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

篇(1)

2.记忆中的那场雨初中生辅导 杜敏

3.爸爸的马铃薯刘永莉

4.追逐母爱彭高美

5.小鸟叫了

6.重访"秋思"之路田雅红

7.浓浓雪中情韦川

8.山里的孩子刘秀菊

9.因为有了你满艳

10.怎样利用位置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何方红

11.初中生辅导 换个角度写汤国铣

12.例谈轴对称的应用岳天桃

13.平方根与数轴陈仕川

14.物理量多种巧妙的间接测量方法马美芹

15.by和with大比拼张慧娴

16.begoingto的用法高桂华

17."不确定"的十种表达严双红

18.冰上巡回赛:荷兰人的狂欢节陈健生

19.望天门山李白

20.上海世博会掠影

1.聆听春雨王傲蕾

2.初春谭思柳

3.大自然就像母亲的怀抱吕贵萍

4.精彩瞬间牟琪

5.我的乐园刘忠祥

6.棋如人生王翔

7.西西初中生辅导 信箱

8."排比"修辞的妙用杨万灵

9.《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罗德勇

10.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李赫然

11.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王昕

12.2006年贵州省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叶明亮

13.浅谈英语冠词杨昌清

14.浅议GO作名词的用法杨秀菊

15.一般现在时的"老谈新解"娄义益

16.学好历史,让我们更聪明张霞

1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刘俊昌

18.未来"迷你飞碟"高空盯住你曾道红

19.黔地无闲草四处皆灵药金灵

20.台球神童丁俊晖走向成熟胡振环

1.昨天今天明天王一恒

2.躲雨记宋军

3.山路徐浪

4.我被感动了张玉梅

5.雪儿笑了张云

6.苹果里有颗星星石莉丹

7.如何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于明光

8.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古诗的"尾景"欣赏李仰臣

9.作文结尾例谈张丽君

10.中学生写作如何积累素材陶玲

11.浅谈猜想型探索问题徐立荣

12.活用平方差公式巧解数字计算题杨武忠

13."have"与"make"用法面面观曾文秀

14.连词before的用法胡正宏

15.蒯通自救白庆顺

16.一旦机器人拿直武器……曾道红

17.首届奥运会趣事陈健生

18.贵州境内乌江梯级水电站简介范有林

19.我的美国之行邵璇

1.学会欣赏周闪闪

2.人生中的财富罗飞

3.又到叶落花枯时刘维琳

4.回家的路吴炜堃

5.初中生辅导 泪肖丰明

6.作文的思维方式汤国铣

7.语文知识易混概念辨识姜方

8.条件取值轻松解题罗运友

9.几何命题证明中的联想颜显成

10."填补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张本伦

11.解浮力题应注意的问题周敖影

12.英语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琍

13.巧解"完形填空"张芳

14.天赋开阳金灵hHTTp://

15.莫把维生素C当"灵丹砂药"李晓琪

16.海洋动物也能知天测地王化清

17.月球上的四个奇怪现象刘吉顺

1.寻觅春天周四维

2.残阳钟亚亚

3.快乐悄悄地走了田珊

4.那一刻沈琴凤

5.我不哭向洋

6.池塘边的树郭彬彬

7.我的梦想龙雪梅

8.梦的童年张梦欣

9.手握希望初中生辅导 贾雅茹

10.初探初中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杨勇

11.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韦永灿

12.《滁州西涧》赏析罗德勇

13.逆用公式巧解题夏坤学

14.不可忽视数学概念的学习陆海泉

15.巧添平行线求角度赵静

16.巧学反身代词孙高敏

17.浅析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张蓉

18.Some的用法知多少?冯骥

19.魏征是镜白庆顺

20.温带天然博物馆——长白山赵茗

21.军事仿生:盯住动物的眼睛曾道红

22.奥运奖牌——民族文化的精华陈健生

23.摄影作品欣赏

24.旷世奇才——达·芬奇

1.飘落的秋叶陈雪娇

2.让我们为你把泪水擦干张萍

3.童年往事写真杨坤

4.流浪汉·露珠·老大爷陈启荣

5.我迷上了古诗文邹依洁

6.数词在成语中的活用陈敏

7.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汤国铣

8.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十大误区"龚荣明

9.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设元技巧黎贤友

10.破译"首字母"之谜陈顺

11.小议反身代词的用法杨春艳

12.英语学习"诗"二首丁银雄

13.国界上的奇闻趣事苏新民

14."聚宝盆"柴达木范怡

15.初中生辅导 东方金字塔凌莹

16.辉煌3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与展望陆秋实

17.改革开放30年之广西发展宋心台

18.马来西亚想当造枪大国曾道红

篇(2)

1感受物理的规范美、严谨美

规范的格式、准确的措辞、美观整洁的书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物理公式要用到许多的希腊字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希腊字母,否则物理公式很难写漂亮.比如密度用ρ表示,是八年级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写的希腊字母.笔者让学生从下往上起笔,并带有一定弧度,收笔圆润干脆,不拖泥带水.教师亲自示范,学生互相评比.选书写最佳的到黑板前示范.一定要让初中生写出的物理公式美观整洁.

