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暴雨洪水灾前防范
1.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2.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
3.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4.家中常备如船只、木筏、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暴雨防范措施
1.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商业区可采取围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门口等进水处,可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进下水道,以防堵塞后排水不畅。
3.提高对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暴雨可以直接成灾,而持续性大暴雨或者是连续的数场暴雨更可以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准确预报暴雨的地点、范围、强度等,以及准确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更好地做防汛准备工作,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还要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对于大暴雨这类灾害性天气,强降水过程多从中尺度天气系统中产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暴雨、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和业务监测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尺度监测基地的建设和改造,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暴雨洪涝灾害一旦发生,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突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门要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气象灾害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将灾害预报警报信息及防御建议到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的实施机构,使居民及时了解气象灾害信息及防御措施。在应急机构组织指导下,有效防御、合理避灾防灾,安全撤离人员,将气象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洪水防范措施
1.洪水到来时,如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房顶、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地势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或消防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在洪水来临前,要及时关掉煤气阀门及电源总开关,以防电线浸水漏电、失火伤人;
6.如果家外面已经被洪水包围,不要贸然开门,要堵塞门的缝隙,减少大水灌入速度。如果此时打开门,不仅浪费救援时间还可能被洪水冲走。
3.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
4.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开积水严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为窨井等排水设施一般都设在路边。
山洪逃生方法
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觉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生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有效的逃生方法才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1、在野外受到山洪威胁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根据平时掌握的宁海县地质情况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同时要注意观察水情警示牌,防止误入深水区或掉进排水口。
2、在野外不要沿着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假如非过河不可,尽可能找桥,从桥上通过。假如无桥,非涉水不可,不要选择最狭窄地方通过,要找宽广的地方,溪面宽的地方通常都是最浅的地方。在未涉水前,先选好一个好的着脚点,用竹竿或木棍先试探你的前路,在起步前先扶稳竹竿,并要反水流方向前进;不要游泳逃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更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3、如果山洪不断上涨,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退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饮用水、炊具、衣物等,尤其是生活在宁海县偏僻地区的人,一旦交通受阻,救援人员两三天内难以赶到,只得自力自救,必须准备饮用水、食物、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如果没有轻便的用具,可以改吃干粮充饥。还要携带火柴或打火机,必要时用来生火。
看过“暴雨洪涝的防范措施”的人还看了:
1.暴雨洪涝灾害防御措施
2.暴雨洪涝灾害防范措施
3.暴雨洪涝防治措施
一、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库存粮油xxxx吨,做到了帐实相符,帐帐相符,河市国库的国家储备粮玉米正在轮换,已经轮出xxxx吨,轮入xxxx吨,且轮入质量符合国标中等。省级储备轮换计划xxxx吨(小麦xxxx吨、稻谷xxxx吨),目前小麦已轮出xxxx吨,轮入xxxx吨;稻谷已轮出xxxx吨。
二、强化责任,综合防治。存储有中央、省、县级储备粮的三家购销企业,加强储粮管理,保证储备粮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细化考核目标,落实岗位责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储粮害虫的传播途径。充分运用现有的机械通风设备,适时通风降温、散湿,使粮堆温度保持在20℃左右,保证了储粮品质新鲜。
三、未雨绸缪。入夏以来,我县雨水偏多,先后遭遇了三次雨天气的侵袭。由于局领导未雨绸缪,指挥调度有方,及时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把灾害损失降低了最低。受灾后,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库点了解灾情,排查险情。对已出现的围墙、堡坎垮塌地段或有明显迹象将要垮塌的围墙、堡坎、仓房,设立警戒线,张贴醒目的警示标志,确保过往行人安全。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55-01
