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旅行社 信息化建设 策略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人力资源及相应的组织模式为内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服务能力,以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简言之,旅行社信息化就是指信息革命对旅行社的影响迅速扩大的现象。
目前我国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缺少一个宏观的规划以及观念上缺少更新,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缺少专门的人才,在国内的很多旅行社还没有设置旅行社信息管理部门,严重的制约着旅行社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我国大部分旅行社仍停留在处于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 只有部分旅行社开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发展策略:
一、强化旅行社信息化建设意识
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 对旅行社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 从而实现对旅行社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其核心是信息化,所以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旅行社组织的战略范畴,旅行社高层领导着要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结合旅行社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 在旅行社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 从旅行社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等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要有进行旅行社管理革命的思想准备, 旅行社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要全力支持, 为其提供良好宽松的建设环境。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要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 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因此, 这个部门不能简单地由某个科技或规划部门兼管, 应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独立性的部门, 要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 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旅行社领导班子中要专人负责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以及相关措施、条件、环境的创造和保证。
二、加大旅行社信息化投资力度
引导旅行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旅行社信息化应用项目。对于旅行社信息化的投入, 国家应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以市场为导向, 以旅行社自身为主体, 充分发挥旅行社自身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筹集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资金。
三、建设旅行社信息化部门
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要设立信息部门,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高级人才, 加快旅行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旅行社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旅行社信息化建设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其工作人员应当是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 具有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要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 使用、提高和稳定信息技术队伍。较小企业若无条件建立本企业的信息技术队伍,至少应该设专人负责信息技术工作。
四、旅行社业务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同步
旅行社业务流程的改造,是旅行社信息化的核心。旅行社信息化必然伴随着旅行社业务流程的重组,业务流程重组必须优于旅行社信息化。我国目前一些旅行社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推行信息化之前没有重新审查和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而是直接采用新的、先进的技术去适应旧的管理和生产运做流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羁绊了信息化的发展。旅行社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旅行社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 最终提高旅行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旅行社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旅行社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旅行社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为内部组织机构改革,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认真分析管理现状, 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引到旅行社中来,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用计算机程序替代臃肿的中间层。同时, 对旅行社内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在科学配置物流、资金流的基础上, 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旅行社内部系统进行信息化的改造, 建立对研发链、生产制造链、供应链的支持系统。通过实施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软件, 消除旅行社内部信息孤岛, 实现系统的集成。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 信息技术又为旅行社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操作空间。
五、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
旅行社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 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结合旅行社的实际, 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对旅行社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是旅行社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只有在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推进旅行社信息化的发展。旅行社信息标准化建设应以面向过程的业务流程为主线进行考虑和分析, 且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标准还应考虑与国际接轨。旅行社信息资源开发要贯彻五 项基本标准: 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但是具体到不同规模的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建设方针和建设标准,采取适合本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建设方针。
