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40-01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队伍日渐壮大。其思想的波动性、多变性、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独生子女比例的增高,使其行为表现依赖、人格特征更加自我。诸多因素导致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等不适应。存在心理冲突、自我接纳、情绪和择业等问题[1]。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测量大学生的适应情况,运用团体心理辅导[2]方法调适适应不良行为。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某省4所高校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1267份,有效问卷1193份。从中筛选被试3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筛选被试。然后应用团体辅导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工具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共60道题,采用5级评分制,其内容涵盖校园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人际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7个维度;团体心理辅导。
3 研究步骤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筛选出来的30名团体成员进行适应水平的前测。将团体成员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10人小组的团体心理辅导。
在7次活动后,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团体成员的适应水平再次进行测验。
4 结果
4.1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整体适应水平的比较(表1)
前后测总分相关系数为0.508,呈显著正相关。
4.2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各维度的适应水平比较(表2)
经检验,团体心理辅导后,大学生校园适应水平显著提高,满意度显著提升。但在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人际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1)本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校园适应、满意度有明显干预效果,是治疗大学生校园适应问题、调适大学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治疗手段,在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可以深入应用。
(2)人际适应方面: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适应水平,提高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3]。但在本研究中,团体各成员人际适应情况变化不显著,可能与90后一代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相关。同时,性别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效用。
(3)择业与自我适应问题:择业问题,一直是困扰众多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大学生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而自我适应,是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要一直面对的,具有持续性;因每一时期所面对的自我适应问题特征不同,又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与现实问题、发展问题关系紧密的适应问题方面,团体心理治疗的干预效果不尽人意。现实焦虑难以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得到有策略性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应考虑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治疗,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划分,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规划行动步骤,从而彻底解决大学生的适应问题。
(4)研究验证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科学性,CCSA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可作为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治疗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有效工具,使测量大学生适应情况的评分更系统、科学。
6 结论
(1)经团体心理辅导后,团体成员的整体适应水平显著提升,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治疗大学生适应问题的有效治疗手段,对大学生的适应水平有显著干预效果。
(2)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校园适应以及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3)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干预大学男生的校园适应,使其适应水平有显著提升;对大学女生不仅在校园适应水平方面有显著干预效果,同时,对其在满意度适应方面也有显著干预效果,这一点与大学男生有所差异。
(4)研究验证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计分的科学性、维度划分的科学性,为其在大学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测量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可为团体心理辅导治疗大学生适应不良问题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可借鉴性理论依据与实验方案。
参考文献
[1] 方晓义,沃建中.《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关键词】 恋爱心理问题;自尊;生活事件;团体心理辅导;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4-0300-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4.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l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 and sexual education in college.Methods:Forty-five 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and assigned to experiment group(N=25)and control group(N=20).Experi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for 9 weeks and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The subj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Esteem Scale(SES)and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at baseline and the end of the study.Results:Befor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S and ASLEC score(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ES score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2.08±1.93)vs.(26.77±3.71),P
【Key words】 l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elf-esteem;life event;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ross-sectional stud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青春期的提前,随着高校招生年龄的放宽和在校生结婚的解禁,恋爱已成为校园的“风景线”。在缺乏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国情下,恋爱中的困惑与失恋成为大学生重要应激源[1-4],由此而来的低自尊和精神疾病,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5-10]。恋爱所致的心理障碍、因“爱”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的增加,成为学生管理和学校心理卫生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校园恋”由“堵”转“疏”,成为高校健康促进和性教育急需解决的新课题[11-13]。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无论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还是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均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性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云南大学通过海报招募本科生收集受试者。入组标准:①招募自评有恋爱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冲突、失恋、受困于性心理问题)者;②在募集的45名大学生中随机选择25名为干预组(男12,女13人),其余20名为对照组(男8,女12人),年龄19~22岁,平均(20±1)岁。
