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航空航天的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诺贝尔奖中没有设立与数学相关的奖项。有人猜测说诺贝尔的女友最终嫁给了一位数学家米塔-列夫勒,故而诺贝尔一直耿耿于怀,而在设立该奖时把数学排斥在外。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经不住考证的。从诺贝尔的科学观来看,诺贝尔成为19世纪的著名发明家和实业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拥有敏锐的直觉和非凡的创造力,不需要借助于深奥的高等数学知识。在诺贝尔所处的19世纪下半叶,化学领域的研究跟高等数学的结合并不紧密。因此诺贝尔本人根本无法预见或想象到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视了设立与纯粹数学及应用数学有关的奖项。
这种结果导致了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力学学科中的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例如上个世纪的三大力学家普朗特、杰弗里·泰勒和冯·卡门都没有得到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青睐。普朗特在边界层理论、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论、湍流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作“空气动力学之父”。杰弗里·泰勒的研究对流体和固体力学及它们在气象学、海洋学、航空学、水力学、金属物理学、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他是知名的实验家和理论家,能够凭直觉并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发现新现象。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而当今健在的哈佛大学教授赖斯(Rice)由于在断裂力学和地震方面的贡献也曾经得到过诺贝尔奖提名。但是这几位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面貌的力学家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这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力学家很难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其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力学或者说应用力学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研究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变形的科学。它是物理学最早的一个分支,但是自从流体力学出现,它与传统物理就分道扬镳了。此时的力学主要倾向于用应用数学的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近代物理则更多地注重研究微观粒子的规律。力学也被钱学森定义为“技术科学”,是衔接工程与数学、物理的桥梁;在西方,力学有时候也指应用数学。故而与更多关注原创性成果的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领域相比,力学家更加关注应用,因而与诺贝尔奖的初衷有所出入。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或者力学奖,也有几位力学家因为其开创性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实际上,力学的逻辑和工程思维训练对于他们的获奖也有很大益处。这些幸运的力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位。
瑞利——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瑞利(Rayleigh,1842~1919)是英国物理学家,187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9~1884年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1905~1908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08年起任剑桥大学校长。他的研究工作几乎遍及当时经典物理学和力学的各个领域,一生共发表了400多篇论文。瑞利在弹性动力学领域指出:在地震中应当存在一种沿自由表面传播的偏振波,后被称为瑞利波或者L波。瑞利也提出了直接求解变分问题的瑞利(Rayleigh)近似方法,并应用于求解工程振动问题的固有频率。在流体力学领域,他研究了液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失稳,称之为瑞利失稳。
尽管瑞利在力学上有诸多贡献,但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却是因为在1895年发现了气体中的一个稀有元素——氩(Ar)。当时他发现从液态空气中分馏出来的氮,与从亚硝酸铵中分离出来的氮,有着极小的密度差异。但是他那经过严格数学逻辑训练的大脑使他具备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轻易把千分之几的数据偏差归结于实验误差,因而没有与诺贝尔奖的桂冠失之交臂。
瑞利一生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他文笔清雅畅达,所写文章大多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定量十分准确。后来,他把自己的论文整理为一部五卷本的论文集。论文集的开头,他写下了这样的言词:伟大精深啊/上帝造物之奇妙!/研究探索吧/求得世界奥秘/乐在其中矣!
布里奇曼——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布里奇曼(Bridgman,1882~1961)是美国著名的实验力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是操作主义的创始人。他曾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于1942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布里奇曼因发明产生很高压力的装置及利用这一装置在高压物理领域内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位美国学者评价布里奇曼的工作时说到:“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物理学领域能够与高压物理学相比,高压物理学主要是一个人的工作。”从1905年开始,布里奇曼就研究了物质在高压下的力学性能。他创建了一种新的高压装置,可产生10 GPa(十亿帕斯卡)的压力。他利用该装置,广泛地研究了100多种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物理性能,如压缩性、电导、热导、拉伸强度和粘度等。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他发现金属的塑性变形与施加的静水压力关系不大,而受剪应力的影响较大。这些结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性加工、机械、材料、土木、水利、航空航天等领域。
您好!
