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4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成本控制相关理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篇(1)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高效、规范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达到生产经营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和现实意义。作为企业来讲,通常会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成本管理目标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而实现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过程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一)作业成本管理法

以企业的日常作业为重点研究对象,以降低成本、优化作业方式为终极目标,追求实现精益化的成本管理。该种成本管理理论也受到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欢迎,在实践中对该理论也产生了完善的效果。作业成本法最吸引企业主拿来所用之处就是其结构特征,总体而言,该种理论的结构分为对生产成本的分解与整合和对生产作业的研究。生产成本的分解与整合体现在对同时代同等条件下所有产品成本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分解与整合计算。

(二)目标成本管理法

目标成本管理法力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各类简易性的成本管理方法中寻求突破,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向理论高度进化,成为更贴近现实和生产管理实际、对成本管理工作更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可浮动的产品价格中,对成本进行计算,在基于尊重市场规则和企业对利润的渴求中寻求平衡来实现成本和效率的综合性、健康性的发展,并以此目标为依据来确定成本的计算数据。目标成本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被很多大中型企业中适用。虽然针对市场情况、顾客需要和顾客所期望的价格来确定目标成本可以在成本管理中牢固确立企业的经济主体地位,但是该主体地位仅仅树立于理论中,企业在制定价格的话语权上,实际上已经让位于市场价格和顾客需要,客观上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对企业的发展不具有有利因素,所以目标成本法应当实现“实时性”和“随机变动化”才可能确定出较为合理的目标成本。

二、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

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在缺乏较强成本控制意识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取得显著效果,究其原因,还在于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较为薄弱。成本控制意识较强的企业,其成本控制能力较高,而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企业其成本控制能力则相对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成本控制意识的强弱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与成本控制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成本控制能力整体较低是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但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却往往得不到中小企业的重视,导致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远远低于较大规模的企业。

(二)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成本控制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并未有过相关方面的经验,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而积累产生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和矛盾,有些甚至严重阻碍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够系统的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一些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推卸责任的行为,并未深入的在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对成本控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这是现在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现状之一。

(三)成本管理的时效性还有待加强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在数据收集方面不具有时效性,通常产品的实际成本要在月底,甚至下个月初才能统计出来。这种成本分析控制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通过这种成本分析方法得出来的数据,如果不能够及时纠偏,久而久之会导致成本数据偏差的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产品实际成本远远超出预期。甚至可能由于偏差不能快速得到纠错,导致纠错成本偏高,进而使得成本控制方法失效,需要推倒重来。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观念进行创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仍然以成本管理作为核心,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预算,提高投入成本的利用效率。成本控制的目的有以下几项:第一是提高企业产量;第二是降低单位产品的价格;第三是提升企业的整体利润。在成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可以实现。我国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展,消费者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已经不再关注产品的数量,而是转向关注产品的质量。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用成本效益理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价值,注重每一项成本的使用效果。

(二)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正确认识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实际,制定较为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標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较为严格的标准体系。对企业成本如一些原材料的使用,机器的消耗与维修,人力资源的报酬,以及相关产品的预算进行详细的记录。其次应完善相关的监督体制和赏罚体制。对其成本控制的进行程度进行相应的纠查和检查来确认相关任务的完成程度,并且通过评比的形式,对企业成本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从而使企业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更为科学的贯彻。

(三)优化成本数据处理方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手段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潮流,企业需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形成信息成本控制系统。信息成本控制系统包括产品、责任、质量成本控制等各个要素,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控制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信息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部门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企业应该搭建一个网络成本控制平台,让财务部门、决策部门等参与到成本控制的讨论中来。

四、结语

成本控制水平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企业来讲,要高度种植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强化监督考核,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

一、微利时期下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成本控制意识不够

在微利时期下,企业领导往往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外经营情况,忽视了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由于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企业员工认为,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工作就是由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的,与自身没有明确的关系。这样的成本控制意识,就使得企业许多成本控制措施和决策很难获得有效施行,没能实现企业内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管理。同时,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和技能不够完善,与微利时期的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控制,致使企业没能形成自身的成本优势,没能通过成本控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力度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企业经营成本控制效果不好,不只与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不够,同时相关决策的执行力度也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工作不够完善,相关决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在生产企业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生产原料的影响。例如,水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石灰石等原料,但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就不能通过便宜的价格购买到优质的材料,而行业间的竞争又迫使企业不能对产品进行价格的上涨,这就迫使企业的利益获得进一步的降低。而在实际的原料采购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指定相关的成本控制计划,也不能对市场行情变化进行把握,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降低。