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它不但是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枢纽,同时也是降低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关键保护设施,所以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机结合,借助于水利工程来增强水土保持的有效性,进而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安全,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从建国至今,水土流失总面积累积超过了400万km2,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感到非常心痛。国内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风力水力共同侵蚀。和其他很多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是可用耕地面积并不是很多,人均耕地面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必须要重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可能发生在任何地区,其后果轻则导致江河堵塞,重则引起河道改道,不但会在洪涝灾害期间让水位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会造成旱季江河的需水量降低。另外,水土流失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它很容易造成地表土层与岩石,在较强的水流冲击之下,岩石层被侵蚀土层逐渐冲刷,所形成的泥沙往往会汇入到江河之内,在水势相对缓慢的地区或者地势较高的区域,泥沙会逐渐沉积而导致河道出现堵塞的情况,进而让河床和水温上升。如此一来便很容易降低水库的调节能力,无法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真正作用,不但会对水库造成损伤,同时会提高洪涝灾害的发生率[1]。
2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对策
2.1 从工程规划设计入手进行防治
一方面,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设计初步的防治计划,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科学估算,无论是点型工程或者线型工程,导致当地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本质原因都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当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到初步设计阶段后,必须要对项目内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科学的分类及完善。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人为扰动地表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规划设计,还应当结合水利工程占用耕地和挖填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水土保持设置设计。即便水土保持工作仅仅属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小部分工作,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当注重水土保持的防治。
2.2 从工程施工入手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水土流失可以分为点状与线状2种类型,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防治策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挖区、回填区以及弃渣场等应当将工程手段与生物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工程防治手段与生物防治手段拥有自身特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提升施工作业区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提升土壤抗蚀能力,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在挖方区可以设置排水沟避免坡地水土流失,设置抗滑桩来避免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对于回填区应对坡地地形进行整理,同时适当种植林草,降低施工过程中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在施工时临时占用的耕地中,所抛弃的废渣要在施工完成之后清除干净,同时要补植地表植被,做好防护措施。在治沟工程中例如建设淤地坝、谷坊等,必须结合具体条件,借助当地的水文优势避免边坡受大面积冲刷,要加强施工现场的临时生活区管理,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树立水土保持意识,避免生活污水对当地耕地造成污染。另外,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蓄水、引水等都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这些情况往往都是工程施工时容易受到忽略的,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将其视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
2.3 从工程管理入手进行防治
其一,对水利工程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防治效果实施监测控制。监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水土流失具体情况和动态变化、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方法和相关的实施情况、水土保持防治有效性等。利用监测控制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水土流失可能出现的位置、强度和具体特征,进而可以及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防治预案,尽可能地为水土保持工作做出贡献。其二,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具备资质的监理机构对相关水土保持对策和工程建设时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控。因为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利工程未来的使用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监理人员应当树立水土保持意识,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扰动地表植被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水土保持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削弱减少风蚀、水蚀及重力侵蚀作用[2]。
3 结语
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但是在其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附近的水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应在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上文针对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进而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3-4]。
4 参考文献
[1] 高晓明.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J].农业与技术,2015(2):32.
[2] 王海洪.在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65.