1.2 工具
1.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ASLEC)[14]
共27个条目,由人际、学习、受惩罚、丧失、健康5个因子组成。每个条目5级评分(1无影响,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度)。得分与心理应激水平成正比。
1.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15]
评价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由10个条目组成,4级评分(1很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得分与自尊水平成正比。
1.2.3 自编“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
依据台湾黄月霞的团体辅导研究中的调查表修改而成[16],用于对团体活动的评价,有2个维度,分别反馈成员在知识、技能方面改变的主观体验和对活动的满意度。本文针对活动的具体内容修改后,也是2个维度,分别反馈成员在处理情感问题的知识、技能方面改变的主观体验(共4题)和对活动的满意度(共3题)。
1.3 干预方法
干预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表1),对照组处于常态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干预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通过对干预组成员访谈,并根据相关文献[17-18]和指导者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9个辅导主题,主要目的是让成员学会两性相处技巧、应对恋爱挫折、处理焦虑,引导其建立健康的婚恋观。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团体辅导室,由同一指导者完成9次干预(主要内容见表1)。每周1次,每次3 h,连续进行9周。每次辅导活动用不同的方式引出主题,然后采用价值澄清、游戏、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为演练等方式,在接纳、支持、开放的团体氛围中,调动成员的参与性和团体的互动性,从而提高辅导效果。每次辅导结束要求成员写感悟日记,在活动中分享,巩固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方案见表1。
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ASLEC、SES测试,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进行一次关于“爱需要学习,真爱需要等待”的讲座,以期解决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并使用“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了解干预组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评分的组间、组内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ASLEC、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SLEC的人际、健康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的SES得分高于团体辅导前,而ASLEC的人际、健康因子分低于干预前(表2)。
2.2 干预组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对自编主观问卷“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的分析显示,干预组成员对本次团体辅导持有积极的评价(表3)。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9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的自尊有显著提高,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和健康因子得分降低,心理应激减少,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但对ASLEC中的学习、受惩罚、丧失因子未产生显著正性作用,这可能与9次团体辅导结束正值期末考期带来的应激有关。实践表明干预组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健康状况,团体辅导能促进康复,降低人际关系引发应激量。提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不仅对两性关系协调,对一般人际关系也有较显著的优化作用。综上,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团体辅导,对提高两往的技巧、正确应对恋爱危机,增强挫折承受力,理智处理爱与性的矛盾,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有:一是满足了学生对两往知识、技能的渴求。大学生性心理发展滞后与性生理发育,因异往问题而寻求心理咨询占较大比例,但大学教育中极少为两往及性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学习的机会。此外,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使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爱情观出现迷茫,增加心理健康的脆性,这需要师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对“真爱”做出澄清和反思。二是知易行难是青年学生的特点,团体辅导提供的人际互动、模仿,为其形成良好行为提供平台[19-20],为认知转化为健康行为提供了可能。正确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结构,提高两往技能,可增强应对能力,团体辅导中成员健康乐观的言行可感染和带动其他成员[21],使行为与认知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团体辅导作为一门科学,必须遵循团体的原则;作为艺术,其活动安排需注重生动、情感与创造性。辅导者要有创造性地发挥个性特长,并与辅导风格和活动形式相结合。在活动的结构上,要注意理论探讨与行为演练相结合,团体活动与个人体会相结合;在活动安排上要张弛有度,从活动初的相识,到自我探索,再到后期交往情境的演练,必须创造条件使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活动的设计中,感悟分享是重要的环节。它既可以检验辅导的效果,又达到同辈教育的目的,使之在“善解”中排解困惑,在“共情”中得到升华成长。
干预对象的收获与评价,证实该辅导对大学生异往、性心理发展、应激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肯定的效果。唯不足之处在于成员对“两往的技巧”、“失恋应对”单元提出时间较紧的意见。建议在完善干预计划时,应适当增加辅导的次数,以便成员在特定的场域和足够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技巧演练和经验分享,来提升干预效果。本研究为历时9周的干预性研究,因干预时间和样本量偏小,其远期效果有待随访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Murphy MC,Archer J.Stressors on the college campus:a comparison of 1985 and 1993[J].J college Stud Dev,1996,37:21-28.
[2]Armedi S,Gunthert KC,Cohen LH.stressor appraisals,coping,and post-event outcomes: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stress-related growth[J].J Soc Clinpsychol,2001,(2):366-395.
[3]冯丽云,王宇中,吴国华,等.生活事件因素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4-6.
[4]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6):1403-1405.
[5]Misa R,MCKean M.College student'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time managn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Am J Heal Stud,2000,16:41-51.
[6]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00-104.
[7]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增1):168-174.
[8]李彦牛,王艳芝,孟海英.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接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17-519.