(三)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实用性差,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实际展开成本控制,不能生搬硬套一些企业经营成本控制手段,这些没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成本控制工作,就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缺乏实用性,影响企业发展。同时现阶段许多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计划编制,导致企业成本控制过于盲目,缺乏明显效果。即使有的企业进行了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但控制面狭窄仅仅针对技术人员进行成本控制,也就使得企业全体员工没有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去。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不能将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缺乏大局观,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实用性差。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微利时期下企业强化经营成本控制的措施

微利时期下,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针对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为企业在微利时期下的艰难情况做出改善,促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一)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需要加强企业领导对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领导要关注企业成本控制,并将企业成本控制添加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并以领导的带头作用,促进企业内部人员转变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加强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让员工意识到“成本可控、需全员参与”的理念。同时,加强财务部门和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增加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还需要增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定期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增加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面对企业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制定合理奖惩措施,对相关决策执行效率低下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成本控制联系起来,促进企业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中去。同时,由于企业日常的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就需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项目部门在进行原料采购时,必须要做好提前的市场调查,了解原料价格的市场变化情况,力争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以优质的产品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严格做好相关采购报表和采购审批工作,需要确保采购具有正当的理由。

(三)增强企业经营成本控制实用性,切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

在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将成本控制确实落实企业各个部门中去,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计划,不要讲一些与企业发展不相符合的成本控制手段应用到企业成本控制中去,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实用性。因此,需要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不需要过于盲目,从而切实符合企业的发展情况。还需要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控制面,促使企业经营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效果。还要增加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增加自身的大局观,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获取。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专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实现企业经营成本控制,重视成本的消耗,及时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结合不同的成本消耗因素,制定有关计划,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优势的获取。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控制方法、遵循原则

Abstract: the cost control is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general management of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enterprises has a pivotal role. Cost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science, in the country to control pric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how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so tha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smoothly,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etail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real estate, cost control, the control method, follow th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近些年来,房价也不断呈现出持续走高的势头。商品房价格涨幅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在投机者的“看高”预期和社会普遍的“恐慌性购房”中,被赋予了过多的虚拟价值使其远远背离了真正价值。面对日益走高的住房价格,许多居民不堪重负,只能“望房兴叹”。然而,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实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产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强化成成控制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房地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额大,影响成本的因素多,涉及面广,加之我国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总的来说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过程的控制观念。很多开发企业往往只注重事中成本控制,而忽略事前和事后控制。要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就必须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时开始,直到项目结束时为止进行全程控制,否则,成本控制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当前,我国的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型的管理阶段,成本管理手段粗放,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三是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意识。我国大部分的开发企业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往往只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市场需求以及各种社会效益;四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信息渠道不通,成本管理工作偏离方向,从而无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五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我国对房地产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比美日等国要晚得多,而且,主要是对国外优秀成本管理理念的模仿和单纯的理论推导。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实践强于理论,手段领先于方法。

在房地产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严格遵守以下成本控制程序。一是制订合理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就是成本控制的标准值,是控制实际成本的依据和标尺,它规定了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实际耗费所应遵守的数量界限,具体表现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三种;二是严格监控成本的形成过程。监控成本的形成过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目标成本值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实际成本是否偏离了目标轨道,以便及时进行纠正;三是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考核。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确定成本的有利差异(节约)或不利差异(浪费),综合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单位(或个人)并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明确产生责任的归属,并依据相关制度对成本责任部门进行相应考核并做出相关奖惩;四是持续改进并适时修改原来的控制标准。成本监控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以后的工作,在差异分析中可能会发现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成本控制标准的不合理之处,此时就要相应修改项目的成本标准,这样可以对下一步的成本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三 房地产成本控制的原则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关联到成本,房地产成本控制除了应当依照一定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成本控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现代房地产开发中,成本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除了建安成本外,还有许多诸如项目的决策与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的方案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是影响项目成本变化与成本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现代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概念中,遵循的是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控制的含义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控制,二是全程控制。全员控制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需要开发企业的全体员工全面参与。全程控制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应该从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结束为止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重点控制指的是成本控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有重点地进行管理。就过程来看,主要是抓好决策阶段、立项阶段和方案设计、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原材料的选用、大型设备的选型基本上都已经确定,所以项目成本的80%都变成了约束性成本。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应该在设计阶段,其次才是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还要区分重点,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环节上,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只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两个根本原则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以下七大成本控制原则。