【关键词】公路水毁;路基坍塌;防治措施
1 公路水毁的类型和成因
1.1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是指路基土体或者是沿途山体遇到雨水浸湿软化,在地势陡峭的边缘坡地无法支撑承受的状态下,其粘结力和摩擦力共同组成的抗剪力小于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的时,路基土体沿着松动的土体层下坠松动。路基的整体性也因为路基坍塌而被损害,这也折损了路面通车的能力,容易造成一定的交通问题,属于相当严重的水损路基病害。路基坍塌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1)地形:导致崩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陡峭险峻的山坡地势。
(2)岩行:路基严重崩塌可能是因为层状岩石的地质造成的。
(3)构造:如果岩层的构造面或者软弱夹层趋于临空面同时倾角陡峭的情况下,会形成坍塌的滑动面。
(4)气候:温差变化大、多狂风暴雨,降雨量大,多冻融气候,气候干湿变化剧烈的状况,也对路基的损害很大。
(5)渗水:当长时间的降雨或者暴雨情况下,其雨水会随着地面的裂缝渗进到地面岩层,这样导致岩石裂缝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降低,使岩体的体重变大,这样就更容易地基崩塌。
(6)冲刷:水流冲击地基,使地基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地基不稳定,形成滑坡。
(7)地震:地震会造成土层大面积松动,造成大面积的基地倒塌。
(8)人为因素:如果人们在坡地上不考虑其承重能力,无意识的超重承载,这样地基易松动;如果在坡地上部的荷重增加,山体下部被切割,造成剧烈震动,易造成山体下滑。
1.2 桥涵损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遭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桥基被掏空,桥梁失稳损坏或涵洞被冲毁,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
桥涵破坏的主要是指桥涵面对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时,桥的基层被挑空,使桥梁失去稳定性或者导致涵洞被严重冲坏,造成桥涵被破坏的成因主要有如下:
(1)日常的桥梁的护理不到位,没有及时护理维修加固桥梁上、下部构造中的折损,桥面排水系统堵塞而导致排水不通畅。
(2)河床地质状态转变快,水流速度变化比较大,这些相当容易造成河床冲刷,致使桥梁的地基及其墩面损害。
(3)在没有认真全面的踏勘桥涵地基之前,就建造涵洞,这样就容易使涵洞施工不规范,就满足不了泄洪的需要,易造成洪涝灾害。
(4)对涵洞日常护养不到位,没有及时疏通涵洞的进出口,这样容易造成洪水流向不确定。
水毁可以说是山区及沿河公路的病害之一,比较轻的损坏使路基移动、桥涵损害,使交通中断,严重的是会导致公路上的运输,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我们调查研究水体毁坏路基的情况发现,造成损害的部位大多数都发生在桥涵等建筑物上,且主要是石拱涵、圆拱涵的桥涵被毁坏,如果桥涵被毁坏的话,会使洪水浮上路面,形成洪涝,使路基软化,或者更严重的会是桥涵被冲断,使交通路线在此地被中断。总而言之,公路水毁的重要防范措施就是对桥涵类的水毁进行预防,这样的防范措施不容忽视。
2 防治措施
2.1 路基坍塌的防治
(1)Z162线公路路基坍塌的防治应该综合考虑路基坍塌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路基坍塌的问题。结合路基坍塌的位置和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的措施有设立排水系统、对路基坡面进行加固防护、清理路基表面上的碎石破土等。对于路基坍塌的重点防护区域,还应该采取给路基打桩、截取地下水、对路基坡体重点加固、及时排放地下水等手段。
(2)路基坍塌的防治必须重点解决给路基排水的问题,通过给路堑规划合理的排水系统、在路基两旁设立排水管道、扩宽边沟等措施,使地下水和地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避免因洪涝天气导致的急剧雨水冲刷而引起路基坍塌的可能性。针对这一点,还应该对路堑采取加固加宽的措施,以便更好的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出。
2.2 桥涵损坏的防治
(1)考虑桥涵损坏的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合理安排涵洞的位置。在山区沿溪线公路设置涵洞时,通常应将涵洞设置在凹凸曲线顶部和纵坡的陡缓变坡处。在经过村庄的路段设置涵洞时,应重点考虑到村庄的地面排水问题,同时应该对排水管道加宽加固,以达到排出地面水时减缓水流速度的效果。
(2)考虑到桥涵损坏的原因主要时受到巨大洪水冲刷的影响,为减小洪水冲刷对桥涵的破坏,应该对涵洞内部、底部、进水口和出水口、坡面等进行系统定期的维修和保养,使涵洞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3)为保障桥涵不受损坏,同时保障桥梁安全的需要,应该根据桥涵的进出水量合理设计导流坝,使桥梁在面对洪水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作而不至于受到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2.3 防护交通安全设施损坏防治措施
针对Z162线是沿溪线的情况,为保障路基的安全,在临河路段和路边陡坡地带建立路肩墙。在处理特殊路堑边坡危险地带建立了内挡墙,为保障过水路面路基的安全建立了路肩矮墙。针对洪涝情况设置了护岸墙以减轻洪水的冲刷。
(1)挡土墙施工时应对施工地段进行仔细勘察,同时处理好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在施工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有对土质的检测、对防渗设置的质量检测、对防土墙的抗压检测。
(2)应将加强预防公路水毁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公路水毁的发生上,只有加强预防,从源头上遏制住公路水毁发生的可能性,才能达到减少公路水毁的效果。同时应该增强水毁抢险的能力,以便在发生公路水毁的情况时,及时的控制住公路水毁的险情。但是,我们还应该强调的是,在处理公路水毁的问题上,加强预防公路水毁工作的意义远远大于对公路水毁抢险工作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公路水毁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公路水毁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在处理路基坍塌的问题上,总是将重点放在清理因路基坍塌导致的碎石破土,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和植被破坏的问题,所以公路水毁问题总是治了又发生,反反复复却始终没有解决到问题。吸取这一经验,我们在对待公路水毁问题上也应该将目光放在生态的保护上,积极的投入资金并拿出可靠的解决办法,从而改善公路水毁的现状,使公路水毁问题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解决公路水毁问题。
(3)设置安全措施,经常性对护栏、防撞墩进行检修和养护加固,并且在危险路段应该树立安全警示提示。
3 结束语
结合地质环境对Z162线天水路段水毁公路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公路水毁问题的解决应该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整顿公路水毁的治理措施。应该通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同时加强公路水毁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公路通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波,艾翠玲.我国山区公路排水问题及水毁调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09-13+23.