初学物理,许多物理专有词语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是模糊不清的.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易混淆的词语收集到一起,让学生仔细区别.比如“溶化、熔化、融化”三个词,用法是不同的,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们通常容易混淆.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九年级化学“溶液”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两块冰糖搁进杯子里的水中,慢慢就在水里溶化了.”“一勺鸡精放到汤里,搅拌几下就溶化了.”“这种胶块儿放进酒精里溶化得比较快.”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用得较多.例如:“当铁被加热到1535 ℃,且不断吸热,铁块就会慢慢熔化成铁水.” “激光产生的高温,能在瞬间熔化钢铁.”“大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

“融化”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用得较多,文学色彩较浓.在语文上专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冰开始融化了.”“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比较慢.”“太阳升起来后,花坛上的霜慢慢融化了.”

“时间、时刻”这两个词,在学完机械运动这一章,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在物理上其实有着严格的区别.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1点整就是时刻. 时间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比如“在滨江公园里,我们玩了20分钟”,这个“20分钟”就是指时间.如果借用数学语言表示,时刻是数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数轴上的一个线段.

“烟、雾”:“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雾”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液滴.比如说浓硝酸,浓盐酸的挥发,能在空中看到白雾.而一般化学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就叫做烟.比如说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小颗粒固体,漂浮在空气中就叫做白烟.所以烟其实是固态,雾是液态.它们都不是气态.

“物质、物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没有不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但是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组成物体,比方说,磁场是物质,但没有由磁场组成的物体.物体可以由不同物质组成,比如说桌面、桌腿可以是木头的,连接处可以是金属的.我们常用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来体会“物质”、“物体”的区别:“铁锤和铁钉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物质‘铁’构成的.”

区分了以上词语以后,学生会从内心里觉得:物理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规范和严谨其实就是一种美.

2体会物理的思想美

初中主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放大法、图像法等.在实际解题时,还要有能量意识和整体思想.从能量角度考虑,不必考虑过程中的细节,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时能将题目运算大大简化,甚至不必计算就能将难题解决.

如图1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不可伸长的绳子的两端悬挂在天花板A、B两点上,如果在绳的最下端c处用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缓慢向下拉成如图1所示的“V”字形,则绳子的重心将

A.下降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

即便绳子质量均匀,绳子的重心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难以确定.当用力将c往向下拉时,拉力对绳子做功,天花板对绳子的两个拉力由于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天花板对绳子不做功,而绳子在拉之前和拉之后,绳子的动能均为为零.所以,做功的结果只能是绳子的重力势能增加,绳子的重心升高.或者反过来,当撤消外力后,绳子会上下跳动许多次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重力势能和绳子的动能在相互转化的缘故.也就是说,撤消外力后绳子的重心会下降.故拉绳子c处时,绳子的重心是升高的.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用系统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整体法.从整体考虑,可以使问题处理得到简化.

