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劳动教育的核心

劳动教育的核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劳动教育的核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劳动教育的核心

篇(1)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

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特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内涵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结构层次性等特征[1]。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就是指劳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稳定、持久而独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是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根据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和符合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以下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如下。1爱岗敬业能够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高度认同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热爱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牢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3]。劳动教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学科知识

劳动教育学科知识主要指劳动教育教学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劳动教育的途径与评价、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的相关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知识。

3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实践性、工作性、情境性、隐蔽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专业知识最核心的表现。劳动教育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掌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特点,然后将这些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及学生知识加以内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运用于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三)过硬的专业能力

1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可以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体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它只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那么如何确定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策略?这就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分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对学年(学期)课程和具体劳动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规划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二是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素养现状及需求,并能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确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学校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四是能构建基于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科学安排、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模式。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将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付诸行动,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和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劳动;三是能及时协调学科间、校内校外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活动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在学生劳动中,能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及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活动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即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做劳动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能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素养。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清晰地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劳动的知识技能;二是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劳动工具;三是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即能熟练掌握所指导的劳动项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学规范,即能按照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学规范。

4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自身课程实施情况的诊断评价能力,包括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劳动教育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与发展结果的诊断评价能力。教师要能利用多种方式、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能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指导下,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它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时发现课程资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课程实施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转化为要研究的课题;能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能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能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强烈的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教师不愿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4]。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种指导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的使命,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这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一、让劳动教育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童乐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入农村小学的“主流课程”。我校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五落实”保障机制: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和制度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二、认真研制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两个维度,制订了劳动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

(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的梯度目标,确保劳动实践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总目标是:

1.通过“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学习,了解和实践劳动有关的一些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

2.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3.能根据自己在劳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尝试撰写研究小论文。

4.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能力。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广泛,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段目标:

低段目标: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与社会中的简单的常识性知识。3.培B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增强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4.通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每一门学科。

中段目标:1.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制作的能力。2.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4.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的基础上又加入英语、科学两样,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每门课所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

高段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苦与乐。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3.总目标4(内容详见上文)。4.通过前面的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二)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订了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融入语文学科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语文学习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3.通过课题小研究,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分段教学目标略)

融入数学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认识园地的形状大小、计算园地周长、面积。2.利用园地现有材料绘制条形、折线统计图。分析园地的产量、盈亏等情况。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物买卖,并自己编制相关的数学应用题。4.能借用学生对园地的热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园地这一具体形象的物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快乐。5.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处处是数学。

三、编制实施《“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编制是必需的,我们决定编写《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能够更加系列化,确保持续开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是为了切实减轻老师指导劳动实践教育的难度,让老师们能快乐地指导这门课程,最后,也是为了促进全体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了解、熟悉这门课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独创。因此,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及时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参考,从容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队伍中来。

篇(3)

包晓东: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想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下城区的情况:下城区地方不大,只有31平方公里,我们每年上交的税有三百多个亿,但算下来真正属于下城区可用财力不到三十亿,用于教育的支出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而这个压力是多方面的。我只举一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下城区的本地孩子有二三万,孩子总数是五万多,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来自外地。我们测算过,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阶段,最少需要政府投入18万元,这其中转移支付到下城的只有6 000元,差额部分要由地方政府承担。宁可自己勒紧腰带我们也要千方百计保证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持教育,我们2016年教育总投入95 506万元,占区总支出的31.78%,近三分之一的经费用于教育。

而2017年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只会多,不会少。除常规性的经费保障外,我们还将另外成立5个亿的建设基金。两个项目现在也已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一是投入250万元,完善校园安防体系建O,新增或改造校园数字高清摄像头1 800个,实现全区校园高清摄像头关键点位全覆盖。二是启动“爱心港湾”助学计划,减免中小幼困难家庭学生午餐费、校服费、代管费等,实现困难学生全免资助。一句话,困难很多,但是我们的资金投入从来都是优先考虑教育。

此外,我区投资13.5亿元,占地103亩的启正实验学校已在去年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将建成使用。这是我区在教育投入方面的一个大手笔。我们力争将这所新校打造成杭城最具人文地标性的窗口学校。现在正在四处取经,听取各方意见,寻求办学的新理念、好做法。

:看来下城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真是非常大手笔呀。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而教育资源的配置,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请问下城区是如何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

