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教育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数学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李海涛
初中数学习题训练的有效性龙江艳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有效性研究和焕玲
"互批作文"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张洪伟
用快速作文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李春兰
初中英语教学测试诊断的有效性研究梅广宇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备课的有效性郭宏博
初中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研究甄洪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张玉岐
《木兰诗》教学实录与评析朱小红,孙雷,邹兰春
《端午的鸭蛋》导学设计高玉霞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肇亚娟
寿镜吾先生为什么不回答鲁迅的问题——兼谈文本解读和背景资料呈现的关系刘宏业
加强课堂评价提升教学效益陈锋
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陈芳
创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文继志
"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李小军
藤野先生对匿名信事件究竟是什么态度汪茂吾
简约,是语文课堂不能缺少的李冬梅
硬笔写字教学调查研究与方法措施程灿
PBL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对一节市级公开课的课例研究王丽娜,徐峰
数学学科评价应力求促进学生发展董诗林
数学课应对学生加强发现思维训练文辉
构建"情境引探五环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红香
摩擦因数一定小于1吗李志强
《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中『行之辨音佟百成
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学物理课堂杨福松
几何计算型综合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韩春见
2009年中考物理光学力学作图题分析王桂梅
给"爱"设置防线王旭红
上课总是分心怎么办章睿齐
对待小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邓立
和"双面"学生"过招"王国伟
『不差钱的学生差什么何广茹
教师,先从自身找原因邱官钦
我想起了小丁……高兆华
少女变形记周仁满
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刘春莲
谁扔的纸团袁桂利
呵,张良曲传靖
魏书生给学生增讲的课外文章赵忠福
清塘荷韵季羡林
硬朗朗的生命礼赞——《清塘荷韵》赏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沈永生
难忘那一年于郑庆
校门口的那棵老柳树郑春哲
请家长周毅
丑小鸭的"丑"与"美"陈蕊
心灵的成长人生的启示张蕊
入情入境入味的品尝孙红
以《最后一课》教学为例谈爱国教育刘宏业
《教师教学用书》应该如何用——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教学为例符礼科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板书教学崔悦
《社戏》中的"呐喊"程云花
孔子在乎得可爱沈永生
《马说》研讨练习题的变更建议史峰HtTp://
在探索中享受快乐王爱生
关于"三角板"操作讲解六例何树生
提升英语"话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EEC教材第9单元第2课为例的课例分析吴岩
大道至简妙得解——对一道中考试题的探究齐安德
对一道课本例题的质疑李祥燕
中考数学复习要点指导李成康
根据光学作图题特点进行物理中考复习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崔胜春
方案设计问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及主要解法(上)韩丁
那个倾斜的易拉罐刘卫杰
漫画后的漫画臧玉霞
小孩子怀何伟
我与小凯关于情感问题的对话张雪梅
窗内窗外郑春哲
馒头与我的大学黄军英
爷爷的智慧——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的一些感悟王文治
体验知识发生的教学过程不能省王爱生,张文光
好的开始一定能成功一半吗——《浮力》教学案例许洁
『在洞庭一湖的『一字究竟作何解释徐宏寿
是"感人的亲情"还是"快乐和自得"——对《散步》主题的深思侯守斌,陈明
项羽自刎为哪般李小军
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段祖明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张林德
2010年中考物理新题面面观刘桂英,崔胜春
新学期给新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王旭红
一座弯弯的小石桥石铁权
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郭连元
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个策略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钱跃华
对教育领域几个经典修辞的理性思考赵惠,刘涛
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设置情境施晓微
英语课堂上的关怀不可忽视严雪青,欧阳锡龙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王冬梅
分析中考教学中的多答案考题郭丽华
中考物理信息给予题分析王桂梅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生涯教育;案例分析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让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10年后的自己,因为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成绩成绩优异,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其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稹氛瓜值木褪歉咧薪锥窝生面临的的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这一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就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但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通过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任务主要是由同伴推荐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剧的见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表现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及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表达真实。同时,由于采用了动态的背景,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到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分享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这些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他们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了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要团结协作,交流和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这种形式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队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教学与管理, 2007,10:44 -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 -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 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107.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公民教育;有效开展
一、历史教育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预示着对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又一突破。在该标准中首次对历史教育进行了公民教育的定位,而非专业教育定位,将历史教育的目标提升到了学生全方位人文素质培养的高度。
历史教育中开展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历史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扩展,不在以为的讲历史,将过去的故事,而是以历史为立足点去探究其中的深沉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未来。历史是一面了解人类发展、朝代变更、反省人类行为的大镜子,它不仅是对过往事件的反应,更是对未来的预示。中学历史教育当中的公民教育就是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对未来的思考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在中学历史教育当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不仅未来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更是对前人的教训与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发生的历史事实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历史教育中开展公民教育能够让历史教育变成一个真正的充满理性思考的学科的同时,增强其实践性。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公民教育现状
(一)中学历史教师对公民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中学历史教师往往忽视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上,历史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授课中一切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重点讲考点,将公民教育只放在口头上,并未进行真正的实施。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将考试分数看成教学的唯一目的。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将历史教学重点放下教材知识点的教学上,例如,在对、民族独立这样章节的讲解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事件发生的时间、时间人物、历史意义这些“考点”上,对公民教育几乎不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学历史教师往往忽视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上的忽视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所获得的关于公民教育的信息几乎为零。教师在思想上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公民教育的不重视,往往中学读完了,也不清楚公民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二)教学方式死板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随处可见。为了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考试答案的背诵与记忆上,根本就没有对课堂中教授的知识进行彻底的理解,更谈不上公民教育了。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更多的时间是对历史课本的“朗读”,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为对历史的学习失去兴趣。