我叫关淼,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期望在出流动站之后到广西工作。
在博士毕业之时,我曾困惑于职业的选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认为留校做老师或是在科学院所工作都是比较理想的,但我个人却期望能找到一个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于是选择博士后作为过渡,再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离开北京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哈尔滨考学到北京,并获得博士学学位,博士期间成了家,在北京也购买房子,再有一份北京的稳定工作,这是无数外省学子无法完成的梦想,但这些都不是我所追求的。崇高的理想,生活的期望,时代的召唤,历史的机遇,未来的向往,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我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首都、沿海还是中部,生活条件及待遇都不是决定自己能否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关键要看个人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义无反顾的做出了选择――西部。
虽然在北京找一份待遇好,又清闲的工作并不是难事,但我更希望到需要我的地方去工作。在博士论文后面的致谢中我曾感谢妻子、父母多年以来对我学业的支持,他们一直默默的付出,迄今为止我没有给予任何回报,当我对他们说出自己投身西部的想法时,出乎意料的家里所有人都赞同我的决定,他们的支持给予了我信心和希望。
经过查询西部各省的情况,我选择了广西,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带给广西国际性的历史机遇;第二: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北部湾区域经济建设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第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表示,目前,广西干部队伍中年轻干部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2011年换届需求,2010年将把人才的引进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在人才聚集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第四:我的博士导师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北海学院的院长,他曾对我说广西是个好地方,如果想做事业,可以选择广西。
从上大学开始,除了学习以外,我一直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活动,并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参加了两次挂职工作,一次在北航后勤管理处任处长助理,一次在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使我不仅有机关的工作经验,也有了国企的工作经验,在这些基础上,我觉得自己到广西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今日之广西,充满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对于博士后的我来说,那里将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个人的意愿、历史机遇,国家的需要,促使我更加热切的渴望着能投身于广西的经济社会建设。去西部去基层的选择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说服的只有自己,需要战胜的仅是追求浮华与安逸的心灵,需要追求的只是踏踏实实去做出一点值得自己骄傲的成绩。
我期望做一个有益于广西、有益于广西群众、有益于广西社会的人。
此致
敬礼!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篮球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FAN Yuheng, HU Ro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Basketball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loved by the students, along with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basketball in college sports has shown a number of issue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boring,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s not reasonable, etc. in this paper, their work experience,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as research object,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the current study, hoping to promote the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1 研究对象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浏览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改革的论文,总结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篮球教学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2)专家访谈法。对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的篮球教师进行走访,就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共同研究篮球教学的改革道路。(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一、大二篮球班学习的学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表1 学生篮球学习兴趣调查表(N=196)
为了解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38.8%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学习,有41.8%的学生喜欢篮球学习,仅有11.2%的学生不喜欢篮球学习,有8.2%的学生非常不喜欢篮球学习。由于篮球运动在我国较为普及,篮球运动方便开展,不受参与人数与场地的限制,篮球运动从初中到大学就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之一,因此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较高。由于高校公共体育实行的是选课制度,学生有的是被动选择篮球教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差,在篮球课上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或者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导致了学习兴趣较低。
3.2 学生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调查分析
表2 学生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调查表(N=196)
对学生进行了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情况的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其中仅有17.3%的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非常了解,有23%的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了解,有34.2%的学生对健身原理不了解,有25.5%的学生对健身原理非常不了解。学生虽然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较高,但是对篮球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对篮球运动掌握得不够深入、全面,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的学习。
3.3 篮球教学中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表3 篮球教学影响因素调查表(N=196)
为了解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7.3%的学生认为篮球场地缺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0.9%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6.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3%的学生认为篮球学习兴趣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组数据,由于高校基础建设的加强,高校篮球场地越来越多,可以是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大部分高校篮球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室内篮球场地缺乏,影响了教学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理念更新慢,教学中缺乏针对性,也是篮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也被学生认为是篮球教学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因素,加强对篮球教学进行改革是高校篮球教学要解决的课题。
