疗方式的总称[3]。最早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是在20世纪末,投入使用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得到更为理想的重症肾衰的治疗效果[4]。而后,随着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与运用,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扩展到对严重创伤、急性肾衰、多脏器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病的救治中。在治疗ICU的患者中,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将大量的置换液进行体外输入,然后连续不断地把患者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进行快速、直接的清除,从而提升危重病患者的生存率[5]。
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一定持续性,而且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正确、科学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ICU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护理程序,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从而减轻ICU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受到激励与关爱。此外,因为ICU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没有较强的抵抗力,非常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护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抗感染的护理。患者病房的卫生一定要做到干净,并且尽量降低相互干扰人员的流动量,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要执行严格消毒,采用无菌操作。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对ICU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之后运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共有32例病例,只有2例患者因为送治得太晚而延误了抢救时间,在抢救的过程中治疗无效,宣布死亡。其余的30例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有些患者完全康复并出院。本组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告相符,证实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护理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过程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使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顺畅程度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向弘.32例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01(02):140-141.
[2] 唐志洁,刘芝兰,刘小兰,等.28例危重病人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06):980.
[3] 刘海燕.基层医院综合性ICU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01(10):59-60.
摘要: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临床护理护理要点。结果122例患者中,除气管插管后吸氧72例,气管切开24例,死亡17例,带经口气管插管出院9例。结论妥善固定管路、加强湿化、保持气道通畅,气囊压的管理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是保证临床护理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00-01 经口气管插管是ICU常用的急救技术,为建立人工气道的微创技术操作 ,对气管黏膜创伤小,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常用的方法[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7月到2013年4月12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36例,年龄14-91岁,平均52岁,停留经口气管插管时间为1-75天,平均4天,手术室带入45例,其他科插管后转入27例,ICU内插管49例。7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后1-3天转出ICU,24例气管切开,17例死亡,9例带经口气管插管出院。
2护理
2.1
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取30-45。半坐卧位,一方面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另一方面,鼻饲患者,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造成误吸。
2.2经口气管插管的妥善固定
每班应量经口气管插管的外露长度,并记录于ICU患者护理理记录单中。气管插管外露长度量取时间段为:每班交接班时、口腔护理前后、怀疑经口气管脱出或滑入时,以患者切牙量至管路末端。经气管插管固定采用两种固定方法:
①丝稠宽胶布固定法:此法适用于口腔分泌物不多、躁动不明显的病人。
②边带固定法:烦躁病人可以使用双边带固定。这种方法成本固定牢靠,成本较低,方法简单,容易清洁病人口腔。
2.3气道的湿化
因经口气管插管无法对呼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因此痰液水分容易挥发,形成成痰痂,甚至导致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因此,气道湿化的效果,关系到气管插管护理的成败。气道湿化的标准以患者不出现呛咳,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气道无痂为宜。气道湿化的方法有:
①雾化吸入。根据患者病情,定时给予雾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减轻气道粘膜的肿胀。
②气道内滴入:使用灭菌注射用水24ml和0.9%生理盐水相混和,配成0.45%的低渗盐水,用微量泵每小时以1-2ml速度持续滴入经口气管插管。王静等[3]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研究中显示,持续气道湿化法符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湿化过程对气道刺激减少,可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及气道出血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保证了湿化量和湿化效果,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③人工鼻湿化(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是利用患者自己呼出的气体的水分对来对气道加温加湿,每8小时更换一次,但是对于痰液过于粘稠的患者及痰液稀薄、血性痰、呛咳明显的患者应禁用。
④呼吸机的加热型湿化器: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不能使用人工鼻的情况下,应使用呼吸机的加热型湿化器来加温湿化,温度32-35。C。另外,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多鼻饲水分。
