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想政治课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思想政治课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创新性;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28-02

创新性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思维和能力的独特性,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创新性教学策略的根本精神。作为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程在实施创新性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只有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反映当代的特征,实施创新性教学策略,才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显示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一、当代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的现状

创新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必要环节之一。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的影响,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性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该课程的创新性教学陷入困境,教学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性教学的意识淡薄

针对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本身而言,思想政治课程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传统的知识传播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材大纲除了在能力培养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创新性教育几乎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准则。不少教育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难以与创新挂钩,因而许多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是否要进行创新性教育认识不清,对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性教学意识比较淡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2、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占据统治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内容的限制,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处于封闭状态,课堂教学大多局限于一种刻板、僵化和统一的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同其他纯理论课程一样过于程式化,大多采用班级课堂授课,课堂-书本-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忽视了校内第二课堂和校外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把教师当作唯一的教学主体。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渠道作用。

3、关于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对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性教学研究仅局限于某一方面,例如仅对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但对如何更加深入的理解创新性教学的本质和形成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另外,现有的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个人,专门机构和组织缺少大范围的研究,这样就会影响研究的深度,多数研究停留在教育者自己对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认识,难以上升为创新性教学理论的高度。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原则是基于创新教学活动的要求,使学生的主观能动见之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反应,它反映了教与学的规律。无论哪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因此,创新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创新性教育是问题教育,问题就应当贯穿在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必然导致创新性教学的失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更多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鼓励初中生“多问”、“敢问”,教学生“会问”、“能问”,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不拘于固定答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自主的探究和参与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性教学活动。注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从而自主的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

3、发展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发展自主获得创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的社会活动能力。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学生发展创新性能力,创新性教学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达到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策略是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依据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创新教育的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从而逐步实现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避免传统的被动型教学,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创新。基于创新教育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创新性教学中,可遵循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思想政治创新性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的原则,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出发点,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创新性教学,紧密结合教材,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联系实际的内容应与时代相符,要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经验;另外,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知性的统一,这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充分结合校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使初中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学习知识,将内在的道德理念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

2、研究性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哲学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政治、哲学常识的有关理论分析问题,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逐渐养成学习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本质就在于使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启发性教学策略

启发性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教师设计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扩充教学内容,用鲜活的当代事例吸引学生。其次教师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矛盾之中进行思考。除了传统的语言模式,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因材施教和对学生的情感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思想政治课程感人、化人、育人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之门,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深入人心。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的基本原理使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性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广大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强时代紧迫感,基于现状探索和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创新性教学策略,积极投身到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教育的改革中去,为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运用哲学原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所要培养的科学人生观,就是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课堂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要做到不搞形式主义,落到实处,又要让学生乐于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收获。

一、要立足于现实,有针对性,增强时代感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可能从人自身得到说明,而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这就要求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固然给学生真知灼见,使其明辨是非,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不仅是知,更主要是行,是知与行完美结合。教师教给学生的往往仅仅是教材中的一些死知识、老观点,有些东西学生已经听了许多次,教师如再不停的讲,不停的要求,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手段受到学生的抵制,品德思想教育要求更多的开放性、民主性,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要更加务实,必须贴近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育的终级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所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思想越来越受到西文思想文化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意识形态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式上的选择性在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家庭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一些旧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往往不相符合,这样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选择就面临着更大的空间。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住这种情况,不结合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家庭情况以及他们个人的思想实际,我们所传授给他们的那些思想就会受到抵制和质疑,甚至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增强时代感,结合学生的现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那种效果。

二、利用矛盾,促进教育

德育过程中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与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程中,要明确提出要求,让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讨论、辩论,教师再加以辅导,这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冲突已是我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更大问题。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的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义型价值取向与现在的功利型价值取向并存,这是我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张华的事迹在社会上的不同反响,正是这一问题的最好体现。而对于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辩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可以解决一些我们在教育中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情境化教育,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实实在在的德育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选择判断,进行自我教育。在情境化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结合问题,从中分析出善恶、是非。我们在提出问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将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3)

