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景区游客管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杭州“免费西湖”运营模式的成功推动了国内许多城市旅游的转型。2005年,无锡市政府投入巨资整治蠡湖之后决定免费开放蠡湖十景。免费之举,一方面推动了无锡市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交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全民真正享受到了旅游景区的社会公益性,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无锡城市形象的打造。然而,随着旅游景区的免费开放,游客大量涌入,加之其素质良莠不齐,免费景区自然环境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2013年10月8日,扬子晚报报道了“无锡渤公岛生态园被少数市民当私家菜园”事件。渤公岛生态园沿湖种植了四角菱等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然而游客环保意识薄弱,做出私自采摘四角菱的不文明行为,破坏了生态园的自然生态。除此之外,我们在对渤公岛生态园进行观察和了解后发现,其还存在游客乱扔垃圾、抄小路等问题。本文以渤公岛为例,就免费景区如何进行游客管理、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提出对策。
二、免费旅游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原因
作者在对渤公岛生态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后认为,生态园中出现的一系列游客不文明行为不仅有游客自身的原因,即主观原因,也与生态园的管理机制密不可分,即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游客自身环保意识淡薄
游客自身环保意识淡薄是旅游景区存在一系列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环保意识较强的人会做出更多的环保行为,而环保意识较弱的人则会做出较少的环保行为,甚至做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发生分离
具有环保意识的游客并不一定会做出环保行为,这就是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发生了分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环保行为的做出并不仅仅受到环保意识的影响,还受利益意识、责任意识、效用意识的影响。当环保意识强于其他与之相对立的意识时,游客就会做出环保行为;当环保意识弱于其他与之相对立的意识时,环保意识就会与环保行为发生分离。
3.游客缺乏主人翁精神
游客在外地旅游景区较在家乡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率会较高。在家乡旅游景区,出于主人翁精神,游客会更为爱惜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自觉做出环保行为;而在外地旅游景区,主人翁精神的缺乏和社会公德约束的减弱,游客不仅会做出一系列危害景区环境和资源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对他人的不文明漠而视之。
(二)客观原因
1.免费景区管理人员安排不到位
免费景区取消了门票制度,门票收入的减少给免费景区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管理人员招聘数量会相应地有所减少。管理人员安排不到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就会缺乏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引导,最终导致免费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
2.对游客的教育力度不足
小组成员在渤公岛生态园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渤公岛生态园对于游客教育在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重视。景区管理人员没有利用游客中心来初步唤起游客的环保意识,且在生态园内,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力度不足。
3.奖惩机制不健全
为了加强无锡市蠡湖景区的管理,保护蠡湖景区自然风光和资源,无锡市出台了《无锡市蠡湖景区管理条例》。条例明确列出在蠡湖景区内所禁止的行为,生态园入口处也贴有该条例,然景区不能在游客进入生态园之前组织游客对条例进行阅读。同时,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多采取劝阻、教育等措施,很少严格处罚。
三、对策探讨
(一)启动志愿者计划
免费景区内应安排适量管理人员,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景区管理条例等,对游客在景区内做出的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制约、规范和引导。针对景区在取消门票制度后面临的经济压力,免费景区可以从无锡市民、在校大学生及游客中募集志愿者,这一方面可以缓解景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提升了志愿者们的环保意识。
(二)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景区内配套设施不完善会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环保意识薄弱的游客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不文明行为。环保意识较高的游客,其环保意识在向环保行为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中断,如景区垃圾桶设置过少,游客走了很久也没找到,那么将垃圾随手一扔的行为发生频率将会大大提高。而且,置身于整洁的景区,游客的心理意识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主动做出环保行为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脏乱的景区却向游客传递了消极的意识,使其在景区中的自制能力下降,做出一系列不文明行为。
(三)综合采用教育型管理措施和制约型管理措施
教育型的管理措施主要有向游客发放宣传册、设置人性化环保标识,如“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在景区内有意识地举办环保活动等。教育型管理措施能够激发游客的环保责任感,且较制约型管理措施,使人更易于接受。制约型管理措施通过规章制度、技术手段、物理设施等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景区应制定或完善景区的奖惩制度,通过景区管理人员将其严格落实,在景区部分区域设置栅栏等物理设施以阻止游客进入,避免景区环境资源被破坏。
四、结语
全面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是社会、景区、游客等共同的责任。只有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不文明行为减少了,景区的免费开放才能成为一项真正的利民之举,才能是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李娜.国外游客管理经验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7(27).