[2]徐亮.浅谈山区道路水毁原因及其修复[J].华东公路,2000(04):17-19.
[3]张永寿,孔祥慧,王建国.浅谈山区公路的水毁及防治[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03):46-47+53.(下转第313页)
一、背景
我市位于江淮之间,地处里下河腹部,水网纵横,有“锅底洼”之称。易受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阶段性降水集中期,形成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暴雨、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出现,加之我市防洪战线长,险工患段多,容易受到雨涝和干旱的威胁。广大农村地区管粪、管水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水源污染较严重。伤寒、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一直是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雨涝、干旱、高温等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因素,经过多年努力,我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势头初步得到遏止,但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原有的肠道传染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等新的肠道传染病又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新的威胁,防病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甚至暴发流行。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做好预案,强化防病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防治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1991年抗洪救灾,1994、1997年的抗旱防病,2000年抗击特大龙卷风的袭击以及2003、2006年的抗洪救灾,实现大灾之年无大疫,就是抗灾防病成功经验的有力说明。
二、目标
根据省和市抗灾防病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今年我市传染病防治以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肝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为重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综合防治手段,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力争霍乱不发生中高强度的流行,努力降低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控制感染性腹泻并发肾衰病例的发生。力争不发生暴发和大的流行;全年伤寒、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控制在稳定的水平,力争不发生暴发疫情。
三、对策和措施
(一)对策
根据前几年抗灾防病工作经验和目前疫情特点,今年夏秋季节要以防治霍乱、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肝炎、伤寒、痢疾和食源性传播的疾病为主体,以强化健康教育、饮用水消毒和食品安全管理为主导,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蝇、鼠的密度,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疫点、疫区处理,切实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二)措施
1.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要与新闻媒介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治知识。按照“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要重点突出宣传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到无证饮食摊点就餐,自觉坚持饮用水消毒,增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搞好饮用水消毒
⑴一是加强对各级自来水厂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切实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督促及时清理取水口附近淤泥和水面漂浮物;二是加强净水设备和输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三是根据水源水质,及时调整净水剂和消毒剂的投入量,延长水质消毒接触时间,保证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mg/L;四是督促自来水厂做好自身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出厂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灾情较重地区及水源性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的乡镇防保所要加强对水厂出厂水的水质监测,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市卫生监督所和监督分所要增加监督频次,坚决依法办事、依法管理。