辑始点和终点;生活化则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生命化教学的过程和必要途径。基于此,提出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与生命化必须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帮助学生立足日常生活,学会由死观生;建构德性生活,唤醒生命意识;置

身公共生活,激发生命热情;瞄准未来生活,创造生命奇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 生命立场

民国老课本中有一个闪耀着教育灵光的句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生命敏感,物换星移不及一

个小孩在谷仓一角沉思麻雀之死更加动人。”这与

今天我们主张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必须坚持生

命立场有同曲之和,亦有异工之差。这一主张除了

基于对教育最高境界的追求,也自然地顺应了个体

生命与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呈展。在思想政治课教

学生活化的目标引领下,我国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改革正沿着生活化路径在延伸、在行进。然而回首

之间,笔者感觉到越是深入的改革越不能忘记甚至

脱离了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生命立场。目的催生动

机,立场决定观念,思想导引方法,只有坚定这一立

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才具备了沿着正确的方向

走得更远的可能。

一、生命立场: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

逻辑始点和终点

关于生命与生活之关系的研究,生物学、哲学、

社会学上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成果丰富。考察思想

政治课教学视阈内个体生活与生命的内在联系,通

常离不开以下三个视点:一是生命对生活的价值,

二是生活对生命的意义,三是自主、独特、超越的生

命与现实、诗意、未来的生活彼此交织融合所生成

的新样态。

1.从生命出发,脱离了生命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是个体生活的自然前提

和存在形式,通常以自我更新、变异与选择以及新

陈代谢作为判别生命与非生命的标准。这一点人和

动物并无区别。然而不同的是,人可以在生命的基

础上有意义地生活,人在生活中体验着自己的生存

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动物则只

能听从生命的自然延续,毫无目标和意义可谈。因

此,西方生命哲学实现了生物学对生命诠释的超

越,关注生命的精神性、意义性。总之,脱离了生命

的生活就像没有地基的建筑成为空中楼阁一样虚

幻而不可想象。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培养有

思想、有觉悟、有情操、有能力的人的工程,不能不

首先从关注学生的生命开始。

2.为生命而生活,离开了生活的生命毫无意义

认为,动物的生命是预成的,与周

遭环境保持着一致的关系。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其本

能的体现,依附于特定的环境生存,延续生命。而人

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的生命是

“有意识”活动的产物,使自己与自然的生命活动区

别开来。这表明,意识使人具有了“超生命”的生命。

所以,生命对于人来说是双重的,是自然生命和超

自然生命的统一。可见,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大意义

就在于借助于“高质量”的生活来涵养生命、提升价

值。生活是生命的旅程,是生命的一种自主、自由的

伸展,它弘扬着生命的个性,体现着生命的灵性和

律动。脱离了生活的生命同样令人费解,因为它不

符合人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注生命又必须借助于生活化教学这一途径。

3.由始而终,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理应坚持生命

立场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标、功能决定了其最高

价值在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其意义在于让个体的现在生命得以丰实、得

以快乐,未来生命能够更有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

生活化过程中没有理由不关注生命,不坚持生命立

场。只有坚持生命立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才能

有根有本,有血有肉,教学结果才能符合人的发展

需要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需求,否则思想政治课教学

将失去本真的意义而沦为机械的命题的系统或者

传授知识的形态。

综上分析,生命与生活是解不开的绳索,相互

交织,彼此共存。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研究与发展

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坚守生命这一立场,而这正是很

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忽视或日忘却

了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

二、生活化: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的过

程和必由路径

如何让学生具有生命意识、为意义而生活、为

生活提升生命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重要的

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的任务。如何进行生命化教

学?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和途径。

1.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生活为本源,为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和真实的生命体验

从人类教育的产生、发展、变革以及理性回归

的历程来看,教育从来都与生活有着不舍的联系;