包晓东:一是科学预测,动态调整。我区强化教育、卫计、公安等部门的合作,科学测算下城区各个地块人口数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需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就学的变化规律,准确预估班级数额缺口,研判生源矛盾。

二是优化教育服务区。根据生源、校园布局情况,对教育服务区进行了优化调整,平衡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具体包括:两所优质学校打通教育服务区,缓解局部地区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现状;大胆探索同类校园的撤并,发挥名校集群式发展效应;积极稳妥推行小升初交互式划片,激活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公办学校进一步办出特色。

三是开展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明确交流程序与要求,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教育实力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空编学校流动。同时,在推优评先、职评促进、聘任优先、津贴保障和考核监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力保障。参加交流的教师在新学校的全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小了校际师资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在治安建设方面,下城已经创下了省级平安区十连冠,而校园安全是城市治安的重要方面,下城区在校园安全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包晓东:说起平安建设我们还是很自豪的,在校园安全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点来落实。一是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每年年初在区委、区政府与教育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教育局与各校园签订《安全工作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各校园则与每一个处室,每一位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对具体的安全工作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根据《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切实加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岗双责”责任体系,自觉管理好责任范围内的人和事,确保我区各校园安全稳定。

二是加强校园防控体系建设。在切实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基础上,实现全区校园三防全覆盖,每个校园设置安全保卫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超标准配备专职保安人员(每年聘请校园保安人员的费用达到1 000多万元),按标准配齐配足防卫器械,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每年逐批更新校园视频监控高清设备。我们将逐年推进校园警务室建设工作,加强警校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我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防控能力。

三是推进爱心护学岗机制建设。我区充分整合社区民警、交警、协辅警、校园保卫干部、专职保安、值班教师、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成立“爱心警察护学岗”和“爱心家长护学岗”,加强对学生上下学、集体出游或其他重点时段的护学工作,充分发挥警务、社区及家长的力量,明确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实现“警、家、校携手,用爱护学”的目的,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校园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效地为校园师生及周边群众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平安的环境。

四是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管理的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文化市场等日常巡查,联合街道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餐饮、食品店进行食品安全整治,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配合开展隐患治理,进一步净化校园及周边的治安、交通、文化、食品卫生等环境。

五是全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校园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禁毒、防震减灾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灵活宣传教育形式,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同时,还充分利用公安民警担任的校园法制副校长作用,对师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研发的“校园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我区自2014年和中国教育协会签订“安全教育实验区”的协议以来,有效解决了老师安全教育的资源不足、专业程度不高的问题,将校园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校园安全教育课开设率达到100%。此外,我区非常重视校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各校园每学期定期开展至少两次以上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安全素养。

:除了校园安全建设,下城区还很注重以活动来推进中小学育人工作,其中“听、寻、展、行”系列活动就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您能介绍一下这四个字的具体内涵吗?

包晓东:为学习贯彻全省育人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探索时政宣教新举措,培育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全区31所中小学开展了“听、寻、展、行”系列活动,着力推进中小学育人工作。

“听”,即听新闻时事,引领学生明辨是非。通过开设“四点半”大课堂、开展“政策连连看”、评选“小小新闻评论员”等方式,鼓励学生了解社会新闻。如青蓝小学的“青青蓝蓝说天下”微课堂,7个孩子为一组,每次挨个复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中的一条内容,轻松引导孩子关注省市区情,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寻”,即寻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善明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寻访”“微党课”校园巡讲等活动,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如长江实验小学组建95支“亲子非遗寻访”小队,求知小学开展“丝绸扎染文化进校园”活动,借此展开“一带一路”相关教育。

“展”,即展童眼视界,培养学生德美情怀。以“童眼看社会”为主题,结合核心价值观和时事大事宣传教育,开展“集时、集事、集史”主题集邮活动、“童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绘画比赛、中国梦系列微电影制播等活动。如朝晖实验小学“红领巾摄制棚”拍摄了专题记录片《我美丽的家乡,我心中的祖国》和廉政校园剧《礼物》,鲜活阐述孩子对中国声音、中国故事的理解。