六、立足长远, 采用适度超前技术
旅行社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旅行社当前发展的需求,更要与旅行社长远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适应未来市场和旅行社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旅行社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上要适度超前。要密切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以便为以后信息平台的升级和扩展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鲁芳:关于我国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旅游科学,2003(3),13~16
[关键词] 内蒙古; 旅行社; 管理信息系统;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旅行社主要依靠手工记事、记账的工作模式,所积累的大量业务信息复用率极低,各种数据统计烦琐易错,经营中的失误和损失难以消除,加之对业务人员的责权缺乏有效监督,死账、呆账时有发生,造成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又由于定量依据不足,决策能力薄弱,市场预见性差,难免陷入被动局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管理模式将使旅行社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 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 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 中,近4 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 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又如,在呼和浩特166家旅行社中,组团计调和地接计调掌握着旅行社全部的信息和客户资源,这些资源都是计调手中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 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 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 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 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 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 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 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 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 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 相关产业
旅行社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搭建相关产业的平台。其关联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通讯、金融、软件等。内蒙古旅游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低,旅行社与饭店、交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系统不发达;金融体系不健全,在线付款还很难实现;旅行社信息共享性差,没有形成实时、完整的数据库;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与通讯企业合作不到位等。
只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才能使旅行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加强对旅游景点开发、规划、设计以及对客源市场目标确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和旅游统计;才能通过信息化引导消费,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来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使管理工作更加迅速、准确、高效。 信息化是实现旅行社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春林,梁中,袁丁.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品牌战略旅行社应对策略
现代营销对于品牌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品牌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旅游业作为以顾客感知价值为主要评价体系的服务行业,其品牌属性、价值、文化、运作等均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品牌战略是指旅行社为使自身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品牌回报与发展而服务于旅行社长期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战略的总称。对我国旅行社来说,品牌战略有着特殊与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旅行社行业的改革与开放一直是渐进式的。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行社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00家发展到2004年的14927家。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连接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旅游者的桥梁与中介作用日益显现。在经历了旅行社的初期垄断、自我发展、内部竞争等初级阶段的各个环节之后,又面临加入WTO的严峻考验。
旅行社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旅行社的基本格局——表现在所有制形式、投资主体、企业运行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一直未有大的改变。旅游业的散、小、弱、差在旅行社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已进入国际化的当今世界,我国旅行社行业实际还未真正踏上品牌管理之路。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品牌意识欠缺
随着旅行社经营买方市场的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越来越突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甚至更早的时间起旅行社已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方兴未艾,旅游行业的“奶酪”越来越诱人,另一方面却是行业的门槛较低,进入较容易,许多作坊式的传统经营企业也在市场上抢分一杯羹,它们往往进入与进出快,短期经营目的性强,没有长远的经营策略与品牌意识,竞争手段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方式,对市场“媚俗”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已基本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的大中型旅行社则在残酷的甚至于不理性的市场竞争中疲于应付,在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矛盾中沉浮,或者干脆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品牌效应模糊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旅行社经营的地域性强,市场划分带有浓厚的区域色彩,加之国旅、青旅与中旅三家旅行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的市场定位分割了旅游市场,竞争性不强。而这几家重要的旅行社在各地均有品牌的使用者,尽管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很多并非真正意义上与之有关联的经营实体。同样的品牌用得过多、过滥,品牌带来的效益体现不明显。即使在旅行社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现之后,同样由于市场的地域性分工,人们以出游地旅行社为主体参团社的习惯或是方式已经形成,或者说在旅游市场的选择上不具多样性,尤其是区域外旅行社的选择上,消费者往往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之下,旅行社忙于区域内的竞争,而无忧于外部环境,品牌的效应体现式微,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旅行社对品牌的忽视。