[9]张林,车文博,黎兵,等.中国13所大学本科生心理压力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 27(5):387-391.
[10]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4-148.
[11]Green IW,Iverson DC.School Health Education[J].Ann Raw Public Health,1982,(3):321-338.
[12]Oumeish OY,Oumeish munity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J].Clin Dermatol,2004,22(6):533-536.
[13]刘永良,青少年和生殖健康教育动态和进展[J].中国性科学,2001,(10):7-10.
[14]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6-108.
[15]季益富,于欣.Rosenberg M.自尊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16]黄月霞.儿童辅导与咨商[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5:157-158.
[17]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18]霍金芝.青少年性心理和发展及表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351-352.
[19]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0]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31-1032.
关键词:叙事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资本;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资本是指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能促进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心理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利于大学生挖掘自身能量,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团体情景和借助团体动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在团体活动中,大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自身问题的洞察者和自我重建的有力推动者与见证者。而叙事疗法,是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帮助个体找出故事叙事过程中未予注意而被遗漏的闪光的亮点,并通过问题困扰外化的方式,引导个体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个体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导入叙事疗法,引导学生在团体互动的故事叙事中,寻找例外事件和特殊意义的理念,帮助学生处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情境,留意或发现可能被遗漏的例外故事或故事的特殊意义,增强其自助成长的意识和实际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1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和技术
叙事疗法首先对充满“问题”的故事叙说,再利用“问题外化”“解构和重建故事”等理念和技术,将问题与人分离,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时挖掘“闪光事件”,最后重新解读故事,重构一个积极有力量的故事,重建自我。该疗法的核心和重点是将自我困扰和人际困扰外化于自身和他人,从更加理性积极的视角解读自我和他人,增人的丰富体验和有效应对的能力。
2国内外研究概述
国外关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主题主要着眼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在社会工作、家庭治疗和临床心理治疗的应用研究、心理学研究中的叙事方法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文献的综述和对叙事心理治疗理论研究与方法的介绍,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叙事疗法的特点与本土化、叙事视角对自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也有学者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当中,而叙事疗法不仅适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它所特有的哲学观、理念假设、问话技巧和情景设置也值得团体心理辅导借鉴、学习和应用。目前国内对于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当中的介入应用得较少,本文将着重研究叙事疗法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活动中的应用。
3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中的运用
3.1对象
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招募20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参与活动。本研究尊重研究对象的个人意愿,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研究对象不会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3.2方法
3.2.1研究工具
使用《大学生心理资本及相关问题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团体活动满意度问卷》。
3.2.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大学生心理资本及相关问题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构成、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从中招募20名心理资本相对不足的学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测评结果作为前测;第二阶段:以积极情绪、积极优势、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五个维度,设定干预方案,然后由三名心理咨询师对团体进行8次活动,每周一次,为其两个月。第三阶段:在活动中导入叙事疗法,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阶段:团体训练周期结束后,对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进行再测和访谈,随机抽取的部分团体学生进行每个人约30分钟的访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研究效果。
3.3结果
叙事疗法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对团体辅导的主观感受来说,9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团体辅导;80%的学生认为在和团体同伴的故事倾听与分享中,促进了学习、人际交往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解决。经过后测,75%的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有所提升。
团体活动结束后,通过对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访谈以及团体活动中的观察和学生的分享及反馈材料,我们发现,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70%学生反馈学会了问题外化,认为通过“例外事件”,寻找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和优势的故事线索,学会运用客观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3.4讨论
3.4.1叙事疗法适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本研究是叙事疗法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中的一个尝试,叙事疗法切合了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和内在需求,丰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同时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提供参考资料。
3.4.2叙事疗法在心理资本提升中应用的可行性
叙事疗法的理念和技术帮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丰富自身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认知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能够让参与者在更大程度上解放自我,重构自我,构建自己生活中更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阳.叙事心理治疗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彭秀芳,杜峰,王超.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心理教育,2011.
[3]杨菲.自我的社会构建和叙事心理治疗[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魏源.后现代短程心理治疗新模式:叙事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
>>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探索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浅谈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感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收获及反思 团体心理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应用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朋辈心理辅导在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团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陈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0.
[3]郭淑英,杜天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EB/OL].http:///ky_info.asp?id=8.