第一,过程控制原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是由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所形成的。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必须针对施工过程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分析每一个过程影响成本的因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控制方法,使每个环节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同时,一个项目的各道工序又是紧密相联的,其紧前工序和紧后工序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工序成本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关联工序成本的变化。因此,项目成本管理还必须认真关注相关工序的情况,结合各个相关工序的成本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全面管理。

第二,动态控制原则。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也要根据施工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在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结合市场情况和地域特点,重点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与风险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运用价值工程,重点考察产品的使用功能与美观程度,并进行限额设计;在招投标阶段重点考察施工图预算、考察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履约能力、合同相关条款等;施工阶段重点考察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并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第三,目标管理原则。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目标管理是指在项目决策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销售、竣工决算等各个阶段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使参加施工的每个管理人员和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将目标逐步加以分解,落实到各执行部门、单位和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循环等。

第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责、权、利关系处理的好坏有直接联系。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都负有各自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体系;同时,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还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如何开支、开支多少都应该有一定的自。另外,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考评,并将最终的项目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奖优罚劣,拉开差距,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就是指成本控制体系必须灵活多样,使之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需要。针对各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成本控制技术和方法,切忌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大企业和小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和成熟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和成本控制方法都应当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绝对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例如,规模较小的开发企业其管理重点应该是尽快抢占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促进企业的壮大和发展;规模庞大的开发企业,其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第六,例行节约原则。节约是成本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人力、物力、财力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最主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成本的组成范围、费用开支标准、相关审批程序以及有关财务制度,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加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能增加项目开发收入的机会和条件,努力降低人、财、物的消耗水平;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浪费,把钱花得最值,该花的钱要花得合理,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第七,例外管理原则。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金融、建材、施工、设计、监理、运输、销售等许多行业,其成本控制也十分复杂,为了保证统筹兼顾而又突出重点,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依据常规程序实施控制,但是对各种例外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非常规”问题很可能是关键性问题,它们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很大,需要特别关注,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

四 结语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七大原则的实质是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两个根本性原则的分解,我们在成本控制实践中,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并要正确掌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则,即使是管理原则也会在实践中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必须要正确掌握好重点控制原则,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确保房地产项目开发总体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冯伟.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5(05)

篇(4)

【关键词】 食品企业 质量成本 成本控制

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把食品质量问题又推到了风头浪尖,在我们对相关企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更应该对该事件做一理性分析。食品质量和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理应成为食品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一个盈利性的社会组织,质量管理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益。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又能使企业总体质量成本最小,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成本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成本控制

一般情况下,产品质量越好,越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但是,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必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根据质量专家菲根堡姆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它一般由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也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食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重塑企业诚信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食品质量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助于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企业价值链,同时为政府的加强监管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全国食品行业的不断繁荣。

二、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各项显性成本的上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由于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误区,从而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产生。

1、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1)企业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经营中,很多管理层由于很少接受正式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管理企业,看重的是高效率的生产和大批的订单,而认为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即使有个别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由于领导层重视不够,往往也成为管理的摆设。

(2)缺乏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仍是把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检验部门的事情,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整体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达到最优。

(3)对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往往冒险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殊不知,高质量的产品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相反,低劣的质量会让企业承担大量的外部损失成本,轻则利润受到影响,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双汇瘦肉精事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2、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其推行需要一套完整的控制运行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支离破碎、随便拼凑。由于认识不到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往往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花瓶,仅用来作为迎合相关部门检查和诱骗社会公众信任的工具。