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到手持磁铁的吸引,整个系统的运动情况是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小车和磁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小车和磁铁整个系统而言,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受力的,原来静止的还将保持静止.如果单独对小车或磁铁进行受力分析,都将麻烦而难以解决.

通过这两道题,学生一定会感到物理思想之美.

3体会物理的真实美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常常采取这样的实验引入新课:取一个吹风机,让它竖直向上只吹冷风,然后将乒乓球放置于风口,左右移动吹风机,乒乓球一边随着吹风机左右移动一边跳舞.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只铁圈从左向右凭空套过乒乓球.学生会很惊奇,为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所叹服.物理之美已经将学生牢牢地征服.这时,再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水到渠成.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书上没有讲,笔者借机给学生补充并进行美的熏陶: 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在天然状况下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食盐呈立方体;冰花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雪花是冰的天然结晶,所以会有规则的外形.其实雪花的个体是极其微小的,大约5000颗雪花总质量不过才1克,所以,很多同学并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适时推出一组雪花图片(见图3),学生大呼过瘾.大自然的神奇、物理的对称美,已经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

4领略物理的和谐美、统一美

给学生心灵上切实的震撼、意想不到的感觉就是物理的和谐统一之美,它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一个地质勘探小分队,在野外河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种矿石,他们非常想尽快知道这种矿石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但是手中只有皮尺、直木棍和针线包中缝衣服用的针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利用现有的物品,设计一个测定矿石密度的方案,并推导出计算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操作步骤如下:(1)在直木棍上选一固定点作为支点,用细线把直木棍悬挂起来;(2)如图4,使木棍在水平位置平衡;(3)分别量出悬挂矿石和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1和l2;(4)将矿石浸没在水中,移动石块直到木棍再次水平平衡;(5)量出悬挂石块的点到支点的距离为l3(如图5);(6)计算矿石密度ρ矿=l2 l2-l3ρ水.

解析如下:F1l1=F2l2.

第一次杠杆平衡得

G矿l1=G石l2,

即ρ矿gV矿l1=G石l2(1)

第二次杠杆平衡得

(G矿-F浮)l1=G石l3,

即(ρ矿gV矿-ρ水gV矿)l1=G石l3(2)

由(1)和(2)可解得ρ矿=l2 l2-l3ρ水.

这时,引导学生回忆浮力一个固定知识块:一个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那么物体的密度为:G G-F拉ρ水.

解析如下:

因为F浮=ρ水gV排,

所以V物=V排=F浮 ρ水g=G-F拉 ρ水g,

ρ物=m物 V物=m物 V物=G/g G-F拉 ρ水g=G G-F拉ρ水.

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图4和图5的装置可理解为是一把秤,一把测重力的秤,在空气中的示数为l2,浸没在水中的示数为l3,这样两个题目的结果就实现了完美统一.和谐和统一在这道题中得到完美的诠释,美再次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5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物理规律肯定是美的,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同样蕴含着美.比如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从美的角度思考,有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三个电阻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一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头疼.笔者处理这道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把三个电阻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然后将电路进行等效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学生觉得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美,不必听老师枯燥的讲解,只要将图形变换竟然也能把复杂的题目弄懂.可以预见,学生一定会被物理所折服,并深深爱上物理.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活跃课堂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除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朗读物理概念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才需要大声朗读出来,其实物理概念同样需要朗读。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发出字的声音同时也代表着学生对概念的一种思考、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精确地使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涉及到实验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好奇感,比如利用计算机、图片、模型、幻灯片等辅助工具,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进行情境性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萌生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物理的欲望。

