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1:30: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发表教研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教研能力薄弱、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的三大现状,认为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需要氛围更需要专业引领,要让中学化学教师愿意参与研究,为其提供平台和专业引领,还要让其研有收获。最后提出了搭建化学研究所平台助推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的具体举措:团结化学研究人才,形成研究队伍;研究所名师指导青年教师;研究所名师参与教师培训;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联动;指导中学化学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并发表。
关键词
化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平台;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包括教学管理),二是教研。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有过论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然而,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重教轻研”的现象依旧突显。从全国层面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比较热烈,教研的成果也比较多,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也比较强,从福建省层面来看,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方面做得比较好,与发达省市教师教研的差距相对较小,其他地市差距相对较大。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研究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立足岗位促进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发展。通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通过学科教育研究所这一平台,可以有效助推中小学教师教研发展。本文,我们将以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在助力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例和同行一起探讨如何搭建学科教育研究所平台助推教师教研发展。
一、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凸显的三大问题
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和教研实践中,通过对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不少,较为凸显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1.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和教研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教研对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认为教研耽误了教学的时间。在调研中,有中学化学教师坦诚自己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备课、上课、设计练习、批改作业或试卷、监考、参加各种比赛等任务过于繁重,加上当前社会经济压力较大,自己无心主动参加教研。这反映出许多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意识和主动性不强,需要加以引导。
2.中学化学教师教研能力薄弱
有很多中学化学教师表示自己也想进行教研,但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教研,更不知道可以教研什么,教研能力薄弱。小到一个学校,没有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引领,教师们教研能力都差不多,谁也指导不了谁,谁也引领不了谁。大到一个县区或地市,教育局下属的教研机构教研人员数量较少,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学校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指导。
3.中学化学教师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
针对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在国内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发表教研论文数量和质量与发达省市差距较大的问题,我们与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交流,不少中学化学教师认为我省中学化学教师的教研成果生成和转化意识和能力欠缺。我省中学化学教师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并撰写教研论文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的教师较少,能够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不少的中学化学教师把课余的时间用于编写教辅材料而没有用于总结、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转化成论文或著作。
二、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发展需要氛围更需要专业引领
基于调研和访谈的结果,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研究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促进我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的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让中学化学教师愿意参与研究
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教研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通过扎根于实践的教学研究案例,让中学化学教师相信教研对于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中学化学教师们看到教研在教师成长中的巨大作用,让他们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让他们愿意参与研究,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2.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平台和专业引领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教研能力薄弱的原因在于没有研究的平台和缺乏专业的引领。我们有责任建立教研平台并凝聚专家名师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专业上的引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可以帮助中学化学教师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3.让中学化学教师研有所获
中学化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以后,要让他们感到研有所获。这种收获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内在的主要指通过教研活动,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理解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了改进,他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升华。外在的主要指通过教研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论文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著作得到了出版,他们的知名度得到了扩大,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同行的认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最终成长为了一方名师。
三、搭建化学教育研究所平台助推教师教研发展
国内高校或教研机构成立化学教育研究所的并不少见,但是国内目前的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的目的更多的是立足于高校或教研机构自身的人员开展化学学科的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并形成一批成果,以扩大高校或教研机构的影响。作为专门专业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我们将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宗旨。我们认为,除了自己开展教研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教研论文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并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甚至引领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结集出版。近年来,我们成立了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期望通过化学教育研究所这一平台助推福建省中学化学教师教研的发展,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团结化学研究人才,形成研究队伍