(2)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由于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再加上认识上的不重视,因此更难以确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造成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质量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1)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整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再加上当前科学研究的功利性,财务会计更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造成成本管理会计包括质量成本会计研究被冷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必然影响质量成本控制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2)企业质量成本信息不完整,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真实相关的质量成本信息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但是,尽管当前部分食品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企业外部质量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

(1)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惩戒力度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势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2)现有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且比较分散。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多个部门,其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同,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1)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他们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增强其质量成本意识,才能促使其带动整个企业人人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也不仅仅是质检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事情,只有站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整体质量成本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结合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对不同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对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加强质量成本信息核算培训。

2、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反馈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四个部分。

(1)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将质量成本中的各项费用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执行人,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甚至具体工作岗位,使质量成本的控制同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为了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以便随时采取措施,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体系,保证这些成本信息能通过各种凭证和报表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3)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为了使产品质量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建立过程控制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等措施,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损失;在产品制造阶段,除了考虑检验成本之外,还要考核质量损失成本,包括控制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在产品销售阶段,主要关注产品完工入库后在保管、发运以及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4)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加强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1)重视对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也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大都泛泛而谈,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建议一方面在国家重大课题上加大对质量成本研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产研合作,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2)企业内部要不断完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是保证质量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一是要建立并健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这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二是在关注显性质量成本的同时要充分关注隐性质量成本,即重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忽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损失;三是完善质量成本控制核算会计科目和账簿;四是充分利用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在分析信息寻找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途径的同时,积极在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合理方式进行披露,从而树立并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4、完善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

(1)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坑害消费者的不法企业要坚决查处并严惩不贷,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构建多层次的食品质量监管主体。首先是要理顺和协调现有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提高监督执法的权威性;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食品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和食品检验员考试认证制度;再次是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同时加大法律宣传,提高其维权意识,从而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黄伟: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32).

篇(5)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成本;控制理论

Abstract: how to control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emise good construction cost, this also i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core of the model a reflection. Therefore,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theory of 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can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system to guide, it will also increa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衡量着施工企业的所有的生产能耗,决定了企业的对外报价;工程施工成本不但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而且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得关键。加强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近期求生存、长期谋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强化成本控制管理,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1.1 工程施工成本概念[1]

工程施工成本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费用的加和。施工费用主要含:消耗的主要原材料、结构部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的费用消耗,施工机械的相关耗费,工人所得工资、奖金以及在项目管理组织中所产生的所有的费用。

1.2施工成本控制概念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影响施工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管理,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并且及时反馈整理,监督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并分析实际施工成本和计划施工成本之间的差异,随时总结发现先进经验。

1.3 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1.3.1 最低成本原则

所谓最低成本原则顾名思义,即必须要达到最低的成本,这是所有的施工企业所追求的,也是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为此,施工企业会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想方设法的降低施工中一切可能产生的消耗,从而达到最低目标施工成本。

1.3.2 全盘成本控制原则

全盘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与每个职工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施工成本的高低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参与,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不是只靠少数人的努力就可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它是个全员控制的过程,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1.3.3中间动态控制原则

该原则即以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段作为成本考虑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当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出入较大时要适时的校正,看做是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控制。

1.3.4目标管理原则。

结合自身实际对目标进行科学的预设和安排,对目标进行责任到人,加强执行度,随时检查考察目标的结果,从而对目标进行评价和修正,最终对目标管理形成一整套从计划、施行、考查、处置的体系。

1.3.5节约原则。

节约原则着力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财、物的耗费,健全施工中相关财务制度,如成本开支上限和各种费用开支标准,并且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加强监督。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浪费行为的惩处力度。

2、施工成本控制具体流程及方法

2.1施工成本控制具体流程

第一步进行成本的预测,在施工前通过专业的知识结合实地的调查和相关行业的经验和物价水平对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详细的分析计算,从而做出科学的预估,可以做出相关的方案供客户评价,这也为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可能的纰漏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有备无患;第二步进行成本的计划,此处的计划及将施工工程中的所涉及的一切费用等都以货币的形式表达编写出来,出具书面的详细资料,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第三步成本过程控制,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实际产生的费用和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一切有可能提高成本的影响因素,保证不超出成本;第四步成本的核算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费用进行核查计算;第五步是成本的分析是指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时刻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最后一步为成本的考核,即就相关指标对应责任人,就成本的实际开支进行对比和考察,奖罚分明才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盘活整个成本控制体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2.2施工成本控制具体方法[3]