3.4 篮球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3.4.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篮球兴趣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复重,枯燥,大多数篮球教学都是进行简单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沉闷,未能针对现代篮球教学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融入一些篮球小游戏,篮球趣味比赛等内容,同时还必须要安排一些相应的篮球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健身知识,才能更好地与实践运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竞技水平提高。
3.4.2 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篮球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运动技术水平高低,多采用分层次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不搞一个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会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3 发展校园篮球文化
随着大超联赛在高校间的进行,学校篮球运动有了明显的进步。高校要借助这一契机,加强篮球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要加快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学校可以组建篮球俱乐部、社团,定期举办学校内的篮球比赛,形成高校特有的篮球文化。
4 结论与建议
(1)当前高校篮球活动开展较好,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较高,但是仍旧有一小部分学生兴趣较低。(2)学生对篮球健身原理了解较少,对篮球理论知识学习不足。(3)影响篮球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场地缺乏、教师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低等。(4)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篮球运动,改革篮球教学,必须要提高篮球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篮球学习做好指导。(5)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篮球教学内容向着健身性、娱乐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6)加强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完善篮球基础设计建设,为校园篮球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润侨.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课教学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2] 武笑玲,高茂章.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反馈教学法”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
参考文献:
[1]雷娟.浅谈对单片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09(5):215-216.
[2]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1):86-87.
[3]张翼成,刘美,王涛.CDIO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3:022.
[4]谢楠.CDIO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1):89-91.
[5]时军,王懿华.基于CDIO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029.
[6]王洪涛,何益宏.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7]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06):93-94.
参考文献
[1]万文略.单片计算机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群芳,张士军,黄建.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周文举.PC机串口与多个单片机红外无线通信的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7(7):29-31.
[5]刘艳玲.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999,15(2):57-61.
[6]徐速,李盛渝.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360-363.
[7]孙瑞杰,吴晓宇,张瑜,等.用VB实现PC机与MSP430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11):42-45.
[8]曾自强,王玉菡.用VC++实现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三种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60-63.
[9]牛永超,马孝义.基于CC1100的温室温湿度监测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9(8):90-92.
[10]陆忠实,沈军,罗护,等.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8):23-25.
参考文献
[1]陈火旺,钱宇晖,孙永强.编译原理[M].北京:防工业出版社,1980.
[2]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 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宇宙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的物质世界.《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在天文学上,我们把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总称为宇宙.宇宙学的任务就是寻找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的大尺度特性和总体规律.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从一建立就与天文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广义相对论的一系列关键性检验,都是由天文观测完成的.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理论应用到整个宇宙,发表了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察》,开创了现代宇宙学.广义相对论对理论天体物理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家们纷纷借助广义相对论把所观测到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预言宇宙正在膨胀.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从广义相对论出发,在理论上提出了大尺度空间随时间而膨胀的的观点.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测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并且距离越远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大,哈勃提出从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正比于这些星系的谱线红移,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由哈勃定律可以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从这一观点倒推回去,物理学家进一步推测:在过去宇宙曾经处于一个密度极高且温度极高的状态.哈勃的发现暗示着存在一个大爆炸的时刻,当时的宇宙无限紧密,哈勃定律也成为宇宙膨胀理论的基础.
2 大爆炸宇宙学的主要观点
1932年勒梅特进一步提出“原始原子”爆炸起源的理论,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今天的宇宙.1940年代,美籍俄裔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海尔曼一道,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1948年伽莫夫和他的学生把相对论引入宇宙学,正式提出热大爆炸宇宙学说.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大约2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他们还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为大爆炸宇宙学打下了基础.