[2]钱淑娟,马艳,刘文鑫.游客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探析―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2).
[3]严敏.城市旅游景区免费开放问题研究―以南京中山陵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2).
[4]符全胜,胡瑞明.基于游客行为态度转变的保护区游客管理策略研究――以浙江天目山保护区游客触摸古树行为为例[J].林业经济,2012(09).
[5]李艳琴.敏感型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机理与原则探讨[J].生态经济,2009(01).
[6]李洪光,蔡君.游客教育在减少云蒙山游客乱扔垃圾行为中的有效性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5(06).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容量;影响;管理;
回顾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高速公路的拥堵与各大旅游景点的“人山人海”,令“黄金粥”诸多的“哀”与“稠”迫人深思:无论是九寨沟的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还是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的超载奇观,无不令人对各旅游景区的管理能力发出质疑,集中的、不合理的游客容量已成为各大景区迫在眉睫的管理问题。本文就景区游客不合理容量产生的一些列问题进行分析,在倡导旅游者错峰出游的同时,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尝试探索出合理可行的游客容量管理措施。
一、旅游景区容量的定义
在景区管理中,旅游容量是常常被用到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旅游界对旅游容量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国外,David W.Lime 和George H.Stankey将旅游容量定义为“一定的游憩区,在某种开发程度下及一段时间内,仍能维持一定水准,且不致对环境或游客的体验造成过度的伤害。”由此可见,旅游容量的概念与环境和游客的旅游体验密切相关。在国内,保继刚、楚义芳认为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和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五个方面。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旅游景区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旅游者体验等方面造成难以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发展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游客人数最大值。旅游景区的旅游者人数或活动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这一数字,即达到该景区的极限容量,称为旅游饱和,一旦超出极限容量,就是旅游超载,就属于不合理容量,这时旅游将对环境造成不可及时恢复的损害。低于这一数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有限、可承受、可控制的。
二、旅游景区不合理容量产生的消极影响
旅游景区不合理容量,即旅游景区容量饱和或超载可以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旅游容量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的处于饱和与超载状态,对景区的发展都将会产生各种消极影响。
旅游景区长期的不合理容量是指连续性的饱和与超载,它对景区环境和设施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景区游客容量长期处于饱和或超载状态时,会对自然景观造成践踏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时,旅游者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或走捷径而越出游道,踩死植物,踏实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而且由于大量游客同时进入景区,这就会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生活垃圾,而景区又无法快速彻底清洁,致使白色污染严重,其中生活污水对以水为特色的旅游景区破坏最甚。此外,游客乘坐的汽车等交通工具,会排放出大量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同时游客过量时产生的噪声会吓走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2.加速文物古迹的损蚀,造成资源毁灭
对那些以文物古迹资源为主的景区,长期的游客不合理容量,会加速文物古迹景观的损蚀过程,造成这类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毁灭和消失。
3.缩短设施使用寿命,产生安全隐患
景区游客容量饱和与超载会增加旅游设施的使用压力,加快其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超负荷的使用这些设施,很难保证设施时时处于正常状态,会产生安全隐患,危及游客的生命安全。如登山护栏、缆车等,超载使用极易被损坏,会对游客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降低满意度
景区游客过量时,首先会出现人流拥挤现象。过度拥挤会使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欣赏和参与的机会大大减少,使他们无法欣赏到景观,听不到导游的讲解,无法真正的放松、享受,从而影响其旅游体验,降低对景区的满意度。
另外,景区游客太多时,会导致交通拥堵,停车场车位紧张,景区服务人员服务压力增大,服务质量降低,这些都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降低其满意度。
(二)短期性不合理容量
旅游景区短期的不合理容量又分为周期性的和偶发性的不合理容量。导致景区周期性不合理容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法定带薪假期的周期性规律及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如我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比平时大大增加;我国北方的海滨旅游胜地总是在夏季人潮如织,而滑雪胜地则在冬季人如潮涌。偶发性不合理容量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偶然事件而引起的,比较常见的是一些旅游景区在某一特定时间举行大型节庆活动或其他事件发生之日,游客数量会大大增加,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游客数量呈倍数增长。
一般的,短期性不合理容量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降低游客体验质量上。其中偶发性不合理容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问题不大,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管理,易于消除影响;而周期性的不合理容量产生的危害则不太容易消除,景区需要采取一些恢复性的措施和手段去消除不利影响。
三、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措施