品牌管理缺乏科学性与长远性
在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承包、挂靠等现象,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有损于旅行社品牌形象。但在无奈的市场选择与低档次的竞争当中,相当多的旅行社企业还是选择了它,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对于旅行社的功利性的赢利要求,一方面是整体旅行社对于科学的品牌规划的认识不足或是操作困境,使得我国旅行社在品牌管理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旅行社品牌现状的SWOT分析
客观地分析,我国旅行社从最初的政府主导、被动发展走到今天的市场运作、主动出击,并开始为加入WTO之后的应对形势而思考,这种历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西方国家的旅行社对品牌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明晰,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行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品牌发展优势:首先是人才方面。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代优秀的管理者,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之下,他们率先开始了在我国进行旅行社品牌经营的艰难之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旅游业务榜首的春秋国旅,依托“春秋”这个品牌组建了春秋旅游联合体,并在全国设立了几十家分支机构,品牌效应正日益显现。
我国旅行社在品牌发展上还存在着“后发”优势。WTO对服务贸易提出了相应的运作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正是我国旅行社走出国门、发展自身的一个良好契机。甚至可以跨越某些发展阶段而走更为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旅行社行业也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近结束,从国家政策的层面不可能对旅行社行业的外部进入有任何有违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我国旅行社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一批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与良好的运行机制,面临的竞争形势就尤显严峻。以美国运通公司为例,这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虽然旅游业务位居金融服务之后,但总量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而且二者相互支撑,关联效益突出。运通公司进入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当年美国运通公司在上海成立了首家美国运通银行分行。凭借已有的服务机构和正在发展的合作项目,美国运通正在我国建立一个广泛的旅游及财经服务网络。运通品牌的重要内涵——信心、安全感、可靠、声誉和优质服务已经深入人心,品牌经营与运作十分娴熟。
从旅行社行业运行状况来看,由于这一市场的利润率降低,旅行社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与产品的不能储存性使得游客在消费的同时实际参与了产品的生产与制作过程。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载体,游客对旅游服务的理解与认同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要素成为旅游获取市场力量的可靠保证。仅仅依靠价格去作短暂的市场竞争,直接损害到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企业在管理方法与管理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跨国公司也在品牌管理方面实行了战略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培植核心品牌,以发挥企业中较高层次品牌的作用;开始有计划的收缩品牌战线以配合营销方式的改变,重新整合资源,以突出主打品牌。在品牌培育方式与策略上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这些变化对于尚未真正走向国际化运作的我国旅行社来说,带来更大的挑战。
旅行社在竞争中的应对策略分析
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与方式需进一步提高的特殊时期,我国旅行社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利用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创造新的旅行社产品品牌之路。
尽快完成品牌的整合工作
品牌的实质是关系,是产品及其名称与消费者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旅行社品牌的价值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品牌的综合体验及感受评价上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更是在满足市场需求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一种资产。而我国的现状则是首先体现在品牌名称管理上的混乱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旅、中旅、与青旅曾经占据国内旅游业的大半壁江山,以国资为基础的旅行社几乎都与这三大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地名加国旅或中旅或青旅”成了我国旅行社最常见的品牌名称。这种情况在入世之后若不加以改变,至少有两点危害:继续品牌大锅饭,实际陷入无品牌的境地;对旅行社而言,加大了品牌风险,因为只要有一家国旅或中旅出了问题,消费者就会对整个国旅系统或中旅系统不信任。
集中有限资源,培育优势品牌
在二十多年的旅游实践当中,我国旅行社也培养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企业,如国旅集团、春秋旅游联合体、中旅集团等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在国人心目当中已有了较好的品牌形象,要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其中的旗舰产品,以民族品牌的崭新形象与外资“大鳄”同台竞技,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合理确定旅行社价值定位,运用灵活的品牌管理战略
我国有一万多家旅行社,但即使最大的旅行社总资产也不及美国运通旅游公司的1%,规模效应的差距显而易见。但规模并不是获胜的关键。
首先,旅游产品品牌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化程度越高,制定相对高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旅游线路是旅行社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的产品是单一化、雷同化,缺乏特点。如果科学地确定品牌目标,拟定特定品牌的市场与消费群体,在特定的市场之中,规模较小的旅行社也可能取得好的市场反响。比如或集中于某一地区,或专注于某些旅游种类,诸如游轮旅游、探险旅游、美食旅游等,做出专业品质的旅行社产品,并产生品牌效益。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育旅行社品牌