在现代宇宙学研究中,对于宇宙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大爆炸宇宙学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大爆炸宇宙学认为,我们的宇宙曾经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非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致使物质的密度从密到疏发生演化.这个从热到冷、从密到疏的过程就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目前观测计算大爆炸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8亿年前).大爆炸宇宙学为我们描述了宇宙在初始状态之后的演化图景.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大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JP3]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宇宙.[JP]
3 大爆炸宇宙学的验证
大爆炸宇宙学是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发展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初始状态后在不断膨胀.1929年哈勃所提出的星系谱线红移量与星系间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论证了我们的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的观点,成为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1948年伽莫夫、阿尔菲和海尔曼在提出热大爆炸宇宙论时就曾预言,宇宙间充满具有黑体谱的残余辐射,从大爆炸以后冷却到现在,其温度约为几K或几十K.六十年代初,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当他们测量围绕银河系的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意外地接收到一个连续不断的无线电干扰噪声,信号强度在各个方向上都一样,而且在以后的长时期测量中,也没有季节性变化.这种噪声的波长在7.35 cm微波波段,对应于有效温度为3.5K的黑体辐射.后来,在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罗伯特・迪克探讨后,意识到这种无法消除的背景辐射正是伽莫夫等预言的宇宙大爆炸的残余辐射.经过进一步测量和计算,他们把辐射温度修正为2.7K,于1965年7月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这一发现被称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K微波背景辐射的实测结果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成为大爆炸宇宙学的又一重要观测证据.由于这一发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词:人才分类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和高校的共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要“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因材施教。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近几十年中,许多高校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并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有效机制和体制,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为例,从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尝试。
一、人才分类培养的理论研究
1、人才分类培养教育学理论和发展历程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从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学理论,即要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规格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办事,这些规律主要涉及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论、教学论、德育、体育和美育等等方面。
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满足学生对个性发展及多样性的追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整个高等教育而言不应是单一的,对一所大学而言也不应是单一的目标。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能够解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培养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高等学校的多样性与培养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学生特点的多样性与培养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就是实施“分类培养”。
所谓分类培养,就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与多样性选择的要求,通过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使得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及社会需求的专业或学科学习并完成学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国古代对于人才的培养就注重分类培养,北宋程颐曾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由原来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理念。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更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初期,大学课程始终与专才教育相联系,1952年院校调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为需求,形成了结构严密的体系,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上,高校采取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培养了大批专业型技术人才,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面培养。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也不断发展,各高校纷纷进行了学分制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进行选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各个高校改革的程度不同,学生培养类型单一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过多地强调人才培养的统一性。在课程体系上,同一专业使用相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的选择、内容的安排、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方式均是高度统一。人才培养的趋同现象必然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不强。
2、人才分类培养的特点和内涵
(1)聚焦“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分类培养是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出发,细化人才培养规则。不仅涉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涉及“学生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高校所培养的人与社会所需的人是否一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必须为社会提供服务以获得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关注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逐渐被高校所重视。多元化的理念、多样性的需求使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分类培养,从目标着手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立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差异化