3.“小先生”式探讨

由于物理教学经常性地要接触实验,而实验的进行则涉及实验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个特点创设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下堂课的相关内容,到新课开始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可以是学生提前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或是模型等。这个准备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教学中的主体,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物理学科不同于英语等文科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勤于动手、善于发现,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权,在生活中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就教师而言,通过精心设计实验,使物理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并组织和实施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予以评价。就学生而言,生活百态中都有可以跟物理相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比如外出登山时所携带的望远镜,可以思考它的成像原理、构造原理等;冬天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这是由于什么引起的,采取什么的措施可以减少这种静电的产生等。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和现象。如在演示铁球和羽毛哪一个先落地的实验时,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真实再现实验,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造特效完成这个实验的演示。并且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控制实验进行的速度,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增强了该实验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许多教师习惯性地认为简笔画只适合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但是实践证明,在某些物理课堂中也需要用到简笔画。在解释物理概念、定义时,若仅仅只是用文字表述给学生,他们可能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单几笔勾画出一幅图,生动、形象地表达所要解释的物理概念。运用这种方法,教师易于解释,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将物理课堂生活化

学生在课堂中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是要学生去发现未知的知识。初中生已具备相当数量的直接经验,学校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处于正在成长中的一个群体,求知欲非常强,好奇心也非常强,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想有所接触,教师要利用这些优势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带入课堂,使物理课堂生活化。比如运动会上,计时员是看到枪烟开始计时,而不是根据枪声计时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将这些带入课堂,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动机也就成功被激发出来了。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用品如剪刀、起子、钳子、筷子等带到课堂。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向组内成员展示物品的使用方法,一段时候后,教师再一一讲解物品的用法和原理,不同的物品使用方法和原理各不相同,教师还可以比较物品之间的省力度,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真正使学生融入到其中,同时可以学以致用,课堂气氛也就立即活跃起来了。

四、总结

物理知识的传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物理这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只是短暂地储存在学生的脑海当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课后多动手、多练习的学习理念,争取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减少噪音、如何更换灯泡等。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才会有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的动力,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篇(4)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应该贯穿于中学物理每一个课堂中,每一种类型的课中.那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呢?

1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对概念的引入过程重视不够

在引入物理概念时,学生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很多教师就直接搬出物理概念,致使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只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这种熟记型的学习太机械化,与新课程下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如在必修1《运动的描述》加速度这一节,不少教师还没有帮助学生对速度变化快慢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就匆忙给出加速度概念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随后是大量概念性的习题强化.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速度引入的必要性,也就无法理解何为加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物理问题,只是勉强记住加速度的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做了较多的概念习题,能够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但实际上是一种事倍功半的举措.如果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概念的引入,在引入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由;理解引入概念的目的;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不仅关于概念的习题会做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1.2物理概念形成中科学方法的介绍不足

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必将有与之对应的逻辑或非逻辑方法(即科学方法)的形成.故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把方法作为知识的内核和脉络,寓其于知识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深刻理解概念..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从涉及科学方法的教学,只有在做巩固练习,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对某种物理学方法进行有限的补充.有些教师意识到物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却错误地寄望于把物理科学方法的要素概括起来,作为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很不现实的.

1.3概念习题只注重知识没有问题意识

习题练习实际上是对概念认识、理解的继续,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教师大都是让学生在领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习得的概念即时用于解决同类问题,即让学生只做些模仿的作业和机械的练习,这不符合物理概念教学的宗旨——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使他们了解所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只有问题解决得好,物理概念掌握才牢固.所以要使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己所学来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际问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概念紧密相关的具有情境性的应用型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习题),仅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

2新课程下物理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策略

上述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是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的,不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那么,如何转变这些教学行为,笔者提出了下面一些策略.

2.1创设认知冲突,重视学生参与概念教学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概念和一定的思想.但学生的这些已有思想和概念不可能都是正确的,所以创设认知冲突,可以作为概念教学中引入新课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解释来暴露前概念,在与进一步的真实物理事实的对比中引起认知冲突.最重要的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即通过刺激引起强烈反应,让学生很快进入“思维兴奋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一在圆周运动向心力教学中,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流,而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接着,当转速慢到一定时,学生会看到水流下.于是提出问题:要使水流下,必需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去学习.