三、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展开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在中学历史教材当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无不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舍去自己,一心为国,让人动容。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中典型案例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抓住这些典型案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灌输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正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说的,保家卫国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历史教师在教学当中抓住这些爱国典型案例向学生讲述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精神,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面挖掘生活中的公民教育
作为我国公民,都会享受很多公民权利同时还会承担很多公民义务。这些权利义务不只是在课本上面进行单纯的宣传,还要在实践中进行实践。在历史课堂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一个权利夯实的教育。在选举历史课代表,在选举课堂任务分配人等一些活动中就可以考验这些权利。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挖掘出与当今学生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一些例子。以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例,教师可以就“言论自由”展开公民教育。
(三)开展课堂交流,增强师生公民话题互动
本人认为,公民思想教育虽然和实际联系的很紧密,但是必要的思想交流才能产生出更大的思想火花。教师不要一言堂,而是把更多公民的话题留给学生。公民的话题因为是比较崇高的,学生讨论起来会比较严肃以及比较认真,这样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了基础。老师要把握好话题,话题既要和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义务相关,同时还要和相关的历史课程相关。教师一定要把握平衡点。话题一方面要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还有悬疑性,最为关键的是,话题必须要有教育性。
参考文献:
[1]钟朝霞.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研究[J].才智 2012(7)
[2]何海怡.中学历史教育的价值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8)
[3]赵士才.谈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的教育途径[J].神州(下旬刊)2011(8)
我们首次在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尝试应用。在“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诊断”校长培训专题班上,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专题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特点,将两个专题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统筹,并以“走出困境、办出特色”的承德市某中学为教学案例,设计整个教学活动。
(一)案例准备
承德市某中学(下简称:案例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和我市大多数乡镇中学相差不大,在学校发展方面,曾一度陷入办学困境。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依靠优秀的管理,办学走出低谷,并初显特色,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日益提高。以其为教学案例来阐释学校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培训活动开展前,培训教师深入案例校调研,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了解,培训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教学活动设计及其有效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首先,理论讲解与经验介绍。培训教师结合案例校实际讲授“学校管理诊断”这门课程,让学员基本掌握学校管理诊断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案例校的实际发展轨迹;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案例校校长,结合本校实际做学校管理理论讲座,使学员对其管理思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参观考察与实践诊断。组织学员深入案例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管理诊断活动。诊断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领导班子状况、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状况等;诊断形式:主要有校长访谈、教师和学生集体座谈及个别访谈、学校管理文献资料查阅、教师教研活动、师生课堂活动及校园环境的观察等。最后,培训教师根据学校管理诊断方法和步骤,组织学员围绕案例校开展学校管理诊断实践,由学员针对案例校学校管理实际情况做出诊断,提出自己的学校管理建议。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案例校的全方位、多角度学校管理诊断活动,学员对案例校的管理、教学、特色产生诸多感悟。案例校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及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予广大学员以极大的激励与启迪。学员对案例校今后的发展给出许多中肯建议。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对案例校的实践活动,学员对“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诊断”两个专题知识也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有了根本的提升。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满意率达100%,非常满意率达90%以上。学员们对培训形式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员一致认为:选择的案例学校很有说服力;案例教学这种培训形式非常好,通过诊断活动,对诊断对象能够知其所长,思其所短,反思自己办学中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培训能够多多采用这种方式。
(四)教学启示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应该尊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实现知识、情感及思考的共生;培训目的要实现学习者、案例校及培训机构的共同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推广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愈来愈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标准也越发严格。随着教育领域中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填式的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变为案例式教学。利用讲解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氛围,增添了数学教师的课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编制特点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创建师生进行数学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开设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及互动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以此将双方的个性与特性在双向的交流、探讨、谈话与分析中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以双向互动为基础,有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内在外在联系、回答问题的思考思路和解决策略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讨论和互帮,并引导与组织学生创建合作小组、学习队伍及讨论分队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或者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究与摸索。如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到“确定圆的条件”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队,每人拿出圆规等数学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人画图之间的对比,数学教师再抛出几个数学问题,“这个图形是不是圆”或“在图形中我们了解到圆的什么特征”等[1],再让其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出圆确定的条件有哪些。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推动者[2],故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认知及实践技巧等情况,并进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及时性的科学指导和评价。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思考逻辑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严格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指导与评价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指导工作,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外在条件分析不够、解题思路不够全面及总结方法不统一等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七年级的数学课程目录中,当学习到“定义与命题”这一案例过程时,会出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存在关系”的情况[3],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作用,运用多种案例准确区分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概念,再组织好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活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指导与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考试政策的提出,给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开设主要是为学生的中学考试而服务的[4]。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学考试为立足点,有重点地实施案例式教学。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考试的真题,并把往年的考试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对于中学考试的题型与难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学考试题目着重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讲解的案例中,使学生温故而知新[5],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为中学考试累积丰富的案例知识与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几种策略: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与实际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好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定义,有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数学教学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探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应用[J].华夏教师,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46-154.