2.2.1 施工前组织措施

在工程施工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控制标准和制度,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关系,贯彻负责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相关审批制度要实行个人负责,不能多人负责甚至无人负责;建立起从上而下的责任制度,分配到人,一级一级负责;建立考核惩罚制度,定期对相关成本进行核查复查,对达标甚至超标的给与奖励,反之则给予对应的惩罚,从而在员工间产生大家齐努力争降成本的意识。

2.2.2 施工期间的经济措施

即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监督、审核、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本控制:

(一)人工费

现场必须要有监督施工管理人员,对工作班组进行科学规划,适时分配调度,对工作量、工作人员要了如指掌,最大可能的提高用工率、减少返工、减少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二)材料费

对施工中所使用的一切材料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报单,现场使用过程中也要及时计量使用情况,定期汇总上报,减少原材料浪费,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好的工程。

(三)设备损耗费

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每台设备计算其标准台时费用率,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降低故障率,保障使用。

结论

在“十二五”期间,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更多的施工企业和单位将会重视施工成本控制,在施工现场中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将为我们的广大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楚,于泉. 现代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M].东北公路, 2000(1)

篇(6)

关键词:汽车行业;成本控制;研发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的理论概述

1.1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的说法。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事前预测,是针对投产前的成本控制———研发阶段。事中控制,是面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加工阶段。事后管理,是属于投产后的成本控制———营销服务阶段。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事中控制———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

1.2成本控制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包括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国家、企业、消费者这三者的利益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分别为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控制。例外控制原则。抓住那些例外的成本,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非正常的事项,就相当于解决了重点问题。经济效益原则。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多的效益,但采用单一降低成本数值的方法,不能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要考虑经济效益原则。

1.3成本控制的方法。

目标成本控制是指在一定经营活动期内,企业为了实现预期利润,设计的一个经营目标。该成本的确立,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之奋斗。标准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应用最广泛有效的一种方法。依据制定的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寻找成本差异,采取措施,继而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控制。1987年卡普兰的《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经出版,作业成本法得到了推广并逐渐成熟,该方法对所有作业进行研究,区分增值及非增值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作业,进行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参考了企业分权管理的思想,细分责任中心,明确了每个部门及员工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汽车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研发阶段存在的问题。

管理层忽视研发成本控制。有很多汽车企业,常常错过控制成本的黄金时期———研发阶段,重视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即使部分企业发觉到研发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会由于技术和机器设备等因素,很难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研发人员忽视成本控制。研发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设计满足顾客需求、性能好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目标成本不是十分关注,没有过多地考虑到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寿命相配比的原则,使得零部件的寿命远远超过整车的使用寿命,导致功能过剩,引起成本浪费。

2.2生产阶段存在的问题。

只重视本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其它相关成本。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几乎就占据了整个产品成本,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关注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但往往会忽视各个阶段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

2.3营销服务阶段存在的问题。

缺乏市场营销观念。一味的降低成本,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忽视消费者需求,不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忽视运营层面的成本控制。许多汽车企业将成本控制全部交给财务人员,忽视运营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财务人员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控制成本,属于事后控制,没能全方位地控制成本。

3汽车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3.1研发阶段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成本控制观念陈旧,成本控制责任不明。传统的成本控制讲究开源节流,但价格便宜的商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传统成本控制没有将任务和责任明确到具体个人,以致存在推脱责任的现象,特别是研发设计人员,其设计的作品就大致决定了一辆汽车的成本。明确设计阶段的责任归属,将目标成本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成本指标,然后再将这些指标传达的每个职员或部门,明确了责任归属,解决了因责任不清所带来的问题,也提高研发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面对国外合资企业的冲击时,可以采取中外联盟合作的方式,即可以让中方员工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员工能力,又可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少合资企业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3.2生产阶段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成本控制领域狭窄。许多企业将成本控制实施在生产车间内,对车间设置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实施控制,却忽视其他部门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控制。采购部发生的采购费用,库管部的仓储费等,都会影响生产阶段成本控制,要拓宽成本控制的范围。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充分地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和信誉状况,采用竞争、谈判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必要时可以考虑从厂家直接购货;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登记在案,不时做市场调查,了解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企业还应将研发阶段的目标成本分配到每一个零部件上,尽量避免因采购不符合的材料而造成损失。料、工、费的成本控制,主要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针对原材料建立定额领料制,严格控制原料的流出和不必要的损失,加工剩余的原材料,可将其变卖或加工成其他小商品,获得收益,有效地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