随着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阐述了个体智力的多元化,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分类培养就是要立足个体差异和学科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制度机制解决高校内部的同质化培养,发挥人才筛选功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组织与活动,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
(3)有效的组织制度和培养行为
分类培养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组织模式,制度的“规约”本质表明其对行为具有控制力量,面对人才培养这一具有系统性的教育活动,高校人才分类培养制度抓住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培养目标,以一持万,带动其他培B环节进行逐渐变迁。现代大学组织是以高深知识为其运行逻辑起点,以研究和教学为主要职能,具有制衡性、自主性、自律性和传承性的组织。人才培养是大学组织中最为根本的组织行为,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有效地组织引导和资源分配,从何保证人才培养行为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二、国内外高校人才分类培养的案例分析
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西方大学走在前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戴维拉伯雷教授,在其《复杂结构造就的自主成长――美国高等教育起的原因》一文中,明确指出美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复杂结构,这个复杂的结构给美国的大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复杂结构中,主要是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相辅相成,很好地将“平民主义”、“精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才培养理念集于一身,适应了学生的多样性选择和社会需求,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各式各样的高素质人才。这个复杂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有一定的规则和体系,不仅满足了美国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各类人才需求,也在最大的程度上遵循学生的意愿和人才的发展规律。在人才分类培养中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以哈佛大学为例,坚持平民主义教育理念的本科生院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哈佛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通过几次改革,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本着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管理和自觉学习的信念,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通过三种的构成,让所有学生都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虽然学习的不是相同的课程,但是要左右学生掌握思考及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精英主义教育理念的研究生院,知识传授更具深度、前沿性和创新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向专家、学者的方向发展。它的目的不是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而是如何能在学术发展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坚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专业学院,直接反映了大学服务社会的社会职能。课程的开设是根据科研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哈佛商学院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不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却非常注重具有实践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立志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企业型领导者。从商学院的毕业生一定是具有很高的价值观、具有创造问题、严谨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并且具有全面且扎实的管理知识和专门知识的高级管理性人才。
哈佛大学在本科生院提供通识教育,同时在研究生院提倡高深学术和精英教育,再通过实用课程或应用研究等项目培养专业人才,融合平民主义、精英主义和专业主义于一身,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以这三条主线为主的哈佛大学的组织架构看似错综复杂,学生又获得了相对多的学习自由权,但就是在这种复杂却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为社会培养出了具有创新能力、较强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世界上其他研究型大学争先模仿的对象。
国内大学近些年也在不断改革,以浙江大学竺可侦学院为例,浙江大学根据创新教育的理念,为了让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逐步完善“宽、专、交”三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级础。实施卓越教育计划,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素质及自然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过程中,浙江大学竺可侦学院文理工三科都会成立平台班级,对学生前期实行厚基础、宽专业的教育与后期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辅修班,在主修专业之外进行辅修的选择并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是双学位。选拔学生一般是在入校后进行,从一、二年级的学生中招收非主修此专业的学生。
此类型班级旨在通过竺可桢学院和其他专业学院共同建立一个平台,培养出交叉复合型的具咏锨看葱率导能力的人才。到学生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参加专业拓展型班级。这个班级也是竺可桢学院和各专业学院共同建立的,但与上面提到的辅修班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专业拓展班有自己明确的专业定位,并且采取的是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这类班级包括有李志文商学班、巴德年医学实验班和神农班等。虽然学院里结构复杂,班级众多,但是却有统一的培养目标,通过平台班的建立意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通用型人才;辅修班和专业拓展班的建立,意在通过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或深层次系统的培养,培养出高级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即尽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型、开放性的精英人才。
三、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人才分类培养的的积极探索
为了实现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企业家和航空航天领军人才,从2012年起,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系统整合第二、三课堂资源,科学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分类培养为核心理念、以“钱学森-林士谔”实验班为代表平台、以博雅类课程学分为有效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力营造“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育人环境,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追求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培育创新精神、锤炼创新品质、提升创新能力。
(1)瞄准科研前沿,拓展国际视野
为助力培养科学家,学院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势,面向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搭建了“钱学森-林士谔”实验班平台。