景区游客过量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如2012年国庆华山游客被捅伤事件,这些由于游客不合理容量而出现的后果,严重损害了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对景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景区管理者应正确认识游客容量与景区发展的关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调节游客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调控景区容量,具体来说,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控管理。
(一)调节客流时间分布,平衡季节游客人数
任何旅游景区都有一个游客容量的最高限问题。对旅游景区来说,由于旅游者受法定节假日时间的限制和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影响,使其全年旅游需求时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有明显的淡旺季。很多旅游景区旺季游客严重超限,淡季门可罗雀,不利于景区发展。对于一些经济型的旅游者来说,旅游支出是决定其选择出游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旅游景区可以采取季节票价调节客流时空分布,门票价格在旺季时提高,淡季、平季时降低,从而平衡季节客流量。如故宫门票旺季60元/人,淡季40元/人。部分景区的门票价格区分的更细,会按季节、按月、按每周的每一天,甚至按每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来划分,从而达到游客量在一年中各个时间段内的相对均衡分布。同时,部分热点景区还可以通过门票控制来实现对游客人数的定量管理,比如景区可以采取限制游客进入时间、停留时间、旅游团人数、日旅游接待量等措施来调节客流时空分布,一旦景区饱和则不在对外出售门票,停止游客进入。
此外,景区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游客旅游地的情况预报,预测未来可能的游客人数,从而为潜在游客的出游选择提供参考,避免出现热点景区游客超限,其他景区游客稀少情况。
(二)调节游客空间分布,进行游客分流
旅游地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淡季可通过多种营销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鼓励旅游者出游,旺季时为避免热点景区游客超载,可减少热点景区的宣传,而着重宣传热点景区周边的旅游景区,同时和周边景区加强合作,引导旅游者向周边景区分流或错峰出游,不仅可以避免热点景区一定时间内游客超载,还可以带动周边景区 发展。
此外,对于同一旅游景区,可以通过设计多条游览线路实施景区内分流,避免游客在一定时间内过于集中在景区内的某一景观处,从而减少各局部景点游客的拥挤。同时景区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并通过信息的即时传递反映给旅游者,引导游客进行景区内分流。
(三)扩大景区容量,提高接待能力
扩大景区游客容量,从长远来看,旅游景区应通过增加建设投入来提高景区容量,但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过于人工化。
在景区不增加投资建设的情况下,要扩大景区的游客容量,可通过扩大景区日容量的方法。扩大景区日容量常用的手段包括:延长景区开发时间;旅游高峰时开放备用旅游通道,客流量减少时关闭备用通道;调整景区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增加瓶颈景观点工作人员数量;设置优惠票、免票人员专用通道等。(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美霞,吴桂华.凤凰古城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J].资源发展与环境,2010(2):37-41.
关键词:不文明旅游行为 文明旅游 建议
旅游景区在接待游客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游客在旅游景区游览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引导、管理和防范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废纸、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随地吐痰,随地便溺等。二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越位游览,违章拍照,违章采集,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捕杀动物等。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最根本的危害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如违章抽烟、燃放爆竹、违章野炊等行为很容易引起火灾。从最直接的影响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影响他人兴致、破坏环境气氛,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最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
二、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较低。一些游客文化素养低、环保意识差,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二)有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能是游客的敌意破坏行为。例如,无视眼前的垃圾桶而把废弃物故意扔入山谷或湖水中;故意破坏旅游设施,在动物园中拉扯鸟的羽毛、袭击动物,等等。此种行为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纯粹为了寻开心、寻求刺激和:另一种是为了发泄自己某种不满情绪,把对环境、景观的破坏作为发泄心中不满的途径。这类行为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
三、几点建议
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者、旅游景区甚至国家形象都会产生危害,必须从多个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进行控制。
(一)加强宣传。
旅游景区和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都应加强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使公众提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大力宣传游客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让公众认识到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通过种种措施使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文明旅游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出游公民的社会公德、个人美德教育,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运用法律手段,制定游客文明管理条例。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等手段来实现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导游员管理暂行规定》、《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对游客行为的管理还可以通过制定游客文明管理条例来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如联合旅游行业协会研究制定《游客行为规范》、《游览须知》等强制性游客管理条例和《游客伦理规范》之类的非强制性的推荐指南在景区张贴发放,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遵循有关的环境准则。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旅行商协会制定的《生态旅游十诫》、“拯救我们的地球”组织制定的《低影响度假准则》、加州“责任旅游中心”制定的《旅游者伦理规范》等,都旨在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通过这类规范对游客进行教育和引导,游客能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意识到自己对旅游景区环境应负的责任。从而有效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三)加强对旅游景区内居民的环保教育。