从目标、性质、根本任务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教学也

必须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如今学生身处一个整体

性、复杂性的泛生活背景之中,并且面向一种具有

很强不确定性的未来生活;有可观可感的现实生

活,也有电影、电视、网络提供给大家的虚拟生活

……那么这里作为教学本源的生活究竟应为什么

样的生活?学生在学校作为受教主体,其现在生活

具有选择性,因此政治教师和学生均应自主选择具

有代表性、集中性、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解决

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帮学

生进行丰富而真实的生命体验,从而理解生活、珍

爱生命,真正达到教学为生活和生命服务的根本目

的。当然,对于虚拟生活场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

能选择回避,因为它是对学生有着极大冲击力和吸

引力,对学生产生着深刻影响的“客观存在”。对此,

政治教师理应在课堂上加以理性而深刻的剖析,让

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良莠,真正懂得我们归根到底

要生活在现实而不是幻想中。

2.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依托生活来进行。为学生

提供“诗意栖居”的机会

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核心表达就是“让生命在教

育中诗意地栖居”,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最高境界

和追求。然而生命化教学一刻也离不开生活,从过

程来看,生命化教学必须依托生活来进行,这首先

是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社会的、文

化的,人的本能的发展和成熟只是自然生命的发

展,一个自然生命体要发展成为社会生命体,就必

须在其自然生命体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道德

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不可能通

过“生理遗传”来实现的,它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来

实现,也就是必须借助于生活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

实现。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依托的生活是日常

的、简单的生活,所面向的就是平凡而普通的生命。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懂得生命无限和寻求生

命意义的重要,懂得自我精神的满足才是生存的本

质所在,懂得生活是基于现实而不是基于幻想。第

三,“诗意栖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学

生的这种能力可以有多种方式,思想政治课的生活

化教学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依托这种师生共同营

造的现在生活,在一种惬意的生活化方式中为美好

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这个过程是区别于现时教育被

动的填压的那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怎能不算是一

种“诗意的栖居”?

3.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未来生

活,为学生升华生命价值奠定基础

梳理我国思想政治课开设的历史和进程,任何

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和具体任务。那么如今,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

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发

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最本质、最关键的任务就

是帮助学生塑造灵魂,通过现在生活达到改善未来

生活的能力。通过思想政治课的系统教学,学生培

养起强烈的爱国热情、集体观念、服务意识、奉献精

神、吃苦耐劳的品行等,这是升华人身价值不可或

缺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基础。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

做到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益?首先,在教学目标的

确定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为旨归,以有利于

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而不

是精确的、机械化的、冰冷的分值。其次,在教学过

程中,紧紧依托学生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助其全

面关注、科学分析、享受或批判当下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心生对理想的未来生活的向

往和奋发热情,激发改善未来生活的愿望,为升华

学生的生命价值奠基。最后,学习是为了生活,通过

思想政治课教学升华价值观念,为完满的生活奠定

基础。

三、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与

生命化教学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与生命化教学的有机融合

是最佳的教学状态,有利于师生在教学中获得超越

的价值,有利于改变当下师生关系的紧张状态,有

利于师生更好地善待生活、善待生命。

1.立足日常生活,学会由死观生

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危机已经变成为由生活

意义的丧失到生命价值的隐去,它成为当前人们面

临的最大、最严重的人生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解决

好人之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所得与所欲之间的

关系,个我与类我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生、爱、死三

大人生主题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又

必从根本上求之于“由死观生”的方法与途径,也就

是通过对死的现象的观察来领悟生的可贵及价值。

因此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

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

生由死观生,进而懂得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宝贵,

初步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

2.建构德性生活,唤醒生命意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权力、金钱、知识、美色

等有形的东西主宰着自己的世界观。但越来越多的

人发现,这些其实都是有限的人生无法带走的事

物。可见,人性之中有种追求外在的不属于自己的

事物的倾向。那么,什么是外在的,终究可以不属于

自己的事物?那就是精神、思想诸类。因此从这一层

面来看,学生有建构德性生活的必要。所谓德性生

活,就是蕴涵道德因子、区别于一般生活、具有某种

道德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建构德性生活既是思想政

治课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任务,也是每个学生自我

建构的目标和任务。比如,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一课的教学就要帮助并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一种