(2)城区应重点加强对自来水厂、自备水源的监测监督,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面,继续抓好二次供水水箱(池)清洗消毒工作,防止二次供水的污染,保证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3)对农村分散式供水地区,按1991年抗灾防病的要求,推行“五一”法饮用水消毒,灾情严重时,要因地制宜,向广大群众进行卫生宣传,指导群众选用较清洁、污染少、水流较大的地面水或井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车船到大河运水,并做好消毒工作。
(4)爱卫办等部门要加强对灾区人畜粪便以及生产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和消毒工作,指导渗漏厕所的修复与消毒,督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市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市直医疗单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医院污水达标排放。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1)加强对熟食业的管理与整顿,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对街头食品摊点处理按有关要求逐步做到划行归市,定点经营。经营食品应烧熟煮透,符合安全要求。
(2)对饭店、宾馆等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强化餐具的消毒监测,提倡热力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严防病从口入;对大型会议、重大节日及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聚餐、宴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坚持24小时留样制度;对学校食堂、学生配餐、街头快餐等加强监督;加强对农村土厨师及红白宴席的卫生管理,确保安全卫生,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制观念,依法开展预防性和经常性食品安全监督,在做好城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提高监督频次,对查出的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蝇、鼠密度
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业人员指导群众及时清运垃圾、人畜粪便和病畜尸体。要做到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消毒工作做到哪里,对洪水淹没的住房、公共场所要及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对临时搭建的帐篷,窝棚进行灭蚊灭蝇,防止鼠害,对垃圾、粪便要集中运送消毒,洪水退后要重点做好蚊蝇孳生地的清理、消毒处理,努力降低蚊蝇密度。
5.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点处理
(1)全市今年从4月1日起全面恢复肠道病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视疫情动态。
(2)凡发生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疫情,必须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出抗灾防病疫情处理机动组赶赴现场参与和指导疫点、疫区处理,首例或局部暴发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和市政府汇报,并报请上级单位派员指导。
(3)散发疫点均要由乡镇防保人员到现场处理,暴发疫情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指导参与处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市传染病疫点(区)处理质量的调查与控制。
(4)充分发挥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防病措施落到实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到最低限度。
6.强化制度意识,明确职责分工
(1)认真抓好4-10月份的肠道病门诊,切实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要求开设肠道病门诊,充分发挥肠道病门诊疫情监测前哨的作用。健全腹泻病人登记、检索制度,注意对疑似病人、流动人口、饮服行业和来自疫区内的腹泻病人四类重点人群和高度疑似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人的采样送检,确保及时发现霍乱及其它肠道传染病。
(2)健全完善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腹泻病门诊执行旬报制,并建立零病例报告制度。
(3)强调就地隔离收治抢救病人,严禁村级截留收治传染病人。严格疫点疫区处理制度,做好病人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组织医疗抢救机动组,随时待命赶赴疫区参加救治工作,力争不死人。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的规定,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协调各部门配合,保证一旦出现灾情、疫情能迅速及时有效地组织抵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遏止疫情的蔓延。
2.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多项防病措施的落实