“行”,即行日常点滴,带领学生投身实践。组织开展学禹、争做“治水五小员”等“五水共治”主}系列活动,培育合格公民。如长寿桥小学开展“携手1+6科学用水进万家”“携手1+6防旱抗旱进万家”等系列活动;茅巷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河道小医生”行动,形成争做“五水共治”小宣传员、小记录员、小示范员、小研究员和小监督员的氛围,广聚正能量,在行动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听、寻、展、行”系列活动开展得真是如火如荼,“新劳动教育”也是“行”的一方面,您能和我们再说一说“新劳动教育”吗?通过“新劳动教育”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包晓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当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劳动教育都有淡化之势。究竟原因,是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在起作用,学校为分数而战,老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凡是考试要考的,老师就教,学生就学,凡是对分数有可能带来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便成了多余的,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在家里,如今的父母也很少让孩子动手劳动,生怕孩子受累。还有的父母会让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哪怕节假日都必须奔走于各种补习班。这些都使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日益淡化,劳动能力不断弱化。

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意义,仅停留于课堂是不行的,还必须让孩子走到社会生活中去参与历练。“新劳动教育”理念,力图让学生在劳动中回归自然、亲近土地,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去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在劳动中获得一些生活体验,以及从劳动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培养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既是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其生命更好地发展的需要。

:听您说了这么多,深刻感觉到您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也很有想法,您能否谈谈对教育的认识,您认为现在的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

包晓东:我是2015年年初才开始接手教育的,接触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有一点我是很清醒的,那就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教育面临着一个尴尬,就是常常“雷声大雨点小”,每个人都明白教育很重要,在现实中我们喊着教育要优先发展,但做的时候教育往往成为了配角。现在这个问题在下城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还是各部门、街道,都认为教育重要,在建设全域中央商务区中要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教育是最大民生,教育是生产力!

再有,就是我们的教育活力还很不够。我区教育无论在管理、师资还是其他的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依旧有一些家长不很满意,为什么?我们政府要反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从学校抓起,怎样的学校才是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一,学校和社会要联动起来,和社会接轨,并向社会借力。我们的教育虽然办得还可以,但我们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开放还不够,很多事情家长不知道、不了解。如果学校能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肯定,学校的教育一定会更加顺利。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学校已经从文化的“孤岛”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组织。增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共识和认同已成为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学校办学必须充分关切和回应家长、社区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得到家长的支持,彰显学校教育的优势。当然,现代学校发展所需要的家校关系,绝不是简单地为了“让学校迎合家长需求”,应该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合作。家校关系走向“互动”,不仅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第二,要有中心和大局意识,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我区教育也一定要在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才能有更高地位。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要发挥得更充分、更明显,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更明显。教育发展也就更可持续和健康。

第三,教育内部要深化改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到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的好学校去调研学习,发现这些好学校都谈到了老师的积极性问题。很多老师都有教育情怀,但是他们的积极性是不是真正被调动起来了?我想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先把自己认为干得好的事情干好,把分内的事情做好。

:“每个人可以先把自己认为干得好的事情干好,把分内的事情做好”,说得真好。我了解到您这两年都会花很多时间用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的调研上,最近,您还到杭州市青蓝小学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您的了解,您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学校的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包晓东: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学生想来,家长想送学生来,社会也认可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

没有做好德育工作,就办不好一所学校。学校不重视德育,学生不讲道德,何来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党的十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德”在人的诸种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品德是帮助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想办好一所学校,德育在各项工作中是首要的,今年刚刚的六大核心素养就无处不在强调德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抓好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价值以及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勤劳等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加强珍爱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干预,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自觉远离,远离校园暴力,远离不健康的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篇(4)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世界知名的伟大教育家,针对教育实践中片面发展的问题提出“全人发展观”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全人发展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造就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全人发展观”具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什么启示?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予以探究,以期对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能有所裨益。

一、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塑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使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统一的教育过程。德育是全面发展的核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造就学生高尚的品德。智育的本质与任务在于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智力等。学生的知识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为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开设思维训练课、开展课外读书、组建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的本钱,因此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为此,他严格控制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时间和作业负担,为他们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并制定了合理的作息制度,以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为此,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美的心灵,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劳动创造人类和财富,所以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为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改变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全人发展观”要求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每一个方面的发展相互之间要实现和谐统一,“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和谐统一的人”。惟此,才能造就真正有灵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二、“全人发展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当代教育是批量生产,在人才生产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人才生产的质量却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则片面发展的问题普遍存在,文理分科、学科划分过细以致条块分割,以致诸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种“百科全书式”大学者、大思想家几近绝迹。二则不和谐发展的问题相当突出,以致教育产业“危险品”、“次品”、“废品” 泛滥成灾。面对这些挑战,当代教育应从苏氏的“全人发展观”中汲取养分,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时代新人,这无论是对教师、父母,还是学生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教师应深度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创造潜能,帮助其认识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自信十足、精神坚强的人。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合理确定每一个学生所能达到学习程度,促使其智力有序发展。自信心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从而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教师要用爱心去融化其“冰心”,用耐心去培育其坚强意志,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使他们能真正地抬起头来走路。