2.4保持呼吸道通畅
按需吸痰,在患者咳嗽、有痰、听诊肺部有湿罗音、气道压力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氧分压下的情况下应当给患者吸痰。气管插管、口腔和鼻腔的吸痰管应当分开,吸痰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吸痰管的内径应小于经口气管插管的1/2,吸痰时间应当小于15秒,间歇3-5min。吸痰的压力应适宜,成人以0.04-0.053MPa、小儿0.033-0.04MPa为宜,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插至有阻力后退1cm,以左右旋转,上下提拉的手法吸痰,应当评估痰液的量、颜色、性质,评估痰液粘稠度,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湿化量,吸痰后进行肺部听诊,观察痰鸣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2.5气囊压的管理
选择最小漏气技术或最小闭合容量技术给予气囊充气。本组患者采用的均是低压高容量气囊,不需常规放气,但是要每班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气囊压力以25-30cmH2O为宜,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毛细血管的灌注压,避免气管粘膜缺血、坏死,甚至造成食管气管瘘。气囊测压不应过频。
2.6口腔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因无法通过口腔进食、饮水、吞咽、漱口、并且因为需妥善固定,口腔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口腔容易有异味,细菌繁殖、造成口腔炎。本组患者口腔护理频率为Q6h,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pH值高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p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pH值中性选用1%~3%过氧化氢。视病人情况用棉球或抽吸式牙刷进行口腔护理,使口腔清洁、舒适、无异味。做好口腔护理,不但能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炎症,还可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气管插管后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体温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意识状况,瞳孔、出入量变化,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8心理护理
向清醒患者讲解停留气管插管的必要性、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床上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及不适,适当安慰患者,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躁动患者,应当做好有效约束,防止病人非计划拔管。
3结语
气管插管技术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关键,妥善固定管路、加强湿化、保持气道通畅,气囊压的管理,加强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精心而细致的护理是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Lund概念;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护理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后的脑水肿可导致颅内高压,影响脑组织的灌注,甚至导致脑疝的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如何有效缓解患者脑水肿、控制颅内压、保持充足的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神经外科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患者的焦点,Lund概念[3]是以控制脑容量为目标,进而达到控制颅内高压的治疗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ICU收治的68例GCS评分在3~7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1~72岁,平均49岁;采用以降低颅内容积为目标的Lund概念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相对的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55例GCS评分在3~7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19~70岁,平均50岁;采用以追求充足的CPP为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相同的治疗环境中治疗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知:在对GCS评分在3~7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采用以降低颅内容积为目标的Lund 概念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病死率、脑功能恢复情况、严重致残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故对于Lund 概
念治疗时护理体会及要点总结如下。
3护理
3.1充分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的护理重点[4]
充分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这些治疗通常被忽略,事实上在病人还未转入ICU之前,就应主动的给予镇静镇痛的治疗以有效的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病人在转入ICU之后,还应进一步镇静来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在68例患者中有28例是手术后直接转入的,已主动的给予镇静镇痛的治疗,应而转入后机体应激反应低。在充分镇静镇痛时护理的重点是对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而肺是最容易且最先受累的器官[5]。因为深度镇静后抑测制了患者的咳嗽反射,加上呼吸机的使用很容易产生肺部炎症及肺不张。如何预防肺不张的护理应引起重视,STBI 病人必须保证脑组织充足的供氧,这对预后极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对呼吸系统的管理,每4小时查对气管插管的深度并记录,听诊两肺呼吸应是否对称,两肺底罗音及呼吸音轻重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踪胸片。在气道护理上存在一个矛盾即常规加强翻身拍背吸痰与减少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应激期刺激相矛盾,故我科采用体外振动排痰仪的低频振动定时背部排痰,每天6次,每次15~20分钟,并及时吸痰同时充分湿化气道。结果:68例患者的3天及7天后胸片显示均未出现明显肺部阴影,而低频振动只作用于振源周围对脑组织影响甚微。同时应根据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调整用药的速度,并适当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力求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但当病人镇静不足时病人可出现呼吸急促,血压高,心率快,此时不要盲目给药降低血压或减慢心率,应予充分镇痛镇静,切忌未予镇痛镇静基础上即直接应用肌松药物。