[3]于江华,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2:189-192.
1.案例教学法中学数学教育应抓住生活数学,对每个重要知识点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讲解,而进行案例讲解的关键步骤为:首先:案例选择教师课前应根据课前内容事先选择良好案例,主要根据教学单元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象时可运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中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基本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选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类似案例进行求解,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课堂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分析及案例讲解,不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知识技巧,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2.学习动机培养(1)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析作为学习压力最大的求学阶段,中学教育是个人成长教育中的转折点,对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要求颇高,繁琐的学习令学生不感兴趣,厌烦学习最终讨厌教育.要使学生受教育阶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养成将个人能力最大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乐趣,最终热爱学习.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果之间成正比例,自主学习者比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57%.学习动机越强,取得的学习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绩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动机越积极,对知识掌握越持久.根据现代教育学表明,教育有“好奇阶段”和“求知阶段”,而动机则有“迫动性”“导向型”和“持续性”.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树立远大目标,在中学阶段取得优良成绩.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增强自身知识全面性.学习不光是理性教学过程,感性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成份.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肢体语言或幽默笑话等感情因素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动机较强烈,对知识极为渴望,中学阶段反而呈现低迷状态,厌倦学习.既然学习动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学习有如此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化开发至关重要,应有益于数学教学体系朝积极化方向变革.①改革课堂教育体系.多元化社会的出现,极其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逃课上网等一系列厌学现象的出现,真的只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课堂讲学占据重要影响比重.中学学生思维还未定向,受教师影响较大,现代课堂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机激发必须建立在优良教师表率下.现代课堂教学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根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情景化教学取代课堂严谨教学的新篇章.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主体因素,中学阶段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减少对中学学生思维控制,提供轻松,好学的氛围是教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念.教师主导性作用在提供给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表达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探索是当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易于在轻松氛围中吸取知识.应该将问题情景化,营造一种舒心,舒适,轻松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之氛围,令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养分,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错,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可以避免无形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害怕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所造成的尴尬.敢于大声说出数学,乐于勇于参加各大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养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③设立表扬制度.“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采用多样化,多形式表扬机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每隔一个月奖励优秀个人.抓住人性中好学上进的求学性格,合适的表扬制度会令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形成学习攀比之势.采用评价积分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不会参杂任何人为主观因素,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扬.表扬制度的成立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造星制度,学习好,表现好就会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扬,中学生在强烈虚荣心的影响下定会激发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之兴趣.④开展中学数学竞赛.这是升级版的表扬制度,只是竞赛更难于平时表扬.竞赛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发顶尖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手段之一.凌驾于题目的优越感和凌驾于同届学生之上的虚荣感会满足众多学生的心里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和赢取对手获得尊重的心里会更加强烈.由于竞赛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较平时更为强烈,因此,竞技水平会好于平时学习状态.再次,任何形式的竞赛,奖励制度实质都是造星运动,任何人都想被尊重,这是抓住中学生强烈虚荣心而设置的激发动机方式.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学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尝试改革传统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产生的。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上所应做出的创新,提出观点和看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并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也即素质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中学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教育下一代认识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任务。
1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的任务未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综合发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将感性地理知识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识的教育,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质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导学方法的探究。在中学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关系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法,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师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师导学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便于观察和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素材,应具有直观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动画及材料来接触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维能力的升华。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感受过程,在亲身观察中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维。因此亲身体验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联想到所学知识不足,以提高应用能力。
3 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中学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探索、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了兴趣,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不动脑的传统教学方法,变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和创造。案例教学中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及通过讨论使问题愈加清晰,同时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jtp教学法。中学jt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于1990年签订的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项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从兴趣、情感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一是用地理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培养兴趣;三是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四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3)“立体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地理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三项职能建立的,而现代地理教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是要加强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把三项职能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地理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体现。现行的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的联系。再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内部结构体现为: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一系列知识结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来看,地理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时从知识的纵横两方面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项工程,它面向的是一个由许多活跃的个体构成的复杂群体,在每个大群体中,又有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小群体。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立足群体,又照顾个体;既发展群体,又塑造个体。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都得到最大极限的长进时,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05.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