(二)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培养其独立人格

针对目前大多数父母都是上班族和工作压力大,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严酷的现实,父母要摒弃“给钱就是最好的关爱和教育”的错误观念,尽量和孩子多相处,花充足的时间去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给他们以心灵的关爱和呵护。在呵护心灵的爱心浇灌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为此,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人格尊严,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灵隔阂,在塑造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中使孩子独立成长,最终在面临人生的各种抉择时果断决策,独当一面。当然,独立人格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采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奏效。尤其要善于运用激励法,诚如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用赏识的心态和眼光去对待你的孩子,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从而使孩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怀的健康情感和良好心态。

(三)学生应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学会独立思考

自我教育是以学生接受课外活动为主的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应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其内部需求,思考自己的命运,从而使学生渐入“生活充实”、“精神丰富”、“追求激情”的良好精神境界,这才是“人的最大的幸福和欢乐”。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教育孩子,要使他以自己的发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高昂代价去赢得精神财富” 。在此过程中,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把学生的各种愿望和要求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自我教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包括责任感、自觉性、自我控制、对生活的兴趣,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自我学习等。作为学生应具备清醒的反省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为此,学生应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找准自身的人生定位。换言之,学生应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后果,所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进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

总之,“全人发展观”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因此,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造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崇德、敬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尽快适应职院生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拓展素质,全面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生活。

二、时间

2017年9月11日至12日

三、教育的形式

采取集中教育(以校区为单位)与分散教育(以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1.讲座

2.劳动实践

3.系大会、班会

4.考试(学生工作部统一试卷,各系组织考试、评卷)

四、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日程安排

(一)讲座

1.新校区

(1)秦廷书书记校训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00——10:45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2)韦国民院长德育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45——11:3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3)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4)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高职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汪荣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各系自定

主持:各系自定

参会人: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2.民管校区

(1)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武华文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3)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系自定

主持:系自定

参会人: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二)考试

9月底学生工作部组织入学教育考试(闭卷),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

六、后勤保障

总务处一要购买新校区学生听讲座时所需的小凳子3500张;二要做好入学教育主席台(同为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及音响保障工作。