旅游产品与网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或者说对网络异常敏感,主要是因为网络非常适合进行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以及产品的纵向宣传。据美国著名的CRG研究公司的统计,2002年全球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我国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包括传统旅行社建立的网站和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两类。前者有中青旅网、国旅网等,康辉还开通了国内第一家出境旅游网站(介绍出境旅游报名参团、办理护照、签证、边防、海关等知识)。后者中比较成功的有携程旅游网、E龙网、华夏旅行网。互联网为品牌的迅速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旅行社应充分利用其在时空上的跨越优势,将传统的旅行社业务与网络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具备差异特点的“人性化产品”,将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DMO)、全球分销系统(GDS)和计算机预订系统(CRS),以及面向公众的专业旅游网站加以系统运用,培育信息时代的旅行社网络产品,占领网络旅游市场。
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具先天优势并不代表不具崛起的潜力。我国旅行社应尽快走出以削价竞争为主的广告大战,进入到以实力为基础的品牌运作时期。
参考文献:
1.(英)凯文•德劳鲍夫著,梁皎洁译.品牌生存[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3
2.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美)F•约瑟夫•莱普勒,林恩•M•帕克著,苏德华译.品牌整合战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美)大卫•A•艾克,(美)爱里克•乔瑟米赛勒著,曾晶译.品牌领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关键词:品牌战略旅行社应对策略
现代营销对于品牌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品牌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旅游业作为以顾客感知价值为主要评价体系的服务行业,其品牌属性、价值、文化、运作等均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品牌战略是指旅行社为使自身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品牌回报与发展而服务于旅行社长期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战略的总称。对我国旅行社来说,品牌战略有着特殊与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旅行社行业的改革与开放一直是渐进式的。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行社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00家发展到2004年的14927家。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连接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旅游者的桥梁与中介作用日益显现。在经历了旅行社的初期垄断、自我发展、内部竞争等初级阶段的各个环节之后,又面临加入WTO的严峻考验。
旅行社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旅行社的基本格局——表现在所有制形式、投资主体、企业运行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一直未有大的改变。旅游业的散、小、弱、差在旅行社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已进入国际化的当今世界,我国旅行社行业实际还未真正踏上品牌管理之路。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品牌意识欠缺
随着旅行社经营买方市场的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越来越突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甚至更早的时间起旅行社已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方兴未艾,旅游行业的“奶酪”越来越诱人,另一方面却是行业的门槛较低,进入较容易,许多作坊式的传统经营企业也在市场上抢分一杯羹,它们往往进入与进出快,短期经营目的性强,没有长远的经营策略与品牌意识,竞争手段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方式,对市场“媚俗”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已基本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的大中型旅行社则在残酷的甚至于不理性的市场竞争中疲于应付,在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矛盾中沉浮,或者干脆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品牌效应模糊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旅行社经营的地域性强,市场划分带有浓厚的区域色彩,加之国旅、青旅与中旅三家旅行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的市场定位分割了旅游市场,竞争性不强。而这几家重要的旅行社在各地均有品牌的使用者,尽管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很多并非真正意义上与之有关联的经营实体。同样的品牌用得过多、过滥,品牌带来的效益体现不明显。即使在旅行社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现之后,同样由于市场的地域性分工,人们以出游地旅行社为主体参团社的习惯或是方式已经形成,或者说在旅游市场的选择上不具多样性,尤其是区域外旅行社的选择上,消费者往往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之下,旅行社忙于区域内的竞争,而无忧于外部环境,品牌的效应体现式微,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旅行社对品牌的忽视。
品牌管理缺乏科学性与长远性
在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承包、挂靠等现象,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有损于旅行社品牌形象。但在无奈的市场选择与低档次的竞争当中,相当多的旅行社企业还是选择了它,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对于旅行社的功利性的赢利要求,一方面是整体旅行社对于科学的品牌规划的认识不足或是操作困境,使得我国旅行社在品牌管理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旅行社品牌现状的SWOT分析
客观地分析,我国旅行社从最初的政府主导、被动发展走到今天的市场运作、主动出击,并开始为加入WTO之后的应对形势而思考,这种历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西方国家的旅行社对品牌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明晰,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行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品牌发展优势:首先是人才方面。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代优秀的管理者,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之下,他们率先开始了在我国进行旅行社品牌经营的艰难之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旅游业务榜首的春秋国旅,依托“春秋”这个品牌组建了春秋旅游联合体,并在全国设立了几十家分支机构,品牌效应正日益显现。