引导旅游景区内居民积极参加景区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和监督作用。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居民会在游客进入森林公园前提醒游客不要抽烟、用火,以防止森林火灾:武夷山风景区也成立了由大量景区居民参加的“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协会”,在保护资源环境、发挥示范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景区内居民在环境、景观保护方面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和监督作用。可有效预防一些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景区环境、景观的保护。
(四)采取有效的游客管理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
第一,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设置必要的美观醒目的标牌,配置有亲和力的标志性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提示游客不至于太放任自己。
第二,景区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爱护环境。景区可组织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活动,既可强化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
第三,景区应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
第四,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有关的内容,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游览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唤醒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使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从而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措施
一、公园景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为工程建设的两大永恒主题,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公园景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除具有工程项目的一般要求外,还存在以下特殊因素:
1、施工区域附近人员密集。除少数新建公园景区外,多数施工是在公园景区正常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围挡区域外,周边道路上常常游客众多,安全隐患增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其影响无法估量。
2、施工区域附近可能存在古建筑和其他文物古迹,风景区还有秋、冬季防火工作,工程防火范围更大,要求更高。
3、施工环境差异过大,有些工程需要在山林深处施工、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
按照工程安全管理控制理论,也就是公园景区工程建设第二类危险源,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的环境条件三个方面控制难度增加。
二、安全管理的原则和任务
1、安全管理的原则
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②工程参与各方分工合作,综合治理的原则;
③一般工程安全管理与公园景区特殊条件下工程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安全管理的任务
作为公园景区来说,工程管理的目的是按时实现建筑产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园景区安全管理的任务,就是协调、督促工程参与各方,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确保游客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游览秩序,创建安全、和谐、文明公园(景区)。
三、安全管理的一般措施和方法
1、甲乙双方、监理、质检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2、辩证处理质量、工期、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质量安全并重,防止由于抢工期、省工序等因素造成对安全的疏忽。
3、建立行之有效的建设工程安全措施计划。计划包括控制程序和目标、职责权限、制度措施、检查评价等内容。
4、建立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法律和规范。建立安全生产教育的考核制度,把安全知识、技能、操作规范、设备性能、安全法规等列入教育考核内容,教育、督促员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5、设立专、兼职安全员,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机械和机动车辆司机等,须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6、坚持文明施工。施工现场按文明施工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积极参与各级文明施工现场的评比活动。
7、坚持和完善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生产措施和制度,建立易、落实难,关键是思想观念,贵在检查监督。要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明确目的要求,查管理、查制度落实、查隐患、查整改。检查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专业性与社会化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查改结合,违反违法的惩罚措施及时准确到位。
四、公园景区安全管理的专项措施和方法
1、根据公园景区的特点,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对安全工作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编制招标文件(包括工程合同签订)时,对安全施工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开工前对施工方人员进行公园景区施工的安全教育和文明施工教育;教育他们遵守公园景区相关规定,爱护公园设施。与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和谐相处。