这类教学方式除了自然引入新课内容外,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较好的学习状态,对新课的进行作了注意力、情绪、思维及知识上的良好准备.

心里学研究证明,我们能够记住听到的20%,看到的30%,看到并听到的50%,说过的80%,说过并且做过的90%.可见,越是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习,其效果越好.所以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和抽象概念,从而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在概念教学中,需重视学生亲自参与概念的探究,重视概念的抽象概括和归纳过程,使学生知其来龙去脉.这样有利于课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概念教学过程.对学生已知的知识,可运用师生的问答法;对学生半知的知识,可运用教师启发,师生交流,学生回答的方法;对于学生一概不知的知识,可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案例二加速度概念的探究

教师引导提问:“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说位置变化的快慢,那么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个别学生作答.

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叫速度的变化?它与速度区别在哪里?”“这里的时间是指什么时间?”以及“快慢两字是什么意思?不同的物体发生相同的速度变化所用时间不同时,比值如何变化?”等问题.

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师生交流:得出公式来描述: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在“快慢”两字下面加上着重号,然后强调“快慢”是由速度变化量与产生这个速度变化量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2.2把握建构概念的方法,隐性学习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基本的研究途径、方式和方法,它与自然科学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是平行的,包含在自然科学的范畴之中.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顺利地利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一个概念中通常蕴含着多种科学方法的应用,教师要善于把握并向学生揭示它们的存在和用法.不能脱离物理概念,应该把方法的教学贯彻于知识教学之中,即按照教师所理解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设计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该过程,使学生领悟到其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案例三速度教学片断

教师设问:(1)百米赛跑时,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跑得快慢一样吗?(2)你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A生.若运动时间相同,可以比较它们通过位移的大小;B生.同样的位移,比较它们所以时间的多少.

……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比较方法都很正确.

教师进一步提问:若运动的时间不同,位移也不同,怎么办呢?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比值法研究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为了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人们提出了平均速度的概念,用平均速度粗略地研究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找到一个与它等效的匀速直线运动来粗略地描述它,故采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让学生领悟到等效代替法的应用.

科学方法体现在探索知识中,不亲身经历这种过程,是很难发现其关键所在,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知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方法.如“加速度”一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列举几个速度变化不同,发生速度变化时间相同或不同的实例,给学生分析、比较提供了一定感性材料.此情景中的加速度实际是指平均加速度,而随后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实际是指瞬时加速度,“微元方法”在此可以稍作简介,随后贯穿在运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的环节之中给学生进行应用中的讲解.再如在讲解热现象的概念时,要想抓住其本质特征,需引入微观模型的科学方法.从微观模型的角度来诠释热运动的本质,即它是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又因分子的数量大,仅用力学方法是无法研究清楚的,应该再引入统计方法.

2.3重视概念应用,巩固深化概念形成的过程与科学方法

学生只有把学习过的物理概念与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掌握概念,并加以运用.通过一定量的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检索各种不同的方法,不须对照教师曾经的讲解而机械的模仿,就可以在处理前一步时在大脑中构思出下一步怎么办.教师应指导学生即时应用概念,编写一系列与概念紧密相关的习题,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同时锻炼学生科学方法的应用.教师通过该环节获得的反馈信息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体会概念形成中的关键环节,领悟科学方法的真谛.如速度教学,可以练习以下习题来巩固概念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题1小红在燃放花炮,已知该花炮的引线长度为0.05m,其燃烧速度是0.004m/s,小红点燃引线后以3m/s的速度跑开,问她能在花炮爆炸前跑到离燃放处30m外的安全区吗?

分析要判断小红能否在花炮爆炸前跑到安全区,可以通过比较时间、位移和速度来确定.

方法1比较时间法

由v=st得,花炮引线燃烧的时间为

t1=s1t1=0.05m0.004m/s=12.5s.

同理可得,小红跑到安全区的时间为

t2=s2t2=10s.

t1>t2,故小红可以跑到安全区.

方法2比较速度法

由v=st得,小红跑到安全区的时间为t2=s2t2=10s.