[4]祝秀得,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女大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代表着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自信心程度,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有强烈的直接影响。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的治疗与培训,被广泛地应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干预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以及言语说服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来访者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文报道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且即将面临四年级的职业选择,因此采用广告招募方式选择河北师范大学三年级女生,共报名67人,经过面谈,面谈题目为:“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对参加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什么?”。筛选标准为:(1)身体健康,无明显言语表达障碍;(2)有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时间保证,能够按时参加每次辅导;(4)团体辅导的人数限制之内(8—15人)。有28名女学生人选,均为文科(法学10人,学前教育8人,历史4人,传播6人)。随机抽取14人为干预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14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
1.2方法对于预组进行7次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3.5小时,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讲座讨论会,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工具
1.3.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为0.9157。
1.3.2焦虑自评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
1.3.3自编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包括13个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自我改变、活动内容、团体形式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由成员做出评价。如:“通过参加这个团体,你对职业选择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没有提高”。
1.4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团体,都经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根据这两个理论内容,设计了本研究中的七个单元(主要内容见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觉、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方面的自信心,激发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地去面对竞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采用的是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做好辅导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团体活动中,采用团体互动、脑力激荡、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给与积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动结束前布置家庭作业,下次团体活动时先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2.2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l4名干预组成员填写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该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活动内容设计、团体过程进展等方面的主观体验。100%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活动,对自己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员认为完全达到了本次团体活动的目标,92.9%的成员认为活动对自己有非常大或较大帮助;从活动内容的实用性来看,85.7%的成员认为能学到很多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92.9%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员的理解,100%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有助于成员的思考,有助于自己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从整个团体过程来看,100%的成员表示喜欢这个团体,希望继续展此类活动。
3讨论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高校学生工作 运用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生工作存在众多的共同点,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源起及其涵义
团体(Group)也有人称小组,E•W•伯吉斯1929年在《人格和社会群体》一书中,将团体定义为“若干互动的具有特定人格的个人集合”。勒温1948年从团体动力学的角度认为,不管团体大小,结构及活动如何,所有称为团体的都需要建立在其成员彼此互动上。哈默斯(1950年)指出,所谓团体就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以使每个人不需要通过他人,能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团体辅导开始于20世纪初。自我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分析家亚力山大•沃尔夫是第一个应用心理分析原理和技术于团体的人,他在1938年开始从事团体的心理分析工作,强调团体心理分析的着眼点应该放在与其他个体相互交往上。二次大战之后,随着行为治疗团体与个人中心团体的兴起,团体辅导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随后的几十年,沃尔夫建立了团体的心理分析技术和方法,如移情、自由联相、梦及现时行为的历史决定因素,使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有了一定的充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指导的团体辅导与训练的实践,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的港台地区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团体心理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guidance)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团体的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少则3~5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参加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彼此启发,支持鼓励,使成员观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反应,从而深化自我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强调,群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群体动力学理论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主要在于什么样的团体是有效的团体,在一个团体中,如何促进成员的成长发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应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团体气氛,以便让成员能够感觉到安全和归属。
2.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1959年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相互作用分析治疗的目的是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建立自尊成熟的人际关系。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成员通过观察他人的变化与示范,学会如何和他人沟通。
3.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目前,个人中心疗法不仅在个别咨询中应用,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而且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外的众多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如教育、职业训练、家庭生活、健康保健等。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解释人是在社会环境中怎样学习的。在1941年由米勒和多拉德提出。后来,班杜拉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人们一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如果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能够为那些心理适应不良的成员提供可模仿的榜样,将有助于他们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同时,团体能为那些成员提供了一种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境,这种环境的感染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5.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适应环境,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也是一种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人际沟通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是适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人际沟通理论可以为团体指导者选择何种团体沟通方式更为有效,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沟通,增进自我的了解和对他人的了解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1.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班会中的应用
班会作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实现载体,已经成为高校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以往的工作中,笔者曾尝试过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元素加入日常的班会中。在活动内容方面:班级要由全体成员一起协商确定班名、班训和班歌,制定班级公约,确立班风建设目标。班级目标是团体的行为标准,班集体成员都须遵守,它的作用是使其在大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无意识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如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自画像”游戏;探讨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拍卖会”游戏;了解班级成员之间熟悉程度的“猜猜我是谁”等,学生的投入度和兴趣非常高。