2、施工现场设置方案安全第一,必要时进行专家论证;严格按文明工地要求进行。围挡的设立和门卫保卫人员配备应能做到有效防止游客和其他非施工人员进入。工地仓库,易燃建筑物和易燃材料堆放等,尽可能远离古建筑和森林,出入口和大型设备尽可能远离人员密集区
3、加强工程管理,想方设法避峰施工,确保安全。公园景区是对外开放的场所,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地方。采取特殊措施,确保游客安全和游览环境至关重要。
①在节假日、园事活动期间及其他游客高峰时段,施工要起早带晚,登堂入室。以室内施工为主,应避免大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和大型机械施工和材料进场等,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游览的干扰,降低安全风险。若工程确实需要的,可选择非游览时段(早、晚或夜间进行)。
②确保交通安全。杜绝涉及游客人身安全的交通事故,一般说来,公园景区道路以游客为目的,相对狭窄,坡道、弯道多,游客、车辆多,情况复杂,通行条件不好。必须严格对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杜绝违章行车(尤其是开快车),严禁安全机件不全或安全控制不合格车辆、超载或装载不合要求车辆进入。可根据情况适时采取限速、禁行措施,确保安全。
③加强防火工作。加强防火宣传,成立专、兼职消防员和义务消防队、备足器材。禁止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及林区内抽烟、动用明火,确保古建筑和山林的安全。
4、注重山林地区的施工安全,做好防雷、防山洪滑坡、防蛇虫等相关工作。
5、利用公园景区既有条件,加强安全监管
①加强公园景区门卫管理,对出入车辆、材料和人员进行监控。
②动员安全保卫、消防等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参与检查、监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不,三星堆博物馆高度重视,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迅速打响了防疫阻击战,周密部署,制定措施,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截止目前,三星堆景区未发现病毒感染或疑似病例,实现博物馆景区正常收费运营,疫情防控严密扎实、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旅游接待规范有序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景区防控措施,坚持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根据省、市等防疫工作有关文件要求,严格管控入园游客,做好游客健康排查。
一是制定疫情防控专项预案,成立三星堆景区管委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分管领导组建每日督查专项小组,巡查景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研判景区运营期间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处理方案,同时建立了领导带班责任制和安全管控24小时的工作制度,确保景区运营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措施落到实处。目前三星堆博物馆景区已投入资金10余万元,并在景区游客中心入口安装了3处测温安检门,配置了手持测温枪10支,强化入馆游客体温检测。
三是设立隔离点2处,重点排查境外、市、省和国内疫情高、中风险地区来往返人员,发现到景区游客中有可疑人员立即带到隔离点进行隔离,并上报市有关部门。
四是做好景区景点清洁、消毒工作。在游客接待中心大厅、咨询台、各卫生间等处备用消毒液、纸巾供游客使用;安排专人对景区内各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扫,观光车每日发车前均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检查,单位接送车辆每出车1次消毒1次,保证每日车辆卫生、安全;对遗址区考古工作人员和区域按照景区防疫要求管控监测。
五是严控游客流量,实行一人一码的登记入场制度,景区单日最大接待量控制在最大人流量的75%以内,严格执行入园游客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查看身份证件、登记等防控措施制度;及时更新防疫最新情况公示。
六是规范车辆停放,每日引导入园游客统一将车停靠至接待中心停车场,人与人间隔一米排队有序进入游客中心,防止在入园关口出现人员拥堵现象。同时在园区各个节点、场馆均派驻安保人员进行旅游秩序维护及扫码引导,避免出现人群聚集的情况。
(二)强化物资保障,确保防疫物资充足,规范内部管理。
一是统一采购向工作人员配发合格口罩,确保员工使用口罩合格、防护有效;酒精、消毒液、体温枪、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储备充足,全力保障游客安全的同时保护景区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二是加强职工用餐管理管控。为防止人员聚集,疫情期间景区采取分餐制,提前1天做好用餐统计,餐品按需供应,由送餐人员统一配送,员工不再集中就餐。除此之外,对厨房、食堂的环境、人员都进行严格管控,每天两次定时消毒;配备体温测量枪,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每日晨检;所有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时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口罩等防护工具,手套口罩做到每餐一换。
三是温馨提醒宣传给力。景区自身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广泛宣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在LED屏、景区入口、微信工作群等均更新了有关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内容,在洗手区域粘贴“七步洗手法”示意图等标识;同时,也通过微信等方式推文了应急指挥部各项通告等内容,从方方面面进行温馨提醒,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带头减少外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四是加强预案演练,提高景区应急控制能力。为提高景区处置能力,制定方案,根据疫情防控预案的要求,模拟现场适时开展了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提高了景区应急处置能力。
三、下一步打算
一、萍乡武功山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区域
萍乡武功山风景区位于江西西部,地跨吉安安福县、萍乡芦溪县、宜春袁州区三地,绵延120公里,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拨1918.3米,为江西第一高峰。萍乡武功山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有金顶、九龙山、发云界、大王庙、羊狮幕、玉京山等九大景观500余处。景区内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峰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萍乡武功山位置优越,处于湘赣两省的黄金旅游带上,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