若该段时间内引线刚好燃烧完,则其速度为

v1′=s1t2=0.05m10s=0.005m/s,

而引线实际燃烧速度

v1=0.004m/s

故小红可以跑到安全区.

方法3比较位移法

比较小红跑到安全区的时间内引线燃烧的长度s′与实际长度s.

由v=st得,小红跑到安全区的时间为

t2=s2t2=10s.

引线在10s内燃烧的长度

s′=v1t=0.004m/s×10s=0.04m

比引线的实际长度小,故小红可以跑到安全区.

该习题很好的巩固了速度大小的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概念定义中的比值法,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速度这个概念的公式变形.该习题从速度这个概念的知识和方法两个维度体现了对速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而不像传统概念教学那样,按部就班的找几个同类型的概念型习题让学生练习,只是停留在对速度概念公式的机械化的模仿阶段.

此外,规律反映了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它本身就是概念的应用,所以还要加强概念和规律关系的教学.

题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图象与公式法的综合应用.

据题意画出质点运动过程的v-t图,如图1所示.

图象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AB段的末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运动学公式知

vB=v0+at=(0+1×5)m/s=5m/s,

由vt=v0+at应用于CD段(vD=0)得

a=vD-vCt=-2.5m/s2.

篇(5)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 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 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科目中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数学:平面几何比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要多看公式及相关题型,多做证明题,培养解题思路。

英语:听英语广播、看阅读、记单词、朗诵课文,复习必须掌握的语法。每天坚持用半个小时背单词,把不能背诵的单词整理成小卡片,便于随时复习。

物理:掌握电学、力学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学中,分析题比较多,要多做练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好好复习,并掌握解题方法。

化学:由于初三才学,接触比较晚,感觉生疏,主要就是看课本,夯实基础。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比如,英语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数学或其它科目也可以 用此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开学后请教老师。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可以体会 和熟悉中考题型,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训练更有效。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 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在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应注意到,过多的假期补课会使学生厌学,并容易发生重复训练。好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

篇(6)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工基础;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汽车作为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装备,在反恐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为实现武警部队快速机动作战,保证遂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汽车结构、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常规的维修和检测技术也成为部队汽车兵必备的看家本领。培养“能懂会看会检修的合格士官”成为了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这对目前的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学课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工电子技术是汽修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必备课程,再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与学历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区分开。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加强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汽车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抽象且实践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特别是汽车电气、电控方面的课程有着开电机和开路先锋之功,武警士官学校的战士学员文化底子较薄,普遍缺乏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一个鲜明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懈探索、推陈出新、勇于实践,师生才能真正降服“电老虎”。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是与通讯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为了切合当前武警部队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积极引导,树立信心、培养情感

战士生入校之初,对专业基础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必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克服恐惧,迎难而上,良好的教学开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次我们要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基础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设置联系实际,有意思的的提问使学员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讲运算放大电路时,这样引入课题:“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无人驾驶飞机是如何控制的”、“遥控汽车模型分那几种控制?是比例遥控还是开关控制”等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随后就引入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比例控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利用课下时间,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多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成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制作简单的电路(如门铃、声控灯、防盗报警器和双联灯等),意在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从简单实用入手。

制作时,对于出现的线路故障,教员要和学员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员的维修技巧。完成的作品可以拿到学员队、系部进行展示,对学员产生激励效应。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员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员交流汽车驾驶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和原因,增强实际学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这对学员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员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员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员也易于接受,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学习、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职业汽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员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员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学员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

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员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五、掌握够用、实用、管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辨析概念,夯实基础,储备专业基础知识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笔者认为关于此点要详细阐述一下。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就曾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3)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

(4)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

(5)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员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

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去表法中去的就是电压表,注意去后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一个个的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对于学员来说困难也较大,这里要注意原则:一一对应。若题中没有电路图,只给相关的要求,最好做前要先按要求画简单的电路图,再由电路图去连实物;也可以按要求先连好实物,再由实物图画出要求的电路图。