在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广播、电视、教育、公安、司法、水利、财政、民政、交通、环保、食药监等部门密切协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宣传、教育、疏散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奋斗目标,为全市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线路 路径 差异化设计
一、工程概况
2008年-2010年南平山区线路受因电力线路覆冰、洪涝灾害影响, 发生电力线路220kV线路跳闸2条,倒塔1基,杆塔受损2基;110kV线路跳闸18条次,倒杆103基;35kV变电站停电8座,线路跳闸74条,倒杆339基;10kV线路跳闸521条,倒杆16424基,受损线路3012.2公里;线路受损相当严重。因此,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二、差异化设计
将线路差异化设计贯彻到整个工程设计过程,是切实提高配网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技术保障,本文主要从路径选择、导线选型、环保措施、杆塔与基础等方面论述本工程的差异化设计。
1.路径选择
合理选定线路路径及杆塔,不仅是线路工程建设降低工程造价需要,也对工程今后的安全可靠运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1合理选择路径与塔位
工程在优化选线时,根据水文、气象及地质资料,尽量避开陡坡和易发生塌方、滑坡、冲沟或其它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合理确定路径,选线定位中尽量从平缓的地形走线,尽量避开覆冰严重区域,同时避开了城镇人口密集区,减少了跨越房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树木和植被的砍伐,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减少水土流失,最大程度的缩小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
1.2路径优化
1)利用1/1万地形图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图进行大范围选线。
2)利用GPS进行现场测量,可对现场的控制点、障碍物、线路通道进行坐标、高程测量,测量精度达5mm,选线时可据此准确地避开控制点、障碍物,亦可准确确定线路通道走向。
应用以上技术可确保所选择路径合理可行,有效提高设计准确度、工作效率。
1.3排杆定位优化
利用google earth影像技术、1/1万地形图,及GPS获取的断面数据进行杆塔无约束条件的优化排位等技术优化路径选择,避免线路出现大档距、大高差,尽量减少大小档现象,合理选取塔位,避免出现在大降基面或大风偏开方的地点立塔;当线路与山脊交叉时,尽量从平缓处通过。
1.4直线转角杆塔的运用
在不良地质地段尽量采用直线转角塔,在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直线杆塔带转角等方案,可以减少耐张转角杆的使用数量,降低线路杆塔投资。又可以避开原直线上微小偏离的不良地质地段,达到优化线路路径的目的。
1.5防洪涝灾害
河床、河滩及易被冲刷的低洼地带,山体滑坡、竹、树倒在线路上,是导致断线、倒杆、断杆的主要因素。在杆塔位选择方面充分结合现场地形地貌情况,避开了易引发山体滑坡、溪水暴涨引起的强冲刷地段、河滩、河漫滩地淹没等危险不良的地质地段,优化杆塔和基础设计,应用原状土基础技术,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及时做好植被恢复,合理设计拉线位置,做到弃土合理堆放,从而全面提高线路防洪抗涝能力。
1.6防冰灾设计
冰灾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充分显现了电网在能源供应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次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抗冰措施:
1)同一方向重要输电通道尽可能分散走廊,在线路走廊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不用多回路同塔架设。
2)应尽量降低线路海拔高程,避开风口、垭口、突出山包、台地、迎风坡面、背阳坡面、湖泊的下风侧等覆冰严重地形;
3)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耐张段长度,避免大范围串倒灾害发生。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高差、大档距和相邻两档高差、档距悬殊大的情况,确实不能避免时,应缩短耐张段长度。
2.导线选型
导线类型主要有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以及绝缘导线(包含有、无钢芯型)。结合沿线居民分布、植被特点、地型地貌、08年覆冰损毁情况,有针对性分段采用不同型号导线。
在导线选型过程中,裸导线选择了抗覆冰能力较强的LGJ-50/8型钢芯铝绞线,其在工程最大代表档距的情况下,覆冰过载能力可达到19.2mm,与主网设计的覆冰过载能力基本相当。民房密集地段考虑采用机械特性相似的JKLGYJ-50/8型绝缘钢芯铝绞线。
同时,适当缩短耐张段长度,在风口、垭口、突出山包、台地、迎风坡面、背阳坡面等微地形处适当提高杆塔强度进一步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
3.环保措施
3.1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从塔位永久占地、塔基施工场地、牵张场、人抬道路、施工管理等方面,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达到较全面的防止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3.2合理选择杆塔位