推进科研激励计划。学院坚持每年邀请院士、长江学者等大牌教授亲自指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课题招标、双向选择、动态流转机制,重点面向本科二年级选拔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并在高年级逐步参与到实验室关于前沿科学问题和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中,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科技实践、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院共有四项本科生科研激励计划正在稳步进行。
创办国际暑期学校。学院每年设立专项资金,举办“钱学森-林士谔”国际暑期学校,面向低年级选拔优秀本科生赴世界一流名校交流学习。在首期国际暑期学校中,16名本科生前往包括牛津大学、η糯笱А⒌酃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在内的八所英国知名学府进行参观访学,深入了解了中英空间科学联合实验室、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RAL),帮助优秀本科生拓展了国际视野,了解了学术前沿。今年的国际暑期学校选拔工作已结束,17名同学获得了宝贵的访学机会。
(2)聚焦企业思维,推动创业服务
为助力培养企业家,学院充分调动社会和校友资源,面向立志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同学,搭建了“仪光”企业家学校平台。
开展企业思维教育。学院鼓励学生积极辅修工商管理精品二学位,培养管理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首届共有11名2013级本科生正在参加二学位学习,占总学员数的20%。学院创办了学生企业家学校,并辐射全校学生,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创造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追逐青想。企业寻访环节,已先后走进慧科教育、91金融等由北航校友创办的“互联网+”企业,百余名同学亲身感受了企业文化,并与校友企业家、企业高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构建创业服务生态。学院建立“一起创业吧”O2O交流空间,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担任“零距导师”,与有创业热情、意愿和想法的在校生深度交流,实现信息和资源的便捷共享。学院设立“卓越仪光奖”,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卓越成绩或发挥示范作用的团队和个人。“ENCHOC 3D定制巧克力”项目团队获得了2014年“卓越仪光奖”4000元的奖励资助。学院组织开展创业实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业竞赛,大力推动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学校资源支持。在2015年“冯如杯”创业竞赛中,有四个团队获得了银奖2项、铜奖2项;在2014年北航暑期创业训练营中,“乐动系统”(放心存手机智能终端)项目荣获冠军;“Print 1952”项目团队牵头开办了北航第一家3D打印店;两个项目已首批入驻学校在科技园的学生创业基地。
(3)理顺培育机制,健全实践体系
为助力培养航空航天领军人才,学院充分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面向立志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同学,搭建了“仪器光电杯”科技实践锻炼平台。
孕育浓厚实践氛围。学院一直坚持“一二三四”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工作思路,十分重视加强“钱学森-林士谔”创意创新基地建设,发挥“仪器光电协会”和“量子科学仪器学会”两个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作用,完善自然科学探索、工程实践培训、国际前沿发现三种创新模式,建设以“仪器光电杯”科技实践竞赛为标志的四阶(专项-院级-校级-国家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周期。学院每年5月份启动新一轮的科创实践工作,坚持“以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作为推动和检验”的原则,通过动员报告、经验交流、辅导培训、三次立、多次评审、赛事总结等环节,鼓励学生日常扎实开展科技实践,定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深入一线院所调研。学院鼓励学生走进航空航天院所、深入生产制造一线了解科技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与一线技术人员的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航空航天领域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更加明确在校学习锻炼的目的;通过实地生产技能实操,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以利于在未来更快地适应科研生产工作。学院目前设立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陕西宝成仪表厂等学生调研实践基地。两年来,先后有二十余支学生暑期实践队走进基地了解产业前沿、磨练专业技能。
四、对人才分类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1)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分类培养的认识
分类培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何真正实施好也是一件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实行的是对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采用统一的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教学管理部门,大都已习惯于这种统一模式下的教学,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研究,提高对人才分类培养的认识。
(2)不断修改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实施本科分类培养涉及的学生多、涉及课程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会比较多,需要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断进行动态修改和完善。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用范围以及成绩评定进行逐一的讨论和论证,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妥善处理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带来的新问题
人才分类培养后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了,与之相应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跟着改变,而不能简单地照搬单一培养模式下的工作方法。比如,不同类型学生采用分层次教学,如何评定或转换不同教学要求下的学生成绩,分类培养是否会影响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的评定,等等。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人才分类培养的实施。
(四)对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分类培养效果的前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足,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认识缺乏恰当的估计。为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和相关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不同,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选择、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方面加强指导。
参考文献:
[1]唐毅谦,陈琳,王钟箐,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4-36.
[2]杨立军.从十大名学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谢梅,苗青.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17-221.
[4]王超,刘志杰.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1):107-109.
[5]丁畀梅,甄良,宋平,杨连茂,魏宪宇.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重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1-4.