我国旅行社在品牌发展上还存在着“后发”优势。WTO对服务贸易提出了相应的运作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正是我国旅行社走出国门、发展自身的一个良好契机。甚至可以跨越某些发展阶段而走更为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旅行社行业也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近结束,从国家政策的层面不可能对旅行社行业的外部进入有任何有违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我国旅行社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一批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与良好的运行机制,面临的竞争形势就尤显严峻。以美国运通公司为例,这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虽然旅游业务位居金融服务之后,但总量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而且二者相互支撑,关联效益突出。运通公司进入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当年美国运通公司在上海成立了首家美国运通银行分行。凭借已有的服务机构和正在发展的合作项目,美国运通正在我国建立一个广泛的旅游及财经服务网络。运通品牌的重要内涵——信心、安全感、可靠、声誉和优质服务已经深入人心,品牌经营与运作十分娴熟。
从旅行社行业运行状况来看,由于这一市场的利润率降低,旅行社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与产品的不能储存性使得游客在消费的同时实际参与了产品的生产与制作过程。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载体,游客对旅游服务的理解与认同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要素成为旅游获取市场力量的可靠保证。仅仅依靠价格去作短暂的市场竞争,直接损害到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企业在管理方法与管理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跨国公司也在品牌管理方面实行了战略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培植核心品牌,以发挥企业中较高层次品牌的作用;开始有计划的收缩品牌战线以配合营销方式的改变,重新整合资源,以突出主打品牌。在品牌培育方式与策略上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这些变化对于尚未真正走向国际化运作的我国旅行社来说,带来更大的挑战。
旅行社在竞争中的应对策略分析
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与方式需进一步提高的特殊时期,我国旅行社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利用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创造新的旅行社产品品牌之路。
尽快完成品牌的整合工作
品牌的实质是关系,是产品及其名称与消费者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旅行社品牌的价值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品牌的综合体验及感受评价上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更是在满足市场需求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一种资产。而我国的现状则是首先体现在品牌名称管理上的混乱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旅、中旅、与青旅曾经占据国内旅游业的大半壁江山,以国资为基础的旅行社几乎都与这三大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地名加国旅或中旅或青旅”成了我国旅行社最常见的品牌名称。这种情况在入世之后若不加以改变,至少有两点危害:继续品牌大锅饭,实际陷入无品牌的境地;对旅行社而言,加大了品牌风险,因为只要有一家国旅或中旅出了问题,消费者就会对整个国旅系统或中旅系统不信任。
集中有限资源,培育优势品牌
在二十多年的旅游实践当中,我国旅行社也培养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企业,如国旅集团、春秋旅游联合体、中旅集团等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在国人心目当中已有了较好的品牌形象,要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其中的旗舰产品,以民族品牌的崭新形象与外资“大鳄”同台竞技,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合理确定旅行社价值定位,运用灵活的品牌管理战略
我国有一万多家旅行社,但即使最大的旅行社总资产也不及美国运通旅游公司的1%,规模效应的差距显而易见。但规模并不是获胜的关键。
首先,旅游产品品牌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化程度越高,制定相对高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旅游线路是旅行社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的产品是单一化、雷同化,缺乏特点。如果科学地确定品牌目标,拟定特定品牌的市场与消费群体,在特定的市场之中,规模较小的旅行社也可能取得好的市场反响。比如或集中于某一地区,或专注于某些旅游种类,诸如游轮旅游、探险旅游、美食旅游等,做出专业品质的旅行社产品,并产生品牌效益。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育旅行社品牌
旅游产品与网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或者说对网络异常敏感,主要是因为网络非常适合进行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以及产品的纵向宣传。据美国著名的CRG研究公司的统计,2002年全球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我国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包括传统旅行社建立的网站和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两类。前者有中青旅网、国旅网等,康辉还开通了国内第一家出境旅游网站(介绍出境旅游报名参团、办理护照、签证、边防、海关等知识)。后者中比较成功的有携程旅游网、E龙网、华夏旅行网。互联网为品牌的迅速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旅行社应充分利用其在时空上的跨越优势,将传统的旅行社业务与网络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具备差异特点的“人性化产品”,将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DMO)、全球分销系统(GDS)和计算机预订系统(CRS),以及面向公众的专业旅游网站加以系统运用,培育信息时代的旅行社网络产品,占领网络旅游市场。
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具先天优势并不代表不具崛起的潜力。我国旅行社应尽快走出以削价竞争为主的广告大战,进入到以实力为基础的品牌运作时期。
参考文献:
1.(英)凯文•德劳鲍夫著,梁皎洁译.品牌生存[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3