(二)研究方法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关于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指数的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着重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旅游设施及环境、心理体验、其他管理与服务九大项目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每项评估项目分别设置游前期望与实际体验两项。游前期望设置五个档次:期望很高(5分),较高(4分),一般(3分),较低(2分),很低(1分);实际体验也设置五个档次:很满意(5分),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
(三)数据收集
调查时间为2013年3月20日至4月1日,实地调查针对来萍乡武功山风景区旅游游客,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95.3%;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94.4%。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达到了70.6%。
(四)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以下公式,即游客满意度=实际体验值-游前期望值;满意度指数=实际体验值÷游前期望值,利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
(1)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旅游设施及环境、心理体验和其他管理服务九个大类来看,“娱乐”和“心理体验”的满意度指数1,这说明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心理体验和娱乐功能是满意的。(2)从九大类的各项指标看,景区游客满意度指数最低的项目是:景区住宿中的舒适度(0.73)、价格(0.74)、安全(0.77)、环境(0.79),交通中的索道(0.75)、购物中的环境(0.75)和旅游设施及环境中的安全(0.82)、清洁(0.86)、厕所(0.87)、标牌(0.87)、休息处(0.88)。这些项目没获得游客较高的满意度,说明景区的住宿设施、索道交通和公共厕所、休息场所、清洁环境、标牌标识等设施需要经营管理者扩大投资。(3)景区的金顶、九龙山、发云界、大王庙、羊狮幕、吉见峰、玉京山都在0.90以上,说明游客对景区有较高的满意度,九龙山和金顶两大景点的满意指数达到了0.98、0.97,说明这两大景点应成为景区优势项目应该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发展。大王庙、羊狮幕、吉见峰满意指数在0.95左右,说明对九龙山、金顶来说有发展潜力,应注重旅游新产品的打造。玉京山景点的满意指数稍低,只有0.91,需要针对性地加强该景点的旅游开发。(见表1)
二、提升萍乡武功山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措施
(一)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依托景点的风格修建休憩亭与公厕;整改违规建筑,人造设施要能与天然环境融合,根据景观生态系统的层次对景区内设施配置做出规定,严格控制设施的规模、数量。
(二)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
餐饮、住宿是游客关心的问题,提高游客对产品的感知质量可提高游客满意度。主管部门在保护生态原则下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人性化管理,从服务方式上加强管理保证游客食、住的放心和开心。
(三)开发旅游商品
将武功山自然旅游资源与道教文化、萍乡傩文化相结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成立旅游商品开发机构,邀请有经验的民间企业家参加,聘请留言专业人士设计有地方特色,又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商品。在景区建立购物商城,以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服务吸引游客。
(四)以高山草甸为特色,打造体验式娱乐项目
一、目标任务
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2008年版)》以及《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等行业标准和规定为依据,按照“统一创建、分级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着力加强旅游景区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文明水平,切实增强旅游景区区域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景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将打造成为三峡旅游重要的集散地和目的地、全国文化旅游名县。
二、创建范围
全县A级旅游景区以及2016年申报拟创建A级的旅游景区,共有6个,即:屈原故里景区、九畹溪景区、三峡竹海景区、链子崖景区、五龙温泉景区、芝兰谷景区。
三、创建标准
(一)遵纪守法星
1、景区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妨碍游客游览,不与游客抢占道路和景观空间。
2、景区商品和餐点经营者要亮牌经营,明码标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3、景区商品和食品质量合格,无“三无”产品出现。
4、景区门票价格公平、合理,无“园中园、票中票”现象,门票价格不得随意调整,旅游旺季门票不得随意涨价。
(二)敬业奉献星
1、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热爱岗位,恪尽职守,勤奋工作。
2、景区服务人员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立足岗位,积极为景区发展奉献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
(三)环境卫生星
1、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及时清运率100%。
3、垃圾箱设计环保,设置规范,整洁完好,摆放位置和数量符合景区A级标准。
4、废气、废水排放达到相关要求,无污水、澡音。
5、旅游厕所规划、设计应符合规划和节能、环保要求,要与景区环境相协调,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应满足高峰期游客需求。
6、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四)人际和谐星
1、景区员工尊敬领导,服从领导安排;景区领导关心、爱护员工;景区员工之间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帮助,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温馨的工作氛围。
2、景区要处理好与当地及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积极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生态环保、文明旅游、合法经营相关知识,加强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和合作,使两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促进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景区要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行为,积极处理好游客投诉,树立“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服务理念。