在外业定位中采用线位结合的方式,避免塔位选在陡峭山坡上,尽量避开陡坡和有塌方、滑坡、冲沟的不良地质地段,尽可能选择较平缓的山坡通过,减少基础施工大量挖方,如丘陵地区塔位尽可能在丘陵顶部、宽厚的山梁部位,尽量避免靠近河沟岸边立塔,沟谷地带尽量避开坡角、沟口,无法避让时,对该类地质地段尽量采用直线转角塔或在塔头间隙和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直线塔带小转角等措施,尽量避开恶劣的地形以选择合适的塔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3基础选型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
选用原状土基础可减小基坑开挖对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和力学边界条件的破坏。在土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掏挖式基础、人工挖孔扩底桩,避免基坑采用“开挖―回填”方式,充分利用原状岩土力学性能,改善基础受力的同时,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更为重要的是塔位原状岩土未遭破坏,有利于塔基稳定,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4基础施工弃土堆放
基础施工完毕后多余的弃土,要求施工单位一律禁止在基面范围堆放,更不能直接向下边坡倾倒。对少量的弃土,可选择塔位附近低洼或坡度较缓处集中堆放,并根据弃土量修建拦挡工程。对陡峭的塔位弃土,应及时运离塔位范围50m以外,以免影响边坡稳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破坏自然环境。
4.杆塔与基础
为提高线路的抗自然灾害能力,结合历次洪涝灾害的特点,对线路个别地段的杆塔与基础进行加强和防护。
4.1对位于河畔较近的杆塔及连续跨越河流段的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适当加强或留有裕度。
4.2在杆塔设计中考虑断线工况,直线塔考虑断一相导线,耐张塔考虑断两相导线,防止受灾时引起串倒。
4.3对于容易受到冲刷的拉盘基础,才用现浇重力式基础。
4.4对位于冲洪积地带的直线杆,电杆基础在基础埋深的1/3处设置卡盘,必要时增加下卡盘。
4.5对于在河漫滩较近的杆塔位,可在河漫滩侧砌挡土墙,挡土墙采用块石浆砌,可有效得避免河水在汛期对基础的浸泡与冲刷。
4.6对于山体坡度较陡的杆塔位,可在上坡设置截排水沟,防止上方来水对塔位的冲刷。
4.7对于植被较少或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建议行栽香根草进行防护。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长势挺立,根系发达、粗壮,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行栽香根草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
4.8从线路运行经验来看,线路塔基位的溜坡与施工弃土的随意丢弃,破坏边坡植被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施工弃土的合理放置,对线路基础安全具有的重大的意义。施工弃土应远离塔位30m以上,且不可置于陡坡上。
4.9在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平原区,为了避免对原状土的扰动,减少施工期间的弃土弃渣,防止塔位处的滑坡和水土流失,大量采用原状基础的设计方案,使线路对复杂地形地貌能有完美的契合。避免塔位处的滑坡、坍塌和水土流失,从源头保护线路的安全。
4.10工程杆塔位尽量远离河漫滩,避开小溪两岸山体冲洪沟通道等,工程设计基本避免在河床、沟底等低洼地带以及沟口、岸边陡坎等洪水下泄、地形不利地段设立杆塔,设立在漫滩阶地上的三基杆塔场地无洪水冲刷影响,但其设计洪水位(5年一遇洪水位)取为现地表标高以上1米,基础设计采用窄基铁塔。
关键词:桥涵;服役现状;病害治理
1枣庄市农村桥涵调查统计
调研发现,枣庄市农村桥涵按跨径以中小桥和涵洞为主,约占桥涵总数目的92%。其中,中桥约占26%,小桥及涵洞约占66%。按技术状况等级划分,多是三类桥和四类桥,三类桥约占农村桥涵数目的45%,四类桥约占21%。按上部结构形式来分,多是梁式桥和拱式桥,分别占农村桥涵总数目的54%和42%。拱桥建筑材料多以抗压能力较强且耐腐蚀的石头为主,梁桥多是钢筋混凝土材料。以枣庄市一座三跨拱桥为例,由于每天通过的大吨位车辆急剧增多,且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该桥呈现出桥面老化、护披风化严重、河道淤积危胁桥墩、钢筋暴露锈蚀严重等病害。
2农村桥涵存在的问题
①路宽桥窄、栏杆缺失。多数农用桥仅3m宽,且栏杆破损,或只设护轮带而无栏杆。②拱底或桥台台身渗水、析碱。没有设置合理的防水倒流的装置,使得桥梁结构在长期的雨水冲刷条件下产生碱蚀,从而导致桥梁稳定性和强度问题。③护坡坍塌且垃圾堆积。护坡坍塌存在安全隐患,多雨季节边坡滑移现象时有发生。垃圾堆积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影响桥梁的维护和检修。④附属工程简单或毁坏,桥面大量长草。桥面构造毁坏导致存在安全隐患,而排水管道缺失导致路面常有积水,适合植物生长,进而导致行车安全问题。⑤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桥梁各个承重部位的强度降低和老化,代表其进入生命周期的中后期,需及时进行维护检修和加固。⑥桥墩墩身冲刷破损。墩身是桥梁的基础,墩身的破坏导致桥面强度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桥面安全问题出现[1]。
3农村桥涵病害原因
①农村桥涵养护资金不足,缺口很大。养护资金多用为小修保养工程,日常养护人员资金维持较少。②重建轻养。农村公路桥涵大多只建不养。农村桥梁在通车后,对桥涵养护管理不够重视,桥涵遭到破坏,使用寿命大为降低。③人们环保意识差。垃圾丢入河中导致河道堵塞,河床变高。在出现洪涝灾害时不能及时地将水排除,容易造成桥梁被洪水冲垮。④桥涵承载力不足,设计标准偏低。农村中小型桥涵建设标准偏低,基础较为薄弱,通行能力和抵抗灾害能力不高。⑤车辆超载超限多,交通运输量大。农村汽车数目急剧增多,一些超载严重的运输车辆使桥涵结构不堪重负,出现桥面损坏等现象。⑥桥梁耐久性降低、质量老化。由于建造时期较长,混凝土材料老化碳化后,承载力下降。⑦监管部门作用有限。由于农村桥涵分布分散,缺乏日常管理和维护,对违规超载车辆管理不到位,桥涵使用寿命遭受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