2.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美)F•约瑟夫•莱普勒,林恩•M•帕克著,苏德华译.品牌整合战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美)大卫•A•艾克,(美)爱里克•乔瑟米赛勒著,曾晶译.品牌领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王新玲.品牌经营策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英)莱斯利•德•彻纳东尼著,蔡晓煦译.品牌制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浙江省 旅游企业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渐关注,人们对温室效应下全球暖化的警觉越来越高,流行语“减碳”成为热门词汇,对减碳低碳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也已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作为中国东部的经济大省,旅游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根据浙江省旅游政务网公布的数据,浙江省2010年度的旅游总收入为3045.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5.7%,占全省GDP的12.6%。浙江省的旅游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实现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飞跃,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低碳旅游的概述
(一) 低碳旅游的涵义
低碳旅游是低碳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国内外目前对低碳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碳”即二氧化碳,即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换句话说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低碳旅游的关键是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环节中达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目标,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的基本特征
1.创新性
低碳旅游转变了现有的旅游模式。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
2.节能性
提倡低碳旅游方式,有助于扭转旅游业的奢华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3.全面性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涉及到旅游目的地政府部门,旅游者,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餐厅和宾馆等,以及其上游、辅助产业,衍生行业等各个环节。
三、 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路径
低碳旅游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建构低碳旅游景区,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浙江省建设低碳旅游应从几个方面着手,搭建低碳旅游的框架。
(一)政府重视和引导
浙江省政府和省旅游局在低碳旅游的建设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浙江的宁波滕头旅游景区、嘉兴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和杭州双溪漂流景区入选由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联合授予的全国32家首批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当然,政府还应该合理规划低碳旅游景区,可根据自然优势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区等;完善与低碳旅游经济相关的配套设施。政府还应加大对低碳旅游行业的监管和扶持,在政策上向低碳旅游倾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旅游行业的从业行为,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从而加快低碳旅游步伐。
此外,政府应该利用和鼓励媒体,加大对低碳旅游方式的宣传和倡导,从心理暗示和制度法规两个角度对旅游者提出要求,促使旅游者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树立起低碳旅游消费理念;还必须宣传明确低碳旅游不是以牺牲旅游品质为代价,而是一种更为文明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进而争取旅游者对于低碳旅游方式的主动响应,在全省营造一个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旅游大环境。
(二) 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
在低碳旅游经济中,包括景区、旅行社和酒店在内的旅游各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低碳旅游的建设中。
在景区规划和管理中,应贯彻“与环境友好的方式”经验景区。这包括按照生态限度控制游客数量, 科学设置游览项目与设施,使环境质量与游客数量之间保持一个“最佳值”;在景区建设要注重运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将低碳化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景区外建立转乘中心、免费出租低碳交通工具自行车等。同时,还要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管理。
旅途中的酒店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因而要做到碳补偿,建设低碳型酒店势在必行。低碳型酒店的建设可分为两方面的改造:酒店本身建筑的低碳化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低碳化服务。所谓低碳化服务,指酒店应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饭店在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把它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旅行社作为沟通旅游者与其他旅游部门之间的桥梁,在倡导推行低碳旅游进程中能起到宣传、组织和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消除低碳旅游只是一个宣传噱头的认识误区。旅行社不能将低碳旅游仅仅作为一个宣传营利的噱头,而应真正将其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当中。旅行社应该利用这一有利契机,转变以往的竞争观念,积极有效地设计、宣传低碳旅游产品,突出低碳特色,赢得市场先机。例如:现在杭州的一些导游带团游西湖,都会随身带上一些公共自行车的租借卡,游客自由活动时,导游会把租借卡分给游客,让他们可以像本地人一样骑着自行车在西湖边闲逛。不仅因为这种旅行方式低碳环保,而且和乘坐大巴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相比,这种慢游的方式更能细细深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获得更细致的旅游体验。
旅行社还应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织上,突显低碳概念。除了多选择无碳和低碳的自行车、电瓶船交通工具,在线路安排上应增加低碳景区和逗留时间;在餐饮住宿安排上,选择低碳经营的绿色酒店,多选择蔬菜等素食,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在经营管理上,可以用电子邮件代替过多的宣传画册,为游客准备的团徽、太阳帽等小礼物可以由免费赠送变为免费使用;旅行社还可以和景区合作,引导旅游者在景区进行相应的植树或环保活动,这既增强了游客的参与体验度,又补偿了其遗留下的碳足迹。将低碳概念融入到整个旅游过程当中,落实到旅行的各个细节中。
四、结束语
在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上升为支柱产业的背景下,浙江作为传统的旅游大省, 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发展低碳旅游,实施低碳营运,在实现我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并有助于承担我国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
参考文献:
[1]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
2010(5).
[2]张蕾.大力打造低碳旅游[J].现代商业, 2010(3).
[3]杨艳,徐峰.上海市低碳型都市旅游发展刍议[J].经济论坛,
2010(10).