(五)诚信服务星
1、对有价服务、培训类收费项目进行价格公示,并在物价部门备案。
2、经营服务规范化,遵守职业道德。
3、坚持文明经商,诚信服务,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霉烂变质的食品。
4、无拦路强卖、尾随兜售、纠缠游人等现象。
(六)规范管理星
1、有健全的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廉政制度、监察管理、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有完善的办公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项目管理、文物管理、环境卫生、教育培训等规章制度。
3、建立管理干部、业务人员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考核制度,有完整的管理档案。
4、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景区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各项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
5、制定游客生命保护和财产安全制度和措施,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
6、建立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设备、设施有完整的安全记录和检修记录。
7、治安保卫制度健全,措施有效,没有发生重大不良影响事件,没有封建迷信以及“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没有发生聚众斗殴、抢夺财物等恶性刑事案件。
8、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地方政府有关管理条例和卫生标准,卫生防疫和食品检验合格率100%,餐具、茶具消毒合格率100%。
(七)安全保障星
1、景区设有安全保护机构,有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有专职安全保护人员和流动安全保护人员,且安保人员数量与景区规模和性质相适应,在景区位置设置合理。
2、制定完善的高峰期游客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和特殊情况(包括恶劣气候、突发灾情、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缆车停电等)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处置效果好,安全措施有效。
3、设有完善、有效的安全设施设备(包括安全护栏、水上拉网,消防、防火设备,监控设施等)。
4、做好游览游乐服务设施安全保障,特殊旅游项目(速降、蹦极、潜水、漂流、游乐)要经相关部门验收后才能对游客开放。
5、建立完善、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标识系统;做好安全宣传,重点景区需安装安全广播。
6、设立专用或兼用的医务室,并配备专职医护人员;配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设有救护设备(重点是水上旅游景区、山地旅游景区、滑雪场),建立紧急救援体系。
(八)公益宣传星
1、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文明旅游公益宣传活动。
2、景区及景区内部设立公益宣传标识标牌,并采用广播或电子屏形式播放文明旅游公益广告。
3、制作各种文明旅游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游客。
4、建立文明旅游宣传队伍,积极向游客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做好文明旅游引导和提示服务。
(九)社会评价星
1、游客调查满意度高。游客调查满意度5A级景区达90分以上,4A级景区达80分以上,3A级景区达70分以上。
2、全年游客投诉数量少,尤其是旅游高峰期游客投诉少,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投诉(涉及到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害的旅游投诉)。
3、景区对游客投诉能主动与游客联系,及时处理且让游客满意,并及时向旅游主管部门汇报投诉处理结果。
(十)志愿服务星
1、各A级景区组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游客讲解文明旅游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假节日等旅游旺季维持文明旅游秩序;积极开展文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每年开展专题培训不少于3次。
2、积极与周边景区、社区、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3、积极组织并参加市旅游局组织的大型赛事、展会、庆典等活动。
4、积极组织参加爱心奉献、义务劳动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行动。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6年1月1日—2016年1月20日)。县文化旅游局会同县文明办制定创建方案,召开创建动员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活动要求和自身实际,统筹安排部署,做好开展活动准备工作。
(二)对标创建(2016年1月21日—2016年5月31日)。各A级景区对照创建标准,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积极开展争创活动。要做到“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标准上墙;在景区醒目位置公示门票及收费服务项目价格;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意见箱、意见薄、投诉电话);积极开展“文明游客”、“十星级导游”及“十星级员工”等评选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视频、报纸、多媒体、微信、微博等方式展示“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大文明旅游用语宣传,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文明旅游环境。
(三)自查自评(2016年6月1日—7月31日)。县文明办、文化旅游局组织A级景区对照“十星级”标准开展创建活动自查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向市旅游局申报参评。
(四)评审定星(2016年8月1日—9月15日)。市“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评议,确定星级。并将研究拟定的“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名单通过公示栏、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各方监督。在公示期间,干部群众对首次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提出复核申请,评审小组进行复查审定,最终审定结果经公示一周后生效。
(五)表彰授牌(2016年9月下旬)。星级评定结果公示结束后,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进行授牌表彰。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化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文明办和局分管景区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