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团结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各地市教研员、福建省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以及有深入研究的高级教师,聘请专家名师作为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同时,广纳人才,通过中学化学教师自主报名、研究所审核的方式,吸收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兼职成员。特邀研究员、兼职成员以及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室教师构成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同时,这个研究团队是常年开放申请的,随时接纳有志于化学教育研究的同行加入。
2.研究所名师指导青年教师
化学教育研究所成立以后,我们要求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要对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兼职成员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教学技能、教学管理、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指导。研究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向研究所名师学习。并通过化学教育研究所年会的形式加强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和兼职成员之间的互动、研讨和交流。
3.研究所名师参与教师培训
除了研究所兼职成员要成长需要指导和帮助以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们也要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指导全省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研,并在培训中通过示范、辐射和反思,特邀研究员自身也得到进一步成长。
4.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联动
由于各地市教研员均为本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因此各市县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都会积极主动地与研究所联系,由研究所与市县教研部门共同来策划、组织和完成一些教研活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研究所都会邀请一部分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或兼职成员参与,既是交流和示范,更是学习和反思。
5.指导中学化学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并发表
以上介绍了四种常规的做法,在这些培训或教研活动过程中,研究所着力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成果生成和成果转化意识,指导中学化学教师申报省市县各种级别的教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并向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以争取发表。对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研究所鼓励、支持他们将自己长期以来的研究形成专著公开出版。
作者:张贤金 吴新建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形态探索:同课二次异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
本学期,我们小学科学教研组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科研工作的专题化,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共识。本学期,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和落实。平时我们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主题,讨论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经历过的失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月14日,丽水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会在莲都区城北小学召开,来自九个县(市、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50余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主持短信评课活动。
3月20日—21日,莲都区小学科学(修订版)下册教材培训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区的30余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全组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时,他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和与会老师互动交流等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使研讨氛围达到。
4月16日,区教研室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组陈建秋老师到老竹民族学校上了题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交流课,整节课一气呵成,学生主动参与,在有效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得到听课老师极高的评价。
5月20日,XX年学年第二学期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在中山小学后庆校区召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进行经验交流的教研组,陈建秋老师作了《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之后,我组叶巧美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她执教《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注重在“科学概念”的引领下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展示了我校教教育科研的显著成效。
5月27日-28日,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为网络骨干参与主持视频直播和互动评课活动。
6月6日,莲都区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刘英小学召开,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了题为《有效记录深化探究》评课讲座,探讨如何关注实验记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记录描述能力,搭建相互学习和对话的平台。
本学期,组内教师多次参加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并取得不少荣誉。另外,我们十分注重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有不少论文获奖、交流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论文标题或荣誉名称
颁奖单位
级别
获奖者
时间
XX年年度优秀版主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省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重新确定市学科带头人
丽水市教育局
市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科学网络,一路走来……》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1
《整体把握 准确定位 实施有效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一等奖
陈建秋
2011.1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莲都课改》
区级发表
陈建秋
2011.1
《科学课》伴我成长
会刊《科学课》
国家级发表
陈建秋
2011.2
科学教学博客《不睡觉的兔》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2
《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3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送教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4
《生的生物和熟的生物》优质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二等奖
叶巧美
2011.4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三等奖
叶巧美
2011.4
《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5
《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观摩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叶巧美
2011.5
《有效记录 深化探究》评课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6
二、少儿科普,硕果累累:
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再次警示科普知识的重要性,给青少年最需要的科学知识、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知识,掌握一些科技技能,增强科技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科技素材,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过的科技知识整理成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想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个学期,我们组织了校首届科学小论文比赛,并挑选了相对比较优秀48篇小论文篇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共有19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具体名单如下:
论文题目
获奖级别
作者
班级
指导师
“怪异”的水
国家级一等奖
梁逸超
601
朱美珍
厨房卫生
国家级一等奖
留念
一、立足教学实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具体分析,共同探究,大胆取舍,积极开展校内公开课、听说课和评课活动。9月20日,对刚调进我校的胡学刚老师的汇报课进行了听评研讨。10月22日至24日,组织全体教师奔赴沙镇溪中学参加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讨会活动,并认真听取了宜昌市语文教研员李祖贵老师的报告。11月14日,我们又都到郭家坝中学参加了协作区综合性学习课题开题仪式教研活动,听了三节综合性学习研讨课。11月18日至11月 23日,熊华赴武汉观摩了第三届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回校后在八(1)班上了示范课《沁园春雪》。12月5日,邀请县教研员向元茂老师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结题阶段的工作,胡学刚和王必海各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12月21日至12月23日,向方杰到孝感参加了省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返回后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岁月如歌—难忘的初中生活》。
二、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每位教师经过虚心学习,勤奋钻研,每个人都建立了博客,建成了文化中学语文教师网博客圈。大家或把各自的教研文稿发表在博客圈上,或把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课题资源转载过来,便于相互学习交流。
三、抓好常规教学检查。
为了把常规检查落实到实处,本学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七、八、九年级三个备课组为单位,每月由教务处检查并反馈教师常规工作。对于常规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本人沟通,要求其纠正并改进。这样的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实验,健全课题档案资料
七年级组组织学生开展了“探索月球奥秘”等综合性学习,八年级开展了辩论赛,九年级开展了“走进名著”、“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岁月如歌—难忘的初中生活”等综合性学习。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市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以前我们都是纸上备课的,这样只有老师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备课内容,不能与其他教师进行对比。而通过网络电子备课后,使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当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幼儿园局域网“年级组集体备课”专门文件夹,组内其他教师围绕她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讨论,教师们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当大家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整个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案进行了“调整”,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过程,既便于幼儿园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调整与集体智慧结晶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全面的借鉴资料。特别是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而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二、借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收获研究的乐趣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我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发表到日志里,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例如我园的戴老师经常把一些现在当先的热门教育话题发送的qq共享上,方便我们教师浏览,为我们提供写论文的题材,让我们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所提高,与时俱进。有段时间,我为了考高级而没有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刚好在共享上上传了一份关于班级管理的论文题材。经过领导的这一提点,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着手这方面的论文。我总结多年来在班级管理上的一些好的点子,并找了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然后把两者融在一起。记过几次的修改,这篇班级管理的论文顺利发表,也为我考高级拿到了“入场券”。
三、借网络进行教学研究,成为行动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研究,为了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听课老师不能交头接耳、现场评议,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地点。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微格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研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研究价值大打折扣。研究统领幼儿园网络教研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我园开展教学录像研究,就是运用幼儿园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活动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提问内容、合作学习、资源整合、幼儿能力发展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出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与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善教学行为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
另外,我觉得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了解当今最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而一线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于是通过网络培训增加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首先,网络学习避免了奔波劳碌之苦。有时学习在本市还算好。记得那年到杭州学习,一路晕车后痛苦难耐地坐在拥挤的大会议室里,有一种想晕过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想起来至今让人心悸。而网络学习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点,还省时省路费,经济又实惠。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脍炙人口的佳句就诞生在美丽的黄海之滨,素有“黄海明珠”美誉的东台。北宋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等先后在此任职。著名的“晏溪书院”泽溉后世,江苏省东台中学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百年老校。这所有着“太阳摇篮”美誉的学校始创于1905年,是江苏近代中学教育史上兴办最早的中学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四星高中,模范学校,文明学校和国家示范性中学。
语文教研组就是这所百年老校的一个“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
多年来,她秉承学校“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有特色的学校、有特点的教师、有特长的学生”的发展目标,认真实施“没有水平的管理是毫无作用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进取的学习是毫无希望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强校策略,努力打造有实力的教研团队。