七、要求

1.各系要按照学院入学教育方案的要求,把学生的制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作为系及班主任(辅导员)在入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来抓,拟定好本系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篇(6)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的时代背景及理论依据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童年生活在农村。当时的瑞士农村正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他目睹了广大农民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下的悲惨的生活。因而激起了他对贫苦大众的强烈同情,并使他萌发出长大以后一定要帮助穷人的愿望。在求学期间,他曾受到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教授的思想影响。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包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此外康德、莱布尼兹的哲学观点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构成他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是一切少年儿童平等接受的公平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平等观上,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教育,教育应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每个人,即便是最低下的人,都应获得这起码的、最朴素的人类的智慧,这便是普通教育的宗旨。”他认为,通过规劝、启发和教育来激发人们的善良心愿,就可以很自然地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的关系和贫富悬殊的现象,进而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他还认为,贫苦人民的生活之所以贫困是愚昧无知的结果,因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对象都集中在贫苦大众身上。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了“贫儿之家”,收容了50个孤儿和流浪儿,裴斯泰洛齐与他们相处并像慈父一样为他们提供基本衣食,让他们一边从事种地和纺织及养护动物等工作,一边学习读法、写法和算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标就是让贫儿们得到教育以便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克服贫穷。关于新庄的教育实践,裴斯泰洛齐写道:“我常年生活在50多个贫苦儿童中间,我与他们同甘共苦,我自己活得像乞丐,为的是叫乞丐们生活得像一个人。”贫儿之家在1780年因经济困难停办,第一次公益教育试验失败了,但裴斯泰洛齐却更增加了教育可以改变贫儿精神及生活状况从而改变社会的信心。1798年,裴斯泰洛齐受政府委托,在斯坦兹创立孤儿院,收留了80个无家可归的儿童。这些儿童刚入院时身体和道德状况都很差,裴斯泰洛齐不仅负责儿童的教学还照顾他们的生活,同儿童们一起过着纯洁而简单的家庭式的生活,深得他们的信赖和爱戴。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潜在的要求人的发展趋向全面和谐。裴斯泰洛齐在《天鹅之歌》中说:“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他们的完全平衡。”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他十分重视家庭德育对儿童的影响,教育内容主要是从儿童对母亲的爱开始,逐渐扩大到爱其他的人,为的是培养儿童的博爱精神,力求为人们做好事,培养自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养成道德习惯。他还把德育的内容和宗教紧密相连,承认自然宗教,并且把它当成最高尚的道德,认为如果人能够爱上帝就会爱所有的人。其次,他认为智育对于人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智育的最高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心智。而心智的发展,不能离开知识的积累。因此,他主张在初等学校,应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算术、历史、地理、制图、图画、唱歌等,而这些知识应尽可能多的通过观察、练习去获得。再次。他认为体育同劳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在体育教育内容方面,主张通过对身体的锻炼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的力量和技巧,要注意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如手抓、脚蹬、走动、伸举等开始,通过这些简单的身体运动,逐渐发展儿童的体力,使他们掌握各种劳动技能。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是循序渐进。直观、自然、和谐、均衡发展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主张各门学科的学习要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首先,在德育方面,他主张示范和练习道德行为,反对说教,主张说理而极少运用体罚。他认为要用示范来感化儿童,要让儿童经常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工作,从扩大他们的同情心开始,以此来发展儿童的道德情感。其次,在智育方面,他认为应首先从事物的观察开始,在生活中依次地发展儿童接受印象的能力、说话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在智育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儿童在数目、形状、语言这三个最简单的要素人手,通过感觉印象获得知识。在此过程中,他要求儿童在观察中注意:“在他面前的有多少物体?有哪几种物体?它们的外貌、形状或轮廓是怎样的?它们的名称怎样用一个读音或一个词汇表达每一个物体?”再次,在体育和劳动教育方面,他认为体育要在家庭和学校同时进行。在家庭中是渗透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并且按人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在学校里应按规定做一些如游戏、军事体操、手工劳动等活动,实行边读书边劳动的教育方法。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

1.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道德支撑

和谐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时代主题,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育和谐的有力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思想道德支撑。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要拥有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高尚品德。裴斯泰洛齐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一片忠诚。虽历经坎坷仍不改初衷,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贫民儿童的教育事业。如果没有在职业道德支配下对教育工作的坚定信念,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其次,和谐发展师生关系的道德理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教工作实践过程中,有效协调师生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生烦恼的人,会努力完成并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敬业精神,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为我们展现了良好的教师道德风尚,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致力

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强意志品德,这是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所必需借鉴的。再次,职业道德的提升离不开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育人技巧。教师必须具备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并掌握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的方法和艺术。

2.和谐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公平发展的教育和均衡发展的教育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

德育工作是班级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决定着班级教育工作的方向。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一、德育工作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重要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班主任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了解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的光辉业绩。

2.理想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理想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发展。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社会认知不够全面,因此理想往往带有很大的空想成分。班主任要对中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教育,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使其理想能够与社会相接轨。

3.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班主任要对初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能够较为清楚明白地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对初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为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4.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任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一种创造性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光荣的事业,劳动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产和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

说理教育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和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班主任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德讲透。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心理教育,把握住机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培养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中逐渐形成的。首先,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班主任在讲述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该投入真情,充分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用表情的感染力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其次,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班主任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水平。再次,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善用表扬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清楚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并进一步巩固与发扬。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积极表扬,从而提高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性。班主任还要鼓励学生去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予以表扬是班主任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肯定,对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慎用批评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正当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评价的过程,以使学生引起警觉,促使他们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境、以理服人,而且要语气温和,态度和蔼,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使其接受批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学生要注意措辞,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5.实践锻炼

道德是由社会实践产生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道德、掌握道德,也要使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学习活动、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劳动等。班主任要积极使学生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逐渐提高道德认知能力与道德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