3.3营销阶段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成本控制目标不够长远。传统的成本控制重视短期的盈利状况,忽视对企业的长期建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住脚,就要有长远的成本控制目标。重视市场需求,依据顾客的需要研发、制造、销售产品。服务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回头客的数量。只要合理的分配服务成本,就可以在享受附加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盛建安.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解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5):73-74.

[2]杜文锁.汽车服务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D].兰州: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4.

篇(7)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价值链

一、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执行成本时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既定标准成本尽可能地接近;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成本实施全面、综合的控制,不仅包含事中控制、事后二次控制,还包括成本产生之前研究开发、决策和计划等阶段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目标

除了达到降低成本的基本作用之外,成本控制还能够配合企业各种战略的实施,通过力争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化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有限的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量、本、利之间的联动关系,尽可能多地为企业获取价值,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

1.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成本为关键控制点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作业流程的控制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2.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按照既定目标对成本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涵盖采购、生产、销售的等经营环节。3.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为各个环节设定好指标标准,并遵循指标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中,只关注生产消耗的原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等,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没有实施对流通环节、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不考虑生产环节之外的其他经营环节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忽视企业价值链的作用。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能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影响的成本控制已成为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对企业的战略路线做出合理规划,结合“上下游”企业关联开展成本控制活动。

(二)成本控制未深入到作业层次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节约各类消耗来降低成本。但盲目的单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不惜降低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服务,虽在短期内实现了节约成本费用,但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企业应当以前瞻性的眼光,从现代成本管理视角出发,更多关注市场效益的创造,在经营的各个作业环节做好成本控制,投入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不再把产品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唯一对象,而是以作业为层级,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均作为对象,对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不论费用支出是否与产出有直接关系,只强调发生的合理性。

(三)成本控制主体单一

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其他部门及员工尤其是一线生产员工不参与到其中。上述两者虽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主导位置,掌控着成本控制的方向,但并不是成本发生的直接参与者,存在专业的局限性。成本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成本发生的部门和个人,使其没有形成成本意识,不能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得不到成本发生主体的支持,成本管理不能落到实处,生产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浪费现象,严重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四)成本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许多企业已经开启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采购、库存、销售、物流、人力资源、财务等子系统缺乏紧密的联系,各部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财务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有效地采集数据带来一定困难,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引发成本上升。此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存在滞后性,不能对成本进行提前预测,无法为成本管理者事前决策和事中控制提供支持。

三、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施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企业面临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单独依靠降低产品成本已不足以帮助企业应对挑战,必须从多方面优化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分析、管理企业价值链可以优化企业价值活动,从而提高经营绩效、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价值链成本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来增加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是集多元化、复合型的成本控制过程,将各个作业中心作为负责人,所有处于产品价值链条上的企业都参与其中。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费用,伴随着资源耗费创造新的价值,企业想要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分析企业价值链并制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为各作业环节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作业环节,明晰相关部门职责,避免重复、无效作业,再造低效流程。重组生产流程剔除不必要生产环节,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整合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分工,取消不相关环节、减少不必要层次,确保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有效。各流程、环节之间要进行良好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压缩企业成本以提高收益。打破传统职能型组织结构,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进行改善。

(三)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把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重点,将成本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思想观念,推行成本责任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细化成本项目,实现节奖超罚,使责任与利益相结合,让每个部门、车间都行动起来,每个员工都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每个员工都负有成本责任和自觉参与的意识,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四)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促进成本管理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以满足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专业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信息化、流程的规范化,会计成本信息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传递,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实时性,为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保障。同时,可以加强费用预算管理,帮助企业确定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定考核依据,提供权责明确的过程控制,实现管理会计职能,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是责任会计体系实现的有力支撑。

四、结论

总之,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除了依靠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之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能够发现经营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其的改进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于洋 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海刚.基于价值链的DLL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