她充满朝气与活力。全组现有39名教师,其中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1名。平均年龄只有35岁。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到70%。为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教研组积极申报“盐城市青年文明号”,通过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引导青年党、团员教师立足教育岗位,全面育人,进德修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全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成为盐城市、东台市及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当中,有2名同志被评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6名同志被评为盐城市教学能手或东台市学科带头人,还有4名盐城市教坛新秀。他们中有多人在全国及全省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青年女教师群体还被江苏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巾帽示范岗”。2008年,江苏省东台中学语文组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他们创办“三人行中学语文网”,正逐步成长为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网站,现有会员15万多名,最高日发贴3000多,为全校甚至全省乃至全国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宽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研究理论。钻研教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教学成果,交流教学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既有家一般的温馨,又有如入芝兰之室的清香。很快地,三人行中语网成为整个江苏甚至全国广大教师都热爱的一个网站,每天的点击量达数万。一大批青年教师从这里走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
他们兴办“星光文学社”,建立校园绿色作文园地,为所有师生带来全新的校园文化生活体验。经过全组老师几年的共同努力,“星光文学社”成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培养了一批批爱好文学的青年学生,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十年来,“星光文学社”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战绩,会员的作品每年均有上百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数十位会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周聪、崔玉等同学已有自己的专集,曹梦梅同学的小说《纯真部落》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社长王辰成,社员程、丁浩等同学的作品在国家省级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从2004至今,星光编辑唐大舟、社员刘学东、叶蓁连续在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成为江苏近五十万高考大军之领唱者。2009年,社长周睿璇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名师荟萃
这是一个名师荟萃的集体。
现任校长、学校党委书记王兆平是“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王兆平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理应体现先进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构建了“三走”即“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教学模式,提出“三主”(主体、主人、主动)和“三导”(疏导、指导、诱导)的教学新思想。正因为他在教学思路、授课方法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带动了全校语文教师积极思考,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形成了有效的群体战斗力,使得江苏省东台中学语文组历年来,在考场上,在各类竞技的赛场上,拉得出,打得响。同时,他还认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先后参加编写和主编了十二本书,近五十万字。有指导学生写作的《中学实用文》《妙笔生花――和中学生谈作文》,有教材教法研究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案》,有指导学生学习古文的《中学语文常用文言文实词训练》等。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各级各类很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若干有创见有价值的论文。
教务处副主任徐长进是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爱生模范,盐城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徐长进的教育理念是“爱心引导教育的过程”,教学理念是“轻松学习、快乐积累、主动表达”,及时把握了现代知识更新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前沿,顺应了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他曾获“江苏省爱生模范”“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称号。徐长进的作文教学特色是“多阅读、多练笔、多参赛、成序列”。他坚持设置阅读课。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他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每周要学生完成三篇日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日记大赛,有多名学生在全国日记大赛中获奖。他的“系列作文训练”效果好。有多名学生高考作文获得满分,并刊登在《扬子晚报》上。同时,他还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作文大赛,每年都有几十名同学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
总务处副主任周鹤峰是东台市学科带头人;政教处副主任杨晓燕,硕士研究生学历,东台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崔荣凡是盐城市知名语文教学专家,命题专家;副组长顾权是盐城市教学能手,盐城市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胥照方老师是星光文学社主编,盐城市学科带头人,论文在江苏省两获一等奖。在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培养对象王兆平的率领下,他们团结协作,勤奋思考,用思想提升教学品位,用内涵彰显教学精神,用特色追求教学艺术,向更为高远的目标迈进。
共同发展
这是一个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的集体。
学校是盐城市高中语文学科研究基地;校长、党委书记王兆平同志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校本实践研究》、江苏省科研课题《构架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推进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已成长为东中教育的强势品牌,广受瞩目。教研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达80%以上,每学年都有大量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学生作文在全国发表以及获奖的更是数以千计。
他们开展每半月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江苏省东台中学语文组的校本教研主要是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让生命活力与成长信息充盈我们每一堂课之中,全面促进每一个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获得发展与成功。每半月进行一次大组的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定作课人。每次活动先由教师作汇报研讨课,并说课,其他教师评课,研讨,肯定成绩,解决问题,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之后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发言,主要是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等。为教师搭建一个自主、宽松、平等的研究平台,努力让研讨会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相互交流、迅速成长的场所。
精心组织各类学术活动。一方面是请进来,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省内外语文知名的学者作家多名到我校讲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来熏陶全组同仁不断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是内部挖潜,通过举行“青蓝工程”,举办学术节(内容分为教学论坛、“红烛杯”会教、对市内外开放公开教学、专家讲座等)促进全组同志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全组同仁积极参与,扎实教研,坚持有思想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组同仁树立科研意识、名师意识,全面科学地梳理、提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积极组织教师发表研究论文,参加论文竞赛,重视了对论文的收集工作,认真实施学校关于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近3年省“师陶杯”论文竞赛,其中获奖论文20多篇,获奖率居盐城四星级高中之首。特别是在2008年和2010年“师陶杯”论文评选中,全校有5名同志获一等奖,在全省所有四星高中名列前茅,这其中4篇就来自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