2.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每一学生个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迥异,有的新生能快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而部分新生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后仍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其目的主要是使新生尽快相识,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并鼓励新生投入班集体,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了解新生适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预防。实践证明,班级团体辅导是高校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如“滚雪球”、“信任之旅”等活动,在引导大学生消除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焦虑,并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和信任,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困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有显著效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会使得成员更加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心、明确生涯目标、提高生涯决策能力。团体成员对活动内容的评价很高,团体中多数成员对团体的投入程度较高。团体心理辅导不失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有效的生涯指导模式。谭亚莉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为: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职业的认识不够清晰,经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职业认识”“生涯定向”“自我认识”“规划认知”四个指标上的前后测增值分数,分别达到了差异显著、差异显著、差异极其显著、差异显著水平,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质化和量化的评估均较好,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是良好的和有效的。
笔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在帮助大学生澄清个人工作价值观的教学中,考虑到该内容相对抽象,引入了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工作价值观大拍卖”、“生存选择”等,让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交流与互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在培养团队沟通能力的教学中,使用蕴含团队精神的“同舟共济”游戏活动,在生涯兴趣探索教学中采用“海岛旅行”澄清个人的职业兴趣,在实践中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充当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的广大学生干部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所发挥的宣传导向、组织管理、服务沟通等作用,是高校其它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无法替代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以有效沟通、人际和谐、情绪管理、竞争进取、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为内容。在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至少递交一份成长日记,轻松的氛围、富有启发的游戏和活动,使得学生干部感悟到了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方法、技巧,可以让学生干部明白相互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总之,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要求的不断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将会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杰.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适宜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就人际交往而言,我们认为团体心理辅导适宜内容主要有:
1.解决浅层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旨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2.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质。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这一点特别适合大学生在团体中比较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团体心理辅导的助人成长作用其中包括自我意识的成长。
3.改善情感体验,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力差,不善表达情感等。团体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很多成员抱着改善的态度加入,加上被他人接受、关心,更进一步加强了信心,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在本实验中感情与社交孤独辅导前后差异极为显著就是一个证明。
4.发展适应行为,形成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使参加者学会倾听技术、接纳自我、赞美与欣赏他人,沟通的技巧等。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比,它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就像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成员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去观察、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想处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团体还是学习社交技巧的地方,在这里成员抱着改变的愿望,积极模仿适应行为,从而提高社交技能与技巧。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
1. 团体类别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从辅导内容上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虑、人际态度和抑郁状态、克服人际敏感、改善两往、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等;其服务模式则主要为发展性团体,即团体成员均是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他们对人际交往均存在一定心理困惑,但怀有强烈的改变愿望,并能够按照团体约定坚持完成整个团体活动;辅导形式除了男女大学生混合的一般团体外,还有针对专门的女大学生团体采取的不同辅导方式。
2.研究对象选取与研究工具 人际关系团体中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本科生,成员通常是有着共同人际关系问题的同质性团体。研究对象一般有2种主要筛选方式:一种是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之后,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访谈法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被试;另一种则是通过公开海报招募,成员自愿报名参加人际关系团体。
3.研究方法 大学生人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大部分实验设计采用前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研究者通常将被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成员接受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共同人际交往困惑的同质性团体;也有诸多研究未设置对照组。
三、讨论
1.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其中又以心理因素为主。心理因素又包括认知因素、技能因素、行为方式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易改变,有些则不易改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回避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改善作用。同时在本研究中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发现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与体验有所不同。
2.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个性特征仍有较强的可塑性,如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以及某些个性特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团体辅导中开展探索自我的活动,对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挖掘个性中的积极成分的潜力,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20个我是谁”、“自画像”分析以及动物想象投射测验等活动,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逐步认识自己,发现自我评价当中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自信。通过对潜意识自我意象的发掘与讨论,小组成员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在优势,从而增强自信。通过活动小组成员人际交往中的畏缩性降低,开放性提高,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因素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研究结果也使笔者认识到,有些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尚不够深入,可能与团体咨询的特定形式有关,团体活动往往难以触及到每位成员的深层次问题,如能在团体辅导的同时,适应成员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助以个别辅导,则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
(2)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个人成熟度的增加,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
(3)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个体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