关键词:网络营销、旅游营销、旅游产业
目前对于旅游界来说,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网络营销已不是个陌生的东西了,并且如今的旅游网站也不是像刚开始那样,声势浩大地要把所有旅行社取而代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网站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都日益显现出来。
INTERNET的发展始于1994年,其前身是美国的GII计划,即“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目的在于连通各国的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亦为美国首先提出),以实现信息的全球共享。INTERNET的应用,实现了大量信息的低成本高速传递。
信息的构成,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而且还可以随时更新。由于制作简单,其成本远远低于电视等信息媒体,INTERNE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媒介,INTERNET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和方式。
一、旅游营销中应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
1.将改变传统接待模式,使供给市场规模增大,个性化愈益明显。一方面,旅游人数将会空前的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特别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将会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也将逐渐走向自由化,这将给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平等竞争的机遇。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本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也是信息革命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推进,网上旅游、网上预订将促成旅游个性化、多极化的进一步盛行,再加上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增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完全可形成在办公中旅游、在旅游中办公。旅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散客比例将增大。以前人们外出旅游前,要预知旅游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情况,往往受到信息传递途径的限制,在较大程度上只好依赖旅行社(团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团队旅游比例较大,旅游个性化和多极化难于发挥。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旅游者可以对旅游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地食、宿、行、游、购、娱等具体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于是,个性化旅游和多极化旅游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散客比例将会明显增大。据统计,入境旅华游客中团队与散客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40.3:59.7变成2005年的36.5:63.5,〔2〕可以肯定,这一比例在继续扩大。正因为旅游市场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逐渐改变,所以传统的接待模式已难于适应这一变化。
2.将淡化旅行社职能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的冲击将最大,它的职能将逐渐淡化,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网络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信息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方式所替代。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利用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低、效果好。特别是随着个性化旅游和多样性旅游的发展,很多旅游者通过网上旅游后,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旅游线路,而不使用旅行社为他们安排的旅游线路。
(3)旅行社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逐年下降。
3.酒店内部管理模式和营销将面临挑战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综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正确、及时地对客源市场信息作出反应并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酒店内部管理模式通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取得较大的突破,它能保证有效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通过酒店信息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根据需求进行资源控制,提高服务效益,改进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
4.旅游地产品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这以前,大部分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属于一种“被动”的方式,只是运用传统营销手段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并推向市场,主要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少量产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人们网上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对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带来了压力,要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对产品组合要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要及时更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网络营销在旅游营销中应用
1.在网络空间运作商务,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网站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网上商务成的关键。目前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已经上网,但是网页和信息量尚不丰富,互动功能也不很强。因为旅游信息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因此,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目前,旅游行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客观上也要求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详细的旅游信息,以满足各类旅游群对各种不同旅游信息的需要,并承诺和真正做到相应的服务。这是争取顾客,赢得利润十分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二,建立内部数据库,网页和数据库相关部分应建立链接,以按时自动更新网页上的信息和取得网上的各种反馈信息等。第三,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信息和相关信息。网站应建立和国内外旅游站点的联系和链接,建立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链接,以满足顾客的各种相关需求,增加顾客对点的访问次数和对站点的依赖性,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此外还应尽量制作多语种网页,在设计上也要新颖别致,并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网站真正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服务全球的网站。
2.适应网络化改变企业的产品策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消费者的行为正在从静态的信息准备转向动态的信息准备,他们期望最好的选择、市场透明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网络的运用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互联网使得旅游消费者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查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设计适合于自己的旅游产品,然后通知许多卖主,要他们对旅游承包各专项因素出价,从中确定自己的选择。所以形成特色定位是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基础,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旅游电子商务也以服务为本。
3.利用网络营销优势,加强服务、促销工作。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廉价、快速、便捷、手段多样等种种优越性,利用网络进行旅游服务、促销活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3〕vP46w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网络提供的多种服务,例如网上调查。电子布告板。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调查活动及促销活动。通过网络,旅游营销者可以很轻易地对旅游者进行各种调查——只需按计算机中的网络用户名单发送一些电子邮件即可。而对于旅游者来说,接受调查也变得轻松多了,轻松到只需按几下鼠标。网络广告与促销尤其具有发展潜力。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必然会使其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的又一重要广告媒体。由于这一媒体上的广告形式多样、更新迅速,还可以迅速了解广告效果,所以,网上广告与网络促销必然会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网上促销方式,如虚拟现实旅游体验等等。
其次是将网络与旅游线路柔性设计体系、旅游产品柔性制造系统相结合,促进旅游产品定制营销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性,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到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而网络营销的应用,则为个性化的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旅游营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而旅游线路设计体系与旅游纪念品制造系统的完善,则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等)可以在成本上升幅度不太大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旅游纪念品等,使旅游产品向“度身定做”的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定制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旅游将真正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
第三是利用网络和日益推广与完善的转账支付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网上交易。旅游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将钱转入旅游企业的账号,而旅游企业则通过网络将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为旅游者设计的旅游线路等提供给旅游者并为旅游者联系交通、住宿等。当然,旅游活动的最终完成,包括旅游者前往旅游地、旅游纪念品等的交付,仍需委托物流企业来实现。新晨
除了以上三点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完全依靠网络来实现、而不必依赖物流企业的旅游方式——网上虚拟现实旅游。具体说就是利用虚拟与数字模拟平台,可能还会包括虚拟与现实的情景交融,让使用者置身于一个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模拟,也可以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使用者在其中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嗅,还可以有触觉上的感受,也可以自己决定行为方向,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国整体网络营销尚处在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网络营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技术形态上,而在使用者和社会形态上,如在体制、法律、支付、信息化基础等方面,也在指导旅游网络营销的理念上,它们成为中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提出了网站的正确定位、网站质量与专业性、营销理念的创新,即建立中国特色的旅游商务信息网站的必要性。作为政府和企业应本着“高起点、国际化”的原则扶持、推动旅游网络营销,将传统与现代真正融合,信息时代的旅游产业将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ml/Dir/2006/01/17/3508.htm.