3.2保证脑组织充足的氧供及各血气指标的监测
113mm 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理想PaO298 ICP。应避免长时间过度换气,维持PaCO2 34~38mmHg;加用PEEP以预防肺不张,但PEEP值不应 Hg,过度换气被用来降低颅内高压,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诱导脑血管收缩。在有限的时间内(4~6h)对降低颅内压是非常有效的,但长时间过度换气治疗价值有限,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护理时要注意对患者实际呼吸频率,呼出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的观察,定时复查动脉血气,避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及由此引起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氧中毒。有时还会出现中枢性呃逆患者,在68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呃逆,表现出长时间的分钟通气量过高,在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症状缓解。
3.3 体温控制
治疗性低体温能降低基础代谢的需要和脑组织氧消耗,减轻脑水肿,对大脑有保护作用。控制肛温36~37摄氏度,可用镇静药物和物理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或在普通的物理降温(冰帽,大动脉出冷敷)和药物降温控制不佳时可采用冰毯降温仪。有44例患者是采取冰毯降温的,在使用冰毯降温时,应设置以控制目标毯温为原则,根据病人实际温度逐步下调,切忌设置以病人目标温度为原则,这样容易使毯温过低引起患者寒战和皮肤冻伤。体温过低可能发生心率失常、血压下降、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如脉搏>100次/分、收缩压<100mmHg、呼吸<10次/分或呼吸不规则及时与医生联系。观察四肢皮肤末端和耳廓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进行局部按摩,四肢应垫软枕以免冻伤。
3.4 颅内压的监测与脑脊液的引流
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颅内压监测,通过颅内压监测和波形的观察,能准确了解颅内压变化,合理应用降颅内压措施,减少治疗盲目性。68例患者我们均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颅内压。护理上做好以下两点:①保持理想,一般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行正压通气时头胸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颅内压和脑脊液引流,避免颈部弯曲和头部扭转,因为头扭转时颅内静脉回流受限增加颅内压。②预防颅内感染,颅内压监测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感染。为减少感染,在导管更换敷料,引流袋应保持无菌操作,尽可能不冲洗引流管,除非导管阻塞存在发生脑疝危险。保持颅内压监测系统的完整性,每天留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或细菌学检查。同时要对血象、体温、脑脊液颜色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高热,血象增高,脑脊液浑浊提示有颅内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检测,联系医生及时拔除并作导管培养。通过脑脊液引流可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脑室塌陷和中线移位的危险[6]。应禁止在未监测颅内压情况下低于双耳垂水平线引流,在脑脊液引流时不仅要观察引流量,还要定时监测颅内压来调整引流高度。
3.5渗透性脱水治疗时注意点和放置[7]
渗透性脱水治疗时(比如输注甘露醇),开始输注高渗液体后,组织间压相对降低,诱导液体滤过增加,颅内脑容积下降,达到缓解颅内压目的。但组织间液减少的同时,毛细血管间流体静力压升高,会促进脑组织水肿。因此要注意药物的半衰期,避免工作疏忽而延长渗透性脱水药物的输注时间,输注前观察血液动力学,如果收缩压小于90mmHg应暂停输注。及时监测病人肾小球滤过率,肌肝,尿素氮等肾功能情况。上头部应抬高30~45度,抬高头部可以促使静脉回流,从而降低颅内压。根据脑血流动力学试验结果,头部抬高不但促进静脉回流,而且还降低CPP,是一个可供选择的符合药代动力学的降低高颅内压的治疗方法。
4小结
“隆德概念”这一治疗概念强调控制颅内高压的最终途径应是增加经脑毛细血管的液体吸收。治疗主要是药物性的适当降低脑灌注压、维持循环血量及胶体的渗透压。可持久的控制颅内高压,而且在护理上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平台,护理的重点就是在充分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时如何对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同时保证脑组织充足的氧供,对各血气指标进行监测,达到完好的体温控制,而在渗透性脱水治疗时的注意点以及如何进行放置上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准,使护理人员在护理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时有一个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
参考文献
[1] NarediS,OlivercronaM,LindgrenC,etal.Anoutcomestudyofseveretraumaticheadinjuryusingthe“Lundtherapy”with lowdoseprostacycl in.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1,45:402-406.
[2]NordstromCH.Volume-targetedtherapyofincreasedintracranialpressure.Acta Neurochir Suppl,2003,86:355-360.
[3]GrandePO,AsgeirssonB,Nordstrom CH.Volumetargeted the rapyofincreasedintracranialpressure:the Lundconceptunifiessurgicalandnon-surgicaltreatments.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929-949.
[4] SchererR,HoffmannB,vonWildK.Headtrauma.JNeurosurgAnesthesiol,2002,14:273-275.
[5] 陈小珍.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2):122-123.
[6] HenrikNC,PeterR,XuW,etal.Assessmentofthelowerlimitforcerebralper fusionpressureinsevere headinjuriesbybedsidemonitoringregionalenergymetabolism.Anesthesiology,2003,98:809-814.
[7]ElfK,NilssonP,EnbladP.Outcomeaftertraumaticbraininjuryimproved byanorganized secondaryinsultprogram and standardizedneurointensivecare.CritCareMed,2002,30:129-134.
1、工作量:急诊 人次。参加抢救 人次。配合急诊手术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x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