六、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由于电学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学员学习较为困难。只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学生: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通过实验的具体探索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悉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七、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R(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

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

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难以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Rt,电功率选用P=I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R.t,P=U/R,这样选择都想利用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只要牵扯到计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确定最终计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单位及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要牢记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

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记住何时乘以进率1000,什么时候除以进率1000。

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八、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理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电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熟练运用都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的题型,做题的策略培养。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领。

九、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学员在结束学习回到岗位工作后,工作得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学习、会做人的高适应性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之,部队教学应在依托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特点,本着突出职教特色、基于电工电子技术特点,紧密结合汽车电气、电控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多给学员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猜想、归纳的机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全面、训练有素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科学出版社, 2003,6,1.

[2]许晓彦,何敏.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教学杂志,2006,126(总143):67-68.

[3]陈跃安.电路及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

篇(7)

1.教学设计要心中有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适合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因此教学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只要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任何设计都是成功的。

1.1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全方位素养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目标,過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维度的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根本体现。因此在进行教学备课的過程中,就应首先明确每一节课程所应体现的三维目标。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培养方向。

1.2教学過程的设计应凸显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是生本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過程的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课程的引入设计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的实验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探究的兴趣;课堂的讨论总结的设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成就感。例:在进行浮力应用教学中,媒体展示潜艇能自由的在深海中航行,不断的上浮与下潜,学生兴趣高涨,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实现上浮与下潜?学生由浮力的知识不难想到是浮力与重力的问题。再利用教师精心提供的材料制作潜水艇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3教学实验的设计要全面照顾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与知识储备

演示实验要使学生能理解看得到,现象要明显,能激发学生思考;分组实验则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知识的储备情况。让学生会操作,明确注意事项。都要在设计過程中提前做好准备要以学生的时机进行设计。切实做到以学生的发展和参与为目标。例: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中,作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准备,学生在进行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中已经掌握两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也有学习知道其作用和用法,知识的储备,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形可得到其公式,明确需测量的量,并设计出电路图。缺少的只是实际操作的实践。再分好组分好工,能完成称电阻的测量。

在教学的各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准备,都能从学生的发展人手,体现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课程的设计,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2.教学的過程要体现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

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健康成长的沃土。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的计划、目标和思路,而真正的展现是在课堂,此时教师的角色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协助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预设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例:在研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我通過三个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是相同体积的两个球其中一铁球一塑料球,如何区分?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判断,质量大的是铁球,质量小的是塑料球。二是相同质量的两个球,其中一个是铁球一个是塑料球,如何区分?学生仍然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做出判断:体积大的是塑料球,体积小的是铁球。第三个问题是:体积和质量均不同的两个小球,其中一个是铁球一个是塑料球,如何区分呢?此时学生再依据生活经验已不好作出判断,教给学生讨论。学生经過讨论提出:放入水中下沉的是铁球;摸一摸也行;烧一烧也行;转化成相同体积比质量或转化成相同质量比体积……课堂上充满欢笑,不同的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激发学生如何转化成相同体积比质量?分别量出取平均即可,此时方案已经很明确,接下来即是实验验证即可。并顺利得出密度的概念。另外,良好情景的创设能引起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时媒体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实验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覆杯实验的演示、鸡蛋的沉浮的演示实验、漏斗吹乒乓球实验……等充满新奇的实验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而课堂的积极参与使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自制电磁铁、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滑动摩擦力的研究……让学生在实验的研究参与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教学实践活动要突出激发学生的潜能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讲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自身的潜能。

3.1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過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過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潜艇的制作”、“孔明灯的制作”、“温度计的制作”、“照相机模型的制作”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有意识的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2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开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既巩固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总结能力。例:“棉布、纸、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的研究”、“不同物质的传导能力的研究”、“爬楼、引体向上、跳绳、俯卧撑功率的研究”、“潜艇和鱼沉浮原理的研究”等小研究、小实践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研究過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探究结论。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自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