[2]中国旅游资源网,/.
[3]柳思维.市场营销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6-87.
[4]郑怀丽.谈我国的企业信息化[J].现代管理科学,2002,9:23-25.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顶岗实践;定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78-02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除了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以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具体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实践是旅游管理人才成长的关键,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实践教学成为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力量源泉。
一、目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实验教学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的理念,运行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许多高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着重考虑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课程设置上偏重管理,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求,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偏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所学知识缺乏行业专业性、针对性。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离开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不满意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二)重专业操作训练,轻学生素质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实训内容,如:语言训练、公关礼仪训练、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内容一般以教师讲解示范,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随着旅游市场与国际接轨,国际旅游市场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一流的操作技术,还要求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业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三)重专业技能培训,轻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在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依托中南民族大学国际旅行社,选派高年级学生带团旅游,在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但对旅行社的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时代呼唤高校培养出一批有过硬素质、服务意识强、动手能力强、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旅游行业的人才需要,注重个人综合素养、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搭建模拟实践、顶岗实践、定向实践三个平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一)第一个平台:模拟实践
这个平台主要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完成。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利用,许多高校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中,模拟教学的方式有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旅游管理模拟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学科的硬件工程,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酒店管理实验室,模拟饭店餐厅、前台、客房、酒吧,主要培养学生在星级酒店服务技能,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掌握服务要领和管理经验。综合技能模拟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第二个平台:顶岗实践
这个平台主要依托旅行社和酒店完成。高校与旅游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我院在长阳、大别山、武汉植物园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高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帮助企业研究课题,进行员工培训如旅行社高级经理培训班、导游资格培训班等。校企之间的联合可以使高校走向社会,促进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教师可以参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除为景区进行专业规划设计,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项目,教师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扩展,及时吸收旅游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旅游产业最新发展资讯,向学生提供了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可以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报告,介绍旅游业发展趋势、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一些先进的实践经验。高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
(三)第三个平台:定向实践
这个平台主要依托用人单位完成。定向实践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及学生根据各自所需,安排具有就业意向的实习。这样就保证了实践环节的连续性,使技能训练的内容逐步加深,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适应了职业岗位的需求,并在定向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这类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来亲自体验企业的运作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意识、企业文化、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把自己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熟练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思想的成熟度。通过分析讨论旅游企业中遇到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从而增加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保障
(一)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对于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必要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突出旅游管理的专业性,创造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成功经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香港理工大学于2005~2006学年推行“校企协作教育单元”,是世界上第一所强制性要求所有受资助课程的本科生必须于毕业前完成最少两星期至最多一年全日制工作实习的大学。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旅游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单独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实践内容,实践课的教学时数达到30%以上,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
目前没有完整、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编写自编教材,参与相关出版社组织教材的编写。教材应根据旅游专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应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三)建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建立准确、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学校应建立实践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办法,鼓励教师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同时把实践教学考核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年终分配评优评先挂钩。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企业上级主管机关评价、实践报告、撰写发表科研论文等方法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与奖学金评定挂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志平.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构想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2]王全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4).
[3]周松秀,王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2007,(6).
[4]李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