诚信的德性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建构起呼唤正

义、崇尚理性的德性经济生活世界。再比如“民主监

督”,我们不仅要学生懂得监督的必要性和监督的

方式途径,还要从内心唤醒学生参与监督的欲望和

积极性,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对社会的

责任德性,这种民主监督才能由纸上谈兵落到现实

行动,学生的政治生命意识才能真正唤醒。

3.置身公共生活,激发生命热情

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课教

学要为社会服务,那就必须引导学生接触并融入公

共生活。先生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

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

事。”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思

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激发

生命热情,生成生命正义,成就有意义的生命。

4.瞄准未来生活,创造生命奇迹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长远目标是为了学

生的未来生活,因此只有指向未来生活的思想政治

课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创造生命奇迹的欲望和可

能。教学如何指向未来生活呢?首先,教师的情感和

态度会影响整个的教学,政治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

个积极、乐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

能把生活中遭遇的挫折、所受打击的负面情绪带进

课堂进行渲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负面

现象避而不谈,也不意味着消极遁世,而是要用一

种特别理性、辩证的观点帮学生分析现象、抓住本

质,激发学生改变社会的责任感和动机。其次,思想

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通过生活化的途径,帮助

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产生对现有美好生活的珍爱

以及改变和创造新生活的动力及能力,从而能够在

未来生活中更多地创造生命奇迹。第三,这一指向

不只针对学生而言,对于教师也具有相同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和生命化教学中,师生要实

现双向互长,既有利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又有利于

教师的现在生活及未来生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享受生命的乐趣而不是职业倦态和无限怨言。

我们对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生命立场

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演进和人对自身解放之渴望

的加强而不断深入,但这对传统以及如今的思想政

治课教学生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需要批判的精

神、建构的意识和生长的理念。但我们也要注意防

止一些错误倾向迷乱了我们的视线,一要防止享乐

主义的滋长,二要防止学生过度追求自由、民主、解

篇(4)

1.价值的多样性

首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很多价值主体,既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又要体现社会的需要,还要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价值的主体不是只要一个方面就可以的,必须从多个角度下功夫。

2.价值的历史性

主体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需要,它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进行改变,社会需要什么,就要在思想政治的教材中出现什么,进而对学生进行培养,产生社会想要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需要不断在改变,思想政治的内容也在改变,这就是价值的历史性。

3.价值的客观性

中学政治课程价值的客观性是指构成它的因素:主体及主体的需要、客体及其属性,是客观的,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也是客观的。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中学生,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的需求都是客观的,中学政治课程及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它对主体的作用也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如何确立学生的价值取向

1、构建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但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很多老师和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一心一意要把成绩搞上去,让学生考上好的学校,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学生,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让他们确立好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时,大学生的心理不是非常成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有的学生还会非常幼稚,知识与思想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先进思想感化他们,引导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例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思想都是比较接近现代社会的,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让他们充分理解这些思想,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充实自己的内心。

2.抓好抓实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人,教师是教育的具体操作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必须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的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成熟的价值取向,要想让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分析他们感兴趣的政治内容,发现他们思想中的矛盾点,研究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此时的思想政治课程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国情及民情教育,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讲解、形象直观的电子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引导学生尊重理想、联系实际

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哲学的范畴,哲学中又有价值观的内容,哲学中的价值观是让学生进行思考,什么是价值观,为什么要确立价值观,有什么途径等,而我们所学的各种思想、主义、决策其实也是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引导学生的途径,让学生按照这些思想,确立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同时还要让学生把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现代社会不需要陶渊明一样的隐居人才,而是需要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学生们在确立价值观时,要先通过实践的检验,价值观必须是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教学改革

常言道:“教育为立国之本。”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好的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人才,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们的将是思想上的碰撞。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建立独立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更多的是枯燥无味,不讲求方法的进行填鸭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教学就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事与愿违。但启发式教学就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老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加入课堂,让自己成为参与者。启发式教学创新,新颖的教学特点也在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一)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让学生放下自己的不安,用心的倾听老师的讲授内容。对老师所讲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需要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思想的教育。当老师和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情感联系,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感同身受。老师的关怀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生会更容易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为更好地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把老师的话奉为宗旨,甚至不加思考与判断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结果只会培养出不动脑筋,不会思考的无用之才。老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该调整好心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避免老师独大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有所偏差,也不要打击批评,这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平等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如此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理论课程。

(三)多元的活动形式调动积极性

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也让学生们接触外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要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课题内容展开调查讨论,最终得出调查结果。课题小组的成立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不同任务的分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活动结束过后,还可以组织评选活动,制定奖励规则。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的课程成绩分布大多包含平时成绩,老师可以将学习小组的完成优劣程度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一个依据。奖惩结合,让努力的人得到奖励,也要让不参与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惩罚。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一)老师讲授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否定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性,而是让老师更多的起到引领和解惑的作用。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切勿一上来便长篇大论,把学生搞得不知所以然,逐渐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上路,再一点一点的深入讲解。如此一来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不再畏惧学习课程。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对照课本做文字教学。多媒体的快速便捷也可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答疑解惑。

(二)互动的启发

课堂上不仅需要老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参与。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多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例如老师的随机提问,在讲到重点时,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同学。一方面老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在讲到难点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一系列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调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同时老师还应对积极性高,勇于发言的学生提出表扬,保护学生勇于表达的勇气。

四、结束语

篇(6)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 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字数:3600字)

 

 

【参考文献】

[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

一、 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但布鲁纳、布鲁姆等人的教学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世纪60年代,越战加剧了美国社会种族冲突和歧视问题的凸显,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局限了讨论深入进行,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积极开展个案研究,到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目前,合作学习被欧美等国家教学广泛运用。我国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对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但大力倡导和推广,是在实施新课标准之后。合作学习主要依据社会互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因为这三个理论都预测,合作学习比竞争和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成绩。合作学习有斯莱文、约翰逊兄弟、沙伦、嘎斯基、戴维森、赖特和梅瓦里克、文泽、王坦、林生傅等较典型的定义。从这些定义来看,其基本内涵是强调合作、强调合作学习是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合作学习的特征首先是有合作小组或合作团体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和载体。其次是有始终坚持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向标。再次是有足够长的合作时间作为合作学习的时间保证。此外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性。合作学习的类型有共同学习、小组调查、拼图法和团队游戏竞赛等。合作学习与合作的联系是合作(cooperation)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和积极的人际互动,这两个特征也是成功进行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因而,要成功进行合作学习,离不开共同的目标和积极的人际互赖。合作学习与教学合作的区别主要是二者地位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师角色不同、学生地位不同和教学目标不同。

二、合作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部分介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这与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不乏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认为有分组、有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不及时,评价不到位;盲目照搬,脱离实际;准备不周,要求不到位;形式主义;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侧重于课程的普遍性,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策略、教学互动策略、教学设计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策略四个部分。其中,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包括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和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需要注意对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效的回顾与总结就是评价,需要注意评价目的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注意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综合运用。注意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各种评价方法使用的场合与时机。做到倡导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法和慎重应用相对评价法。主要涉及学生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是首先需要向同学们解释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原因。其次,需要稳妥确定合作学习的分组和主题。再次,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行动过程。此外,还需要及时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和安排合作经验的交流。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对策思考

为了克服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合作学习方式应当多样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加以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意识。教学评价应公平、客观、全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用程序公平来保证小组成员机会均等,将合作学习的话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妥善解决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教师素质间的矛盾。处理好集体教学、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三者间的时间安排,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等。

总之,在信息时代,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日益引起重视,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所进行的合作学习做法还是尝试性、浅层的,仅抛砖引玉。对合作学习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应用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Johnson,D.W.&Johnson,R.T.(美).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David.W.Johnson & Roger T.Johnson 著,伍新春等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美)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Martin G・Brooks.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王淑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彰有.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6](美)George M.Jacobs,Michael A.Power,Loh Wan lnn.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